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学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费心理学心得

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1

关键词:消费心理;消费行为;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为80后、90后,他们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具有较高的抱负与追求,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其消费观呈现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然而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的压力,自我探索中的迷失、人格发展的不成熟性、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均可能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

一、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系列心理活动,也即消费的决策过程,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消费心理实质上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除消费者本人之外,旁人无从知晓,故又常被称为消费者“黑箱”(black tank)。

消费行为是“消费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商品和劳务的心理反应,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商品和劳务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因素。这些因素是影响或决定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因素,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交互作用的。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任何一个因素也同时被其他因素影响或决定。消费行为就是这些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而且这些因素会随着时间或场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其中任何一个关键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虽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未知的,但消费者外显的消费行为不仅反映了外部因素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而且也反映出对个体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兴趣爱好、文化修养、心理素质等。大学生同其他消费者一样,消费行为也要经历上述三种过程。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外观为不同的消费行为。同时,大学生是大众文化及消费的排头兵,研究和分析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二、大学生消费中心理存在的问题

1、消费层次两极分化

大学生月消费最高的达到千元以上,最低的只有百元,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2、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主要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

3、追求时尚和名牌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攀比心理严重。

4、通讯开支大

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有些颇为严重。

三、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给予建议

改变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不能要什么就给什么,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父母要正确关注子女,不能只要求学习而忽略他们的物质生活。通过社会文化传播积极消费理念,通过宣传树立恰当的消费观念;通过法律法规坚决抵制不正之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增强独立意识,培养理财能力;克服攀比心理,培养良好消费风气。

我们应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做到科学适度消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大众媒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方面的作用对于处理和解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内因是主要原因,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1)消费有计划。大学生应当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要细化消费的项目,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与此同时,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奢华消费和过度消费。调查中表明有将近68%的同学对自己的消费不满意,他们的消费没有良好计划。2)消除不良消费。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顾目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去赶时髦、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而且还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从感情、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他们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一种文明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消除不良消费。3)倡导消费文明、积极健康消费。大学生应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消费问题上,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认清楚自身的经济形势,不要盲目跟风。

2、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子女树立合理、节约型消费

正确对待子女的物质索求,不能千依百顺,家长不应用“金钱奖励法”作为对子女教育的手段,这种做法容易使大学生养成每做一件事就讲条件要报酬的不良习惯,更严重的是淡化了子女的责任感。家长应该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子女知道金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来之不易。在每个月的生活费问题上,应当适当的控制,不要给予孩子太多,这样会增强他们的依赖性;让他们真正的独立,是要他们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3、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工作中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学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工作的投入,鼓励相关的课题研究,引进相应的专家作为指导,或者担任学生工作的顾问,充分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前提工作。关注学生的消费问题,比较和分析不同学生群体、个体在消费行为中的不同情况,收集个案,分类指导。一方面真正解决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消费。另一方面,为研究准备充分、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使学校对大学生消费问题调查研究和指导学生进行消费形成互动,最终实现良性循环。2)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学生工作部门应该把大学生的消费问题纳入到工作范畴中,把学生消费问题当成学风建设长期抓。在勤工助学方面,教导学生要自立,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顺利完成学业,引导学生培育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积极拓展和寻求校外勤工助学岗位,让更多的学生自食其力。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消费,以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在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方面,应当做好宣传和监督工作,保证学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主要用于完成学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不是其他消费项目,更不是用于挥霍浪费、吃喝玩乐。

参考文献:

[1]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4).

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2

针对大学生这一具有独特性的群体,只要企业掌握了其消费动向,抓住大学生的喜好,就一定可以赢得丰厚的利润。实现对大学生消费心态的掌控,是企业营销策略的重中之重。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

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基本达到成熟,但在心理上仍稍显稚嫩。大学生正处于学生与社会青年的过渡时期,在各个方面都具有显著特色。

1.求实、求廉、求便与求新心理并存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独特的生长时期,心理等一些方面都慢慢实现成熟。从购买的物品来说,大学生们一般都对实用性能强的物品持青睐态度。从价格来说,由于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因此价格合理是影响消费取向的重要因素。从适用场所来看,学校对学生时间的要求会直接导致学生对简单方便使用快捷的商品需求增加。从物品的表现形式上看,大学生明显对新兴的事物抱有强烈好感。

2.需求与行为的从众和个性化

大学生对物品的需求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购买物品的类型上。受到学校与周遭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从众现象。这种现象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来学校是大量同龄青年聚集的地方,心理发展的阶段以及所喜好的物品的类型大体上一致;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从众现象可以使自身融入周遭环境,实现大众化;三是存在部分学生可能接触此类知识不足,这个时候,其他学生的决策便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同时大学生在经历了大量的知识熏陶以后,也具有了自己的思想,在购买商品等方面,将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

3.奢俭并举

根据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调查可以得知,如今的高校校园里大致贯穿着两条消费线,分别是消费层次超过正常水平———奢侈,消费层次属于正常水平———节俭。从整体上看,实行节俭消费的学生占据了全体学生的绝大多数,这些学生大都来自普通家庭,在消费上也都遵循合理消费的原则。另一部分崇尚高消费的学生大部分家境优渥,在消费方面追求完美、超前。

三、面向大学生消费市场的企业营销策略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在大学生群体市场上谋求更高的利益,就要根据这个群体的特色做出正确的规划。

1.产品策略

调查研究发现,与其他商品相比,实惠的商品更能夺得大学生们的眼球,因此,企业在研发产品的时候,应考虑到此特点。由于大学生的审美存在大同小异的特点,因此,在商品的细节问题上,企业要尤加注意。另外,由于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在资金的流通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企业在研发商品的时候一定要普遍采用经济的材料。大学生群体充满智慧,学生的内在素养会在无形之中判断商品的价值,因此企业研发商品时一定要注意其可用性。

2.价格策略

价格是大学生选购商品的重要决定因素。在中国的大学生群体中,大致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来自农村,在购买商品时往往要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因素。所以企业在面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时候,一定要制订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接受的价格。同时,企业也可以研发一些高层次的适合家境优渥的学生消费的商品,实现其精神上的满足。

3.分销策略

所谓的分销,就是建立销售渠道。通过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可以知道,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购买渠道。如果购买的对象仅仅是一些日常用品,那么距离的远近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如果购买的对象价格昂贵,此时他们会优先考虑大型商场或网购。因此,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企业实现利润的重要因素。只有为学生提供便利快捷的购物方式,且质量能够有保证,企业才能够占据学生市场。

4.促销策略

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3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消费心理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272-02

《消费心理学》以研究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为主线贯穿始终,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性的和交叉性的独立学科。《消费心理学》课程在设计思路上,应打破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而以营销工作中对消费心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基础,突出本课程为提高学生的营销工作技巧与技能服务,在各个教学模块中有效地将消费心理学知识与营销活动联系起来,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一、“任务驱动法”的提出

“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合适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在“任务”的驱使下,通过问题解决式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得知识的建构过程。其特点是,教师设计好“任务”后,剩下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学生去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关注如何“教会”,转变为关注如何使学生“学会”。“任务驱动法”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在《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消费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把“教”与“讲授”放在了核心位置,忽视了“学”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任务驱动法”的运用,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

在《消费心理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总结,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学习。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到《消费心理学》教学中,教学模式创新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一)创设情境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以发展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要求,结合教学需要将《消费心理学》的内容设计为八个学习情境。具体包括:走进消费者心理、把握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分析消费者个性、唤醒消费者需要与动机、消费者态度与购买行为完善、分析消费心理影响因素、利用消费心理实施营销策略、利用消费心理改进营销活动。

(二)确定问题(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每一学习情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任务目的”,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环境,为接下来具体任务开展做好思想准备。第二部分是给出具体的“学习任务”,每项任务中都给出“任务要求”,方便执行和操作;通过“任务实施建议”,按照实际工作思路,安排任务进程。问题的解决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三)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和修正,进而提供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成果考评

成果考评是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和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有效的成果考评能挖掘问题、分配利益和促进成长。对学习效果的考评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老师要从知识点掌握程度、分析方法、与实际贴合程度等方面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理解正确及做得好的方面和理解有误的方面,从而使学生熟悉和正确把握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适当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设计实例

以《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其中一个学习任务——分析消费情感,具体阐述“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任务目的

1.通过讲述品牌故事,使学生能清晰界定情感的内涵、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达到培养学生现场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2.通过制作消费情感分析报告,区分消费者的情绪与情感,初步掌握消费情感分析的基本内容与要素,达到培养学生文案组织和书写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任务要求

1.任务应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师需规范引导学生的分析方向,并对每名学生的活动实施进行全程指导监控。

2.消费情感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情感形成过程分析,情感类型分析,情感表达形式分析。

3.要求以4人一个小组,依次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每位同学讲述要求做到过程完整,描述生动,用词精准。

4.要求每位组员在讲故事活动结束后,针对其讲述的品牌故事,编写一份书面的消费情感分析报告。

(三)任务实施建议

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特殊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他们虽然在经济上尚未独立,但追求时尚,消费超前,缺乏理性。现在,大学生消费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多项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有待进一步正确引导,以使他们树立科学的和理性的消费观。

1.大学生消费的状况

1.1整体消费水平偏高

大学生是一个经济尚未独立的消费群体,其消费主要来自家庭的资助,其次是来自学校的奖学金,勤工助学和贫困补助,如果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超出家庭的收入增长速度,这将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在前几年,大学生月消费额在400元左右的还占绝大多数,但现在大部分学生每月的平均花费已经超过了750元,而月消费过千元的也比比皆是。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已超出了其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显然有些偏高。

1.2消费水平个体差异较大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沿海和内地发展的不平衡,使来自不同家庭和地区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有6.9%的大学生月总支出不到200元,其消费只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生活非常简朴。有3.9%的大学生总支出在800―1000元之间,每月支出1000元以上的阔绰学生占1.3%,由此可见随着各地收入差距的扩大,人们的消费水平差距越来越来大,这也直接反映在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上。

1.3人情消费所占比例偏高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单纯的小社会,但随着社会商品化、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紧密。社会上的各种人情风在大学校园里也蔓延开来,“人情消费”在大学生的交往中被看得很重要,获得奖学金要请客,当了学生干部要请客,总之只要有可喜可贺的事就应该去请客。请客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要么去饭店饱餐一顿,要么去KTV或泡吧等等,档次越来越高了。这样的人情消费不但增加了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增加了大多数大学生的精神压力。

1.4 休闲娱乐消费多样化

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比较注重精神需求。社会上流行的休闲娱乐活动很容易被大学生追捧,例如假日旅游,看体育比赛,运动健身,看电影,看演出,听音乐会,泡吧,跳舞,上网等。有资料显示,47.7%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外出旅游过,而旅游的经费来源40.7%是靠家庭资助,34.6%是通过节省生活费,11.3%是依靠自己兼职挣钱或奖学金。

2.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问题

2.1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潮流

大学生正值青春期,浑身散发着激情和活力,他们的需求多种多样,以消费上的新潮展现自我。他们对新商品和特殊商品狂热追求,推动着青年消费的潮流。有些大学生为了拥有一件名牌服装或一部新款手机,宁可放弃自己生活的必要开支,不少学生不惜举债达到目的,有些学生甚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满足自己追求时尚潮流的欲望。

2.2爱慕虚荣,攀比消费

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强,不管物质追求还是精神追求都不甘落后。由于受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更偏重于对物质的追求了。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具有一致性,在日常消费上相互攀比,相互影响。以致在一些消费项目上不是出于自身的实际需要,而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只要别人拥有的东西,自己也必须要拥有,不管自己是否真正需要,不管家庭经济状况是否能满足自己的这种消费负担。有些学生虚荣心很强,把高档消费作为提升自我价值的方式,想法设法追求各种高消费。虚荣心让很多大学生们消费不理智,进入消费的误区,从而造成大量的浪费。

2.3好奇冲动,盲目消费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商品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大学生获取外界的时尚和潮流信息非常方便而且快捷。他们正处于青春萌动的时期,对一切新鲜的东西冲满了好奇,敢于尝试。大多数大学生是离家独自在外上大学,他们没有理财意识,对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费没有开支计划,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花费随意性更大。当今,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向大学校园传递着外界的各式各样的消费信息,大学生正处于很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期,以致他们成为消费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在消费上失去了判断力,造成了过多的盲目消费。

2.4超前消费意识增强

当今,社会上“负翁”越来越多,大学生深受影响;又由于物价一路上涨,迫使一些大学生必须依靠学校贷款来完成学业。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是为了和周围的同学保持一致,被迫或自愿借债消费。大学生负债消费在大学校园里已很普遍,有一项调查表明,有10.55%的学生需要经常性借贷,其借贷主要用于生活费、学费和交际费三方面。许多大学生认同这一观点,即用明天的钱,实现今天的愿望。超前消费不是不可行,但现在还是要以学习为主,应做到量力而行。

3.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主要因素

3.1大学生个性因素

大学校园为每个学生展开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的平台。他们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大学里可谓人才汇集,他们都有曾经值得骄傲的成绩,备受家人和老师的呵护宠爱。而有些学生可能走进大学就很难获得骄傲的成绩,倘若又没有其他特长表现,内心会充满失落感。大学生已从填鸭式教育中解脱出来了,由于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他们心灵感到孤独和不安。为了摆脱内心的失落感和心灵的孤独,他们多选择各式各样的消费方式,展现自己。

3.2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消费影响

3.2.1过分溺爱

中国人有句话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中国家庭里,孩子就是家里的重心,而大多数父母的爱就是一味满足孩子物质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家庭收入不断增长,使大学生家长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孩子在校的费用。一些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跟家长的溺爱有很大关系。

3.2.2家长不注重对孩子的理财教育

孩子的消费意识主要来自家庭。孩子自出生后,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说,家庭应是培养孩子最好的学校,父母应是最好的老师。有调查表明,45.21%的大学生表示父母从未或很少对他们进行理财教育。可见,中国的家长在孩子理财教育上是欠缺的,没有培养孩子离开家庭之后健康、健全的消费心理。

3.3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影响

3.3.1社会不良风气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攀比高消费的风气愈演愈烈。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变化,他们认同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吃喝玩乐。

3.3.2媒体的大力宣传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传媒广告影响很大。商家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广告可谓是无孔不入。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等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得到消费信息的渠道。媒体广告及其倡导的消费潮流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倾向。

大学生学习之余,自己支配时间较多,他们的消费主要还是在校园内及校园周圈。一些商家也比较看好学校周围的地段,因为大学生是一个很大很特殊的消费群,以致学校周围店铺琳琅满目,一些学生经不住诱惑,难免盲目消费。当然高校周围也存在的很多不健康,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对学生消费行为的负面影响很大。

4.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建议

4.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

为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正确引导,应注重调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现状。通过多项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由消费行为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现状,为学校和家庭正确指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提供有力的帮助。

4.2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理性教育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不良消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消费理念教育,大力提倡节约,强调消费要适度,反对高消费,从而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家庭应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对不良的消费行为及时给予教育和引动,坚决杜绝大学生由于攀比而导致的奢侈浪费的消费行为,帮助孩子建立健康、合理、科学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4.3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

大学生虽经济还没有独立,各项消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但他们在消费方面可相对地独立自主,这正是培养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好时机。理财的诀窍是开源节流。开源,即增加资金收入。节流,即计划消费资金。对大学生来说,能够做到节流就具备了一定的财商。

4.4优化社会、校园的消费风气

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影响很大,因此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优化社会风气,制止攀比奢侈的高消费。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反对铺张浪费,着力提高全民的消费道德水平和消费文明。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校园周围的环境有更直接的关系,政府部门要加大力气净化校园周围的环境,彻底清除低俗的娱乐场所。

参考文献:

[1]王英民.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第11期

[2]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 女大学生 体育消费行为 心理分析

消费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体育消费是现代人在满足基本生存消费基础上追求发展和享受等高层次需要的一种消费行为。体育消费心理指的是人们在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调节、控制自身消费行为的心理现象。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体育消费行为在现代人生活消费中的比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已居世界第一位,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更为突出,可见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十分巨大,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心理,不仅有利于构建更加合理的体育经济市场,而且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行为。

一、现代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心理特点

1.大学生的自我体育消费意识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对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发挥调控、指导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受当代经济、文化和消费观念的影响,普遍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但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比较单一,目前仍主要集中在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消费上。

2.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需要

大学生正处在由学校向社会、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的体育消费需求与行为具有从众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中从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在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中尤为普遍。体育消费作为人类生存资料之外的非必需品消费,属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部分,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仍显得较为陌生,因此大部分同学缺少体育商品的知识和体育消费的经验,缺乏判断力和自信心,从众便成为他们自然的选择。此外,他们的从众性,还与他们的攀比、模仿、跟风、追随等心理和行为有关。另一方面,每个大学生自身条件不同,个性心理存在差异,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他们在进行体育消费时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3.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因,是直接促使一个人进行体育消费的内部动力。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更多的男大学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则主要是对审美的追求,她们之所以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主要是为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仪表,这和女美的天性有关。另外,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常常会感到身心疲惫,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大学生们只要经济条件许可,自然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二、大学生科学合理进行体育消费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体育活动具有的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等独特功能,已越来越被现代人所接受,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准和文化修养的现代大学生,更加需要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懂得花钱买健康的道理,充分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进而确立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克服攀比、炫耀等不良的体育消费动机,树立科学、健康的体育消费观。

2.在校内实行有偿体育活动

场地设施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为此,一方面学校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健身环境。另一方面可结合全民健身运动,以高校体育场馆为依托,办成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以获得体育主管部门更多体育事业发展资金的资助,支持学校体育场馆的设备更新。在保证学校各项体育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定时、定期向社会开放各种体育活动场所,举办各种体育健身培训,从而带动在校大学生合理的体育消费行为。

3.高校体育课同学生的体育消费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大学体育课远远达不到健身效果的,大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养成课外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健体和娱乐身心的效果。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可以用月卡或健身登记卡!俱乐部会员卡的形式适当收费,保证使学生花少量的钱,玩得既开心又满意。因此,体育课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体育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补,同时促进发展学生科学的体育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高守贵:走进当代大学生消费[J].消费经济,2004,(2)

[2]高博:透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3]潘玉驹等:大学生需要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急剧的改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我国消费品市场迅速发展,以消费者为主体的“买方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大学生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据统计,2013年大学入学率高达75%。消费心理属于一种比较稳定且理性层面的内容,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而大学生作为新的消费群体,追求时尚、新颖,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所受的教育、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他们有自己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特殊的消费群体,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对于揭示出隐藏在大学生背后的社会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界定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个人消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外在表现,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该决策过程除消费者本人外,旁人无从知晓,故又常称为“黑箱”(black tank)。

三、调查地点和样本的选取

为了考虑不同高校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选取了中南大学重点本科、湖南师范大学的普通本科学校学生和湖南省民政学院专科的学生作为样本,男女生各占一半,涵盖长沙不同层次的大学,共得有效样本102份。

四、分析与结果

(一)大学生消费群体结构分析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是否合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如一部分学生只用于学习消费,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于无益的精神消费上,消费过高、浪费严重。笔者从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

1. 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84.2%的农村学生把父母给予当作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另有13%的农村大学生把勤工助学、奖学金、校外兼职作为生活费的主要来源。而城镇和城市的大学生所有的生活来源都是来自家庭。农村大学生不仅生活费的来源多种多样,而且有一部分是靠自己获得,可能是因为城乡差距原因引起的,也反映在农村的大学生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2. 不同地区学生的消费水平。经过统计,28.4%的大学生每月消费在500元以下,44.1%的学生每月消费在500-1000之间,23.5%的学生每月消费在1000-2000之间,3.9%的学生每月消费在2000元以上,其中八成以上的农村学生的月消费在1000元以下,而六成以上的城镇学生消费水平在1000元以上,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的消费水平均在500元以上,而且2000元以上的消费水平的人数远高于农村学生,消费水平的多少与家庭收入有关,说明城乡收入差距过高。有四成的学生的生活费用主要用于伙食,反映学生的“恩格尔系数”较高。

(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家庭背景(农村和城市)、受教育的水平(不同教育层次)、年级(大学生成长过程)。从社会环境对消费观念、消费动机、消费期望的相关性影响进行分析。

1. 家庭背景对消费观念、消费期望的影响。消费观念,通过对勤俭节约的态度、消费标准、花钱原则、消费理性程度这四个维度进行测量。输出结果显示,卡方检验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即0.05,说明家庭背景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没有显著性差异。(1)不同教育层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在不同的受教育层次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关系中,卡方检验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即0.05,说明受教育水平与大学生对待勤俭节约的态度没有相关性。在消费标准和花钱原则上,卡方检验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即0.05,说明受教育水平与消费标准和花钱原则有相关性,且成正相关,表明受教育层次越高的学生,消费越以经济实惠为主要标准,在花钱方面,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能省则省。在理性消费程度方面,对于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价格再贵都会买下来这一方面与受教育水平没有相关性,而在消费比较谨慎和受教育层次具有相关性,而且成正相关,表明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学生消费越谨慎,越能从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出发,这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有关,和学校的文化氛围也有一定的关系。(2)不同教育层次对大学生消费期望的影响。在对大学生的消费期望研究后发现,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消费期望趋于一致,都希望改善目前的生活现状、购买房子、车子或进行投资。

2. 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期望的影响。(1)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经过spss分析:在对勤俭节约的态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勤俭节约的态度是没有差异的,都认为在当今社会勤俭节约仍是应当提倡的传统美德,但在消费标准方面,年级越高的学生越认为消费时应该以经济实惠为主要标准,而年级越低的学生则会追求高标准,在花钱的原则上,年级越高的学生越认为在保证自己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能省则省。在理性消费程度上,年级与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不顾价格都会买下来没有相关性,而年级越高消费越谨慎。这与不同年级所接触的环境不同,价值观不同。不同年级的学生消费观不同,年级越高,消费更理性,有自己的消费理念。(2)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消费期望的影响。在对大学生消费期望的调查后发现,虽然来自不同年级,但消费期望较为一致,希望把钱用在改变目前现状和改善目前的生活水平或为以后作为投资。

五、结论

本研究在对长沙市三所高校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收集数据,并在分析数据之后得出: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具有多样性,农村的学生更加独立自主,而且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家庭收入成正相关,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城市地区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地区,说明我国城乡收入不均。而且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主要消费用于生活费用、服饰、学习用品等,而用于人际交往的较少,说明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较高,不过大学生的消费呈多样性,而在消费构成中,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消费种类多于农村学生,专科学院的学生的消费构成比本科学院的学生更具有多样性。大学生整体是反对攀比浪费,提倡节约意识,在消费过程中比较理性,不易受外界消费观的影响,较为注重商品的实用价值。家庭对大学生的求实心理具有影响,来自农村的学生在消费方面更加注重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动机、消费期望没有显著性影响。教育层次较高的大学生比教育层次低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更为合理、理性,更容易从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出发教育层次对大学生的消费动机没有显著性影响,不管是哪个学校的学生都会首先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然后再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年级越高的学生消费更为理智,而年级较低的学生更容易形成从众、攀比心理,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去消费。年级越高的学生购物更具有实用性,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而年级低的学生会更加追随他人的购物选择,较为盲目。年级较低的学生好奇心和求异心理较强,注重商品的新奇性,而年级较高的学生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年级较低的学生趋同性消费动机更为强烈,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更容易受周围群体压力的影响,消费观念较经验型,而年级较高的学生消费更为理性,更加从自己实际的消费观念出发,不易受到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余芳.大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2] 李晓霞,刘剑消.消费心理学[M].上海: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4):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