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范文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没有具备教学基本功,教师就不能良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需要经常的读书、读好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含量,通过教学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利用协作提升自我,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教师需要根据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参加一些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参加粉笔字书写竞赛,或是演讲、朗诵比赛等,使自己的基本功得到锻炼。教师可以先练习钢笔字,然后练习粉笔字,最后练习毛笔字,由简单到复杂。教师需要练就标准的普通话,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出表率。小学学生对于一些事物都有着模仿的心理,而且外界的环境也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发音不标准,方言口音严重,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经验,书写一些质量很高的论文和教学案例,应用完全属于自己的教学资源,找寻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二、博览群书,夯实文化底蕴,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
如果教师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知识底蕴不足,那么又怎么能够良好的引导学生去学习。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关键就是多读书。读书对于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社会也提倡终身学习,教师更是需要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的职业。对于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养成经常读书而且会读书的良好习惯,使得自身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也是语文教师可以更好开展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首先教师的读书活动并不是盲目的,教师的读书活动需要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以校本为基础,通过读书获得更多的收益,最终形成一种合力。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坚守终身学习的理念,博览群书,不仅仅要学习与语文教学有关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注意其它方面的知识,要注重更深层次的挖取知识,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一个知识的海洋。教师通过阅读,得到众多知识的充实,教师的文化底蕴更加浓厚,教学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最终才能使得自身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
三、锤炼教学设计,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秘诀
小学学生好动,很多事物对于他们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只有通过依据教材上的内容精心的进行课堂设计,并且选用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文化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起点,教学能力就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外化展现。教学实践表明,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教师的语文教学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亲身的体验、感悟、领会逐渐获得并且不断发展的。教师需要应用教学实践活动对自身的教学设计进行锤炼,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三味书屋》、《拔苗助长》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学习著名教师和特级教师的相关教学设计,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不断的加深对其的研究力度,利用最为聪明也最为巧妙的办法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首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清晰教材内容的教学莫彪,并且划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考虑与文章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然后试验教学,由其他的语文教师对其进行点评,对其进行改善和调整,最终达成共识。例如:教师在讲述《拔苗助长》这一课程时,当讲授结束后教师可以请求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对话,如同情景剧表演一样,将文章的内容重述。这样的课程设计能够更加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要学生不会感到那么拘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累积经典的教学案例,将这些设计案例整理成为一个良好的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四、反思与交流,深入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
反思对于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改进和提升教学方法的主要手段。教师的反思是思维运动,展现的是教师的教学育人态度,更是高品质的体现,教学反思更是理解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教师需要时常对自身的教学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进行发丝,使得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领会,收获新的经验。教师的教学反思就是对自身行为的追问,明确自己是否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将教学活动由浅层次向着深层次延伸,走出传统教育的束缚,不断的进行创新。
五、结语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人才需求;脱节;原因;策略
一、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相脱节的三大原因
体育教育水平不仅直关全国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更是与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密切相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体育师资质量即是决定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从当前来看,我国的中小学体育师资建设尚且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相脱节最为突出。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着以下三项挑战:(1)全面掌握教师运动技能。虽然新课改赋予了体育教师以一定的教学内容选择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可以随心所欲,反而为了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以课程改革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借助更加全面的运动技能方法来开展体育教学。(2)积极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需关注自身“怎么教”即可,然而新课标所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理念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其不仅要关注自身教学方法,且还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变得“会学”。(3)采用全新的评价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一般都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然而,新课改却提出了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的要求。一般而言,这种评价方式的难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确定评价指标;二是建立评价标准,三是实施评价过程。
(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并非以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为依据
目前,存在不少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入职后难以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岗位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1)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育性”不突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总共列举了142门课程,但其中与体育教学有关的课程只有48门,占比尚且不足34%,大多数课程与体育教育的关系并不大,从这点来看,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充分突出其“教育性”。(2)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失准,专业课程设置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际相脱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决定高校体育师资培养质量的两大关键,然而从当前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非但未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且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与中小学实际相脱节的情况。比如,某高校设置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研究、管理和训练工作以及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体育专门人才”,但再观其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总共开设学校平台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三大类课程,而专业基础课程的占比仅有40%,明显难以满足能够适应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3)体育教育专业生源存在专业技能不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总体来看,体育教育专业招生在当前呈现出了重学生文化成绩而轻学生专业技能的趋势,此外,不少省份在举办体育术科考试时也未能突出体育专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考试项目的考察点更倾向于学生身体素质而非其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讲,在校学习期间,部分学生并未将侧重点放在努力学习和提升个人专业技能上,从而导致自身的运动技能不足,不仅难以满足新课改所提出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多样化这一要求,且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也难以面向学生做出足够标准的示范性动作,严重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和运动技能掌握水平。(4)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偏重知识技能传授而忽视教学能力培养。首先,在体育教育专业的理论课和技术课上,教师只一味注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对其教学能力的培养;其次,一般来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时间都很短,以至于他们根本无法将学到的理论技能与实践真正融合到一处;最后,评价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必备教学技能之一,然而體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大部分情况下仅可以作为“被评价者”,而很少接触到具体的评价方法及实施过程。
(三)高等教育阶段与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之间尚未建立有效交流机制
高等体育教育与基础体育教育间交流机制的缺乏无论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其实都有所显现,接下来试举几例以说明:(1)理论研究仅以某一学段为立足点而很少关注到相邻学段或者整个学校教育,如高等体育教育研究就只是讨论高等体育教育问题,且高中、初中以及小学的体育教育研究同样如此;(2)研究思路狭窄,未将人才的“培养”与“输出”联系起来,比如高校在制定体育教育课程方案时,大多只是考虑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兄弟院校的实践经验等,而并未实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定位,忽略了人才输出问题,这样一来,其自然也就难以立足于基础教育学校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规划;(3)研究视角单一,如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程度不足一题,众多研究都一味将其探索视角框定在了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而忽略了从高等教育这一源头上去查找原因并制定有效策略。
二、促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相衔接的五条策略
(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为主要方向
坚定的目标与明确的方向是收获理想成绩的基础与前提。因此,要想有效推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的衔接度,高校必然要积极调整自身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将为中小学培养优秀体育教师作为工作的主要方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除高校及其教师以外,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应明确这一目标并坚持这一方向。
(二)立足中小学体育教育实际需求,积极调整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
为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体育教育专业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积极进行专业课结构改革:(1)突出体育专业特点;(2)突出师范性。具体来说,其应当加大教育类课程及术科课程教学力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及训练能力。
(三)推行顶岗实习,以更好地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一般来说,高校为了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会在第三或者第四学年安排其进入学校进行实习,不过,这样的实习期通常较短,仅有一两个月而已,因此很难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为改变这一情况,更好地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教育实践能力,高校可以安排学生进入中小学参加顶岗实习,此外这样做也有利于加强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推动其二者实现互助式发展。
(四)建立高等与基础体育教育专业交流机制,促进二者间的相互学习
强化高等体育教育与基础体育教育间的交流,在二者间建立交流机制,之于基础教育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而言,至关重要。比如,双方可以合作举办课题申报与研究活动,组织体育教学技能比赛等。再如,高校可以组织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参加基础教育体育教师教学观摩活动。通过交流,双方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对方身上存在的問题,且也更易找出自身所有的不足,从而实现各级教育管理工作及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完善。
(五)搭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平台,双方合力提升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
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高校方面制定“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略,组织安排专家学者深入中小学教学一线,紧密结合存在其中的教学实践问题来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2)主办方需从全局出发,积极协调双方开展合作,比如,就全国性或地方性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比赛而言,其虽然可以检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却将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拒之门外”——未能邀请他们参与其中担任评委或者进行观摩,这样一来,评比标准也就脱离了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实际,最终导致高校无法顺利达成向中小学校输送高质量体育师资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范文3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体育教学 效果 措施
多媒体教学是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新模式。它是多媒体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后,与教育理论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教学。我国中专学校体育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三点对策。
一、多媒体教学方法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效果
多媒体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己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九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己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或称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随着教学条件的日益改善,我国许多中专学校购置了大量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体育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它有利于强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与传统板书不同,多媒体教学课件能用丰富的文字格式与排版,强调和重现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也方便载入更多的媒体信息,如图片、动画和视频,来加强重点内容的学习。重点强调的地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文字加以区分,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其次,它有利于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中专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发展自己的运动技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并在课堂教学中亲自做示范动作。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促进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无法把示范动作做得规范。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示范时,由于方位或速度的原因,使一些学生没有看清楚,那么,教师不得不重做一遍。如果动作比较复杂,多次重复,教师的负担会很重。此外,有的教师自身素质和运动技能存在某些不足,有时也无法把示范动作做得很准确、到位。因此,教师如果在做示范之前或之后,在课堂上用动画或视频形式,通过多方位的拍摄效果和播放速度的控制来展示规范的动作,就能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总之,多媒体课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示范的不可逆性,并可多次重复利用,节约大量的时间。
第三,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它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此外,多媒体教学向教师提供了一种易于使用的工作平台,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对各种素材进行组合、编辑,因而带来了更大的创造空间,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多媒体网络教学不仅适用于课堂,还可以供学生课外使用。学生可以在网络的任意终端与学校的教材库连接,以获取教师所提供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视频影像,并反馈自己的意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二、多媒体教学方法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由于多媒体教学方法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历史并不长,再加一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当前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首先,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课件制作水平普遍偏低,校方应对体育教师进行专门培训。
许多中专学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设施已经基本健全,但大部分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出现了有条件但不能充分利用的窘境。为此,各学校应对体育教师制作课件进行专门培训。学校还应鼓励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创作,并将研究成果推向各类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以提高教师的动力和兴趣。
体育教师自己也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作用,不能抱着赶时髦的态度,单纯地将纸质讲稿变成电子讲稿,将自己变成讲解员。教师应该考虑教材教法,有机融合多媒体资源,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其次,许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忽视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其本质特征体现为交互性、开放性、非线性和以生为本,其运用于教育和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并在选择和获取信息资料、相互讨论和交流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便利途径。因此,要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发挥效用,教师就必须扬弃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多从学生的“学”上考虑问题,把改善学生的学习作为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着眼点。
第三,本校教师之间,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之间应经常进行交流和合作,有条件的学校还应积极建设教学资源库。
体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
1.将现存的优秀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具体做法是将现存优秀的体育教学资源中的图片、文字材料、音像材料等通过一定的数码技术(数字相机、数字扫描仪等),转化为可在计算机上加工、处理、传输的数字化资源。
2.师生创造的电子作品。这部分动态教学资源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其类型主要有:展示型作品、师生交流作品和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作品。
3.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这方面资源建设一方面可从商业软件公司、重点体育大学、体育研发机构等单位购买;另一方面,是体育教师开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4.日常优秀体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积累。这方面资源建设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对一些大型体育比赛、体育教学能手比赛、校运会、不同级别学术会议、专家研讨讲座等优秀体育信息资源的采集、剪辑、加工等。
总之,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提高中专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切实可行的途径之一。广大体育教师应积极学习相关信息技术,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保来.多媒体教学――教学电脑化•网络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33.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范文4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谈小课题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一、小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师职业修养的提高
在小课题进行过程中,教师的这种精神在不断地成长和升华。回想教师对学生原始的爱更多是出于喜爱,很多教师是因为喜欢孩子选择了教育,但是教育孩子的工作不能只建立在此基础上。因为他们身心需要发展,各方面要和谐、健康地成长,还需要成人更多理智的爱――教育之爱,它是建立在喜欢孩子的基础之上更深刻的爱。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时时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其中包括思维发展规律。所以,只有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时,才会对儿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通过小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和反思能力
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是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课题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
1.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观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观察”和“聆听”是了解孩子的前提,是教育实践的依据,而“反思”则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杠杆。我们把传统的授课变为“效果分析”“观察反思”,我们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质量、有故事。这一变化,把教师的地位从主宰者拉回到观察者、支持者;把反思,分散到教师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使教师时刻关注学生,时刻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更重要的是,把孩子一些寻常时刻的寻常事定格在特定的情景中,这些“寻常事”常常令教师们兴奋不已,更激起大家关注孩子的兴趣,它们将成为一个个小小的案例,充实着我们的实践研究,留下实实在在的研究足迹。
2.在小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和学生交流,可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撰写教育日记、教育随笔,是与自己对话,自我质疑,自我解惑,跳出自我,提高教育决策能力的良好途径。因此,我们引导教师进行实践前的说课和实践后的自我评析。
课题研究的实施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发现问题首先要会反思,在活动前反思,活动中反思,活动后反思,反思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题实施之初,课题组老师只是跟着教研人员的思路去开展活动。问题是管理者发现的,方法也是管理者提出来的,教师只是方法的实施者,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要求教师撰写活动后的反思,从寻找问题入手写课后分析,到从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办法写反思,教师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能力逐渐提高,并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先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积极实施,教师们正是在不断的反思实践中去完善教育目标、方法,去完善自我。
三、通过小课题研究,丰富和充实了课程内容,可以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发和利用农村课程资源,必须要立足于农村这一广阔天地,充分发挥农村独具的乡土资源的优势。我们另辟蹊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掘课程资源,以此为依托,开发园本课程。
1.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体现课程资源的乡土特色
活动内容:《各种各样的土》
活动反思:“土”是一个非常好研究的主题,幼儿不仅了解有关土的相关知识,而且走出了课堂,接触了大自然,充分感受泥土的特性,了解了土的多种用途。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根据提供的材料玩土,用放大镜观察土里的小昆虫,用筛子过滤土里的杂质,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幼儿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在实践中发展了自我价值。
2.充分挖掘社区及家长资源
活动内容:《怎样利用水发电》
活动反思:社区资源的利用在农村户外科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施课题《怎样利用水发电》,正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取得的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本地有著名的“山美水库”,有电力丰富的水电站。参观之前,我们先实地考察,取得电站工作人员的支持,请他们当解说员,带幼儿参观大坝、发电机房,讲解发电全过程。
活动内容:《石磨的本领大》
活动反思:有效利用家庭环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多数家长认为农村户外科学活动安全系数小、花钱多、卫生条件差。为了让家长转变观念,我们召开了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向家长开放教育教学活动,深入家庭访问等举措,让家长主动参与幼儿的活动,指导他们参与幼儿的活动。
四、课题研究有助于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教师的知识广度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认知的效果,课题研究的开展会促进教师对知识的不懈摄取,更恰当地面对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要大胆鼓励教师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只看树木而不见森林,要调动教师反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研究的表面形式。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范文5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机构,面对时代的挑战,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积极推进双语教学的策略,向社会提供高层次、高素质的国际化专业人才。①
专业语言教学是指以汉语以外的一门外语(多指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加强和提高英语水平。②
1 机械专业英语特点及学习的重要性
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长三角、珠三角等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加工业正在迅速的发展,在机械行业中外商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的数量在不断递增。因此在机械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仅依靠我们中国自身的交流已经远不能满足需求,如何实现与国外其他国家进行技术以及合作上的交流,基本的英语学习当然是必要的,而专业机械英语更为实际且重要。笔者在从事大学教育工作之前也曾在企业中工作也有过切身的体会,不要谈是外资企业,就是国有企业或者私营企业在这样的国际化环境下,经常接到国外相应的订单是非常普遍的,毕竟国内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全球化经营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对机械外贸类或者机械专业技术国际交流类人才的需求就显的十分迫切且分量很重了。由于一般的国内与国外的合作订单通常能获得较大的收益,因此从企业重视程度以及工资待遇这样的人才都是十分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因此我们说机械专业英语在现如今高校机械专业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在大学本专科教育中一直都在实行英语考级制度,这种制度的延续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上都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说是我们达到的较理想的状态,大学生无论在词汇量还是语法以及口语写作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扎实基础。但是针对于我们刚才说阐述的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仅有基本的英语能力要想在社会工作中在对外机械交流当面较快入手或者大有所为是非常困难的。走向工作岗位后真正用到的还是专业英语,学习了解四年的关于机械的每一个基本名词都其特定的英语词汇相对应,这样才能达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的要求。其中专业英语具有如下特点:
(1)强调专业性,在英文词汇翻译过程中,很多单词虽然写法一直,但是作为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词汇翻译结果却截然不同,因此对于非机械专业的学生毕业就业后即是英语达到专业八级水平,也未必能做好相关机械方面技术文件和技术交流等的翻译工作。(2)同一词汇在机械行业的不同领域中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所说的机械专业英语学习,是需要长期的钻研琢磨以及与实践经验不断结合的过程。(3)专业英语中合成词较多,合成词本身与为合成之前的基本词汇很多时候意义并不相同,这与基础英语也是有很多差别的,在学习过程中尤
其需要注意和研究。
2 机械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及专业人才培养应对策略
2.1 据我院情况具体表现为专业英语“专业化”教学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本专科高校教师队伍,以一般本科院校为例师资队伍大多由在国内资深正负教授、新进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组成。其中有国外深造进修经验的教师少之又少,一些工作较早的老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非常丰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也科学有效,但是在英语方面可能由于学习年限过长平时接触较少、使用频率不高使得在专业英语授课的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而年轻教师虽然刚才学校毕业不久,一直在进行英语的各种考试和学习,但大多数没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在专业知识熟练度和广阔度方面以及能够将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很好的结合起来能力上却有所欠缺,是否能在上述两点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关系到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师资力量不够怎样才能教授出优秀的学生呢?
2.2 口语较差使得学生对于能否学好专业英语并且应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信心不足
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口语是英语学习的关键问题,也是学以致用的一个评价指标。可实际中口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为薄弱的环节音标基础差不敢读单词等使得口语一直是困扰广大学子的一个问题。对于现如今的高校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自初中开始到大学已有六年的历史。但口语水平仍然较差,专业英语为了能使学生在毕业工作中能够很好的应用,便会较大程度的注重口语了听力的联系。然而由于上述口语较差的原因使得学生在最初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就信心不足。 2.3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
方法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
专业英语受传统英语长期教学的影响,老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很少考虑学生到反应、过高估计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一味讲课老师叫疲惫学生也觉得云里雾里,在接下来就是听写单词、翻译文章、课下作业、最后测验考试,周而复始一成不变形成了机械的程序化,甚至有的个别老师在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将课本上的文章语句逐一进行翻译,教学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严重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想要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于以上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如下方面尝试改进和加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与联系相结合,师生共同参与。教师教授和学生练习相结合,在大量的实践联系中培养学生对专业词汇学习和专业文章的翻译能力。高校机械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翻译专业文献资料的综合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专业词汇的学习和专业翻译能力的他高就显得尤为关键。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重点讲解高频词在专业领域内的用法,并结合范例来加深对他们的印象和理解,在讲解中如遇到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专业知识应当加以补充。③
(2)针对师资方面可以发掘教师的潜能,利用年轻教师的冲干劲着重培养新一代教学中坚力量,让年轻教师在授课的课余时间尽快充实自己的机械专业知识,并且加强英语口语的练习,多深入到企业中去,争取进行出国交流学习。在备课以及试授课中不断磨合,开创新思路多向经验丰富教授们请教,开辟一条新的双语教学道路。
(3)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进度和难度难以协调掌控的现状,一英语基础水平的高低位划分标准,把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④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硬件条件,播放国内外先进机械加工技术的外文介绍短片,生动的画面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益处的,在了解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技术明确学习努力方向之外,同时可以锻炼英语听力,为全面专业教学打下基础。
(5)课前布置每位学生准备一部分专业相关的语句,自行课下进行理解翻译,在上课初进行交流,计入平时成绩由基于随机抽查学生均会积极准备,积极准备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有被动接受到主动求学的机会。随着交流的深入也可以按照兴趣爱好,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面话题,以类似演讲、辩论等形式进行课堂预热与练习。
3 结论
机械专业英语教学是个在当前大环境之下的一个艰巨且意义重大的任务,通过广大院校机械专业教师们不断自我提高、勇于创新和辛勤的努力,尽可能寻找和掌握正确的、新颖的、为广大学子所认可的方式方法。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多与企业交流使其在校期间就充分认识到学习专业英语的必要性。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机械类学生更加广阔的就业前景以及更为辉煌的明天。
注释
①高等学校工科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关键环节[j].创新教育,2009(6):105-106.
②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范文6
关键词:美术学;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大,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出现许多实际问题,大学教育改革逐渐被提到重要的日程上来。21世纪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美术学科而言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是为国家培养基础美术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摇篮,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基础美术教育人才,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这些年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地方本科院美术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独立性,但缺乏教育目标的针对性
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属于普通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基础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中小学生未来的教育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与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教育教学方面的课程所占比例严重偏小,专业技能课过多,只注重了专业课的培养,而轻视了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失去了其“师范性”的特征,大学阶段不注重对艺术理论、文学等基础课程的培养与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教育教学能力、艺术鉴别能力和文化素养严重不足等现象。
(二)现行的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相脱节
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上采用2+2或1+3的教学模式,就是前两年普修美术基础课,后两年分方向学习专业课程,在大学第四学期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分为国画、油画、版画或雕塑等专业方向,这种分方向教学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进行纵深的学习与发展,与专业美术院校的绘画类专业教学非常一致,这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但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不能够与中小学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
尽管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人才方案,在近几年也都进行了重新修订,增加了横向学科的一些课程,也增加了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程的课时比重,但是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有直接关系。美术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省国内专业美术院校或老本科院校,这些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都是按照专业美院的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注重美术学科本位的专业教学,他们接受的都是专业美术教育,对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这一目标理解甚少。
二、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一)加强美术学专业人文素养教育,进一步明确其师范性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
美术学专业是高等院校一个以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为目标的专业,是一种培养教师职业的教育。它与普通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其“师范性”是美术教育的本质所在。
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中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怎能做到即能完成美术技艺的传授,又能实现美术的教育功能,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者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只有突出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才能使美术学专业脱离单纯追求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应试教育模式,回归到素质教育模式上来。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在整个系统中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高校美术学专业学生亲身经历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受益,他们才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去实施素质教育。所以,高校美术专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突出其师范性,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
(二)加强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的联系
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与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直接的联系,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脱离培养对象的实际工作需求,而盲目地偏离培养目标要求地开展教学。
1.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握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新变化
随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的相继出台,中小美术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课程设置的基础性、灵活性、时代性、综合性、多样性的特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角色转变对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高校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学习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新内容,认真体会标准的新变化、新要求,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才能推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2.改“一专”为“多能”的培养模式,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
“一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一个画种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就是,如果学生选择了国画方向,那么他在油画或其它画种方面了解得就很少,这又不符合中小学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要求中小学美术课程设置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那么只掌握一个绘画门类的知识与技能的美术学生是不能够胜任现在的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据培养对象岗位需求的变化,我们必须改变现在“一专”的教学模式为“多能”的教学模式,在大学四内不再分专业方向教学,要求学生统修所有专业课程,增强学生对专业综合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提高美术学专业学生对美术史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完善美术史论教学环节,关注现当代艺术发展,是现今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途径之一。对于美术学专业学生来说,在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程中,学习美术史论知识同学习专业绘画技法同样重要。美术学专业学生只有全面地学习中西方美术史,对国内外美术发展有个清晰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具备更广阔的艺术视角和准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在将来的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过程中,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社会上发生的美术现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判断。改“一专”为“多能”的培养模式,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完善美术史论教学各环节,强化对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理论素养。
3.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丰富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对本土本民族美术资源的学习
美术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我们要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文化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认同观,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看待各种文化现象,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这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在继承和发扬本国艺术传统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培养中小学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在继承和发扬本地区艺术传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民间美术的介绍较少,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介绍的也十分有限,在地方本科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相关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河南省浚县的“泥咕咕”、淮阳的“泥狗狗”、滑县的“秦氏绢艺”、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舞阳的“农民画”等,加强学生对本地区民间美术的学习与了解,有助于在基础教育中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有助于广大青少年了解、掌握珍贵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涵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4.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与管理
美术学专业的师范性决定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把教育理论、教育技能与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教学地位。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美术专业课程课时系数所占比例较大,教育理论课时系数比例偏小,纵观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师范美术教育中,把教育理论课程放在专业必修课的重要位置,课时比重与美术专业课相当。对教育理论教育技能的学习是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对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够夯实专业基础,只有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具备坚实的专业文化基础知识,才能符合未来的基础美术教育要求。
出台有效的教育实践环节考评管理办法,加强各个实习环节的监督管理,培养专职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在校内教育实习阶段邀请中小学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名师,为实习生进行课堂观摩教学,才能提高教育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才能不偏离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际。
(三)加强任课教师的岗前和岗后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