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术室护理相关文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术室护理相关文献范文1
【摘要】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医疗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手术室作为手术治疗与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病人手术成败与否以及性命安危。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确保医疗质量,而且能够达到患者满意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缺陷,有时可能延误手术进程,有时甚至可能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等等。因此,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相关人员技术素质和责任心,都非常重要,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本文作者讨论手术室护理工作日常较易被忽略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忽略的问题;预防对策
手术室是外科及其相关专科患者进行手术的场所。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到结束为止,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加强安全管理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需要。然而当前手术室建设方面以及手术室护理工作却远远无法达到接受手术数量以及护理质量标准的目标,尚存在许多细节上的不足。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树立安全观念,确保病人安全,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1 目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缺陷
1.1 容易接错病人: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或昏迷病人,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容易发生接错或错送手术间床位的现象。
1.2 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发生忽略:进行术前与术后清查器械、敷料非常重要。清点差错,操作不当? 忽略检查校验,导致异物遗留术后清点是防止手术器械与敷料等遗留于病人体内的重要举措之一。倘若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术前不严格按照手术器械清点核查制度进行,或是手术中未对添加物品及时登记在案,有可能使棉球、纱布、缝针或手术器械等遗留于患者体内的情况发生。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造成医疗事故,术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可能为今后埋下了隐患。
1.3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观念不强,手术室护理工作常常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一般只关注手术医生,严重忽视了手术护士的重要性,这间接促使相关护理人员缺乏成就感与责任感。如手术中聊天说笑、接听电话、讨论与手术无关话题等现象时有发生,可见其法律意识极其淡薄、欠缺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导致患者误解进而引起纠纷的原因之一。
2 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2.2 清点制度: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清点台上用物,如纱布、缝针、刀片等,并做好记录。安全管理?,术前严格执行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按病人查(病区、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术前准备及过敏状况;病人入手术间再次核对;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适用。四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全部备齐。
2.2 手术室一般制度: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各岗位责任制及考勤制度,奖惩措施。
2.3 落实并完善无菌技术管理: 无菌技术管理属于手术室护理工作重点任务,更是手术室感染防控关键,对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术后愈合情况等均有影响。为完善无菌技术管理,应当要求相关护士定期(30日)进行空气培养与物品培养,手术室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一般不可超过200cpu/m3,将培养结果做好记录;每天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对于施行感染性手术后的手术间及时进行消毒处理,以防空气传播、器械与物品污染后再使用等情况所致的交叉感染。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每一份任务,也就是自进入手术室手消毒开始到手术台的每一项操作环节稍有遗漏均可致无菌操作失败,引发感染。全体手术室相关工作人员对无菌技术的认真操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2.4 严格落实手术安全相关核查规章制度: 手术安全相关核查需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以及手术室护士共同完成。在手术开始前、麻醉前以及术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必须对患者具体情况以及手术部位与方式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核查。由此对于手术室安全核查任务提出了更高标准,相关护理人员需严格落实该项制度,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仔细核查,以确保手术顺利安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2.5 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从根本上纠正旧有的轻视工作、认为其与法律无关等错误思想,需要钻研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日常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对于履行法律程序等予以重视,唤醒工作的责任心,进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2.6 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再学习,外出学习和进修。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2、8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加强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增强责任心,做好警钟长鸣,预防为主。
3 结语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超负荷的部门,是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场所。可见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与抢救病患质量。因此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者,首先,大家必须意识到所负责工作自身的重要意义,落实好每一个手术相关的基本护理工作,严格遵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其次,要注重提高护士专业技术素质、新护士要加强岗位培训,建立手术室管理手册,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全面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翠兰,手术室护理隐患与预防措施的探讨[J],临床护理2011,3
手术室护理相关文献范文2
[关键词] 循证理念;职业防护;手术室护生;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b)-0151-02
循证护理亦称实证护理,其根本目的即结合临床实践为患者提高最优的护理服务。手术室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场所,其工作节奏相对较快[1]。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诊断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过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伴有或多或少的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等有害物质,这就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2]。手术室作为临床实习生较多的一个科室,绝大部分护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职业防护意识[3]。本研究将对本院所接收的107例手术室护生在采用循证理念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在本院实习的107例手术室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98例,男性9例,年龄19~24岁,平均(20.36±3.81)岁。其中,中专护士12例,大专护士74例,大本护士21例,所有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以及教育背景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且所有研究对象在实习前均未接受过循证护理培训。
1.2 方法
1.2.1 确定循证问题 手术室的代教老师在对护生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技能的传授时,必须做好相应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以此来提高手术室护生的职业防护能力以及防护知识。在对护生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来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为护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她们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防护的相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本研究中,可以对其提出下列循证问题:(1)手术室护生所面临的具体职业危害有哪些?(2)手术室护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职业防护现状?(3)怎样才能提高手术室护生的职业防护培训?
1.2.2 筛选证据,评价文献 通过对各类数据库中所存在的与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培训有关的文献进行筛查。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得知手术室护生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职业伤害主要有环境因素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以及锐器刺伤等。目前手术室护生所面临的职业防护现状主要为缺乏相应的防护知识、缺乏相应的自我防护意识。一些手术室护生由于年龄相对较小,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护理技术相对较为陌生,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差。这些情况的出现使得护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意外伤害。
1.2.3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循证方案 (1)提升护生的自我防护水平以及防护意识:为了提升护生的自我防护水平以及防护意识,手术室的代教老师一定要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生进行职业防护的专题讲座,对手术室中常见的职业危害以及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进行讲解。并做好相应的岗前培训以及职业安全教育。(2)强化技能培训,对护理操作的流程进行规范:有研究资料表明,导致手术室护生在手术护理过程中出现职业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因此,手术室的代教老师在对她们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护理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导师演示以及护生实际操作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以便于降低他们出现职业伤害的概率。
1.3 评价方法
对本研究的107例手术室护生的自我职业防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培训后,所有护士在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上都有了明显提高,如锐器刺伤处理、传递锐器、血渍处理、眼内溅入体液处理、手套的脱戴、操作前后的卫生、七步洗手法、防护器具的使用、锐器、针头处理、以及掰安瓿方法等几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工作性质与普通病房不同,护生初到手术室实习时,面对各种各样手术器械,陌生的工作环境,以及高新仪器设备等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甚至恐惧心理,加之护士自身掌握的相关职业防护知识不足,所以极易出现意外损伤,如切割安瓿损害,传递刀、剪、针、等锐器时发生刺伤等[4]。有学者通过研究得出,通过防护教育可以使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下降41.5%[5-6]。因此,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做好自身职业防护,同时也要注重护生职业防护培训,进而达到全面提升护生职业防护意识,以及防护知识、防护能力的目的,为确保护生能够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章制度、自觉做好自我保护、为协助治疗,提高护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7]。
本研究结果提示,由于手术室的工作环境较为特殊,护生在初到手术室时,由于对手术室的机械设备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很容易发生职业伤害的情况。通过利用循证理论来对手术室护生进行职业防护培训,使得手术室护生的职业防护能力、防护知识以及防护意识得以提高[8]。因此,可以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舒翠君. 循证理念在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培训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24-225.
[2] 单雪梅,王伟,程瑛,等.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08,29(8):664-665.
[3] 覃梅梅,梁飞龄,许春荣,等.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9,23(11):1009-1010.
[4] 覃梅梅,梁飞龄,许春荣,等. 循证护理用于手术室临床带教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47-48.
[5] 郭逸群.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1):47-48.
[6] 王海燕,胡艳,赵君健. 实习护生针刺伤及伤后心理反应调查分析[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3):237-238.
[7] 李勤,田迎春,刘淑香. 循证理念在乙型肝炎职业防护调查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63-1564.
手术室护理相关文献范文3
方法:对近年来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通过开座谈会的方式,听取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看法探讨不安全因素的应对措施。结果: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结合实际的工作提出应对的防范措施。结论:在针对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要严格按照手术室的规则制度进行执行,同时要提高手术人员的责任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不安全因素 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学已经成为了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护理已经进入了以人为本的阶段,其分工越来越细。护理人员在复杂的护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检查和治疗越多,造成护理不安全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护理安全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点。而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管理则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护理质量管控的核心。
手术室的运行时复杂且多层次的,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程序繁琐,涉及的专业知识丰富。手术室是新技术、新科技运用最为广泛的地方,也是不安全因素存在最多的地方[1]。因此对于手术室的管理,手术护理安全是管理的核心,加强护理管理是提高护理水平的中要环节。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找到存在于手术室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理水平,让患者更加的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对近几年关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并从实际手术护理的经验资料中进行分析。
(2)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聚在一起开小型座谈会,对该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听取专家学者对于应对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措施提出观点和看法。
(3)组织人员到国外一流医院交换学习,了解别人对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相关看法,学习别人先进的技术与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取长补短。
1.2研究方法
(1)对关于手术室护理中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进行研究
(2)通过开座谈会的方式,听取专家学者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比对研究
2、结果
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可以看出手术室护理中存在以下不安全的因素。
2.1医疗器械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医疗器械方面最为常见的不安全就是护理人员对其携带灭菌不规范,导致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或者是输液针口存在感染。另外器械方面还存在着器械准备不充分,或者在手术前器械配备不齐全。同时还存在器械没有定期的保养,造成器械的性能不良,从而导致在手术时间上出现延误现象。最后在清点器械时,护理人员不认真,并没有及时的做好登记。
2.2其他手术物品存在不安全因素。在手术时对于手术所用的物品,医护人员没有做到及时认真的登记,手术所用的特殊物品没有在手术护理清单中进行如实记录,造成了所用物品清点不正确,对手术的正常运行存在风险。
2.3手术中其他时间存在的风险。(1)在手术时,接台手术时间较多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接错了手术患者,或者是开错了手术部位等现象。(2)输血时输错入错误型号的血,或者在用药时用错了药。(3)麻痹药物、器械在护理人员中也存在管理不当的行为,一旦使用不当将会引发爆炸。(4)在对患者的护理时,由于护理人员对术中的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客观、不详细等容易留下护理隐患。(5)手术中的空气管理也非常重要,要对特殊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消毒隔离,如果不当患者将易造成院内感染。
3、讨论
要对手术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应加以防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3.1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其护理安全的程度。护理安全知识的普及是护理安全工作开展的前提[2]。针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应经常开展护理安全教育的学习。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牢记依法执业的观念,严格执行手术室安全管理条例。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要防范护理工作中的差错。
3.2规范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行为
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护理安全。要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针对相关人员要加强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展[3]。在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上,要制订相关的培训计划。在进行复杂手术前应进行术前的讨论,将手术中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重点指出,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要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各种医学方面的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应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手术部位以及手术名称等。在物品方面,手术前医护人员要认真的清点器械、棉球等手术物品的数量,检查器械是否松动等,要将物品清点的情况详细的记录于手术记录本上[4]。
3.3.优化手术室人员配置
手术护理确保安全要有充足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手术室护理人员在配置上应适宜,各级、各类、各层次的护理人员比例应配备合理,要避免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
3.4合理与患者进行沟通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让患者认可手术室的护理服务,就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手术的护理过程,增强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5]。在护理记录中应有与患者沟通的记录,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患者的需求,从而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3.5完善手术室护理机制
在手术室护理机制中应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分片责任制。要加强手术护理质量,要细化各层各级人员应尽的职责,定期监督、定期分析以及定期反馈,强调事前控制,重视管理狠抓薄弱环节等。
参考文献:
[1]从莹莹,郗丽艳.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讨论[J]. 华章,2012,17:350-351.
[2]刘淑花.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方法[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976-3977.
[3]李凤艳.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 中国医药导刊,2013,S1:154.
手术室护理相关文献范文4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分析
手术室是医院发生职业暴露损伤的多发科室,医护人员在手术或抢救患者过程中常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等污染的针头、手术刀等锐器[1],历年来伴随着血源性传染病患者逐渐增多,发生职业暴露损伤,尤其是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加大[2]。一旦手术工作人员发生相关血源性传染病的职业暴露,不仅对其身体上产生伤害,更对患者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掌握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笔者自行制定调查问卷,对全体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了详细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制定防护措施,以保护护理人员职业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83名,其中女性75名,男性8名,年龄在18~51岁,平均(26±056)岁;实习护生26名,护士29名,护师21名,主管护师7名;本科学历4名,大专29名,中专50名;工作年限6个月~28年。1.2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按照流行病学原理及方法制定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工作年限以及发生职业暴露损伤相关信息,如发生次数、损伤时进行的操作等。调查时间为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为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此问卷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信息调查及录入均由同一人完成。此次调查发放调查表共计83张,收回83张,全部合格,合格率100%。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职称及学历与暴露损伤发生情况:本次共调查83名护理人员,其中发生职业暴露损伤的有21名,发生率为49.40%。按照职称进行分组及统计,结果显示:各组职业暴露损伤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暴露损伤发生率以实习护生最高,为76.92%。按照学历进行分组统计发现,各组职业暴露损伤发生无显著性差异,其P>0.05,说明职业暴露发生与本人学历无相关关系。见表1。
2.2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基本情况:83名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进行的操作:传递器械占30.91%、清点器械占21.82%、其次是整理或清理物品占18.18%、清洁器械占12.73%;发生职业暴露的锐器主要以缝针、玻璃物品、手术器械、手术刀为主,其中缝针所占比例为29.09%、其次是玻璃物品达21.82%,而手术刀为14.55%;暴露源主要以乙型肝炎、丙肝、梅毒为主,其中还有1例艾滋病。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发生职业暴露较多的科室,手术室护士每天都是在接触手术刀、缝针等锐器中度过,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在各种传染源下进行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职业暴露,给护理人员造成伤害。笔者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与护理人员的职称关系密切,但与学历无关,这与李淑红[3]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教育及培训及其必要,护理人员在校期间很少接受此类相关知识的培训,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岗前培训又很少得到重视,自我防护意识差,由于不熟悉工作流程,极易发生职业暴露。为了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应适当增加护理人员的在职再教育,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从观念上重视职业暴露的自我防范。此次研究发现,传递器械过程中是发生职业暴露损伤主要原因,其次是清点、整理或清洁器械。缝针是造成职业暴露损伤的直接利器。李文莲[4]曾报道,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能够有效降低职业暴露损伤发生的风险。传递器械发生职业暴露损伤主要是护理人员和医师双方原因造成,双方在接锐器过程中尽量使用容器以降低接触锐器概率。此外,整理或清洁器械,尤其是清理缝针等锐器,护理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穿戴性能好的防护衣及手套,手术中使用后的器械及时进行回收,妥善放置,以免伤害自己及他人。吴灵英[5]报道,通过采取相关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因此,制定有效的职业暴露损伤防护对策,能够预防职业暴露损伤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暴露源主要以HBV、HCV、梅毒为主,其中HBV达到20.09%,这与国内相关报道基本一致[6],这可能与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大国有关。此外,近年来随着丙肝、艾滋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再者此类暴露源均能通过血源进行传播,增加了职业暴露损伤的感染概率。有文献报道,发生职业暴露损伤后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高达10%~30%[7]。综上所述,职业暴露损伤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常见的一项问题绝不能忽视。发生职业暴露损伤后,护理人员是否能够正确、及时处理,是降低护理人员感染病原体浓度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旦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损伤,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清洗,并在伤口旁轻轻进行挤压,尽可能将伤口处的血挤出,然后进行消毒,这作为一项标准程序被推广和应用,也是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损伤后的最后一道屏障,为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斌莲,亚儿.护士锐器伤害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49.
[2]唐鸿玉.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50-51.
[3]李淑红,胡晓莹,丁小美,等.手术室实习护生职业暴露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1584.
[4]李文莲.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57-58.
[5]吴灵英.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62-63.
[6]刘益萍.武汉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24(12):57-59.
手术室护理相关文献范文5
关键词:护士长护理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503-01
手术室在临床科室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护理单位,工作对象不只是病人和相关科室的医师,与其他后勤单位协作也比较广泛,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长,应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能力,结合工作,谈一点体会。
1手术室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
工作制度是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阻止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手术室的制度是手术室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我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如:手术室工作制度,参观制度,岗位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差错事故防范制度,手术清点制度,摆放制度等。为了让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关,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的发生,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做到六查十二对。为了保障制度的落实,我们建立了相应的制约机制,对违反制度的护理人员依规给予处罚。
2护士长应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发挥表率作用
护士长是护理工作的带头人,应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应提前20-30分钟到岗,做好交接班前的各项检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夜班工作质量,晨间交班时,可根据检查情况做讲评,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3护士长应加强对护士的管理
首先应建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工作标准,让每一位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结合手术室实际情况对容易出现医疗护理差错的各环节进行组织,监督和控制,进行护理层次分工,做到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人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强化“三基三严”训练,要组织考试考核,不断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加强护士的责任心,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然后根据工作任务妥善安排人力,将业务技术水平、健康状况,年龄不相同的人员适当搭配,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护士长就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决策、正确处理争取最短的时间内有序的安排人力、物力使手术得以有效的惯序进行。
4协调好与手术医生及本科护士的关系
经常听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医生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如做不到应给予解释,以体现对个科室医生的尊重,同时还要耐心听取护士的意见,减少医护之间的强制,增进了解,消除误会,打造一个一切为病人服务的手术队伍。处理护士之间的问题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对待有缺点的护士不是一味的斥责,惩罚。除工作外,平时要掌握护士思想动态,遇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照顾。要确信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不足,重要的是鼓励优点,克服缺点。
5处理好与相关科室的关系
努力协调与同级部门的关系,经常保持与其他部门联系,如后勤维修保障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医技科室和其他临床科室,相互提供有用的信息,要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理解同等部门的困难,肯定和感谢彼此的合作,遇到问题就会获得真诚的帮助。
总之,在新时期人性化护理管理的理念下,手术室护士长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核心人物,必须与各手术科室,后勤科室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增强手术室护理队伍的凝聚力,才能降低医护之间所带来的压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形成和谐的护理工作氛围。
手术室护理相关文献范文6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137-02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其和多个临床科室密切关联。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新的治疗项目不断增加,临床对手术配合、管理工作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法律意识,维权观念增强,护理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必定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造成经济浪费,不仅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伤害,同时还影响医院的名声及社会稳定。因此,不断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增强与相关临床科室合作,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助于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1]。
1 安全隐患
目前来说,绝大多数医院都有手术室相关规章、规范,但是规范必须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重点是落实到位。常见隐患有手术台次、部位、术式错误;手术患者错误;血液运送保管错误;手术器械、敷料遗留体内;患者坠床、坠车等意外伤害发生;手术患者低体温;手术不安全、舒适;患者皮肤损伤、压伤、灼伤;术中引流管折叠、脱落、断裂;输液针头脱出、液体外渗;患者物品丢失;手术标本丢失、错放;物品交接不清;不能合理使用电外科设备;术中线路损坏、突然停电;院内感染的发生等。这些事故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制度完善、落实,责任到人等手段来避免。本院结合广东省卫生厅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提出的2009中期评估手术室十大患者安全目标和本院具体情况,对相关隐患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2 防范对策
2.1 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
使用腕带作为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出明确标识,并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认定,避免发生患者、部位、术式等错误。相关临床病区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殊用药等)等进行核查及清点,双方确认后交接。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2.2 清点制度
严格把握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和核对时机,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关闭体腔前后、缝合皮肤前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并记录,同时应注意器械、敷料的完整性,缝合皮肤前再次清点无误后签名确认。清点物品时必须是手术医师或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执行,并注意清点并记录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术前不符,立即通知手术医师并仔细查找,必要时借助X线照射查找。
2.3 接送安全制度
建立、健全患者安全接送工作指引及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接送患者应有专人负责,根据不同的病种,有针对性地使用保护工具。病情稳定的患者由病房护士或相关医务人员护送。术前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前用药的患者用平车接送,接送患者的车、床应设有安全带或护栏。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或麻醉复苏期躁动的患者应有专人守护及使用约束带。意识不清、儿童、病情危急的患者应有经(主)管医生或麻醉医生共同护送。留置引流管的患者接送前应注意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并注意留置管管道按要求固定好后方可移动患者。
2.4 严防手术患者低体温
进行防止手术患者低体温相关知识的培训。手术室室温宜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宜在50%~60%,并应按保暖设施使用指导,正确使用保暖用具,避免烫伤。如非手术特殊需要,输入液体及冲洗液宜加温至36~37℃后,方可在手术中使用。
2.5 手术摆放
科室应开设手术摆放方法的相关培训,并购置防范损伤的保护用具。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等对受压部位皮肤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建立压疮报告制度及预防措施,若已发生压疮,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2.6 药品安全与管理
严格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药品管理制度,品、第一类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品、第一类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做到专人、专册、专柜、专锁、专处方。常用药、急救药品、消毒液、静脉液体必须严格分开放置,手术台上使用的药物必须粘贴完好无损的标明药物名称、浓度、剂量的标签,在第一种药物未做好标识前,不可加第二种药物上台。手术台下用药必须粘贴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的标签,并由抽取药物者与核对者签名。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须大声复述1遍,双人核对确认后方可执行。安瓿保留至手术后方可丢弃。
2.7 手术植入物安全
建立外来器械及手术植入物的管理制度,所有植入物使用必须符合《医疗器械和药品准入制度》及相关规定。
2.8 手术标本管理
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标本储存间应有独立功能,标本留置液应由医院药剂科统一管理,设立手术标本存放专柜,建立标本留置、送检制度及操作流程,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中切下的任何组织,严防丢失或弄错标本。建立标本送检交接登记本。
2.9 设备使用及管理
建立电外科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备有使用和维修登记本,定期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对护士进行电外科设备相关理论及操作培训,避免在有挥发性、易燃、易爆气体的环境中使用电外科设备。
2.10 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
科室应有针对感染发生处理的应急预案,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人员应对感染预防的知晓率达100%。根据手术患者的年龄和手术部位不同,手术野皮肤消毒选用合适的消毒剂。手术后的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器械消毒、灭菌的使用及监测:清洗消毒及监测工作应符合卫生部2009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及《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流程。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规范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保障的手术操作的基础,针对安全隐患,必须紧跟医学发展方向,随时健全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护理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往往潜伏于易发环节、易发时间、易发因素和易发人员身上[2],需以预防为主,制定预防对策与纠正措施,查找并及时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形成制度,持续质量改进,将可能的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手术室工作量大、时间长、专业性强,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潜在护理风险,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预防差错事故,提高护理质量[3]。了解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提高硬件设施及人员的素质,将管理细化,责任到个人[4-5],不忽视任何微小的隐患。护理人员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综合业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210-216.
[2]王国芬.浅谈手术室安全管理[J].工企医刊,2008,21(4):53.
[3]王桂霞.手术室管理[J].现代保健-医学新研究,2008,5(17):91.
[4]郝春香,郝立新.安全管理在防范护理缺陷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5,19(2):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