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监理环保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监理环保管理制度范文1
第一条为了保证生活饮用水(以下简称饮用水)卫生,防止饮用水污染和有害因
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集中式供水(包括城镇公共供水、自备水源供水和农村简易
自来水供水)、二次供水的饮用水,供水的设备及用品,也适用于供水的场所、设施
和环境。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饮用水卫生工作应当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
则。积极开展饮用水卫生的宣传教育,普及饮用水卫生知识,提高公民的自我保护意
识。
第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卫生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市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市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工作。
市政管理、城乡建设、规划、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问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饮用水
的卫生管理工作。
第五条本市鼓励对饮用水卫生的社会监督。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
人都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饮用水的卫生
第六条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禁止供给饮用:
(一)混有异物,出现异色、异味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
的;
(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
(三)含有寄生虫、微生物等,有可能引起疾病的;
(四)与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要求的供水设施及用品直接接触的;
(五)未经卫生检验的;
(六)因防病等特殊需要,经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停止供水的。
第七条饮用水的供水过程必须符合下列卫主要求:
(一)保持供水设施和周围环境清洁,与有毒有害场所或者污染源保持规定的防护
距离:
(二)白备水源供水设施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不得有任何连接;
(三)次供水设施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不得直接连接;
(四)供水设施与非饮用水不得相通;
(五)供水设施必须安全密闭,有必要的卫生防护设施;
(六)供水设备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期限清洗、消毒;
(七)新设备、新管网使用前或者旧设备、旧管网修复后,必须严格清洗、消毒;
(八)集中式供水必须有水质消毒设备;
(九)凡与饮用水直接接触的供水设备及用品,应当无毒无害,不得污染水质;
(十)直接从事供水、管水或者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等卫生维护工作的人员上岗时
应当保持个人卫生。有碍水质卫生疾病的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供水。管水
或者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等卫生维护工作;
(十一)国家和本市有关饮用水供水过程的其他卫生要求。
第三章卫生管理
第八条供水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安装,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新建、扩建、改建供水设施工程的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必须有卫生行政部
门参加。
第九条供水设施的产权单位或其委托的单位是供水设施管理责任单位,负责供水
设施的日常卫生管理。
第十条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设施的行理责任单位和从事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
等卫生维护工作的单位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证后,方可供水或者从事清
洗。消毒等卫生维护工作。
卫生许可证由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复验。
第十一条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
或者兼职卫生育理人员,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且生知讽培训和健康检查。
第十二条农村简易自来水,由乡、镇人民政府确定机构或者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卫
作。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卫生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水源的卫生防护、供水设施的维护和水
质定期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城镇公共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应当配备水质检验人员和设备,建立
健全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制度,按时将水质检验结果报所在地卫生行
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直接从事供水、行水和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等卫生维护工作的人员,每
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杏,取得
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健康检查由市卫生行政部问确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
第十五条利用新材料制作供水设备及用品,必须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销售利
用新材料制作的供水设备及用品,必须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证明;供水设施
的管理责任单位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上述设备及用品。
第四章卫生监督
第十六条市和区、垦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的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
第十七条市和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设立饮用水卫生监督员,执行卫生行政部门支
付的任务。
卫生监督员在执行任务时,可以向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了解情况,字取必要的
资料,对供水场所和设施进行检查和采样检验。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不得拒绝或者隐瞒。
第十八条市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卫生防疫机构负责对本辖区的饮用水进行卫生检
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第十九条发生饮用水污染的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污染责任单位和收治病人
的医疗单位,除采取紧急措施外,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
政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十条市和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对已造成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饮用水污染
的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污染责任单位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一)责令停止供水;
(二)封闭供水设施,并责令进行情洗、消毒;
(三)责令控制、排除污染源;
(四)封存有关供水设备及用品。
停止供水期间由污染责任单位采取措施解决临时供水;停止城镇公共供水必须报市
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
正,给予警告,井可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安排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或者未经饮用水卫生知识培训的人员直接从事供水、
管水或者供水设施卫生维护工作的;
(二)发生饮用水污染的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和污染责任单位未按规定报告
的;
(三)城镇公共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未配备水质检验人员和设备或者未按规定
进行水质检验和报告的;
(四)未按规定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或者未按规定配备饮用水卫生管理人员
的。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
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新建、扩建、改建供水设施的工程设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或者竣工未
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擅自供水的;
(二)未按规定取得卫生许可证或者卫生许可证未按规定复验,从事供水的或者清
洗、消毒等卫生维护工作的;
(三)供水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或者供给禁止供给饮用的水的;
(四)造成饮用水污染的供水设施的管理责任单位、污染责任单位对卫生行政部门
所采取的临时控制措施拒不执行的;
(五)未按规定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利用新材料制作的供水设备及用品的。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饮用水污染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处以:万元以
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暂扣或者吊销卫生许可证;情节严重的,由卫生行政部门
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卫生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饮用水污染,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
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饮用水卫生管理和监督人员、、的,由所
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监理环保管理制度范文2
(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环境保护验收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在各个阶段中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情况进行考核,也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必要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往往受到忽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验收工作质量。本文主要针对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 竣工验收;环保验收;环境管理检查
建设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指的是在工程项目竣工阶段,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和管理办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对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投产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进行监测,以此判断建设单位是否按照要求执行环境保护政策,也能为工程项目的环境验收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如今,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问题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建筑领域是一个高耗能的领域,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的质量,必须要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1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内容
在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根据国家环境管理制度的要求,对建设项目中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情况进行检验,并且对其是否具有相关部门批准的制度进行检查;第二,对建设单位的环保组织机构以及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进行检验;第三,对建设单位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所有应当建设的环保设施是否按照要求建设以及建设的进度,是否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和部门,污染物的防治措施是否有效等等;第四,根据环境管理制度中对于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垃圾是否有效的处理,以及处理措施是否到位进行检查;第五,了解建设单位中是否存在潜在的突然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的建设项目进行检查,如果存在,则应了解污染事故源的情况、污染物及其性质,检查相应的应急制度、应急设备和装置的配置设施情况。并且做好详细的记录,作为应急处理措施的依据。
2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公众参与力度不够
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是维护公众环境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民主化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目前大部分建设项目的环保验收工作在调查和验收方面都通过公告等形式展示,这就使得公众无法对其环保验收监测工作开展的步骤和成效有全面的了解,而且在信息渠道方面不够通畅,信息不够公开,调查对象无法保证其代表性,种种做法使得公众参与成为了一种形式,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公众参与在维护环境效益工作中的作用也无法获得充分发挥。
2.2 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进行专项验收,再由当地的发改委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验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单位对于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认知程度不高,参与力度不大,使得验收过程中出现脱节,或者缺乏与环保部门的有效沟通,为企业避开环保验收创造了可乘之机,在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时就擅自开工,对于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也只是象征性的补办相关手续,流于形式。
2.3 建设单位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和主动意识
有的建设单位对于环保验收工作一知半解,缺乏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在一些相对较为落后和偏远的地区,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大力引进项目,却由于受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而使得一些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项目大行其道,没有严格按照验收监测的规范要求进行工程验收。另外,有的建设单位缺乏主动参与环保验收监测的意识,对于企业自身存在的环保问题也属于治理,相关的手续不齐全,导致环保竣工验收工作的难度较大。
2.4 验收监测的周期较长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也是体现监测机构执法技术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方面由于对环境污染因子的调查情况不够,无法完善的验收条件,在完成监测之后不能编写详细的验收报告,因此而导致验收周期的延误,这也是导致验收监测工作周期较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建设单位实际情况的限制,有些建设单位对于验收监测的规范和制度不够了解,不配合、不重视环保验收监测工作,因此而为验收监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质量
3.1 促进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对于居住环境的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促进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要促进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公众参与对象的选择上,应当选择在经济、生活和环境方面受到影响的集体、个人以及参与环评编制单位的人员,对公众意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调查,重视公众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基本态度,避免将公众参与流于形式,而要充分尊重公众的意见。同时,定期向公众了解建设项目在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与评价,了解公众对项目建设的基本态度,听取公众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竣工环保验收执行方案,促进环境效益的提升。
3.2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部门与环保部门之间要保持紧密的联系,并且相互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为了更全面的展示环保验收情况,应当定期对辖区内的环保验收信息动态和进展进行公布,督促生产企业严格落实环评报告书( 表) 及环评批复中规定的环保措施及环保工程,督促企业及时开展试生产申请和环保验收工作。
3.3 加强建设单位的环保意识培养
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加强建设单位环保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正确认识环保验收工作的重要性,并且积极的配合整改,由被动验收向主动申请转变,并且对建设单位的环保工作建立相应的环保档案,为企业提供更多技术上的支持,通过科学的治理技术实现有效的污染治理,保证企业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的同时,获得较高的环境效益。
3.4 加强验收监测工作的监督作用
环保监测机构应当充分发挥其监督的作用,对辖区内建设单位的环保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并且对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投入运行的各个阶段的环保技术进行监测,从法律和政策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保证环保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竣工环保验收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竣工验收工作产生了较多不利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铅污染、尾矿倒塌等环境风险事故,使得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探索新技术,对目前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中的难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促进建设项目环境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丙珍,孙小平.浅析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7-10.
[2]李阳春.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质量[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06-15.
[3]钱云.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4-04-01.
[4]范例,胡志锋,梁健.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2).(下转第396页)
(上接第301页)[5]谢东营.新疆煤矿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J].干旱环境监测,2010,24(2).
监理环保管理制度范文3
一、节能环保管理工作思想意识的提高情况。
质量环保部在节能环保方面及时建立管理体系,成立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经过一年的努力,项目全体员工及各施工队伍、班组成员的节能环保意识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驻地洗车池设置于试验室旁,设置联合沉淀池,两处废水统一排放至沉淀池,经沉淀的废水用于场地降尘、洗车等。
2. 项目驻地食堂设置隔油池,厨房配备抽油烟机,餐厅、宿舍及办公场所设置集中垃圾桶,与当地环卫签订协议,定期清理、处理。
3.拌和站水泥罐安装除尘装置,场内废水收集、沉淀后统一排放,同时利用废水对场内定时进行洒水降尘。
4.**及环山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利用临近其他项目可利用的施工便道,同时在施工便道沿线专门配备洒水车,不间断洒水,最大限度地降低扬尘污染。
6.路基填料经与业主、设计、监理等各方商讨,并经试验室实测试验,确定采用隧道开挖渣土进行填筑,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降低了项目成本。同时将实测单体抗压强度符合要求的石料运至碎石厂,加工成碎石,作为混凝土原材使用,有效节约了项目成本。
7.所有工点场内裸土都要求覆盖绿网,并保证每天进行定时洒水降尘,保证场内扬尘最小化。
8.征迁铁路红线范围内的苗圃时,项目将移出的苗木一部分移植到项目驻地进行绿化,一部分分发给当地居民进行再移植,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高原地区绿地植被破坏,有效保护了高原地区生态环境。
9.项目驻地及施工现场采用的照明灯具均为节能型的LED灯,且制定了节约用电的相关管理制度,有效节约了项目用电成本。
二、节能环保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
(一)管理领导小组和组织结构建立情况,管理人员配置情况、岗位职责的建立情况等。
项目成立了以项目经理李胜、项目书记谢大彬为组长,以其他项目领导为副组长,以各部门部长为组员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岗位职责。
(二) 节能环保职责制的落实情况。
1.开展了环境风险自查自纠活动。
2.签订了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消防保卫目标责任书。
3.对节能减排责任目标进行分解。
4.编制了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5.编制了外协队伍管理制度,并与队伍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
6.进行了重大环境因素识别,并编制了控制计划清单。
7.进行了节能减排专题教育培训。
(三) 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1. 完善了节能减排规章制度。
2. 完善了外协队伍管理制度。
3. 完善了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管理体系。
三、 节能环保过程管理情况
(一)项目策划及施工组织设计中节能环保的工作内容固化建立情况。
首先,根据项目策划,项目质量环保部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的岗位职责,签订目标责任书,夯实责任体系。其次,编制了外协队伍管理制度,并签订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过程管理中,及时辨识重大环境风险,加强节能环保监测,保证节能环保管理可控。
(二)环境风险影响因素的识别、评价及控制措施建立情况。
根据项目地处环境、气候特征及工程特点,辨识、评估出重大环境风险影响因素,并制定了相关控制措施。
(二)节能环保的监测监控及台账建立情况。
项目质量环保部根据识别的重大环境风险因素清单,编制了监测监控清单,并建立了监测监控台账。
(四)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
项目建立了应急管理体系,并制定了应急预案,进行了交底和培训,储备了应急物资。
(五)节能环保的交底和学习培训情况。
项目组织了节能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培训、节能减排控制措施学习培训、应急预案交底、重大环境风险因素识别清单及控制措施交底。
(六)节能环保工作的检查情况。
项目质量环保部进行每周两次的质量、环保检查,并进行通报及督促整改。
六、节能环保管理人员的培养情况。
七、本年度其他重点节能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八、节能环保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监理环保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企业环保;内部管理;机制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提高管理水平,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和规范环境保护行为,消除环境风险隐患,企业必须在责任追究、监管权责方面配套落实新《环保法》的相关规定,确保各生产环节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最终实现环保新常态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健全完善环保管理机制
企业要从适应新《环保法》的要求入手修订环保制度,构建全新的管理体系。通过提高环境监管效率,指导和督促生产单位强化和规范生产过程的环境保护行为,排查和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全面落实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断符合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具体做法如:
1.在厂矿、车间、班组建立三级环境管理机构设立专职环保管理人员,定期召开环保例会,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成因、讨论可行性方案,有效推进并层层落实责任。形成有序、有效地环境管理流程。
2.切实把握“三个统一”原则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环境问题就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环境效益就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根据长远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工作规划。在远景规划当中应当对环境控制指标,重点治理工程,设备和设施更换计划,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结构,污染物指标的削减计划,“三废”综合利用以及环保专项资金等做出与企业发展规模相匹配的细致计划,从而使环境管理计划、目标、实施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预见性。
二、健全指标考核体系,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按照环保新常态的要求明确各层级量化管理指标,通过层层分解落实、定期评估,督促企业自身不断改进和规范环境行为,提高环境监管效率,防范和控制环境风险,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生产单位污染物排放进行内部控制的机制。内部排污收费制度的设立,不但能对生产排污进行控制,还能充分调动生产单位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首先,各生产单位要对本单位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进行申报,经由企业内部环保部门来按照相关地方标准核定给企业的总体排污量进行确认;其次,要在各污染排放口安装排污流量计和浓度计,在科学核算的基础上细化分解排污总量指标,开展内部自我管理的排污收费;第三,依照相关环保机构对于企业的收费标准对二级单位收取风险抵押金,对于没有完成排污指标的,就需要按照比例扣除抵押金。如果超过了分配的排污限额,除了扣除抵押金之外,还需要进行罚款。如果没有用完上本年度的排污指标,年终可以退回抵押金,并给与奖励。排污抵押金的剩余部分可以当作企业环保的专项资金。在具体的运作中,二级单位可以参照此方法,将任务分派到各个班组;最后,在测算环保设施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同行业制订各生产单位的环保管理费用,并与财务方面成本核算紧密衔接,不断以经济杠杆促进污染物排放自我管控的持续改进。
三、强化企业内部环境监理、监测工作
环境监理和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通过现场检查督促环保管理目标按计划进行以及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和要求得到有效落实,使环保管控指标异常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快速解决。为了提升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工作效果,必须要充分发挥监理、监测工作的基础性作用,依照其工作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确立“监理以监测为依据、以监测促进监理效果”的工作模式,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目的性和环境监理的实效性,使环保工作得到整体提升。具体做法是:
1.采取例行检查、重点检查、突击检查、远程监控、收集整理等方式获取环境信息;
2.现场进行勘察、采样、监测、拍照、录音、录像获得判断依据或证据;3.通过调取生产记录、在线历史数据了解生产状况,分析污染原因;
4.对监测结果超标的单位开展重点监理,督促整改直到其达标;
5.对违规违法行为予以通报考核。
四、深入开展企业环保文化宣贯活动
环境保护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一般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确实还存在着重经济效益轻环保投入的狭隘观念,他们往往只看到眼前和局部甚至个人利益而没有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眼光和思路,把环境污染的难题留给后人。环保意识的提升不仅是国家行为,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障。所以,企业应该利用广播,讲座,电视,有奖征文,黑板报,文艺演出,橱窗,环保展览,事迹报告,专题培训等诸多形式来进行环保宣传,借以在企业的干部群众中宣传环保文化,提高企业内部环保意识,推动企业环保文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给环保事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在当前形势下,具体应以新《环保法》和“两高十四条环保司法解释”及相关环保法规为主要学习内容积极开展宣贯活动,在企业内部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以多平台宣传、多方位培训、座谈讨论、知识竞赛为手段,全方位、分层级地开展环保法规的学习宣贯工作,确保新《环保法》等环保法规能够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为环保红线的入脑入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为了使现阶段企业内部环境管理适应环保新常态的整体要求,积极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的错误观念,营造清新、和谐、友善的环保氛围,建立科学的、适用的、和谐的绿色生产经营模式。在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升级过程中,必须提升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通过内部收费制度等一系列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以及企业环保文化的形成来促进企业进一步提升内部环保管理水平,从而走上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梅.自愿性环境管理模式下企业环境规制内部化的实现途径[J].特区经济,2013,(3):214-215.
监理环保管理制度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阐述市政项目工程中的管理要点,论述了在市政项目建设过程中,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好项目、社会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抓住机遇, 狠抓管理, 实现质量、效益双丰收,经过实际工程中得不断验证,优化项目管理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途径。
1、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1.1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项目管理的广泛应用体现了项目管理的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更突出的它的重要性,其表现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竞相发展、各种项目管理软件开发及研究咨询机构的出现等等,随之出现的行业项目管理专业化也是趋势。应该说这些专业化的探索与发展,也正是项目管理学科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今的项目管理发展基本上有两个发展趋势,即如何将本学科领域的专业理论、方法应用于项目管理和如何把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应用到本行业中去。
2、市政项目管理
一个城市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是一种社会公益性投资工程建设,首先得从城市整体上对一项市政工程在结合城乡布局和城乡规划,在基础上作出其社会效益的可行性分析,最后才作出投资的决策,上述决策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一种政府性决策行为,它属于一种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决策行为,重点分析其投资的社会效益。对于市政公司而言,市政工程建设是一种企业行为,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决策应该做到投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投资成本的最小化,重点分析其投资的经济效益。市政项目的财务投资规模巨大,资金需求量大,工期长,所以其资金的回收期长。对于一般的市政公司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以投资这种规模巨大的工程,所以这就需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来进行市政筹资,在足额筹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设计、投资、施工而后进行事后评价。
在市政建设项目管理方法上,建设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有主要有两种方法:项目管理方法和项目实施方法。市政项目管理方法主要是指如何进行市政项目管理的方法,是现在大部分市政项目中所应用和采纳的方法,它是对市政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而项目实施方法指的是在项目实施中为完成确定的目标如某项市政工程的设计、施工而采用的技术方法。项目实施方法所能适用的项目范围会更窄些,通常只能适用于具体市政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在市政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必须根据一定的优先次序关系组织资源去对具体市政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监理,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不至于出现“停工待料”甚至是“推倒重来”的局面。因此,在一个合理的项目组织机构中,必须保证项目经理和体系结构设计师的有效配合。
3、市政项目管理中的若干建议
3.1 编制一个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
市政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编制一个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其方案内容和目标必须满足双方的合同( 以下简称合同) 要求。合同是有法律性约束的,双方必须遵守,不遵守就意味着违法。合同是编制实施方案的主要依据和纲领,承包商应尽的义务及责任在实施方案中必须体现出来。第二实施方案必须把追求最大的利润作为目标。企业的目的就是赢得最大的利润, 实施方案必须符合企业的最大利益。第三实施方案必须联系实际。首先是联系自己企业的实际, 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把人员、机械、材料等优化配置、减少浪费。二是联系施工现场的实际, 如地理、地貌、气候、道路、地方材料、运输能力、风俗民情等。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 避开不利的条件, 对项目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尤其在工期安排上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不利的因素以及不可预见的因素都要考虑得周全一些。三是联系社会实际, 现在是市场经济, 从工程开工到竣工一般要跨一至两三个年度, 施工期比较长, 市场的变因很多, 尤其是建筑材料的价格一天一个样。第四工程分包。在企业能获得最大利益的前提下, 在合同条款允许范围内或业主同意的情况下, 可找协作单位分包。分包时必须找既有实力又符合合同要求的企业。
3.2结合实情逐步落实
完整的项目管理还包括一系列专题管理,如: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变化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市政工程项目中的财务管理包括市政项目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等。这些专题管理并不完全停留在项目范畴内,它们的实施要依赖市政公司、政府部门等诸多相关部门的配合,如果一开始就准备在一项目实施中进行全面的项目管理 ,会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因为就市政公司本身的内部运作还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全面项目管理,而且大部分人员也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能全部领会这么多的内容。
要做到把项目管理真正进入实际业务运作中,要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进行通常意义上的项目管理,对市政项目进行技术上的和经济上的分析,评价其可行性问题。并对合同进行深入的研究,做到可以清楚的定义项目管理的目标、范围及工作成果等,在这个阶段应该确保对项目管理方法和项目实施方法及体系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适当的项目管理工具;第二阶段,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重点把握工程质量关,同时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第三阶段,全面实施变化管理,完善信息资料的整理,做好项目的竣工与评价工作。
3.3 制定一套好的管理制度
企业的管理制度就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方法,就是企业内部的法, 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一套好的管理制度是搞好企业的最重要前提之一。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施工项目管理制度首先应是合法的, 它的各项规定、基本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企业内部的各项制度; 二是必须是行之有效的。一个施工项目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 就等于没有管理。一个没有管理的施工项目肯定不是一个好项目, 而且还是一个亏本的项目; 三是必须符合施工项目的实际。制度并不是越多越细越严越好, 制度的制定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该用制度规范的, 一定用制度规范, 该细致严格的, 一定要细致严格, 不该用制度规范的东西就不要用制度来规范。不管制定什么制度都得使大多数员工能接受, 多数员工能接受的制度才可能是有效的制度; 四是必须激励员工们积极上进。从制度上让员工感到企业的温暖, 激励员工热爱企业, 自觉遵守制度, 关心施工项目, 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制度上让员工知道干好干坏不一样, 干多干少不一样, 激励员工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最好,做到奖罚严明。从制度上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鼓励员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使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使施工项目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3.4全面落实风险管理与财务管理
风险是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要求在市政项目工程管理中把好质量关,同时做好市政工程的财务筹资与投资决策。
风险管理:从预防和分散风险两个角度来考虑。①从预防角度来考虑,市政公司应当在投资项目开始之前,通过加强可行性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认真分析。从宏观方面来讲,主要分析国家经济政策、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资源供求情况等内容,从而正确选择投资的时机;从微观方面来看,主要利用各种经济与技术分析指标,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测算各种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现金流量等指标,来选择正确的投资方案。②从分散风险的角度来考虑,由于风险是未来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控制风险的发生。
筹资与投资管理:筹资原则的确定是筹资决策的总的指导思想。市政工程建设筹资与其他用途筹资一样,必须进行成本、风险与效益的权衡,做到及时性、效益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同时做到筹资与投资管理的统一,即做到筹资的成本、风险与投资效益的权衡,在适度的风险下,做到筹资成本最低,投资效益最大,投资效益是一种事前的决策行为,它是在投资之前经过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因此,在筹资决策中,效益性原则就是做到筹资成本最低,在筹资财务上,筹资成本最低等价于筹资的结果将得到最优的财务资本结构。
3.5加强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
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是项目管理以人为本,更加人性化,更加进步的体现,是代表项目管理更加完善的一个里程杯,也是未来项目管理发展的方向标。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主要分两个方面:①强调在过程中和项目完成后对人的健康与安全的影响;②项目在过程中和项目完成后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这两方面中项目完成的影响主要由业主和设计在初期的综合分析的时候进行考虑。对于现场项目管理来说,只需要对过程中进行负责.在现在我国项目管理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对很多项目管理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即使存在也是不具备实际意义。因此要做好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应做到如下工作:在一个项目开始的时候,应对整个项目进行划分,将涉及到人健康安全与环保的工作进行分类汇总,并根据轻重等级制定切合实际的相应的预防及应急措施,上报相关单位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继续该项目。应制定相关的培训及教育机制,做到对每一个参加该项目建设的工人及管理员进行培训及教育,专职人员做好相关的记录并定期进行检查,各种防护工具及设备也定期进行检修,确保工具设备工作正常。对重点进行的观测数据应及时的进行整理分析,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应仔细分析清楚后方可继续进行该项目。
4、结束语
总之,市政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在项目工程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市政项目做具体的分析,在市政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事后评价上全面落实项目的风险管理,把好工程质量及健康安全与环保关,做到工程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监理环保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因素 对策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不仅影响着整个工程的项目质量,还决定着施工人员及使用人员的生命安全,为避免施工问题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必须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更加规范化,提升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一、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纵观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大多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导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施工环境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施工材料与设备器械等随意放置,造成施工现场混乱等问题而制定的。但是针对施工材料的保管与设备保管的维护等方面没有做出明确的指示。(2)施工人员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现行的人员管理制度多以保护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为主,通过安全行为准则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但却忽视了很多施工人员存在不认真工作的问题,由于没有现场监管人员,存在偷懒的现象,不仅浪费的人力资源,更为安全事故埋下伏笔。
2.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在很多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没有注意到质量监管的重要性,而是以追求更多经济效益为目标。为了保证施工进度而忽略施工的质量细节,更有甚者,为了降低施工成本,选取一些低价劣质的建筑材料,进行违规施工等,这些都是造成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3. 施工监理系统不健全
通常情况下,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都是通过监督站来实现的,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监督站很难再实行其监督的权利。另外,现在很多监理机构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建筑工程的实际质量,这类的监理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二、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相关因素
1. 施工技术人员素质高低的影响
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建筑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施工人员。从建筑的设计决策到组织施工,再到监督与检测,都离不开施工技术人员,其自身专业素质、技术水平及对工作的责任心等都是影响施工质量及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素养、技术水平,改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 施工机械设备质量高低的影响
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建筑设备的更新换代上。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是建筑施工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3. 施工材料质量控制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建筑材料不过关而频频引发的安全事故已引起人们关注。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施工质量、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等。
4. 施工方法好坏的影响
这里的施工方法既包括开工前施工方案的设计,也包括施工过程中工艺流程的设计,施工方法的先进与否直接决定建筑施工效果的好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整体的流程安排,对于一些保温技术、环保技术等,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方法、各环节的操作次序、时间安排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
5. 施工环境的影响
建筑工程的施工不仅对物质条件有要求,对环境条件也存在着诸多要求。施工的环境因素不仅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如地质、湿度、气候条件等自然状况,也包括工程管理环境,如施工作业面、防护设施、通风照明等。此外,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如地下管线、周围建筑物等环境条件也需要我们有所关注,因为这些环境因素会对建筑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有效地控制。
三、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对策
1. 强化施工人员的施工管理意识
想要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首先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施工管理意识。在建筑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化训练,保证其施工的准确性,减少由于施工人员技术上的错误而产生的安全问题。(2)对安全意识的培训,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施工规范等文件的学习,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3)要树立工程质量预控意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需要的是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控制,所以工作人
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逐渐优化施工流程,提升建筑施工水平。
2. 完善施工管理制度
施工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完善建筑施工流程、监督施工人员操作、提升施工质量与进度的有效保障。施工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每个施工人员的责任落实到位,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2)建立建筑器材保管制度,派专人保管建筑器材,对其使用和放置做好规划,以此来保证建筑器材的有效利用。(3)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将每个人的工作业绩、施工质量、平时表现情
况等与工资绩效相挂钩,对于表现优秀的施工人员进行奖励,对于表现差、出现重大工作失误的人员进行惩罚,甚至开除,以保证建筑队伍的高效性。
3. 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
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在施工管理上也应该逐步加大对建筑材料的监管力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要掌握建筑材料的供求信息,选择优质的供货厂家,在源头上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2)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和试验,对于进入现场的材料,都要认真地做好验收工作,对其合格证、出厂证明和生产厂家提供的质检报告等都要进行确认。对于一些现场生产配置的材料,如混凝土、保温材料等,要抽样进行试配试验,在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3)制定材料管理标准,对于材料的购买和使用设置详细的管理标准,根据建筑材料的特性做出妥善的管理,在保证建筑材料质量安全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使用效果。
4. 建立 QC 小组,改进施工质量
QC 小组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从事建筑施工的相关人员,以改进工程质量为目的,通过运用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及方法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而形成的小组,组员可以包括项目管理人员、技术操作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等。QC 小组不仅要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广泛的群众性,还要有高的民主性和明显的自主性。
5. 构建全面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要想保证建筑工程高效、有序地完成,需要构建全面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施工单位的质检部门职责落实,落实好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不断完善和提高施工单位自身能够有序地进行。
6. 提高施工质量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质量,由于施工质量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体系的核心元素,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施工人员配备、施工设备、施工方案、施工材料的选取以及施工环境等。
五、 结语
总之,本文通过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分析和研究,来剖析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具体实施的重要性,从而能够通过科学的提高现场的施工质量,来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