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骨干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骨干培训方案范文1
关键词:财政事务;培训包;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1-83-03
教育部、财政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精神,于200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中职学校重点专业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本文就是其中《财政事务》项目培训方案的部分研究内容。
一、培训方案的开发依据
(一)以已开发的《财政事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
根据教育部对培训包项目的总体要求,各项目的开发工作,必须以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财政事务》培训方案以已开发的《财政事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其次。根据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的师资现状及能力标准,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二)以全国同类专业师资的现状和培训需求的调研情况为依据
总体调研的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目前全国范围内开设《财政事务》专业的学校非常少,从调研情况看。这个专业的招生已没有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教育部的专业设置目录中还保留这个专业,所以,部分学校以此专业为名,但课程的设置、培养的目标已不与此相适应。第二,中职学校的教师专业不固定。由于学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专业的调整使教师的专业教学内容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对他们专业培训的面要广,对知识的要求则不需要太深。第三,针对中职教育的特点。在制定培训方案时,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必须纳入培训的内容。第四,在全国范围内相关专业的老师数量不多,水平参差不齐,要根据各学校是否设置这个专业决定培训的需求。
(三)考虑本专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发展趋势和对教师要求的变化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开设《财政事务专业》所适用的岗位也会不断变化。所以,对教师的培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特别是财政事务专业涉及的国家财政、财经法规政策性较强。必须使受训教师有一定的把握前沿动态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中充分地体现了“四新”的内容,并以讲座等多种方式,使培训方案具有动态效果。
(四)按岗位任务导向设计培训内容
1.中职财政专业毕业生是目前乡(镇)财政(农经)所实际工作中急需的人才,中职财政专业毕业生也能完全胜任乡(镇)财政(农经)所各岗位的工作要求。
2.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村级干部、村级经济的发展及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职财政专业教育应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开辟以社区(村级)管理岗位为毕业生新的就业岗位群,
3.这些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行动导向,是与以往学科体系教学完全不同的。因此,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按岗位行动导向设计培训内容。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责任,进一步明确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应知应会的知识和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培训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培训目的
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指导。努力改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通过培训,使接受培训的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使之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能)型”专业骨干教师。
(二)培训对象
根据教师能力标准的不同要求,将中等职业教师分为上岗、提高、骨干3个层级进行培训。可将3个层级界定如下:(1)上岗层级教师界定,学历达标,已获得教师资格证。(2)提高层级教师的界定,已经是本专业的合格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水平与能力,向骨干教师目标努力的教师。(3)骨干层级教师的界定,已经是本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三)培训目标
基于《财政事务》专业教师的能力标准制定以下培训目标,原则上达到:
1.上岗层级专业教师
(1)初步了解财政事务专业职业教育本质特点,了解实际的职业及职业规章。使上岗层级专业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新从事财政事务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2)掌握基本教学技能。能在老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特定财政事务专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与执行教学计划,能基本把握课堂的节奏,具备独立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
(3)了解基本教学方法,掌握一到两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能够应用基本的教学媒体。能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比较熟练地掌握财政事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4)培养基本的操作技能,如组织乡镇各项财政收入、读懂预(决)算说明、掌握企业纳税申报和税务会计基础。为获取财政事务专业(税务师等)相关职业证书打下良好基础。
2.提高层级专业教师
(1)基本把握职业教育本质特点,理解职业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财政事务教学的高层级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并独立保质保量完成教学活动。能够进行教学计划的具体设计、实施与评价,以及教学资料、媒体、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场所的分析应用。
(3)理解专业教学法的内涵。掌握各种专业教学方法。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中等职业学校财政事务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与教学改革方向,掌握先进的财政事务专业教学法,并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4)掌握职业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工作分析方法对具体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能够通过分析获取不同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通过培训(特别是社会实习),使他们能够了解和熟悉如何与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为下一步回校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借鉴。
(5)培养较熟练的操作技能。经过培训为获得财政事务专业(税务师等)相关职业证书打下良好基础,为中等职业学校造就一大批财政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财政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双师型”或“双师资格”教师,真正达到以骨干示范作用带动中等职业学校财政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如编写乡镇财政预(决)算书,对乡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编制部门预算、进行税务检查和税收筹划等。
3.骨干层级专业教师
(1)深刻把握职业教育本质特点,理解职教师资
教学实践和职业工作实践的这种“双重”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财政事务方向教学的骨干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将其培养成为本专业的学科头带人。
(2)根据不同教学情境熟练地完成教学活动,善于把财政事务工作岗位及工作过程转换为学习环境,开拓学生在专业工作中学习的可能性;善于开发专业教学中的学习工作任务。并具备财政事务专业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3)熟练运用工作分析方法,将岗位分析的结果归类重组并形成新的教学内容:系统地进行技术、工作以及职业教育过程的分析、组织与评价。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熟练地掌握财政事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4)提升从事中职教育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本专业的相关领域内具有一定知识更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掌握本专业前沿动态的变化,逐步成为专家级教师。能够统筹总领财政事务专业课题项目研究、设计研究方案、控制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并推广实施。
(5)培养高级别的操作技能。中职师资增加将提高所教专业与社会联系的能力。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够熟悉如何与相关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为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经验。
(四)培训内容
1.教育类。包括5个模块,分别是: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教育学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专业教学法培训、职业教育心理学培训。每个模块有一个课程对应,分别是《财政事务专业教学的职业道德》、《职业教育学(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基础应用讲座》、《财政事务教学经验介绍》、《职业教育心理学基础》。其中基础类和职业道德类适合上岗、提高培训。其它类可适合所有培训。
2.专业类。有以下内容:模块一:职业发展与劳动组织分析培训,课程有《财政事务职业发展和岗位分析》(上岗、提高、骨干)。模块二:系列专业“四新”讲座培训,课程有《财政(税收)事务新规章介绍》(上岗、提高、骨干)、《财政(税收)事务新理论介绍与分析》(上岗、提高、骨干)、《财政(税收)事务热点研讨》(骨干)、《公共管理》(上岗、提高)、《预算收支分类改革》(上岗、提高、骨干)、《社区工作实务》(上岗、提高)。模块三:系列专业核心课程(含技能)培训,包括《国库集中支付》(上岗、提高、骨干)、《政府采购》(上岗、提高)、《预算编制》(上岗、提高)、《部门预算》(上岗、提高)、《预算报表分析》(上岗)、《预(决)算编制》(提高、骨干)、《乡镇集体经济转型》(上岗、提高、骨干)、《财政政策调控》(提高、骨干)、《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上岗、提高)、《农村财务会计实务》(上岗、提高、骨干)、《社会保险实务》(上岗、提高)、《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实务》(上岗、提高)、《纳税实务》(上岗、提高、骨干)、《纳税申报》(上岗、提高)、《税务》(上岗、提高)、《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上岗)、《税务会计》(上岗、提高、骨干)、《税务筹划》(提高、骨干)、《税务检查》(提高、骨干)、《税收政策咨询》(提高、骨干)、《金财工程软件应用》(上岗、提高)。模块四:实践技能培训,《兰贝斯预算管理软件应用》(上岗、提高)、《网上纳税申报与交纳软件应用》(上岗、提高、骨干)、《用友公司会计软件系统应用》(上岗、提高、骨干)(建议为选修课)、《金税工程软件应用》(上岗、提高)、《乡镇财政岗位实习》(上岗、提高)、《社区岗位实习》(上岗、提高)、《纳税业务实习》(上岗、提高)、《企业会计岗位实习》(上岗、提高、骨干)、《政府、企业考察与交流》(提高、骨干)。
(五)考核
培训考核应包含以下几部分:理论知识10%:专业实践技能20%;企业实践活动20%;教案与试讲20%;教学研究论文20%;平时作业与出勤10%。
(六)培训方法与方式
公司骨干培训方案范文2
优秀县级分公司(营销部)创建工作汇报
市局营销中心:
按照中烟销网(2011)15号《关于开展2011年创建优秀县级卷烟营销部(分公司)活动的意见》要求,现对2010年创建工作开展及创建指标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 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自市局(公司)下发陕烟宝销【2009】42号《关于优秀县级分公司(营销部)创建实施方案》以来,县局(分公司)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全体员工传达学习文件精神,围绕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积极安排部署落实措施。本着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重实效的创建思路,将创建工作与网建全面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机结合,在省、市公司的正确领导和营销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县局(分公司)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创建工作推进扎实有序。
(一)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省市局“创优活动”部署以后,县局(分公司)及时召开支部会、行政会和职工大会,组织职工学习相关文件,开展“创建为什么、参与创建做什么”的专题大讨论活动,使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到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夯实县级分公司管理基础、实现卷烟营销上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我们还通过走访客户宣传、开展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零售户热心参与,为县局(分公司)创建活动建言建策,使行业要求、企业发展、客户需求三者有机融合,完美统一。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创建、事事服务创建的良好氛围。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成立了局长(经理)任组长,副职任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人员,在组织机构上保证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2、认真调研,制定方案。
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我们以国家局、省、市局创建工作意见、方案为导向,对照优秀分公司创建标准,围绕卷烟人均销量、一二类卷烟销量比重、重点骨干品牌年度增长率、客户满意度等创建指标,编印调查提纲,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扶风实际,科学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创建目标、工作标准、实施步骤和创建措施五个方面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做到了目标明确,标准清晰,任务具体,责任到人。
3、完善流程,规范管理。
在认真分析各项卷烟销售指标的基础上,对照创建标准,结合ISO9000质量体系贯标,导入标准化管理理念,从卷烟营销和网络建设两方面入手,编印了《县局(分公司)营销工作制度汇编》,制定了零售终端建设、消费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网上营销实施方案,客户经理管理、货源分配、营销人员培训、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实现了卷烟营销业务标准精细化、工作流程精简化、绩效考核精确化,保证了创建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
4、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以拓展网络功能、提高网络运行质量为重点,以简便、快捷、及时、准确、客户满意为准则,大力发展网上营销和电子结算业务。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先后组织开展网上营销客户培训5次,同时,与创联和数港积极沟通,及时解决月度总量维护、订单中卷烟品牌与订单数据同步、商定量计算办法等网上营销运行当中的存在问题;制定电子结算管理办法,强化与电信、金融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建设,保证了网上订货和电子结算工作的高效顺畅运行。目前,电子结算率、客户网上订货率均达到100%,订单提交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强化零售终端建设。把网络建设公开化、信息化、市场化作为衡量网建工作的重要标志,以卷烟零售示范店建设为契机,完善制定了卷烟零售终端系统运行办法、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卷烟零售示范店建设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等,遵循“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按照形象店“八统一”、要求,从店面形象、卷烟陈列、标识悬挂、服务标准、零售价格等入手,大力推进零售终端建设。目前,全县共建成卷烟零售形象店2户,零售终端形象初步确立。强化消费者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面向消费者的卷烟服务营销体系是我们适应市场、驾驭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创建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消费者信息采集力度,建立消费者档案90份。消费者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二是以提升服务价值,促进营销服务管理上水平为目的,创新服务内容,开展服务客户增值活动。加大重点骨干品牌培育和工商协同营销力度。结合2010年卷烟需求预测,对卷烟品牌进行优化和整合。在满足市场供应的前提下,增加白沙红梅、红河、双喜等全国骨干品牌的投放量,加大品牌培育和一、二类卷烟营销力度,挖掘市场销售潜力。创建活动以来,分别与陕西、湖北、山东、川渝、安徽等中烟工业公司开展工商协同营销五次,客户参与率90%以上,一二类卷烟销售比重不断增加,骨干品牌销量稳步增长。按照“控制大户,培育中户,扶持小户”的指导思想,在尊重客户实际销售能力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月度千条以上卷烟销售大户,确保规范经营。强化服务质量,提升服务价值。积极开展差异化服务。实现了“我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到“客户究竟需要我提供哪些服务”的思路大转变,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大大增强。市场走访中,充分发挥客户经理市场熟、业务通、信息灵的优势,指导客户分析卷烟经营中的存在问题,制定品牌营销方案,传授营销策略,帮助搞好卷烟零售经营。
三是把营销队伍素质提升作为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制定了卷烟营销人员技能鉴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培训考核管理制度,以周例会、行业技能鉴定培训、网络远程教育、营销人员业务知识 “一口清”“135工作法”学习竞赛活动为载体,促进营销队伍素质提升。特别是今年10月份以来,组织客户部认真学习国家局兰州网建现场会会议精神,制定了《扶风分公司“135”工作法学习推广实施方案》,及时修订四季度部门培训学习计划,深入开展“135”工作法学习活动,对照岗位现有工作流程积极实践。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创建活动内涵,又促进了队伍素质提升,客户经理队伍的战斗力、协同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推动了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同时以全市系统“崇礼修德、臻善至美”的礼文化体系为基础,大力贯彻文化凝聚战略,从市场服务管理仪态、语言、行为规范入手,明晰员工言行举止规范,大力倡导优秀团队建设,引导员工学先进、创一流,“崇礼修德、臻善至美”的文化氛围日趋浓厚,营销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礼惠万家”的营销文化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同时以无假烟社区创建和“客户之家”为依托,加大客户培训力度,先后组织零售客户集中培训三次,客户培训面达到100%以上。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与市场走访相结合,坚持客户培训前移,注重在市场走访座谈交流中提高客户的卷烟规范经营能力,将零售客户和消费者纳入培训范畴,调动零售客户和消费者的参与热情,以共同培育市场,维护市场。
四是以“五型”(既学习型、创新型、廉洁型、实干型、团结型)领导班子创建为契机,完善制定了例会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支部(办公会)议事规则等相关规章制度和民主决策程序,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定期研究卷烟营销和创建工作,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有力开展。廉洁勤政方面,在强化党纪党风、落实廉政责任的同时,针对紧俏货源分配、客户投诉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行明示承诺,制定监管措施,畅通监督举报渠道等,事务运转阳光规范,班子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组织保障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工作成效
通过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扶风分公司在人员素质、卷烟网建运行、营销服务、规范经营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职工队伍的思想认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卷烟上水平”的良好氛围。二是网络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通过电子结算、网上订货系统、创联信息平台、数港信息平台的开发利用,电子商务能力显著提升,达到了“信息共享、品牌共育、发展共谋”的网建运行要求。三是通过坚持将创建工作与质量体系贯标相互结合同步推进,实现了工作程序规范化、运转透明化、监管责任化、服务亲情化,各项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四是卷烟销售水平提升。2010全年累计销售卷烟14212.5064箱,完成全年销售计划14200箱的100.08%。较去年的13800箱增长4%,其中销售省外烟3683.7544箱,同比多销570.631箱,增长18%。单箱收入达到14452元,完成年计划13800元的104.72%,较去年的12432元/箱增长16.25%;单条均价57.81元/条,同比49.72元/条增加8.09元/条。骨干品牌销售实现4807.1箱,完成年计划4400箱的109.25%,较去年3790箱增长17.8%。
从卷烟销售类别来看,销售结构进一步上移。其中一类烟共销932.7104箱,同比617.2404箱增加315.47箱,增幅51%,占总量比重6.56%,同比4.56%提高了2个百分点;二类烟共销97.58箱,同比97.936箱基本持平;三类烟共销3233.476箱,同比2560.028箱增加673.448箱,增幅26.31%,占总量比重22.75%,同比18.9%提高了3.85个百分点;四类烟共销6730.504箱,同比5975.316箱增加755.188箱,增幅12.64%,占总量比重47.36%,同比44.12%增长了3.24个百分点;五类烟共销3218.236箱,同比4292.716箱下降1074.48箱,降幅25.03%,占总量比重22.64%,同比31.7%下降了9.06个百分点。
二、工作亮点:
(一)严格落实市局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县局(分公司)全员岗位竞聘工作,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从今年5月份开始,县局(分公司)便积极谋划企业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在认真学习市局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明确工作方向和目标,采取公开征集职工建议及分别谈话的方式广泛宣传市局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听取职工意见建议,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县局(分公司)岗位人员现状,认真制定了《扶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劳动用工分配改革实施方案》和《全员岗位竞聘实施办法》,经支部和职代会讨论通过后积极实施, 2010年9月顺利完成县局(分公司)全员岗位竞聘工作,通过开展全员岗位竞聘,使县局(分公司)的正股岗位有原来的9人调整为现在的 3人,副股岗位有原来的6人调整为现在的5 人。各部门岗位、人员配置严格按照市局编制要求全部到位。现有营销岗位人员全部通过竞聘产生。使县局(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经营管理效率得到了提升。
(二)认真学习国家局兰州网建工作现场会会议精神,积极开展“135”工作法学习实践活动,创建活动推进和工作质量双提升。
国家局兰州网建工作现场会召开后,县局(分公司)及时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积极安排部署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一是研究制定了《扶风分公司“135工作法”应用推广实方案》,将“135工作法”作为今后卷烟营销工作的目标法则,贯穿于卷烟营销的各方面、全过程。采取由客户经理“135工作法”学习实践入手,品牌经理、市场经理延递跟进的方式方法,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对照“135工作法”梳理现行工作流程,找差距,定目标、添措施,以客户经理、品牌经理文书作业形式、内容的要求改变入手,围绕“市场、品牌、客户”三大要素,在工作重点的把握及“分析、计划、实施、评价、改进”五步工作法的各个环节中开始全面实践。通过对客户经理市场拜访计划、记录,客户服务策划、品牌培育指导等文书作业的实践应用,使客户经理市场拜访、客户服务、品牌培育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得到提高。工作质量明显提升。二是完善市场信息反馈及沟通例会制度,修订了专销联席会议制度及以“市场、品牌、客户”为核心要素的市场信息反馈制度。规范了信息采集、沟通、反馈、处理工作程序和标准。提高了信息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提高了卷烟营销工作质量。通过“135”工作法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了创建活动内涵,实现了创建活动推进和工作质量提升的良性双向互动。
(三)修订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针对县局(分公司)全员岗位竞聘后各岗位的职能,结合工作实际,对各项工作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分别从工作规范、作业流程、劳动纪律、考核标准等 5个方面制订了20多项新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最终形成了《扶风县局(分公司)制度汇编》,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推动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创建指标对照情况
(一)组织领导
1、按照市局创建工作标准要求将创建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创建工作方案、计划、专题会议及研究部署及主要领导对创建重大事项决定等工作资料记录完整。创建活动专项经费落实(达标)
2、创建活动领导机构健全,人员及办公场所配备到位,各项活动资料记录完整。(达标)
3、创建活动各项制度制定、落实、检查考评记录完整,按月上报创建工作汇报,按时完成市局营销中心交办的各项工作部署。(达标)
(二)宣传教育:
创建活动宣传工作方案、计划及创建活动报道资料、记录完整。员工创建活动知晓率100%。(达标)
(三)、班子建设:
1、按照国家局省局(公司)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安排开展相关活动并作了记录。(达标)
2、坚持“”制度,组织全体人员学习规范、制度落实了各项记录。(达标)
3、坚持民主决策,完善议事规则,有效落实集体决策制度,并对落实情况作了记录。(达标)
4、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及时做好会议记录。(达标)
5、坚持企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存相关文件并做好各种记录。(达标)
(四)、文化建设
1、制订企业文化建设年度计划及宣贯执行方案,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宣贯活动。(达标)
2、制订文化建设资金预算列支方案,对相应使用情况作了记录,规范应用《中国烟草视觉认别系统》。(达标)
(五)、队伍建设:
1、严格落实市局用工分配制度改革,2010年9月按照市局对县公司的岗位编制要求,进行了全员岗位竞聘,现有卷烟营销人员全部通过竞聘产生,营销人员工效考核制度及执行情况记录完整。(达标)
2、县局(分公司)现有卷烟营销人员14名,获得卷烟商品营销员证书的11人,比例为78.57%。(达标)
3、营销人员培训学习计划、方案资料齐备。全年培训面100%,培训学时80学时/年以上。培训记录、学习心得资料完整(达标)
(六)经营业绩
1、卷烟人均消费量:
按辖区户籍人口和年度卷烟销量统计
年度
卷烟销量(箱)
户籍人口(万人)
人均消费量(条)
2008
13501
45.2(含揉谷)
7.46
2009
13802
43.1
8.00
2010
14212
43.1
8.24
2010年卷烟人均消费量为8.24条。年人均卷烟消费年增长为7.2%,3%。对照市局卷烟人均销量≥8.5条或人均销量年增长3%的创建指标,此项指标达标。
2、一、二类卷烟销量比重:
年度
销售
总量(箱)
一、二类烟
销量(箱)
一、二类烟
销量比重
2008
13501
417.01
3.08%
2009
13802
715.17
5.18%
2010
14212
1028.128
7.24%
2010年一、二类烟销量比重为7.24%,销售年比重增加为2.1和2.06个百分点,照市局一、二类卷烟销量比重≥12%或其销量比重增长年增1.6个分点的创建标准,此项指标达标。
3、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销售情况:
年度
总量(箱)
骨干品牌销售(箱)
比重(%)
2008
13501
2583
19.13%
2009
13802
3790
27.45%
2010
14212
4807
33.82%
2010年骨干品牌销量比重达到33.82%,年销量比重年增加分别为8.32和6.37个百分点,对照市局全国性重点骨干品牌销量比重≥54%或其销量比重年增加5.8个百分点的创建标准,此项指标达标。
4、全员实物劳产率:
年度
销售总量(箱)
在岗人数(人)
劳产率(箱/人)
2009
13802
68
202
2010
14212
58
245
2010年和2009年全员实物劳产率分别为245箱和202箱.增幅为21.28%,对照市局全员实物劳产率≥260箱或增幅≥6%的创建标准,此项指标达标。
5、单箱费用:
年度
销售总量(箱)
费用总额(万元)
单箱费用(元)
2009
13802
464.78
336.79元
2010
14212
472.02
332.13元
对照市局单箱费≤550元/箱、或增幅≤3%的创建指标要求,县局(分公司)2010年单箱费用为332.13元,2009年为336.79元。增幅为-1.38%。因此,此项指标达标。
(七)客户服务
1、300人以上自然村办证情况:
按照零售客户自愿申请办证的基本原则,通过积极开展市场调研,选择方便卷烟消费者购买的销售点,拓展和延伸市场服务触角。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有行政村169个,300人以上自然村535个,农村卷烟零售户725户,零售许可证村组覆盖率100%,辖区300人以上自然村无卷烟零售空白点。(达标)
2、零售客户满意度:
按照市局关于季度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通知要求,县局(分公司)2010年开展了四次调查活动。依据调查方案的要求,按照辖区卷烟零售客户30%的比例每季度抽取卷烟零售客户365户以上,包含片区各种业态,城镇、乡村各占50%的比例,从货源供应、服务态度、零售指导价格等30个方面进行了市场调查,四次调查客户满意率分别为96.4%, 98.3%,98.5.和98.7%。满意度呈稳定上升趋势,对照市局零售客户满意率≥90%的创建标准,此项指标达标。
3、客户经理人均服务客户数:
截止2010年底,县局(分公司)共有卷烟经营户1193户,配备客户经理12名,人均服务客户数为99户,达到市局客户经理人均服务客户≤150户的创建考核指标。此项指标达标。
4、卷烟明码标价:
针对零售客户卷烟标价签污损、丢失情况采取了客户经理下乡拜访日常维护和定期集中统一维护的办法,全年累计发放卷烟明码标价签58550份,其中10月份价签更换发放 47720份,后期市场维护发放10830份。从月度市场抽查情况来看,卷烟明码标价挂签率为98.2%,达到市局卷烟明码标价率≥95%的创建考核要求。此项指标达标。
5、零售客户综合毛利率:
随着近年来品牌培育工作的有序推进,零售客户卷烟经营利润空间得到不同程度提升。根据2010年四季度零售客户卷烟经营毛利情况的抽样调查统计,全县零售客户卷烟经营综合毛利率为11.03%,对照市局零售客户毛利率≥10%的创建标准,此项指标达标。
6、客户投诉率:
2010年,县局共处理转交服务方面投诉1起,客户投诉率0.83‰,对照市局客户投诉率≤1.2‰的创建标准,此项指标达标。
7、卷烟送货到户率:
2010年县局(分公司)共应送货到户60129户次,实际送货到户60129户次,卷烟送货到户率为100%。达到市局卷烟送货到户率≥95%的创建标准,此项指标达标。
8、大户比例:
按照市局大户管理办法按月上报大户统计、审批表及销售流向分析。全年大户比例最高为0.08%,对照市局卷烟零售大户比例≤0.8%的创建指标。本项指标达标。
(八)规范经营
辖区无跨区销售行为,无虚拟客户、拆单分摊等任何形式的套购卷烟行为,无捆绑或变相捆绑销售以及任何形式的强买强卖行为,辖区内无未经批准的工业企业直接促销行为。卷烟规范经营制度健全,销售记录资料完整(达标)。
(九)否定情形
县局(分公司)2010年无严重违纪违规情形,无重大质量事故及重大安全事故。(达标)
以上为扶风县局(分公司)2010年优秀县级分公司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公司骨干培训方案范文3
关键词:离职率;主动离职;人才流失
一、D公司背景及人员状况
(一)公司架构
2007年上半年的统计结果,公司平均在职人数314人,其中运营中心46人,产品中心156人,营销中心70人,其他42人。从人员教育结构上分析,本科学历的员工占74%,硕士及博士占24%,其他占2%。从人员工作职责类型分析,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约54%,从这种人员结构来看,D公司员工具有知志型员工的基本特征。
(二)公司离职率状况
根据D公司2007年上半年的离职记录,以组织架构中的运营中心、产品中心和营销中心的离职数据作为本次分析的依据。下表是2007年上半年三大中心人员数量、离职人数、离职率、主被动离职率、试用期内离职率、一年内和超过一年的正式员工离职率及入职率的相关数据统计结果(三大中心以外的其他员工没计算在内)。
1.公司员工离职率明显高于企业合理流动率
根据表1的数据显示,D公司三大中心上半年离职率39.52%,其中产品中心的离职率为33.43%、营销中心的离职率为38.57%、运营中心离职率为68.92%。运营中心离职率最高,位居三大中心离职率榜首。根据IT行业内的通常的离职数据,当一个公司年离职率达到15%时,就已经为企业敲响警钟。因此D公司的离职率远远高出15%的比例比,尤其对运营中心更是如此。
2.科研技术人员离职比重较大
公司从人员结构上看,研发人员数量比例较大,占公司所有员工总数的54%。尽管行政管理类人员和销售类人员离职率较高,但从离职的绝对数来看,科研人员离职人数占离职总人数当中46.84%。
二、D公司员工离职原因剖析
(一)运营中心
2007年全年运营中心离职人数56人。一年中人力资源部经理更换三任、财务部经理更换三任、商务部经理更换两任。随之,普通岗位员工基本更换一遍,整个中心年资一年以上的员工不过10人。这种大的反差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公司老板对该中心职能类管理的忽视是导致该中心员工离职的根本性原因。第二,管理者能力弱是导致下属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处于该阶段的企业,公司的压力已经从原来的市场压力转变为企业管理的压力,管理类的职能在公司的正常运转过程中逐渐起到主导的作用。部门的管理者是企业上级和下级之间沟通的桥梁,作为家族成员的管理者很难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他们往往代表着企业主的利益,也同样忽视对下属员工的关怀。在所更替的部门经理当中也有不乏因为管理能力不强而被辞退的。因为管理者能力弱,作为中层员工的多项职能法完成,涉及到工作的具体细节无法给下属做出正确的指导,这给下属员工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员工也因为对上级不满,或看不见职业发展希望而产生离职倾向。第三,组织结构、岗位设置不合理。在运营中心的组织架构突出表现在层级较多,从部门助理、业务主管、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和商务部设有总监岗位)、直至运营心总经理五个层级。因为集权的管理机制,工作中的大事小事必须经由各个岗位的所有上级领导审批方可。举例来说,一个员工的入职,人力资源部助理要面对该中心至少三位领导的签字,外加其它业务部的经理,一张入职的审批单上将要留下至少六个管理者的审批。这种组织结构的设置导致工作效率极为低下,员工重复着无意义的劳动,造成公司内耗严重。对员工个人而言,在工作中缺乏成就感,缺乏自我发挥的空间。
(二)营销中心
该中心员工离职突出主要表现在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一些离职的销售人员对薪酬激励表现出极度的不满情绪。该中心采取月薪+年底奖金的薪酬方案,在销售的激励方案中明确规定销售人员罚款细则,比如未收回货款罚款比例、合同期拖延罚款比例等,对员工奖励规定几乎没有。
在公司品牌尚未在市场中形成一定影响之前,公司良好的销售激励机制历来是鼓舞员工士气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们不能是一味的赞扬之声,但过分的苛责只能挫败员工的积极性和整体的团队士气,最终导致员工离开企业。
(三)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员工离职与IT行业大环境背景有很大的关系。IT人才荒所指的更多是研发技术岗位的人员,企业内部的员工稍有不如意或合适的机会就会产生离职的想法。此外该中心员工年龄普遍偏低,大部分员工的不超过26岁。D公司历来有招
聘应届毕业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从2005年起该部门每年都会招聘20名左右的毕业生补充技术研发队伍。对于新毕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处于职业探索阶段,职业稳定性很低,很多学生工作不到一年就离开公司。
员工工作压力大。产品中心员工是公司的骨干员工,公司的产品优劣全部依靠的是他们的智力创造,他们的研发水平、技术能力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一个项目是否可以实现销售,一个软件解决方案是否能实现盈利全靠这些技术精英的实现。脑力密集型的企业,从业者面临着技术更新的压力。他们往往非常在乎管理团队的研发水平和个人的技术提高。
专业技术培训能力缺乏。员工队伍的组成年轻化,技术能力强的员工比例失调,以老带新的措施很难满足大量新人的涌入。企业培训成本和制度更偏向于企业文化和管理,针对专业技术的培训计划相对较少普通的技术员工得到技能提升培训的机会很少。
因此,产品中心员工离职是宏观环境、个人因素、职业性质和企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人才流失控制办法
(一)控制人才流失从人才招聘做起
招聘人才,实质上就是企业外部的人才进入企业的第一道关口。这一道关口是否把好,即能否留用合适的人才,不仅关系到留用的人自身,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人才是否能留住。
优化招聘流程,组建合格优秀面试官团队。通常的企业中,面试官对求职候选人拥有否定和肯定的权利,把控企业进人的质量,除了在流程上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错误招聘比率。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对求职者信度和效度的把控也至关重要。因此,公司应培养一只合格优秀的面试官团队,把控企业人才的流入。
(二)骨干员工加速培养计划
在D公司离职分析中可见中层经理队伍不仅管理能力弱,而且非常不稳定,通过骨干员工培养计划确保公司中高层团队的稳定发展。
1.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勤努力、防懈怠。公司高管要及时对骨干员工所完成的工作进行信息反馈。对取得的成就,包括对既定目标的推进这样的贡献都加以认同和赏志,同时指出继续努力和改进的方向,以鼓舞士气。对成绩优异者,还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给予适当的荣誉,如“明星员工”、“优秀干部”等。对表现不符合公司要求的关键岗位员工,应采用“递进式’’的方法进行处罚,对能力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关键岗位员工实行调岗,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体制。
2.防范关键岗位员工离职
无论在品牌、管理规范化、培训和员工福利等方面,D都很难与大型跨国企业相比,吸引人才的劣势显而易见。但人才,特别是领头羊式的优秀人才的作用对企业往往更具有决定性。企业要抓住关键,避免关键员工的离职。
D公司中高级岗位员工的快速流动,潜伏着巨大的人事地震的危险。若一名关键岗位人员离职,势必造成下属及周围员工的心态浮动,不谨慎的处理类似事情的,企业将会随之有大量员工离职,引起人事地震,D公司必须用特殊政策吸引员工。以合约的形式约定在一定期限内提供关键员工个性化的福利解决方案,满足不同人员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保护和鼓励他们,也能调动企业80%的非关键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逐步向20%的企业精英过渡,进而提升整个企业人员素质。
3.发现潜在骨干员工
通常我们认为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员工的能力,进而提高生产力。此外,培训更加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发现潜在的骨干员工。通过对学习者的观察、考核、培训结果的反馈,公司很容易发现具备潜力的后备骨干员工力量。在这个“人才荒”形势下,通过这种方式寻找人才,对快速培养企业自身的后备团队,解决人才匮乏之忧,不失为一良策。
4.职业生涯设计
为骨干员工制定“职业阶梯计划”,尤其是关键岗位员工。详细列出关键人才从进入企业开始,一级一级向上发展的所有职业阶梯并与关键人才共同努力,促进其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的实现。这可以大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这样的企业呆着有奔头,就会在本企业安心工作,并努力发挥最大潜能。
(三)塑造核心团队文化
公司骨干培训方案范文4
关键词 国培 高职教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为提高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受学校派遣我有幸参加了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8月20日―9月14日举办的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类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国内培训)学习。这次培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灵活、组织严谨,内容丰富,从大的方向到具体实例,都既有深度和内涵又不乏广度,使人受益匪浅。
1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不可替代的形势及未来特色专业群的发展趋势
在这二十来天的培训中,多位高职领导专家对于高职教育理念及理论的相关研究介绍让笔者从思想上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明确了改革目的,指引了发展方向。培训第一天,主要领导就对“高职教育怎样做到适应形势及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问题给我们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指导,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高职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若干方面阐述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大家在工作中所需要作出的努力。笔者对此感触颇多,学校、专业和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的这片土壤,好比船院的发展规划,就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来指导专业建设,以适应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振兴来确定总体改革导向,通过适应产业集群来建设学院特色专业群。作为一名普通的专业教师,以前总感觉这些问题不是我们所考虑的,也不需要了解,在听完介绍之后,现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学校所做出的相关改革措施与政策,明白自己在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中发展的方向与目标,紧密跟随高职发展趋势,才能真心支持和关心学校发展。此次培训加深了教师对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新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明晰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
2提高制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的能力
培训中,我们学习了 “高等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与设计”,其中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发展历史,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与制定过程。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要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及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新理念,例如,制定“工程机械运用维护专业人培方案”,专业培养目标是关键,依据市场需求是高职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确定“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培养目标”,坚持内涵式发展原则,做到三个瞄准:瞄准社会需求,确定“工维“专业定位;瞄准人才类型,确定”工维“专业课程体系;瞄准行业标准,确定质量标准。在学校和工程机械行业企业之间通过调研搭上了一座桥梁,通过调研,学校从企业那里了解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迎合企业,迎合市场,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学校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向,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职责-任务-工作流程分析为依据,以企业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实现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设计的创新”。结合我校实际,“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以工程机械基本运用、维护为主要专业方向,以工程机械维修为专业拓展方的课程体系框架如下:
3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实训室建设经验
通过参观学校先进一体化教室、船舶辅机实训室,学习了部分船舶辅机的安装与调试,了解了柴油机一体化教学。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对课程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的改革,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有利于学生直观了解和掌握教师所授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条件建设是人培方案的实施保障,接合我校实际情况,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实验室、实训室按照“贴近实际、技术先进、开放共享、注重效益”的原则建设。根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学需要,也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补充,与工程机械相关企业(生产、施工、销售、修理、租赁等)建立稳定、形式多样、功能明确的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能手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通过置身于企业工作环境,体验企业工作方式,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和职业技能水平。
4到企业参观学习,进一步实地了解企业管理理念和产品的生产流程
通过参观了武汉TCL公司的生产厂房及车间,了解了企业管理理念,学习了TCL公司产品的生产流程。在武汉青山船厂听取了轮机专业设计专家的关于轮机工程在造船方面的设计知识,了解了一些新的规范,新的发展技术,也参观了青山船厂的船台、车间和大部分在造船舶。通过实践参观,我们对船舶制造、企业管理、专业前沿有了新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宜昌柴油机厂(403厂)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参观了柴油机生产厂房及车间,听取了宜昌柴油机厂领导的讲座,讨论了柴油机的发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讨论及柴油机制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管理理念等。
参加国培项目教师就培训期间所得、所思进行了交流,并结合本地、本学校办学的科学思路、成功经验就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问题进行了研讨。通过本次培训,大家一致认为参加国培是非常必要的,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共同服务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事业。它对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加培训的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将学习到的高职教育先进理念、方法、经验运用到日常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去,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为提升高职教育内涵,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熊仕涛.高等职业教育 ――若干问题的思考[Z].2012.
[2] 肖亚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与设计[Z].2012.
公司骨干培训方案范文5
论文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
一、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未来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步伐,全面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即“三集五大”),这将引发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的深刻变化和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重大变革,这一至上而下的重磅改革举措无疑将对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县公司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职称等级、技能等级偏低,加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专业素质的总体水平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相距甚远,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优秀专家人才匮乏;从事电网核心专业人才紧缺;员工总量超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管理人员冗余相对严重,生产一线留不住人才,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管理、技术、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处于公司系统的中下游,普遍文化素质、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偏低,管理水平、新技术应用能力、技能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全面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主要做法
福州电业局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将县公司员工培训纳入全局各专业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采用集中教学、送教上门、跟岗培训、竞赛帮带等方式,将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强化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专业的帮带责任,根据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专门针对县公司的专业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项目和责任人。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帮带部门预先制定培训策划书和现场技能考核方案,明确培训和考核的目标内容。县公司人员到局本部跟岗学习,每人指定一名导师,开展“师带徒”全过程管理,通过安排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方式,强化动手能力,确保工作量饱和,提高县公司员工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1.建立健全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机制
(1)建立帮带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总工担任组长,各职能部室和帮带部门行政负责人、分管培训领导担任组员,统筹帮带培训工作相关事项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制定并下发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各帮带单位行政负责人作为帮带培训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长作为各帮带培训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部门培训员作为本部门全部帮带培训项目的联络人,明确帮带培训工作各方以及参训人员的责任义务,规范帮带培训流程,严格考核管理。
(3)制定并下发全面推进岗位资格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农村供电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修订细化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师徒培训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县公司遵照执行。
(4)在年初充分调研各基层单位培训需求和职能部室业务培训要求,在逐个县公司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福州电业局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方案》,将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培训任务,下达《福州电业局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表》,明确具体帮带项目、帮带方式、时间安排、项目负责人等,作为全年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开展和考核的依据。
(5)根据《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稳步推进教育培训积分管理,借助培训管理系统平台,对局属各单位(含)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成效和员工的能效进行全面量化管理。将单位培训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责任状、月度KPI和月度工作计划合约考核,纳入县公司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验收考核,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参与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励和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2.规范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过程管控
(1)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需求定期(年度)征集制度。一是各县公司负责根据本公司人员情况及工作实际,在收集、甄别、分析本公司重点紧缺专业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定期向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申报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二是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对各县公司报送的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初步审核把关,并报培训中心审核。
(2)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方案正式行文通知制度。帮带单位负责提早与送培单位就具体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对口沟通,结合相关岗位技能要求、计划参培者的工龄结构,把送培单位最盼、最缺的作为帮带培训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策划书,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和工作任务,并于计划开班前一周向培训中心报送相关帮带培训项目通知文件、帮带培训策划书、现场技能考核方案等,由培训中心统一行文并通知送培单位报名参训,从而保证帮带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3)实行帮带单位为主导、送培单位为主体的考勤管理制度。一是帮带培训单位负责为帮带培训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对帮带培训人员进行统一考勤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定点点名签到、集合学员并将学员交接给当天指导人,及时与送培单位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帮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各送培单位负责妥善做好参训人员的相关工作交接事宜,保障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专心、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和学习任务,定期与送培单位联系,并在参训人员中指定一名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参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好参训人员业余生活的安排工作,确保参训人员不酗酒、不赌博,保障培训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帮带培训原则上不得请假,帮带培训人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应事先向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请,并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再由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商局培训中心同意后方可请假。
(4)严格履行作业安全资质确认和安全监护制度。一是参培人员经原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并向帮带单位提交相应证明,帮带单位检查参培人员安规培训考试合格证明、岗位资格证书,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参加现场培训,并将参培人员名单报安监部备案。二是进入生产区域,帮带单位指导人负责告知参培人员工作岗位和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并做好书面记录,严格落实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加强参培人员作业过程监护,检查督促参培人员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规定,对参培人员不符合安全作业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三是进入生产区域,参培人员负责自备、正确佩戴、使用全套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指挥,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不允许单独工作。
(5)专家挂帅,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在综合考虑帮带对象、帮带需求的基础上,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各级专家人才、劳模、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竞赛教练、个人前六名选手、班组长、业务骨干专工作为指导人,承担理论辅导和现场业务技能训练指导任务,为帮带培训工作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二是采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及系统化模块化培训方式,侧重技能操练。根据培训规律,集中培训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安排技能项目的操练,采用老师讲解示范,参训人员分组分批操练观摩,老师指导点评的方式帮助学员逐步适应直至熟练掌握相关操作程序步骤、工艺和规范。指导人统一对每个参训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熟练与否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及时反馈至参训人员。三是跟岗学习以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为主要方式,保证一定的工作量,切实提高帮扶人员动手能力,以工作带培训,以工作检验培训成果。
(6)实行跟岗学习一周一总结,期满总考核和日常随访制度。一是指导人负责为每位跟岗学习人员编制《周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并对计划完成情况实施跟踪。跟岗学习人员于每周学习与工作任务完成后认真填写《周工作总结》。本周计划和上周总结于每周二之前报培训中心备案。二是帮带培训期届满时,帮带培训部门会同培训中心和专业职能部门,组织专门针对帮带培训人员的现场技能考核,并对帮带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出具鉴定意见。
3.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
一是培训中心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全年帮带培训项目应于11月之前完成。帮带培训计划中未明确具体帮带培训项目执行时间的,由送培单位和帮带责任单位积极协商确定并报培训中心备案。因送培单位未能按照计划时间送培或怠于送培而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送培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因帮带责任单位原因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帮带责任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二是经期满考核鉴定优秀的,参照《师徒培训管理办法》给予指导人适度绩效奖励。
4.结合竞赛开展帮带,以赛促培,以考促练
将竞赛调考作为促进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构筑“金字塔”型竞赛体系,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海西·榕电杯”竞赛平台,以一个本部单位员工搭配两个县公司员工的方式组队,由各小组组织本小组内县公司竞赛选手跟岗培训,做好赛前集中培训调考、跟岗学习、赛时观摩、赛后总结,以赛促培、以考促练,锻炼新人,促进经验交流和推广。
(1)“海西·榕电杯”继电保护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均已于2011年5月23日至7月13日之间结合营前变验收和鼓山变综自改造等项目分期分批完成了赛前跟岗学习任务,2011年7月14日至8月4日分三批安排至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培训中心县公司大二次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每批一周,对三套线路保护和三套主变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和调试,以线路保护试验和调试为主。
(2)“海西·榕电杯”送电线路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2011年7月18日至28日统一安排在鼓山输配电实训基地进行第一阶段集中培训;集训技能项目主要为“110kV线路耐张塔更换单串合成绝缘子的操作”、“110kV线路停电补修导线”两项技能项目的竞赛规范化训练;理论辅导以送电线路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高级工部分)所有题库为主要内容。第一阶段集中培训期间每5天安排一次理论笔试,集训结束安排技能考核,于2011年8月1日至14日安排跟岗学习,2011年8月15日至24日安排第二阶段集中培训。
(3)“海西·榕电杯”调度自动化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已于2011年7月底分期分批安排跟岗学习,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线、2M线制作及测试,调度数据网设备配置,自动化主站系统问题排查,数据库操作,调度画面绘制等。
(4)“海西·榕电杯”办公应用软件竞赛,县公司人员于2011年6月23日至26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基础应用培训,于2011年7月17至19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深化应用培训和公文写作培训。
5.将兼职教师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定期举办涵盖县公司的兼职教师年度轮训,每年至少举办1期县公司兼职教师技能项目考评工作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县公司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促进县公司技能考评工作的规范化。
6.专家人才传艺授课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根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安排,结合福州电业局专家人才众多的优势和一线员工对技能提升的强烈需求,全面开展专家人才传艺授课活动。认真搭建培训讲座平台,为福州电业局各专业专家提供授课机会,为全局员工(含县公司)提供专业学习、跨专业拓展,专业深入学习机会,开办专家传艺授课24期,授课专家24人次,参训学员638人次,其中3期应县公司要求送教上门。
三、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成效
公司骨干培训方案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PCB Layout;职业培训;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62-03
传统的职业培训往往总是在企业中进行,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设想将职业培训放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这样一来,既有利于高职院校充分了解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针对学校自身的办学模式,实时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合理地进行教学改革,并且以项目式的课程作为教学内容,又有助于解决生产企业的培训需求,为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强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学习和了解项目或者产品的真正需求,理解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针对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态势和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或补充教学内容,真正做到“重实践,轻理论”。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各种行业的职业培训刻不容缓,而且对高职院校发挥教育职能、拓宽就业方向有着深远的意义。
PCB Layout 的全称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设计。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是以电路原理图为根据实现电路设计者所需要的功能。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主要指版图设计,需要考虑外部连接的布局、内部电子元件的优化布局、金属连线和通孔的优化布局、电磁保护、热耗散等各种因素。现在的版图设计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Cadence Allegro是业内用得较多的软件。
PCB Layout职业培训现状及原因分析
笔者走访调研了苏南地区一些电子企业,如华硕、三星、华为等公司,他们现在使用的版图设计软件多以Cadence Allegro软件为平台,依托公司的PCB设计规范,再根据硬件设计工程师、电磁兼容设计工程师和结构设计工程师提出的设计要求,实施PCB Layout设计。正如华硕的一位有经验的资深工程师所说, Allegro是Cadence 推出的先进 PCB 设计布线工具。Allegro 提供了良好且交互的工作接口和强大完善的功能,与其前端产品Cadence、OrCAD、Capture的结合,为当前高速、高密度、多层的复杂 PCB 设计布线提供了最完美解决方案。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PCB Layout方面的人才还是非常紧缺的。
目前,这类企业的PCB Layout人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企业的资深工程师,有着多年PCB Layout开发的工作经验,基础扎实,善于学习,专业过硬,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其二是各大专院校毕业生,他们思维活跃,见多识广,善于接受新知识,潜力很大,是企业人才的后备梯队。通常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会对这些刚刚招进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很长时间的PCB Layout职业培训,让他们能够在培训之后顺利上岗。但由于企业培训的手段单一,较传统,实用性不强,同时,要求专业技能较高,具备实践经验等。显然,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他们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学校也没有接触过相关的PCB Layout方面的内容,所学的知识与企业里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PCB Layout技术要求高的特点,他们很难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这样的企业培训效果可想而知。同时,企业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
基于上面的原因,可以设想让PCB Layout职业培训工作在高职院校开展,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训,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修订培训计划,这样,既能考虑到人才培养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又能满足企业职业岗位的针对性要求,同时,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及职业特殊要求纳入教学内容安排中。参加培训的既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未来的准员工,因此,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清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培训内容可以分期、分阶段安排到校内和企业进行,由企业的资深PCB Layout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科学合理地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衔接,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从校内向企业岗位的转换,最终由企业的领导和资深工程师给出鉴定结果。如果各方面都符合企业的需求,企业可以优先考虑让这部分学生到公司顶岗实习。这样一来,企业就可以缩短培训时间,节约培训成本。对高职院校而言,学校通过培训可得到不少职业岗位技能的新要求和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拓宽学校开设新专业、新培训项目的思路。同时,使毕业生能顺利地完成就业上岗,成为受企业欢迎的真正在职业岗位发挥作用的有用人才。
PCB Layout职业培训方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