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危机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危机管理范文1
“?恃艉臁碧?月底或8月初果实成熟,7月中旬开始着色,10天着全色,着色早,可早采。远途运输7月20日可以陆续采收,采前落果极轻,采收期可持续30天至8月中旬。采收正处于高温季节,但采收后经过7天常温贮存,果实硬度均稳定在9 kg/cm2,接近刚刚采收大久保(9.19 kg/cm2)的硬度,具备鲜桃的耐贮运特性,可以长途运输,货架期和商品寿命长。该桃果实特大,平均单果重258克,最大果重675克,果实平均纵径8.18cm,横径8.94cm,果形指数0.91。缝合线浅而明显,梗洼深而广,果皮着鲜红色,不离皮,茸毛少。果肉乳白色,肉质致密,为硬溶质,汁液多,果肉含汁量66.5%,粗纤维含量4.334%,果肉硬度为12.27kg/cm,风味酸甜,可食率96.5%,果核小,离核,椭圆形,核翼大而锐,核面沟纹多而深,平均单核重8.75g,品质上等。该品种树势中等,丰产性强,结果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结果树亩产3000~3500公斤,经济效益显著。
为使?恃艉焯以绯尚巍⒃缈?ā⒃缃峁??缡找妫?颐窃谏??导?凶芙岢觥?恃艉臁碧医ㄔ凹坝资鞴芾砑际酰???恃艉臁碧业纳??峁┎慰肌O纸?渲饕?芾砑际踅樯苋缦拢
1.建园技术
1.1园地选择 建园土壤选择土层厚度1.0m以上,土壤ph值6.5~8.0,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果园周围没有污染源,浇灌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1.2园地准备 定植前,挖宽深各0.6~0.8m的定植坑,表土与底土分放。每定植坑施腐熟有机肥30-50kg,与表土混合后回填、灌水,土壤沉实后准备栽植。
1.3苗木选择 苗木选用品种纯正、接口愈合良好、基茎1.2cm以上、侧根15条以上,苗木直顺、无损伤、无病虫害的健壮一级嫁接苗。
1.4栽植密度 株行距为3m×4m~5m。
1.5栽植时期 在苗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秋栽)或在土壤解冻后至苗木发芽前完成(春栽)。
1.6授粉树配置 选择花期相近、花粉量大、品质优的白凤、久保和燕红等中熟桃作授粉树,按照6~8:1的比例配置,采取星状栽植法。
1.7栽植方法 栽前主要根系剪出新茬,苗木用清水浸泡12h后再栽植;栽植深度为苗木根颈与地面相平为宜。栽后踏实、浇水;树盘铺地膜,整形带套上塑膜袋。
2.幼树管理技术
2.1土壤管理
2.1.1土壤耕翻 秋季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果园土壤耕翻,果园深翻结合撒施基肥进行,深度15cm~20cm,耕翻后耙平,保持土壤水分。山区丘陵地逐年扩穴换土。
2.1.2中耕除草 生长季节尤其雨季树盘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保墒。
2.1.3间作 间作矮杆作物、绿肥或生草。忌间作有害桃树的蔬菜和高杆作物。
2.1.4幼树埋土防寒 土壤结冻前,对幼树根颈处进行防寒保护。
2.2施肥管理
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施入,施肥量幼树在1000kg~1500kg/亩;土壤追肥一在萌芽前和生长中后期。萌芽前以氮肥为主,生长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施入量尿素5kg~10kg/亩,磷肥65kg/亩,钾肥16kg/亩;叶面喷肥在生长前期喷2次0.3%~0.4%的尿素,后期喷0.2%~0.4%的磷酸二氢钾。
2.3水分管理
灌水在萌芽前、生长期缺水时和土壤封冻前。方法采用沟灌,干旱缺水及丘陵地区采用穴贮肥水。有条件的可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2.4培养树形:
桃树幼树整形修剪是夏季修剪与冬季修剪相结合,以夏季修剪为主。桃树形为三主枝开心形和二主枝开心形。
2.4.1三主枝开心形 定干高度为60cm~80cm,剪口下20cm~30cm处有5个以上饱满芽作整形带。第一年夏季选出三个错落的主枝,第二年在每个主枝上选出第一侧枝,第三年选第二侧枝。主枝延长枝剪留长度依枝条粗度而定,保证剪口直径在0.8cm即可,不能过粗,也不能过细。对过密的疏除,对其它留做结果和培养结果枝组的枝条一律缓放不剪。为增加分枝级次,生长期可进行两次摘心。生长期用拉枝等方法开张角度,控制旺长,促进早结果。为了快长树,早结果,幼树和冬季修剪以轻剪为主。
2.4.2二主枝开心形 定干高度为60cm,在整形带内选留2个对侧的枝条枝为主枝。两个主枝一个朝东,另一个朝西。第一年主枝延长枝剪留长度依枝条粗度而定,保证剪口直径在0.8cm即可,不能过粗,也不能过细。对过密的疏除,对其它留做结果和培养结果枝组的枝条一律缓放不剪。第二年选出第一侧枝,第三年在第一侧枝对侧选出第二侧枝。
2.5夏季修剪
2.5.1第一次修剪 主要是抹芽,在叶簇期进行,抹双芽,留单芽,抹除剪据口附近或近幼树主干上发出的无用枝芽。
2.5.2第二次修剪 在新梢迅速生长期进行。此次非常重要,选定三个位置、方向好的新梢做主枝。另外调整主、侧枝的生长势,控制旺生长。根据需要进行短截,促发二次和三次枝,形成较中庸的中短果枝。
2.5.3第三次修剪 此次主要是控制旺枝生长。对竞争枝、徒长枝等旺枝,在上次修剪的基础上,如所在部位枝条密集,可疏除不要;如有空间,可留1~2个副梢,剪除其余部分。
2.5.4第四次修剪 原来没有控制住的旺枝从基部疏除。新长出的二、三次梢可从基部疏除。对未停止生长的长枝,剪去不成熟部分。
2.6病虫害防治 贯彻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原则,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冬季清扫果园,把树叶集中积肥,修剪下的枝条集中运出果园。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蚜虫、螨类以及细菌性穿孔病等病虫害。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轻的化学农药。农药品种交替使用,减少病虫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3.优质高效技术
3.1增施有机肥技术 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采取撒施的方法将肥料均匀平铺于树盘,并深翻20~30厘米,土壤有机质增加了0.33%,土壤含氮增加0.6ppm,土壤速效磷增加1.5ppm,土壤速效钾增加0.97ppm。
3.2花期喷施座果灵,提高座果率 花期和隔7天后再喷一次1500倍的座果灵,座果率提高到57.8%。为丰产、稳产奠定了基础。
简述危机管理范文2
关键词:资源利用 图书馆 占座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传递和积累,其发生和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图书馆从最初的以藏书为主要职能的私人藏书状态发展到封建时期以中央藏书和地方藏书,国家藏书和私人藏书同步发展的状态,再到现在以服务为主要职能的开放型社会机构的存在,更注重以人为本。在资源高度匮乏的今天,如何集中各种资源、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及如何协调和分配各种资源是图书馆主要的职能。
随着借阅体制的改革、扩大招生和社会读者的增加,高校图书馆资源与学生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每逢考试期间,图书馆的座位更是异常的紧张,有些学生往往难以做到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定,一人占多位或者长时间离开座位的情况常有发生,出现了高校图书馆特有的带有普遍性的占位现象,损害了其他同学的利益,大大降低了公共资源的使用率,形成了不良的风气。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文明有序的学习环境,维护图书馆良好的阅读秩序,保证阅览室座位有效公平地使用,我们利用指纹系统、感应系统和数据库技术来完成对图书馆座位的自动分配和监测以杜绝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发生。
1.系统总体设计
我们把图书馆分为阅览室和自习室。阅览室里不准带外来的书籍进入,而自习室可以带外来的书籍进入。读者进入图书馆之后可选择是进入阅览室读书、借书还是进入自习室进行学习。本系统分为两个大的模块:一是门禁系统,另外一个是座位实时监测系统。其中门禁系统中又包含了终端系统。本系统可以自动分配和预约自习室的座位,实时监测恶意占位现象,对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减轻管理员的负担有着很大的帮助。
2.门禁系统的设计
自习室的门禁是带有指纹识别系统的自动门,外面配有终端多媒体设备。我们首先要对全校的师生进行指纹采样,建立一个全校师生的指纹数据库。
2.1指纹系统门
当要进门时把手指放入指纹检验器上,门禁系统会自动分配给空闲的座位号,同时门打开。
门禁指纹程序流程图:
输入指纹、调出数据库的数据是否有匹配信息、如若没有则不分配座位号;如若有则分配空闲座位号,如若没有空闲座位号则不分配。
2.2门禁系统终端
终端系统是带有查询座位、预约座位、查询书籍、预约借书、借书为一体的多媒体机,简单便捷的界面操作可以提供读者更自由地空间和时间进行阅读。
2.2.1预约座位
首先使用图书证件放在多媒体的证件扫面口进行红外线扫描,多媒体会调出证件的信息,主页会显示“欢迎***光临”,主面上有多个选择按钮,点击进入预约座位,选择读者想要预约的自习室,系统会出现已选自习室的座位图,其中有空闲的座位显示的是绿色,非空闲的座位显示的是红色,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座位(如靠窗的),并记住座位号,对号入座。
2.2.2预约借书
在主页面上点击进入查询书籍,会出现书号查询、关键字查询、作者查询、主题查询等搜索手段。所有满足查询条件的书籍会显示在屏幕上,同时显示的还有书籍的信息(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书籍的存放地点、书籍的现有藏书数目等。
在所有的搜索结果中如有读者想要借阅的书籍读者可以预约借书。此时读者在每个搜索结果中的书籍的最后有预约按钮,读者可以点击预约,被预约的书籍将会为该读者保留2个小时。
3.座位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
自习室的每个桌子配备带有传感器的感应系统,能更好地实时地管理座位。
以图书馆桌子为基台,被分配出去的桌子的座位实时监测系统的电源开关被打开,通过热式红外线传感器感知座位上是否有人的信息给系统[1]。若感应到没有人在座位上,则单片机开始计时,如果一段时间内(如30min)该座位一直无人,则该系统反馈给门禁系统,该座位号则显示空闲状态,可以接受其他读者的预约或者使用;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有人回来,则系统恢复该座位状态为有人使用状态,重新查询。
4.结束语
图书馆从以书为本位的时展到现在以人为本位的时代,充分地体现了知识共享、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该系统恰好能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资源的匮乏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更好地传承精神和积累知识,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本系统不仅仅可以用于图书馆自习室座位的管理,还可以广泛地运用到资源相对紧缺但是利用率很高的公共设施,对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可能因资源使用而引发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倪江生,东南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技术报告院系项目,2009
简述危机管理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事业单位;集成管理;应用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情况存在明显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而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供更为优势化的管理。本文在分析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集成管理理念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优势分析,并提出了计算机技术在事业单位集成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1.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资源浪费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资源浪费的现象,公共机构能耗底数不清,资源消耗没有定额限制,缺乏用量标准和计量分析,对已有的定量标准有些也执行不严。例如:在事业单位内部办公用品随意领用,有些土地资源、设施资源随意购置却束之高阁,不能物尽其用。因此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应该以计量为基础,通过计量统计和对比分析,才能制定合理可行的定量标准。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这种资源浪费情况很难迅速制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市场护组织管理驱动,单位领导和职工都以计划经济为基础来看待单位的未来发展,这种基本特性使得单位很难融入市场经济的组织形式之中,无法形成自内而外转变浪费的观念意识。同时,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形成全面化的监管机制,无法建立众多相互独立的市场主体,以形成市场竞争的基本格局,调动全社会成员的积极、主动和创造地控制浪费情况。
1.2效率低下
事业单位部门其本质是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的服务与产品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所决定,而是由政府机构来决定,它建立在权威关系之上。因此,事业单位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要维持国家经济、社会等各项生活的平稳运行和发展,满足人民的各项公共服务需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低下使其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究其原因是多样化的,但是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事业部门的效能监督机制无法形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形成监督机制,提供更为高效率的服务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基本上都经历过多的分化和剥离。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保留下来的"事业单位"主要包括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机构,经过多次改革以后,在明确社会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了社会权责利关系,转换和明确了各类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但是对于单位部门的内部责权情况来讲却没有进行相关的管理建设。
2.集成管理理念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优势
集成管理的理念来自于企业管理模式,其本质是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化的综合的管理,管理的特点就是要模糊部门界限,进行整合式的管理,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整体化的发展,激发全体职工的积极工作态度,并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作用,其优势情况在于:
2.1综合监控和开发资源
集成管理就是要通过科学而巧妙的创造性思维,从新的角度和层面来对待各种资源要素,拓展管理的视野和疆域,提高各项管理要素的交融度,以利于优化管理对象的和谐有序性,增强事业单位的集成效应。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控制实现对单位内部各项服务环节的综合监控,以此来制约职工更快更好地完成服务工作。同时,计算机的监控和资源开发性能能够对单位内部的资源进行整理,保证所有的物资均能最大限度地进行使用或实现经济效益。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服务能够保证对现有的公共资源情况进行成本估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情况出现。
2.2问责制激发协同合作意识
计算机集成管理技术能够对服务项目进行链条式的追踪,保证问责制在单位内部的全面实行,从政治责任、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直接责任、间接责任等一层层问下去,实现全面监管,对给使用单位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使得逃避责任,任意对待工作的情况消失,也使得所有人员都明确表现出为单位发展积极工作的态度。另外计算机集成管理提供了工作服务的记录,保证了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以依循,推动了问责制更好地推行。另外,计算机技术对问责制的推动作用使得单位的人员明确了一项工作的责任其本质涉及到了多方面的责任,这样就更有利于发展协同合作。
3. 计算机技术在事业单位集成管理中的应用
3.1加强对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的发掘利用
在集成管理过程中,计算机的集成化管理能实现全面化的有形资源管理,也就是对单位内部的物资资源、固定资产等进行管理,集成化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对单位内部这些资源进行登记和管理。对资源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称作著录,著录是信息输入计算机的前提。而且要对资源的现有情况进行存贮,有赖于高密度的存贮介质,如光盘、缩微胶片等,形成更为直观化的资源管理分析,确保有形资源的价值,在这些存贮技术尚不能应用之前,必须首先将档案文件加工处理成二次文献,输入计算机,实现线索检索。而针对无形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要对单位内部的人员素质进行开发,集成管理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招聘录用新成员、职工培训管理系统、管理职工的薪酬福利、人事信息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系统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企业员工社保业务、建立员工考评管理系统、创建企业员工调动管理系统、创建企业员工奖惩管理系统、建立企业人事查询系统、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每部分均配有相应的具体操作步骤。
3.2加强计算机集成技术综合服务的应用
简述危机管理范文4
【关键词】弱电;系统;设计;管理;维护
随着信息化和高科技化的不断推进,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普及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方式,是现代先进科学的核心技术。在强电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强电控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操控性方面的要求,所以研究弱电控制可以采用强电方式。随着弱电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控制系统逐步实现了弱电化和自动化。弱电系统为了保障弱电系统的正常工作,系统的管理及维护也显得越来越必不可少。但是弱电系统的系统管理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性。
一、弱电系统的构成及管理维护分析
1.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以空间来分可分为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室内部分。公共场所室内的安全防范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共同保障了公共场所内的安全防范并将场馆内的所有信息连接到公共场所的指挥调度中心。具体而言通常由安全防盗系统、室内场馆摄像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紧急救助、门磁系统等构成。室外部分。室外部分主要负责整个场馆的闭路电视监控及周边安全主要由场馆摄像监控系统、周界红外报警系统、保安巡更签到系统等构成。
2.自动控制系统
在公共场所除了需要安防系统外还需要很多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各种主要设备系统的全面自动化控制。例如:周边防范系统是多种监控技术的组合,周界报警系统要与防盗报警系统组成统一的报警网络,前端部分采用大型矩阵系统。设计的现场需要解决不同系统产品间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尽量采用先进技术产品设备,只有采用先进技术产品和设备,才能与技术发展潮流相吻合,才能保证系统与后继先进技术产品衔接,保证系统功能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二、弱电系统管理维护中的问题
弱电系统的子系统多,弱电设计严重脱离实际和用户需要,工程实施中系统产品随意变更,造成设计工作的浪费。施工图与装修严重脱节,对整个弱电设计存在误区。完善的弱电设计要求明确化、定量化,形成科学可操作的具体目标。管理维护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缺乏高效的管理维护方案,目前的检测设备无法真正实现对大型的弱电工程进行系统的专业化的管理和维护。安装系统要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分析,要考虑用户单位的技术水平,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可扩充性。
三、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策略
1.完善弱电工程的自动化检测
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可以在各弱电系统的自动检测及控制下,实现弱电系统自身的自动检测,降低弱电系统的工作故障发生的概率。
(1)无线接收系统和卫星接收的共用。无线电视系统用于接收广播电视,还能传送自行播送的节目及调频广播。作为智能建筑的CATV系统设计,对系统必须保障弱场强收视问题,系统的前端设备对信号处理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内部无线寻呼系统是利用蜂窝小区技术来实现定场强的专用寻呼网络,它由无线寻呼控制中心、微蜂窝发射单元,数据传输线路组成,通过线路送至各楼层蜂窝发射单元再向外发射,运行中会遇到内部信号对建筑内的寻呼“盲区”,可通过微蜂窝的布置组成任意形态的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对发射单元功率的调节使无线场强分布在所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实现功率大,易调节,发射距离远的功效。
(2)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的弱电管理维护可以从管理系统上采用联网的形式,实现对整个变配电系统的操作。如变压器高温时自动报警当二路进线中一路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另一路。
(3)消防智能控制系统.对整个系统所有模块进行通讯监控,把可编程存贮器中存有“事发控制程序”,一旦系统检测到火警信号后,能自动报警。系统对报警信号具有确认作用,系统可根据不同范围内不同场合,将探头灵敏度设定为灵敏度转换模式,可编址智能探头,手动报警以及控制模块,监视系统由摄像机探测装置,实现图象处理的可操作性。
(4)消防系统。加强对消防系统的弱电控制,能自动切断电源自动启动,通过完善弱电自动检测的手段实现对弱电系统的有效管理及维护。
2.实施弱电工程过程化控制
(1)加强对弱电系统的维护控制。每一个弱电系统必须组建一个管理机构,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对整个弱电系统的初步方案进行深化并与建筑设计、按照制定的按照进度计划对系统的安装、接线等各阶段工作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弱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2)弱电电源与接地系统的有效控制。弱电电源系统必须是可靠稳定和无干扰的。利用计算机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供电控制策略。对终端计算机设备配置均有采用双电源末端自切供电。弱电系统的接地是弱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减少干扰和保护设备,弱电接地系统必须单独接地。
3.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维护
雷电对安防监控系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而暂时瘫痪或整个系统停顿。为了确保建筑物本体免受直击雷的侵袭,需要在保护设备的前端安装合适的避雷器,使进入的雷电流阻拦在外,保护建筑物本体免受雷击引起的火灾事故及人身安全事故。首先是直击雷的外部防护,为了降低建筑被雷击的概率,宜优先采用避雷网、在局部加装避雷针保护。其次是引下线,将接闪器接闪的雷电流安全的导引入地,很多建筑物利用体内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大大降低每根引下线的沿线压降,减少侧击的危险。感应雷的防护:对建筑物内的系统设备进行感应雷防护时,通过空间感应侵入通信站的内部线路,实现单点接地方式,坚持每一级的交流电源之间连接导线超过25m以上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金红峰.浅谈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的一点心得[J].艺术科技,2007,3:30-32.
简述危机管理范文5
精品源自数学科
一、卫生监督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卫生监督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开展执法监督和管理,而他们的专业知识中大多为卫生、医药等知识,鲜有关注管理、法律、社会等方面的知识,造成了他们的知识结构不甚合理,没有得到综合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监督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一些执法、管理等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
二、加强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1.繁重的监督工作任务需要配备相符合的人力资源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8部卫生法律以及20多部卫生行政法规和各种规章标准。为了使这些法律、法规得到全面的贯彻,必须依靠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相关的执法监督,督促被监管单位严格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因此,我国的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就要承担着非常严峻的任务,这和人力资源的相对缺乏形成了矛盾。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督促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医疗卫生机构正常的医疗秩序。
2.频发的卫生事件为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力资源缺乏敲响了警钟
卫生监督体系是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的卫生事件形成了井喷之势,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影响,对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例如:“医闹”事件、刺杀医生事件等全国上下诟病的医疗服务秩序混乱。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违法者唯利是图,另一方面是因为卫生监督员的执法不到位,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能。因此,加强对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尤显必要。
三、加强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1.卫生监督人力资源的配置管理
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配备虽然缺乏编办认可的刚性规定,仅有卫生部门制定的试行指导意见,但人员的配备要与当地的卫生发展实际相适应。人员的配备可以遵循一定的人力需求预算方法,例如:任务分析法、职能分析法、卫生人力与人口对比法等。当前,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应当以任务分析法和职能分析法为主,间或采取对比法、专家评议法。除了进行配置研究外,还应当加强对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力资源分布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它的均衡性,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内部均衡,主要是对机构内部的人力现状进行分析,保证它的均衡性;二是外部均衡,主要是对地区间的人力情况进行分析,探究是否均衡。
2.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
为了弥补一些地区人力资源缺乏的情况,必须对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开发进行探究。针对卫生教育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应当在医学教育中增加相关的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卫生监督人才的综合素质。此外,在培养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地区的需求,不仅要培养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还要培养适应乡镇发展需求的人才。同时还应当完善职业教育,加强对现有的卫生监督人员的再教育水平,更新他们的知识和观念。
3.人力资源管理
简述危机管理范文6
一、施工单位技术资料的功用
1、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的保障。一个单位工程、一个单项工程、一条排水管道应满足建筑设计或者建设单位所需的功能,应符合设计标准、规范要求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的建设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工程质量在形成过程中应有相应的技术资料作为保障。
2、施工技术资料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依据之一。在建筑工程使用过程中,进行维修维护时,时常会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以便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工程技术规划和设计人员必须详细地了解工程下面的各种工程管线的布局和走向,方可以做出正确的整改措施,这时候可以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获得第一手材料。
3、施工技术资料能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技术资料与完成工程主体有着同样的重要性,是工程承包合同的一部分。它是全面反映、记载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对施工起着指导和依据的作用。它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编制施工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
1、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施工技术资料要真实地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备案的依据之一,也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尤其是建筑单位进行维修、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
2、施工技术资料的标准化。编制施工技术资料应遵照有关的工程标准、规范和法规要求,文件成果应达到规定的广度和深度。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尤其是技术资料负责人、资料员应认真学习和实施国家、行业的技术法规,认真、全面地整理、填写施工技术资料,及时归档,使施工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
3、施工技术资料的及时归档。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经整理组卷后,应及时送交城市建设档案部门存档。它是在城市基本建设和基本设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建筑单位建设的真实记录和实际反映,是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规划的可靠依据。
三、施工技术资料编制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施工试验记录单上的缺陷。基础密实度超过最大干密度。现场质检员不应该采用超过100%的压实度数据记录在工序质量评定表上。当在工地做环刀法或灌砂法试验时,计算试验结果如果超过100%应放弃重做试验。查清原因消除超标准的干扰因素,一般是超尺寸的颗粒造成的。一方面,试验室应对超尺寸颗粒进行校正,提供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另一方面工地上做试验后,应检查所采的土样是否有超尺寸颗粒。必要时放弃第一次试验结果,重新采样作试验。
2、砼强度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在评定砼强度工作中存在下列缺陷:①不作任何评定;②将试验报告一齐装订在质量保证资料中;③只用一个试验数据进行非统计评定。九组以内砼试件(不包括一组)是用非统计法进行砼强度评定,而10组以上的砼试件可用统计法评定。
3、整理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表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主要是工程数量和检查项目栏内常见填写的缺陷。①检验频率不准,应检点数确定错误。在查阅的竣工资料中常出现应检点数确定的不准,或多或少。应检点数是根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检测频率范围和点数的规定与主要工程数量进行计算而得来,应该是准确无误的。②检验频率不够,实检点数少于规定。为数不少的竣工资料中,工序质量评定表中均存在实检点数少于应检点数。另外砂浆、砼强度试验方面,也存在着试块组数不够,没有按规定的取样范围和取样数量进行试件的取样。③检验频率不够,按实测点偏差值计数合格点不准确,应检点数正确,但计数实测点偏差值是否超过允许标准有误,而导致合格点不正确,直接影响了合格率的正确和评定质量的结果。另外,也包括检查项目栏填写的检查内容不正规、不规范、不妥当。
4、关于填写“单位工程名称”的缺陷。施工单位提出的任何一项施工资料,包括施工合同、开竣工报告等所有质量保证资料和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资料,凡涉及单位工程名称都应和设计图所具的工程名称一致。其中,常见错误有:设计图与施工合同等文件的单位工程名称不一致,工序质量评定表中单位工程名称填写不规范、不正确。
四、编制好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方法
1、及时做好工程技术资料记录和收集。按照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建筑工程所用钢材、水泥等一些重要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证明文件,一般是从检查出厂合格证以及材料取样试验情况加以认可。因此,在承建工程开工之时,就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并及时做好分项分部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使资料的整理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
2、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不真实的资料会把我们引入误区,必须坚决杜绝对原始记录采用“后补”造假的做法,尤其是混凝土、砂浆强度是以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取试块检验评定的。绝对不允许对制作试块的样料“专门加工”,否则,一旦工程出了质量问题,不仅不能作为技术资料使用,反而造成工程技术资料混乱,以致误判。
3、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准确性。①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的填写应规范化。保证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要求”来概而论之。基本项目的每个子项的等级应按优良百分率确定,并且要用文字说明,不可随心所欲地以符号代替。②应正确区分分项工程属于哪个分部工程。容易混淆的分项有:钢结构的油漆分项应属于主体分部,不属于装饰分部;水磨石打蜡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楼地面分部;玻璃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门窗分部;水落管分项属于屋面分部,不属于水卫分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应包括设计标高±0.00以下结构及防水分项工程,模板分项工程不参与基础分部和主体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③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明确验收批的概念,区分不同的分部和施工段,正确运用统计和非统计评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