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

幼儿园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范文1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胜时期,是纤维产业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是建设中国特色纤检事业的重要时期,根据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纤检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纤检事业发展的成效和经验

“十二五”时期,纤检系统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纤维产业经济形势,秉承“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五年来,纤检系统坚定不移抓质量,棉花质量“身份证”制度基本建立,棉花公证检验数量由2009年度的255万吨增长到2014年度的514万吨,连续三年实现棉花公检全覆盖;已建立棉花加工企业质量诚信档案3111家,质量诚信体系初步建立。全力以赴保安全,战胜了游资大肆炒作对棉花质量的冲击,守住了棉花质量安全底线;严厉打击“黑心棉”絮用纤维制品,端掉制假售假窝点近200家,开展“阳光纤检进高校、进工地、进幼儿园”活动,宣传受众近百万人次,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质量安全事故。一心一意促发展,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推动纤维质量检验体制改革,重点支持新疆、内蒙古、广西三个地区纤维产业经济发展;实施了与国际接轨、先进的纤维仪器化检验质量标准,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助力纤维产业提质增效;全过程参与国家产业政策实施,为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性依据,为政策落实发挥基础保障作用。改革创新强质检,建立了以监督检查、公证检验、监督抽验“三项制度”为支撑的监督管理体系;建成了检测规模、检验能力居世界首位的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体系,配备524台套大容量快速检验仪(HVI),年检测能力达到800万吨,是“十二五”初期的1.3倍;两项研究填补我国检验技术领域空白,获国家专利18项,科技奖励43项,获奖论文15篇。这些成绩为“十三五”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纤检事业的发展得益于以下基本经验:一是坚持服务全局工作,始终坚持把纤检事业置于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工作大局中统筹推进,紧密配合产业改革和产业政策的推进实施,找准自身服务发展大局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任务,保证发展方向正确。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和完善纤检工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保证纤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始终坚持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知不足而后进”“防患于未然”,不断适应新形势,实现纤检事业新发展。四是坚持提升工作有效性,始终坚持将纤检事业与服务纤维产业、宏观经济结合起来。始终强调以工作有效性作为衡量纤检工作得失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纤检工作真正有为、有威、有位,促进纤检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

未来五年,纤检事业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全球看,“十三五”时期国际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存在。从全国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B,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发展没有变。

从纤维产业发展看,经过经济体制改革30多年的发展,我国纤维产业已经积累了一定实力,纤维生产格局基本形成,纤维加工能力、数量供给和需求正向平衡方向发展。“十三五”时期“一带一路”、区域经济新战略的实施,为加快传统纤维产业技术升级,促进走出国门加速成长提供了重要机遇,纤维产业将向区域化、机械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纤维种植区域向西北、西南区域转移集中,纺织行业将向提质增效、丰富产品结构以及优化区域布局方向转变,开放和协同发展的纤维产业布局在深度调整中完善。从纤检事业发展看,国家将“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纳入“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质量成为理顺供需关系的关键要素,发展质量已成为重要国策。质量为先成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企业以质量谋长远发展,发展质量成为纤维产业共识。经过我们三十多年的努力,纤维产业质量安全责任基本清晰,质量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我国纤维产业已经具备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纤检事业正步入发展的良性轨道。

同时,纤检事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纤维产业供给结构失衡问题严峻。纤维生产环节存在“量大质低”的短板,推动提升纤维质量任务艰巨;传统人口红利优势正在减弱,纤维产业转型发展处于阵痛期,发挥检验、标准质量引擎驱动作用、提质增效任务艰巨;“放”“管”“服”之间的平衡还没有准确把握,随着产业发展,可能出现新形式的市场和主体,监管方式需要随之转变,履行好质量监管职能任务艰巨;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需求不断提高,服务民生任务艰巨;纤检队伍能力建设与创新型政府要求还有差距,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能力任务艰巨。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工作方针,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服务纤维生产加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纤检事业发展新体制,全面提升纤维产业质量水平,保障纤维产业质量安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规律与监管效率相结合。纤维产业链条长,市场化程度高,处于产业链前端的农民和末端的普通消费者相对弱势,要遵循纤维产业的发展规律,突出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创建效率优先的质量监管体制机制,促进纤维产业经济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与协调发展相结合。纤维原料都是农产品,其发展应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地资源等自然因素相适应,通过监管手段链接不同地域的产业信息,发挥优势资源的效率。挖掘区域内独特的纤维资源,鼓励和引导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发挥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区位优势,形成区域特色的纤维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形成纤维产业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格局。

坚持技术引导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纤维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和驱动作用,加大用新兴技术改造传统纤维产业力度,形成系统、配套的科技生产力,坚持以质量标准引导絮用纤维制品及再加工纤维等相关产业进行环保生产,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着力推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纤维产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资源利用高效、产品质量安全的纤维产业发展模式。

坚持统筹规划与稳步推进相结合。结合产业产地需求,统筹规划实验室布局、纤检力量及工作方向,发挥纤检大数据对农业畜牧业和纺织行业的质量引导作用,强化业务融合、工作联动。做好经验总结、抓好扩大试点,找准监管着力点,稳步提高各项工作的有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推进纤维、纺织面料、学生服“全链条监管”格局。

(三)总体目标。

完善中国特色纤检理论、制度、技术、机制工作体系。纤维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纤维产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智能化纤维质量管理体系初步构建。新疆、内蒙古、广西等条件较好的纤维重点区域纤维质量明显提升,其他地区纤维质量稳步提升,纤维产品供给体系质量显著提高。中国纤维标准体系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质量标准和检验技术向“一带一路”国家辐射。纤维公证检验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显著提高。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纤维市场环境,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驾护航。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纤维质量监管。

着力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以纤维加工企业质量诚信记录为基础,实行纤维加工企业质量诚信积分制管理,建立企业质量问题追溯体系,推动建立质量诚信与银行信贷管理协作机制,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快推进纤维加工企业信用信息的社会共享进程,营造诚实守信、自律守法的企业经营氛围。

加快纤维质量监管方式转变。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责任主体、专业纤检机构监管规范、协会团体辅助自律、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系。落实“放、管、服”,简政放权,研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落实纤维质量监督的“双随机”抽查制度,实施纤维质量问题综合治理,发挥市场对企业的优胜劣汰作用。找准服务的切入点,增强企业法制观念,帮扶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快速发展。

强化民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学生服、面料质量日常监管体系。深入排查学生服、絮用纤维制品质量安全问题,提高质量隐患发现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研究提高学生服、絮用纤维制品质量安全的新举措。进一步强化学生服、面料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强化人民群众质量维权意识,完善“阳光纤z进高校、进工地、进幼儿园”活动,加强絮用纤维制品及再加工纤维生产加工集中整治。提高舆情处理能力。

探索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的协作模式。理清与不同层级政府及质监部门的监管职责,推动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互通互联,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实现纤检执法工作的横向联动。探索推进纤维质量监管权力清单制度建设,公开行政执法信息,提高执法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二)完善质量技术基础运行保障。

强化公证检验能力建设。建立适应纤维产业发展,满足未来纤维公证检验需求的检测体系。在“一带一路”规划范围内,加快毛绒质检体制改革和仪器化检验实验室建设。持续、稳定地增加非棉纤维公证检验量,提高公证检验覆盖范围。优化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布局,解决检验能力与产业需求不匹配问题。加强纤维监督抽验制度建设,对公证检验实验室工作质量开展有效监督,对公证检验实验室技术能力开展综合评价,促进检验能力提升。加快实验室检验技术升级,提高公证检验的先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支持国家纤维计量站建设与发展,持续提升计量技术能力,充分发挥计量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中的技术保障作用。

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仪器化非棉纤维质量标准和检验体系,逐步实现非棉感官检验向仪器化检验转变。启动纤维标准提升工程,研究纤维质量评价关键技术,合理设置技术指标,满足纺织需求,与产业发展同步,促进纤维标准化成果与纤维生产加工技术有效结合。

提升纤维标准影响力。建立更加协调配套、先进科学、适合中国国情的纤维标准化体系,强化检测技术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山羊绒、茧丝、麻类等纤维的标准国际化,向中亚、东亚、东盟相关国家输出我国棉花、羊绒、茧丝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技术。

(三)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加大政策融入力度。进一步推动公检制度融入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力度,从提高纤维供给质量、准确掌握纤维产量等方面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意见,推动纤维公检制度和政策性贷款融合,推动纤维公检制度与市场保障金融合,推动纤维公检制度与物流体系融合,并与相关平台实现全面对接。

发挥对产业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挥公证检验对纤维产业全链条的服务作用,对接农业、加工、流通和纺织需求,发挥公证检验大数据的作用,推动中央供给侧战略的实施。开拓棉花公证检验新服务,加大研究公证检验在纺织配棉、农业品种改良中的应用。重点支持纤维主产销区产业发展,优先满足民族地区公检需求。

探索培育纤维品牌。与地方政府以名牌带动经济发展需求对接,推动实施纤维品牌发展战略。倾斜“一带一路”覆盖区域,推动优质纤维产区创建名牌产区,推动优质企业创建名牌企业,为产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宣传推荐、人才培养、检验服务。到“十三五”末,力争全国培育10家(区)以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纤维品牌。

(四)夯实质量监督基础。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完善纤检事业法律制度建设,以建设纤维质量监督、公证检验、监督抽验三大制度体系为抓手,建立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确保行政决策依法、合法,法治实施程序规范。完善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建立健全大案要案报备、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强化对履职行为的约束和监督。

大力加强科学技术支撑。推进系统技术能力建设,强化区域技术能力建设协调发展,实现技术能力指导工作规范、有效运行。加快纤检信息化建设,完善纤检机构信息化工作平台,加强业务流程实时监控,建立纤维质量分析、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公证检验管理智能化。不断完善纤维计量监督、量值传递和计量检定、仪器设备维修和保障工作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贯彻实施“人才强检”战略,强化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执法人员、领导干部工作能力。优化纤检人才队伍结构,稳步提高纤检人才队伍质量。建立纤检事业发展专家智囊库,为谋划纤检事业发展,解决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供良策。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建立纤检系统行风建设的综合预防治理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开展廉政风险分析排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管体系建设,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坚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五、重点工程

(一)纤维质量监督强化工程。

1. 纤维质量监督体系建设。

搭建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公示平台,鼓励社会力量以投诉、举报等方式参与监督。建立纤维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公示平台,区域重点纤维品种质量监测报告。

2. 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搭建纤维企业质量信用平台,与相关部门及单位对接,完善企业质量信息采集、管理、公示、评价机制。联合行业协会,启动纤维企业品牌推进工程。

3. 纤维制品放心工程建设。

抓好《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启动《再加工纤维管理办法》立法。建立和完善纤维制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推动将学生服监督专项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障学生服监督检查覆盖率。在全国10个省建立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纤维制品质量舆情监控和舆情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学生服、学生床上用品集团购买监控制度。

(二)纤维质检体制改革深化工程。

1. 深化棉花质检体制改革。

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的检测技术体系,调整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布局规划。建立纤检系统棉花检验能力档案,定期分析公证检验实验室技术能力状况。完善监督抽验制度、工作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棉花公证检验信息技术示范实验室20家。稳步提高公证检验覆盖率,国家储备棉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监管棉公证检验覆盖率达到100%,其他类棉花公证检验覆盖率达到80%以上。完善国棉颜色级分级体系,开展短纤维含量、棉结指标、质量指标分级等重大课题研究。

2. 推动毛绒质检体制改革。

实现毛绒质量管理信息化,建立二级毛绒仪器化公证检验质量管理信息平台。新建、改造毛绒、茧丝、麻类纤维公证检验实验室15家,检测能力满足非棉纤维公证检验发展需要。山羊绒公证检验覆盖率达到90%,桑蚕干茧公证检验覆盖率达到50%。制修订毛绒快速检测方法国家标准,研发毛绒仪器化检测设备,推进毛绒纤维检测仪器化。研制毛绒仪器化公证检验设备校准样品,建立非棉纤维标准样品生产基地。

(三)互联网+纤维质量工程。

1. 纤维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

以质量为主线,提高数据分析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棉花大数据导向作用,服务全产业链,实现纤维质量信息与产业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挖掘产业质量风险点,研究产业质量发展趋势,为纤维产业经济升级服务。

2. 检验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服务公证检验工作的智能化、集约化支撑体系,运用云技术,实现检验资源、检验设备、突发性质量事件应急处理、新型纤维材料信息、检验人员交流与培训等信息共享。建设棉花公证检验网络监督管理平台,实现公证检验管理智能化、信息化。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科学决策机制。

紧密围绕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一中心,深入研究自身全面协调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及如何在纤维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等重大课题。加强调研工作,结合实际,认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的调查研究,为促进纤检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增强纤检工作决策的科学性。

(二)落实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落实纤检机构行政执法和打假工作、棉花及毛绒质检体制改革、纤维公证检验及监督抽验经费保障,夯实事业发展基础。争取学生服监管、仪器化非棉纤维标准体系、非棉纤维仪器化检验、信息化建设、标准科研经费支持,提高事业发展能力。

(三)抓好项目组织管理。

树立项目带动理念,依靠纤检能力建设项目实施促进纤检事业快速发展。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牵头部门负直接责任的项目实施责任制。建立项目实施部门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统筹推进,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加强对项目实施管理,提高项目管理质量和水平。

幼儿园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范文2

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为总揽,突出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积极筹建*大学四大重点,努力实现“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统筹管理得到新加强,教育为民展现新形象”五大奋斗目标,为全面开启“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2010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准确把握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的阶段性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全年工作总体要求,进而高扬发展主题,突出工作重点,实现既定目标,至关重要。

首先,准确把握冲刺之年的阶段性特征,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强烈意识。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基本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之年,同时还是市委提出的“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的冲刺之年。全面实现“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全市教育现代化,展示“大变化”,关键看今年,成效在今年。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节奏,加强统筹协调,坚定不移地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其次,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感,努力构筑*教育发展的新优势。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方向性和制度性要求。今年,我们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发扬“攻坚克难、务求必成”的精神,按照国家提出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四独立”改制学校清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行为和探索县域内、城乡间校长、教师的交流机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迈出坚实步伐。

第三,准确把握教育转型提升的重要契机,在改革创新上寻求新突破。2010年,基础教育发展方式将面临新变化,即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从扩大规模转向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粗放转向规范。全省“五严”规定已经实施半年,倒逼机制开始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有待探索,我们必须果断地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毫不动摇地把提高教学效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转型的主要着力点,更加聚焦课堂,更加关注教学,更加追求有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切实推进教育质量增长方式的转变,真正走出一条轻负高效的新路来。

第四,准确把握教育发展新阶段的历史任务,高起点谋划“十二五”发展。“十二五”时期,*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教育将由基本现代化走向全面现代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认真总结“十一五”教育发展的成绩与经验,认真学习即将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真研究分析“十二五”*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背景与环境,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科学制定“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凝聚和激励全市教育工作者奋勇前行,推进*教育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去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去年,全局同志坚持围绕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这个中心,突出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两个重点,完善现代全民教育、扩大优质教育、建成终身教育三大体系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化改革,奋力开拓,全面实现了“九大工作目标”,推动*教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亮点工作可圈可点。比如:1.全市高考成绩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本二以上达线人数超万人,34人录取清华北大,创历史最好水平;2.*大学筹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省政府正式致函国家教育部商请筹建*大学,顺利接受教育部高校设置专家组对*大学筹建工作的现场评审考察;3.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首战告捷,*市、*区顺利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省级现场考察评估,被省政府授予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4.教育信息化稳步推进,出台*市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开通教育城域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实施教育城域网专网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启动了“千师百校”结对帮扶工程和特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6.教育规划工作成效明显,基本完成市区中小学和幼儿园中长期布局规划,市政府办公室已经印发医药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周山河街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意见;7.教育对外开放取得突破,启动高中阶段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省*中学、省靖江中学成为首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5所职教中心校与韩国骊州大学开展师生互访交流活动,留学生数量上升。8.语言文字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市、*市顺利通过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省级评估,全市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达标,成功承办首届全国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得到中央文明委、国家教育部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9.“教育为民热线”的品牌效应初现,受理群众咨询1201人次、接受求助11人次,办理投诉397人次,按时办结率、回复率均为100%;10.教育宣传工作成效明显,全面改版*教育门户网站,与*各新闻媒体建立全面深度合作机制,教育网络舆情的预见性和正面引导能力不断增强,教育信息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中国教育报》推出“看*教育幸福表情”的整版宣传,*教育报*记者站用稿量远远高于其他12个大市;等等。

创新精神可赞可叹。比如:1.全市中小学实行“条块结合,双重管理”党建工作模式,省委在我市召开现场推进会,经验在全省推广;2.首次实行全市中考网上阅卷,7门学科42万份试卷无一差错;3.首次设立硕士研究生报名考试点,结束我市考生长期以来赴周边城市报名、考试的历史;4.*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既满足了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又提升了相关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还提高了职校学生的就业率,更探索出了一条机关部门服务大企业大项目的成功路径;5.幼儿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经验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全省幼儿教育教科研工作现场会在我市举行,本土文化课程走进幼儿园的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宣传推介;6.“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全省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作专题介绍;7.首次在全市范围内选派27名优秀学校干部赴*挂职锻炼;8.深入开展“践行新规范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和师德演讲比赛;9.建立14个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和14个普通高中学科基地;等等。

各项荣誉可喜可贺。比如:1.市教育局被评为*市文明单位和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门户网站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教育门户网站二等奖,列全省省辖市第四名;3.市教育局获全市“三下乡”工作先进集体;4.市教育局获教育部授予的“祖国万岁”歌咏活动优秀组织奖;5.市教育局获得*市内部审计工作先进单位、*市市级部门决算编制先进单位;6.市教育局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单位;7.书记信箱办理工作收到市委办发来的贺信,市长信箱办理工作被评为20*-2009年度先进办信单位,市教育局被表彰为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工作先进集体;8.非学历教育考试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10%,被省教育考试院评为4个特别奖之一,市考办被省教育考试院评为*-09年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优秀承办机构;等等。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开拓创新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感到,市教育局机关呈现出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想做事、干成事的氛围正在形成;二是和谐、合作成为机关工作关系的主旋律,处室配合的意识和能动性不断提高;三是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提升,网上阅卷、招聘教师等工作已成为“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四是中层干部宏观思维、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作思路比较清晰;五是工作目标意识和敬业精神大大增强。不少处室、不少同志满负荷运转,默默无闻,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不叫苦叫累,令人感动;等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有:学习氛围比过去浓,但学习的针对性不强,部分人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学习的实效性不强;工作的创新意识比过去强,但整体创新能力偏弱,出彩的招数不多,一些岗位业绩平平;大局观念比过去强,但主动性发挥不够,一些环节协调不到位,部分人责任心欠缺,影响机关工作整体合力的形成;制度建设逐步规范,但执行不到位,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也发生了一些影响机关形象的事;办事效率有明显提高,但立说立行不够,在有些时候、有些工作上仍然存在敷衍、拖拉、推诿的现象。

三、关于今年机关建设的任务

(一)进一步提升学习力。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综合。对于我们机关干部而言,学习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造力和最本质的竞争力。不学习的人,思想缺乏灵气,讲话缺乏底气,行动缺乏朝气,工作缺乏锐气。近几年来,我们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效率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的目标,学习型首当其冲。当前,我们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学习的自觉性有所提高,但忙于事务,勤学不够;急用先学,浅尝辄止,深学不够;学用脱节,善学不够。提升机关的学习力已成为机关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如何提升同志们的学习力?我认为:一是要解决学习动力问题。当前机关工作人员最大的危机是本领的危机,最大的恐慌是知识本领恐慌,最大的挑战是能力的挑战。无论是从适应形势、履行职责的角度看,还是从增强素质、提升能力的角度看,学习对于我们每一位机关工作人员,都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每个同志都要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风度,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融入人生和事业之中,做到生活学习化、工作学习化。去年,到我们这儿作报告的南通教科所的冯卫东所长曾说:读书还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可以使我们忙碌的身心得以调节,可以使我们浮躁的灵魂得以静养,可以使我们空虚的日子得以充实。二是要解决学习能力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博与专的关系。博,就是广泛涉猎;专,就是深入钻研。同志认为,“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生活节奏快的特点,更决定了处理好博与专关系的重要性。如果知识面过窄,就很难适应实际需要;但如果摊子铺得过大,就很难学有所成。二是学与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著名人口学家提出,学习要解决两个“不良”,其中之一就是“消化不良”,即对于书本知识,不能全信,不能人云亦云,而要深入钻研、独立思考。三是学与用的关系。强调这一点,不仅是因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而且是因为只有自觉地去运用,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学习的知识、巩固学习的效果。所谓“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就是这个意思。比如,中央要求领导干部要读史,就是因为领导干部读史有修习立身处世之道、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工作方法等多方面作用。三是要解决学习毅力问题。学习,必须做到勤和恒,勤,就是勤奋刻苦;恒,就是持之以恒。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习还必须注重积累,厚积而薄发。四是要建立学习的促进机制。机关要邀请专家举办素质教育、依法行政、人文素养等专题学术报告,通过活动促进学;要定期组织知识竞赛、政策法律知识检测和学习报告会、研讨会、交流会,通过考试考查促进学;要形成鼓励学习的氛围,把学习成果作为年度先进个人和先进处室评选的重要内容,通过奖励促进学。总之,“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机关干部,学习应当成为一项基本功,成为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充实更新知识的重要方式。希望大家力戒浮躁,减少应酬,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学而不厌,学而乐思,学以修身,学以资政。

(二)进一步提升执行力。新年上班第一天,市委书记张雷同志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提出:以执行力的大提升推动发展的大变化。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大力倡导一抓到底的执着精神和敢于碰硬的认真态度,在执行力上比精神,在执行力上见高低,在执行力上看水平。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市直学校工作会议已经召开,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和各处室工作要点也都已印发。现在关键就是要狠抓落实。要通过我们的行动,将目标化为措施,将措施变为成绩。今年有许多处室都换了处长、主任、工作人员,大家应该在学习工作要点、目标和要求的基础上,抓好这些目标任务的落实。过去有人讲我们跟先进地区的差距是:我们想到的,人家做到了;我们做到了,人家做到位了;我们做到位了,人家做出特色了;我们做出特色了,人家做得更有文化、更富魅力、更具影响了。差距产生的原因,有我们创新力不强的问题,更有坚守精神和执行力不够的问题。抓落实有三种境界:“做”、“做了”和“做好”。抓落实首先是“做”,但不能满足于“做”,要“做了”,也就是要完成任务,更要追求“做好”,“做好”就是要做到位,体现在及时和高质量完成任务。“做”是一个过程,是“做了”的基础,是“做好”的前提。“做好”是“做了”的升华,是做事追求的目标。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但是在“做”的过程中,敷衍了事,不讲求质量,事是“做”了,但与做事的初衷、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有的事情,在“做了”的同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出现了失误;有的事情,“做”是“做了”,但是在“做了”的同时,引发新的矛盾,引起了投诉。如此“做了”等于不了。如何达到“做好”的境界关键决定“三心”,即:要真心,就是要对所承担的工作高度负责;要用心,就是要思考如何提高“做”的质量,思考与做好这件事有关的关联问题;要尽心,就是要投入,竭尽全力。做事要有“做”就要“做了”,“做了”就要“做好”,做不好不算“做了”。总之,提升执行力就是要做到立说立行、有效执行、创新执行。就机关整体而言,一是要在强化制度建设中提升执行力。重点抓好办事公开化、责任明晰化、监督常态化、追究过程化。二是要在领导带头示范中提升执行力。领导要带头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带头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带头敢抓敢管,直面各种矛盾。三是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中提升执行力。要重点解决好“慢作为”、“中梗阻”、“踢皮球”、“二传手”问题,要在实际工作、项目推进、解决难事、应对复杂问题中锻炼干部、考察干部。

(三)进一步提升创新力。在教育部2010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做了阐述:一是随着知识、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二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三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在新形势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必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而要实现这样的“回应”,关键是要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力重点是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本领、营造创新氛围,最根本的是要靠解放思想。*教育一直在改革中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过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充分说明,思想解放的深度、改革开放的力度、开拓创新的程度,往往决定着发展的实际进度。建设教育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必须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以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以开拓创新促进科学发展。机关干部既是建设教育强市的组织者,更是建设教育强市的实践者,务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结合教育强市建设的重点难点,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机关的目标,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规范,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如何解放思想?一是要在学习中解放思想。要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政策文件精神的学习,在促进教育发展的新课题、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命题、维护学校稳定的新难题、人民群众关心的新问题等宏观思考方面有新思路。二是要在调研中解放思想。全体机关干部要紧紧围绕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切实抓住新时期影响和制约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实际,在“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的过程中激发创新的灵感,生成具有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思路与措施。三是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要善于在实践中把思路化为行动,善于在总结反思中,把行动提升为创新的经验。

(四)进一步提升服务力。提升机关服务力,重点要在改进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切实改进服务态度。要坚决克服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服务不力等现象,努力做到热情、主动、有效。即:对群众和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迎难而上“主动办”;对一些政策规定尚不明确,但对发展有利的问题,要更新理念“创新办”;对一些涉及多处室、政策性较强的问题,要集思广益“会同办”。要把加强诚信建设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机关干部的诚信意识,培育言而有信、有诺必践的从政道德,切实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二是要切实优化服务方式。通过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加强沟通,着力解决因处室和单位之间协调不顺导致的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形成多部门协同办理相关事项的整体合力。积极推进行政事务网上办理。要合理归并办事程序与环节,努力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要坚决减少会议和文件。坚决少开会、开短会、开小会,开解决问题的会,提倡现场办公。坚决控制会议规模,压缩会议时间,控制各类评比。经过局同意的检查评比要统筹安排,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增加基层负担。各处室要沉下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特别要善于总结基层的经验,尊重学校的首创精神。三是要提高服务效率。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提高即办率和办结率,严格执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进一步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要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和网上办理服务能力,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创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要全面深化大工作格局,精心打造“教育为民热线”,通过实行上下联动和交办、反馈、跟踪、督查一条龙机制,畅通办事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使“教育为民热线”年内建成文明优质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