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民培训及技术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民培训及技术培训方案范文1
一、提高认识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是贯彻落实党的*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的领导力度。要通过培训和宣传,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鼓励肥料生产经营企业建立新型营销体系,直接参与测土配方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施肥技术,把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推向深入。
二、确定重点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工作方案。从全局出发,分清主次,抓住关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一)三峡库区沿岸要结合生态安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进行科学示范,全面提高施肥技术与管理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压力、对保障库区水质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确保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全面持续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渝西紫色土区要突出紫色土稻/油和麦/玉/苕种植模式开展合理施肥与提升耕地质量、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技术培训。武陵山区要结合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宣传工作。
(二)测土配方施肥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农民群众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取得的效果及反映。
(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探索出的好的运作模式、运作机制和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
(五)在引导肥料生产经营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摸索出的好做法和好形式。
(六)在建立测土配方施肥长效机制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
三、采取多种形式
结合农业部这次培训行动计划,我市区县和乡镇各级农业部门要紧密配合、形成农业部、省(市)、县(区)、乡镇四级联动机制,动员广大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免费为农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县(区)乡、镇(街道)各级可结合实际以村社为单元开展培训活动5-8次、培训技术骨干1000人次以上,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发放培训资料3万份。在当地主流媒体和农业门户网站开辟测土配方施肥专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进行连续的技术讲座和宣传,并采取现场会、图片和明白纸、培训宣传周(月)、流动广播车等形式广泛培训宣传,形成上下互动、立体式培训宣传态势,营造浓厚的培训宣传氛围,努力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社会影响,全面推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具体的培训形式包括:
(一)各地要结合秋冬季土样采集分组开展施肥结构调查和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各项目区县原则上分成4—5个采样培训小组,每组2—4名技术人员,利用当前2—3个月的时间,样本采集到那里技术培训就跟到那里,力争培训普及所有辖区乡镇。
(二)要充分利用配方肥经营网点与生产企业配合开展如何识别假劣化肥、怎样混配施肥和施用专用配方肥。要结合农民咨询答疑和购肥料发送配方施肥建议卡,帮助农民选购适宜的肥料品种。
(三)要结合高产创建活动抓好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村科技示范园等技术骨干的培训,以点带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四)要开展好当地化肥淡贮旺供的市场调研,分析项目乡镇明年化肥供需形势并提出建议。
四、加强领导
农民培训及技术培训方案范文2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豫西北,地处黄淮海平原,气候适宜,一年四季明显。农业生产上主要以生产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主,常年播种面积冬小麦和夏玉米50余万亩。
1.济源市粮食高产创建情况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农业部的安排布署,在省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力实施 “依靠科技进步,率先落实抗灾增产技术,率先推进农机农艺结合,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等为内容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1.1实施地点及面积按照农业部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方案的要求,济源市设置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两个,项目区安排在五龙口镇、梨林镇等土壤肥力较高、交通便利、水利灌溉条件优越的行政村,涉及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总面积31600亩。
1.2种植品种及关键技术 项目区种植品种选用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品种,如矮抗58、丰德存麦1号、周麦27等小麦品种及豫单606、浚单29、郑单958等玉米品种。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全面推广了秸秆还田等地力培肥技术及机械深耕改土、种子包衣、适期适量播种、氮肥后移、测土配方施肥、玉米“一增四改”技术及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等关键技术。
2. 实施成效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探讨总结出了我市在目前耕作制度下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的有效途径,为今后大面积高产开发提供了技术储备;通过样板田、示范方等典型引路,大力推进了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全市粮食生产。
2.1平均产量显著提高今年粮食收获前,济源市农业局组织农学、植保、种子、土肥等有关专家,对济源市完成的农业部小麦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万亩示范区小麦平均单产达629.2公斤,玉米平均单产632.7公斤,圆满完成预期目标。10万亩辐射带动示范田小麦平均亩产达547.5公斤,较全市小麦平均单产385.93公斤增产161.57公斤,增幅达29.5%;玉米平均单产527.5公斤,较全市玉米平均单产359.1公斤增产168.4公斤,增幅达31.9%。
2.2农民种粮积极性极大提高通过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业机械补助及“一喷三防”、高产项目资金等补助扶持,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平原平均70%以上土地面积得到流转,各种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纷纷云生。农民愿意种粮,种粮收益高,主动积极种植粮食作物。
2.3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高标准良田项目建设,田间机井配套、井渠相连,确保了旱能浇、涝能排;另外道路修建平整,地面水泥硬化,保证了作业服务方便。高产创建示范片实现了整地、播种、追肥、施药、收获等全部机械化,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2.3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 高产创建示范片从品种、播期、生育期全程实行科学管理。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逐步提升农技农艺相融合,综合运用免耕、少耕、节水灌溉等技术,推广落实小麦宽幅匀播、氮肥后移、玉米“一增四改”、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集成配套技术,降低了种粮风险,稳定了粮食生产能力。
2.4科技辐射带动效应增强 高产创建时我们加强宣传和指导,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应对自然灾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如“国家耕地地力三项合一”、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等重点科技工程项目的综合实施,种粮大户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加之我们进行的实实在在的粮食高产创建补贴,种粮群众每亩享受足额补贴,生产效益得到进一步稳固和提升。粮食高产创建,大面积的展示和示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周边群众纷纷跟着学、带着种,科技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3 主要做法与启示
3.1健全组织,强化领导 为确保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济源市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及检查指导工作;同时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由济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组长,农技、土肥、植保等十余名技术人员为技术指导员,负责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方案的制定、实施与项目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市农业局牵头,负责高产创建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指导相关镇开展创建活动,制订完善的活动实施方案和目标管理制度。
3.2责任明确,确保高产创建实施 为确保高产创建项目的顺利进行,市农业局制定了《济源市粮食高产创建方案》、《济源市粮食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高产创建技术指导小组制定了《济源市粮食高产创建技术培训方案》,使各项措施指标化、明白化。同时,在示范点建立了标准示范标牌,明确示范品种、关键技术、产量目标、行政负责人、技术专家等内容,接受基层干部群众监督。
3.3集约资源,合力推进高产创建 集约重大项目资源,与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病虫综防、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政策与科技项目紧密结合,保证高产创建的物质基础与资金优势,推进高产创建工作;集约各部门组织领Яα浚市农业局牵头,联合水利、农机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推进,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工作。
3.4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搞好技术培训是高产创建活动的关键。市农技部门深入开展技术培训,编印良种简介、栽培技术、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资料,亲自送到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次举办技术培训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观摩会,促进了各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和推广,保证了科技措施的落实。据统计该项目今年共开展以主推品种、主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培训及示范观摩11场次,培训农民8000余人次,编印下发科技资料15000余份(册),技术入户率达到了100%。
3.5建立植保专业合作社,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为确保高产创建活动各项指标的完成,在项目区启动了市、镇、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三级植保预警机制,定点定时对小麦玉米病虫害进行监测监控和带药侦察,严格实行病虫预测预报“日报制”,随时掌握大田病虫发生动态;同时组建了市场化运作的植保专业合作社,进行专业服务,推广大型车载植保机械,初步形成了项目区一旦发生区域性重大病情、虫情,专业服务队即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即赢”的新格局。
4 启示
4.1严格政策,确保惠农资金发放 国家出台的有关惠农政策是对种植粮食群众的补贴,各地方、基层要严格政策发放,特别是对土地流转的种粮大户和种植专业合作社,要确保资金能足额补贴到位,不能发放到没有种粮的一些群众手上,挫伤真正种粮群众积极性。
农民培训及技术培训方案范文3
新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
”的要求,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培训为主题,实行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引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农务培训相结合,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实用人
才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援,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智力支持,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服务农民需求。按照农民实际需求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课程,加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2、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以农民为本,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行政命令、一厢情愿、脱离实际。
3、突出培训实效。坚持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采取农民容易接受的语言、方式、方法,因人施教开展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三、目标任务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
主要培训年满16周岁以上有外出务工意向的农民。通过培训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增强稳定就业的本领,促使加快向产业工人和市民转变,每年培训不少于10000人。
(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主要培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通过培训提高其专业生产技能和生产经营能力,每年培训不少于8000人。
(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主要培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通过开展农业科技人员、实用生产技术及农业政策知识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和务农技能,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每年培训
不少于8000人。
四、工作措施
(一)丰富和完善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一是大力开展集中培训,不断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推进改革发展的信心和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加强专题专项培训,不断提高服务
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本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农民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原则,按分级分类的要求,突出抓好专题专项培训。三是抓好其他各类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队伍
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他们普遍受到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
(二)丰富和完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一是巩固和提升培训模式,不断完善培训体系。认真总结集中培训、涉农部门专题培训模式,不断完善提高,进一步发挥培训模式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为培训服务。二是采取灵活方式,不断增强培训
的成效。结合不同人群、不同的特点,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指导相结合等办法,开展直观、形象、易学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让农村群众学得懂、学得快、用
得上。
(三)强化培训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严格按照培训方案,注重过程管理,落实管理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做好跟踪服务。坚持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采取农民容易接受的语言、方式、方法,因人施教开展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切
实提高培训质量。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培训学校要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和培训规模,积极面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职工等群体开展培训工作。要根
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就业需求,针对不同群体,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各类职业学校要主动与用工单位联系,搞好职业指导与就业服
务,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制定实施方案、宣传组织发动、认定培训基地(机构)、落实培训任务、确定培训内容、签订目标合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加强监督检查,做好跟踪服务。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按照相关培训管理办法进行总结,开展绩效评价,迎接专项验收和检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职责明确、分工负责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制。项目县(区)要成立由县(区)主要或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农业、财政、畜牧(水产)等单位负责
人参加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二)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重点职业学校的骨干、带动作用,广泛动员组织各类职业、成人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要重点建设好县(级职教中心和乡
(镇)成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使其成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阵地。各类职业学校要积极向当地有关部门申报,争取成为成人培训基地,积极承担培训任务。
(三)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设立培训专项经费,努力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安排的培训专项经费,并多渠道筹措经费资金,逐步增加经费投入。要积极协调农业、科技、扶贫、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国家和省、市制定的教育培训经费投入政策。
(四)建立督导和表彰奖励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督导评估工作,将职业学校开展培训工作情况列入考核内容,定期表彰、奖励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学校及先进个人。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
传报道培训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形成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广泛深入宣传,切实营造舆论氛围。建立农民培训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对基础数据和动态信息的采集、开发和管理,编好各种技术交流资料和信息简报,及时发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分析存在
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办法,按时报送工作总结。各县区要制定宣传计划,分类型、有重点地开展系列报道,充分利用网络、橱窗、标语、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的作用,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
农民培训及技术培训方案范文4
【关键词】农机技术;培训;现状;对策
1农机技术培训的现状
农机技术培训是指对在相关农业、农机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对农民进行农机技术的普及和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最新的农机技术从而促进我国农业行业发展。可以说是农机培训技术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但是就目前而言,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培训力量薄弱。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农机推广工作起步非常晚,因而无论是在方式还是在技术方面,我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远不如发达国家。目前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仍然停留在讲座、培训班中,这样就会无法针对最新的农机技术设备进行有效的培训支持,使得我国农业机械设备无法被农民们认可。②农机技术培新内容落后、单一。就我国现代化农业而言,农业生产已经不再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出现了生产、加工等新兴产业,形成了新的农业格局。但是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更跟不上时展的角度,仍然只偏重于粮食耕、种、收等,缺乏有效的新技术培训机制。③农机技术培训领域不够宽、培训工作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农机学校培训单一,多数仍只是培训农用车、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方式跟不上发展,迫切需要拓宽培训领域和创新办学方式。虽然国家非常重视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有限。而且很多地区的政府财政吃紧,无法提供专项的培训经费,这严重阻碍我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④农机技术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足。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培训人员必须摒弃以往的知识,结合时代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采用新的培训方法,提高农机技术培训工作质量。
2农机技术培训的对策
2.1增强农机技术培训力量
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就应当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寻求新的培训工作方法,并结合新理念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力量,从而保障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如加强合作办学,保证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更加有效。例如某地区农机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增加投入力度,充实服务内容,在培育发展农机大户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和引导农民成立农机合作社。同时对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骨干技术人员和一般社员进行了规范性建设、财务管理、机具保养维修、跨区作业常识、农机安全生产知识进行多层次培训,从而农机技术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另外,农机部门还应当深入了解当地农机装备结构、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农机农艺结合状况、农机服务体系及机耕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听取农民诉求,收集农民对农机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模式,完善农机化公益体系,将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机化推广与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强力推进,集聚新的力量,从而真正提高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质量。如建设公益性的农机培训技工学校,使更多的农民能够免费接受培训,真正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师资力量。
2.2丰富农机技术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农机技术培训不应当只以农业生产技术为主,还应当进行拓展。从事农机技术服务的绝大部分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在培训中应结合当地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质量。在农机技术方面,相关培训部门应当选择最新且适用于当地农业生产的农机技术,同时还可以结合农业生产活动进行专项培训。比如山东某市结合当地的农产品种植状况,开展了以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各种联合收割机和大型饲料青贮机、根茎作物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新型农业机械为主的技术培训工作。为了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培训人员采取了就近分区、分班开课的方式,并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制订通俗易懂,直观实用的教学方案,除了进行《新型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教材讲解外,还详细分析了新兴机械的使用方法和故障维修方法。而内蒙古某地区针对当地的深松整地状况,开展了以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基本知识、深松及的使用调试及安全操作规程为主的农机技术培训。或者通过建设甘蔗、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引进先进农机技术和机型,把甘蔗、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变成农民学习农机技术课堂和农民机手相互交流的场所。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地质等有所不同,在选择农机技术培训内容时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适用于当地的农业机械设备入手。另外,在纯粹的技术培训外,还可以针对农机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农机事故案例分析和事故防范措施、农机安全性能知识以及年度安全技术检验等进行培训,尤其是重点做好农机安全知识的培训,保证农业安全生产。如图1所示,农机安全事故每年都有发生,且随着我国农业机械水平的逐渐提高,其事故发生率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在农机技术培训中,突出安全操作、知识培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直接影响到农机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安全生产的问题,又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与农村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民能够安全地开展农业生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驾驶目的。最终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并真正提高农民的农机使用水平。
2.3加大农机技术培训资金投入
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应当具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购进先进的农机设备,健全农机技术培训基础设施,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培训环境。当前农机技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这严重制约着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况且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对农民参加农机技术培训进行经费补助,还有一些省设立了专项财政奖补资金,对取得初级、中级、高级证书的人员,进行资金奖励。因而,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发展,各级政府应当重视响应国家号召,重视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资金投入。另外,我国还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针对这一政策各地政府要积极出台与之配套的措施,利用这一机遇充分调动农民的技术培训热情。如某地农机财政部门事权和财权分开,农民群众先购机、后报账,既保证了农民购机自,又从源头上斩断权力寻租空间,确保了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同时,该政府还免费了开展了农机技术培训活动。这次培训主要是针对贫困户中身体符合有关规定的人员,进行农机操作、农机维护、农机安全知识等培训,考核合格后将发放相应的操作证书。总的来说,相关部门既要重视加大农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还应当从政策、资金方面出发,创新农机技术培训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
2.4提高农机技术培训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当前形势下,农机技术培训人员应当重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顺应时展,学习技术培训新方法、新理论,从而创新农机技术培训模式,提高农机技术培训效率。①相关部门应当重视不断加强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农机设备,并确保其能够把这些技术、知识进一步讲解给农民。例如某地区分别就农机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及原因分析,《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解读,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等内容,对学员展开培训教学,主要培训人员包括公益性农机人员、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②农机技术人员要重视不断学习新知识,用理念武装自己,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机技术培训的工作中,应当深入了解当前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现代化的培训模式进行培训,从而使农机培训更具有针对性、高效性,最终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农机使用知识,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这不仅是加快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何文中.浅谈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0:12~13.
[2]金兰英.农机新技术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225.
农民培训及技术培训方案范文5
一、工作成效
全年共完成农民培训2200人,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263人、农机管理人员120人,农机安全教育培训1200人、农机法律法规及新技术等各类培训617人。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发展农机化面临的机遇,增强了搞好农机化工作的信心,把握了工作重点、着眼点、着力点及奋斗目标,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浅旋播种机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全市新增农机具4363台(套)。六是通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拖拉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全市拖拉机手的驾驶技术和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取得驾驶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资格证的人员达到270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市农机局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谭明龙任组长,党组成员刘发友任副组长,成员由监理所长张廷禄、副所长阳昌洪、科教科科长何林、管理科长张兴建等组成,由农机监理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落实工作责任。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机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地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局领导认识十分明确,我局把农机培训列为考核各镇(街道办)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年初分解下达了培训任务,在全市农机工作会上作了重点安排部署,局领导和主管科室人员经常深入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机培训工作,协调解决培训问题,切实推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培训机构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从而保证了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任务。根据培训任务、教学条件和实力,切合实际地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把农民培训工作与目标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培训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体培训小组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各镇村进行现场讲解、实地培训。今年共办农机安全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1200人,办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培训120人,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0期,培训263人。
(四)围绕科技项目实施,开展关键性农机化技术培训。今年,我局承担省农机局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插秧、秸秆气化利用试点3个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分别在禾丰、师古、皂角、湔氐等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点培训技术人员80人、农民390人。农机购置补贴新技术培训460人,秸秆气化使用技术培训370人,印发农机实用技术规范及技术简介等资料2300份。建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12个,示范面积达8000亩。
(五)围绕购机补贴,开展农机具操作手培训。为了让农民懂得新购置补贴机具的构造原理,做到会安全使用操作,我们把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作为落实购机补贴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抽调系统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机培训暨科技宣传服务组,由局领导任组长,分片深入各乡镇,分别举办以农机具选购注意事项,手扶拖拉机、微型耕作机、水稻插秧机的安全使用为内容的培训班,培训农民1200名。
(六)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一是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市局主抓基层农机管理干部的培训和全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相关业务科室承担农村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二是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把集中培训、联合办班、送教下乡、上门培训、田间指导等培训形式灵活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局在培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为了今后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总结出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少数同志对农民集中教育培训工作有些不理解,认为农民学理论有难度,起不了多大作用,因而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民培训及技术培训方案范文6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市、区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计划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230人,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等。
二、实施内容
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不含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级农技员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突出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管理、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引导性培训。
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补助标准为人均44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340元,区配套每人1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4年1-2月)
1.摸清培训需求。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根据省下达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经公示后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区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2014年3-10月)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和进行招生,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委”的力量组织生源,引导和鼓励农民参训。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根据培训需要,科学选用培训教材,确保受训农民人手一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
4.集中授课与实训实践。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给予现场指导。
5.督查与验收。开展项目检查,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健全培训档案,每期培训班要建立培训台账(台账后附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学员签到簿、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学员签到簿、项目验收表和档案目录等继续按照省农委《关于印发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台账、验收表格和档案目录的通知》执行。
(三)总结与评价(2014年11-12月)
区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接受省农委年度评价。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培训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重要举措,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完善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研究、统筹谋划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上下联动培训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合同、管培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实施。
(二)注重能力建设。严格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条件。健全区级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增强师资力量。实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相结合,提高教材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协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适应农民学习技术技能需要。
(三)创新培训工作。一是围绕需求培训。紧密围绕粮油棉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法。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培训与指导服务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跟踪服务。采取培训教师入户指导、建立电话咨询、手机短信和QQ群服务平台、在媒体开设专栏等形式,开展培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四)强化项目监管。坚持实行第一堂课制度,上好每期培训班第一堂课,宣讲新型农民培训政策,督查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情况,了解学员到课情况和参训要求等。建立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结业时,现场调查每位参训农民对培训的满意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培训机构开展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严格项目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创新评价机制,实行日常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根据省统一安排,全市重点组织开展中期和年终两次评价活动。改进培训效果回访制度,原则上采取随机走访方式回访学员,市级在中期和年终评价时采取按适当比例电话抽查的方式了解学员参训情况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