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1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素质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转贴于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2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方法;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190-01
一、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在对房屋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技术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施工技术就是把提升技术能力作为基础,然后让施工成本与工程进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把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作为工作核心,进而对建筑工程技术进行提升。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如果施工技术不合格的话,那么房屋建筑的质量就不能够得到保障,当然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是不能够得以实现的。尤其是在遇到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难度越来越大和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以及施工工期非常紧张等情况的时候,如果没有对施工技术进行加强管理,那么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就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必须要多重视把施工技术提升到和其他方面工作同等的位置,从而使得每个环节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使得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二、房屋建筑施工方法与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一)房屋建筑工程只注重建筑工程的施工,而忽略了对于人才的设计。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一直以来都普遍存在着忽略了对于项目工程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性,而非常重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或者项目的决算阶段。这就形成了建筑产品的欠账过多,机械费、人工费等远低于消耗的投资超限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价格的上调。这些都是重技术轻经济、先建设后算账、重实施轻决策造成的严重后果。除此之外,房屋建筑工程师在项目建设中的活动空间非常大,并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是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但是在传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当中,施工阶段一般是造价控制的重点,社会对造价行业的定位与理解也相对比较低,这就形成了主管部门和造价行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而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了影响。
(二)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与系统控制机制不健全。我国目前的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与系统控制还缺乏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房屋建筑工程行业目前没有完备的行业协会,对房屋建筑工程不能进行宏观上的有效协调,使得房屋建筑工程不能实现现代化的有效管理与系统控制;②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与系统控制没有具备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约束,形成了在技术管理中存在不透明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的公平合理性产生制约;③房屋建筑工程行业工程师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于房屋建筑行业对工程师的认识不全面,还有工程师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职业能力水平有限,从而导致在具体的房屋施工过程中无法实现应该具备的行业价值。
(三)缺乏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技术管理意识。随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性应用,房屋建筑行业在技术管理方面,应当把信息化作为基础,重新对于技术管理进行认识,能够及时调整管理理念与方式,加强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并且能够在管理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但是在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当中,不能通过有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时掌握精确的数据,并且及时的了解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与信息,对工程技术管理的合理化以及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产生明显的制约。
三、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措施
(一)需要提高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市场化水平。提高对技术管理市场化重要性的认识,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时候,能够坚持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并且逐步培育合理有序的市场环境,能够促使房屋建筑技术管理结果不断合理化。相关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应该在自觉维护技术管理市场化的同时,加强对与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合理性的监督,在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要促使建筑水平与能力较高的建筑企业能充分发挥在建筑行业市场中的领军作用,从而促进高层房屋建筑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二)需要树立全程化的管理意识。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技术管理水平与建筑项目各个具体环节的技术情况之间有着直接密切的联系,只有保证各环节技术的合理性,才可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可靠性。在设计环节,在保证高层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还应该充分对工程建设的经济利益进行通盘考虑。除此之外,招投标阶段是当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中对造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环节,应该规范招投标程序,严格保证招投标过程的合理性,避免招投标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干扰,提高此过程的透明性和公平性,在工程具体施工中,还得加强细节管理,保证原材料的高效利用,严重杜绝浪费,并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清点和监督,防止出现盗窃等现象造成成本金的流失,这样才能够保证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需要树立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在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面,应当与时俱进来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充分认识与掌握当前技术管理中相关的技术与先进化的管理理念,并且应该用于具体的技术管理中。房屋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与控制,就是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对于工程技术进行研究比较,把建设项目技术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投资目标的实现,力求在项目建设中,取得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投资效益。除了以上这些之外,还得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对于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并要及时地把握最新的施工技术相关信息和技术,以此确保施工技术的时代性,并且有利于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需要建立健全的技术管理体系。系统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是实现建筑工程技g合理性的基础,应针对当前技术管理体制中的薄弱环节,通过不断的完善,促使技术管理机制的不断健全。首先,应建立较为完善的行业协会,通过协会的宏观指导和协调作用,促使技术管理中的行业自律水平不断提升。其次,应健全技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对技术管理中的不合理现象给予必要的规制,以促使施工技术管理不断公正化和透明化,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的合理性。再次,应充分发挥技术工程师的行业价值,提升对技术工程师的认识水平,增强对技术工程师行业价值的重视程度。从而彻底地将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力度和强度提高到新的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成为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及手段。本文根据我国建筑行业情况论述了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与技术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科学的分析了当前阶段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方法与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各阶段及总体的问题,提出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白天: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问题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4年08期.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3
关键词:培训包;合作办学;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21-02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探索多种适合发展的途径,强调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一项重要举措。国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等举措,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在这一大环境下,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SCAT)深入发展与澳大利亚办学实力雄厚的北墨尔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NMIT)合作办学项目,选取本校优势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为契合点,发挥学校土建类专业的优势,引入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学习澳洲有特色的职业技能标准及职业培训体系,并将其适应性和教学中的可操作性进一步融合,使中澳合作由形式向内涵进一步渗透,将我院中澳合作办学专业的办学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在这一过程中,我院广大教师以合作项目为契合点,探寻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整体办学质量。本文以澳大利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文凭(Diploma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CPC50210,2014,Jan)的技能要求及核心能力单元分析为出发点,探寻TAFE培训包对高职中澳合作办学中课程考核方式的影响。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文凭培训包CPC50210
根据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NMIT的合作形式,我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可获得NMIT建筑专业专科文凭。因此,合作项目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都在充分理解澳方建筑工程技术专科文凭培训包中职业技能要求及考核要求基础上,将其融入到各个科目的教学活动中,最终使毕业生能够达到培训包所要求的各项标准。
CPC50210属于澳方建筑、水管及服务培训包CPC08下的建筑类专科文凭职业技能标准。它包括8项就业技能及18项能力考核单元。它是建筑行业委员会结合建筑承建及建筑主管部门,在考察建筑行业发展及实际需求中制定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技能考核参考标准。CPC50210的推出是为了满足施工人员各项工作需求,其涵盖的职业名称为建造师,职业标准涵盖了行业所需的通用技术的核心能力单元,建筑行业所需的培训和评价需要通过在真实工作场景或高仿真工作环境下进行。
1、就业基本技能要求
CPC50210的业基本技能分为交流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性及事业心、计划与组织、自我管理、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其中交流能力包括分析,评估,解释技术性文件的能力、理解专业相关术语、定义、符号象征及语言的能力、维护及汇总报告及信息的能力、准备复杂商务文件能力、解决争端的能力、有效交流(与专家及相关团队)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包括在所在工作团队中展示领导才能、合作性及高效性地完成操作方案的能力、监督工作进程,有需要时指导其他人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其他人协同解决难题,完成预期目标的能力、有需要时向上级咨询建议的能力、和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文化及种族的人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建筑物、建筑环境及能源保护方面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评估中高层建筑的结构完整性、确保工程进度,能够发现不足及补偿办法、找出合适方法解决工程延误问题、解析工程支出变动,采取补偿措施、维持建筑现场安全、在做决定时运用数据分析。主动性及事业心包括开发并创造性运用节约资源的措施、确保系统高效运转、实施有效的项目质量管理,促进持续的进展、开发及审查工作场所维护性文件。计划与组织包括监督计划进程及现场施工组织或工程项目组织,包括落实进程及保障体系、协调并管理建筑的建造或拆除进程、监管工程花费量、监督材料购置体系、监督承包商合同约定义务的执行情况、协调设计进程,协助取得工程批文。自我管理包括掌控自我表现,达到要求的服务标准、合理安排工作先后顺序及职业发展层级、会自我反省,提升自我表现、在复杂环境中能有辨别力和判断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接受新观点新技术的能力、高效利用信息提升工作表现的能力、善于向同事学习,
做高效团队一部分等。技术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熟练、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掌握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运用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及管理工作等。
2、就业基本技能要求分析
根据其技能标准的要求,学生需要符合18个能力单元的要求,其中有13个核心能力单元,5个选择性能力单元。其中13个核心单元为:(1)遵从职业健康和安全条例中风险管理(2)控制工程质量(3) 控制项目风险(4)运用建筑准则和标准控制低层建筑住宅的建筑过程(5)选择并拟定建筑合同(6)分析并做出工程预计花费(7)运用建筑结构原则控制底层建筑住宅结构(8)准备并评价投标文件(9)运用建筑准则和标准控制中层建筑的建筑过程(10)监控中层建筑项目的支出(11)监督中层住宅的规划及现场施工(12)管理施工工作(13)在中层建筑住宅中运用适合的建筑结构原则。五个选择性能力单元需要从能力群A(共11个)中至少选择3个,从能力群B(共32个)中选择2个。能力群A及能力群B中的能力单元包括在创新性环境下工作,创建数据库,在建筑材料选择中运用适当的标准及发挥适当的监管功能,撰写建筑报告等。
二、培训包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影响
我院在研究澳方CPC50210就业基本技能及能力单元要求的基础上, 努力做好课程匹配及课程体系设置,为实现培训包技能要求,提升我院学生就业能力做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课程考核方式的转变是不可忽视的一项。
1、课程考核内容
根据就业基本技能标准,我院提出中澳合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建筑施工与管理能力,懂得国际工程施工规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考核的内容不应为单一的书面知识,而应定位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及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在知识的应用或模拟应用中,考查学生交流能力、团队合作及自我管理能力。比如,对于《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内容,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及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知识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我们更要考查学生在实际场景下分析、评述及选择不同材料的能力,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应用技术标准进行验收、在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进行监的管能力,还要考核学生对新材料的出现及运用进行再学习的能力。
2、课程考核形式
培训包能力单元要求下的考核形式,是开放性的,是过程性考核,强调学生平时的学习以及理解及应用能力的积累。因此,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应采取多样化,逐渐去除一张卷子定成绩及试卷成绩所占比例过高的状况,扩大过程性评价涵盖的科目范围,引导学生形成重平时积累、重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考核的方法包括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录像等,通过受训者在完成指定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协调应变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与单纯用理论试卷和简单实作的考核方法相比,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思想。
仍然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在课程考核中,主要以教师在各个教学单元设计的项目任务来评判学生的平时表现,以促进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协调配合能力,多动手,多动脑,能有计划性的完成项目设计或项目实施任务。对于防水材料的学习,要求考核学生对于沥青类防水材料、改性沥青类防水材料主要品种及应用的掌握情况,那么在课堂讲解后,为学生布置具体工程考察,把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撰写某工程中不同建筑部位选择的防水材料报告,同时由其他小组成员评判,从不同的报告中选出最佳方案,以此来使学生深入了解高分子防水材料的主要品种及应用范围及运用中注意的事项。
3、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学生在现行学分体系下,最终需要成绩来实现学分的积累。因此,成绩输出的方式仍然是中澳合作办学中课程考核的结果。在借鉴多种考核方式,融合多种考核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对各个课程的考核成绩构成都做了认真的分析,细化出具体的可行的标准,使学生公平的得到课程的分数。以《建筑材料》为例,我院的课程考核成绩构成进行了如下的分配:
三、结语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NMIT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合作办学上已经走了将近10年的春秋。办学规模在逐渐的扩大,办学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这一方面得力于两国教育部门及两校领导的支持与重视,也得力于我院立足本校特色、学习澳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其中以TAFE培训包为支撑点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能取得较好教学成果的有力保障,我们应继续加大对合作办学的课程关注,并发扬在合作办学课程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带动我院越来越多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2] 石伟平,匡瑛. 比较职业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吴雪萍,周婷婷.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改革新动向[J].职教通讯,2013(31):27-32.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4
关键词: 品牌专业 师资队伍 建筑工程技术
一、引言
民办高职教育逐步被社会所接受。可随着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民办高职院校要健康持久地发展,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声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民办高职院校需要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把自己的学院办成品牌学院,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1]。创办品牌院校的关键是创建自己的品牌专业,品牌专业的基础是师资队伍的品牌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打造品牌专业师资队伍应作为民办高等院校打造品牌的战略工程。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6年被确立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但如何在民办高校创建品牌专业,如何打造专业的品牌师资队伍?这是“十三五”建设期间民办高职院校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为这是关系民办高职院校今后走向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民办高职品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民办高职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政府对公办高校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而对民办高校的扶持政策还在探索之中,办学竞争激烈,压力与发展机遇并存。由于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保障制度不健全,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如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专业带头人数量不足,教师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等等。因此,如何创新师资力量,如何发展师资队伍是现今民办高职之急。建设一流品牌的师资队伍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尤为重要,建设专业品牌师资队伍离不开专业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建设。
1.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对于民办高校目前而言,由于创立时间较短、前期师资流动性较大、专业带头人主要靠引进本科专业的高职称教师为主,这对于师资队伍的长期发展利大于弊。品牌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的建设,专业带头人的层次及眼光及专业带头人对本专业高职教学教学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专业发展方向及专业市场的定位。
2.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信息时代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信息化教学方式迅速普及,建筑工程专业教师必须跟踪专业新技术发展,不断提高专业前沿技术研究、信息化教学手段及教学改革等综合能力,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水平。近年来BIM技术、建筑装配技术等专业前沿技术得到迅速广泛地应用,但由于专业招生数量增加较快,教师校内教学任务相对繁重,信息化、新技术的学习时间不多,走出去的机会少,“访问工程师、校企研发、社会服务”等项目实际开展困难较大,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的前沿专业技术的培训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加强专业品牌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加紧“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养。
三、民办高职品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战略举措
1.建设目标。建设具备“双师”素质、“双证”职称的师资队伍,建成一支以“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核心、校内和企业双专业带头人模式、“名师引领、专家指导、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2.建设思路。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力度。以“双师”素质能力提升和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推进专业教师“一师一企”、“双聘双挂”制度,推进校企合作共育双师;依托校企合作,在企I设立“教师工作站”,实行“人才共培”;积极聘用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实现“人才共享”;建立长效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机制和兼职教师来源保障机制,创新兼职教师聘任与激励机制,通过多措施并举,逐步建成与企业联系密切、规模稳定、人员流动、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加强“内培外引”,精心培育教学团队。打造一支整体素质高、教研成果丰富、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每两年开展一次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推选活动。
聘请相关知名院校的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引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健全以双专业带头人为龙头的专业建设团队,组建以专业名师与技能大师、专业骨干教师与现场专家为核心的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教研团队,组建以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专家、学院科研骨干为核心力量的建筑工程科研与技术服务团队。
按照“专任教师工程化,兼职教师专业化”的建设理念,遵循校企“双岗交替、双向互聘、双向培养”[2]的运作模式,完善专业教师培养和教学团队运行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双型师资激励措施及考核机制,实施重点培养与整体提升相结合的梯队培养策略,加强兼职教师培训、管理,实现专兼教师优势互补。通过学历提升、继续教育、国际交流、全员企业挂职、社会实践、专业培训等方法全面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
3.建设举措。(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实行“外引内培”专业双带头人制。校内专业带头人。在校内选拔能力强、专业水平突出、具备创新理念、教研教改能力突出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培养成为(省级)专业带头人。通过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交流会议、参加国内外访问学者进修、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企业挂职锻炼、主持或参与各类纵向、横向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与企业合作完成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等方式,提升专业带头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教学水平及专业引领水平。
企业专业带头人。从国内知名企业聘请业内知名、技术过硬、专业能力突出、掌握本专业前沿技术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为校外专业带头人,成立专家工作室,带领教学团队通过参加高层次学术交流与研讨、施工工法研发、与高校合作完成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等方式,提升教师团队的科研水平与应用技术开发研究能力,充分发挥校外专业带头人的技术优势与引领作用。
(2)专业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综合提升青年教师的各项能力、素质及素养。严格执行“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培养青年教师,使得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骨干力量。老青结合、以老带青、以青助老,由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或同一实训项目的指导工作。
选拔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水平突出、科研能力强、具有一定教研教改能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若干,培养成为本专业的骨干教师。
实施“出国进修工程”。所有专业骨干教师均应分批到职业教育水平先进的国家参加境外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学习课程开发理论,研究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改革方向,提交学习汇报和研究成果,提高“双语”教学能力,开阔国际化视野。安排骨干教师出国或出境培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聘请国际著名学者来校进行短期访问、讲学,营造国际化专业建设环境。
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参与自然科学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主持品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访问实践、建立校企互派访问工程师合作制度、共同开展建筑工程技术的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企业顶岗实践等手段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与科W研究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建立骨干教师职业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使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和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3]。不断扩大以注册师为引领、工程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造就一支业务工作能力强、知识水平高、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
强化与企业合作,培养骨干教师。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企业及科研单位深入合作,通过挂职锻炼、技术轮岗等措施进行新技术培训,掌握行业与企业高端核心技能,提升应用技术开发研究能力。对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纵横向课题研究给予重点扶持与资助,骨干教师必须主持承担院级以上科研课题或企业技术应用项目一项以上。通过与企业合作完成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提升工程项目实施能力与科研水平。通过制定并执行《教师科研管理办法》,激励教师积极紧扣行业发展状况、工程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企业转型升级情况等,深入开展纵向与横向课题研究,鼓励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社会服务等,并将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推荐的依据[4]。
逐步提高骨干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专业建设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应用技术开发研究能力,培养成为能胜任课程改革、开发课程体系、能承担行业员工培训、企业生产指导工作的专业建设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3)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建筑施工企业、建筑监理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咨询企业及相关科研单位等建筑企业,具有丰富工程技术及管理经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工程技术专家、资深技术工程师等专门人才,建设一支既掌握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又熟练掌握企业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的“校企通用型”、“名匠引领”的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50人的兼职教师库,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动态更新,组成动态互补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由兼职教师团队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30%以上。
兼职教师队伍主要负责专业建设的有关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实训教学的规划,专业技能要求高的综合实训教学,特别是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就建筑施工新技术等前沿课题给学生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改革、综合实训的改革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实现校企之间在理念、方法、技术等多个方面的深度合作。
四、结语
品牌高职院校创办的关键是品牌专业的创建,品牌专业的创建离不开品牌师资队伍的建设。而民办高职院校要在生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拳头产品即品牌专业。因此,加强品牌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至关重要,为实现品牌民办高职院校的战略目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朱耀勤.民办高职院校的品牌建设[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1):27-28.
[2]张婷.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以南方院校为例[D].湘潭大学,2012.
[3]宋燕辉.江志军.高职院校“校企互通,三位一体”的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以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63-66.
[4]孙月华.李志奎.王洪涛.市场机制作用下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5(11):48-52.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5
关键词:建筑设备 高职 教学改革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193-0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设备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并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供人们使用的房子是否舒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设备中给排水、供暖、空调、燃气、电气的应用,这些建筑设备就是建筑的神经、血管和内脏,它不断地向建筑物提供所需的能量,并逐步走向智能化。建筑物级别越高,功能越完善,所需的建筑设备种类越多,系统越复杂。从经济层面讲,建筑设备的造价要占到整个建筑总造价的30%~70%,可见建筑设备与建筑结构一样重要,同时建筑设备和建筑结构关系密切,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到建筑结构施工都需要专业间的密切配合和协作。所以,学好建筑设备课程对我们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十分重要。我院开设了建筑设备这门专业课,这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人教授建筑设备课程已有10年,结合高职院校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于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研究,有些做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一门边缘课程,可有可无,没有理解建筑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密切关系。
(2)教师没能认真的选择教材,或针对不同专业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
(3)教师本身脱离实践,讲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不能适应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
(4)教学方法需不断改革。
(5)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所学等不到真正的应用。
2 解决的办法
2.1 上好第一节课,给课程定好位
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学生听的都非常认真。能不能抓住学生的心,就要看你第一节课够不够精彩。我们要抓住这次机会,把建筑设备这门课在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体系中进行准确的定位,要把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讲清楚。很多学生可能还会问学完这门课能达到一种什么能力,这门课的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等问题。第一节课定的基调就是你以后讲课的基调,要拿出你最好的讲课水平,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探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一节课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从实际工程实例入手讲解建筑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关系,让学生理清思路,爱上这门课,学好这门课。
2.2 选好教材,精简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
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是准确定位。教授课程,教材的选择十分关键,有的教材内容丰富,面面俱到,却不一定适合我们。现在有些教材本着高职的培养目标,书中的理论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不强调学生的设计能力,水力计算等内容都已省略,而强调实践性环节,我觉得这类教材特别适合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比如在讲到给排水系统时,选择合适的给水方式,管材的选择,管道系统的安装工艺,验收标准,现场组织管理,与土建的配合等方面是我们重点讲授内容。这样,学生听着津津有味,老师讲着津津乐道。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好的教材,符合我们课程体系要求的教材,对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无裨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建筑设备发展迅速,教材里一些新的内容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追随新科技的步伐,把建筑设备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以其让他们更好的与社会接轨。老师可以经常到设计院、施工企业进修,也可以到建材市场多了解一下建筑设备最新应用的材料和技术,讲课时一定要讲目前市场上正在应用的管材、设备。比如现在做采暖系统时,地板辐射采暖得到了很大的推广。而教材上有关这部分内容可能很少或者不全面。作为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要给学生讲地板辐射采暖的优缺点、地板辐射的施工顺序和工艺及地板辐射常用的PERT、PEX、PB管材的优缺点、价位、使用寿命等知识。借助多媒体课件,有实际的图片,还可以放地板辐射采暖施工现场录像等。老师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必将推动建筑设备的快速发展。
2.3 改革教学方法
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就不断地在探索,怎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的放松,让这些知识在不经意间就已被牢牢掌握。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发现增强课堂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采用实物教学法。
建筑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抽象、枯燥、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比如我讲到给水系统蝶阀、截止阀等阀门时,学生如果没有见过这些阀门,老师就是讲的再卖力,学生听着依然很吃力。由于阀门种类多,正确的选择阀门也成了问题。后来我在课堂上拿来阀门实物,让学生从外形到结构都一目了然,不仅理解了阀门的作用,对他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也都能牢固掌握。给水管材、排水管材、各种管材的配件(弯头、三通等)、供暖管材、空调管材、燃气管材、电线、电线保护管管材等都采用实物讲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知识很重要,但要让学生很快的接受并理解这些理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学校有设施完备的给排水系统、供暖系统和电气系统,我在讲课时,不断的利用身边现成的工程实例来做讲解,学生觉得设备触手可及,学起来也更容易。比如讲到给排水系统时,我会分组让学生去卫生间观察给排水管路,给他们讲给水干管、立管、支管、各种卫生器具,器具连接管、排水支管、排水立管等知识点,现场讲解,学生反应很好。以前曾经在课堂讲过一个旁通管的概念,学生不能理解,亲眼见到旁通管并通过现场讲解后,学生很容易的接受了。身边的设备要学会利用。比如我们只讲供暖管材常用镀锌钢管,并没有结合教室里现成的供暖管道去讲。你如果问到教室里供暖管道是什么材质,学生可能不知道,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再比如讲到常用的上供下回式供暖方式,可当你问教学楼采用什么供暖方式的时候,学生还是迷茫了。如果结合教学楼的供暖方式去分析,这些管道系统触手可及,学生特别容易理解,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比如分析教学楼这种供暖系统的优缺点,出现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等。实践证明,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快的理解这些知识,并学会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3)增强课堂感染力。
大学的课堂,是学生们汲取营养的地方,也应该成为他们思想的发源地。好的课堂,应该具有足够的感染力,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教师本身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运用讲课艺术。适中的语速,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的语言,与学生的互动都是好的课堂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很高,但讲课时只是一个人的演出,学生会感觉自己被冷落,没有课堂主角的感觉,走神也就不足为奇了。建筑设备这门课内容繁多,涉及面很广,如果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那效果可能就很差了。比如讲到电线部分,你可以大声吆喝:打假了,打假了,学生的兴致立马上来了。然后老师可以拿出标牌一样的几种电线让大家鉴别真假。学生很愿意参与课堂,接着你要趁热打铁,总结学生的言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的同学会问,电线的品质为什么这么重要,你可以让他抬头看教室顶棚和有插座的墙壁,引出“暗埋”的概念。课堂组织的好坏,直接关系知识传授的难易程度。
2.4 在顶岗实习阶段增加建筑设备实践性环节
课堂教学是有局限性的,对于建筑设备来说,大多数学生觉得抽象、难懂。如果我们在学生顶岗实习时增加建筑设备实践环节,让学生依据施工图纸参与预留孔洞、给排水管网、供暖管网等设备工程测量定位、安装调试等工作,对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好的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之前有些学生不够重视这门课,也没有机会进行大量的实践,学生即使勉强能看懂图纸,但与施工现场还是有很大差距。可见,增加建筑设备的实践性环节,对于学好建筑设备这门课,以致学好建筑工程的其他专业课,都是很有帮助的。
3 结语
对于建筑设备这门课,我们要充分认识它对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设备在建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筑设备与建筑结构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配合与协作的情况。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探索建筑设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为达到高职院校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6
关键词: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工程质量监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将用户的利益进行有效的维护,也就是监管机构利用行政方式保障用户的利益。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程质量监管的体系和制度都在不断的完善,走向了科学化有效化的道路。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管的规范性不足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监管存在法律和规范上的问题,一是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监管缺乏必要的条文支持。二是建筑工程施工相关法律还不够成熟,导致对相关质量问题和管理问题的打击与惩处力度不足,没有形成足够力度的执法空间。
1.2建筑工程施工的市场秩序还有待规范
很多建筑施工单位在获得施工合同后,进行分包与转包,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监管出现难度上和范围上的问题,不但造成管理上的困难,而且还不利于监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1.3监管人才的匮乏
由于企业和社会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监管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建筑工程施工监管人员的待遇不高,进而形成建筑工程施工监管人员的损失,留下的人员也没有持续学习和进步的主观意愿,造成建筑工程施工监管人员水平和能力的降低。
二、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监管的措施
应该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管过程中突出重点和关键点,在质量管理控制方法的选择上应当尽量采用事前控制,将质量隐患消除在发生之前,在一些薄弱环节的处理上,若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有效管理,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2.1准确定位,明确职责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具体定位,包括人,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积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使岗位与职责能够完美地衔接。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的具体定位是受托于政府,主要是代表政府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政府职能在工程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延伸。因此,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督,充分地发挥监督机构在工程质量中所起的作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实质上是一种技术管理,相关的监督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2.2通过树立技术权威性、不断增强执法权威性
首先,需要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相关监督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监督人员的专业素养,促使他们能够完全掌握基本的监督技术和操作规程。培训工作的内容可以从监督工作的规程、规范以及标准操作入手,旨在提高监督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需要加强对监督层和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甚至是一线操作层,加强监督技术的制度化、培训内容的多元化,实行定期培训,进行现场考核,现场检查展各种形式的监督技术讲座、讲坛等活动,进行学术交流。另外,需要引导参与监督的各个建设单位严格遵守相关的监督准则和制度,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监督,自觉地承担监督责任、履行监督义务,不断规范自身的监督行为。
2.3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完善管理工作制度
工程质量以及工程安全的最基本的保障就是工程技术标准,工程技术标准是工程建设的具体的技术法规。需要对建设单位的各个主体进行分层式的强制性的技术培训,加强其对建设标准、执行标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违法相关制度的监督行为,需要严格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处罚,对一些违法的相关人员的责任人,也需要进行严厉地惩罚。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单位的各个主体的技术保证体系以及监督技术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其监督管理水平。相关的施工单位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结合新技术、新工艺和内部控制标准,使工程质量工作趋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严把工程质量关,不断改革监督模式,提高监理单位的监督技术水平,全面了解和掌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发展规律。促使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2.4创新技术监管手段,改善监督方式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程质量监督工具也在不断地创新,现代科学仪器使用普遍。因此,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保证信息的及时、高效、可靠。对工程质量信息逐渐强化,完善工程质量中重大事项的上报制度,促使省建设厅能够及时地掌握一些有效地、可靠的质量信息,从而全面地了解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工程质量的发展状况。不断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信息反馈制度,最终实现全省联网的目标,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5依靠科技进步,治理工程质量通病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往往会有一些质量通病成为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问题,如混凝土的裂缝、屋顶渗漏等。这些质量通病若能够在严格的施工管理下采取正确合理的施工方式与施工技术,是能够有效避免的。这就要求质量监管人员要不但提高监管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监管,从施工材料的选择到施工工艺的确定以及施工的具体技术方法控制等,都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通病,从而确保业主的切身利益。
2.6提高技术工作质量
工程质量验收资料以及工程检测报告主要是记录和反映工程质量控制的具体情况,能够明确建设工程中各方的实际责任,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评价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需要加强对检测结构的有效监督,及时采取有效地的措施来规范检测单位的检测行为,一旦查出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需要及时作出相应的惩罚。对重要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再自动进入数据系统,防止人为因素的破坏,保证工程质量的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充分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查询检验结果,对检测行为实施实时监督,完善检测机构的数据管理制度,并且定期公开数据。
2.7控制好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
钢筋、混凝土、防水材料等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同时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要建筑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在工程施工中的需求量较大,为了控制材料的质量确保工程的合格,采取有效的试验和抽检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进行随机检查,较灵活且不受时间限制,可及早发现问题和进行整改,抽检频率不受限制,若条件许可则应加强抽检管理。
2.8重视工程质量投诉工作
工程质量投诉问题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加强对工程质量投诉工作的管理,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工程质量投诉工作的管理,体现了为民服务的科学意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监督监督单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建立科学的工程质量信用档案,将一些违法相关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行为以及投诉案件的记录向社会公布,将工程质量的投诉处理与不良的行为联系起来,严厉处罚一些违法行为,不断提升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降低投诉事件的发生概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涉及面很广的工作,若要想进一步提高其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合理健康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思想,充分利用科学手段实现现代信息化管理,提高建筑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从各方面抓起,严加管理控制,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荣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