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包装设计实习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包装设计实习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职包装设计实训课 重要性 现状 改革
1 包装设计实训课的重要性
实训课作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实训课程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杨国祥、丁钢总结了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其中即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同时,高职教育较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人也称高职教育为就业教育。因此,尽快缩短学生进入工作角色的周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设置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比如实训课,就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包装设计课程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操练和训练,就容易偏于理论而失去其应有的实践性意义。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包装设计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技能训练,进行包装设计实际项目,提高包装结构设计好包装创意设计实践能力,具备对商品包装设计中进行包装容器、结构、材料、印刷加工等设计制作的能力。才能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快地掌握包装设计技巧和方法,提高创意设计制作的能力,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2 高职包装设计实训课的现状
尽管包装设计实训课非常重要,但是高职包装设计实训课目前却表现出发展极其不均衡的状况。
(1)就重视程度而言,一些院校非常重视,不仅开设了包装实训课,有些还专门建立了(色彩与造型工作室、金属工艺工作室、陶瓷工作室、玻璃工作室、木工工作室、印刷工作室等)。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不重视或不够重视包装实训课的建设,只是在包装课中加一些练习。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财力、物力等方面有所局限,另一方面则在于主观上不够重视,有些院校则根本不设置包装实训课。
(2)在开设了包装实训课的院校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师资问题。
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水平,培养一支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既具有很高理论水平又懂包装制作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直接保障。目前的教师普遍的现状是,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因为学历或者其他原因进不了高校,进入高校的高学历的教师又大多缺乏实战经验。结果自然都无法令人满意。
2)包装实训课的课时不足。
有些院校也开设包装实训课,但课时却严重不足,导致的结果是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均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缺乏好的包装设计实训课教材。
教材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训教材包括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教学文字材料、实训教学软件、实训教学音像材料等。
市面上缺乏此类实训课教材,因此在教授包装实训课时只能选择一些包装教程为教材。如此一来,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
4)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缺乏或数量不足。
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对于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艺术设计专业包装实训亦是如此。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院校根本没有包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5)校企联合、产学研开展不够。
在实训教学中,校企联合、产学研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块的现状总体也无法令人满意。
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包装实训课的改革问题
3.1 重视艺术设计包装实训课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包装设计是艺术设计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课又是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亮点,因此高职包装设计实训课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我系已将其列为专业必修课。上好包装实训课,有利于加强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制作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用科学的头脑掌握包装设计的基础原则和方法,掌握在不同材料的情况下结合实际,设计出体现商品本身真正内涵的包装。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 认真制定实训教学文件,开发实训教材
教学文件和教材对于教学活动而言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重视其制定和开发。我认为,应当重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重要作用,让委员们参与到教学文件的制定和实训教材的开发中来。同时,还应当邀请其他从事包装设计工作的企业人士参与其中。只有这样,制定出的教学文件和开发出的教材才能在培养优秀的包装设计人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3 做好包装实训课的师资培训工作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人尽皆知。对于教师的再培养是各个高校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包装实训课的教学工作,一定要重视师资和师资培训问题。
(1)高校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共同探讨设计专业的教学规律;
(2)高校应该提供更多的专职教师与职业人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提升。
3.4 重视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建设。
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实验室建设好实训基地建设应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实施建设与配套的艺术设计工作室群。
3.5 校企联合
学校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企业提供适用人才,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学习直接到社会企业进行实训,积极向企业学习与交流,使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完全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学目的。让学生直接面对社会企业生产前沿,能第一时间能学习到新的东西。
3.6 课时
在课时上也要给予包装实训课足够的重视。我认为,一定要开独立的包装实训课,合理安排学生实训的内容与时间比列,并制定详细的实习专业课题所需的时间计划进度表,确保实训时间的正常开展。包装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没有足够的练习和实践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学好包装设计。
4 小结
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商品包装设计人才的要求更高,作为培养设计人才的高职高专设计教育,更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实操技能为宗旨,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佟海丰/包装设计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9.6.
包装设计实习总结范文2
资源节约和绿色环保已成为当今包装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生态伦理教育理应成为包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阐释,对国内高校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中生态伦理教育缺位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生态伦理;设计伦理;包装设计;设计教育
包装生态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法律问题,更是伦理道德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从设计的源头导入生态伦理观念。而今天的包装设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的包装设计实践。加强生态伦理教育,使高校包装学子树立起环境责任意识,对于包装产业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一、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生态伦理思想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末,70年代后伴随着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和广泛兴起的环境保护运动而取得长足发展。作为一种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要旨的伦理思潮,生态理论强调人对自然环境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主张重新审视自然的价值与权利,并要求以伦理道德的规范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这一学说的提出使伦理道德的对象超越了传统的“人伦”边界,被扩展到更广义的领域。而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生态伦理教育是促使生态伦理学说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关键环节。其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生态学和伦理学,同时也涵盖了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人口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实施生态伦理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关爱自然的生态意识,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按生态规律办事,从而最终促成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从宏观层面来看,发展生态伦理教育是解决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期所面临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确保社会朝着良性、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从相对微观的设计教育层面来看,生态伦理教育在表层关涉到如何认识设计、如何评价设计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协调人、设计对象与自然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等问题。在深层则触及对设计本身目的及设计所反映人性问题的终极考问。与此同时,生态伦理教育也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它要求面向未来的准设计师们以“至善”为出发点展开学习、生活和实践,从而有利于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将生态伦理教育纳入专业教学体系,既是设计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素质教育走向全面、深化的体现。
二、国内高校包装生态伦理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的生态伦理教育始于上世纪90年代,也是在这一时期,绿色包装、生态包装、节约型包装才渐渐受到设计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虽然近年来针对包装生态问题的研究及相应的设计伦理教育已经取得显著进步,但总体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1缺乏完备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
显而易见的是,目前国内高校的设计专业教学仍极少针对设计伦理开设专门的必修课程,直接开设生态伦理课程的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包装设计或其他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所接受的生态伦理教育更多是由一些公共通识类课程承担,而对环保设计、绿色包装的认知也大多来自散落在各分支课程中的零散知识。由于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教学内容往往流于浅表层次的案例介绍或环境知识普及,学生难以对生态伦理形成系统认识,更遑论将其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观念意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我国设计伦理教育本身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导入“现代设计”概念之后,理论界和教育界对被纳入市场轨道的设计所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缺乏充分预见,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对新伦理观念的探索和确立;二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包装设计教学更多考虑的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从而导致人们对包装生态效益的关注远远滞后于对其经济效益的关注,对包装生态伦理的教学研究也相应滞后于产业发展水平。
2教学实践与产业现实严重脱节
从本质上看,生态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生态伦理教育理应面向生活、面向实践。包装设计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都有必要贴近实务。虽然目前作为为包装设计产业提供后备人才的设计教育机构已经初步明确生态伦理设计的基本观念,对绿色包装、节约型包装的研究也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客观地说,教学实践中仍明显地存在着与市场、产业严重脱节的问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内各高校每年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设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绿色包装的。而近年来在“世界之星”、“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等知名赛事中,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获奖作品同样不在少数。但这些作品却极少被企业采纳而真正得到商业化应用。究其原因,一是高校公共通识类德育课程中开展的生态伦理教育难以与设计专业进行有效对接。学生接触到理论,却不知如何回归于实践;二是融入专业课程的生态伦理教学常常停留于书本说教和理论推演,学生缺乏对实际课题的理解和体验,无法综合工艺、成本、市场策略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的环保问题,由此导致设计作品过于理想化,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和孤芳自赏。
3学生学习动机趋于功利化
从外部环境来讲,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推动下,消费主义与商业主义的泛滥常常使得包装的促销职能被无限放大,其社会职能和伦理意义则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国内业界目前也尚未就普遍存在的设计伦理示范提供合理参照和有效规范。这势必造成学校倡导的伦理准则与学生走入职场后遭遇到的“市场意志”、“长官意志”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面临就业压力的在校生在学习动机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容易受到商业主义、工具理性的浸染。而从大学内部来讲,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设计类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度强化了对学生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职业意识的培养,却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办学上的“片面务实”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功利浮躁。由此我们看到,学生在主观意识上更侧重一些有利于提高职业技能的课程,与设计伦理、生态伦理相关的课程则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辅修课。也正由于抱以一种功利性的学习目的,包装设计通常先入为主的被界定为职场谋生的手段和为企业牟利的工具,对设计可持续性的学习则理所应当地被摆在次要从属的位置。
三、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中实施生态伦理教育的策略研究
为促进我国包装教育的合理发展,也为中国当代包装设计确立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将生态伦理教育纳入包装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和必须。
1构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一方面,有必要借助相对成熟的设计伦理学科体系建立对包装设计具有较强适应性、针对性的系统课程构架,从而实现生态伦理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在一些课程开设条件不够完善的院校,则可在原有的包装设计课程中增加生态伦理相关的教学成分,通过嫁接生态伦理教育与专业教育,探索更为灵活的包装伦理教学模式。就教学内容来看,完整的生态伦理教育应包含元理论、基本理论与应用理论三个层面。元理论涉及对最深层哲学问题的探讨,也是生态伦理教育的根本依据,它能引导学生追根溯源,形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批判的递进。基本理论学习旨在确立生态价值、建立生态观念,其内容应涵盖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对现阶段生态问题的认识以及对包装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应用理论教学则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可包括对环保工艺、生态标识、环境法规、设计策略等知识的讲解。总之,系统化的生态伦理教学应围绕理念、意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展开,使生态伦理成为贯穿包装设计人才培养过程的核心价值观念。
2拓展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式上,首当其冲的是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对业已存在的有悖生态伦理的包装案例进行反思,并引导他们提出改进方案。案例教学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穿插在特定理论章节的讲授过程中。此外,实践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方面是应开展生态友好型包装的设计产业化相关知识教学;另一方面则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尽可能引入实际设计项目加强生态伦理教学与包装产业的关联性。以实际项目为依托,目的也就是让学生对市场需求、包装开发规律及企业营销策略等问题有更透彻的掌握,从而真正确保设计的生态保护诉求与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趋于一致,避免设计过程的闭门造车和设计作品叫好不叫座。此外,生态伦理教育的推进还应辅之以多元化的校外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行业考察,了解现实中设计师遭遇的伦理抉择困境,并对主要矛盾展开分析总结;还可以支持学生深入市场调研,了解生态包装的社会认知状况及推广障碍;或让学生参与社区环保工作,以实现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增强体会。
3建立生态伦理教育保障机制
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依靠单一的某方面力量。首先从宏观规划上,教学主管部门应将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应充分体现在课时安排、教材编撰、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还应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加入到学生的课程作业或毕业设计当中,使其成为专业教学体系中一项常规化的必修内容。其次从财政经费上,应保证学生在实践教学、校外活动、考察实习等方面拥有充足的专项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而在师资力量上,还应强化针对生态伦理教学、绿色包装设计教学的教师在职培训,确保教师教学能力能适应产业与时代的发展,使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的包装设计教育落到实处。在现有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外聘跨学科的生态学专家、环境学者以及校外知名设计师参与专业教学,使教学资源得到拓展丰富。最后,校园文化建设也是生态伦理教育的催化剂。通过组织环保社团、开展环保包装设计竞赛、让学生参与解决校内包装垃圾的回收问题,都能使生态观念得到普及,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四、结语
随着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的包装设计和包装设计教育同时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日益凸显的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现实问题面前,设计教育理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尽管现阶段将生态伦理纳入包装设计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与之相应的改革实践尚处于引入阶段。如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特色的教学模式,使其满足包装产业的实际需求并适应于国内的设计教育现状,仍有待从理论上不断探索并从实践上积极创新。笔者相信,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的研究也将方兴未艾。
作者:张弘韬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4YBA134)
参考文献
[1]李刚,王文秀.绿色包装设计的研究与探讨[J].设计,2015(1):146-148.
[2]蒋红斌.生态理念引领设计战略[J].设计,2015(22):40-47.
[3]席卫权.设计伦理及教育问题之辩[J].装饰,2007(9):26-28.
[4]周智,赵钢,龚健.当今设计现实的伦理审视[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6):11-13.
[5]王楠.理念•意识•技能——谈设计伦理教育[J].装饰,2010(9):108-109.
[6]许平.关怀与责任——作为一种社会伦理导向的艺术设计及其教育[J].美术观察,1998(8):4-6.
包装设计实习总结范文3
广告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现代服务业[1]。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告专业创建于1995年,并于1999年招收高职学生,15年来培养毕业生5000余人,现有在校学生100余人,为现代广告业的发展和中国广告的“生态文明”[2]作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区域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到2009年底,恩施州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26个,较2007年增长35.5%;广告从业人员850人,较2007年增长5.1%;广告经营额达5400万元,较2007年增长63.6%。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年4月)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8月)精神,重新认识广告业,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定位广告业,重视广告人才的培养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才能赢得广告业的大发展[3]。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管司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广告业急需五类人才:一是需要了解国际市场、通晓国际广告运作经验和较强沟通能力的人才;二是需要有敏锐洞察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高层管理人才;三是需要具有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的复合型人才;四是需要能够自己创作、设计的人才;五是需要高层次的各类广告制作,特别是擅长影视广告制作的技能性人才。学院应立足恩施,面向武陵和湖北省,辐射全国,加强广告教育的专业建设,提升广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政策,优化教育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广告师资水平,改革教材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广告新媒体研究,促进现代科技在广告专业教育中的普及和运用。[4]这些都对高技能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培养目标定位与专业标准制定
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的培养目标: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业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平面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商品包装设计、CI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与作品制作、广告策划创意等项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面向职业岗位:各广告公司、文化传媒机构、印刷装潢公司、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广告设计、制作、策划、创意工作岗位,从事商业广告设计与制作、商业会展广告设计与制作、商业橱窗广告设计与制作等工作,成为设计师助理、设计师。按照广告设计师素质与能力要求制定专业标准。构建基础课程和“工学结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广告设计师工作业务流程重点建设业务核心技能课程,制定标准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利用校内外资源条件,建设真实的广告公司学习情境;实行毕业证书、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健全“工学结合”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加大力度培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骨干教师;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扩大专业社会影响力,把本专业建成有实力、有前沿意识、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重点特色专业。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广告行业“有素养、懂艺术、善策划、会设计、能制作”的人才需求目标,坚持广告人才定位与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创建“技艺兼融,学做一体,一岗多证,三创并举”的高职广告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要求是:技能艺术融合:以广告设计师职业技能为本位,通过校内教学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习与社会需求研究结合等教学形式,学生集多门类艺术的应用为一身,成为技艺兼融的广告专门人才。教学做一体化: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把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学习情境、专业业务流程学习情境以及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中的设计能力、制作能力融为一个整体的能力训练;把学生对“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的体验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创建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真实工作情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结束,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制作作品完成。岗位证书对接:毕业条件要求,学完所有计划课程考核合格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考核合格获得广告设计师证书(三级)或平面广告设计证书(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创意创新创业:广告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学习与工作过程就是创意过程。要求学生全面具备专业岗位应有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在学习领域里有创意思维、项目实施中有创新成果,毕业就业时有创业精神。“技艺兼融,学做一体,一岗多证,三创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校内广告实训室”基础上,建立市场化经营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深度融合,采取课堂内外的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意创业创新能力。
四、建设“三师”结构教学团队
“三师”结构教学团队:老中青相结合的艺术师(美术师、书法师、工艺师)、职业师(广告设计师、助理广告师、广告师)、教师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力争一年建成院级教学团队、三年建成省级教学团队。
1、培养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制定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培养标准和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各1名,首先成为“三师型”,带领专业教师完成专业建设任务。
2、培养专业骨干教师。通过到企业锻炼或专业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明确骨干教师培养要求,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实施培养计划确实培养出多名“三师素质”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负责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的建设、教学设计和主讲;一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下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并与企业合作完成主讲课程开发;骨干教师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骨干教师参与企业课题;骨干教师学习培训,掌握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手段、最新的教学方式。
3、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书画艺术研修会”为平台,积极举荐教师加入州内相关艺术团体。不断提高作品鉴赏与创作能力,创作艺术精品,产生社会效应。
4、以“广缘艺术设计公司”为平台,鼓励老师参加“广告师”专业职务考试或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5、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按照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1:1的比例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根据教学需要动态地聘用企业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参与实训室建设并承担教学任务,根据教学需要动态地聘请实习指导教师。使兼职教师队伍的规模适应教学需要,兼职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课程体系结构改造
以就业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广告设计与制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完成项目所需的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有素养、懂艺术、善策划、会设计、能制作”为目标,构建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知识技能为主的“项目任务导向”制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内容完全按照广告公司“设计业务项目”流程为依据,具体安排设置课程及课时。广告公司的“设计业务项目”的主要流程为拉定单、客户沟通、创意和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与印刷、作品提案等,在具体课程实施中,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广告设计项目”。
1、设置广告设计岗位业务核心技能课程体系。广告业务核心课程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原则,紧紧围绕广告公司业务流程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字体设计、电脑美术(设计软件)、图形创意设计、版式设计、广告摄影、网页与网络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CI设计与制作、型录设计、广告客户与媒介、毕业展示设计与作品制作、设计师业务流程实训、广告市场拓展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建设。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与广告业务核心课程相结合。课程系统开发与广告职业技能证书开发相结合。广告业务核心课程课时占50%,每门课程课堂实训50%、企业顶岗实习50%,实行课堂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一体化学习与管理。
2、推行“多证书”制度。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需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认证的“广告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行业普遍认可的“CIW网页制作专家”证书和“PHOTOSHOP平面设计专家”证书等。
3、加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现有课程体系尚未完全按照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要求进行构建,需要进一步加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力度,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六、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改革
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企业的真实业务项目引入教学中,按照公司的实际业务流程,完成项目的立项、调研、设计、制作、成果提交;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广告是市场经济的先导,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是广告业务工作的先导。教师应依据服务于“恩施州加快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优势资源开发型工业,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重点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5]的原则,从企业项目中精心挑选典型工作项目,加工后形成教学项目库,并运用于课程教学过程。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做到真题真做,即毕业设计作品就是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尽力把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教学中。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现有课程体系中项目教学偏重于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尚未完全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融入到每一门课程设计中,尚未完全做到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把“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真正落实到以技能培养为目的每一门课程教学中。按照广告设计师工作岗位要求和业务流程,重点建设“工学结合”的广告策划、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网页与网络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与制作、CI设计、字体设计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并确定教师负责项目化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七、规范校企合作管理,全面展开深度合作
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校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突出项目教学中工与学的结合,把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做真、做实、做深、做透,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必须规范校企合作管理,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一)完善校企共建专业的领导体制
在2003年艺术类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专业建设委员会,吸收行业专家参与教学管理,重新构建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领导体制。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定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进行检查;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师资互动,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为企业提供服务;吸纳企业专家到学校任教或承担合作项目等。
(二)制定校企合作年度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
1、校企合作年度计划实施:一是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二是为企业培训员工;三是用设计技术为企业服务;四是聘请企业专家讲课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2、稳定和发展校企合作企业。延期州内规模以上上广告企业合作协议;与州外多个广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三)规范对校企合作的管理
1、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体制。落实校企合作政策措施,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2、按照学院校企合作的文件,规范校企业合作行为。
3、规范校企合作协议文本,由学校、企业和学生及家长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并在主管部门备案。
(四)加快适应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力建设
1、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员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教材开发。
2、增加与新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现有实训室的利用率。
3、学习先进的典型经验,加强校企合作的人员培训和经验总结。
4、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依据学院的校企合作政策,增加实习、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类型,在时间上给予更多的灵活性。利用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搭建校企业合作服务平台。
(五)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加快专业改革和创新
1、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入,深化教学改革。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人才培养的前期要以“学中做”为主,侧重基础性学习、基础性技能训练,掌握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基础技能;后期要以“做中学”为主,侧重专业性应用、职业性的工作训练。把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职业教育的教育性有机结合起来。
2、以校企合作的长远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专业“三师”教学团队建设。
3、以校企合作的互利为目的,主动寻求专业教师为企业服务的项目。
4、以校企合作宣传为依托,让广告及相关行业认识广告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校企业合作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进一步改善。
八、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一)有效利用校内实训室创建真实职业环境整合资源,构建“公司+实训室+教研室”运行机制。成立“广缘艺术设计公司”。在公司内设置相应机构,艺术教研室全体教师为各部门负责人,在校学生为公司员工,师生融“教、学、做”为一体,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
1、艺术设计作品制作室为公司业务机构。拥有喷绘机、写真机、条幅机、冷裱机、割字机等生产型设备。承担广告喷绘、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实训(工作)项目。
2、图像处理实训室为公司业务机构。拥有高配置、高性能计算机生产型设备。承担电脑美术设计、CI设计、型录设计、标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网络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实训(工作)项目。
3、建立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与应用成果展示室。
(二)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顶岗实习
恩施州和声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印刷、三维效果图制作、多媒体动画及企业公关活动策划等方面能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项目: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印刷、三维效果图制作、多媒体动画及企业公关活动策划恩施市超力广告公司:主要从事大型广告喷绘、在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企业公关活动策划等方面能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项目:大型广告喷绘、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企业公关活动策划恩施州天成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专业广告设计、企业文化规划、包装设计、小区规划、市政工程等业务。能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实训要求。项目:广告设计、企业文化规划、CI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施工等业务。
包装设计实习总结范文4
[关键词]设计实习 服装设计 实践教学
一、设计实习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设计实习课程是本科艺术院校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性质属于认识实习。主要通过深入实习基地的各实验室、研究所、工作室、生产车间,利用相关科研设备和实验设施进行专业实践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实践技能及设备操作流程,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在实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互助合作精神,了解相关的专业设备性能和开展设计工作的一般程序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或工作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针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实习,其目的是通过实习,使学生对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全过程有更为具体的了解和体会,熟悉服装与服饰相关的材料及其制作工艺等,提高设计和表现能力,加深和巩固服装与服饰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服装行业的服务方向,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结构。接受现代创新意识和文化氛围的熏陶,学习服装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的敬业、实干精神,将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因此,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组织安排,将决定着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程度和兴趣度,需要提高认识,不能轻视与忽视。尤其是教育部对原艺术设计专业的各方向进行调整后,艺术设计专业被正式解体,许多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方向正式独立成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面对新的专业调整,在新的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指导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实习单位的环境设施和教学条件等,均需要进行精心的选择与安排,通过这次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进一步认识,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的相关设计管理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设计实习课程的教与学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服装结构工艺、服装设计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及新闻出版机构等从事服装产品开发、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及宣传评论、市场营销、服装产品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专业核心课程有:服装效果图、服装CAD、服装工艺学概论、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品牌策划、服装心理学、立体裁剪与制作、创意时装设计制作、服饰配件设计、综合设计等。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设计实习课程,需要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主干课程安排,进行有选择、有重点地安排落实。首先,是实习场地的选择安排,选择适宜本专业的实习实训环境。良好的实习环境不但能够保证实习环节的顺利实施,还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今后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在心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形象,增加从事本专业的信念与决心。学校要综合考察本地区及周围地区的服装资源,选择几家相对稳定的企业或服装设计研究所、实验中心等,设立服装专业实习基地,通过校企结合,发挥产学研互动作用。其次,在教师队伍的选择上,要严格把关,通过实习指导听课、教学指导成果评比、学生与企业信息反馈、实践课程补助、教师技能比赛、校企互培等机制,优先选用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教学辅导,鼓励高水平、高职称的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第三,要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后续课程的培养需要,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训项目。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在设计实习教学安排上,针对不同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性,开设了陶瓷造型、木材造型、纸盒成型、丝网印刷、图像扫描与色彩管理、设计评价等六个实习项目,教师可以采用六选四的形式,根据不同专业需要进行灵活选择。各实习项目均配备有专门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示范讲解与技术指导,传授实践经验和注意事项,学生边学习还可以边观看课程实验项目的教学视频录像、往届的优秀实验作品图片等,减少了学生的盲目性以及人与机器的磨合期,使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大化的收获。实习作业多结合企业实际案例或专业设计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等展开,提高设计作品的实用性和投产率。设计实习一般为48课时,每个实习项目约占12个学时,各项目学习时间较为短促。如何在短时间内教会学生掌握各实习项目的相关内容,并能独立完成实习作业,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一方面,带队教师要提前指导学生通过课程实验教材或实验中心网站上的视频教学录像和项目PPT学习,掌握各实习项目的讲授内容和作业要求,提前进行材料的收集准备和图稿的绘制,将不明白的问题在实习期间向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咨询。另一方面,教师要熟悉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特点,针对性地设置课堂作业,如陶瓷造型项目可以让学生进行陶瓷服饰配件的制作,利用陶瓷材料设计制作出各式各样的首饰、手链、耳坠子等;丝网印刷项目实习中,可以让学生尝试图形在不同质感布料上的印染效果,并将印刷好的布制作成新颖别致的布艺玩具造型或窗帘等实用物品;木材造型和纸盒成型项目实习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对环艺专业和产品设计专业开放较多,可以作为服装专业的选做项目;图像扫描与色彩管理项目适合于各专业,设计评价项目可针对服装等产品的造型、色彩等进行眼动实验测试,结合后期数据分析,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设计实习课程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同,实习的场所环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事先制定好的实习计划内容轮流安排进行的,各个实习项目的指导教师也不同。因此,学生首先要提前对各实验室所开设的实习项目进行网上学习,提前了解实习内容及教学环境,了解各实验设备的操作流程和工艺要求,准备好相应的图稿。其次,学生进入实习地点后,要先了解实习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注意事项,服从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技术人员的安排。第三,认真听取实习单位专家技术人员和带队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了解不同项目的素质要求和作业要求,并做好实习日志。课余期间,可参观实习单位周围的与服装相关的企业、科研院所,了解服装市场行业动态,对服装的设备型号规格、价格与性能进行了解,对服装用的各种材料、缝制工艺、市场流行趋势等进行调研,了解教学设备与企业生产设备的异同,能将收集的各种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提炼,作为实习项目的作业去研究探索,也可以将企业的实题设计案例应用于实习课题或作业中,做到学以致用。
三、如何有效发挥设计实习课程的教学效果
设计实习环节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发挥出该课程的最大作用,为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便打下良好的设计基础,尚有待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重视:
第一,不重视对实践教学成果的展示与评价环节。许多高校的设计实习课程存在走过场现象,不注重实效。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与人力,却收效甚微。尤其在各项目的最终作业评定与展示环节上重视不够,学生填写好实习手册,教师对着照片评分完后便上交材料。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意见不能得到信息反馈,得失与优缺点不能够深刻认识和体会总结,不利用在后续课程上得到修正和进一步的完善。建议在实习结束后,选择专门的时间对每一期的实习成果进行公开展览,学生在每件作品前都可以自由留言,网上投票评选优秀等,使学生能够从不同渠道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深入认识,总结实习经验与不足,这样的展览与评价效果比单一的教师成绩评定对学生而言会收益更大。
第二,许多实习作品还停留在半成品阶段,不利用作品的参赛与成果转化,不能够带给学生自信和社会评价信息。由于实习时间一般为2-3周,学生对各实验项目和设备操作刚刚熟悉便结束实验,不利于成果的深入。因此,需要加强对实习结束后的课程作业延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将设计实施完成。
第三,采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种形式,进行产学研课题研发、企业案例引入、实验创新项目探索等。不断加强校企之间的产、学、研互动,巩固从课堂、实验室、工厂、公司到市场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才能在未来的服装行业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实践。在实习课程内容设置上,要立足专业特色,注重各专业中的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以市场和社会需要为导向,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互动作用,提高学生对设计的理解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加大设计实习项目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组织优质的网络教学课件和国内外优秀服装设计图片,促进实习课程的后期延伸。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设计实习课程的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让实习课程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成为学生迈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前的一块强有力的基石。
参考文献:
包装设计实习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职;实践性课程;广告设计;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平面广告业的发展日益壮大,高端大气的广告传媒数不胜数,小微平面公司也星罗棋布于大街小巷,社会对平面广告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如何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平面设计人才,使学生毕业后有一技之能胜任工作岗位,就要调整现有的课程设置。纵观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理论比重偏大且单一枯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协调,与用人单位急需实践型人才脱离,不利于学生就业。为此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解决供需双方矛盾,就要合理定位培养,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性强的优秀技能型平面设计人才。
一、合理设置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协调有序
有的院校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理论课程比重占有量大,在讲授的同时教师照本宣科偏于理论枯燥乏味,学生一无兴趣二无精神变成了“低头族”“特困生”玩手机睡大觉。有的院校则过于强调实践性课程比重,认为只要实践技能操作熟练,排版印刷等技能娴熟就能胜任工作岗位需求,要知道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超强的设计思维作为实践技能的指导是不能完成出色的设计任务。很多优秀的广告案例是靠精准的广告理论作为指导的,不能忽视一些广告理论的存在。理论类的广告课程可以引入实践性教学使其不再枯燥,比如广告文案写作、广告概论等理论课程可以用一些优秀的广告案例来挖掘其成功的原因,不是偶然性让学生找出广告理论的应用价值。广告专业的基础性理论课程不能忽视,更不能一味追求实践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理论课程要比例协调,在实践课程中运用理论课的精髓指导,在理论课程中插入实践环节,相辅相成,共同支撑广告设计专业,从而真正达到培养专业型有创意的平面设计人才。
二、实践性课程的合理设置要突出实用性
从课程设置看广告设计专业是一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基本均等的课程,所以要在课程中认真研究比较,结合市场用人需求来设置课程结构,结合地域经济,根据广告设计专业自身特点情况对本专业课程内容加以调整加大实践性课程比例。有人建议实践性课程不应该开设素描、色彩课程,因为该类课程难度大占用课时多,同时也不是短期能掌握的,加上对广告平面专业影响不大,应该删减。我则不那么认为,平面广告专业不单单以计算机软件设计、文案策划为主,加之好的创意想法是需要设计表达的。没有前期造型色彩的引入性训练是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比如标志设计课程需要不断完善手绘设计稿,确定好方案才能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再比如广告招贴设计,不经过专业色彩设计训练很难合理地表达符合立意要求的设计作品,试想再经典的广告语没有和广告色彩内容形式很好的搭配,是很难被人所熟识的,所以有些实践性课程要经过检验再进行改革,突出实用性。
三、技能培养中团队精神不可忽视
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需要把自己融入一个团体中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合作,需要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加之学生课堂表现都以“低头族”“特困生”见多,这些都是要解决的课堂问题。为此,培养团队意识显得极为重要。以包装设计课为例,我在实践技能考核时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件包装设计作品,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进来,进行市场调研、造型设计、色彩搭配、材料选用、印刷制版等各个环节分工协作和相互配合。每个组设计作品完成后要集中评比记录总成绩,这样就促使团队中的成员都要认真对待,每个人都要付出努力,这关系到团队的设计作品优秀与否,也关系到团队成员自身成绩是否合格,这样那些“低头族”也开始利用手机资源查找资料,“特困生”也都积极参与,相互探讨,反复修改,不断磨合、不断完善才能设计出优质的平面设计作品。团队协作中既挥洒个性又表现特长,保证了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学会了相互尊重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那些厌弃学习的同学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积极参与其中。
四、充分利用院校自身实训资源完善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最优质的资源就是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实训室里面基本都是模拟一线岗位贴合实际建立的设备,目的就是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与操作实践。工作室的使用功能是集教室、实训室、设计工作室一体的,实训室、工作室的建立很好地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检验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因而要充分发挥实训室的功能,让学生不单在课堂期间参与实践,在空闲时间也能来到工作室做自己的设计创作,如我院的蚂蚁广告创意工作室全天为学生开放,由教师为主导负责审稿并指导学生的设计作品来参加各类展赛,进而检验学生专业能力。也可以承接校内外平面广告设计工作,学生不但能亲身体验条幅印制、彩印喷绘、电脑雕刻、制作过程,还能在经济上有所创收,最主要是能满足相关专业实训要求。充分利用实训室资源,师生互动共同创作从而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充分加强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技能性锻炼。达到了实践性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五、加强师资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创建三方合作交流平台
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以学校、企业、社会三方搭建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挥育人的功能。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定期组织师生到企业顶岗锻炼,提高教师视野,加强师资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多为专业教师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教师们在校外企业学习时能够与企业设计师直观交流,进而提高业务能力,同时也能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跟上新形势,达到优势互补总结经验更好地应用到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校企合作搭建平台不单让教师受益,还能让学生参与企业一线顶岗实习,促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
结语
总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改革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设计实践过程。要以培养创造性与技能型相综合的广告设计人才作为教学的任务,必须经过长期探讨、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高素养的技能人才。在以后的改革实践中切实强化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在教学方法上,继续采用课堂讲解、实践技能操作、实训室演练,积极参与广告大赛,与企业合作互动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去配合广告制作专业教学改革。最终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本,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具备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设计人才,从而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助力。
参考文献:
包装设计实习总结范文6
【关键词】工业设计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引言:工业设计专业在国外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 20世纪初,欧美各国先后建立了工业设计教育机构,其中最重要的是1919年成立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全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正式在京成立,这是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尽管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设计教育规模,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设计教育的水平和设计师的素质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特别是企业对创新设计人才需求的增长,工业设计专业将更强调可持续发展,更具国际性、交叉性、创新性和前沿性。
工业设计专业已经有了六批毕业生,下面本人根据对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一次更为详细的总结,并对工业设计专业在教学、学生管理、就业等方面提出一点建议,以供参考。
1.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
专业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重点,与学生的就业也有着必然的联系。目前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机械工程师。
学生的就业目前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企业或工厂管理人员、产品技术人员、室内或平面设计师、营销人员。
从2007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企业逐渐对工业设计专业开始关注和接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大。而对于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将不仅仅是懂得一点艺术和机械方面的知识就足够,我们不能在市场已经成熟了之后再改革我们的教学,而是要领先一步占领先机。
工业设计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设计类型,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工业设计涉及的行业有:产品造型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产品广告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传播设计等等;狭义的工业设计单指产品造型设计,但是产品设计涉及的方面还是很广,可以说小到一颗图钉大到航天飞机都在其范围内,因此在就业方面来说还可以细分:家具设计、家电设计、汽车设计、玩具设计、灯具设计等等。
作为一个合格的工业设计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还要具备相关的机械制造、模具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建议修改和提高专业培养目标为:具有较高机械制造和模具设计能力的工业产品设计师。就业方向确定为:产品造型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包括环境和展示)、产品技术人员、企业或工厂管理人员、产品销售人员等。(本观点仅供参考)
2.教学与课程
由于工业设计专业就业范围非常广泛,所以我们的课程设置方面较为繁杂,这也是学生提出意见最多的一个方面。但是就行业所需知识来说,我们的课程还远远不够。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一直困扰着我。自从做了一年2006工业设计的班主任之后,我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其实不是我们的课程安排得太多太杂而学得不精,而是我们没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就业的需要有所侧重地、有所选择地进行学习。
诚然,在课程的安排上也的确有不太合理的方面。这种不合理性,体现在前两届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上。从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里,我们发现有如下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产品设计方面很少用UG,而是用Pro/E。
(2)学生对产品的内部构造原理理解得不够。
(3)设计类的学生电脑操作不够熟练。
(4)需要加强手绘表达能力。
(5)学生设计思维能力不够。
(6)没有实践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大一第一个学期没有专业课。
(2)一些基础课如设计素描、构成、效果图技法等,学生不重视认为是没有用的,而真正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欠缺。
(3)计算机课课时还是不够,学生只能每个软件都是初步入门,不能精通。
(4)一些课程有重复内容,可以合并。如包装设计、CIS、广告设计均可合并为平面设计课。但是有些课程应该分开上,比如平面设计不等同于Photoshop和CorelDraw。
(5)有些必须的课程竟然没有开设,如一年级应开设设计概论,让学生了解设计发展史和设计究竟是什么;又如应开设产品设计课,并分为两个学期,分别讲授不同类型产品的设计。
(6)一些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开设,另外选修课不要限制专业和学期,如每学年的上学期均开设CorelDraw选修课,学生可以在大一上学期选择,也可在大二或大三上学期选择。
(7)需要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把每门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整理明确,防止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重复或疏漏的现象。
(8)增加一些模具方面的课程,建议根据专业特点把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基础进行整理,如有可能合并或有所侧重(仅供参考)。如条件允许建议取消开设数学课。
3. 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的作用是比较重要的,但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目前没有明确,有很多和辅导员重复的职责。在我看来,班主任的首要职责是指导学生的学习规划,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扰,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密切配合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是有益的。
现就我一年来班主任的经验作一个小的总结。
首先是入学教育方面,新生刚步入大学校园,对学习和生活都是陌生的,尤其是工业设计专业,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学生感到很迷茫。班主任应该在入学教学期间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情况等,并为学生制定好一套基本的学习计划(如大一上学期应该通过英语B级),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不会产生迷茫。另外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班级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其次在平时多注意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困难,及时解决。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帮助他们进行职业定位,并根据职业需求指导学生学习各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还要向学生推荐该职业的其他知识进行自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议设立专业设计室,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设计活动,由学生自己管理,可进行模拟或真实的设计任务,各设计小组竞标。还可以作为部分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的毕业班学生实习场所。更希望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
4. 其他相关专业的拓展
由于工业设计涉及范围广泛,也可考虑增设如广告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工业设计是门综合的、交叉的学科,因此工业设计教育的特点应该是多元化及交叉性的,多学科整合发展的出现将成为现代设计教育新的培育方式。
结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最终通过课程的实施得以实现,一个良好的课程体系应当是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的完善、均衡、协调的系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必须进行改革,这一点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的共识。而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是个新生事物,既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供参考,又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效仿,只能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深入探索、锐意创新、大胆实践,构建出一个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本文仅以工业设计专业改革为例进行探讨,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方面和同行商榷征得专家的批评指正,另一方面希望广大职教工作者就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广西水电学院.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大纲.
[2]潘鲁生. 设计艺术美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