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垃圾分类规章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垃圾分类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垃圾分类规章制度

企业垃圾分类规章制度范文1

关键词1:生活垃圾分类

781个社区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2019年,广州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全市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社区达781个。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启动垃圾分类街镇创建活动。优化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开展餐饮垃圾统一收运处置试点,日收运量稳定在180吨。基本完成第二批56座垃圾压缩站分类收运升级改造。

在推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方面,为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广州因地制宜在越秀、海珠、荔湾、花都、增城等区开展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工作对接,积极开展废玻璃、废木材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试点,推进废玻璃等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深化实践垃圾分类广州经验,陆续形成了荔湾西村、海珠轻工等一批垃圾分类企业化服务模式。

关键词2:长效化机制

市财政增加1.4亿元环卫经费补助

2019年,广州印发《广州市深化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长效化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建立长效化管理工作机制。建成环卫行业监管和环卫工人信息管理系统。

广州组织开展了4次环境卫生专项清洁行动,2019年市财政增加1.4亿元对各区环卫经费进行专项补助,通过新增部分扫路车、清洗扫路车、高压清洗车、隔音墙清洗车等机械化设备,加强了越秀、天河、白云区等重点区域机械化清扫工作,全市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90%。

为持续加大城管综合执法力度,深化推进公安城管协同联动执法,广州印发《严查严控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部署违法检查查控工作。

民生方面,广州去年新增管道燃气覆盖用户47.95万户、点火用户29.17万户,建设红外线燃气管道137公里。整治瓶装液化气无证经营点1122家。完成574个液化气供应站规划布点及179.5万只气瓶标签安装和信息录入,改造灌装秤240台。

此外,广州完成30个容貌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面貌。联合市交委和各区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编制出台了前3季度的挖掘计划,全年共审批许可临时占用8宗、挖掘22宗。

关键词3:制度体系

制定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

2019年,广州制定出台政府规章《广州市餐饮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办法》,修订政府规章《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和《广州市燃气管理办法》;出台《生活垃圾分类 设施配置及作业规范》地方技术规范,出台《广州市购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服务管理试行办法》、《广州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办法》、《广州市粪便管理规定》、《广州市居民住宅装修废弃物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和工作指引;正积极推进制定、修订《广州市死禽畜及其废弃产品处置管理规定》、《广州市落实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工作方案》等规章。

来年9大重点工作精益求精

深化生活垃圾分类

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处理法规制度体系,全面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推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流动收购人员网络化管理,推广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试点,加快垃圾处理费随水费征收改革等等。

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严格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倒排工期推进建设,确保第四资源热力电厂一期和第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2019年底点火,兴丰填埋场七区工程2019年中建成交付运营,其他资源热力电厂和餐厨垃圾处理项目2019年全面建成等等。

加强市容环卫精细化管理

开展市容景观和环卫样板路创建工作,力争2019年中心城区内主要道路达到样板创建标准等等。

继续推进燃气发展

持续推进管道燃气3年发展计划,2019年新增管道燃气覆盖用户50万户。全面启动南沙应急调峰气源站项目建设等等。

建设城市管理智能化

升级800M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强化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增强发现问题能力。开发城市管理综合监管系统,集中受理各类城市管理案件,确保城市管理问题得到快速解决等等。

加大城管执法力度

保持查控违法建设高压态势,按照早发现、早拆除,先停控、后清拆原则,落实区、镇(街)属地和主体责任,利用低空遥感动态监测等手段对违法建设进行常态化核查和动态监控,将违法建设消除在萌芽状态等等。

完善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机制

按照客观公正、反映实情、统筹兼顾、鼓励先进、科学竞争原则,以干净、整洁、平安、有序为总要求和主要考评内容,修改完善以原城市管理考评方案综合提升考评为基础,充分发挥综合考评、监督检查在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推动重大工作落实方面的作用等等。

宣传构建全民参与机制

充分发挥和运用各类媒体的宣传鼓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社会宣传的质量和成效,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和引导全社会人员参与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努力构建城市管理全民参与的良好机制等等。

企业垃圾分类规章制度范文2

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

现在,二厂的300多辆车几乎全部装上了GPS卫星仪,科学系统的辅助让管理更加主动。刘敬东向记者介绍,以前厂里的车都是单兵作业,没有足够的力量对他们实施监督,车辆上路后特别不好控制,对车辆的超速、违章和油耗情况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自从每部车装上GPS卫星定位系统后,现在厂里能实时掌握外出作业车辆的车速情况,厂里规定的车速最大不能超过70公里/小时,有哪些车辆超速车队可及时了解。另外,对于车辆的违章情况和浪费燃油的情况车队都能了若指掌,油耗传感器防止了燃油丢失的事情发生,违章限速实时监控更极大降低了事故率,如今驾驶员行车安全和厂里经济利益都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刘敬东介绍道:“以前我们都是发现问题后再去跟踪问题,找到问题根源再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被动的,而有了科学系统的帮助后,我们变被动为主动,使得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除车辆技术上的科学管理外,二厂还有一套汇集全厂几代领导多年积累管理经验和实践成果的科学管理体系,有一支科学的管理队伍,还有一本管理“黄金宝典”,这个宝典便是他们的规章制度手册。刘敬东说道:“这本手册是我们厂在管理上多年的心血结晶,十分珍贵。”二厂的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可以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管理结构上,二厂做到了结构清晰、分工明确。刘敬东介绍说:“我们厂对员工进行分层管理,先是厂里对分队管理者进行每月两次的例会考核,然后分队管理者再根据厂里的要求对班组长进行监督考查,班组长最后对员工检查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层次分明,能够有效地抓住重点,提高管理效率。”

另外,在管理制度上,二厂有着科学严格的实施保障措施。例如在安全管理上,车队现在每天都有超速统计,时刻提醒司机注意行车安全。而且不管是什么天气,厂长、技安主管都会在早晨5点半检查车辆安全,并且要求分车队长和班长等都要参加。在遇到重大节日和重要日子,厂里都会与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督促员工重视安全。在车辆的油耗管理上,他们没有一刀切的制定油耗定额,而是根据每辆车的作业线路与实际工况,在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后才制定这一辆车合理的油耗定额,这样全面保障了不同线路不同职工的利益。刘敬东讲道:“我们制定的油耗定额是科学合理的,厂里会充分地为职工考虑,但是如果他们超过了合理定额厂里会先进行调查,没有特殊原因则说明是职工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采取重罚的措施,以此保障制度的实施。”在车辆使用上,厂里规章制度规定司机在收车到厂后要先加油再洗车,以此保障车辆使用质量。

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和保障,他们在管理上正是抓住了这一要点。

贴心的人文化管理措施

刘敬东对本刊记者说:“虽然有诸多的科学制度保障,但是管理面对的是人,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因此人性化的措施更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员工感受到厂里对他们的关心,员工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回报厂里。”说到人文化管理,科学的制定规章制度就是一方面的体现,油耗定额的制定则是很有力的说明。为了更快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与工作能力,厂里都会定期安排不同职工进行培训,新入厂的员工有入厂培训,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全部有定期培训。为了激励职工工作积极性,厂里每年都会评选十几个红旗车驾驶员,针对车容车貌、安全无事故行驶公里数和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在厂里形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厂领导在人性化管理上以身作则,起到带头和鼓励作用。每天早晨查车时,厂里领导都会以朋友的身份嘱咐司机安全行驶,司机在出车时,领导也会发信息提示司机注意安全。不仅在工作上,生活上厂里领导也会关心职工,让职工感受到温暖,每年厂里都会组织职工疗养、春秋游、体检等。厂里职工生病后,领导会带职工前去探望,一系列关心职工的措施对管理有很大帮助。刘敬东还告诉记者,在二厂临时工和正式工的待遇是相差无几的,不搞差别化待遇,这是一般单位很难做到的,所以二厂更能获得人心。

企业垃圾分类规章制度范文3

关键词:循环经济;城市垃圾;资源再利用

城市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带动整个社会前进的火车头。城市又是垃圾的制造工厂。城市垃圾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物资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政策的总目标是“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1. 循环经济理论对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意义

1.1循环经济理论的含义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1.2循环经济理论在城市垃圾处理中的运用

(1)遵循减量化原则,从源头减少垃圾数量

在生产中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不过度包装或生产一次性的物品。在消费中减少对物品的过度需求,选择包装物较少和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这样可以减少垃圾的产量,在源头上控制垃圾的产生,减少垃圾处理的压力。

(2)遵循再利用原则,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垃圾排放量

在生产中尽可能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使产品部分零件容易和便捷地更换,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还要鼓励再生制造工业的发展,以便拆解、修理和组装用过的和破碎的东西。

(3)遵循资源化原则,促进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

把垃圾分类后进行处理再回收利用,可以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或者不同类型的新产品,或者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发电等。将可以作为再生原料的垃圾,通过各种回收处理技术,生成再生资源或再生产品。这样,在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实现的闭合,达到了循环经济的目标。

2. 城市城市垃圾污染现状及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垃圾污染现状

城市城市垃圾污染比较严重。按人均日产生0.7公斤生活垃圾测算,城市日产生生活垃圾约900吨。城区还有约一半范围内没有建设垃圾中转站,仍采用袋装垃圾―垃圾箱(桶)―人力垃圾车―垃圾车―垃圾场的方式收运垃圾。由于各环卫物业企业的垃圾车型号、车况等各式各样,档次不一,致使运输效率低、成本高,时常沿途抛洒垃圾,二次污染严重。

2.2垃圾处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2.1垃圾处理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我市在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没有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水平,达不到创建“三城”所要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85%的硬性指标要求。近年来清洁生产、垃圾收集和处理的技术虽然有很大进步,但与满足循环经济的要求相比还有距离。

2.2.2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

有关垃圾如何进行分类、收集各种资源再利用却缺乏政策支持,没有相关规章可遵循,造成政府对垃圾分类收集和再利用的作用、效益宣传力度不够,垃圾分类收集和再利用难以实施,有关经济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2.2.3循环经济的理念尚未完全建立

当前我国城市垃圾问题日益严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无论生产企业,还是城市居民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不深,过于关注垃圾处理的末端模式,没有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垃圾数量,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循环经济是在新世纪绿色文明背景下的一种新经济形态,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3. 解决城市城市垃圾污染问题的对策

3.1建立循环经济理念,加强公众意识的培养

生活垃圾的产生源分散于城市居民家庭和餐饮业,要搞好垃圾的管理与协作,尤其是实行垃圾源头分类,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应加强宣传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和垃圾分类收集对城市发展和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

3.2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城市垃圾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其中,法律法规建设是这项系统工程的重要部分。必须从产业发展、经济政策、科技创新等方面综合研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从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解决城市垃圾问题。

3.3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垃圾处理回收综合利用的技术研究

3.3.1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系统

为了提高回收物料的纯度和数量,减少需要处理的垃圾量,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有利于废物的进一步处理和再利用,克服混合收集所出现的二次污染问题,就需要建立起完整的垃圾分类系统。

3.3.2增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无害化是垃圾处理的前提,要严格按照卫生填埋场的要求设计、建设、运营新的垃圾处理场,要求垃圾场加强管理,应采用日操作法,随时倾倒、随时填埋覆土压实,并进行洒药处理,尽量减少恶臭气体外逸;严格按规定定期把渗滤液用罐车送城市污水厂集中处理;垃圾渗滤液在防渗膜破裂的事故状态下对地下水产生污染,所以应严格监测其观测井,避免二次污染。

3.3.3避免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混填

如果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分开填埋,可大量延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减少资金投资。所以,应避免建筑垃圾填埋到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

3.3.4逐步转变垃圾处理的运营机制,积极推行生活垃圾运营的产业化

照市场经济的机制去管理城市生活垃圾,积极推行生活垃圾运营的产业化。要逐渐把垃圾处理从政府部门中独立出去,转变为企业,可以采取入股、合资等多种形式建立垃圾处理公司,形成垃圾处理产业化。实行环保部门监督、环卫部门管理、专业公司提供社会服务的管理模式。

3.3.5积极推进废旧物资回收与资源化

要积极推进城市垃圾回收和资源化进程,在废弃物利用的各个环节上,加大投资力度,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回收生活垃圾中的有用成分使其资源化。

3.3.6加快垃圾处理的技术研究

城市要开展垃圾填埋场气体、渗滤液产出的规律研究,积极开展堆肥试验和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为今后城市垃圾处理处置确定合理的方案。

城市垃圾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物资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采用垃圾处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文明城市建设步伐。本文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原则,对城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来源、产生量、物理特征以及处理现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适合市情的措施与对策,以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参考文献

企业垃圾分类规章制度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问题;策略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但是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项目管理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的建筑企业,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水平上,并没有充分领会和消化国外施工项目管理的精髓。因此,能否科学进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则成为制约建筑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主要就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论述。

2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概述

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审查到施工,以及竣工收,资料归档管理,整个流程,环环相扣,不可分割。所谓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就是以推进施工现场标准化为核心,以突出安全生产为重点,以提高工程质量为目的,以创建标准化文明工地为手段的施工现场系统化管理,简称为施工现场管理施工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管理水平的高低将会影响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3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3.1 施工现场安全问题

(1)现场防护:施工现场工人不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不佩挂安全带安全网杂物过多、有破损现象、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等洞口虽有防护,但设置达不到规定要求,也没有警戒色;基坑、屋面、楼板、阳台、卸料平台等临边防护不严,防护栏没有涂刷警戒色。

(2)安全警示:未按规定使用人性化安全警示用语牌;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数量不足、悬挂位置不当。往往都是这些疏忽造成安全事故,而且事故后责任不明确,处理困难。

(3)施工用电及机具问题:电箱前堆放杂物、电箱未按规定设置防雨设施,都极易造成漏电触电事故。搅拌机、合灰机传动部位未设置防护罩;机械设备不按规定设塔吊指挥或指挥联络信号不明确;外用电梯、物料提升机各层卸料平台安全门未按规定关闭等等都是施工安全的大敌。

3.2 施工环境污染问题

(1)搅拌机、合灰机等易扬尘机具防护棚未封闭或封闭不严,而且不按规定设置沉淀池,造成施工现场粉尘飞扬、地面污浊工人施工环境恶劣。

(2)围挡墙不进行美化、亮化,甚至倾斜、破损、不整洁,依靠围挡墙堆放物料、垃圾等;施工现场机械落后,噪声很大,施工中一些原材料产生的挥发性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3)施工现场方面:进出车辆冲刷不净、覆盖不严污染道路;施工现场硬化道路破损、污染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未及时清运;施工现场排水不畅通,存有污水污泥;施工作业区、生活办公区混在一起,没有明显分界;甚至从建筑物内向外抛撒垃圾;原土、回填土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固化、覆盖施工现场不按规定进行绿化,有些企业为了减少开支根本不绿化。

3.3施工材料和机械管理问题

(1)材料:工程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很多工地不根据材料的性质以及重要性分类存放,而是很多不同的材料堆在一起,相互影响,降低了某些材料的性能;钢筋不按规定在棚内及支垫堆放,造成变形、锈蚀;有些材料保护措施不到,位造成了降效甚至失效的后果。工具性材料如脚手架、模板等在装拆时乱扔、乱碰,损坏程度大增加了维修费用。

(2)机具:机械和工具使用过程中不注意保护,使用后不及时保养,致使机具的使用寿命,降低增加了施工的成本。

4 解决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策略

4.1加强安全安全检查管理

首先是检查企业全体职工对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而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更是检点。“安全工作做不好,关键在领导”的说法实践证明是有道理的。

其次是查制度、查管理。即检查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在生产活动中是否得到了贯彻执行,符合不符合“全、细、严”的要求。在检查中,随时考核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作业人员对安全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的掌握情况,对不遵守纪律不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人员,要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和处理。第三是查隐患、查整改。

4.2严格对材料进行管理

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60%~70%,因此在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而且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旬、月计划,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特别要注意材料的保管,以免出现如水泥在保管中因违规堆放出现受潮及底层结块、钢筋未垫好而出现锈蚀导致不能使用等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对于土建施工,装饰工程有其固有的特点,主要的一面,就是其所需的材料种类繁多,并且,经常有许多最新的材料应用问题。因此,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材料供应。配合设计方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精心测算所需材料的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2)材料采购。面对种类繁多的材料采购单,必须将数量(含实际损耗)品牌、规格、产地等一一标识清楚,尺寸、材质、模板等必须一次到位,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3)材料分类堆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

(4)材料发放。对于到场材料,清验造册登记,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且需对发放材料进行追踪,避免材料丢失,或者浪费。特别是要对型材下料这一环节严格控制。对于材料的库存量,库管员务必及时整理盘点,并注意对各材料分类堆放,易燃品、防潮品均需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4.3 加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

(1)使用新型材料替代落后材料,以改善建筑产品的使用功能,降低污染,节约有限的自然资源。如用煤渣砌块代替黏土砖,既解决了煤渣的污染,又节约了耕地。

(2)控制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尽量避免噪声大的机械夜间施工等。

(3)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将建筑材料、机具等按施工平面规划的要求堆放在指定地点,并堆码整齐,做到现场整洁有序。

(4)对施工现场场地进行硬化和绿化,并经常洒水和浇水,以减少粉尘污染;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要洒水湿润或在仓库内进行;建筑物外脚手架全封闭,防止粉尘外漏;严禁向建筑物外抛掷垃圾,所有垃圾装袋运出;现场主出入口外设有洗车台位,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能离场上路行驶。

4.4 切实抓好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1)严格按施工程序施工。所有隐蔽工程记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等有关验收单位签字认可,方可组织下道工序施工。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部位设质量管理点,并设专人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除按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严格检查外,在重点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关键的检查项目进行严格的复核,严格按照工程程序施工。

(2)坚持“三检”制度。即每道工序完后,首先由作业班组提出自检,再由施工员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质检员、技术员进行互检和交接检。

(3)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以专职质检员、技术人员作为信息中心,负责搜集、整理和传递质量动态信息给决策机构(项目经理部)。决策机构对异常情况信息迅速做出反应,并将新的指令信息传递给执行机构,调整施工部署,纠正偏差。形成一个反应迅速、畅通无阻的封闭式信息网。现场质检员要及时搜集班组的质量信息,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分层随机抽样法、整群随机提样法客观地提取产品的质量数据,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采用质量预控法中的因果分析图、质量对策表开展质量统计分析。

5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工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更新观念,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切实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才能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益,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企业垃圾分类规章制度范文5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ced concepts of "6S"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current management of inspection laboratory, proposes some recommendations and measures of introducing "6S" management in inspection laboratory,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y, cultivating good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and creating good image of the laboratory.

关键词: “6S”管理;实验室;质量;检验检测

Key words: "6S" management;laboratory;quality;inspec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166-02

0 引言

实验室对于企业生产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企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好实验室,使其充分地发挥作用是每个实验室管理者永远的课题。以下几点认识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提出的关于实验室管理中引入“6S”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1 “6S”管理简介

最初的现场管理为“5S”,其内涵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SUKE)。“5S”管理最早应用于日本,后来被引入我国后,在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煤炭、建筑、制造、服务等,之后根据需要又引入了安全管理(SAFETY),称之为“6S”。对于现代企业来说,“6S”管理是非常实用的现场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在“6S”中关于现场状况改进提升的四项基本行动要素分别是整理、整顿、清扫、安全,其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先整理、后整顿、之后清扫,这三项工作是关联的,有次序的。清洁,是前三项工作的规范与标准。安全,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是对原有“5S”的一个补充。在“素养”当中,可以把安全要素真正的融入原有的体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6S”管理。“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强调纪律性的文化。卷烟工业企业通过“6S”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2 实验室引入“6S”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质量意识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了检验工作质量和实验室管理质量工作。实验室的分析质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很多实验室都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适合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中也包括很多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实验室。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对实验室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对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监督检查。然而其在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员工的质量意识不高、主动性差,缺乏全员参与的积极性等。

“6S”管理在企业中应用比较普遍,作为一种现场管理方法,其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塑造单位形象、降低成本、创造干净整洁的工作场所等。

3 实验室如何引入“6S”管理

3.1 实验室的整理 整理:全面检查实验室的整个工作场所;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评定标准,同时把不需要的物品清理出实验室进行处理;保证各设备和工具等都有序存放在指定区域,同时标识出来;设施和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检修等制度和记录放于指定位置,定期培训相关的工作人员;按照未检、在检、已检、备查样品把样品分类标识和摆放出来。整理过程中应遵循有利于实验室长远发展的原则,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科学布局,使实验室的价值最大化。

3.2 实验室的整顿 整顿:指对整理之后实验室的设备和物品按照功能区(分类)进行定点存放。整顿的目的是使实验室的设备、物品一目了然,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整齐规范,保障实验室各个设备、物品存放的安全性,降低器材及消耗品的库存。

实验室整顿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场所、放置和标识。整顿中,要把握摆放“三定”、标识“三明”的原则,即摆放要定点、定容(包装)和定量;标识要名称明确、型号明确、性能状态明确。

3.3 实验室的清扫 清扫:就是实验室经过整理、整顿后,把实训室环境卫生、仪器设备打扫干净,使现场无垃圾、无灰尘、无残余物料的整洁状态。目的是巩固整理、整顿的成果,使实验室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尽量避免安全隐患。实验室的清扫应该要实行“责任制”,制订清扫规范和时间等各项有关清扫标准,重点加强对检验设备进行保养维护。

3.4 实验室的清洁 清洁:是指将整理、整顿和清扫这三个“S”的工作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规范化,继续保持清扫后的状态。目的是创造清爽明朗现场,维持上面3个“S”的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持续保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不能仅仅依靠相关人员的自觉性,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清洁工作的顺利实施。

3.5 实验室人员素养 素养:素养可以理解为素质与修养,也可以认为是素质的养成过程。这是靠日常积累逐渐养成的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是指实验室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团结向上的品质。对实验室管理而言,通过坚持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活动和检查考评活动,能够使实验室人员得到很好地素质养成,固化优良的习惯,对检验能力、服务客户、团队精神等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6 实验室的安全 安全:就是指消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目的是保障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避免经济损失。实验室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人的不安全行为;如错位放置、慌乱急躁等。②物的不安全状态;如器材损伤、物品过期老化等。因此,必须把安全贯彻到实验室“6S”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4 结束语

在实验室管理中引入“6S”管理,使实验室全体人员都参与到体系管理当中去,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创造一个干净、整洁、高效有序的实验室。开展“6S”活动,贵在坚持,为将这项活动坚持下去,首先狠抓制度建设与落实,健全的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其次是加强培训学习,提升工作效率。再次,要加强对仪器设备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同时,管理部门还要加大对仪器设备使用环节的监督力度,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实验室必须重视检验工作质量,只有认真落实“6S”管理思想、方法,不断加大实验室管理力度,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并切实提高实验室检验技术能力和水平,才能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冬祥.“5S”推进方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2]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北京: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2006.

[3]由继红.引入5S管理办法,加强创新实验站管理[J].实验室科学,2010,13(1).

[4]许立民.浅谈新时期下的实验室管理[J].科教导刊,2012:183-184.

[5]孔晓敏.6S管理探索与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69-70.

[6]王国红,宗斌.6S管理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2):137-138.

[7]唐丽云,席力.创新性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204-206.

[8]李秀青.企业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设与认可[J].环境技术,2011:41-44.

[9]陶小星.实验室管理中的几个需关注的问题[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3):57-58.

[10]李祖喜.实验室管理新思维[J].科学管理,2013(5):12.

企业垃圾分类规章制度范文6

一、甘肃省农村垃圾收集处置现状

甘肃省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基本遵循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行模式。

(一)生活垃圾清扫与保洁

村基本可以做到垃圾清扫以农户自净为主,保洁员保洁为辅。农户自净区域主要是自家庭院和门前区域,保洁员清洁区域主要是村庄道路、公共区域。

乡镇生活垃圾清扫与保洁的主要力量是保洁员,没有专门的环卫机构,部分地方由乡镇干部轮流担任,个别地方依托物业管理部门。

牧区放牧点由于生产、生活习惯的影响以及路途遥远,垃圾清扫与保洁无法全覆盖。

(二)生活垃圾收集与运输

各农户家基本配备了垃圾收集容器,容器类型、材质、容积、开启方式、使用情况等全省差异较大。在牧区,即使在定居点,由于受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的影响,垃圾清扫收集工作开展不理想。

村中一般设有垃圾收集点,形式有垃圾斗、垃圾仓、垃圾房等,数量不一,村民可将家中垃圾送往收集点集中。从调研情况来看,垃圾运输不及时,收集点四周垃圾堆放比较严重,也比较普遍。

乡镇垃圾收集装置配备相对较齐全,垃圾运输基本按周期进行。垃圾收集容器与运输车辆大多由政府部门配备,各地情况有所不同。

(三)生活、粪便、餐厨、医疗、公厕垃圾处置情况

生活垃圾处置:以填埋为主。县级垃圾填埋场基本全覆盖,个别重点镇还设有小型填埋场。村垃圾需转运至镇后统一运输至填埋场。部分重点镇已规划设置垃圾填埋场,但总体建设进度较慢。

粪便垃圾处置:通常情况下,农户会将人及家庭饲养畜禽粪便收集后,作为农家肥,返田使用。在修建了沼气池的地区,由于效果与清掏等方面的原因,多数都已废弃使用。牧区定居点与放牧点,人、畜粪便不会被收集与再次利用。

餐厨垃圾处置:村一般以农户为主,无营业性餐饮店,基本不存在此类垃圾。镇和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随季节不同产生数量不同且有限的餐厨垃圾。靠近县、市城区的镇,有专门的餐厨垃圾收集车上门收集后,统一处理。多数情况下,餐厨垃圾会被出售给附近的养殖户。

医疗垃圾处置:镇设有卫生院及住院病床,可同时接纳10~20人接受治疗,产生一定数量的医疗垃圾。村庄设有卫生所的情况不普遍,人口较多的中心村,可能设有,多以出售药物为主,注射、输液较少,医疗垃圾量不多。对于医疗垃圾,由卫生院送往指定地点或由专门车辆上门收集后,进行专业化处理。

公共厕所设置:村大多没有公厕,镇建有公厕,以北方旱厕为主,水冲式厕所数量很少。主要原因在于乡镇缺乏自来水供水设施或管网设施建设不完善、缺水造成自来水供应不足、缺乏保暖条件与设施易使管网在冬季冻胀损坏而不愿建设。公厕的粪便垃圾由专门人员负责清掏。

二、农村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不顺,机制不畅

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针对不同的工作重点主要由省发改委、建设、环保、商务、工信、财政、农牧等部门分工负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由环保部门总负责,镇政府承担大多数具体工作,由于其内设机构无法对应相应的省、市、县级各部门,部分职责落不到实处、资金渠道也不畅通,工作缺乏统筹考虑,缺少部门协调,经常是上边给多少钱,干多少事。村委会只负责垃圾清理与保洁、收集,工作难度相对较小。 镇、村的垃圾处理工作缺乏配套制度,工作分工、职责与规范性得不到保证。垃圾保洁、收集与运输未配备专业人员,其他人员兼职情况较多,也有乡镇、村干部轮流承担或安排低保户负责的情况。

(二)资金缺口较大影响工作开展

重点镇垃圾填埋场、甚至县垃圾填埋场的地方配套建设资金没有完全落实,出现建设周期延长,收运、碾压设施无法配套,建设标准降低等现象。垃圾处理设施维护、运行费用严重不足,依靠有限的财政资金,不能满足无害化处理要求。

(三)现有处理设施运行水平偏低

一些垃圾填埋场未建立相关制度,运行监控不到位,不能正常有效运行。一些垃圾填埋场管理不善,作业不规范,出现导气管损坏、渗滤液池淤积外溢、防渗膜损坏等现象。一些垃圾场进场垃圾不计量、检验、消杀,达不到无害化处理要求。垃圾收集装置与运输车辆也存在着维护不善的问题。

(四)“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理网络不完全适用

甘肃省部分市、州、县具有地域广、人口少、村镇距离远、镇县距离大的特点,垃圾收集、转运数量少、距离远、成本高、操作性低。人口最少的村仅有2到3户、人口不足10人,社与村、村与镇、镇与县距离最远者近百公里。因此,不宜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理模式。

(五)特殊垃圾无法有效处置

首先,地膜等塑料类垃圾的处置,在农村还没有好的办法,问题比较严重。多数村设有地膜回收室,专门负责地膜的回收与存放。但由于回收价格偏低,农民没有积极性;同时,地膜从农田回收时,已支离破碎、夹杂较多泥土,不易分离收集;另外,对收集后的地膜,缺乏有效处理手段。专业处理企业得到的补助资金有限,处理越多、亏损越多。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如不及时处理,还会造成新的污染。其次,如金属、玻璃等垃圾的回收利用,无实质意义的进展,尚需下大力气推进。第三,垃圾随意丢弃、堆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沟渠等部位。农作物秸秆的处理,相当一部分地区还在进行焚烧,不能有效利用。第四,镇中建筑垃圾、甚至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没有进行分类处理。

三、农村垃圾治理对策

(一)部门协同配合,明确责任分工

建议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推进领导小组”下设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小组”,总体负责推进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应制定本县域内的垃圾处理总体规划与工作目标,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县各有关部门应按职责与分工,落实好本部门工作。加强生活垃圾处理专职队伍建设,镇应安排专人、专款负责此项工作。

(二)制定镇、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

在制定镇、村土地利用与建设规划的同时,同步开展垃圾治理专项规划,结合县域情况,统筹安排垃圾收集、处置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因地制宜选择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逐步建立并完善规章制度。

(三)拓宽资金渠道

随着经济水平的逐年提高,逐步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拨付总额,适度开展垃圾处理收费。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对垃圾生产量超过一定规模的家庭、单位或企业,应适度收费。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乡镇生活垃圾的转运与处置,在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补助、优惠,在参与者投资其他农业项目时,予以照顾。

(四)实施源头分类减量

农村生活垃圾种类相对简单,处理优势在于大部分生活垃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就地消纳。应引导、鼓励农民通过源头分类、就地消纳,降低转运成本,减小终端处理压力,提高回收利用水平。

(五)加快创新,推广适用技术

加快小型化生活垃圾、污水等生物处理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对于人口少或地处偏远的地区,除了指导农民对垃圾进行就地掩埋处理外,可以指导农民利用小型设备进行生活垃圾的生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