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学心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费心理学心得

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1

关键词:消费心理;消费行为;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为80后、90后,他们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具有较高的抱负与追求,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其消费观呈现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然而由于大学生处于人生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的压力,自我探索中的迷失、人格发展的不成熟性、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均可能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

一、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系列心理活动,也即消费的决策过程,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消费心理实质上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除消费者本人之外,旁人无从知晓,故又常被称为消费者“黑箱”(black tank)。

消费行为是“消费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商品和劳务的心理反应,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商品和劳务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因素。这些因素是影响或决定消费者行为的关键因素,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交互作用的。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任何一个因素也同时被其他因素影响或决定。消费行为就是这些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而且这些因素会随着时间或场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其中任何一个关键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虽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未知的,但消费者外显的消费行为不仅反映了外部因素对其消费行为的影响,而且也反映出对个体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特点,如兴趣爱好、文化修养、心理素质等。大学生同其他消费者一样,消费行为也要经历上述三种过程。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外观为不同的消费行为。同时,大学生是大众文化及消费的排头兵,研究和分析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二、大学生消费中心理存在的问题

1、消费层次两极分化

大学生月消费最高的达到千元以上,最低的只有百元,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2、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主要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

3、追求时尚和名牌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攀比心理严重。

4、通讯开支大

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有些颇为严重。

三、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给予建议

改变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不能要什么就给什么,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父母要正确关注子女,不能只要求学习而忽略他们的物质生活。通过社会文化传播积极消费理念,通过宣传树立恰当的消费观念;通过法律法规坚决抵制不正之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增强独立意识,培养理财能力;克服攀比心理,培养良好消费风气。

我们应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做到科学适度消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大众媒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方面的作用对于处理和解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内因是主要原因,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1)消费有计划。大学生应当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要细化消费的项目,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与此同时,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奢华消费和过度消费。调查中表明有将近68%的同学对自己的消费不满意,他们的消费没有良好计划。2)消除不良消费。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顾目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去赶时髦、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而且还会出现过度消费的情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从感情、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动却缺乏消费的理性,他们有着消费的随意却缺乏消费的算计。因此,应该在大学生中倡导一种文明行为,加强自身修养,消除不良消费。3)倡导消费文明、积极健康消费。大学生应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消费问题上,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认清楚自身的经济形势,不要盲目跟风。

2、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子女树立合理、节约型消费

正确对待子女的物质索求,不能千依百顺,家长不应用“金钱奖励法”作为对子女教育的手段,这种做法容易使大学生养成每做一件事就讲条件要报酬的不良习惯,更严重的是淡化了子女的责任感。家长应该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子女知道金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来之不易。在每个月的生活费问题上,应当适当的控制,不要给予孩子太多,这样会增强他们的依赖性;让他们真正的独立,是要他们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3、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工作中

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学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工作的投入,鼓励相关的课题研究,引进相应的专家作为指导,或者担任学生工作的顾问,充分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前提工作。关注学生的消费问题,比较和分析不同学生群体、个体在消费行为中的不同情况,收集个案,分类指导。一方面真正解决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消费。另一方面,为研究准备充分、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使学校对大学生消费问题调查研究和指导学生进行消费形成互动,最终实现良性循环。2)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学生工作部门应该把大学生的消费问题纳入到工作范畴中,把学生消费问题当成学风建设长期抓。在勤工助学方面,教导学生要自立,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顺利完成学业,引导学生培育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积极拓展和寻求校外勤工助学岗位,让更多的学生自食其力。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消费,以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在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方面,应当做好宣传和监督工作,保证学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主要用于完成学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不是其他消费项目,更不是用于挥霍浪费、吃喝玩乐。

参考文献:

[1]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4).

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2

针对大学生这一具有独特性的群体,只要企业掌握了其消费动向,抓住大学生的喜好,就一定可以赢得丰厚的利润。实现对大学生消费心态的掌控,是企业营销策略的重中之重。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

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基本达到成熟,但在心理上仍稍显稚嫩。大学生正处于学生与社会青年的过渡时期,在各个方面都具有显著特色。

1.求实、求廉、求便与求新心理并存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独特的生长时期,心理等一些方面都慢慢实现成熟。从购买的物品来说,大学生们一般都对实用性能强的物品持青睐态度。从价格来说,由于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因此价格合理是影响消费取向的重要因素。从适用场所来看,学校对学生时间的要求会直接导致学生对简单方便使用快捷的商品需求增加。从物品的表现形式上看,大学生明显对新兴的事物抱有强烈好感。

2.需求与行为的从众和个性化

大学生对物品的需求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购买物品的类型上。受到学校与周遭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从众现象。这种现象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来学校是大量同龄青年聚集的地方,心理发展的阶段以及所喜好的物品的类型大体上一致;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从众现象可以使自身融入周遭环境,实现大众化;三是存在部分学生可能接触此类知识不足,这个时候,其他学生的决策便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同时大学生在经历了大量的知识熏陶以后,也具有了自己的思想,在购买商品等方面,将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维。

3.奢俭并举

根据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调查可以得知,如今的高校校园里大致贯穿着两条消费线,分别是消费层次超过正常水平———奢侈,消费层次属于正常水平———节俭。从整体上看,实行节俭消费的学生占据了全体学生的绝大多数,这些学生大都来自普通家庭,在消费上也都遵循合理消费的原则。另一部分崇尚高消费的学生大部分家境优渥,在消费方面追求完美、超前。

三、面向大学生消费市场的企业营销策略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在大学生群体市场上谋求更高的利益,就要根据这个群体的特色做出正确的规划。

1.产品策略

调查研究发现,与其他商品相比,实惠的商品更能夺得大学生们的眼球,因此,企业在研发产品的时候,应考虑到此特点。由于大学生的审美存在大同小异的特点,因此,在商品的细节问题上,企业要尤加注意。另外,由于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在资金的流通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企业在研发商品的时候一定要普遍采用经济的材料。大学生群体充满智慧,学生的内在素养会在无形之中判断商品的价值,因此企业研发商品时一定要注意其可用性。

2.价格策略

价格是大学生选购商品的重要决定因素。在中国的大学生群体中,大致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来自农村,在购买商品时往往要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因素。所以企业在面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时候,一定要制订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接受的价格。同时,企业也可以研发一些高层次的适合家境优渥的学生消费的商品,实现其精神上的满足。

3.分销策略

所谓的分销,就是建立销售渠道。通过对实际情况的研究可以知道,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购买渠道。如果购买的对象仅仅是一些日常用品,那么距离的远近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如果购买的对象价格昂贵,此时他们会优先考虑大型商场或网购。因此,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企业实现利润的重要因素。只有为学生提供便利快捷的购物方式,且质量能够有保证,企业才能够占据学生市场。

4.促销策略

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消费品市场迅速发展,买方市场逐步形成,消费者在消费水平、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的自主意识、成熟程度远远高于以往的任何时期。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从其经营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消费者是上帝,消费者是企业利润的来源,消费者的货币选票的投向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为了争夺消费者,研究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便成为企业营销管理者的主要内容,随着从事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日益增多,我国许多大中专院校的相关专业都开设了《消费心理学》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应用类学科,尤其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企业的市场调查,还是企业的营销活动,都离不开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研究消费心理及其行为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从他担当起“教师”这一角色开始,他就会知道教学的重要性。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因此,其着力点必须是学生,必须是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方法、态度、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必须是讲求课堂效益和效率的。换句话说:第一,必须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其“想学”;第二,必须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自我意识发展上的“能学”;第三,必须基于一些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第四,必须建立在情感和阶段基础上,努力促进学生“坚持学”。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针对《消费心理学》这门实用性强、理论知识面广的学科,教师如何深入和扩充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如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如何利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妨从课堂教学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 当前该课程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在教学中,师生关系仍然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只管“教”,只管把教学任务完成或把书讲完,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兴趣、爱好、动机和情趣;也没有考虑知识本身的价值取向。《消费心理学》涉及到心理学很多基本理论,内容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对于这门有基本理论又有很强实用性的学科,如果教师只管教,学生没兴趣学,这样会让我们教师也没兴趣教。从而,进入教学的恶性循环。

1.2教学目标单一。《消费心理学》是探究消费者的心理情感和购买行为的课程,如果教学目标仅仅是讲授书本内容,教师不能把教学与实际相联系,只是空谈理论,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可想而知的。

1.3教学内容过于封闭。教师在《消费心理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来源于教材,而对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需求;学生所处的复杂社会环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重视不够,未能使其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1.4考试方式单一。传统的《消费心理学》课堂教学的检验方式就是通过考试来进行的,也就是120分钟的闭卷考试。考试的内容不外乎是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以及论述题等等。这种纯理论的考试,使学生、教师还在以“考试”为中心,这种考试方式需要改革。

2 针对现状提出教学思考

2.1加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讲到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气质学说分析自己的气质,自己分析不同气质的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中的表现,然后,和学生一同分析作为营销者应怎样注意利用消费者气质特征的积极方面,控制其消极方面,提高商品营销艺术。

2.2结合理论教学,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不是单一的完成教材上的内容,还要联系实际,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源于美国MBA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宗旨,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重点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促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之复杂性、变化性和多样性等属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比如当前一些热门的政治经济现象如房贷利率的上涨,成品油价的上涨等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带来什么影响等等,这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2.3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料,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实用较强的学科,教师应该查阅资料、上网搜索一些热门的资料,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比如在谈到广告媒体的心理效应时,我在课前让学生准备自己心里印象深刻的广告,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这样,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也很好。

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特殊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他们虽然在经济上尚未独立,但追求时尚,消费超前,缺乏理性。现在,大学生消费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多项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有待进一步正确引导,以使他们树立科学的和理性的消费观。

1.大学生消费的状况

1.1整体消费水平偏高

大学生是一个经济尚未独立的消费群体,其消费主要来自家庭的资助,其次是来自学校的奖学金,勤工助学和贫困补助,如果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超出家庭的收入增长速度,这将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在前几年,大学生月消费额在400元左右的还占绝大多数,但现在大部分学生每月的平均花费已经超过了750元,而月消费过千元的也比比皆是。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已超出了其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显然有些偏高。

1.2消费水平个体差异较大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沿海和内地发展的不平衡,使来自不同家庭和地区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有6.9%的大学生月总支出不到200元,其消费只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生活非常简朴。有3.9%的大学生总支出在800―1000元之间,每月支出1000元以上的阔绰学生占1.3%,由此可见随着各地收入差距的扩大,人们的消费水平差距越来越来大,这也直接反映在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上。

1.3人情消费所占比例偏高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单纯的小社会,但随着社会商品化、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紧密。社会上的各种人情风在大学校园里也蔓延开来,“人情消费”在大学生的交往中被看得很重要,获得奖学金要请客,当了学生干部要请客,总之只要有可喜可贺的事就应该去请客。请客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要么去饭店饱餐一顿,要么去KTV或泡吧等等,档次越来越高了。这样的人情消费不但增加了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增加了大多数大学生的精神压力。

1.4 休闲娱乐消费多样化

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比较注重精神需求。社会上流行的休闲娱乐活动很容易被大学生追捧,例如假日旅游,看体育比赛,运动健身,看电影,看演出,听音乐会,泡吧,跳舞,上网等。有资料显示,47.7%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外出旅游过,而旅游的经费来源40.7%是靠家庭资助,34.6%是通过节省生活费,11.3%是依靠自己兼职挣钱或奖学金。

2.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问题

2.1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潮流

大学生正值青春期,浑身散发着激情和活力,他们的需求多种多样,以消费上的新潮展现自我。他们对新商品和特殊商品狂热追求,推动着青年消费的潮流。有些大学生为了拥有一件名牌服装或一部新款手机,宁可放弃自己生活的必要开支,不少学生不惜举债达到目的,有些学生甚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来满足自己追求时尚潮流的欲望。

2.2爱慕虚荣,攀比消费

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强,不管物质追求还是精神追求都不甘落后。由于受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更偏重于对物质的追求了。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具有一致性,在日常消费上相互攀比,相互影响。以致在一些消费项目上不是出于自身的实际需要,而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只要别人拥有的东西,自己也必须要拥有,不管自己是否真正需要,不管家庭经济状况是否能满足自己的这种消费负担。有些学生虚荣心很强,把高档消费作为提升自我价值的方式,想法设法追求各种高消费。虚荣心让很多大学生们消费不理智,进入消费的误区,从而造成大量的浪费。

2.3好奇冲动,盲目消费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商品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大学生获取外界的时尚和潮流信息非常方便而且快捷。他们正处于青春萌动的时期,对一切新鲜的东西冲满了好奇,敢于尝试。大多数大学生是离家独自在外上大学,他们没有理财意识,对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生活费没有开支计划,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花费随意性更大。当今,媒体无时无刻不在向大学校园传递着外界的各式各样的消费信息,大学生正处于很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时期,以致他们成为消费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在消费上失去了判断力,造成了过多的盲目消费。

2.4超前消费意识增强

当今,社会上“负翁”越来越多,大学生深受影响;又由于物价一路上涨,迫使一些大学生必须依靠学校贷款来完成学业。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是为了和周围的同学保持一致,被迫或自愿借债消费。大学生负债消费在大学校园里已很普遍,有一项调查表明,有10.55%的学生需要经常性借贷,其借贷主要用于生活费、学费和交际费三方面。许多大学生认同这一观点,即用明天的钱,实现今天的愿望。超前消费不是不可行,但现在还是要以学习为主,应做到量力而行。

3.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主要因素

3.1大学生个性因素

大学校园为每个学生展开了张扬个性,发展自我的平台。他们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大学里可谓人才汇集,他们都有曾经值得骄傲的成绩,备受家人和老师的呵护宠爱。而有些学生可能走进大学就很难获得骄傲的成绩,倘若又没有其他特长表现,内心会充满失落感。大学生已从填鸭式教育中解脱出来了,由于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他们心灵感到孤独和不安。为了摆脱内心的失落感和心灵的孤独,他们多选择各式各样的消费方式,展现自己。

3.2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消费影响

3.2.1过分溺爱

中国人有句话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中国家庭里,孩子就是家里的重心,而大多数父母的爱就是一味满足孩子物质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家庭收入不断增长,使大学生家长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孩子在校的费用。一些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跟家长的溺爱有很大关系。

3.2.2家长不注重对孩子的理财教育

孩子的消费意识主要来自家庭。孩子自出生后,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说,家庭应是培养孩子最好的学校,父母应是最好的老师。有调查表明,45.21%的大学生表示父母从未或很少对他们进行理财教育。可见,中国的家长在孩子理财教育上是欠缺的,没有培养孩子离开家庭之后健康、健全的消费心理。

3.3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影响

3.3.1社会不良风气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攀比高消费的风气愈演愈烈。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变化,他们认同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吃喝玩乐。

3.3.2媒体的大力宣传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传媒广告影响很大。商家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广告可谓是无孔不入。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等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得到消费信息的渠道。媒体广告及其倡导的消费潮流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倾向。

大学生学习之余,自己支配时间较多,他们的消费主要还是在校园内及校园周圈。一些商家也比较看好学校周围的地段,因为大学生是一个很大很特殊的消费群,以致学校周围店铺琳琅满目,一些学生经不住诱惑,难免盲目消费。当然高校周围也存在的很多不健康,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对学生消费行为的负面影响很大。

4.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建议

4.1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

为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正确引导,应注重调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现状。通过多项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由消费行为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现状,为学校和家庭正确指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提供有力的帮助。

4.2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理性教育

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不良消费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消费理念教育,大力提倡节约,强调消费要适度,反对高消费,从而积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家庭应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对不良的消费行为及时给予教育和引动,坚决杜绝大学生由于攀比而导致的奢侈浪费的消费行为,帮助孩子建立健康、合理、科学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4.3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

大学生虽经济还没有独立,各项消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但他们在消费方面可相对地独立自主,这正是培养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好时机。理财的诀窍是开源节流。开源,即增加资金收入。节流,即计划消费资金。对大学生来说,能够做到节流就具备了一定的财商。

4.4优化社会、校园的消费风气

社会上不良的消费风气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影响很大,因此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优化社会风气,制止攀比奢侈的高消费。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反对铺张浪费,着力提高全民的消费道德水平和消费文明。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校园周围的环境有更直接的关系,政府部门要加大力气净化校园周围的环境,彻底清除低俗的娱乐场所。

参考文献:

[1]王英民.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第11期

[2]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 受灾 消费心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 0级大地震,地震还波及与之邻近的甘肃、陕西等地,灾情非常严重,给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失。作为高校教师,则须第一时间了解家庭受灾的大学生的身心变化,以便有针对性的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受灾学生更好地应对灾后各阶段的生活,逐渐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对于家庭受灾的学生,经济支持问题是一个重要且紧迫的问题,地处四川省的乐山师范学院,学生大多来自本省,很多学生家庭都受到地震灾害不同程度的影响,仅仅靠师生捐助和国家资助,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帮助所有的学生解决问题。为此,本研究对受灾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以期了解震后受灾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倾向,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的消费倾向,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并进一步为其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

一、研究方法

1.被试。选取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四个院系的部分受灾学生。

2.实施。因为本调查不适合教师亲自进行,也不适合采用正规问卷形式,故采用学生之间调查暗访的方法,安排4名普通学生志愿者在宿舍或其他课余场合进行隐藏身份的聊天式开放访谈,让学生志愿者将每次访谈内容做事后记录。然后由教师汇总资料进行分析。

二、结果

经过一个半月的资料收集,以及最后的资料汇总分析,发现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有四个主要的倾向。

1.“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赖心理。具有依赖心理倾向的学生,其代表性的消费心理观念有,“车到山前必有路,要享受今天,要相信政府和学校会帮助我们的”,这些学生在消费行为方面,也表现得比平时随意,有个别甚至大手大脚,因而导致到处欠债的窘境。

2.“花一块钱想半天”的无助心理。具有无助心理倾向的学生,其代表性的消费心理观念有“家里的房子都垮了,父母生活都难了,以后不知怎么生活,不能乱花一分一角”,这些学生在消费行为方面,表现得比平时拘谨一些,有的学生平日在学校的打饭都要算着账,挑最便宜的时令蔬菜,而不是平时那样,打自己比较想吃的饭菜。还有个别学生“两天吃三次泡菜”,走向了另一个消费的极端,连基本的营养和身体健康都不能保障,更不要说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

3.“网络世界才安全”的逃避心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消费行为表现为沉迷上网,其观念主要有“你想那么多也没用,我什么都不想,网络世界让我忘了自己,觉得有安全感”。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具有逃避现实世界的倾向,把很多时间与精力花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有些女同学还领养了虚拟的宠物。一些以前就有虚拟家园或者虚拟宠物的学生,则在这一时期对虚拟世界给以特别的关注和热情。这就使得他们把本来就比较紧张有限的经济来源中的一部分用在了虚拟世界里,这样做一方面让其心理得到暂时的解脱和释放,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日后的经济负担,增加了今后日常消费困难的可能性。

4.“你说我怎样帮自己”的沟通心理。在调查中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助和寻求他人理解支持与帮助的行为,其代表性的观念有“天助自助之人”,“你说我应当怎样帮爸爸妈妈,应当怎样帮自己”,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绪比较稳定,应对生活的态度也是积极面对,经常和同学交谈、沟通,主动找到辅导员、任课教师或相关领导寻求帮助,同时积极申请各种资助、贷款、奖学金等,其灾后消费心理较灾前没有明显变化,生活则比灾前忙碌充实。面对现实,积极沟通,消费心理乐观稳定,是这部分学生的共同特征,这种积极的心态令教师感到放心和欣慰,也为逐渐投到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讨论

通过一个半月的调查分析,发现震后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有依赖、无助、逃避、沟通四个主要的倾向。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够面对现实,积极沟通,消费心理乐观稳定,也有不少学生出现了极端或偏差消费心理。有的学生同时表现出的2种以上的消费心理,有的学生消费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受他人影响很大。调查结果一方面反映了现震后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高校教师和社会工作者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纠偏;另一方面震后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状况存在综合性和不稳定性,也为教师的帮助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正是这种不稳定性,使帮助其转变思想观念相对更容易进行。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偏差心理的存在,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大手大脚”、“谨小慎微”甚至“上网逃避”,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暂时摆脱心灵的创伤,生活在一个相对自我中心和安全的心理环境中。暂时的消费心理偏差就像偶尔的“心灵的发烧”,发烧是我们应对体内细菌的自我保护措施,但是不能让病症一直持续下去,否则就会伤到身体。对于震后受灾学生的消费心理出现的偏差,则应及时了解和把握第一手信息,从而应针对不同的偏差消费心理倾向,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帮助更多的学生真正走出阴影,过上健康、愉快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金 磊:加强我国城乡综合减灾规划设计的建议――写在汶川“5・12”大地震后的科学思考[J].安全,2008,6:1~3

消费心理学心得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急剧的改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我国消费品市场迅速发展,以消费者为主体的“买方市场”格局逐步形成。大学生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据统计,2013年大学入学率高达75%。消费心理属于一种比较稳定且理性层面的内容,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而大学生作为新的消费群体,追求时尚、新颖,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所受的教育、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他们有自己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特殊的消费群体,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对于揭示出隐藏在大学生背后的社会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界定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个人消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外在表现,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该决策过程除消费者本人外,旁人无从知晓,故又常称为“黑箱”(black tank)。

三、调查地点和样本的选取

为了考虑不同高校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选取了中南大学重点本科、湖南师范大学的普通本科学校学生和湖南省民政学院专科的学生作为样本,男女生各占一半,涵盖长沙不同层次的大学,共得有效样本102份。

四、分析与结果

(一)大学生消费群体结构分析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是否合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如一部分学生只用于学习消费,还有一部分学生用于无益的精神消费上,消费过高、浪费严重。笔者从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

1. 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84.2%的农村学生把父母给予当作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另有13%的农村大学生把勤工助学、奖学金、校外兼职作为生活费的主要来源。而城镇和城市的大学生所有的生活来源都是来自家庭。农村大学生不仅生活费的来源多种多样,而且有一部分是靠自己获得,可能是因为城乡差距原因引起的,也反映在农村的大学生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2. 不同地区学生的消费水平。经过统计,28.4%的大学生每月消费在500元以下,44.1%的学生每月消费在500-1000之间,23.5%的学生每月消费在1000-2000之间,3.9%的学生每月消费在2000元以上,其中八成以上的农村学生的月消费在1000元以下,而六成以上的城镇学生消费水平在1000元以上,高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的消费水平均在500元以上,而且2000元以上的消费水平的人数远高于农村学生,消费水平的多少与家庭收入有关,说明城乡收入差距过高。有四成的学生的生活费用主要用于伙食,反映学生的“恩格尔系数”较高。

(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家庭背景(农村和城市)、受教育的水平(不同教育层次)、年级(大学生成长过程)。从社会环境对消费观念、消费动机、消费期望的相关性影响进行分析。

1. 家庭背景对消费观念、消费期望的影响。消费观念,通过对勤俭节约的态度、消费标准、花钱原则、消费理性程度这四个维度进行测量。输出结果显示,卡方检验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即0.05,说明家庭背景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没有显著性差异。(1)不同教育层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在不同的受教育层次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关系中,卡方检验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即0.05,说明受教育水平与大学生对待勤俭节约的态度没有相关性。在消费标准和花钱原则上,卡方检验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即0.05,说明受教育水平与消费标准和花钱原则有相关性,且成正相关,表明受教育层次越高的学生,消费越以经济实惠为主要标准,在花钱方面,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能省则省。在理性消费程度方面,对于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价格再贵都会买下来这一方面与受教育水平没有相关性,而在消费比较谨慎和受教育层次具有相关性,而且成正相关,表明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学生消费越谨慎,越能从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出发,这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有关,和学校的文化氛围也有一定的关系。(2)不同教育层次对大学生消费期望的影响。在对大学生的消费期望研究后发现,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消费期望趋于一致,都希望改善目前的生活现状、购买房子、车子或进行投资。

2. 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期望的影响。(1)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经过spss分析:在对勤俭节约的态度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勤俭节约的态度是没有差异的,都认为在当今社会勤俭节约仍是应当提倡的传统美德,但在消费标准方面,年级越高的学生越认为消费时应该以经济实惠为主要标准,而年级越低的学生则会追求高标准,在花钱的原则上,年级越高的学生越认为在保证自己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能省则省。在理性消费程度上,年级与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不顾价格都会买下来没有相关性,而年级越高消费越谨慎。这与不同年级所接触的环境不同,价值观不同。不同年级的学生消费观不同,年级越高,消费更理性,有自己的消费理念。(2)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消费期望的影响。在对大学生消费期望的调查后发现,虽然来自不同年级,但消费期望较为一致,希望把钱用在改变目前现状和改善目前的生活水平或为以后作为投资。

五、结论

本研究在对长沙市三所高校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收集数据,并在分析数据之后得出: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具有多样性,农村的学生更加独立自主,而且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家庭收入成正相关,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城市地区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地区,说明我国城乡收入不均。而且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主要消费用于生活费用、服饰、学习用品等,而用于人际交往的较少,说明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较高,不过大学生的消费呈多样性,而在消费构成中,来自城市的学生的消费种类多于农村学生,专科学院的学生的消费构成比本科学院的学生更具有多样性。大学生整体是反对攀比浪费,提倡节约意识,在消费过程中比较理性,不易受外界消费观的影响,较为注重商品的实用价值。家庭对大学生的求实心理具有影响,来自农村的学生在消费方面更加注重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动机、消费期望没有显著性影响。教育层次较高的大学生比教育层次低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更为合理、理性,更容易从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出发教育层次对大学生的消费动机没有显著性影响,不管是哪个学校的学生都会首先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然后再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年级越高的学生消费更为理智,而年级较低的学生更容易形成从众、攀比心理,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消费能力去消费。年级越高的学生购物更具有实用性,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而年级低的学生会更加追随他人的购物选择,较为盲目。年级较低的学生好奇心和求异心理较强,注重商品的新奇性,而年级较高的学生更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年级较低的学生趋同性消费动机更为强烈,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更容易受周围群体压力的影响,消费观念较经验型,而年级较高的学生消费更为理性,更加从自己实际的消费观念出发,不易受到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余芳.大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2] 李晓霞,刘剑消.消费心理学[M].上海: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4):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