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区环保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区环保管理制度范文1
一、一阶段主要成效
遵循“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业引导等体制机制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在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土地利用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带动整个试验区的改革和建设。
(一)创新资源节约体制机制
运用价格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项目示范等手段,构建节约水、土地、能源三大资源的体制机制。
一是价格改革推动节水节电。长株潭推进城市水价改革,实施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2012年7月开始试行居民阶梯电价,抽样调查显示,9月份居民用电量增幅比8月份下降4.1%。落实“两高”行业专项电价加价政策,执行差别电价的666家企业中有528家实现关停并转和改造升级,执行惩罚性电价的74家企业中有20家通过技改达到国家和省能耗标准。
二是管理制度创新推动节地。建立健全土地市场配置“三大机制”,即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土地价款减免等激励机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投资及产出强度、土地闲置费等约束机制,耕地保护、集约节约用地等考评机制。将耕地保护纳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内容。探索出农民安置、城市建设、开发园区、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等节地模式,得到国土资源部肯定并向全国推广。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长沙、株洲等地成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
三是项目示范推动节能。出台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控和改造,试验区城市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设计阶段达100%,施工阶段达95%以上。长沙、株洲两市启动国家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试点。长沙市开展客房新型智能节电管理改造试点,在全国形成示范。实施长株潭公交电动化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运营新能源公交车1816台,天然气清洁能源公交车492台,天然气出租车约2500台。株洲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正式投入使用。
(二)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发挥市场化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不断完善环保管理体制,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积累和推广经验。
一是探索环境保护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出台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开展排污权抵押贷款。对流域内51个市县实行省级财政生态补偿。实施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全省592家企业投保,实现全国首例环境污染责任险理赔。
二是完善环保管理体制。出台了《湘江保护条例》、《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严格环评审批,出台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长株潭区域产业发展环境准入规定。出台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规定》,从源头控制高能耗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培育节能服务公司。
三是创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机制。深入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探索形成“分户减量、分散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和“以县为主、市级补贴、镇村分担、农民自治”的运行机制。株洲市攸县城乡环境同治经验得到国家肯定。
(三)创新“两型”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制定、实施产业准入标准,运用政策引导、倒逼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一是制定、实施产业准入标准。制定并严格执行产业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出台了长株潭三市共同的产业环境准入与退出政策,制定11大类产品的能耗限额,禁止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项目和列入国家淘汰产品目录的项目进入,限制“两高一资”和投资过热的行业进入。
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洞庭湖造纸企业退出、湘江流域污染企业退出中,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标准,对凡是采用国家明令淘汰工艺、设备、产能的企业,超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地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两高”企业,采取综合性淘汰措施。
三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在株洲冶炼厂等企业实施循环化改造,在株洲清水塘、岳阳云溪工业园等园区构筑循环产业链,在全社会推行循环发展,在企业、产业、园区、社会四个层次,初步形成五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一批国家“城市矿产”基地、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稳步推进。
(四)创新“两型”工作推进机制
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两型”标准体系,实施“两型”考评体系,推进监管体系建设。
一是出台标准体系。出台产业、园区、企业、村庄、景区等16个“两型”标准,行政机关、商场、超市、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等5项公共机构用能标准。严格实施标准, 发挥标准的引导、约束两大功能。
二是构建考评体系。加大统计指标体系中“两型”指标的权重,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4个方面,设置单位建设用地GDP、单位GDP能耗、“两型”产业比重34个二级指标,建立宏观考量“两型社会”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年、季、月度考评信息。开展领导干部资源环境离任审计、企业“两型”审计试点。
三是推进监管体系建设。开发企业用能监测系统,搭建全国首个综合性节能减排监管平台,建成“数字环保”系统。加强环境联防联控。在三市先行开展PM2.5监测并监测信息。
二、二阶段工作打算
纵深推进二阶段各项改革,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等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比较完善的“两型社会”建设制度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一)创新资源节约领域体制机制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初步形成反映环境成本的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循环经济体系。
一是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推进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改革,跟踪阶梯电价执行情况,及时完善相关政策规定;适时将阶梯气价、阶梯水价推广到全省各市州;完善水电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实行季节性气价等;试行非居民用水、用电超定额加价;加大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
二是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出台湖南省实施节约能源法办法,制定湖南省餐厨垃圾处置试点管理、清洁生产等规章。建立健全新建项目能效评价制度,提高高耗能项目市场准入标准。创新资源开发管理机制。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实行区域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
三是健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循环农业示范区,构建以有色、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为重点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完善循环经济政策支撑体系,初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和工业废弃物处理认证制度。
(二)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
在湘江流域综合治理领域,实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突破。建立健全区域性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一是建立湘江流域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控制沿江沿湖地区项目准入和开发强度为重点,加强水系、水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和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有效保护饮用水源地安全,探索建立跨区域的流域综合整治和保护机制新模式。发行湘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收益债券,创新投融资模式。
二是完善区域性环境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方面。从湘江流域八市工业企业着手,探索建立科学公平的排污初始权分配机制、交易机制和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排污权交易价格、标准体系和交易资金征收管理制度。推进排污权抵押贷款改革。组建节能量和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出台碳排放总量控制、有偿使用管理等办法,开展低碳企业、产品认证。
三是健全区域性生态补偿机制。出台长株潭“绿心”保护区、湘江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实施办法,建立生态补偿与污染赔偿、治理修复补偿机制。启动湿地生态效益补助省级试点,并争取国家扩大试点。深入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出台实施环长株潭城市群地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案,研究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办法和考核考评办法。推进农村再生能源利用。
(三)完善财政、投融资、金融支持体系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财政体系,完善相关税收激励机制。
一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放宽行业准入标准,扩大民营资本投资领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能源、公用事业、节能环保等领域,以多种方式参与“两型社会”建设。
二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争取尽快设立长株潭“两型”产业投资基金。争取国家支持长株潭发行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期债券,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争取国家支持长株潭进入非上市公司场外交易试点。加大支持保险资金进入“两型社会”建设力度。
三是构筑“两型社会”财政支持体系。争取国家设立“两型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城市群的财力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债券、担保等政策工具,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两型社会”建设。争取发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彩票。
四是完善“两型社会”税收激励机制。争取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的地方税收体系构建改革试点。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税收优惠政策。探索开展资源税、环保税试点。
(四)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产业发展导向机制,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机制,以“两型”的理念改造传统产业,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分类引导的产业发展导向机制。完善淘汰产业退出机制,强制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逐步退出,采用补贴、奖励等方式对淘汰落后产能给予财政支持,开展全国产业退出补偿试点。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中心、综合性文化产业基地等的建设,在项目核准、土地供应、资金筹措、技术创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二是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机制。探索建立企业、项目在城市群内转移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强产业集聚功能。积极推行园区法人资格制度,探索开发区发展新模式。
三是加大传统产业“两型”化改造力度,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机制。加大对机械、钢铁、有色、石化、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的“两型”化改造力度,全面实行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快推进衡阳、长沙现代服务业改革试点,构建现代服务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机制,构筑具有“两型”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园区环保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工业园区;污水;设施;对策
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相对集中,是加强环境管理的有效方式,企业组群有利于污染集中控制及治理[1-2]。为进一步规范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本文重点对南通市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现状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深入推进排查整治工作。
1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南通市共有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18 个,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6 个,省级工业园区12 个。依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有13 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 个,省级开发区9 个;依托园区企业及园区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有6 个,其中国家级2 个,省级4 个。根据初步排查统计结果,18 个工业园区批复总面积约为300km2 ,但实际管辖面积约为2000km2 。前期,由于生态环境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部署专项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部分园区仅排查了国家批复范围,实际排查面积约为923km2 ,占实际管辖面积的50%。排查范围内已建污水管网长度共计1452.83km,园区涉水工业企业共计2117 家,污水纳管企业数为1223 家,约占57.8%,未纳管企业主要集中在海安高新区、海门工业园2 个省级园区,但均采取了临时收运设施,总体污水集中处理率均大于90%,其他园区通过纳管、临时收运处理等方式,基本做到污水全收集。对照国家专项整治问题清单,南通市共排查出12 个工业园区存在问题38 项,涉及园区管理、管网建设及维护不到位、接管企业底数不清等共性问题及污水处理工艺不匹配、在线监测不完善等个性问题。经过3 个多月的边排查边整治推进,共完成15 项问题整治,完成比例为39.5%,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完成4 个问题整治,省级工业园区完成11 个问题整治,完成比例分别为26.7%、73.3%。工业园区新增管网建设长度79km,新增纳管涉水企业数36 家。
2 园区建设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治理设施专项行动的开展及现场走访调研,整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一是整治工作进展较慢。根据国家、江苏省部署要求,2019 年底需要完成国家级工业园区整治工作,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但从目前国家级工业园区问题整治完成数量比例来看,国家级工业园区整治进展较慢,主要是管网排查修复方面。二是园区排查整治范围较实际管辖范围小。此次开展园区排查工作时,各园区主要以园区批复面积开展相关排查工作,然而园区实际管辖范围远大于批复文件中园区面积,因此排查工作覆盖范围不全面,仅排查了实际管辖范围的一半面积。三是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由于园区管理责任不清,因此园区管理体现出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有的园区没有建立污水管网定期排查维护制度,未开展管网定期维护,有的园区污水管网建设未全覆盖,有的园区还存在对自己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不清楚的情况。其间存在对园区内企业数量类型、废水种类、主要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等基本信息不掌握或掌握不清的问题,从而使得企业违法偷排漏排有空可钻。四是环保意识不强,技术力量薄弱。园区领导环境管理意识不强,重经济,轻环保,环境管理专业人员欠缺,人员及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支撑能力十分匮乏。有的由建设部门或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环保工作,例如,崇川经济开发区、海门经济开发区、南通市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基本无专业的环保技术人员,更别说有专职的环保部门。有的园区虽有环保管理人员,但是由于没有技术支持队伍,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五是园区与相关部门间未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有的园区管理错综复杂,又与相关部门没有有效的交流和协调机制,导致园区管理缺乏统筹性。以崇川经济开发区为例,其具体管理在街道,管网建设在市、区级部门,依托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由南通市市政园林部门、南通市水务公司主管,园区日常不掌握相关管理和建设运行情况,从而导致缺乏有效的配合与联动。六是污水处理厂对接管企业底数不清,工业废水来源情况不明。根据现场调研情况来看,污水处理厂基本只负责废水的集中处理,多数污水处理厂未与排污企业签订委托治理合同或协议,这导致污水处理厂对接入的企业情况、数量及工业废水来源情况并不清楚。特别是城镇污水处理厂,由于南通市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超过一半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园区废水,造成园区管理部门和污水处理主管部门相互推诿,责任不明。污水处理厂不清楚前方废水来源、来水情况,出现问题,就责怪前方企业偷排,却不愿去调查、获取证据。
3 对策建议及下一步打算
3.1 落实园区主体责任,增强环境保护管理意识
企业组群,成立工业园区本是一个更有效地控制及解决污染问题的方式,但若园区环境管理出现缺失或漏洞,将会变成污染环境的一颗毒瘤。园区管委会作为园区管理主体,要加强园区环境管理意识,切实做好园区污染防治工程建设,提高园区环境管理水平[3]。此次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是生态环境部落实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专项行动之一,是打好长江保护修复的重要举措。各园区和所在地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主动靠前,上下左右联动,确保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3.2 全面组织问题排查,推进整治工作开展
在现有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排查整治工作基础上,扩大园区整治范围,由园区批复面积范围扩大至实际管辖范围,由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扩大至县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做到真正的排查全覆盖,建设全覆盖,整治全覆盖。
3.3 理清管理责任,加大技术投入
各园区要进一步理清管理职责,管理权限,空间边界,严把环境准入关。理清园区内每项建设与管理工作对应的部门,便于工作中的对接与合作,避免多头管又多头不管的情况出现[4-5]。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操作性强的环境管理制度,如污水管网定期排查制度、涉水企业清单制度、污水处理设施定期维护制度等,加大基础设施日常管理。同时,应进一步建立完善“一园一档”,在“一园一档”的基础上,对园区环境问题进行诊断,进而实行“一园一策”。要加大环境管理人员配置,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创新园区管理,可聘请专业的第三方、专家或与高校合作,共同指导促进园区环境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园区环境污染治理。
3.4 加强园区与各部门间协调,有效提升管理工作联动性
对于实际建设与管理涉及市、县(区)级部门的园区,应加强信息交流,比如,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交流会、工作推进会等,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园区管委会作为园区管理主体,虽然有些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是由相关的市、县(区)级部门开展,但其应主动向相关部门对接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进展与动态,掌握并整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而不是“一问三不知”。园区对实际管理建设中发现有短板或需要完善的,即使建设主体不是园区,也应与部门加强对接,共同推进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部门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应主动告知园区建设情况及管理情况,便于园区统筹掌握。要加强信息交流,有效解决多头管又多头不管的状况,使园区管理工作具有联动性。
3.5 摸清企业接管底数,掌握接入废水情况,开展污水处理厂效能评估
结合《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 年)》要求,全面排查接管企业废水排放情况及涉污信息,建立企业排水管理档案,做到接管废水“心中有数”,并根据接入废水的水质特征、工艺匹配、运行情况和处理效果等,开展污水处理设施效能评估,对评估不能有效处理的废水,应限期退出。
3.6 加强排水许可、排污许可发放与管理
应严格按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要求,对接入市政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排水户核发排水许可证。同时,根据《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核发排污许可证。对应领未领、私接乱排、不按照许可要求排放的企业或排水户,应加强执法监督,依法处罚。
参考文献
1 朱佳焘.工业园区污水治理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 ,(25 ):73.
2 顾修君.工业园区污水的科学处理与管理[J].科技资讯,2014 ,(20 ):115.
3 张文清.工业产业园区污水治理与发展[J].天津化工,2017 ,(6 ):45-47.
园区环保管理制度范文3
1、创建氛围不浓厚。有关部门对生态县创建的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部门、乡镇对创建省级生态县的认识不够到位、思想不够统一、行动不够一致,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思想,民众参与热情不够高、部门协同配合不够,合力创建的氛围尚未形成。如县城主要街道未悬挂宣传标语,创建氛围营造相对滞后;新闻媒体缺乏相关报道或栏目宣传,群众知晓度低;多数重要生态工程、乡镇未设立创建标牌、宣传橱窗等。少数成员单位对创建工作重视不够,职责不明确,主动配合、自觉参与意识不强,办事拖拉、责任推诿、相互扯皮现象屡有发生,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创建工作不均衡,城区好于郊区、中心村好于一般村。群众发动不足,参与深入广度有限,单靠部门、乡镇干部的力量,难以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2、创建优势不明显。比较突出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省级生态乡镇比例偏低。按照省级生态县考核指标要求,全县80%的乡镇必须达到省级或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考核标准。目前,我县省级生态乡镇仅3个,占全县乡镇的21.4%,需再创建成9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才能符合考核要求,创建的乡镇压力较大。二是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规划缺陷,我县县城道路排水管网总长达38公里,而实行雨污分流的比例较少,污水处理厂虽已投入运行,但因多数管网尚未接入主排污管道,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距60%以上的硬性指标仍有一定差距。三是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繁重。据要求,我县今年必须完成“十一五”期间减排任务的60%,而且我县当前的减排空间非常狭小,可完成COD和SO2减排任务的企业少,减排任务完成难度较大。
3、环境污染整治困难重重。一是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整改任务较重。省市环保局曾对我县工业园区进行联合执法检查,要求我县今年必须完成园区内环境污染问题的整改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的基本条件。就我县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而言,年内完成整改任务,达到省市环保局的要求,时间紧难度大。二是农村环境整治任务重。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任务艰巨,特别是彻底根治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地区“脏、乱、差”现象,难度仍然较大。三是城市环境管理任务紧。全县医疗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尚未完成。城区乱占道、乱堆放、乱搭建等现象较为突出,污水横流、乱排放等现象时有发生,城市环境卫生保洁机制有待优化,河面漂浮物、卫生死角需尽快消除,部分街道、小区的绿化工程建设滞后,影响市容市貌,城市立面规划未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缺乏品位。保持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和管理制度尚需完善,时常出现回潮和反弹现象。
4、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内容多,牵涉领域广,标准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既要抓好县城和乡镇环保设施等硬件建设,又要做好省级生态乡镇的申报、验收准备,还要收集自2004年生态县创建后的各种资料,各项工作都需要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特别是经费保障需进一步加强。
5、其它较为突出的问题。重点生态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还不够强,没有形成规模效益;部分环保基础设施滞后,一些涉污企业的污染处理设施不够完善;生态环境支持保障和管理能力还较为薄弱,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公共设施闲置现象严重等。
二、基本情况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分管副县长为主要成员的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了《*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5月30日,组织召开了全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了工作任务。目前,省级生态县申报材料和各种证明材料的收集和编制工作基本完成,9个乡镇完成了生态建设规划、“五整治一提高”中长期实施方案和生态村建设计划的编制工作,生态村申报工作已办结。截止7月底,全县已申报市级生态村20个,县级生态村19个,全县县级以上生态村累计达到53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50%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已投入试运行。大力开展工业园区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园内55家企业执行了环评审批手续、18家企业执行了环保“三同时”、40家企业进行了排污申报,征收排污费28万元。
三、对策建议
1、创新机制,扩大宣传,积极营造良好创建氛围。探索建立我县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搭建各类创建活动的组织、策划、宣传、实施、考核、测评基本框架,为今后的创建活动提供便利。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和相关部门要切实抓好省级生态县创建宣传工作,电视、报刊要设立专门的新闻栏目,定期对外创建信息。丰富内容、搞活形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厂、进乡村活动,正确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主动参与省级生态县创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创建任务按时圆满完成。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决策、指导、协调、监督等各项职能,各成员单位和乡镇、社区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全民创建的良好局面。
2、明确要求,攻坚克难,着力化解重点难点工作。一要以生态乡镇创建为契机,着力改善农村环境。依托“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新农村建设等工程,切实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公共环保设施对近郊乡镇的覆盖效应,按照生态乡镇的建设标准,优化村居条件、美化农村环境。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坚持“从小事抓起、从娃娃抓起”,改变农民群众根深蒂固的生活陋习恶习,倡导科学、生态、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好生态乡镇创建台帐制作关,做好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主管部门需给予充分的指导与帮助。明确符合区域特色的产业定位,鼓励乡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提高生态经济比重,实现环境保护与持续增收双赢的局面。二要优化城区环保设施功能,提高污染处理能力。要科学编制城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高城市环保设施的使用率,按照雨污分流的要求,合理改造城市污水管网,将城市污水管道接入污水处理厂做集中处理。尽快建立全县医疗固体废物的处置设施,不断改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适度增加农村保洁经费投入,深化殡葬改革,有效遏制青山白化现象。三是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技术创新,进一步做好工业园区减排工作。确保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扶持企业节能减排的各项优惠政策有效落到实处,从人才帮扶、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方面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设备改造。改善企业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档次、加快新技术推广运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职能部门要建立环境质量监测、预警机制,健全监管措施,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园区环保管理制度范文4
(一)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从产业准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技术质量、人员资质以及土地、能耗、项目审核程序和工商登记等方面,继续清理整顿各类化工生产企业,对违法违规设立、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污染物的化工生产企业,要坚决予以关闭;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要坚决予以淘汰。
(二)严格项目准入门槛。按照化工行业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新建和改、扩建化工项目实施严格的行业准入管理,化工项目的核准(备案)由省辖市以上投资主管部门负责,各县(市、区)一律不得审批化工项目。各地要建立由投资管理部门牵头,环保、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化工项目联合会审制度,实行严格的环保和安全审查,具体操作中需把握以下原则:
1.新建(含搬迁)化工项目,必须进入省级化工园区或经省辖市人民政府确认、环评文件经省环保厅批准的化工集中区,否则不予审批;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或长期运行不正常的化工集中区内的新、改、扩建化工项目,不予审批。淮河流域地区新建化工项目的,必须事先征得省环保厅同意。
2.新建化工项目投资额不得低于5000万元(不含土地费用、不得分期投入),且需通过环保、安全和能耗等评估。
3.依法严格限制在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地区建设化工项目,限制新建剧毒化学品、有毒气体类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新的光气生产装置和生产点建设项目,从严审批剧毒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有毒气体和涉及高危工艺的化工项目;禁止建设排放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和恶臭气体的化工项目。
4.省级化工园区和化工集中区以外现有保留的化工生产企业,在符合产业政策和排污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允许进行改善安全条件、治理事故隐患和提高环保水平的相关技术改造,但不得进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品种的扩能改造;且建设该类技术改造项目时,在项目环评审批前,必须事先征得省环保厅同意。
5.新建危险化学品项目需经省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新设立剧毒化学品企业需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推进化工集中区整治和化工企业入园进区。各地对省级化工园区和经省辖市人民政府重新确认的化工集中区,要建立健全安全、环保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监管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条件,全面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新入区企业接管率达到100%;加强集中供热中心建设,满足集中供热条件的化工集中区,集中供热率要达到100%;化工集中区边界与居住区之间设置不少于500米的绿化隔离带。积极引导分散的化工生产企业逐步集中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符合产业定位、通过区域环评且环境、安全基础设施完善的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凡在主城区、居民集中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化工生产企业一律搬迁,不能搬迁的,由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入园进区企业必须建设废水预处理设施,并做到“清污分流、一企两管”,危险废弃物全部安全处置。各地可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加快主城区的化工生产企业搬迁退城、入园进区。对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限期搬迁,并确保搬迁安全。
(四)强化化工点源污染治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环保标准要求,对全省化工行业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工业废水提标改造和深度处理工程,至2011年底,凡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或关闭。*流域化工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省*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和《*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1*2-20*),属于杂环类农药等行业的企业要执行环境保护部《关于*流域执行国家排放标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时间的公告》(20*年第28号)相关要求。
(五)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对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或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核定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由环保部门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向社会公布企业名单和审核结果;鼓励和推进化工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六)着力推进自动控制技术改造。现有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企业,要在2010年底前完成自动化控制技术改造,实现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和温度、压力等主要参数指标的自动报警,有条件的要装备集散控制系统和紧急停车系统,实现远程操作。新建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生产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型(投资规模1亿元人民币以上)和高度危险的化工生产装置要在实现自动控制的基础上装备紧急停车系统。剧毒、易燃易爆化学品储存区域要安装液位、温度、压力超限报警设施、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和火灾报警系统;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等重点储罐必须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七)建立化工行业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基础管理,认真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建立和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总结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的经验做法,加强标准规范的研究制(修)订工作,完善政策法规,建立起化工行业长效管理、规范管理的运行机制。化工生产企业应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切实保障职工权益,对未参加工伤保险或未全员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不得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69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49号)的要求,把专项整治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结合起来,与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管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标准、行业准入门槛和从业资质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化源头管理,严格监管措施,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引导化工企业入园进区。通过两年的专项整治,使化工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安全生产条件切实改善,产品结构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管理严格规范,全省化工行业安全、环保和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人民政府将调整和充实全省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环保厅、省安监局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单位。各地也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工作人员,确保正常运行。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联合执法机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要根据“分级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环保主体责任,建立有目标、有任务、有考核、有奖惩的责任制,确保专项整治全覆盖,不留死角,取得实效。
(二)完善政策措施。完善化工生产企业关闭、搬迁和化工集中区建设等方面的鼓励扶持政策。对现有化工生产企业就地关闭转产非化工产品的,通过规费减免等方式给予适当奖励;对重点化工生产企业的污染治理、提标改造和重大隐患整改、自动控制技术改造等,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市、县人民政府要对辖区内关闭企业的主要化工生产设备拆除、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置、原生产场址环境修复等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对主动实施关闭和搬迁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园区环保管理制度范文5
1、招聘工作:
a、招聘渠道的拓展与选择:
***年的招聘渠道主要是常规的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网络渠道除原有“电池英才网”外,新开通了“化工英才网”专业招聘网站,并在几个专业的化学化工适时的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从反映效果来看,网站渠道得到的应聘人员资料信息应届生较多,大多无法满足公司研发需要,专业的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科研人员,还需要通过手动搜索和网站推荐来推动;现场招聘主要是依靠市人才中心为“530”企业提供的专业、免费人才交流平台,多次参加周末现在招聘会、不定期大型人才方舟以及市人才中心组织的校园招聘会,收集到的应聘简历较多,平均每场50-80份,同时也较好的对企业进行了宣传。
b、招聘模式的逐渐形成
除了常用的招聘渠道外,现有的招聘模式已形成了:网络招聘宣传先行,现场招聘为主,人才推荐为辅,猎头信息配合使用的点、线、面招聘格局。加之面试环节的制度化、流程化,使招聘工作稳健、良性的发展,有力的配合了研发工作的进行。
c、招聘成本的控制与分配
xx年全年招聘费用总计控制在1600元以内,含网络招聘费1200元、海报制作350元、车旅费50元。***年各岗位人员需求数15人,共招聘到位员工13人,含博士4人,招聘到位率93%,招聘成本为123元/人。
2、公司制度建设
a、公司员工手册的制定
***年***月,公司《员工手册》出台,内容涵盖公司简介、公司组织架构、劳动关系管理、工作时间管理制度、薪酬福利管理制度、培训考核管理、员工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全面详细的对公司进行了介绍和相关制度的完善和规范。做到了有规可依、有规必依,对员工所关心和日常的行为规范进行了明文的规定。同时,《员工手册》的签阅制度,更加有效有力的保障了员工对公司的了解和对自己言行的自我控制,手册的出台,使公司的正常发展更加顺利和便畅。
b、公司薪酬制度的制定
作为《员工手册》的组成部分,《薪酬制度》是公司制度中的重头戏,作为员工最为关心的话题,《薪酬制度》对员工的职位、职级、薪级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相应的岗位对应相应的薪级,不偏不倚,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偏差,职级的详细分类更是较好的体现了公司的人性化管理,能者多得。同时还对住房、出差、健康、休假等福利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了员工的应得利益,对员工关心的所有问题都面面关注和考虑到,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c、公司招聘入职制度、流程的制定
为了对招聘需求、面试环节、录用手续进行合理规范的操作,制定了《招聘、面试流程》,同时出台相应的表格,对整个招聘、面试、入职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安排,对每个细节动作都进行了规范,便于操作和执行,不仅节省了和减少了内部环节的时间和矛盾,更是让面试者感受到了我们企业的规范的正规,也是从第一印象上使他们感受到了企业的文化和温暖。流程的制度化为我们的人才招聘储备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3、社保福利
a、公司社保开户办理完成
在接手公司时,公司社保开户工作尚未进行完毕,前期性工作只进行到了劳动保障所,无法为在职员工办理社保手续。***年***月,公司社保手续办理完毕,正式开始为员工办理社保缴纳手续。
b、公司员工社保缴纳办理完成
***年***月至***月,公司在职员工社保缴纳工作分批办理完毕,不仅为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也是体现了“530”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c、员工医疗卡办理完成
在社保缴纳完毕后,同时为员工办理了社保医疗卡,方便了员工急用所需,也节省了部分费用,体现了公司对员工的关心和责任。
二、行政工作
1、办公室文化
a、办公室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
《办公室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工作服使用管理制度》、《办公区值日制度》等一系列公司管理制度的出台和执行,为办公室有秩序、有规范、有标准的正常运作提更了有力的保障和处理参考,有效的改变了迟到早退处理无标准可依、卫生脏乱无人问津、工作服使用混乱的现象。在有标准可以参考的情况下,逐渐的养成了良好的自我管理意思,积极主动的执行各项制度和标准,形成了有序、高效、自觉的合力团队,为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的有力的保障。
b、公司橱窗文化建设:
作为锡山区首批重点“530”展示企业,公司经常接待省市级相关部门领导的参观、考察团队,为了更好的展示公司企业文化以及公司研发进度,在李总的指导和支持下,xx年11月公司橱窗文化墙正式亮相,直观、具体、详实的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模式和进度,为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参观、考察进行了高效的展示和介绍,同时也形成了我们公司固有的一道风景线,并记录着公司的发展历程。
c、员工工作服管制度实施:
为使研发中心的白大褂达到整齐、干净、有序的使用,对白大褂的使用进行了规定。首先是分配到人,谁使用谁保管;其次是定期、集中清洗,对破损处进行修补,保证整齐干净;再次是对白大褂的适用范围进行规定,只可以在实验室穿着,不准带出实验区。
2、办公室美化
a、制作公司展示文化墙
公司文化墙用典型的环保绿色打底,以文字、表格、图形、实物展示、照片等形式,全面的对公司进行了介绍和宣传,深的各级参观领导和部门的好评,也为公司企业文化的融入做出了诠释。
b、公司绿色植物引入
为了美化公司环境,给员工一个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也调节保护视力的作用,公司引入大批绿色植物,分布于公司的各个区域,并定期进行更换和调整,为大家创造了一个美丽、悦目的环境和氛围。
c、实验室改造完成
为使研发空间和环境更加舒心和方便,公司对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和新增,尤其是标准试验台和透明实验区的投入使用,给试验操作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和舒适。同时,实验室分别张贴 了几位伟大科学家画像,不仅是实验室美观的一种布置,更是给大家一种鼓励和自我激励的力量源泉。
3、员工福利活动筹划与安排
a、中秋聚餐
中秋佳节之际,公司组织了中秋聚餐活动,不仅是对远在异乡工作的员工的一种关心,更是公司人性化管理的一张展现,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酒杯中的情谊将永远的定格在那一刻。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这也是公司发展中一个里程,一个融合、团结的团队的逐渐形成,是公司发展的基石。
b、龙头渚畅游活动
考虑的公司员工大多是外地人,公司为了丰富员工周日活动内容,也是团队配合、协力的一种锻炼和考验,于***年***月***日组织了“龙头渚畅游活动”。从进入景区爬山、涉水的拉手、相互帮助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团结、齐心的紧密团队,在之后的划竹筏、分组cs对抗中更是进行了印证,本次组织的宗旨和目的也得以圆满完成。
c、奥运竞猜活动
***年***月***日,伟大祖国迎来首次自主举办的29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了传承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体现全民参与奥运的热情和对北京奥运会的衷心支持,也为了调动公司员工关注奥运的积极性,展现公司与北京奥运同呼吸共命运的企业精神,公司设奖开展了“奥运大家猜—欧力达与奥运同行”有奖竞猜活动。热切的关注、积极的观看、紧张的等待,在我们的观望和参与中,我们一起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日子,虽然奖品并不是丰厚,但那份感情我们留在了心中。
d、公司周年纪念活动
不知不觉中,我们一起迎来了公司一周岁生日,在这个欧力达发展里程上重要的一笔中,有我们共同的汗水和心血,在吹蜡烛的那一刻,有我们共同的祝愿和决心,我们共同期盼欧力达茁壮的成长和壮大,早日实现产品投产。
e、迎新年欧力达-力达联谊活动
两个公司的全体员工欢聚一堂,共同感受着新年的快乐和祝福,也感受着企业的温暖和壮大,这些欢乐的时光不仅是公司发展的见证,也是我们伴随公司成长的烙印,活动在李总和赵博士的礼品发放中迎来了,公司员工福利的丰厚给我们带来的冬天里的温暖和感动。
4、政府关系联络
在与政府的联络工作中,最多的是与创业园园区办公室的对接,一些工作任务和通知的接收和上报,以及区、市相关对口部门的材料申报和文件接收。
三、采购工作
1、行政用品采购
行政部主要采购工作是满足公司日常办公、研发工作运行所需用品,小到别针、橡皮塞,大到电脑办公桌,在合理的比较询价后,基本在最短时间内采购到位,及时有力的配合了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2、部分实验药品的办证和采购
对于部分难采的化学药品和相关证件的办理中,对研发采购工作进行了配合,协助研发实验用品的及时到位,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持续进行。
园区环保管理制度范文6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按照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总体要求,积极落实“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属地负责,分级管理”的责任制度,加快构建“强分级、大分流、细分类”的城乡垃圾处理体系,逐步实现全市垃圾管理“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置”,全面提升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按照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要求,全市垃圾管理工作,实行城乡统筹两级管理。各镇(街道)、开放园区负责辖区内各类垃圾管理工作,成立垃圾管理领导小组,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对“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督促指导,并充分利用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开展垃圾的分类分拣,对可利用垃圾实施资源回收利用,对部分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妥善填埋处置,同时加快提升垃圾应急处置能力。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环保局、城管局、建设局、农林局、卫生局、园林旅游局,按照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全面构建全市垃圾分流处置责任体系。
1.生活垃圾
加强对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收运体系监管,确保生活垃圾收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组保洁:各行政村按照居住人口的千分之三至五配备保洁人员,可按每40—50户设置一个垃圾房,每个行政村设一个垃圾集中点,进行生活垃圾源头分拣,从源头控制生活垃圾的质量;村收集:各行政村采用密闭式收集作业方式,避免生活垃圾运输过程的抛洒滴漏二次污染,严禁夹带非生活垃圾。镇转运:有效利用压缩式中转站,实施生活垃圾的二次分类分拣,生活垃圾必须压缩处理,压缩时间不少于45分钟;生活垃圾必须采用高效能密闭车运输,及时对一些车况差、密闭不到位的收运车辆,进行防漏装置改装,逐步淘汰购置年限在8年以上、核定载重量5吨以下的车辆,最大限度地减少抛洒滴漏现象。市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应实施错峰运输、全量焚烧,责任单位应按月核定各环卫所生活垃圾收运量,合理安排错峰运输计划,准确计量生活垃圾日进厂量;实时监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全过程,及时掌握发电厂垃圾仓位、日常耗材、渗滤液产生量等关键数据,确保生活垃圾处理安全、稳定、环保。推行餐厨废弃物、大件垃圾等规范处置。积极开展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每年推进1—2个小区,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开放园区,积极尝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逐步积累经验。(责任单位:公用事业管理局、各镇(街道)、高新区、临港经济开发区)
2.工业、医疗固废
工业企业应对其产生的工业固废,进行申报登记,承担主要处理责任。加大处置经费投入,建设配套处理设施,立足自行处置、就地消纳。工业企业没有能力进行自行处置的工业固废,属地政府应根据产业特点,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片区规划建设专门处置设施,实施有偿服务,集中处置。确实无法处置的工业固废,工业企业应向责任单位申请处理,由责任单位统一安排处理。(责任单位:环保局、各镇(街道)、高新区、临港经济开发区)
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其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医疗固废,分类堆放、妥善保管。责任单位按照具体规定,安排专业处理机构进行规范收集、运送和焚烧处置。(责任单位:环保局,卫生局,配合单位:各镇(街道)、高新区、临港经济开发区)
3.建筑垃圾
建筑、拆迁单位应按照“谁产生,谁承担处理责任”的原则,对其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交由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或个人运输,运送到经核准的消纳处置场所;建筑(拆迁)垃圾的管理部门应科学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措施和管理制度,加强建筑垃圾的分类工作,按照建筑(拆迁)垃圾再生利用处置的相关政策、标准和技术规范,促进建筑(拆迁)垃圾由简易填埋向资源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方向转变;环卫部门应对企业或居民在装潢中产生的装潢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及时将装潢垃圾运送至指定的处置场所进行消纳;积极推进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对可用物资实施资源利用。各镇(街道)、开放园区要积极引导,倡导资源循环利用,优先使用再生资源产品。(责任单位:城管局、建设局,配合单位:公用事业管理局、各镇(街道)、高新区、临港经济开发区)
4.农业垃圾
农户和养殖户应对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业垃圾(通常是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有效处置和综合利用;主管部门应加强各地农田周围区域的执法监管力度,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有条件的应扶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指导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和养殖废(尾)水净化处理循环利用工程,大力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责任单位:农林局,配合单位:各镇(街道)、临港经济开发区)
5.绿化垃圾
园林作业单位应对其在绿化植物养护过程中产生的修剪物、落叶、枝条、杂草等绿化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园林责任部门应按照“资源化、无害化”要求,集中处置、综合利用,鼓励将绿化废弃物加工成绿地覆盖物、土层覆盖物、有机肥、饲料等产品,促进城市绿化土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责任单位:园林旅游局,配合单位:公用事业管理局)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垃圾管理工作是一项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各镇(街道)、开放园区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垃圾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大局意识,积极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一是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各属地政府应明确一名分管领导统一牵头协调垃圾处理中涉及的相关部门,积极对接具体工作。二是要建好管好环卫保洁队伍。各环卫所要配备专业人员,尤其是按作业标准配备基层保洁人员和巡查队伍,实现专业化环卫管理。三是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科学规划、统一建设垃圾压缩式中转站和应急处置场所,加快密闭式收运车辆的更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装备设施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四是要落实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理费“以奖代返、以奖代补”保障机制,加强考核措施,明确专款专用,确保垃圾处置工作正常运行。
(二)明确职责,协同配合。各类垃圾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是实现全市垃圾处理全过程管理的有效途径。要整合各部门资源,强化垃圾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要加强各部门的联合协调,建立有效的分工协作,共同促进全市垃圾的规范化管理和处置行业的产业化发展。公用事业管理局、建设局、卫生局、农林局、城管局、环保局、园林旅游局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抓好各类垃圾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