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经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贸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贸经济

外贸经济范文1

从晚期重商主义学派到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绝对利益论,再到后来的比较利益论、要素禀赋论以及剩余产品出路说和“经济增长发动机”学说等都认为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当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根据有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事实,对传统理论关于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提出了置疑。如普雷维什的“中心—论“;巴格瓦蒂的“贫困化增长”模型。他们认为,当今的国际经济体制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地带,中心控制,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附于中心国家。

一、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吗

从上面的对外贸易理论的发展来看,也可以看出对于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增长还有争论,主要存在促进论,阻碍论和折衷论。促进论的代表是罗伯特逊,他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而普雷维什则以“中心—论”表示反对。

为了支持各自的理论,经济学家也对对外贸易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国内外大批学者运用我国的数据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大都支持外贸,特别是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因为进口贸易也是对外贸易的一方面,所以也有很多学者把目光转向进口贸易,考察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外贸易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了经济增长,不同国家或者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情况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是:要对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重新进行审视,不能一味崇拜出口,也要重视进口贸易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出口而排斥进口,认为进口会减少GDP的增长,从中世纪的欧洲重商主义学派就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有这样的看法,包括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贸易乘数论也认为出口会带动经济的增长,而进口会抵消这种作用,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X-M),明显的告诉人们净出口增加国民收入。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看到进口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出口贸易确实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的一些新情况值得我们深思、重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国际原油价格、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加工制造业带来的冲击,使得国内的许多制造业企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对出口加工类的企业打击更大,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退,出口增幅下降。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多为低端产品,高新技术含量有限,我国的制造业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所以出口贸易是否对我国经济增长继续有重大的作用还值得我们去探讨,而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的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被重视。

二、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早要追溯到亚当·斯密,他认为出口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本国需求的产品没有机会成本的付出,因此必然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后来的大卫·李嘉图也指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材料,就能稳定物价,阻止利润下降的趋势,保证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正因为如此,才有人提出美国能保持如此久的高增长低通胀发展,中国廉价的商品输入是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新贸易理论将进口贸易作为主要因素来解释技术进步,认为进口贸易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通过进口技术先进国家的产品,可以使其包含在产品中的先进技术扩散到本国,工业后发国家也可以通过进口贸易,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国内的劳动生产力。对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具体如下:

1.进口贸易促进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进口国外的先进的机器设备等中间产品,可以提高国内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干中学”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来掌握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利用技术的溢出效应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通过进口国外的产品,会给国内企业造成压力,促使他们在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

2.进口贸易有利于稳定物价。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较便宜的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料,资源,可以抑制物价的上升,保证利润。这一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表现的较为明显。

3.进口贸易与FDI相互促进。随着进口国进口额的加大,出口国企业为节约成本,绕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会直接到其国内投资;而FDI的进入又会派生出间接的进口贸易,而且会带来技术和管理上的新理念。

外贸经济范文2

本课题拟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1文献研究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跟踪国内外关于对外贸易低碳化转型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理论分析框架。

1.2实地调研在广东省内选取3~5家主要外贸进出口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重点了解具有代表性进出口企业低碳化发展的情况。

1.3访谈调查在广东省内大样本取进出口企业,对熟悉进出口业务的高管进行深度访谈,问卷全部由开放式问题构成。

1.4实证分析和数据仿真建立带权重系数约束的回归方程,对相关数据利用SPSS、MATLAB等工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评价等。

1.5合并PEST、SWOT两个分析模型设计访谈问卷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分析我省对外贸易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探讨广东省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2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现状及转型迫切性问题

2.1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概述广东省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体制市场化起步早。广东省凭借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较早获得的政策倾斜,以及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各种优势,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体,并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外贸特征,但正是因为广东省外贸发展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来驱动,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因而产品附加值低,对外资依赖度高,地方根植性较弱,明显存在外贸发展地区不平衡。表1反映了2009~2013年广东省不同外贸模式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的构成比例情况。由表1可知,全球金融风暴以来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中,2009年加工贸易就已达到58.24%,而一般贸易仅占32.53%,2013年的加工贸易比例下降较大,但仍占据广东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2012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983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7.7%,高于全国增幅1.5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外贸总值的25.4%,2013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值为10918.2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6%。在广东外贸模式中加工贸易比重最大,是主要的外贸模式。同时还可以看到,一般贸易模式占广东出口贸易的份额一直在不断上升,发展迅速,2013年广东省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3688.12亿美元,占总进出口额的33.8%,而2013年其他贸易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的17.94%,比2009年的9.23%上升了8.71%,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比重的不断提高说明了广东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正在提升,也是产品竞争力提升的表现,不得不引起重视。

2.2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的迫切性近年来,各种诸如全球变暖的环境问题的出现,已促使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的大潮流,被更多的国家提倡和采用。长期以来,广东省一直是出口导向型的粗放型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这与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相悖,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面临巨大挑战。经济转型指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配置的转变,包括发展要素、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等的转变。对外贸易结构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目前广东省的产业结构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较大比重,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致使对外贸易以低端产品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不高级,而经济转型的根本任务就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必然要求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尤以高耗能高污染的加工制造为主的外贸产品转向低耗能高效益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外贸产品。

3广东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3.1广东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衡量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的指标有很多,在众多指标中,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是最为关键的,诚如众多学者所言“没有一定增长速度很多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还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是人民最为关心的经济指标,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组要组成部分。故此,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作为因变量。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是测度广东省对外贸易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指标,而该指标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如贸易结构、产业结构、出口竞争力、社会效益、环境污染程度和资源消耗等因素的制约。我们选择7个三级指标作为自变量,研究这些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广东省历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作为因变量,而自变量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2广东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实证研究

3.2.1带权重系数约束的回归模型建立带权重系数约束的回归模型。该模型用以说明广东省外贸的增长速度与自变量指标体系各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权重贡献程度。

3.2.2回归模型的计算步骤(1)先计算,的相关系数矩阵。(2)为了减少量纲的影响,对,进行标准化处理。(3)在SPSS中运用权重估计,以标准化后的对标准化后的进行回归。

3.3广东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及分析

3.3.1指标赋值结果从《中国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中搜集了2005~2013年所需指标的原始数据,得出指标系数矩阵表

3.3.2指标评价从指标系数矩阵表3可以看出,广东省对外贸易增长率与各指标的关联程度不高。它与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货物出口资源能耗、资源利用率呈正相关,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系数、出口贸易行业就业率出口贸易行业人均工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呈负相关。从回归后的公式可以看出“,三废”排放对广东省外贸增长率有正的贡献率。这就说明广东外贸的增长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的。资源利用率对外贸增长有正的贡献率。这说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能节约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外贸增长。高新技术出口竞争力系数、出口贸易行业就业率、出口贸易行业人均工资对广东省外贸增长是负贡献。这说明广东省的外贸增长是一种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外贸增长的成果没有惠及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行业就业率和人均工资没有带来正的贡献率,外贸行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的保障。综上所述,广东省的外贸增长模式是一种资源消耗型的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广东省要亟待改变外贸发展模式,使其变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

4广东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PEST-SWOT分析

根据访谈调查的结果,我们的团队整理完成了下面的PEST-SWOT分析(表5),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分析广东省对外贸易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4.1政治因素分析

4.1.1政治—优势(1)广东省是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省份,处于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改革红利”逐步释放。(2)国务院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加强进口等政策措施深入落实。(3)我国大幅度调整我国贸易出口退税政策。(4)我国的政治环境比较稳定,为出口贸易提供了环境基础。(5)国家大力发挥关税的杠杆作用,对纺织产品等相关行业实行外贸出口减税政策,增大了广东省外贸出口的势头。(6)我国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市场政策。(7)2000年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组织。

4.1.2政治—劣势(1)广东省内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使得外贸地区发展不平衡非常明显。(2)前期货币宽松政策是消减产业竞争力的助力。(3)知识产权政策不完善,导致对外贸易摩擦频繁。

4.1.3政治—机会(1)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2)开放合作不断深化,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3)民营出口企业的异军突起。(4)出口商品加快优化升级。

4.1.4政治—威胁(1)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下滑、进口需求锐减、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2)对外贸易摩擦形势严峻。

4.2经济因素分析

4.2.1经济—优势(1)强大的外贸规模和强大的产业依托。海陆空交通发达。有珠江流经,水资源丰富。(2)广东省是众多华侨的故乡,有利于投资。国家政策性支持。开发历史较早且强度大,有经济基础。经济发达、轻工业极其发达。(3)广东省建立了深圳、汕头和珠海三个经济特。(4)广东省的对外贸易出口国遍布世界各地,这为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

4.2.2经济—劣势(1)广东对外贸易出口规模大,但效益低。(2)广东的贸易出口方式是”三来一补”为主,比较粗放,仅仅是在大量进口基础上的简单加工。(3)广东省对外贸易出口国众多,经济外部风险增大。(4)与广东省进行贸易的大国主要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地区,这造成市场过度集中。这种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必将加大外贸出口的不稳定性,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弱。(5)工业产能过剩,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4.2.3经济—机会(1)广东对外贸易起步较早,因此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较早,广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广东产品都有开拓新兴市场的空间。(2)据第107届广交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总体增长的同时,来自新兴市场的采购商人数明显增多。(3)在国内,广东可以提升粤港澳台经贸合作水平,并推进泛珠三角区的经贸合作。(4)广东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持续较快增长,扩大了广东省优势产品的出口。(5)经济领域改革全面推进。

4.2.4经济—威胁(1)金融海啸影响大,远隔重洋的广东也惊涛拍岸——出口订单减少。(2)对外加工贸易下降,部分企业减薪裁员歇业倒闭。(3)人民币升值的压力。(4)经济全球化加剧竞争。(5)经济生产成本上升。

4.3社会因素分析

4.3.1社会—优势(1)劳动力资源密集,以初级产品为主,成本低廉,便于拓宽国际市场。(2)出口产品层次丰富,符合各国人的口味。(3)广东出口企业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4)广东是众多华侨的故乡,有利于投资。

4.3.2社会—劣势(1)核心竞争力低,低附加值,出口结构不合理,缺少国际品牌。(2)外贸依存度高,过度依赖外资。(3)广东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落后,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

4.3.3社会—机会(1)广东省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2)加入WTO以来,广东进一步加强了对服务贸易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了对农业、金融业、旅游业、丝织业的发展。(3)广东的对外贸易出口遍布世界各地,这为广东对外贸易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4)广东商品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外贸经济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民营企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3.4社会—威胁(1)对外贸易收支不平衡。(2)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形成一个新挑战。(3)服务贸易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其他产业不同步增长。(4)企业发展布局不协调。(5)WTO具有模糊性的相关条款为广东对外贸易摩擦产生提供了机会。

4.4技术因素分析

4.4.1技术—优势(1)大力推进广货全国行、广货网上行,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新消费增长点不断催生。(2)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和市场采购贸易,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提高服务贸易比重。

4.4.2技术—劣势(1)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出口方式粗放,产业相似度高。(2)先进技术仍然不如发达国家。

4.4.3技术—机会(1)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优化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2)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深入推进,实施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重点行动,依托高新区、专业镇建成一批金融科技综合服务中心、中小科技企业征信中心。(3)从单纯人工输出正转型为自主技术输出,融入新先技术速度较快。

4.4.4技术—威胁(1)低端技术无法得到更好的保护。(2)发达国家繁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导致广东对外摩擦的频繁发生。(3)创新技术成本偏高。

5低碳经济视角下广东对外贸易发展模式转型策略

基于低碳视觉,广东对外贸易模式根据PEST分析模型有以下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转型策略:

5.1政治方面的转型策略

5.1.1法律法规作保障在国家已有的法律基础上,完善低碳法律保障体系;在部分城市试点开征碳税、资源税。

5.1.2加强对外合作加强区域经贸合作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利用好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促进建立低碳技术国际转让市场;主动参与低碳国际贸易规则的制订将为贸易模式转型赢得时间。

5.2经济方面的转型策略

5.2.1促进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优化能源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通过提高加工贸易的附加值、扶持一般贸易中优势行业的方式来优化贸易方式;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出口产品多元化,进行绿色营销。

5.2.2政府与企业联手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进一步发展低碳金融市场,加强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建立碳预算自由度,保证低碳经济发展资金投入;引入资金和技术创建自主品牌。

5.3社会方面的转型策略

5.3.1为对外贸易行业培养低碳人才优化人才培养和激励的综合环境;大力引进“海归”人才。

5.3.2行业协会建议行业协会在加强自身行业自律的同时,可协助政府实施相关政策,也可以协助企业谈判协商,实现“正和博弈”。

5.4技术方面的转型策略

5.4.1推进装备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广东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技术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发展高端智能化产业;平衡完善装备制造业各类资本和产品的竞争机制。

外贸经济范文3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放缓对我国外贸影响开始加速显现,我国进出口规模出现萎缩,贸易顺差继续扩大。预计2009年全年我国出口将下降5%,进口将下降12%,全年实现贸易顺差3600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650亿美元。预计2009年进口价格指数回落幅度,将明显大于出口价格指数,我国贸易条件将继续得到有效改善。

一、我国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进出口规模出现萎缩,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2008年前9个月,我国外贸保持平稳增长,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5.2%。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美国等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国内经济增长减速,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去年第4季度外贸进出口增长明显萎缩。去年10月份当月进出口增速回落17.6%,11、12月份更是出现多年来首次单月量价齐跌。去年11月进出口总额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7.9%;12月份进出口跌幅进一步加深到11.1%,其中出口下降2.8%,进口下降21.3%。

2008年全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56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增幅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长17.2%,比上年回落8.5个百分点;进口11330.8亿美元,增长18.5%,比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全年出口、进口值的增长,价格因素是主要拉动力量,实物量的增长幅度较小。全年出口价格总体上涨8.6%,对出口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扣除价格因素后,出口数量增长7.9%,对出口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6%;全年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5.8%,对进口值增长的贡献率为87%,扣除价格因素后,进口数量增长2.4%,对进口值增长的贡献率仅13%。其中,去年12月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下跌10%,已连续四个月大幅回落,为2002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实际进口量下降12.5%;出口价格上涨5.1%,较去年11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为2008年最低, 实际出口量下降7.5%。

2008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增速,顺差规模明显收窄。去年前三季度累计贸易顺差18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净减少49.2亿美元。随着去年10月份以后外贸进出口遭遇突变,进口增长速度回落明显快于出口,导致外贸顺差由降转增,去年11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点400.9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净增加328.3亿美元。

(二)一般贸易进口增速提高,顺差减少;加工贸易出现萎缩,进口增速低于出口

2008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2352.6亿美元,增长27.6%,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48.2%,所占比重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625.8亿美元,增长22.9%,比上年回落6.5个百分点;进口5726.8亿美元,增长33.6%,比上年加快4.9个百分点。一般贸易项下贸易顺差899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05.7亿美元。

从各月运行情况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速高开低走,说明外需出现极大萎缩,企业通过出口消化过剩产能的途径出现严重阻塞,这势必将加大国内产能过剩压力。从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来看,2008年一般贸易出口价格上涨17.2%,出口数量增长4.8%;一般贸易进口价格上涨26.6%,进口数量增长5.6%。

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0535.9亿美元,增长6.8%,低于总体外贸增速10.9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41.1%,所占比重同比回落4.2个百分点。其中, 出口6751.8亿美元,增长9.3%,比上年回落11.3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47.3%;进口3784亿美元,增长2.7%,低于同期加工贸易出口增速6.6个百分点,占进口总值的33.4%。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296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1%,净增加476.9亿美元。

从各月运行情况看,2008年8月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连续77个月保持2位数增长的记录中止,并连续3个月停留在个位数。去年11月份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出现自2002年3月以来的首度同时下降,12月份跌幅进一步加深。其中,出口下降15.7%,进口下降31.3%,分别较去年11月加深4.8个和6.4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新订单大幅下降,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双双出现萎缩,这不但加大了我国承接国际资本、技术和产业转移的难度,还可能带来大规模的撤资风险。从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来看,加工贸易出口价格上涨5.7%,出口数量增长3.4;加工贸易进口价格上涨11.6%,进口数量则下降8%。

(三)外资企业进出口增长步伐放缓,国有企业增速有所提高

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4105.8亿美元,增长12.4%,比上年回落6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55.1%。其中出口7906.2亿美元,增长13.6%,占出口总值的55.3%;进口6199.6亿美元,增长10.8%,占进口总值的54.7%。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6110.4亿美元,增长23.5%,比上年加快3.7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23.9%。其中出口2572.3亿美元,增长14.4%,占出口总值的18%;进口3538.1亿美元,增长31.1%,占进口总值的31.2%。

此外,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增长平稳,2008年进出口5400.2亿美元,增长27.3%,比上年回落10.7个百分点,占出口总值的21.1%。其中,出口3807.0亿美元,增长27.9%;进口1593.2 亿美元,增长25.7%。2008年,非国有企业仍然是推动贸易顺差的主要力量,其他企业进出口顺差比上年增加503.9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顺差增加345.5亿美元,而国有企业进出口逆差比上年增加516.7亿美元。

(四)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放缓,中美贸易增速降至入世以来最低点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占据我国进出口额43%的欧美日三大经济区都不同程度陷入衰退,其进口需求严重萎缩,加上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较大,2008年9月份以来我国对欧盟、美国月出口额持续下降,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也出现全面回落格局,多元化出口对我国出口增速下滑的缓冲空间受到全面挤压。

2008年,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4255.8亿美元,增长19.5%,比上年回落7.5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其中,我对欧出口2928.8亿美元,增长19.5%,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20.5%;我国自欧进口1327 亿美元,增长19.6%;对欧盟贸易顺差160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4%。

美国继续保持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2008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337.4亿美元,增长10.5%,比上年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2523 亿美元,增长8.4%,占当年我国出口总值的17.7%,自美国进口814.4亿美元,增长17.4%,对美实现贸易顺差170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

日本仍然处于第三大贸易伙伴的位置。2008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667.8亿美元,增长13%,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我对日本出口1161.3亿美元,增长13.8%;自日本进口1506.5 亿美元,增长12.5%,对日本出现贸易逆差34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3%。此外,印度在我国10大贸易伙伴中位列第10位。2008年,中印双边贸易总值为517.8亿美元,增长34%,比上年大幅回落21.5个百分点。

二、2009年我国外贸发展形势预测

综合来看,2009年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使我国外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出口、进口负增长可能成为常态。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作用的显现,进口可能会逐步回稳,而出口增速的回升更多依赖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的恢复情况。

考虑到2008年最后几个月的基数已经下降,2009年末进出口增幅将逐步回升。预计2009年全年我国出口将下降5%,进口将下降12%,全年实现贸易顺差3600亿美元,比2008年增加650亿美元。虽然目前无法计算2009年不变价净出口(含服务贸易)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但是预计2009年我国进出口价格指数增幅将会减小,人民币汇率变动也将可能缩小,同时GDP增速将会有所放缓,这些因素都将促使货物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并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加大。同时,预计2009年进口价格指数回落幅度将明显大于出口价格指数,我国贸易条件将继续得到有效改善。2008年7月份以来,随着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我国进口价格开始大幅回落,进口价格指数从2008年8月份122.70回落到12月份的90。同期,尽管我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也在回落,但回落幅度要远远小于进口价格指数的回落。反映在贸易条件上,已从2008年7月89 的低点回升到12月份117左右,表明我国贸易条件开始得到显著改善。而2009年我国进出口价格的走势,将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持续改善。

从进口商品价格来看,2009年由于需求大幅萎缩、金融机构资金运用大力去杠杆化等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即使不会继续较大幅度下降,也将难以再现大幅上涨,我国进口整体价格将会大幅回落。从出口商品价格来看,2009年在境外需求将大幅萎缩和我国经济可能较大幅度减速等不利因素制约下,2008年8月份以前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美元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已经或将会大幅转向,这为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降提供了巨大空间,考虑到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出口退税率提高及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因素,预计2009年我国出口商品整体价格水平将会出现一定幅度下降,但会明显弱于进口价格的降幅。

三、对策建议

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将出现下滑,这是全球贸易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后首现负增长格局下的一种必然现象。对此,我们必须客观看待这一下滑现象。在大力扩大内需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大力推动我国外贸的转型,并逐步改变我国外需依存度过高的状态。

(一)完善外贸政策,帮助外向型企业渡过难关

一方面,要有选择地适当上调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也要对代表先进生产力与国内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相关产品加以出口退税政策,支持自主品牌产品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另一方面,要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资金、技术上予以一定支持,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渡过难关;增加对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此外,继续严格控制粮食、化肥、钢材、煤炭和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

(二)审慎灵活掌握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

无论是从与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的对比、从外汇储备继持续增长的内因来看,还是从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国际影响力、提高人民币强势货币的国际信心的目的来看,以及2009年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很大,来自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要求升值的外在压力来看,2009年,人民币升值压力依然很大。为此,一方面,要注重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基本稳定,提高汇率的向下浮动空间,以防止发达国家通过汇率转嫁危机,减轻由于汇率风险对出口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短期内出现人民币大幅贬值情况的发展。在当前世界需求出现萎缩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主动挑起货币贬值战争。同时,要密切关注美元兑欧元、日元等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关系的变化调整,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弱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管理,把有效汇率稳定作为汇率政策的目标,合理确定人民币对不同货币的比价关系,完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框架。

(三)合理利用外汇资源,整合国际资源为扩大内需所用

一方面,要择机进口能源、资源类产品。自2008年7月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回落,国际油价已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跌幅达到70%左右;铜等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价格也在大幅下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滑,为我国进口相关资源、能源类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政府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尽快形成进口方案,以政府采购与企业购买相接合的方式,择机购入石油、有色金属等稀缺物资,大力提高我国能源等战略储备和增加后备来源。

另一方面,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资产价格调整,正好为我国提供了一个整合国际资源的机会。未来我国扩大内需所需要的资源量巨大,必须抓紧机会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转换为战略性资源资产。应通过收购拥有石油资源、矿产资源的国际企业股份甚至获得相对控股权来提高我国资源保障的可靠性,增强我国对重要资源国际定价的话语权,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转换为实物资产,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长期的资源供给保障。

(四)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进一步增加的中外贸易摩擦的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

有关部门应积极主动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为企业做好信息咨询、培训等工作,并应善于采用国际贸易规则保护自己利益,应充分重视和利用复议的权利,即根据WTO 原则可以对技术壁垒的不合理内容提出异议,为本国企业出口争取主动便利条件。同时,政府除展开多层次交涉外,还应与中介组织、企业等在信息收集与共享、联合应诉、法律抗辩、公平贸易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建立长效联系机制。而企业自身要尽快熟悉WTO 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的相关知识;遭遇贸易摩擦案件时要积极应诉,特别是在应诉时要注意团结作战一致对外;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在研发、生产、营销、会计等方面要规范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良好的外贸经营秩序,遵守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主动抵制低价竞销等扰乱出口经营秩序的行为;逐步增强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在出口市场的选择上,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尽力减少和分散风险。

外贸经济范文4

关键词:对外贸易;乘数;经济增长

一、引言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认为贸易顺差能扩大就业;而贸易逆差会减少国民收人、加重失业。我国的对外贸易乘数相对较小,其发挥作用的程度有限。我们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贵州省作为我国西部的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通过贸易的发展可以对国内生产总值产生不可小觑的作用。

近几年, 国内外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第一, 对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的讨论。这方面的讨论致力于是出口的增长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还是经济规模的增长带动了出口的增长。第二,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际测算,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方法测算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二、相关理论概述

1. 凯恩斯外贸乘数理论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从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阐述其乘数理论。在本文中,以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政府购买、M代表进口、X代表出口,r表示利率,一系列恒等式可表示如下:

Y=AD=C+I+G+(X-M) ; C=C- + Y; I=I(r,Y)

α代表边际消费倾向、i代表投资倾向、φ代表出口乘数、δ代表进口乘数

投资乘数:i=;出口贸易乘数:φ= ;进口贸易乘数: δ=

2. 哈罗德外贸乘数理论

哈罗德在其著作《国际经济学》一书中,拓展了凯恩斯的乘数理论,他从分析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认为在开放经济的模式下同样可以看到乘数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假设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消费、M代表进口、 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代表边际进口倾向、s代表边际储蓄倾向、X代表出口,则:

Y=C+I+(X-M)

dY=dC+dI+dX

dY=α+dY+sdY+δdY

根据均衡方程式的定义 dI+dX=sdY+δdY ,整理可得,

dY=,至此可得哈罗德对外贸易乘数为,表示出口所带动的国民收入增量中,用于国内储蓄的增量越大,则乘数越小。

3. 哈伯格―蒙特格勒外贸乘数理论

假定宏观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汇率和价格不变而收入可变,同时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而且将国际收支问题简化为贸易收支问题。假定Y为国民收入,C为国民消费,I为国民投资,G为政府支出,X为出口额,M为进口额,X-M即为净出口、α代表边际消费倾向、δ代表边际进口倾向、Mˉ表示自主进口、Cˉ表示自主消费。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国民收入恒等式可表示为:

Y=C+I+G+X-M

C=Cˉ+αY

M=Mˉ+δY

整理可得:Y=(Cˉ+I+G+X-Mˉ),则可得对外贸易乘数为 ,其表示当一地区过国家在投资、政府购买或出口增加时,国民生产总值会因为外贸乘数的作用而成倍增加,从而促进该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增长。

三、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分析

1. 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传统的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或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 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其均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假设M表示出口、X表示进口、GZGDP表示贵州省国民生产总值,则:

对外贸易系数= ;进口依存度= ;出口依存度=

贵州省作为我国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西部省份,其国际贸易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我国其他省份,特别是我国东部发达省份,如表所示,贵州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始终徘徊在4%-7%之间,说明其对外贸易的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如此,但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对其对外贸易的冲击依然很大,2009年其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近3个百分点。如下表所示:

注:1.数据来源:贵州省历年统计年鉴;2.对外贸易依存度为作者整理计算所得。

3.2 边际消费倾向

1936年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阐述了其边际消费倾向(MP)C理论,MPC是指消费者对于某一或某一类产品,消费额的变化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比值,其被用于描述由于收入变化,导致消费者对某产品的消费额的变化幅度大小。

在本文中,假设Y代表国民收入,CON代表消费,根据凯恩斯理论设定理论模型:

CONSUME=a+bY+ ε

b=MPC=;

本文主要依据EVIEWS6.0软件,运用OLS对方程进行回归得到,回归结果如下式:

LOGCONSUME = 46.15 + 0.296*LOGY

t (2.04)(30.7)

Rˉ2= 0.9916

回归结果表明调整后拟合优度为99.16%,其较好。其P=0,说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不存在自相关问题。b=0.29,表明边际消费倾向为0.29,其消费对GZGDP具有正的影响,消费每增加一个单位,则GZGDP就有0.296个单位的增加值。

3.边际进口倾向

边际进口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import MPM或MPI,一般缩写m)又称为进口倾向,指的是国民收入Y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进口M增加的数量,以导数形式表示也就是m=dM/dY。简单地说,某个国家的边际进口倾向越高,该国的人民收入增加时,就越倾向于进口国外产品。

假设Y表示贵州省全社会生产总值,M代表进口, 表示边际进口倾向,构建计量经济模型:

M=a+δY+ε

利用2001-2009贵州省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可得:

LOGM = 2.11979753792 + 0.023*LOGY

t (0.15) (3.76)

R2 =0.66 DW=2.3

该结果表明进口与贵州省GDP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进口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不是很显著,其边际进口倾向m为0.023,其说明贵州省在进口国外商品方面动力不足。

小结:

根据哈伯格―蒙特格勒外贸乘数理论,一国或地区的贸易乘数为,α代表边际消费倾向、δ代表边际进口倾向,由以上可知,α =0.296,δ=0.023,则我们可知贵州省对外贸易乘数:

=≌1.37

结果可知,对外贸易乘数约等于1.37,说明贵州省每进口一单位的国外商品,将创造1.37个单位的社会总产值。其对外贸易乘数较小的原因,我们可从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可略知一二。

四、贵州省对外贸易乘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4.1 假设及经济计量模型的构建

本文的主要着眼点在于通过分析并比较进口贸易乘数与出口贸易乘数,进而检验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程度。

假设Y代表国民收入、代表进口、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乘数、x代表出口乘数,构建经济计量模型:

进口贸易对贵州省社会总产值的回归方程:Y=a+mM+ε (1)

出口贸易对贵州省社会总产值的回归方程:Y=b+xX+ε (2)

可得,x=0.73 m=0.87,进口贸易乘数m大于出口贸易乘数x,还表示贵州省每进口一单位,将创造0.87个单位的社会总产值,每出口一个单位的经济产值,将产生0.73个单位的社会总产值。

小结:

从回归结果可知,贵州省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不是很明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贵州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相对滞后,从上文当中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偏低,可见一斑。

五、最终结论与思考

贵州省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省份,其对外贸易的发展程度正处于初步阶段,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同时其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不是很高,其进(出)口贸易乘数相对较小,这是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我们从另一方面同样可以得出,贵州省发展对外贸易的潜力巨大。为此,本作者给予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贵州应该立足国情省情,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充分发挥对外贸易乘数对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潜力,同时从上文当中的分析可知,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对贵州省的对外贸易冲击很大,为此必须关注国际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趋利避害。(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 550025)

参考文献:

[1]凯恩斯[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M](英).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年2月 93-93.

[2]高敬峰.我国对外贸易乘数效应分析[J].国际经济探索.2001.3.

[3]蔡纳米.中国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修正与发展[J].世界经济.2002.8.

[4]吕晓莹.中国对外贸易乘数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开发研究.2003.5.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5-36.

[6]姚丽芳.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1(9).

[7]刘小鹏.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1(9).

[8]陈家勤.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贡献与外贸扶持政策调整的基本取向[J].财贸经济.1999(6).

[9]贾金思.论贸易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J].财贸经济.1998(6).

[10]赖明勇.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4).

[11]杨全发.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8).

[12]赵陵.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2001(8).

[13]林毅夫.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在考察[J].国际贸易.2001(9).

外贸经济范文5

[关键词] 对外贸易 出口贸易 进口贸易 经济增长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增长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又起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几乎所有的经济增长理论都会涉及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从晚期重商主义学派到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绝对利益论,再到后来的比较利益论、要素禀赋论以及剩余产品出路说和“经济增长发动机”学说等都认为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当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根据有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事实,对传统理论关于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提出了置疑。如普雷维什的“中心―论“;巴格瓦蒂的“贫困化增长”模型。他们认为,当今的国际经济体制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地带,中心控制,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附于中心国家。

一、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吗

从上面的对外贸易理论的发展来看,也可以看出对于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增长还有争论,主要存在促进论,阻碍论和折衷论。促进论的代表是罗伯特逊,他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而普雷维什则以“中心―论”表示反对。

为了支持各自的理论,经济学家也对对外贸易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国内外大批学者运用我国的数据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大都支持外贸,特别是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因为进口贸易也是对外贸易的一方面,所以也有很多学者把目光转向进口贸易,考察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外贸易究竟是促进还是阻碍了经济增长,不同国家或者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情况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是:要对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重新进行审视,不能一味崇拜出口,也要重视进口贸易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重视出口而排斥进口,认为进口会减少GDP的增长,从中世纪的欧洲重商主义学派就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有这样的看法,包括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贸易乘数论也认为出口会带动经济的增长,而进口会抵消这种作用,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X-M),明显的告诉人们净出口增加国民收入。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看到进口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出口贸易确实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的一些新情况值得我们深思、重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国际原油价格、粮食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加工制造业带来的冲击,使得国内的许多制造业企业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对出口加工类的企业打击更大,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减退,出口增幅下降。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多为低端产品,高新技术含量有限,我国的制造业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所以出口贸易是否对我国经济增长继续有重大的作用还值得我们去探讨,而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的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被重视。

二、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早要追溯到亚当・斯密,他认为出口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本国需求的产品没有机会成本的付出,因此必然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后来的大卫・李嘉图也指出,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材料,就能稳定物价,阻止利润下降的趋势,保证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正因为如此,才有人提出美国能保持如此久的高增长低通胀发展,中国廉价的商品输入是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新贸易理论将进口贸易作为主要因素来解释技术进步,认为进口贸易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通过进口技术先进国家的产品,可以使其包含在产品中的先进技术扩散到本国,工业后发国家也可以通过进口贸易,进口所需的机器设备、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国内的劳动生产力。对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具体如下:

1.进口贸易促进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进口国外的先进的机器设备等中间产品,可以提高国内相关产业的生产效率,“干中学”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来掌握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利用技术的溢出效应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通过进口国外的产品,会给国内企业造成压力,促使他们在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

2.进口贸易有利于稳定物价。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较便宜的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料,资源,可以抑制物价的上升,保证利润。这一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表现的较为明显。

3.进口贸易与FDI相互促进。随着进口国进口额的加大,出口国企业为节约成本,绕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会直接到其国内投资;而FDI的进入又会派生出间接的进口贸易,而且会带来技术和管理上的新理念。

无论对外贸易是促进还是阻碍经济的增长,我们都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尽管在现在的国际分工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会处在不利的位置,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但我们仍然不可否认,对外贸易是不可避免的,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的,我们一定要坚持开放,融入全球的经济发展当中去。

当然,现在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出口贸易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然而我们也忽略了进口贸易的作用,这也是笔者为什么单独介绍了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外贸经济范文6

关键词:上海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误差修正模型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06)11―0103-05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全市进出口总额从1976年的20.0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863.65亿美元,年均增长16.35%。对外贸易进口增加尤其显著,从1978年的1.33亿美圆增长到2005年的956.23亿美圆。2003-2005年的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123.97、1600.26和1863.65亿美圆,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3.2%、13.9%、13.1%。而上海在全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2005年上海市CDP分别为625081、7450.27和9143.95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5.4%、5.5%、5.O%。随着上海被确定为中国四个中心和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研究上海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在国内外的文献中,大体上存在三种观点:促进论、阻碍论、折衷论。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命题的理论。就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领域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对跨国或地区的截面数据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二是利用单个国家或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因果关系分析等;三是根据跨国或地区的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混合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由于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样本不同,其结论也不一致。

1.对跨国或地区截面数据的研究。在早期的实证研究中,经济学者们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跨国或地区的截面数据进行检验,实证结果一般都支持出口促进增长的观点。Balassa(1978)利用11个初步工业化国家1960-1966年和1966-1973年两个时期的数据,建立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出口扩张型总量生产函数,加入劳动力平均增长、国内投资占产出的平均比例、外资占产出的平均比例等交量,利用OLS法,对GNP平均增长与出口平均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支持出口促进增长。Feder(1983)的研究集中分析了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外部经济效益,由此推出著名的Feder模型,结论同样支持出口促进增长的观点。早期关于跨国或地区截面数据的经验分析虽然结论相似,但其可靠性值得怀疑,这是因为在选取各国截面数据时没有考虑到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异质性,所选的国家在经济结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要素禀赋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导致了分析结论相似。此外,OLS法得出的结论只能表明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并不能说明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2.对单个国家或地区时间序列的研究。这类研究利用单个国家或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既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又分析两者的因果关系,得出的结论各种各样。Karunaxatne(1994)对澳大利亚1959年第3季度至1992年第2季度的数据,运用双变量的Granger检验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出口促进经济增长,但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法(IRFS)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法(FEVDS)分析时,得出的结论却不一样。Dhawan和Biswal(1999)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及JJ协整分析技术,分析了印度1961-1993年GDP与出口的关系,发现在短期内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增长,但在长期内这种关系并不明显。

3.对跨国或地区面板数据的研究。Jung和Marshall(1985)分析了3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950~1981年出口和GDP的关系,发现有20个国家的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只有以色列存在双向因果关系。Ghartey(1993)对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美国的GDP是其出口增长的原因;我国台湾省刚好相反;在日本,两者互为因果关系。后两种方法由于能较好地克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异质性问题,目前已成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的主流方法。国内也有不少学者考察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做出了一些成果。杨全发、舒元(1998)在论述了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条件后,利用Balassa及Feder建立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沈程翔(1999)根据1977-1998年中国出口与GDP的统计数据,利用协整理论,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导向性”学说,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与产业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但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宋少华、宋泓明(2001)分析了中国1978~1999年出口与GDP的关系,认为短期内出口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在长期内并不明显。

以上众多的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笔者认为上述研究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第一,以往的研究仅考虑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未考虑进口因素或只是简单地把进口当作GDP的一个减量计算净出口建立模型,或者根本没有考虑进口因素而建立模型。出口与进口是两个性质相差很大的变量,出口更多是受到经济体外部因素的影响,可以被看作一个外生变量;而进口的变动则更多地受到经济体内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一个内生变量,显然应该全面考虑出口与进口两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二,在以往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中,特别是在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时,除了考虑出口以外,没有同时考虑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从短期关系看,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三个因素。在短期内不考虑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误差修正模型显然缺乏说服力。

第三,国内学者大多对中国整体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对于地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较少,并且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和贸易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可能与中国整体的特征相异。因此,本文根据1976-2005年上海市统计数据,运用主流研究方法。在模型中加入进口、消费、投资等解释变量,对上海

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力求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性,使得实证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

选取的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对外贸易进口额(IM),对外贸易出口额(EX),居民总消费水平(c),全社会固定投资额(I),进出口值分别用当年平均汇率换算为以人民币为单位的进出口值。样本数据为1976年至2005年的年度数据,用于分析的数据全部来自《上海统计年鉴》。为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对变量进行对数变换,变换后不改变原序列的协整关系。变量的对数形式表示为LNGDP、LNC、LNI、LNEX、LNIM。

(二)方法

协整理论是一种新的建模技术,它从分析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人手,探求非平稳变量间蕴涵的长期均衡关系。本文运用协整理论时用到的方法有平稳性检验(ADF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

1.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传统上要求所采用的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即没有随机趋势或确定性趋势,否则将会产生“伪回归”问题。但是,在现实经济中的时间序列通常是非平稳的。为了使回归有意义,可以对其实行平稳化,采用的方法是对时间序列进行差分,然后对差分序列进行回归。这样做的缺点是忽略了原时间序列包含的有用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来说又是必须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协整方法,而要进行协整分析就必须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方法对如下回归方程中的系数x进行T检验: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在上式中,是一阶差分符号,xt是随机误差项,yt是所研究的时间序列,m是最佳滞后期数,这个滞后期数保证x误差项的平稳性。零假设H0:yt是一个靠平稳序列,当x显著为负数时便拒绝原假设。在实际中,回归的最佳滞后期数m是不知道的,本文采用Engle

LNC、LNI、LNEX、LNIM影响的短期波动规律。这说明上海消费和对外贸易与GDP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消费和对外贸易对GDP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式的回归决定系数R2较低,可能是缺省了变量的缘故,但这不影响已有变量间的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在短期内,对外贸易进口与投资可能偏离它与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均衡水平,但它们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消费、贸易出口与投资分别以0.34、0.14和0.13的比率影响本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量,对外贸易进口则以0.02的比率反方向影响GDP。就平均而言,上一年度的非均衡误差以0.42的比率修正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偏离。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对上海1976年至2005年的服务贸易进口、出口和GDP进行了协整检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它们的关系,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虽然中国GDP与对外贸易进口、出口之间的关系是非平稳的,但它们之间的线性组合却是平稳的,即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在长期内,它表示上海市消费、出口、投资每增长1%。GDP将依次增长0.52%、0.42%和0.02%;进口每增长l%,GDP将减少0.08%。消费和对外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而对外贸易进口则是向反方向影响GDP。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引进大量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和经验,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与国内经济学者的普遍观点一致。另外也反映了由于中国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比较低、对外贸易人员的素质不高等原因导致了对外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2.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对外贸易进口和投资对经济没有促进作用,但出口和消费却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对服务贸易进口和服务贸易出口、消费不构成原因,但却是投资增长的原因。以上结论的隐含意义在于,上海经济增长对消费和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投资和进口对上海经济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这与中国现实相符,当前中国还处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各种制度包括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比较松散,单纯经济的增长不足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3.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表明:在短期内,对外贸易进口与投资可能偏离它与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均衡水平,但它们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很快。消费、贸易出口与投资分别以0.34,0.14和0.13的比率影响本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量,对外贸易进口则以0.02的比率反方向影响GDP。

短期内,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三驾马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出口的扩大意味着有效需求的扩大,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我们同样不可忽视进口的作用,上海的进口品中有大量的市内急需的关键生产设备、高新技术和重要原材料,这些进口品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进口品是直接为出口服务的,进口同样可通过影响出口而影响经济增长。因此,短期内,出口和进口共同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把进口仅看作GDP的一个减量的认识是片面的。虽然上海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但是,目前上海的出口贸易还处于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传统外贸体制的制约;出口产品档次较低,缺乏品牌;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等。对外贸易进口的促进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以实现上海经济增长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改变。

上一篇高三化学

下一篇书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