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商服务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商服务管理制度范文1
1.信息化发展与ITIL引入。由于企业在运维工作中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等现象日益凸显,信息系统业务也变得更为快捷和动态。其灵活性和复杂度要求IT信息系统自身规模越来越大、集成度越来越高、业务逻辑也越加复杂。因此,IT日常运维管理工作常常处于“救火”状态,工程师更是非常被动地处理各种故障,以“救火队”式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完全依赖人工完成IT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保障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ITIL是一个基于流程的方法论,是一套被广泛承认的用于有效IT服务管理的实践准则,还是一个基于最佳实践的IT管理框架。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以流程为向导,以客户为中心,强调IT和业务需求的有效融合,把不同层次的IT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组建起一支担有共同责任和义务的、多技能的、跨组织的合作团队,整体提升对IT运维事件管理系统的分析、处理能力,甚至实现故障预报,将IT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从“救火队”改造成“保健医生”。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0,000个公司采用了ITIL,如世界500强中包括宝洁、因特尔及波音、通用公司等的很多跨国大公司[2]。自2002年前后,ITIL在中国也被企业所接受并采纳。在很多雄踞领先地位的国企、外资企业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基于ITIL进行了IT服务管理的实践。
2.IT建设和运维现状。卷烟企业是以烟草原料制成各类烟制品的生产制造企业。近年来随着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卷烟企业在管控层和执行层分别部署了众多的信息化系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过数次ERP项目建设,全面覆盖了卷烟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使卷烟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3],促进了卷烟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实现了业务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了卷烟企业生产管理、财务业务工作一体化,实现了项目及预算管理有效监管与控制,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和统一,基本形成了计划—运营—总结与反馈—提升的闭环,全面提升了卷烟企业管控能力,为提升以管理竞争力为中心的卷烟企业核心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卷烟企业引入ITIL管理方法,通过分析IT运维现状,梳理IT维护服务流程、完善运维管理制度等措施,加强IT运维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卷烟企业信息化业务的正常运行。但是ITIL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且理论的实践不单是技术的层面,更需要结合卷烟企业文化和管理方法进行开展。因此需要充分分析现行卷烟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IT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逐步实施,达到ITIL思想与卷烟企业信息运维工作的有效融合。
3.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在烟草行业处于迅猛的发展时期,业务的多变性导致信息体系运维建设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应用系统功能定位不够清晰:部分系统基于业务部门的自主需求建设,在建设前,缺少统一的规划,例如市场调研系统、工商协同平台、营销信息采集系统、产销协同等,导致部分功能重叠、信息孤岛现象出现、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4]。应用系统功能覆盖不够全面:目前在各业务管理系统中还缺乏对采购、物流前期监管、招标及其客商、消费者等方面的管理功能;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缺少对法律、审计、知识、标准、流程、党务等事务信息化功能及信息系统等业务支持不足等。应用系统之间缺乏有效集成:由于缺乏统一软件平台标准和集成管理规范等原因,各系统供应商提供的系统相对独立,存在数据不能被充分利用、数据接口、数据转换困难的现象。如:ERP系统中产、供、销在计划层面的联动不够;部分采购业务与供应商评估没有集成;ERP、MES、产品研发、办公协同系统(OA)等系统之间也存在相当一部分业务数据重叠,需要进一步集成。由于缺少对IT系统的有效管理,加上自动化系统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及连续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卷烟企业信息运维管理处于被动、孤立的状态。如何确保这些系统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并使之能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已成为卷烟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卷烟企业信息部门开始反思如何更好地实现IT系统的价值,提供更好的系统维护手段和方法来支撑业务的稳定、高效及安全发展。通过进一步总结信息系统运维经验,认为提高整体工作质量、减少各类技术故障,提高IT服务和运维管理已成为此项工作亟待研究的新课题,这也是卷烟企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基于ITIL方法的运维应用研究
1.IT运维管理应用的探讨
卷烟企业综合信息化中既有流程性的内容,又有离散系统的特点,在整体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中涉及采购、运输、存储、调度、生产、计划及验收等诸多卷烟企业业务,内容从烟叶购进、仓储醇化到制丝、卷包;从MES数据采集到ERP数据对接、BI数据挖掘,其IT服务、运维管理配置,网络覆盖,IT运维管理总体要求更高,而借鉴ITIL方法论对构建卷烟企业综合信息化运维管理具有。ITIL内容宽泛,侧重于IT系统的运维,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流程管理达到提高IT部门服务质量。从卷烟企业IT运维管理的现状来看,ITIL已经成为推进IT运维体系建设和日常操作管理的首要标准和最佳实践参照。卷烟企业应重点地应用ITIL核心思想方法,建立适合卷烟企业特色的IT运维管理体系,提高IT运维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保障卷烟企业IT系统和设备的持续稳定运行[5]。
2.设计符合卷烟企业特点的运维管理平台
全面探索“设计符合卷烟企业特点的运维管理平台,参照戴明环PDCA在运维过程中制定有计划、有执行、有绩效、有改进的日常运维操作手册,其内容涵盖定期进行运维风险管理,日常运维管理及运维故障响应管理三大部分,形成事前
有预防,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补救位于执行层的详细工作指南。同时在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需求的提高,对原有单纯对底层信息基础设施的运维、管理的模式进行改造建设。在确立信息化工作向服务模式转变后,探索新形势下的IT保障体系,以运维和安全为两个着力点,为飞速增长的业务提供稳固的支撑。以“提升服务、规范管理”为目标,建立卷烟企业IT运维管理平台,提升运维服务水平。运维管理平台整体架构分为三层:IT监控层、运维管理层和综合展示层。IT监控层包括集中监控中心、安全管理中心和呼叫中心,主要目标是对业务应用(OA、生产系统、行业系统、业务用户等)、基础架构设施和安全设备的集中监控与分析实现IT运维可视化;运维管理层包括服务流程管理、业务资源管理和安全管理,主要目标是对运维日常工作流程、IT资源进行管控实现IT运维规范化;综合展现层包括综合管理中心,具体提供统一事件管理、网络状态监控、系统运行状态监控、业务状态监控、拓扑管理、趋势预警分析、服务管理、系统维护、权限管理、报表管理、知识管理、故障管理、告警管理、质量评价等功能实现IT运维可控化。
3.落实卷烟企业IT服务管理的关键因素
(1)运维中心组织架构的建立。IT运维能力提升目标:建设统一管理体系:即基于ISO20000标准与ITIL最佳实践,结合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管控体系建设内容建立一套符合企业的标准运维服务管理体系与流程,规范与标准化IT服务,确保有效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将从人员、流程、技术三方面进行建设:运维服务层面:结合宁波卷烟企业现状,组成由信息化部门、专业运维厂商、应用开发商的三级IT运维管理团队。管理体系建设层面:梳理IT运维服务流程,建设符合ITIL规范的流程体系,细化IT运维规范和操作安全规范,建设IT服务管理体系[6]。运维管理平台建设层面:通过建设运维管理平台,从技术上实现运维故障主动告警,运维事件自动派单,运维流程全面管控。针对企业已有的IT基础架构及业务应用系统,进行企业IT运维体系设计,分步实施并部署适用于企业的IT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IT资源集中化、统一化、一体化的管理,实现IT服务的有效配置以及利用运维工具对应用系统的主动管理,保障企业拥有高效、稳定、可靠、安全的信息化运行环境。ITSM作为ITIL的具体实现形式体现。管控层:在管控层面主要建立管理计划、执行控制、定期检查、绩效考核等内容,确保IT运维管理可控。执行层:在执行层面主要建立主动监控、定期检查、事件处理、供应商协调、报告及分析,确保IT运维执行有序。
(2)建设运维服务团队。运维服务层面,打造由卷烟企业信息中心、专业运维厂商、应用开发商组成三级运维管理团队,建立规范的信息运维体系,创建面向客户的信息化服务模式,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化专业服务,整体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信息中心需要确保运维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并且能够履行决策、协调、指挥、控制、监督、指导等职责。从这个角度出发,运维服务需要在信息中心的统筹运营管理下,通过建立运维管控层和运维执行层,来实现对所有应用系统服务需求的受理、派工、追踪、反馈和考核。通过建设IT运维管理团队,通过设立统一服务台,细化运维专业分工,实现运维与开发的分离,实现运维团队专业化。通过梳理IT服务流程,细化IT运维规范,建设IT服务管理体系,实现运维流程规范化。通过建设IT服务管理系统及IT集中监控系统,从技术上实现运维管理的可视、可管、可控,实现运维技术自动化。以此,在满足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完善应急能力、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更需要在保障所有业务应用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开展工作,体现信息相关投资的价值,保障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及信息应用系统自身的持续发展[7]。
(3)运维管理体系制度建设。运维管理层面上,将建设集运维预防控制体系、运维事中操作控制体系和运维事后恢复控制体系为一体的运维管理制度体系,从组织、流程与规范三方面保障全区运维服务。运维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一套运维安全保障体系制度,该制度是《运维安全体系制度》和《运维管理体系制度》二套体系的整合。其主要目标是确保运维体系在战术层上的正确性。实现运维预防体系中建设的运维管理体系建设运维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采用“三个层面,四级文件”的制度制定方式,根据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ITIL、COBIT、等级保护的理念和精髓,对原制度的缺陷进行完善和改进,给出科学的管理建议。
三、结束语
供应商服务管理制度范文2
一、考核目的
作为员工薪资调整、绩效工资发放、职务调整的依据。
二、考核原则
考核的有效性,可行性,客观、公开的进行测评。
三、适用范围
此绩效考核方案主要是对AE进行考评。
四、AE工作负责人及职责
工作对接人:赵宁、张岩
主要负责销售签单后,交至AE处,由AE负责对接设计及客户方,待设计完成并制作完成后,后续款项的催款由AE协助销售一并完成。
五、考核内容
月度考评打分制
1、月度考评由【内部考评】与【外部考评】两部分组成
内部考评 (占40%)
1、客户资料的建立与及时更新(5%)
2、客户服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完善与监督执行(10%)
3、客户资料的分析(5%)
4、客户投诉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10%)
5、公司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 (5%)
外部考评(占60%)
1、客户满意度(投诉、增值服务) (30%)
2、内部客户满意度(如销售部等对外部门)(20%)
3、与增值服务供应商的沟通交流 (10%)
四、奖惩措施
奖励
1、若当月协助销售部门完成项目后并回款的,按照实际回款的2%提成;
2、若当月评分≥90分的奖励200元。
惩罚
1、在与客户的对接中,由于处理不当,客户投诉视情况处以100-300元不等的处罚;
2、无故推活,消极怠工处以500元的处罚;
供应商服务管理制度范文3
一、服务沟通与协调
建立通畅的信息平台是做好服务的必要条件。售后服务部拥有三部服务电话(包括一部传真)、服务专用电子邮箱、24个驻外服务人员以及32个特约服务站,24小时进行业务受理。这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构成了一个较为宽畅的服务平台,保证了我们能及时全面地掌握顾客信息及配套商信息,实现了服务联系和协调的及时性。在07年,售后服务部要进一步整合这些资源,以适应公司产品的销售增长。
由于**产品的特性为组装产品,大部分的配件服务需要依赖供应商来完成,我方只有依赖其服务体系的责任,而无自主解决的权利,这给售后服务部提供优质服务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公司内部各部门的有效合作,对配套商进行有效控制和约束。另外加大自主件的生产制作,使服务主动权转化到自己手中,此次整车准入就是一次很好的机遇。
在公司内部沟通方面,售后服务部与相关智能部门的联系较为紧密。机构改革之后,服务运作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道路,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证明该模式基本能适应公司现状。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主要是加大质量信息的改进力度,加强配套商信息反馈机制并为配套供应构筑壁垒。
二、服务的提供
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是售后服务部应尽的责任。售后服务部涉及的服务工作主要有保养服务、保修服务、维修服务和配件服务。
按照被动服务的方针,保养服务需要依靠顾客配合才能提高质量。实践证明,顾客对于我公司的保养服务较为接受。售后服务部应注重为顾客提供保养方面的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来争取顾客满意甚至感动。
保修和维修方面:此两方面的服务构成了售后服务部的主要工作,每天接受的来电来函中,保修和维修需求占主要部分。对于每一件顾客需求,售后服务部实行接收一起处理一起的原则,而服务处理质量则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这样讲,只要抓好这两方面的工作,顾客满意就会有一个大幅度提高。
从自身而言,内外部服务人员素质、服务配件是影响处理质量的两要素,这两方面恰恰是服务的软肋。售后服务部正在加强管理来提高内外部服务人员的精神素质和能力素质,也运用了一些管理措施:如逐步完善服务管理制度、导入培训机制、建立有效激励措施等,但该工作还需要有一个时间的累积过程。“人员素质”和“服务配件”应两手抓、两手硬,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服务配件,售后服务部于今年多次向公司提出了建立配件中心库和周转库的构想,目前仍为一个未解之谜。涉及到的配件调用、领用、追偿、销售都有一定的阻碍,一方面售后服务部还需完善配件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公司给予相关支持,相信07年会有所改善。
配件服务的质量涵盖了配件种类、库存、质量以及供应及时性等,该方面工作为售后服务部07年规划的主要工作之一,已列入部门工作的议事日程。
三、服务验证和改进
PDCA是执行工作过程循环的重要手段。视服务为一个过程,产品购买者、公司领导、协作部门、内部人员、配套商都可以看成售后服务部的顾客,以顾客为焦点开展工作是售后服务部的责任。
今年是**产生重要变革的一年,顺应公司改革需要,售后服务部也实行了相关调整。从导入执行公司颁布的质量体系,到服务体系运行质量的检查;从内部人员调整上岗,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措施;从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到逐步推广ISO/TS16949的相关内容等,部门里正在酝酿着一场革新。
为验证部门工作质量,针对产品和服务,售后服务部分别于6月底和10月初进行了顾客满意度和首次平均故障里程的调查。从调查的数据分析来看,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各项指标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售后服务部全体工作人员要勇于认清当前的挑战,把质量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
四、07年工作展望
新的日历即将启用,06年留下的思考是沉重的。07年售后服务部主要工作规划如下:
1、服务理念与方式上的变革
加大主动服务力度。市场的发展已经不容许对顾客怠慢,跟踪服务越来越不适应行业主流。结合**自身现状,在保证被动服务质量的情况下,还应加大主动服务的力度。售后服务部要对顾客特别是批量车顾客反映的信息进行重点关注,主动捕获其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预防为主原则。把质量问题解决在事发之前是最有利的,售后服务部驻外人员应定时对顾客进行走访勘察,解除存在的隐患质量问题。为推行这一原则,内部应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2、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改革意志
顺应公司改革是07工作的必须,对06年的改革成果要加以保持,在服务体系运作过程中发现的矛盾以公司目标为准。
3、服务体系素质建设
坚决推行服务有关管理制度,为内外部服务人员的工作建立细化的考核指标,除现有考核内容外,增补月度工作总结、服务过程记录等,实施内部培训;加强对特约服务站的管理,对其实施考核以作为服务站重组的依据。
4、完善配件系统
供应商服务管理制度范文4
8月人事行政工作总结
20xx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在兄弟部门的大力协作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行政部紧紧围绕管理、服务、培训、招聘等工作重点,注重发挥行政部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中心枢纽作用,为公司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履行职责,抓好内部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我公司今年x月开始运转,各项管理工作从零开始,为保障公司的正常有序运转,行政部制定出台了考勤、着装、资产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公司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规范化,相关工作达到了优质、高效,为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狠抓员工礼仪行为规范、办公环境办公秩序的监察工作。严格按照公司要求,在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和办公环境等员工自律方面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对员工行为礼仪、办公区域清洁卫生进行抽查,营造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和秩序。
二、强化服务意识,为公司和客户提供优质保障
行政部工作的核心就是搞好“三个服务”,即为领导服务、为员工服务、为客户服务。一年来,我们围绕中心工作,在服务工作方面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积极完成总经理交办各项工作任务,当好公司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主动为公司领导分忧解难,对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基本做到了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当日事当日清。二是想方设法搞好员工的工作、生活、娱乐等各项保障,对公司部署的重点工作,力求考虑在前、服务在前,特别是采购、办公耗材管控及办公设备维护、保养等日常工作,计划周密,措施到位,保障有力。在协助配合其他部门工作上也坚持做到了积极热情不越位。三是认真做好客户联谊会准备和组织工作,保障了每期联谊会的圆满成功,协助理财部门搞好客户跟踪,保障客户及时续签合同或按约解除合同。每月底对每位客户进行一次电话回访,保障了客户与公司的充分沟通。
三、加强人事管理,为公司搞好人才招聘和培训
一是积极为公司招聘人才。为解决公司发展的人力需求,今年以来,行政部按照公司领导的指示,多次参加人才市场招聘会,为公司招聘员工。二是扎实搞好员工中。为了能切实提高员工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我部积极配合公司把优化人员结构和提高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把培训工作的规划纳入部门整体的工作计划之中,大力加强对员工的思想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每周组织公司员工进行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使员工的业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保障了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存在的不足
过去的一年,在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得到了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行政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行政部工作常常事无巨细,每项工作我们主观上都希望能完成得,但由于能力有限,不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二是对公司各部门有些工作了解得不够深入,对存在的问题掌握真实情况不够全面,从而对领导决策应起到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够。三是抓制度落实不够,由于公司事物繁杂,基本检查不到位,因而存在一定的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五、下个月年工作打算
8月即将过去,9月将要到来。在新的一月里,我们将继续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克服缺点,改进方法;深入调研,掌握实情;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大胆探索行政部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促使行政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下面根据本年度工作情况与存在不足,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行政部计划从下几个方面开展9月的工作:
1、努力提高行政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强化服务与管理意识,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公司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3、作好员工日常工作信息的采集,完成日常行政招聘与配置;
4、充分考虑员工福利,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雇员主人翁精神和献身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8月人事行政工作总结
一、健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公司规范化运作水平
在公司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12小时工作制》、《文件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样板房管理制度》、《员工餐厅管理制度》、《员工宿舍管理制度》等,涉及人、财、物的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
1.1自今年起,物业公司所有文件统一由人事行政部负责管理,实现了文件流程登记管理,保证文件传批效率、对文件流程进行严格控制。并通过由人事行政部负责统一发放,加强了内部文件传阅,及时传递信息的效率。
1.2在年初的计划中,本应在三月对公司的制度及更新的部分进行一次整理和汇编,因各部门业务工作开展繁忙,重视度不足,完成速度未达预计效果。六月,集团人力资源部牵头进行物业公司制度汇编,对各部门、各岗位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完成了公司层面的制度及操作规范。并针对目前存在的执行力差、责任心不足、业务处理回应速度缓慢等问题,推出《24小时回复制度》、《小区巡查制度》、《投诉处理流程》、《员工礼貌礼仪标准》等提高服务水平的相关制度。
二、人事管理
2.1人员编制
随二期的验收接管及又一城的介入,根据实际需要,人员编制进行了如下调整:
2.2人员招聘
物业公司上半年通过报纸、网站、现场招聘会、职业介绍所等渠道,基本完成招聘任务。上半年人员异动情况如下:
2.3人事费用
1-5月人事实发工资总表
2.3.1保安员12小时工作制》
在增加二期安防岗位,不增加岗位编制的情况下,实施了《保安员12小时工作制》,对保安员的薪资进行了调整。试行两个月以来,保安员基本能接受该项调整,部门人员流动率未出现异常。基本解决人员不足产生的空岗情况,并逐步消化了去年下半年积累的大量加班。
2.3.2有偿服务提成制
随二期入住率的提高,对有偿服务的需求逐步增加。在不增加清洁人员的基础上,试行安排休息的员工提供有偿服务,并在有偿服务收费中按xx元/小时的标准,作为工资提成给员工。目的是减少加班时长、控制人工成本,同时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4员工培训
上半年新员工对《员工手册》、公司制度培训的覆盖率100,每周各部门开展的业务培训平均1-2次,组织个别业务部门经理参加xx团队的拓展活动。在x月,组织了主管以上的员工前往xx参观,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找出自身不足。初步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培训课程计划及相关培训资料等,计划于下半年具体实施。培训工作因一直缺乏专管人员,由部门内部兼任开展,存在培训的内容比较单一、在组织上缺乏部门间的交叉培训,未建立系统的培训资料及操作规范文件等问题。这次各部门均完善了操作手册,同时也为下半年的培训工作建立了基础。
2.5推行绩效考核
在x月起保安部首先试行了《保安员绩效考核办法》,制定了保安员级别及相应的工资待遇标准。通过绩效考核,调动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及自身素质的积极性,提供了晋级、调薪的机会。先后实施的绩效考核部门有客服中心、车队。
目前,绩效考核的工作尚未全面覆盖,推广绩效考核的力度和实效性未达到真正激励员工积极性的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原因:
1)工作目标不明确,未建立实际操作的规范。
2)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办法亦经常改变。
3)从建立绩效考核标准到考核结果的过程管理不足。
4)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理解度、认同感有限。
三、行政管理
3.1员工餐厅
3.1.1面对员工反映意见比较集中的员工餐厅,经过多次的意见调查,确定大部分员工的口味,在食品卫生、份量、菜式及用餐时间上,均根据各部门不同班次的需要及员工意见进行了调整。目前,员工满意度基本达到95以上。
3.1.2在x月份员工餐厅收支报告中,已实现包餐费用包含餐厅电费、每月人事费用当月工具、物料采购费用、夏季每周两次的凉茶、糖水的所有费用,在员工满意的基础上合理降低成本。
3.2仓库管理
3.2.1通过制定《物料验收制度》、《采购管理制度》等,首先从物料验收的环节开始严格控制物料的品质,增加了由业务部门派人协助验货的环节,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其次,加大仓库对物料的管理职责,在采购物料的价格、品质上,与历史价格、原用物料品质进行对比,严格把关,不合格的一律予以退货处理。
3.2.2为配合财务部做好费用划拨的工作,工程物料的使用在月度盘点表中做到每一件物料清晰列明用在何处,费用所属。
3.2.3增加了样板房物品的管理,联合材料部进行了彻底的核对,对遗失、错帐、损坏等情况进行了清点。在多次的样板房搬迁中,仓库参与物品的打包、清点、交接、存放等工作,弥补了以前样板房物品清单不完整的现象。在上半年集团财务部联合进行的资产盘点中,行政、工程仓库均做到了帐货相符。
3.3车队管理
3.3.1根据上半年车队被投诉的主要原因及存在问题,制订了《司机奖惩条例》,以季度的形式进行考核,并推出安全驾驶奖。对业主提出投诉的司机,给予惩罚,并由司机本人向业主进行解释和道歉,提高司机对服务规范的重视。
3.3.2上半年,逐渐有业主提出有偿用车服务的需求,有租车及租司机两种。为规范操作,制订了有偿服务标准,在不影响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均满足业主的需求,服务创收。
3.4采购管理
在上半年的采购工作中,提高采购的计划性,基本完成各部门的采购工作,及时核价。虚心向业务部门学习商品知识,在大批量不确定质量价格的采购中,联合业务部门的主管及材料部同时到采购市场定品质及价格标准。完成了上半年工程物料供应商评估,并根据业务部门的推荐,采用了新的物料供应商,在价格上有所降低。
3.5样板房管理
供应商服务管理制度范文5
竞争亦日趋激烈,行业中每一个企业随行业与环境的变化感到生存发展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1. 医药企业面临供应商的压力
医药流通企业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制药企业进行批量订货,获取批零差价利润及按合同执行后的返点利润。几乎所有的医药流通企业在供应链的源头不可避免的受到上游供应商带来的竞争压力。在公司定单丰硕、门店销售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两个供应商完成产品采购的时间往往会使公司失去很多先发制人的市场机会,更何况一两个供应商或制药企业也不可能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所有产品。由于一些企业缺乏与供应商保持良好关系的经验和诚意,这使得供应商的忠诚度变得恶劣,供应商往往会因为竞争对手的哄抬药品价格,以及自己在暴利思想下对市场放松控制能力,导致窜货现象,而使企业在紧要关头缺乏大规模合格药品的供给或使自身良好的市场驾驭能力受到损害,失去了全面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机遇。
医药流通企业在与上游供应厂商签订药品供销合同时,每个企业所获取的折扣点及返利点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企业的销售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的能力越强,获取的折扣点和利润点就越多,反之销售能力越差,则获取的折扣点和利润点就越小。由于国内的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的创新能力有限,因此市场上同类药品较多,这就使医药流通企业花很大的精力和力气要进行相关的产品开发。我们可以从每年两次的药品招标会看到,各个经营企业为争取一个或几个好品种在本地区的销售权进行激烈的竞争。
医药流通企业在与上游供应商签订完合同后,为完成所取得的品种的销售任务,开始了疲于奔命。在销售中,一方面不能得到厂家的充分的售后服务支持,另一方面还要受到厂家的付款资金压力,另外每一种药品都有其特定的范围,即满足的市场需求有限,在经营上加大了经营的难度。
2.现有竞争对手的压力
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各个行业的产业资本纷纷进入到医药流通行业,其中以身居医药流通行业的上游供应商生产制造企业为最。我们从各种媒体、厂家的新闻会可以看到:三九集团矢志以13亿元打造连锁药店,扬言3年建立8000家门店;上海华源集团计划投资至少10亿元,首先覆盖上海、北京、广州和抚顺4个城市,预计年底可达700家,以后每年以1000家的速度扩张;丽珠集团拟在5年内投入2亿到3亿元发展药品零售连锁经营,组建了珠海丽珠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采取特许加盟和中外合作方式,目标设立近1000家门店;北京同仁堂集团计划在2005年前开设600家零售药店,其中400家将通过加盟及专柜形式设立;深圳一致、海王星辰早已宣布了“1000家”的扩张战略,锁定在连锁药店上的资本估计已达上百亿;新华鲁抗从去年5月成立到现在,连锁门店数已达到近150家,销售额近亿元。上海复星实业除了常规收购、特许加盟等之外,还别具一格地走工商联合路子,采取“零售药店与普通商业企业合作”的形式,与拥有1000多个连锁网点、国内最大超市经营公司联华超市联姻,合资组建了上海复星药品零售连锁经营有限公司,依托联华超市强大的商品配送中心及经营网点,发展医药连锁经营,开设柜中柜、店中店。
可以说在同一地域中,无论是医药批发企业还是医药零售企业,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这个地域中处于优势的企业还是处于发起进攻的企业,医药产品的无差异化、同质化加上企业内部没有进行很好的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现象开始有所抬头。市场营销的层面始终在“价格战”和“广告战”中。
3.新加入的竞争对手的压力
医药产业由于存在着药价虚高与流通领域的多环节及流通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加上这个行业保护过严、开放太晚、形成垄断局面,所以它的开放引起了各方的关注,除了现有的产业资本进入,其他的民营资本也开始大举的进入了这个产业。对他们来讲,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行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朝阳产业。
民营资本的进入最直接的表现是各地的“平价药店”,“平价药店”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似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看似平静的医药市场,作为市场上的后起之秀,他们凭着一定规模的资金实力,具有没有历史包袱,管理机构精干,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同时,以规模进货、减少流通中间环节来降低成本。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甚至以股权等利益方式有效堵住国企难以解决的职权人物“吃回扣”的黑洞。成本的降低有了生存的基础,而进入市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低价格。正如一位平价药房的老总讲“现在放开了,但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因此降价成了最简单、操作性强的竞争手段,是市场刚开放时的必经阶段。”所以他在所在的区域采取平价方式切入市场。这种情况象北京德威治、哈尔滨宝丰药品总汇、南昌开心人大药方等就宣称他们的毛利率是10%左右而且还有钱赚。
而且“平价药房”的出现给现有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几乎全国的各个市场对“平价药房”的出现都采取了堵击的战术,因为它的出现毕竟牵动着药品生产商、批发商、药店以及占药品销售绝对份额的医疗单位等经营者敏感的利益中枢。
4.消费者和客户的压力
对医药批发企业来讲,相信绝大多数医药经营企业都曾不止一次地经历过货款回收的风险问题,少则数十万,多则数百万、上千万的货款无法收回,形成大量的呆帐、死帐,成为企业和市场的一块心病,长期以来严重制约企业及市场的发展。我们经过深入探讨发现:首先是市场格局问题,目前为止,批发企业已经有1.2万多家。批发厂商众多,而各自又有自己的特殊的营销关系和网络,这就造成客观上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货物管理上的风险性,明知道客户信誉不佳,但为了占领终端市场,不得已与之发生业务往来,从发一结一,逐步发展到发二结一,甚至发展到发多结一,经营风险随着积压货物的增多而日趋加剧,直到不可掌握。其次是三角债问题,我国医院系统为在竞争中增加自己的实力,纷纷大兴土木,购买先进设备,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技术水平、加上医院等级认证等各方面原因,大量积压医药流通企业的货款,客观上使得医药供货企业货款难以收回。 第三是国家政策的调整――GSP认证与药市的整顿:二者的实施强制性淘汰了一大批实力不济的医药经销企业,众多药品批发企业的破产、关闭使得企业呆帐彻底变为死帐,永远无法收回。 第四是销售人员问题:由于许多公司缺乏相应的管理,个别销售人员私吞货款的情况屡见不鲜。
对医药零售企业来讲,消费者的日益离散化需求,使医药零售企业越来越难把握,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求医问药也越来越“个性化”,追求健康时尚成了人们生活的主旋律。人们不再是有病进医院与药房,而是越来越注重保健。这就要求医药零售企业的药房不仅卖药品,更要提供高品质的个性化服务。
5.外资企业的压力
2002年9月全球第一大医药零售品牌的MedicineShoppe与深圳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合作在深圳开设了首家美信药房,这标志着跨国公司的开始正式进入到国内市场。客观的说,跨国公司的进入从正面的角度来讲,对提高一个行业的整体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我们带来了技术、资金和管理;但从负面的角度来看,对国内的医药企业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众所周知,中国吸引外资的侧重点在过去的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的合资企业大多来自港台地区,以劳动力成本低为主要动力,以来料加工、返销国外为主,并未对国内企业构成威胁。而近几年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侧重以中国市场的消费为主要动力,跨国公司的比例明显上升,这就对国内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真正的市场竞争开始了。
通常来讲,管理体系的建立费用远远大于管理体系的复制费用。这是跨国公司的优势所在,因为跨国公司来到中国这样一个新兴的市场上,仅仅是“复制”经过千锤百炼总结出来的管理体系和规章,除了极少数方面需要修改或调整外,大多可以照搬。与此相反,国内的企业还在摸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探讨适合本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其难度不言而知,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家并非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这却是无法改变的残酷现实。唯一的出路就是清醒地认识到差距何在,尽快学习、掌握一流跨国公司的科学管理诀窍,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做到知己知彼。中国企业要学的是理性化的管理和运作,而不是盲目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6.国家政策的压力
近年来,国务院调整药品监管机构,重新划分职能,规范医药行业发展方面的政策陆续出台。这些政策总的原则是鼓励创新、强化监管,淘汰落后小规模企业,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引致的恶性竞争,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对医药流通企业来讲主要内容涉及如下几方面:
(1)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医药分业经营
在药品零售中,医院所占市场份额约85%,药店所占市场份额约为15%。2000年以来,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正式实施,“医药分业经营”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点,促进了零售药店的快速发展。自2000年国家药监局批准50家零售连锁企业试点跨区域经营以来,各地零售市场的竞争逐步走向白热化。云南、成都、南京等地出现了以削价为主要形式的激烈竞争。我国加入WTO后,不少省市放开接受申办零售药店,使零售网点快速增加。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例,1998年共有零售药店1700多家,2001年增至3200多家。随着非处方药制度的深入实施和患者“自我药疗”能力的提高,药店所占市场份额将会逐步增高。
但是,我国也面临着药品批发企业过多、缺少规模经营效益的问题。据统计,目前全国具备“三证”的药品批发企业有1.2万家,但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不足5%,名列前10位的批发企业销售额占市场总销售额的20%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药品市场规模为我国10倍的美国只有近百家药品批发企业,大公司的年销售额均在20亿美元以上,目前排名前3位的公司销售收入占全国的96%。这种状况是我国在2003年1月1日起放开药品分销服务后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状况,国家药监部门对药品企业的淘汰率2001年达到26.8%,2002年淘汰约10%。
(2)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强制降价。
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从2000年起在全国逐渐推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制药企业来说,参加各地的医院招标,成交量过于分散导致企业营销费用增加。就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而言,突出的问题是执行者没有利益驱动或者形成新的利益团体,监督者不到位。1997年以来国家计委先后10多次降低中央管理药品价格。2002年西药降价药品达199种,平均降价幅度15%,降价总额达20亿元。按国家计委的降价政策,药品价格下降针对的是流通环节,实际出厂价不降。但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拥有渠道优势的医院和经销商必然将利润损失向生产厂家转移,要求降低实际出厂价。面对药品价格下降,生产企业的对策一般是改变包装规格、改变剂型甚至停产。药店和医院也采用替代药品,降价药品在药店下架、医生处方不开降价药品。为克服上述弊端,“医药分家”势在必行。
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保证监督管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给连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000年我国实施对省以下的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原有的药品监管体系在新形势下难以强有效的监督管理,造成省以下监管机构不统一,政企不分、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监督的公正性、权威性。此外,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名义限制和或排斥外埠生产的产品进入本地区销售的做法。一些地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机构对外埠生产的的药品进入本地区销售以“送样检验”、“注册审批”、“准销登记”等方法,限制外埠地区药品进入本地区销售,以及许多地区实施的行政保护措施,导致我国医药市场条块分割严重。
(3)强制实施GSP 认证
供应商服务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 ITIL;IT运维管理;国内企业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6. 014
[中图分类号] F270.7;TP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6- 0019- 03
近几年,国内企业均将建成世界(国际)一流的大型公司作为其发展目标,这就需要与之匹配的信息系统平台作支撑。自2000年以来,国内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进入到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按照整体规划,国内大型企业已经实现了集中建设的目标,今后将继续推进系统深化应用,并实现集中化运维管理,这给传统模式的运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亟需构建一套先进规范、运行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来满足提升管控能力的要求。
1 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
1.1 向集中化管理转变
集中化管理是当前IT运维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主机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备份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桌面系统等进行“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成为企业IT运维管理的必然选择。
1.2 注重与业务的融合
IT运维管理体系越来越注重与业务的融合,正逐步向业务靠拢,IT部门正在由从一个纯技术中心逐步转向服务导向的中心,目标更是直指业务中心。同时,以业务为中心,驱动IT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在提高IT效率的同时推动业务价值的形成。
1.3 以ITIL为最佳实践,指导运维工作
目前,ITIL作为当今IT运行服务管理的主要方法论已经被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的很多企业采用,全球已经有1万多家知名的公司在参考里面的方法管理自己的IT系统。ITIL已被认为是世界IT服务管理领域的标准,同时也使得ITIL在IT服务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4 向自动化管理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专业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的手段,来实现运维工作的自动化管理。通过自动化监控系统能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将IT运维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防患于未然。例如,全天候自动检测与及时报警能够实现IT运维的“全天候无人值守”,大大降低IT运维人员的工作负担。与此同时,通过自动化诊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维修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因此,对于越来越复杂的IT运维来说,自动化管理是提升IT运维管理的过程,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2 国内企业IT运维管理现状
2.1 IT运维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逐渐深入,企业的应用系统日益复杂,特别是数据集中之后,业务对IT持续运行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保证系统7×24正常运行也变得尤为重要。IT服务管理理念引进中国后,国内信息化的建设在参照了国际的流行趋势后,结合国内企业的现状进行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在一些企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且国内企业充分结合ITIL最佳实践和企业的IT运维管理的现状,从整体上提升了IT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通过调研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中烟信息4家企业的IT运维管理现状,从运维体系、流程、工具、团队4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从表1案例来看,IT运维管理都借鉴ITIL国际标准建立了相关流程,并遵照实施,其共同之处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从运维体系来看,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中烟信息均采用三级运维体系架构。
从运维流程来看,服务交付域和服务控制域中涉及的事件、问题、变更、、配置5个流程已得到全面应用,这5个流程是快速响应和解决用户提报问题的关键流程,直接决定运维服务水平高低。通常与流程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会在与客户签订的服务级别协议(SLA)中体现出来,之后这些指标会在内部团队和外部供应商之间进行分解,以保证服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从运维工具来看,多采用与ITIL流程吻合度高、先进、应用广泛的运维管理平台,如SM7和Remedy。这些平台的应用,使运维人员和运维流程得到固化;同时,也使知识库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运维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从运维团队来看,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大多为内部支持队伍,且少有将全部运维工作外包出去。这些内部支持队伍均取得ISO 20000认证,或者运维相关资质如CCOE认证。
2.2 IT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IT运维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2.2.1 向集中化管理转变各企业的运维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工具支持
目前各企业的运维管理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运维管理流程和工具,但在实际执行效果上并不尽如人意;更多企业的运维管理工作还处在不尽规范的状态,缺少相关的管理流程和工具,更多的是依靠运维人员的个人能力维系业务系统的运维管理。另外,有些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缺乏有效工具的支持,运维流程效率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适当工具的使用,包括监控系统去获取客观的数据,IT服务管理平台掌握对运维流程关键点的控制等。
2.2.2 系统建设与运维并举,运维管理环境和运维团队尚不稳定
目前从总体来看,国内企业的信息化还处在建设和运维并行的阶段,而且这种特点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这种并行特点给统一和整合的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带来了环境和团队方面的挑战。
2.2.3 量化考核和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内企业的IT部门量化考核和评价机制还不完善,缺乏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而为配合运维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开展,应提前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绩效衡量和质量评价体系等,这些内容是实现运维管理工作目标的必要手段。
3 国内企业实施IT运维管理的对策建议
未来,运维管理模式的建设方向是一体化集中管控模式。为此,国内企业在设计运维管理模式时,必须考虑组织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要考虑,随着基础设施、应用的大集中模式的实现,未来国内企业会搭建以IaaS、PaaS为主,逐步尝试SaaS的私有云,集中化的运维管理模式必须能够支撑未来企业云环境的管理。
3.1 IT运维管理模式建议
借鉴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结合国内企业的现状特点,建议IT运维管理以统一的技术工具平台为支撑,遵照统一规范的运维流程执行,明确出人员角色,涵盖三级运维体系。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涵盖组织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绩效考核、知识管理、技术支撑等内容。
3.1.1 组织模式
为了实现一体化集中管控的运维管理,建议将运维管理机构、运维服务机构到后台支持团队3个层次进行统一,按照业务设立统一的运维团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IT运维服务。
3.1.2 制度规范
管理制度体系分为“信息化运维管理办法”、“各服务管理流程序文件”、各信息系统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再制定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以及表单4个层次(如图1所示)。
3.1.3 管理流程
建立统一的服务管理流程,包括分别面向用户的服务支持流程,如事件、问题等流程。以及面向客户服务交付流程,如容量管理、可用性管理等流程。
3.1.4 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从IT运维管理体系的目标出发,按照组织、流程和岗位角色分解,形成“IT运维组织KPI关键绩效指标—流程KPI—角色岗位KPI”3层相互关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3.1.5 知识管理
整合知识资源,建立一套“统一、集中”的运维知识管理平台,以便为总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IT运维工作提供支持。
3.1.6 技术支撑
建立集中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包括服务流程平台、监控平台、知识管理平台等。
3.2 提升IT运维管理水平的建议
3.2.1 各企业参照统一标准搭建运维管理体系
各企业运维管理体系采用急用先上的原则,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内容、日常运维中最不可或缺的内容建设完成,按照系统搭建运维服务台,建立统一的用户服务体系及内部管理体系,具备必要的运维管理能力,改变目前无流程、无工具或流程执行不到位的现状,初步搭建规范统一的运维管理体系。
3.2.2 配套运维管理工具,提升体系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通过运维工具可以实现对IT服务过程工作流程的精确管理,将人员和流程固化,实现运维人员、流程、技术的有机整合,实现常规及突发状态的应急管理,实现运行故障的提前预警。同时,从管理、制度和技术等角度出发,将系统运维工作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建立统一的、不断丰富、完善的运维知识库,为运维人员学习培训、信息共享提供方便,从而提升管理体系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3.2.3 建立持续优化机制,确保体系高效运转
运维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改进的过程。体系实施后,在规范日常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大自检力度,成立检查小组,定期检查数据、记录及职能角色等执行的合规性,产出表单的完整性,认真出具自检报告。对体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跟踪监督落实。同时,随着人员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提升以及运维管理模式的转变,运维管理体系也需持续改善,改进和优化运维管理流程,以适应业务部门和管理不断升级的需求。因此,要建立持续优化管理体系机制,加强管理投入,定期度量和持续优化管理体系,确保体系高效运转下去。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