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现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与现代

传统文化与现代范文1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设计;室内设计

现代室内空间里各种装饰、造型、陈设等都可以表现出人们心里理想的生活,这些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以实用性为依托、科学依据为内涵,家居风格的发展反映着各个民族不同的内涵,经过历史的积淀这些文化元素给人们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回避地显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一、继承传统文化的室内设计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室内设计有其原有的风格,它需要设注入新的科技与元素。因此,室内设计推陈出新,很有必要将传统于现代美学及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

1.传统符号的运用

符号的特征具有具有普遍性、情感性、现实性,中国传统的符号有很多,他们都是些具有传统象征内涵黑色比喻意义的纹样和图案,古代传统图腾纹饰,传统宗教纹饰符号,它们为现代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这些传统符号不仅有着装饰的效果,或多或少代表着某种意义,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祝福和期盼,它们大多来自百姓的生活,有的是先辈在劳动生产、建造居所时所积累的经验与智慧,有的则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体现,它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载体。在当代,这些符号依旧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它们可以直接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这即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于保存,也营造了传统的文化室内环境的有效手法。一般的手法有:抽象简约,这种手法是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概括,进行艺术加工提炼与抽象简化,其原则是可失传统之形而不失传统之韵,我们在继承的同时植入了新的设计理念,例如传统的儒、道、禅中的某一种文化,在结合现代的功能与技术的基础上,得到延续与发展;符号拼贴,它的特点是将人们所熟悉的传统元素加以抽象、变形或切割,重新组成一组新的图案,使之成为某些象征意义或典型意义的符号,并在室内元素中拼贴运用,从而使现代与古代相结合,新的与旧的相结合,抽象的和现实的相结合。使带着某种联系;继承与发展,对儒、道、禅历史文化进行继承发展,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

2.空间与家具陈设的回归自然

“天人合一”是人们所向往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古往今来人们都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古代的儒、道及佛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但在回归自然这一点上却有一致之处,而现代在紧张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努力营造一种自然的气息,让精神得以安抚,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回归。

回归自然的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室内陈设:室内陈设是根据人的需求在不改变室内及建筑物结构的基础上对室内环境的陈设物 进行再一次的创造设计,而室内陈设中的装饰需求很好的满足了人们追求清新、舒畅、视野开阔的需求,古人把建筑健在大自然中,而现代的人却把大自然搬到室内,不管是哪一种都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自然美效果。第二种是空间的营造:空间营造是让人们在生活的具有生命力内活动,并在空间和之间形成交流,人们经过对室内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可以借助植物打破室内原有静止的状态,给人们一种返祖气息的感官体验。

二、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是当代设计师拥有前人不成具备的条件,当今世界网络飞速发展,交通便利,给人们带来了很便利的条件, 使现代设计具有很强烈的时代感, 但丰富的科学手段替代不了人们意识上的回归,设计师们要考虑高雅格调的室内环境,必然会遵循“大象无形”,创作之道,这样才能让人们感受到审美意象,这种法则是现代设计师 结合古代先人丰富经验所积累下来的,是从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现代设计师将传统文化植入现代设计理念中,让室内设计更丰富多样。

2.现代设计师积累先人丰富的经验,使现代设计中有很多古代元素。传统文化影响了现代设计。随着人们生活质量逐渐向着世界先进水平靠近,有时传统设计被淡化有些甚至被取代了,但是传统艺术是现代设计的灵感源泉,譬如工艺美术中体现的装饰性,它能生动体现劳动人们的审美观点以及对生活、生命的热爱,而现代设计最大的功能就是在于使用,如果想要设计出被大众喜爱的作品,传统文化就是现代设计师的灵感源泉, 进而一步让传统文化得以继承 与发展,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3.室内设计作为社会文化构成部分,它反应着当代设计水平,它是人们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人类思想的产物,现代人们对陈设、造型反应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传统文化为内涵,反应了人们的需求,时展 有着基本的脉络,需要设计有所创新,需要把传统文化融到现代设计中,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多外国产品涌入我国,带来了不同文化的风格元素,同时也为我国打开了大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我们的设计才能有所发展。

三、总结

传统文化与现代范文2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化;实体;共时态;整体  

  

传统文化与现代范文3

中原传统文化群星荟萃,每一个中原地域均存在着鲜明的文化烙印。从学派文化来讲,中原大地孕育出了诸多开宗立派的历史人物,如老子的经学、墨子的玄学等,无一不体现着中原文化学派的恢弘大气;从人文建筑而言,大到洛阳龙门石窟,小到南阳著名的砖石画像,无论造型抑或布局,皆能称得上精美绝伦。这些或隐性或具象的文化资源,无论哪一节点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均能促使设计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另外,中原传统文化资源的涵括性也极强,通过依托其文化脉络走向,能够针对每一个现代行业的具体需求,做出设计重组,发挥出中原文化的优势。如在设计哲学层面,能够对照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思想,进行“留白”设计,以空求满,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现代设计师所推崇、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设计布局层面,能够借鉴南阳砖石绘画的格局安排,做到组织有序。总而言之,对于中原传统文化的可借鉴之处不胜枚举,且通过这类传统的文化物态,能够更加形象地将设计师本人的设计理念表达给观者,激发观者的内心认同感,从视觉上引导观者深层次地了解和体会设计的内在寓意。

二、中原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原文化大致能够划分为五大文化类别:神龙文化、人文风俗文化、豫剧文化、汉字文化、宗教文化。此五类中原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可通过以下方式展开:

(一)神龙文化及其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现代设计中龙图腾的运用十分广泛,很多设计均选取龙图腾作为画面装饰元素。龙图腾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最早发源于中原周口地区,直至今日在中原区域所出土的龙形器皿,仍居全国之首。将神龙文化结合于现代设计之中,需要注重对龙图腾的形体把握,而不能盲目地借鉴、融合。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对龙的外形进行归纳化、艺术化处理。如可将龙鳞、龙睛、龙爪等部分视作点,将龙身与龙发及龙须等部分归纳为线。设计师应根据自然界的审美法则,将这些点、线、面进行设计加工和重新组合,进而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龙颜。另外,现代动漫设计中,对于神龙形象的设计也很丰富,其神龙形象的塑造也是在点、线、面设计三要素重组后得出的成果。设计师可先从画面构成的视角对中原神龙形象展开设计,然后在造型整体结构上,对龙首、龙身、背景做主次分工,把龙体分解为多个节点部分。虽然龙身内部结构的变化较多,但却有着明显的秩序层次感,设计者可以依据龙体形态建立“设计骨格”(“设计骨格”指构成图形的骨架和格式),继而再将造型元素有规律地放置于骨格中,以达成很好的整合效果。在现代设计中很多设计者会刻意减弱龙尾部分的装饰效果,采用简洁的回字形设计,这是为了弱化龙体下半部分的视觉冲击力,以强化龙体升腾的动势效果。总而言之,通过神龙图腾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能够有效提升设计作品的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

(二)人文风俗文化及其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原地域孕育了诸多历史名人,如开创道教先河的老子、墨家学说鼻祖墨子等,更有诸多英雄式人物,如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兵家代表人物吴起等,数不胜数。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敏锐地捕捉这类历史人物本身所蕴藏的设计因子,将不同流派的中原历史人物,以设计视角安排其一一对应于现代行业,并针对不同行业的设计需求,发散思维,找寻合理的设计介入点,展开有效的融合。如为现代司法部门制作宣传画册时,设计师可以选取韩非子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法家代表人物作为设计基点。以“韩非子怒斥秦王”的文化典故展开设计,这样既可形象地表现出司法部门不畏权贵、严格执法的设计诉求,又能够赋予设计强烈的文化内涵。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中原人文素材展开现代设计的融合时,应该杜绝直接选取人物形象表现在设计画面中。因为直白的表现会降低设计的寓意,所以设计师应另辟蹊径,以艺术化的处理,增强画面的文化层次感。如采取安阳剪纸和朱仙镇木版年画镂空图案等传统的中原民俗艺术方式进行表现,这样不仅在人物素材上同现代设计进行了融合,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会更加贴合传统的艺术基准。

(三)宗教文化及其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原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空前,宗教圣地和遗迹众多,如登封市现存中岳庙、洛阳白马寺、开封大相国寺等,这些均为中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类文化素材,可鉴之处诸多。如将佛家造像中的莲花装饰纹样、服饰、顶饰等艺术素材融合于现代设计之中,便相当出彩。很多设计师热衷于将佛像的顶饰进行截取运用在设计之中,虽然不能从设计中发现任何佛像的外在形态,但是通过设计师对于佛像顶饰的肌理保留,观赏者依然可以明确知晓设计师的表达意图。另外,中原地域所保存下来的大量寺庙庭院古迹也具有独特的特色,现实中通过艺术化的设计处理,也可直接运用于现代动漫设计和建筑设计范畴。

(四)豫剧文化及其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豫剧是我国重要的地方戏剧,历史悠久,在题材与内容上都蕴含着浓郁的中原生活文化气息,具有坚实的民众基础。诸如现在人们口中依然津津乐道的古典豫剧人物花木兰、穆桂英和现代豫剧人物银环等,这些豫剧中的中原人物,或臣、或民,但是在性格上均具有中原人的豪爽与忠诚。挖掘豫剧中的文化因素,从豫剧人物脸谱予以着手,进行设计简化,或者择取豫剧人物丰富的造型元素,运用在现代设计中,必将获得强烈的社会反响。在进行豫剧脸谱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深刻体会到脸谱中所蕴含的意蕴象征元素。如豫剧中赵匡胤的脸谱形象,其眉心盘红色蛟龙意喻帝皇之象;官吏周仓面门鲜红,象征“撞击而死”。设计师在将这类脸谱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时,需明确把握好它们的潜在含义,对不同脸谱设计施以不同的设计色彩表现,以设计色彩心理学为参考,注意色彩调和层次所能体现出的不同情绪,以此更好地凸显出设计主题的意蕴。

(五)汉字文化及其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原地域同汉字的发展、传承、演变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们熟悉的仓颉造字即发生在中原地区;小篆制定者李斯、华夏第一部汉字字典编纂者许慎,均是于中原大地之上完成了各自的文字创新使命;目前仍在频繁使用的宋体字,即诞生于开封有关汉字在中原大地上的轶事数不胜数。汉字是组成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中原作为汉字始源地,其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也显而易见。目前字体设计科目中,仅仅针对宋体字的种类就有几十种之多,而宋体字在现代设计中的使用频率极强,通过宋体字这一现实媒介,能够进一步促使中原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互融合。除了宋体字外,小篆体和甲骨文这两种中原字体在现代设计中的使用也较多,它们被称为无需艺术化处理的活素材,既能够发挥文字信息传递功能的作用,又作为传统装饰元素被广泛地运用在了现代设计作品中。

三、结束语

传统文化与现代范文4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式面临着时代的淘洗,人们的价值观也走向多元。我们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非主流”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颠覆,本是指一种不拘一格的、不盲从当今大众潮流的文化,是文化界后现代性的一种体现。但是在中国,“非主流”的主体却从艺术界中跳了出来,成为了青少年的一种独特的行为现象:他们另类、张扬个性、非大众化,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衣着、言行。而因为青少年的不成熟,“非主流”的行为正在被扭曲,引起越来越多的非议。基于网络对青少年的深刻影响,“两会”代表对此深表忧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等1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建议教育部等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组织专家队伍,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传播规律,尽快开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材,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本文主要立足于当前中国的社会背景,对“非主流”的现象的社会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一、“非主流”现象:对非主流文化的扭曲

广义上说,一切未成为主流的事物(包括思想、艺术、行为、服饰等)都可以称作非主流。非主流本来就是是相对于主流而存在的概念。没有绝对的主流,也不会有绝对的非主流。

主流的文化价值观,是一种已经被绝大多数接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主流对外通常显稳定结构,也就是倾向于确认、树立、划定、保持一种状态,也就是自身所对应的状态。然而世界的本象并非因人而在,不断的发现—再发现,创造—再创造,对世界的认知也就越深刻,当然也更繁复而深奥。非主流在对主流的颠覆中不光破坏自身,也破坏外界世界。因此,大多时候,非主流的主体都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

非主流则是指小众文化价值观,与现实的价值观格格不入。一般来说,真正的思想家必定是非主流的,因为他们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他们是第一个发觉出问题的存在的人,必定要别具一格,自成一派。我们今天要谈的并不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非主流,而是被泛化使用,成为专有名词的“非主流”。我们将本文中所讨论的非主流现象用引号突出,表明是在中国特定的环境有的“非主流”现象。

据研究,现在这种“非主流”的时尚风格,正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以哥特摇滚风(gothic rock)和视觉摇滚风(visual rock)为代表。朋克文化属于后现代虚无主义,以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奇异装扮表现愤怒,破坏,死亡等情绪,风靡于摇滚音乐人和爱好者之间。90年代末,由punk文化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融合了pop流行元素,在视觉的表现手法上更加多元化,并且开始表达一些忧郁,悲伤的主题,于是便产生了emo文化,emo即是emotional的缩写。emo文化同样发源于音乐领域,但很快变成了一种时尚风格,风靡于全球的青少年中间。

但传至中国后,只被学习了视觉外观,而并未真正得其内涵。中国青少年的“非主流” 更多追随的是日韩风的服饰,行为上体现在照片上ps成蓝、黑等阴暗色调、添加上抑郁的语句,人物发型、姿势趋向同一风格。“非主流”个体本该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但是如今反倒体现为“同一化”;而另一些则太过另类,为了追求“另类”不断以一种极度夸张的形式夸大自己的一些特点,反倒是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也会引领一些跟风的人走向一种扭曲的“个性展示”。如堪称“非主流天王”的杨诚俊,他大胆地改造了非主流,在他的音乐里,把社会、人类、生命突出得极为黑暗,使“非主流”达到了另类的极端,从而使他思想堕落,难以自拔,最后造成心理疾病。

二、社会背景:文化工业

西方的思想家们早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状况进行了批判,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更是有一整套的“文化工业”的理论。这里的“工业”是指文化创造的目的和手段与工业生产方式相似,是一种标准性的、复制性的、大批量的生产,其目的是创造消费使用价值,经济效益是其运作杠杆。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的说法是:“文化工业的产品到处都被使用,甚至在娱乐消遣的状况下,也会被灵活地消费。但是文化工业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经济上巨大机器的一个标本,所有的人从一开始,在工作时,在休息时,只要他还进行呼吸,他就离不开这些产品”。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说所有的人都离不开文化工业,实际上就是指大众文化的存在这一普遍现象。由于社会的信仰和价值中心解体,公众陷入无理想、无信仰、无追求、放任的状态之中,精神消遣、娱乐成为大众的普遍追求。于是,媒体信息中的符号,成为控制人们行为的关键。法国“后现代主义”者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更是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带来的文化变异解释为一个“符号自动复制和无限增殖”、“符号的能指逐渐压倒所指,符号日渐排斥实在”的过程。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在鲍德里亚看来,一切都被符号化,人再也接触不到实在,早已习惯于把符号当成实在,把符号制造的幻像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资本主义文化再也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而进入“复制”时代,文化生产蜕变为抽象的符号化运作,审美价值贬值为商品价值,意义彻底空洞化和虚假化[2]。这一进程随着网络文化的大肆扩张而全面加速:电脑和信息技术所制造的文化产品(如好莱坞电影《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黑客帝国》等等)混淆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愈来愈充斥文化市场,主宰文化消费。批量生产和复制图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已经习惯这种单一格调的图像模式。“后现代”是一个复制的而不是创造的时代,有的仅仅是各式各样的新的复制过程。在“后现代”泛滥成灾、软弱无力的复制中,创造美学滑落为大众趣味的单纯再现与模仿,电影、电视、一切声像制品和大众传媒无不如此。美国弗·詹姆逊指出:“在后现代主义中,由于广告,由于形象文化、无意识以及美学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和资本的逻辑。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无意识等等领域是无处不在的。”“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在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英国伊格尔顿则认为,随着整个社会的商品化,文化表征就成了推销的一种包装形式,也就是社会认可的美学形式。

转贴于

中国是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交织的一个复杂社会。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非主流”也以寻求非理性和多样性作为价值的风向标。而实质上,根据我们在上一部分中对“非主流”定义的剖析可以看出,“非主流”现象经过大量的“复制”,已经成为了一定数量青少年的共同行为——当一个自诩为“非主流”卫道者去模仿其它“非主流”的时候,他就不再“非主流”了,他只是众多“非主流”的复本,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其实是现代性的产物。这是在商品社会中资本主义国家在用商品打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更要将自己的政治、文化推向非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手段。从而将资本主义社会那种物欲横流、消费本位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扩散到了非资本主义社会。

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的主流的价值观越来越淡薄,且逐渐被市场经济导向对个体的追求。其原因有二:一是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与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改革开放后的重点不再是以联合对外的方式寻求民族的生存与独立,而是在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下寻求自身的发展;二是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导向,而由于市场经济是以交换为基础,交换的主体是个体,这就导致个体要以对自身的彰显来达到交换的目的。这也就影响了“非主流”对自我意识的彰显,以个体的释放来寻求社会的认同。

如果我们把“非主流”这种“流行文化”看作是艺术趣味、时尚运动、时装、游戏等等构成的整体的、不间断的文化潮流,那么,只有在现代社会,它的全部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才得以彻底地展现。文化工业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文化的一个基本维度。青少年总是“流行文化”的敏感者和追逐者。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一代的青少年正经历着在文化工业催生的流行文化中成长,一代比一代人更加迅速地、把文化工业的流行时尚当作自然而然的东西接受下来。

传统文化与现代范文5

关键词:包装设计 传统美学观 中国画 书法文化 印章文化 民间艺术 传统图案 原生态

1.中国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自先秦诸子以来,美学思想家人才辈出,形成了丰富完备的美学思想观念。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受到儒、道、佛三教的影响,形成了“宁静致远”、“恬静淡泊”、“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等审美理论。这些理论对现代包装设计有着深刻而明确的指导意义。如:我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天人合一”,是指自然、人与世间万物相互照应,形成一个完备的、生机勃勃的有机整体。现代绿色设计是对这一古代思想的新解读、新诊释。

2.中国画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画历史悠久,它在本土文化中生根开花,在立意、构思和技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中国画带着它的哲学思想和笔墨意趣为现代包装设计注入了一股激流。中国画的情境讲求“情景相生气韵生动”、“无画处皆成妙境”、“计白当黑,用墨微茫,以一当十,虚实相生,寥寥数笔意尽形全”,在包装设计中纳入这些文化精髓,将会使包装设计在表现手法上呈现“超以象外”的民族视觉形态,设计语境也将在审美层面上达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境界。

3.书法文化与印章文化的运用

中国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岁月磨砺,已达到了形神兼备、笔法与精神高度统一的艺术境界,其中包括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大类型。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枝奇葩。书法文化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艺术平台。尤其在带有传统特色的产品包装设计中,选择主体文字为书法的设计形式确为明智之举。

中国的书法形态万千,是包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是创造视觉语境的重要元素。中国书法中的不同门派、风格,为包装设计提供了很多可以感受发掘的空间。书法与印章关系紧密,大多印章均以篆文字作为组合元素,在位置经营上有相当的美学意境。印章的图与地、阴与阳、方与圆、多与少、粗与细、疏与密、简与繁、刚与柔等形式美的要素,对今日的设计师在元素与概念的运用上会大有裨益。

4.民间艺术的应用

根植于民间沃土的民间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折射出多彩的民俗民风,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冀。这些民间艺术散发出浓浓的乡情,流淌出淡淡的世故人心和烟火气。从民间艺人老百姓的生活中生发出的艺术,在包装表现上有着灼灼的、浓烈的心理效应。

民间美术中的图形装饰感极强,简洁单纯、朴拙生动,具有强烈的“原生态”艺术魅力,如剪纸、皮影、年画、蜡染、扎染、织染、脸谱等,这些都是极丰富充沛的包装视觉元素。民间美术中常用谐音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望。“年年有鱼”中“鱼”与“余”同音,表达生活富裕、家境殷实。蝙蝠图案中,“蝠”与“福”同音,表达幸福长寿。对于民俗食品和器物的包装,尤其在旅游产品的整体包装设计中,民间美术元素是不容忽视的巨大资源,它们散发着浓郁的地域色彩与温暖的思乡情,突破了语言与文字的局限。

5.传统图案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无论是宫廷艺术还是民间美术,经过历代画家、艺人、工匠、百姓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步形各具文化内涵的表现特色,体现了整个民族的生存观念和审美情趣。虽然传统包装样式多用各种看似与商品无直接关系的图形来进行装饰,如阴阳太极图、易经中的八卦图、古代器物上的图形、古代服饰上的图案,民俗文化――木版年画中的门神、娃娃抱鱼;婚俗剪纸中的莲花、石榴、喜鹊、龙凤等;吉祥图案――万字纹、回纹、如意纹、祥云图案、方胜图案等,但是,通过图形本身的寓意来也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与商品有关的文化内涵,具有间接的象征性艺术特征,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商业设计的表现手法从“硬”销售转向了“软”销售,出现了功利性较为隐蔽,更富情趣,更具人情味因而更容易被人接受的新形式。这些构思巧妙的传统图形都是包装设计可借鉴的资源。

6.原生态的材质的应用

传统文化与现代范文6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广告设计;融合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随着贸易国际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国际化,各国传统的文化在广告设计中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被淡化。中国广告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赢得重视,走向世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广告设计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进行适当的融合,在广告设计中充分结合中华民族独特的设计风格,换言之,即是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传承与再生。作为广告设计的教学人员,在教学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在设计中将两者有效融合,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适当地研究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源远而流长,博大而精深,其历经千年风雨而绵延至今,铸就了她强大的包容性与生命力。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必将吸引国内外众多艺术设计的眼球,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高度信息化、高度现代化的生活,随之而来的西方新思想,新观念的涌入也给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广告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面对如此挑战,中国广告设计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打造属于自己的国际舞台,则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广告设计相融合,传承并创新。而且,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更能让受众产生共鸣,赢得其支持,也更利于广告目的的传达。例如2008年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是当代广告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成功融合,其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加了世界人民对中文传统文化的兴趣、热情。

二、现代广告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

近年来,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重视以及广告设计对人类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影响及改变,使得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收集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广告设计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这些设计作品也受到了广告主的赞赏与认可。广告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设计出了很多具有人性美、生命力作品。这些具有传统文化的作品中主要以图形、文字以及色彩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载体,而这些载体又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多彩多样性。例如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在设计上与我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颇具中国特色。又如极具浓郁中国味的央视广告《水墨篇》,则通过传统的墨在水中不断渲染开来这一方式,在水中变幻出长城、游龙等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形象。这一广告设计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广告设计相融合,使得整个广告充满了感染力与表现力,广受欢迎与青睐。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出现了生搬硬套,使用不当的例子,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者对中国文化有深入的理解与领会,在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所包含的意义是否与设计想传达的意义一致。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设计的融合

于现代广告设计而言,传统文化给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并给与无穷的启迪与智慧,极大地提升了现代广告设计的艺术品位。在全球化的今天,独具特色的往往更容易得到关注与赞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设计行业,如何将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相待广告设计中,并将传统文化的韵味完美体现出来既是广告设计者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广告设计教学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广告设计教学中既要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应用,又要把握好一个“度”。换言之,既要将两者相融合,又不能生搬硬套。如何在广告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之适当融入,恰到好处地体现其审美趣味与吸引力,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应注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所特有的形、意、神,考虑广告内容与元素的匹配性,考虑元素之间的匹配性等问题。

第一,形与感是否具有匹配性

当代广告设计,简言之就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因而首先见到的是它的外形。因此其外形的融合度在设计过程中是设计者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一则广告中往往包含多种元素,而这些元素的外形必须与广告设计所要传达的内容相匹配,从而形成并向受众展示这一广告设计所想要传达的美感。例如通过选用我国传统文化的青花瓷这一元素来传达“美”这一感觉,毫无疑问比起选用现代社会流行的花哨的元素来展现要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与认可。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充分考虑融入传统元素的形体与其所传达的感觉是否匹配。

第二,思想与内涵是否一致。

每则广告作品都具有其主题思想,在广告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不仅要考虑其形体的匹配程度,而且这一形态所蕴含的内涵也应当重视。例如在春节的广告设计中,设计者往往通过选用大红色作为广告的主色调,中国结则用来传递祝福,大红灯笼被用来代表喜庆、庆祝。这些例子均是在现代广告设计中将中国传统文化成功的融合与体现。而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广告元素形的匹配需要考虑,而这种形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意义与思想内涵是否能够传达广告设计所要表达的思想与内涵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广告的影响力。

第三,深入了解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更高层次上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承载了更深意义的文化内涵。因此,广告设计中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时,必须考虑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当站在更高的角度,深入体会中国历经千年的传统文化,重新认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内涵。

第四,将中国传统艺术手法融于广告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既包括了图形、文字、色彩,也涵盖了许多传统艺术手法例如剪纸、窗花、皮影等传统民俗艺术。这些民俗艺术文化内涵上的贴切性,又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既能带来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审美趣味。在现代广告设计中也经常能看见此种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广告设计的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现代广告设计都需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而是要在设计过程中将之与社会、企业、产品等适当结合。恰当地如何将为广告设计增光添彩,而不当的融合则只会适得其反。对于广告设计教学者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还要注重锻炼其实践及运用能力,只有将传统文化与广告设计有效融合,方能发挥其强大的感染力、影响力。

结语:

在全球化日益加快的当今社会,具有特色的文化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设计行业中走出中国广告设计自己的道路,仅仅学习外来文化是不够的。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广告设计,既丰富了广告设计的表现力,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广告创意,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得以体现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广告设计的沃土,是中国当代广告设计的不可或缺的文化源泉。将广告设计与传统文化适当融合,对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国广告设计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跟影响。因此,在现代广告设计的教与学以及设计实践中,都应当将中国传统文化于现代广告设计相互融合,将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现代广告设计理念中,以广告为载体,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作者单位: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殷韦韦.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J].2009,(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