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危机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业的危机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业的危机管理

旅游业的危机管理范文1

关键词:企业管理;旅游行业;危机管理;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企业随时都可能遭受各种各样的危机。而旅游企业外部环境更是受多方面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大体上分为一般外部环境和行业特殊微观环境两个大块的影响,而一般外部环境一般指的是如经济、政治法律、社会、科学技术等环境因素,而外部微观环境指的是旅游竞争者、消费者、供应商等关于行业环境方面的。以上这些环境中的变量由于它们之间为非线性关系,这将造成旅游企业系统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哪怕系统的一个初始条件的发生一些小变却,但却可引发很大的行为结果变化。而行业特殊环境主要是因旅游企业特殊性引起的,如一次旅游活动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如“住、食、游、行、购”等,这些环节只有相互之间协调起来,才利于旅游企业经营的顺利展开。所以,旅游企业比其它企业,相对来说更易遭受危机侵害。由上所述,管理好组织的目标且保持内、外环境互动,又能进一步有效地调整环境,增强旅游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理应且必然成为旅游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下将探讨旅游企业应对危机的若干措施。

2 旅游企业应对危机的管理措施

一方面,随着当前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技术知识的快速扩散与交叉渗透,旅游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竞争优势越来越能难得长久地保持,各种危机更是容易发生。另一方面,组织结构不仅决定着企业内部的流程,也规定了各项业务的基本流程, 不同的业务流程又决定着组织的效果,更是组织各项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因此旅游企业之间及内部各部门相互协调才能完成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这体现了其合作性特点。根据一些研究报道某些的大企业迅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其组织结构无法满足环境变化的需求。综上所述,旅游企业为了更好地应对充满危机的外部环境,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谋求长远的发展,应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和制度,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下将就此进行详细的探讨。加强企业应对危机的管理机制十分重要。

2.1 建立危机管理制度

由于成立旅游危机管理组织靠常规管理程序无法有效化解,要建立危机预警和应变系统。所以具体的做法是先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再成立旅游危机管理组织。而旅游危机管理组织的主要职责一般是:全面了解并整理旅游企业危机管理内容相关信息,定期分析企业潜在的危机,及时分析危机发生的概率和危机发生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此为根据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从而要及时做好应对危机的方案,以当危机发生时能实行有效的应对措施,达到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2.2 建立企业危机管理系统

由于旅游业的特殊性,若发生危机涉及范围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建立旅游突发性危机预警系统,而这个系统一般可由四部分组成,即预测预警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风险评价子系统、预警决策子系统。这样,若危机来临或即将来临时,危机预警系统就可给旅游企业快速收集、分析判断、传播、应对措施及反馈的信息,从而使企业能及时、准确、高效且全面地掌握有关危机。但要注意的一点是,旅游业的信息系统、危机管理体系和预警系统一定要形成制度,且管理上不能松懈,这样预测到可能或将要发现危机,就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并进入应急响应工作环节和积极地承担危机管理的责任。

2.3 培养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激励意识,最主要是它类似于有效的凝聚剂,它最大的作用是可使企业整体员工在危机来临或即将来临时保持统一思想,将达到临危不乱的管理效果。因此加强培养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和战胜危机的信心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危机教育早已是当前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在国内外知名企业管理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可通过将危机管理的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如此一来可加强企业管理者“忧”之感,即“居安思危”。同时也不能忽略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也应使员工牢固树立与企业共同面对危机,并培养其有着承担危机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且通过组织一些适当的培养班,促使员工将危机意识转化成战胜危机的信心。这样无论是企业管理者或企业员工,在这样有着忧之思想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在面对危机时将能众志成城。建议条件允许的企业可适当组织一些危机模拟训练,从而整体上提高员工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培养其发挥集体力量共度难关的素质。

2.4 建立旅游企业的保险制度管理措施

当前旅游各环节中的自然灾害、违约责任、法律风险和意外事故等风险越越来明显,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旅游企业在旅游风险分摊和化解的手段和机制,则体现为: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完善不健全,保障范围不宽,投保人数不多。所以,加强旅游企业保险工作的管理,建立及不断完善旅游企业的保险制度是当前比较重要的任务。由于旅游企业本身经济条件差别大,但当遇到比较大的风险时还是难以承担的,且要加强保险制度的不断发展,还是要借助一下政府部门的响应及支持,所以旅游企业应呼吁政府给予各项政策支持,特别是财税措施和金融救助这方面的支持。如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旅游局做出了相应的金融救助,实行了向旅行社暂退部分质量保证金的措施,总计退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十多亿元,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旅游企业渡过了难关。

2.5 开展危机公关营销管理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旅游业危机管理的主要有四方面的途径,即“宣传、沟通、市场研究、安全保障”。而这四者中,沟通是危机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这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当危机发生或即将来临时,企业要迅快速启动预警系统,且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同时要建立信息和情感沟通渠道,主要包括与战略合作伙伴、旅行商、新闻媒体以及公众;从而开展危机公关营销,有效且及时向公众传递相关信息;细分且透明化危机管理措施、步骤、进度等,以促进社会及公众逐步树立起应对危机的信心;从而有效缓解旅游者对那些产生危机的旅游目的地的恐惧,更为旅游行业的形象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旅游业的危机管理范文2

【关键词】旅游管理;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社会经济与技术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无疑促使社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及需求发生了变化,这就需要高职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探索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主线,具有专业自身特色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成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并经之路。

1 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行业特点及人才需求

1.1 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属第三产业

工作中注重人的个体差异,强调因人而宜,随机应变,对人际交往艺术和交流方式有较高要求。

1.2 旅游业是需要多种知识和能力融合运用的行业

企业最看重的不是学生的学历、专业知识和单纯的专业技能,而是毕业生职业意识所显示的综合性职业能力,宽专多能是这一领域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1.3 旅游行业的学科理论对深度要求不高,但要有相当的广度,需要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培养

1.4 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社会人员职业转化频繁等特点,对高职人才的要求更强调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递进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构建思路与理念

1)把握校企合作、源于企业工作任务原则,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将工作任务、工作内容、职业能力、职业素质需求融入课程内容中,加上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实现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岗―课―证)、内部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与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与管理)的充分融合。

2)把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多元整合原则,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平台,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双融合,即理论教学中有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中有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3)把握课程体系整体递进化的原则,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从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到综合性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式课程。

2.2 开发步骤与方法

旅游管理专业递进式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抓住两个环节,即课程设置和课程编排。

2.2.1 课程设置

1)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课程体系构建前,需要调研,根据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明确相应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职业能力,其中工作岗位和任务为确立核心课程提供依据,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目标确立和教学内容选取提供依据。

2)归纳整合工作任务

①形成典型工作任务

结合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将工作内容关联性大、具有完整行动过程的工作任务整合在一起,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其他独立具有完整行动过程的工作任务可自行形成典型工作任务。

②转化为教学任务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入教育教学因素,考虑学生的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和优化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

③确立核心课程

融入教育规律,考虑专业现有师资、教学等条件,形成专业核心课程。

④形成理论知识课程

根据核心课程,确立完成课程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点,提炼核心课程共性知识点,整合优化,形成服务于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课程,即运用于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积淀文化底蕴、职业基层管理能力培养、职业资格考试及职业拓展能力培养的五大课程平台。

⑤设计实践课程

构建多维多效的支撑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将课堂实训、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等三个实训环节有机结合,环环相扣,构建实践教学的最佳体系。实现“两个目标”即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突出“一个重点”即顶岗实习,服务社会。

⑥开发自主学习课程

自主学习课程主要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三项任务之一。通过为学生搭建各种校内外专业活动、技能竞赛、应用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构建课外培养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力。

⑦配制公共基础与公选课

借助公共基础课、公选课的设计,对学生的大学生通用素质进行培养,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得以拓展。

2.2.2 课程编排

梳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内容,编排课程先后顺序。按功能将其编排为四条能力培养线,第一条线的课程属有助于理论知识培养的课程,第二条线的课程属有助于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理实一体课程,第三条线属有助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三条线在最后归为一条线,属有助于提升综合性职业能力培养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课程。

3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递进式课程体系的运行

第一阶段,学生入校后第一学期主要对基础素质部分课程进行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工底,为走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学生入校后第二学期主要对基础通用能力和导游员职业资格考试的部分课程进行学习。在训练学生基础通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资格应试和导游工作应战能力的培养。

第三阶段,学生入校后第三学期主要对旅游管理相关业务的课程进行学习。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每个学习情境都要完成完整的工作流程,融入各岗位需要的知识与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中,完成学习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第四阶段,学生入校后第四学期主要对旅游景区和酒店相关课程进行学习,随后学生有二个月的时间在旅行社、景区、酒店进行职业实践。

第五阶段,第五学期设计的课程内容是完成学生理论学习―教学实习―理论提升―毕业实习中理论提升部分内容的学习,大部分课程是知识拓展和管理实务内容的学习,完成对基层管理工作的深入体验和学习。(下转第230页)

(上接第217页)第六阶段,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和顶岗实习,学生会准确地判断出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完成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旅游业的危机管理范文3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摘 要】本文对高校二级单位应如何创建和管理自己的官方微博进行了探索,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商贸系为例,对高校二级单位微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设和运营对策。

关键词 高校;二级单位;官方微博;运营

基金项目:此文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院级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我校二级单位微博的运营与管理研究——以旅游商贸系为例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许卫红(1981—),女,河南开封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商贸系,助教。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微博凭借庞大的用户群和关系网络成为极具影响力的网络社交平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2月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仅在2014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就达到了6.49亿,其中微博用户就达到了2.49亿①。各大高校也逐渐认识到了微博这种新媒体带来的影响,因此,从2009年起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官方微博,而我校也在2014年1月31日在新浪微博上正式开通了官方微博。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官方微博的运营与管理与各二级单位的官方微博运营是紧密相关的,校级微博的有效运营离不开二级单位微博的支撑。因此本文通过对所在旅游商贸系官方微博的学生使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高校二级单位微博运营成功的案例,提出高校二级单位官方微博运营管理策略,以此丰富高校微博研究的内容和层次。

1 学生微博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旅游商贸系的官方微博②于2014年1月13日开通,微博名称为“@郑州铁院旅游商贸系”,目前的微博共105条;粉丝数216人,主要是我系学生;加关注85个,主要是我校其他组织微博、新闻趣事、郑州本地生活微博等。更新频率较高,基本达到平均每天两次;而与学生的互动方面,却比较少,学生的评论很少。语言风格较迎合学生的喜好,擅用网络流行语,幽默、温馨。从微博内容上来看,相对而言原创较多,可分为新闻资讯、通知公告、学生活动风采展示、情感励志文字图片等。

为了了解学生对我系官方微博的使用状况,笔者设计了《旅游商贸系微博使用现状调查问卷》,随机对我系100名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6份,调查问卷包括25道题目,其中单选题12项,多选题12项,问答题2项,内容微博关注主题、微博版面、微博互动等多个方面。

从调查问卷中看出我系学生开通微博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占到了96.81%。有75.53%的学生知道官方微博的开通,有24.47%的学生不知道此事,还有28.7%的学生尚没有对我系官微加关注,由此可见官方微博的宣传力度不够,要加大宣传力度。调查还发现有42.55%的学生每天都在使用微博,每周使用3-4次的学生占到了22.34%,当然也有24.47%的学生很少使用微博,相对来说学生使用微博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朋友动态、新闻时政、名人明星微博、生活服务、生活服务、校园资讯、文学艺术等是我系学生比较关注的内容,我系女生较多,所以关注的主要是朋友动态,占到了62.77%,可见学生们比较注意自己身边感兴趣的人和事。在“期望我系官方微博增加何种发言内容”这一问题的调查汇中,学生期待官方微博提供的更多的就业招聘信息,在多选题中该比例高达85.11%。公布更多的通知公告、社团活动、学术讲座也占了相当高的比例。

2 高校二级单位微博运营成功案例分析

对高校二级单位微博运营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探索微博成功的要素笔者调查了20余所大学的二级单位官方微博运营情况,选取了其中粉丝数较多、微博数量多、微博更新快、粉丝转发和评论较多的三个二级单位的官方微博来进行案例分析。

2.1 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官方微博

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官方微博开通于2011年3月3日,是本次调查中开通较早的高校二级单位官方微博,目前发表微博3634篇,总粉丝数为222711(笔者调查时间为2015年4月10日),平均每天更新2.48篇,该院微博在业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官方微博主要是面向在校学生和校友,多为学院资讯和业界热点话题讨论,分为“学院这些年”、“经管生活”、“经管书单”、“经管资讯”、“经管论坛”、“校友风采”等多个大类,内容多为原创,具有非常明显的专业特点。清华赋予了经管学院在历史、理念上的独特文化气质,而经管学院则通过自己的官方微博外在地表现了学院的特点,并将之渗透到学生的世界观和职业素养。

2.2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官方微博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官方微博开通于2013年3月26日,目前发表微博574篇,总粉丝数为1641(笔者调查时间为2015年4月10日),平均每天更新0.82篇,更新速度在调查的高校二级单位中算是比较慢的。该院微博内容主要包括“活动预告”,“早安赛客”(赛客是网络语言,指的是指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爱情,追求幸福美满家庭的人群),“赛客推荐”三个板块。“活动预告”每周一将学院一周的安排告知学生,“早安赛客”是每个工作日早上发的抒情性文字,主要是一些随笔散文,与学生、学院近况相结合,像是每天来自学院的第一声问候,很受学生欢迎。“赛客推荐”则突出了心理学院的特点,包括“心悦读书”、“心赏电影”、“心聆音乐”三个板块,向学生推荐富有艺术气息、慰藉人心和提高专业知识素养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心灵养分。

2.3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民用航空服务系官方微博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民用航空服务系的官方微博开通于2013年8月29日,目前发表微博1235篇,总粉丝数为898(笔者调查时间为2015年4月10日)。该官方微博更新的速度十分及时,平均每天更新2.26篇。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民用航空服务系的微博内容多是与校园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资讯,几乎每条微博都配有相关的图片。语言风格幽默诙谐、轻松活泼,吸引了众多的粉丝参与。该微博非常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互动,比如提醒学生添减衣服应对天气的变化,向学生推荐赏花胜地,使学生在微博使用过程中感觉亲切自然,更乐于交流。

3 高校二级单位官方微博运营策略

通过上文对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分析以及二级微博运营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我系微博在运营中呈现出一定的问题,这类问题在高校二级单位微博运营中具有典型性特征。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高校二级单位微博运营的技巧、改进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3.1 多去关注学生或其他组织的微博

当学生发现你关注了他,多数也会关注下你,也就是所谓的互粉,这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尤其是在微博开通初期,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其他相关的教育组织、我校其他微博等,“互粉”不仅有利于增加人气,而且有利于各单位之间、各系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开展互动。

3.2 选好发微博的时间

发微博的时间要配合多数学生刷微博的时段,比如早上起床后、中午、晚上睡觉前等,这些时段都是学生在线的高峰期,在这个时段发微博,可以有效的增加微博的曝光率。否则,如果深更半夜发或者大家都在忙的时候发,等学生有时间去看的时候二级单位的微博差不多都被淹没了。

3.3 内容要精,要以质取胜,不能以量取胜

在数量上一定要考虑到学生对同一账号的信息浏览意愿及信息接收能力,如果每天发几十条微博,那么关注你的学生微博上就全是你的内容了,就是我们常说的“刷屏”,刷屏会影响学生看其它微博,自然会取消关注,一般一天最多发四五条为好。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传播工具和信息传播渠道,是一把双刃剑。作为高校二级单位,其官方微博不仅是校官方微博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而且对各二级单位来讲,微博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帆帆.高校官方微博的内容建设探析[J].新闻世界,2011(9).

[2]方宏建,杜亮.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报,2011(1).

[3]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4]郭艳霞.关于高校微博管理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1(4).

注释:

①来源: http://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P0201502035 48852631921.pdf[Z].

旅游业的危机管理范文4

摘要:随着旅游业规模的扩张,在过去的近30年里中国成为了全球旅游业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但近年来爆发的一系列公共卫生事件,如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2003年的SARS,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对于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如何预防、积极应对并有效管理成为了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旅游;公共卫生;危机管理

旅游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的触角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外界瞬息的变故都会牵动其敏感的神经。随着国际旅游大规模发展,到1996年旅游人数达到6亿人次,其中20%~50%的人携带或面临某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由于人口增长、大规模旅行和人类与自然的更多接触使许多疾病产生或重新出现。”2003年的SARS危机就让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一次巨大的考验,我国多年来塑造的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打击,而我国也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了公共卫生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逐步开始了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如何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公共卫生危机,如何对其进行预防、控制、管理,将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才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旅游业公共卫生危机是指由于各种对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危害的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蔓延,而对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旅游业造成损害和影响的旅游危机。其特征为,(1)危害性。旅游带来的大规模人员流动,使疫情容易在较大范围内爆发。(2)突发性。人们对它难以事先预知,危机发生后留给人们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有限。(3)不可控性。危机大多并非由旅游业自身造成,并对旅游业的各相关行业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业本身对其难以控制。(4)周期性。危机的爆发会有一个周期性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循环。

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对旅游者而言,客观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其旅游行为模式的改变,并对其精神产生影响,使其对危机爆发地区的旅游吸引力、游览环境和居住环境等失去信心。对旅游企业而言,危机会使大量旅游活动停止,导致旅游企业的设施和供给能力大量闲置,加之旅游产品和旅游设施的特性,会使得旅游企业相对其他行业企业而言,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对旅游目的地而言,旅游者往往不会亲自认识和体验危机事件,而是通过接受外界的以负面报道居多的信息来对危机事件加以了解,对旅游目的地形成形象不佳认知,对旅游目的地今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

尽管公共卫生危机对旅游业的危害确实存在,但面对朝气蓬勃的旅游业,各地的重点主要还是在于如何获得更多的旅游者和旅游收入上,很少将这一问题提到议事日程,总体来说整个公共卫生体系还很薄弱,旅游业公共卫生危机的风险仍然存在。加强旅游业公共卫生管理,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我们现在刻不容缓的问题。对旅游业而言,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不仅仅是防止和规避危机,或者危机爆发后的进行被动的补救措施;它还包括了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时及时做出反应,针对危机爆发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使整个旅游市场从公共卫生危机中尽快复原和振兴。

1.酝酿潜伏阶段——做好准备,弱化危机。这一阶段,虽然危机尚未爆发,但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业已存在的危机源经过酝酿后就会渐渐形成具有破坏力的危机。缓解公共卫生危机可能产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制定危机应急预案,建立旅游者信心,是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重点。

2.爆发阶段——积极应对,及时救援。这一阶段,公共卫生危机事态急速发展和升级,负面影响形成,社会和个体开始承受危机所带来的损失。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虽短,但对整个旅游业的冲击最大,引起的关注和恐慌最强。针对所爆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做出准确、迅速的反应,对危机进行实时监测,追踪、评估、预测其危害与发展方向,开展危机应急及救援措施,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将物质和精神损失最小化是这一阶段的当务之急。

旅游业的危机管理范文5

    关键词:旅游业 公共安全 对策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型产业,易受经济、政治、自然以及社会因素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使旅游业应如何面临公共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超过了汽车、电子、钢铁和农业等传统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它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同时,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交通、建筑、通讯等相关产业及配套环境的建设也得到了发展。

    我国的旅游业属于一个新兴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形成一定的规模。2002年,全国的旅行社总数已经达到11552个。据国家旅游局的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00年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451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2.9%。2002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为5530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5.4%。各类旅游人数及国际、国内旅游收入逐年上升,我国的旅游业处于平稳的发展阶段。然而,我国旅游业的收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的5%,还远远小于世界其它国家的旅游业在国民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但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2010年的远景目标纲要:2010年我国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

    公共安全问题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公共安全事件的爆发,使我国旅游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下主要通过“非典”(SARS)和禽流感疫情,这两个典型的公共安全事件来分析公共安全问题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中国入境旅游人数下降

    2003年初,肆虐的非典疫情使我国的旅游业受到了极大冲击。自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的多个省市属于重度非典型肺炎(SARS)的疫区后,相继有100多个国家与中国取消了彼此间的出入境旅游业务。2003年下半年开始,旅游业才慢慢开始恢复,并在恢复中谋求发展,外国人旅华市场也渐渐出现快速恢复的态势。8月以后的各月,中国的入境人数以及外汇收入波动减小并趋于稳定。12月份,入境总人数和外国人入境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14%,旅游业结束了4月份以来持续8个月负增长的局面。

    2004年初始,受马来西亚、泰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5个亚洲国家的禽流感影响,我国2004年初期的入境旅游人数开始出现大幅度下滑,2月,我国的入境人数已明显减少至753.3万人,达到自上年旅游业恢复发展后的最低点。

    旅游消费及外汇收入的减少

    两次疫情相继来袭,不仅导致旅游人数的下降,还使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恐惧心理,人均花费有所降低。根据近几年的旅游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国内游客和入境旅游者在餐饮、购物、娱乐及住宿方面的支出比重分别为45%和50%左右,而非典疫情导致人均支出下降了30%。全国旅游外汇收入比上年下降了14.61%,仅为174.06亿元。旅游总收入同比减少了2768亿元,使我国旅游业面临1989年以来第一次负增长的严峻形势。接踵而来的禽流感疫情,在短短一个月内席卷亚洲,造成我国2004年1月至2月的累计入境旅游人数为1562.0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1.82%,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累计测算数为30.7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1%。

    旅行社收入减少,旅游团队取消比例增大

    面临突发的公共安全问题,由于旅游人数的减少,旅行社的营业收入也相应下降,一些旅游的团队甚至被迫取消。2003年肆虐的非典疫情,造成上百个国家对中国公民入境旅游提出限制,使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受到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国外的旅行团也纷纷取消了来华的旅游计划,据报道,上海的国际旅行社营业收入比2002年同期下降了78.62%,北京的海外市场也迅速滑坡,4月份接待海外来京游客11.6万人次,同比下降59.9%。

    相关行业的连带影响

    旅游业的连带性特点使得它在面对公共安全问题受到冲击的同时,其它的相关产业也受到了影响。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所确定的行业,与旅游业相关程度较大的有运输业、零售业、餐饮业、娱乐服务业。2003年“非典”疫情使旅游业、餐饮业、水产品加工业、娱乐服务业、运输业等9个产业部门的GDP下降幅度超过10%,特别是旅游、餐饮业和娱乐服务业,其产出下降超过40%。其中,旅游业所受的直接影响为-62.17%,综合影响则达到了-78.45%。

    2004年初,禽流感疫情的扩散使大部分游客“谈鸡色变”,餐饮业遭受重创。许多餐厅纷纷把鸡肉菜肴撤下菜单,或从未暴发禽流感的国家和地区进口鸡肉。以经营炸鸡和鸡肉汉堡为主的肯德基连锁店生意受到了较大影响,由于越南的严重疫情,肯德基于2004年1月27日被迫宣布暂时关闭越南境内所有9家分店。航空业作为运输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03年遭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极大冲击,SARS使民航客运自3月开始下降,直到5月份仍在下滑,累计班次同比下降61.1%,客运量同比下降81.2%。除此之外,类似旅游专卖店的零售业也由于旅客人数的减少受到波及。

    中国旅游业面临公共安全问题的相应对策

    完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管理制度

    加强危机意识 2003年上半年,SARS的暴发给我们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敲响了警钟。综观中国针对历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采取的措施,不乏是促进旅游客源的多元化、调整旅游市场结构、调整旅游产品的产业结构等,基本上为事件爆发后的应对措施。虽然这些措施能使旅游业在危机事件爆发后得到恢复及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仅仅在危机爆发后采取措施是不够的,不足以抵挡下一次可能到来的危机。我们应当强化企业和个人的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危机事件对旅游业的冲击。

    建立危机管理体系 2003年5月,世界旅游组织了《旅游业危机管理指南》(Crisis Guidelines for the Tourism Industry),指导成员的危机应对和管理工作。但我国目前并没有建立起危机管理体系,通过“9.11”事件,人们认识到,即便是富足、安全的美国也无法免受危机的伤害,加上蔓延全球的非典疫情,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危机带来的冲击。目前,危机问题成了当代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挑战,我国旅游业要尽快的引入危机管理概念,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危机与危机管理的研究成果,建立旅游业的危机管理体系。

    及时更多的公共安全信息 我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区由于自然地理因素,是地质灾害的频发区,每年5-9月的旅游旺季更是呈现高发的特点,对旅游交通和安全都造成很大的影响。自2003年6月起,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了一项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公共安全信息——在每天的中央电视台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随着预报区域划分、等级划分、标准的完善,这项工作的精确度将逐步提高到可对具体地点的居住者、旅游者、生产者等提出安全警示。诸如此类的公共安全信息的,不仅可以减少因地质灾害给旅游交通和安全带来的不便,同时还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了参考,及时的公共安全信息将促进旅游者的旅游愿望和信心,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根据旅游者旅游理念改变积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

    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各国旅游群体中,以消遣娱乐、健身休闲为目的旅游者所占比例最大。在欧洲和北美,旅游客源输出的70%以上是休闲度假。据美国专家预测,到2030年,旅游业将成为全世界80%以上人员的必需,而健康休闲则更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

    据国内旅行社的盘点情况来看,我国的休闲游也逐渐成为旅游热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游将成为旅游者选择出游的主要方式。特别是“五一”和“十一”的黄金周,已形成观光和度假的两个市场。由于自然资源丰富,并且距离市区近,近郊地区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旅游业应积极开发相应的旅游资源来满足消费的需求。以北京市怀柔区为例,目前已开发景区26个(其中国家级“4A”级景区3个),宾馆饭店100多家,其中星级饭店53家,直接从业人员9860人。2002年旅游接待705万人次,旅游收入5.08亿元,旅游收入占GDP的15.9%。

    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尽管国内旅游企业已经看到了市场的前景,然而,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自身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同行,旅游企业专业化水平还亟待提高,这就需要旅游业提高综合竞争力求得发展。

    面对突发的公共安全事件,旅游业应当更新营销观念,加强与旅游者的沟通,让游客看到为防止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所做的措施和应急预案,强化消费者的认同感。推动旅游企业重组,提升旅游企业素质。但重要的是,不能够一味的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服务的质量,只有提高了服务的意识和水平才能够更沉稳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来临。其中,酒店、宾馆是旅游者出行的重要部分,好的住宿、餐饮条件可使旅游者的出行更加愉悦。提高酒店、宾馆以及旅行社的服务质量是势在必行的。旅游者更新的消费观念,向旅游行业及相关产业,特别是在公共健康、饮食卫生、交通运输卫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改革旅游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全面落实星级饭店、宾馆的经常性防疫措施,执行公共卫生和健康的行业规范标准,建立旅游企业健康运行的市场秩序。除此之外,旅行社应当向规模化发展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旅游业的危机管理范文6

关键词:金融危机;旅游业;宏观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一、对目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

(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衰退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由次级房贷蔓延到金融衍生品等各个方面,导致美国第五大券商贝尔斯破产、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国底特律三强也在寻求政府救助。由此可见,这次金融危机将给美国和世界经济带来重创。同样,金融危机引发了股市下跌、楼市低迷,同时还爆发了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这些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灾难。2008年3月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预测:“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

华尔街金融机构相继,世界股市下跌、楼市低迷、失业情况加剧,加之2008年开始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这说明世界经济已经进入衰退期,也许会持续很长时间才能走出衰退,也许正如美国纽联储行长盖特纳所说:“这场危机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美国经济将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缓慢增长,其他国家经济也会受其拖累。”

(二)从经济理论上讲,金融危机已经影响着市场和购买力,经济周期规律显示经济衰退。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周期产生原因的看法有很多。目前,代表性的观点是外因经济周期理论和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周期理论、货币主义理论与理性预期学派提出的经济周期理论。但是,他们都一致认为在经济发展构成中,经济的内部因素是引起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因而在市场中经济周期的存在是必然的。

世界经济史同样证明了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在市场经济模式中出现。从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每8~12年就要爆发一次经济危机,也就是经历一次经济周期的波动。因此,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由于美国的金融和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已经演变为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并且伴随着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将会给世界带来最为严重的影响。

二、新经济下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以及对陕西旅游业发展的看法

(一)中国已经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抛弃了僵硬、缺乏活力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自2003年加入WTO后,已经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之中。近年来,中国出口下降,在2008年9月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后,上海A股市场16日跌破2,000点大关,17日又下降了2.9%,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连续两天跌停。招商银行披露该银行持有大量的雷曼公司债券。多家银行(包括香港投资机构)持有雷曼迷你债券超过3.8亿美元。同样,中国拥有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中国将近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估计有1.2万亿是美元储备,美元的贬值已经使我国的金融资产大幅缩水。中国与澳大利亚铁矿石的谈判“破裂”,加之2009年9月11日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的中美轮胎特保案,可能会更大程度地使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外贸进行干涉。

(二)各种数据表明,中国经济仍在缓慢增长,经济仍然没有太大衰退。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但是到了9月份,GDP增速却下降到了9%。全国第一产业增长值同比增长15.7%,而到下半年8月份就回落到12.8%。然而,2009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9,8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亿元,增长8.8%。可见,我国经济受世界经济衰退、欧美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在放缓。

我国经济缓慢增长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就出口方面而言,根据国务院数据,2008年一季度,虽然以美元统计的出口增长率仍高达21.4%,但出口实际增长率已经下降到3%,已接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状况。据国家统计局消息。前三季度对外贸易继续下降,降幅明显收窄,前三季度出口8,466亿美元,下降21.3%;进口7,112亿美元,下降20.4%;顺差1,355亿美元,同比减少455亿美元。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一季度下降24.9%,二季度下降22.1%。中国对外贸易增速逐月放缓,11月份进出口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同比下降2.2%,而比上月则下降了21%,这是自2001年7月份以来首次出现当月负增长。12月份,出口同比降幅扩大到2.8%。2009年1月份,中国进出口的数据更令人悲观,进口同比下降43.1%,出口下降17.5%。

从旅游业来说,2009年1~3月份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呈现大幅下滑态势,除了澳门同胞之外,入境旅游的外国人、香港同胞和台湾同胞与上年同期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2009年1~3月份我国入境旅游累计人数达3,027.07万人次,同比下降7.15%,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82个百分点;入境过夜旅游累计人数达1,188.58万人次,同比下降11.33%,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63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累计87.65亿美元,同比下降15.38%,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7.27个百分点。这也就表明,2009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并不乐观。

相比之下,2009年的境内旅游却没有受到太多地震、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病毒等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对全国100多家景区的问卷调研和访谈显示,景区接待人数、营业收入略有增加,2009年一二季度银行大量放贷,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明显,营业成本稍有上升,企业利润水平持平,加之“十一”、中秋双节的长假期,各地区门票上涨,企业家对下季度和本年度的旅游发展预期乐观,回暖迹象较明显。

但是,受经济危机收入预期降低的影响,游客在景区的消费方式发生变化:(1)旅游观念,从观光向休闲转变,更重人气、重休闲。旅游者更注重身心放松,而不是“走马观花”;(2)出游方式,从团队转散客,网络预订增加,自驾游受青睐。各景区采取门票优惠活动,很大程度降低了出行成本,短线游客增加比重很大,散客游的数量和比例上升,网络在线预订上升;(3)重复购买增加。游客旅游观念向短程休闲需求的转变、政府旅游消费券的发放、景区门票的优惠活动、景区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使游客重复购买次数增加。

三、陕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规模小、结构单一、开发层次低、品牌形象不够突出,旅游纪念品发展相对滞后。陕西文物资源居全国首位,旅游资源居全国第三位,但旅游收入只居全国第七位。来陕海外旅客的人均停留时间仅为2.9天,国内旅客的人均停留时间仅为2.8天,海外旅客的旅游购物支出仅占其旅游消费的27.74%,国内旅客的旅游购物支出占其旅游消费的15.63%。旅客资源和规划管理相对滞后,旅游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深层次开发和动态展示不够,旅游纪念品发展相对滞后。

(二)产业意识不强。大部分地区只停留在观光旅游为基础的产品开发上,且受自然环境影响明显,旅游季节性强。很多地区为了短期利益常常进行“一次性消费”。具体表现为:价格相对较高,服务质量差,使其旅游重复性低,游客忠诚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资金对旅游业的大规模投入。

(三)旅游目的地通达性不高。陕西位于中西部地区,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点)服务设施配套能力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尚需进一布加强和完善。

(四)政府对旅游业的导向性投入不足。利用政策吸引社会资金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不够完善。一方面政府在旅游项目建设引导性投资、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和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市场化程度低。政府培养人力资源能力不高,导致产业意识不强。

(五)产业结构建设中存在的误区。一是许多旅游景区规模太小,布局不合理,开发分散,缺乏精心的规划、细致的管理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线路的合理组合;二是景区景点资源的开发缺乏创意,生命周期很短,重复性或模仿性项目做的比较多;三是市场的推广、营销和管理往往被忽略。虽然近几年陕西也有许多景点被开发出来,但现代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事前进行严密的营销分析和策划,事后的市场开发推广以及在行业内部行之有效的管理可能更为艰难和重要;四是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有一些观念还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违反客观规律盲目上马,在资源的开发上有狂热性。

总的来说,近几年陕西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一定的市场导向,营销策划脱离了游客需求,建设的观念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需要,产品以及旅游次生品开发深度不够,营销方式单一。

四、相关建议

改善陕西旅游业现状需要加强旅游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一)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培养多元化市场体系,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全面开发旅游市场,允许境外、省外有实力的资本进入旅游市场,重点是进入旅行社行业和旅游景区(点),广开投资渠道,使旅游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旅游体制改革,理顺景区(点)旅游管理体制,改变多头管理状况,建立统一、高效发展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大力推动旅游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强旅游企业。

(二)强化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强化产业地位,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机制。按照建立旅游大市场,发展旅游产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强化宏观调控和规范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增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开发和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的投入,引导公众树立社会旅游的观念意识,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三)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把旅游教育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保障。到2010年,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将达到40万人左右,以满足全省旅游业高速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省、市、企业三级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形成学校、社会、旅游企业三个层面的旅游教育培训网络,建立旅游人才开发机制、旅游专题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岗位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四)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为旅游决策及市场开发提供依据。建立完善省、市自动化网络,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和信息管理效率。组建大型的旅游专业网站,集成全省旅游信息,并接入国际国内各主要门户网站。把现代化、电子化、网络化运用到旅游景区景点上。实行旅游统计的网上报送,为旅游决策以及市场开发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企业经营层面:(1)创新经营方式,提升企业业绩。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吸引更多的游客重复购买;创新营销渠道,减少渠道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如采用网络直销平台进行直接销售等;(2)深化市场细分,不断挖掘新市场。开发“一站式”景区产品,带动中产阶层旅游市场、推出质优价廉的旅游产品,加强配套服务,推进老年人市场发展、结合素质教育,开展景区“旅游修学周”活动,开发学生市场;(3)优化资产结构,加快产业融合,提高经营绩效。对景区的不良资金进行有效剥离,加快与景区产品上下游企业的融合,优化景区产品供应链,有条件的景区企业可以加快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向集团化发展。

(五)以创建和谐旅游为抓手,强化行业监管和指导,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标,结合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抓好各项基础工作,推动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治行动,推动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继续大力开展以“创佳评差”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景区创建活动,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专题活动。召开了全省旅游纪检监察暨行风建设工作会议,联合省纠风办召开了全省旅游行业深入开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专题活动动员大会,提出了正确履行职责、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规范依法行政、促进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目标,为陕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格林斯潘.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金融时报,2008.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