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知识的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科知识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科知识的内容

学科知识的内容范文1

关键词:旅游英语;需求分析;网络环境;教学内容;改革;实施

一、引言

白解红教授指出“高校的专业是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其中,社会分工是专业存在的基础,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教育结构是专业的表现形式”[1];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之间的关系。目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把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分割开来的现象非常严重。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一般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理论知识难以得到检验和发展;职业教育过分强调社会分工,忽视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怎样实现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有机融合,是高校各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需求分析理论和行动研究理论为指导,借用网络环境对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多元改革与研究。

二、教学内容改革理念

“行动研究”理论紧密结合工作过程和语言情景,对旅游英语这类实践性极强的语言的教学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此外,旅游英语又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 ESP)的一个分支,所以又离不开ESP课程教学理论的指导,需求分析理论是ESP课程设置定位的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紧密结合需求分析理论;网络环境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怎样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关系到教学内容改革是否落到实处。

(一)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理论开始于德国。德语Handlung是“行为”、“活动”、“行动”等意义;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英文为action-orientation)教学的基本涵义是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1996年德国各洲掀起了被称为“学习领域”的课程指南,即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1998年马格德堡教授及慕尼黑大学罗安讷教授进一步细化了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方案,强调与工作过程有关的隐性知识即经验的地位,强调学科体系知识应由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行动中自我建构而获得,并通过具体“学习情景”来实施。近年来“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所接受。

(二)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是“语言教学中确定人们学习一门语言的各种需求并按其重要程度安排次序的做法”[2]。需求分析的概念有许多说法。Tom Hutchinson和Alam Waters)所提出的需求分析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与社会的协调过程”[3];他们认为ESP教学则从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两方面进行分析。目标需求即分析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动机和使用英语的情况,即在将来的语言使用过程必然遇到的交际情景,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特定环境对学习者的工作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等;学习需求即分析学习者为了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有效地交际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包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先后、掌握的方法等[4]。束定芳认为“社会需求分析和个人需求分析是两种重要的需求分析,他认为“社会需求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而个人需求主要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与他希望达到水平之间的差距”[5]。笔者认为他们所提出的需求分析,各有特色,对本课程的建设都有启迪作用。

(三)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网络环境从小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角度,网络环境包括整个虚拟的世界。网络环境不仅包括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意识形态领域。从教学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在网络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类与虚拟情景、以及与网络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使课堂教学近似真实情景教学。

三、教学内容的定位

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紧密结合旅游情景,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从学科知识体系中挑选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工作过程,从宏观上序化工作任务,补充专业知识和相关背景知识;结合语言学理论,对典型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在行动研究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的双向指导下,对教学内容定位和优化。

(一)典型旅游情景的定位

在旅游情景中,旅行社处于中心地位,是旅游活动的指挥中心和工作协调部门。旅行社会安排导游从事一些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有一个框定的范围。最典型的旅游情景有:会客情景、旅途情景、旅馆情景、餐饮情景、景区情景、购物情景和送客情景。旅游情景是确定导游工作任务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学内容必须紧密联系典型旅游情景,突显情景中的语言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导游工作过程涉及一系列语言情景,在这些情景中,导游充当讲解、口译和服务的角色。旅游英语教学必须结合这些典型情景选择教学内容。根据语言情景导游讲解主要包括沿途讲解、现场讲解以及座谈、访问、接待以及生活服务中的口译工作。沿途讲解主要包括往返程沿途讲解、旅行沿途讲解以及旅途起点、终点的讲解;在旅游中主要现场讲解沿途风光、历史变迁以及与将要参观的景点的关系;在归途中,针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对游览过的景点进行总结性概述。现场讲解包括景区风貌讲解、市区风貌讲解、人文景点讲解、自然风光讲解以及博物馆讲解等。参观文物古迹应介绍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历史和艺术价值等;参观公园应与活动联系起来并适当介绍活动的来由和活动技巧,有时,为了满足游客的心理给予示范;参观人文景点要注意讲解它的来历以及历史的变迁;参观自然风光应介绍其独特的优势,形成的原因包括地理、地质条件等。语言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导游服务情景教学模块和导游专业情景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又包括多个特殊的情景。我们认为旅游英语教学工作的重点应在这些特定的情景中进行,其“旅游英语语言教学模块”[6]如图1所示。

2.教学内容的适应性。以导游的工作程序:“迎客”、“游览”、“送客”三个主要过程,重构教学内容,以旅游专业知识、情景知识、语言文化知识、交际技能、交际技巧等充实教学内容,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标准,结合湖南旅游市场和本省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课程,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综合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行业能力、业务技能以便适应社会和岗位的需求;利用应用语言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路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社会需求。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754处,中国拥有其中29处,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占世界第三位[7]。湖南是一个旅游大省,幅员辽阔,名胜古迹甚多,自然风光优美,民俗风情独特,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都有许多国外游客来湖南旅游,并且人数逐年增加,需要大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涉外旅游人才。

(2)岗位需求。岗位要求学生能零距离上岗。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常见的旅游情景,结合工作过程,与企业和行业共同开发课程;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旅游专业英语Ⅰ,采取宽口径的教材,教材的范围针对全国范围的著名旅游景区,教学模块也是中国旅游行业中典型的旅游线路;旅游专业英语Ⅱ可以使用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密切结合区域经济和学校优势,为国家或区域培养合格的涉外导游。

(3)终身学习的需求。要求毕业生具有知识更新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旅游英语语言的特征和规律,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策略、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导入课堂,并通过语言模型等方式指导学生完成从普通英语向旅游英语的过渡。通过传授旅游语言演变、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3.教学内容的重构。传统的旅游英语教学内容通常分成三个部分:基础部分、专业知识部分和能力培养部分。基础部分常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其中旅游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句子和语篇等方面的知识,旅游文化知识包括民族文化、传统节日、习俗和传统工艺等;专业知识部分根据景点类型分类组织与安排;而能力培养部分主要强调旅游英语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表1为比较典型的传统型旅游英语教学内容安排表:

本研究紧密结合工作过程,彻底解构传统型知识结构;针对导游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使教学内容从单一的英语知识传授,改造为旅游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社交礼仪和旅游情景相互融合的工作过程知识体系。核心内容范围主要针对全国各地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遗产,此外导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都融入教学内容,其中社会知识和旅游文化知识以及工作标准和技能都融入教学内容;核心内容参观游览部分,强调专业知识、旅游文化知识的导入;其它部分强调社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导入。表2为旅游英语教学内容重构一览表:

4.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书面的静态教材来体现。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从文字表达转向视频和音频、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单项转向多项。

四、结语

旅游英语课程是旅游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它的用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该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旅游英语与普通英语,旅游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以及工学交替紧密联系的一体化课程。旅游英语与旅游情景关系密切,它的特殊功能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语言知识与导游知识和导游技能的有机融合尤显重要。通过网络平台再现教学内容和虚拟或仿真情景,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教学资源和模拟训练平台。

参考文献:

[1] 白解红.论英语专业学习的双重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20-23.

[2] 劳允栋.英汉语言学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70.

[3] Hutchinson T &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61-24.

[4] 莫莉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8.

[5]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0.

学科知识的内容范文2

【关键词】知识需求 实训课 内容设置

需求作为人类行为的主要内在动力之一,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源泉。需求可以被定义为认为有用、合理、正确、恰当或必需的要求,它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意志、素质的发展。国内外对外语教学中的“需求”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大致可分为三个方向,即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目标情景需求和学习需求、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有关客观需求、目标情景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研究大多是围绕学习者毕业后,社会市场用人单位等真实工作环境对学习者必备的知识技能等有怎样的要求而展开的。与此对应的主观需求、学习需求和个人需求则是学习者为适应上述外在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自身各种内在需求。这样的内在需求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知识需求、能力需求、心理需求。这其中,学习者的知识需求较为显性,相对容易把握,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一、与就业接轨的学生知识需求

为更好的辅助社会市场用人单位与高校语言学习者的对接,笔者所在的学院在学生进行过一个学期的英语口译专业必修课学习的基础上,在临近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了为期两个月的英语口译实训课程。两者相比,前者的课程设置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在口译方面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基本的英文词法、句法、惯用法,正式、规范的中文表达法等知识)和重点能力(掌握有效的语码转换能力、源语与目的语表达习惯上的差异、语言的规范性、组织逻辑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后者作为学生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实践环节,着眼于提高毕业生实际的处理业务的水平与业务能力。因此,在为口译实训课进行教学内容设置前,考察企业对语言服务人才的需求和对从事语言类相关职业的语言服务能力的要求是极为必要的。

每年,笔者所在的学院都会针对应届毕业生所在的实习单位和工作单位进行调研。调研遵循加强校企联系、倾听社会办学建议的原则,涉及被调研企业的基本概况、用人条件等,主要收集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专业水平及业务能力等方面相关的反馈。这些企业反馈经过分类整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与语言服务领域相关的就业情况。从广泛的英语专业就业情况来看,90%以上的语言服务类企业都有包括翻译在内的语言服务人员招聘计划。笔者所在学院的英语毕业生有部分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是英语翻译,在口译方面主要担任陪同、会展、商务洽谈等的工作。此外,多数语言服务类企业表示乐于聘用经过一定培训的语言服务人才,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在当前无法从高校直接获得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的情况下,语言服务类企业只好进行内部在职培训,增强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培养满足语言服务类企业直接需求的语言服务类人才,既能节省用人单位的运营成本,又能节省学生时间成本的翻译实训课程在当下了有了更突出的意义。

二、口译实训课程内容设置

口译实训课程采用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培训相结合,文字声像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用的综合教学法,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模拟案例实践为学习者的职业体验,精讲泛练,进行点面结合的立体式教学。教师在实训课中的讲授内容既要“授之以渔”也要“授之以鱼”。由于口译实训课程有着周期短,课时较为集中的特点,在进行课程内容的安排时应以学生的知识需求为导向,将教学内容做成案例的形式。假定学生具备陪同口译员这样的职业身份,设定某地某一特定公司与国外某公司进行商务往来活动,让学习者有亲临实景之感,抓住这一特定情景下的“鱼”。同时课程内容仍以模块化形式呈现,与之前的专业必修的口译课程结合起来,激活口译理论、口译准备、口译笔记等旧知,通过提供不同情景下的口译模板,使学习者温故而知新,将“渔”的技能掌握。

口译实训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注重情景模拟的本土化。口译实训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将口译员的培养与本地的经济发展走向、骨干企业的用人需求相结合。这样设置的内容一方面可以使口译语料的来源真实可信,有助于学习者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学校与企业的“接口”问题,使高等教育真正作用于、服务于地方发展,使学生成为脚踏实地的应用型人才。其次,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注重案例设计的完整性。完整的案例口译也会最大化的使模拟案例具备真实性。模拟的完整案例从接打商务电话开始,假设有意向客户到公司来进行实地考察,内容涉及接机、安排住宿、沿途周边公司环境介绍、公司介绍、公司接待、宴会致辞、商务洽谈、市场营销、会展介绍、观光旅游陪同、送别致辞等,涵盖了公司业务层面的完整商业活动所需的口译知识与适用的句式模板。结合案例,提供大量的视频材料,通过真实情景供学生交流模仿。在设置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训效果与接受程度的考察,在给学生提供大量篇章听译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活动监督学生进行自学、自练、自查,让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自省,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余樟亚.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12(5):88-96.

学科知识的内容范文3

新西兰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设计

新西兰教育部于2007年公布了修订的《国家课程》(The New Zealand Curriculum),该课程确定了8个学习领域,包括:英语、艺术、卫生与体育、语言、数学与统计、科学、社会、技术。其中,科学课程标准文本大致由前言、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3个部分组成。“前言”简介了什么是科学(What is science about),为什么要学习科学(Why study science),以及科学学习领域是如何构造的(How is the learning area structured)。“课程总目标”(the fundamental aims)分解为一系列分支学习领域的成就目标(achievement aims),而分支学习领域的成就目标又是通过相应领域的内容标准即分级成就目标(achievement objectives)系列来达成的。科学课程的分支领域包括科学本质、生命世界、地球与空间、物理世界和物质世界等5个部分。以上内容框架设计见表1。

新西兰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本质内容标准及其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在“科学学习领域”中把“科学本质”作为5个学习领域之一,并且放在首位。在该课程标准列出的“分级成就目标”

(相当于课程内容标准)中,把从小学到高中(1-13年级)的“科学本质”分为8个不同水平,其具体内容见表2。

考察以上新西兰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科学本质内容标准的设计框架,可以看出在1-13年级科学本质教育的内容都包括相同的4个维度,但分为8个水平,即在不同年龄学习阶段的目标要求有所侧重,体现了科学本质教育目标水平的层次性、阶段性和连贯性。和其他许多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相比较,应该说在这方面是新西兰科学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

启示

通过以上简要介绍我们可以发现,新西兰中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本质教育实施首先是由国家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来规定的,而且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要求,这对在我国理科(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和完善中强化科学本质教育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把科学本质作为理科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组成要素

科学本质是人们对科学、科学家、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及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认识。近十余年来随着科学哲学、科学史及科学社会学(HPS)等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深化了人们对科学本身的认识,这使得“科学本质”进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成为可能。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2001年颁布的一些全日制义务教育理科课程标准已经对科学本质教育有了一定的重视和关注,这是我国科学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比如,《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科学课程要“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通过探究“逐步理解科学本质”。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的生物课程标准在前言或课程理念中也有类似的提法,但并未把“科学本质”的具体内容列入课程的内容标准中。而在7―9年级的物理、化学等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甚至没有提出“科学本质”这一术语。显然,目前我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总体上对科学本质教育重视还不到位,还没有把科学本质列入具体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这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是有差距的。因此,在我国中小学理科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应该把科学本质纳入到理科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统一设计和规划,确保我国理科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本质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学科知识的内容范文4

职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数学教学是相对较难的学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主动性,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带动下,职教数学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学习数学,让学生将数学学习当作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应用的过程,形成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数学课堂。信息技术和职教数学相融合时,主要从学科、教学资源及教学策略这几方面来进行整合。在整合过程中,要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来开展,将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应用进来,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对学生进行开放式、个性化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在追求直观、形象、有趣的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

一、利用多媒体教材,实现教学内容整合

多媒体教材可以及时将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教材内容呈现出结构化、动态化及形象化特点。在多媒体教材中,各种图片、动画、文字说明等可以通过超链接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对数学教学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更注重的是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多媒体教材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有趣的应用过程,不仅学习到数学知识原理,还了解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比如,在学习“极坐标”时,学生会接触到阿基米德螺线,其方程表达式是ρ=aθ(a0)。在这个曲线中,随着θ的增大,ρ也在不断增大。并且θ增大一周2π的时候,那么ρ就向外移的2πa距离,这样就形成了螺旋的形状。根据该方程就制作出了车床夹的三爪卡盘,其正面有等速的螺线槽,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就需要将工件放在卡盘中心的位置。这些内容如果单纯用教材展示,学生的观察、理解就不到位,而通过动态形式的多媒体教材进行展示,学生能快速建立起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二、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升学生数学认知

数学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维、认知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学会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从纷繁的数学知识中理清规律。让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习,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逐渐向主动参与、主动发现的学习状态转变,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进行转化,便于自己的理解。

在职教数学中,学生需要了解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及反三角函数这五个基础函数,学生在学习单个函数时尚能分辨出函数的不同性质和内涵,但要将这些函数放在一起让学生综合运用的时候,学生就容易对其性质和函数表达式造成混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图像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比如,对于周期性的三角函数,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头脑中将三角函数和图形结合起来,而学习反三角函数则需要在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通过动态视频让学生反复对照学习,这样学生就不是单纯学习某个函数,而是将各种函数串联起来学习,分析各函数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在进行函数应用的时候就能够区分开来。

三、利用e-learning教学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在职教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可以改革课堂教学,学生可以直接通过e-learning教学平台进行学习。教师将一些精华的教学内容传输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讨论,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这打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从而实现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交流学习,学生敢于提出疑问,进行思维的碰撞。比如,在学习“抛物线”时,教师可以在e-learning教学平台传入一些学习资料,让学生结合“几何画板”和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本课最基础的是了解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像及开口的规律。有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产生一些疑惑,对于离心率e的理解不深刻,此时教师就可以将椭圆、双曲线及抛物线的离心率放在一起教学,阐明e为不同的值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圆锥曲线。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通过录屏软件给学生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反复学习。一些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对一些问题不能完全掌握,但在课堂上又不敢向教师提问,而在e-learning教学平台中,学生可以以匿名的形式进行询问,教师也会平和心态,积极对学生进行解答。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主动探究、主动学习。

学科知识的内容范文5

关键词: 高职职业实用性篮球课程教学内容 设置 开发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了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要突出职业特点。根据职业特点开发出针对性强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的理念,这是当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职工科类职业实用性篮球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开发,为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设置与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相结合开创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

一、开展工科类职业实用性篮球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依据

每个运动项目特点的不同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不同,当前社会不同职业对人体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对高职学生的体育教学应考虑职业特点和职业体能的需要,选择与职业特点关系最密切、最能适应职业体能要求的运动项目进行练习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在编写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选择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运动项目的职业性、实用性、健身性的特点,如此才能真正地对高职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项目的设置应考虑职业工种的操作姿势的不同。分坐着、站着、走着,以及身体活动部位,等等。

2.运动项目的设置应考虑职业工种的操作动作的不同。分快速或慢速、紧张或不紧张、大幅度或小幅度、对称或不对称。

3.运动项目的设置应考虑职业工种的操作活动的性质的不同。分动作的准确性、动作的频率、反应速度、注意力集中程度、感觉器官的负荷、心理负荷和神经肌肉负荷、动作单调性、思想过程的紧张等。

4.运动项目的设置应考虑不同职业病的不同防治方法。如保健按摩、矫正操、放松训练及编排专门的运动处方。

二、开展高职职业实用性篮球课程教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一)加强教师对学生职业特点的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编写职业实用性篮球课程教案。

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越来越多,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不同职业的人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有不同。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职业特点,找出学生职业所需要的一般素质的内容,再找出能够提高一般职业素质的体育教学内容。其次要根据专业核心职业素质要求,定位体能素质和特殊素质的发展要素,设计教学手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每个专业编出相应的篮球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教材要有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和趣味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力求使学生通过职业实用性篮球课程的教学,学有所得,练有所获,真正对学生职业技术和技能的学习提高有所帮助、终身受益。

(二)加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体育教师要了解高职学生的职业需要与身心特点;研究选用实效性强的篮球教学内容;了解职业病知识,预防与纠正职业病技能,养成牢固树立的终身体育的思想,等等,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职业实用性篮球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一)与传统篮球课程相结合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的选择。

在实施原选项课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篮球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进行与职业特点和职业体能所必需的身体姿态、一般身体素质、核心身体素质、篮球课程运动技能、拓展训练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训练,如:形体训练有利于提高形体的美感,培养良好的气质;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篮球运动有助于扩大视野范围,提高学生对空间距离的定向能力。

(二)学习职业实用性篮球课程的理论知识。

理论课的内容主要是学习与所从事的第一职业密切相关的体育知识,职业病的防治,以及适合自己职业特点的终身体育项目的选择,依据职业特点与身体条件的不断变化,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根据职业病的特点,掌握有针对性的医疗体育、养生保健的知识与方法和预防、纠正职业病的方法。

(三)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1.形体训练,它既能全面锻炼身体,又能有重点地雕塑人体形态,培养良好的姿态。身体的姿态练习的主要内容有立姿的练习、坐姿的练习、行姿的练习、组合练习,使练习者在掌握形体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同时,提高形体的美感,培养良好的气质,陶冶美的情操,提高审美品位。

2.一般身体素质练习的主要内容有各种跑、跳跃、投掷等练习。

3.职业岗位核心素质包括特殊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根据不同职业体能的特殊要求进行训练。

4.职业实用性篮球课程运动技能训练。

5.职业非智力核心能力的拓展训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探险,风险高,有专门的场地设备和培训师,收费昂贵,它面向个人高素质的培养。例如:越野识途、负重行军、攀岩、激流划艇、山地滑雪、高空绳索、伞翼滑翔、生存者竞赛等。另一种是体验性活动,其风险较小,利用较简便的器材,自行组织带有游戏氛围的活动,它更多注重团队精神,增强解决问题、决策和沟通的能力。例如:信任后倒、协力坐起、架桥过河、抢占轮胎等,比较适合在体育课、课外活动、运动训练、校运会、夏/冬令营中开展。

6.职业性疾病的预防与运动疗法。如站姿类职业性疾病的预防与运动疗法:扁平足、下肢静脉曲张、腰背痛等。

四、高职职业实用性篮球课程核心技能教学内容的开发

在职业实用性篮球课程核心技能教学内容的开发中,教学内容必须满足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要求。技能的学习必须贯穿“终身受益”的理念。

(一)篮球独门绝技。

1.个人自娱自乐绝技,如用指尖转动球。

2.个人娱乐表演绝技,如个人原地头顶球,头顶球走动、上下台级,等等;个人杂耍球:如一人随音乐节奏蹦跳运球。

3.各种篮球技巧练习等。

(二)适宜于自娱自乐的篮球游戏。

1.一人原地、移动中杂耍两球。

2.个人自娱篮球,如多角度投篮,不同距离的投篮,闭眼投篮,等等。

3.依据不同人的身高升降篮球架的高度进行投篮、扣篮。

(三)适宜于共同参与的游戏、娱乐表演和集体接力赛等篮球游戏。

1.传接球游戏:两人两球传接球,多人多球传接球等游戏。

2.运球对抗游戏。

3.结合多种器械的篮球游戏:跳绳“传球”游戏,绕障碍“运球”游戏,等等。

4.集体接力赛:运球接力赛,迎面传接球赛,绕障碍运球赛。

(四)适宜于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的花式篮球练习。

1.花样运球。

2.花样传球。

3.花样投篮。

(五)适宜于展示个性、张扬自我的单项竞赛。

1.单挑比赛:“一对一”单挑。

2.冠名比赛:单挑王、得分王、三分王。

(六)适宜于小团体组织的比赛。

1.三人制篮球比赛法,即“三对三”篮球比赛。

2.“3+1”篮球比赛法,即“三对三”篮球比赛后再加赛“一对一”单挑比赛。

本文对高职工科类职业实用性篮球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有待于不断开发和完善。本文的研究有利于高职职业实用性篮球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敏.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与措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2):101-102.

[2]徐成娟等.体育教学对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操作技能形成的作用[J].科教纵横,2007,(6):204-205.

[3]陈功立等.对安徽省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71-75.

[4]杨.从我院体育教学现状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01,(2):36-37.

[5]张相林.试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6,(3):130-131.

[6]翁惠根.金融系统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的对策研究[J].金融教育,2005,(7):63-64.

学科知识的内容范文6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实践

0 引言

课程整合是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合与合并,使相关课程形成内容冗余度低、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以发挥其综合优势[1]。三年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沿袭的是本科护理专业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虽然进行了改进,但改进的主要方式是按比例将所有课程的课时都相应减少或删减部分内容,这并不符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2]。为了紧跟职业教育改革的时代步伐,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需求,我校在参照其他院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选取以外科护理学为整合试点,进行了以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整合探索和研究。在总学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调整授课次序,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减少了课程中的重复内容,增加了实训学时,改革教学方法,保证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理论课整合过程介绍如下:

1 明确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2008年1月23日我国颁布的《护士条例》别指出,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者就可以参加护士执业考试,这也就意味着毕业生于毕业后2个月即可参加毕业考试,考试合格后取得资格证书即能就业,因此,护士执业考试不仅是衡量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指挥棒[3]。我校护理课程采用的是混合课程模式,即在原有疾病分科护理的基础上,按护理程序授课。打破课程界限,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保证教学质量,强化能力培养,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为主线组织教学,形成整体优化、突出护理特色的外科护理学课程内容体系[4]。

2 淡化学科课程界限,优化教学内容

混合式的课程模式由于各门课程都为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而各自成体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课程之间不必要重复现象较多,许多内容在医学基础课和其他护理临床课中学习过的,在外科护理学中又出现。因此,将外科护理学中这部分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在保证整个护理专业教学内容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适当淡化学科课程界限,而不要求外科护理学这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必须、够用、实用”为度,是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避免课程教学中的重复。

2.1 落实新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

在教学整合中,整合思路要清晰,具有全局观念,改革方案切实可行,积极适应教学计划调整后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整合不能采取局限单纯删减、压缩的方式,要保证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到全面、系统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整体护理专业教学质量。

2.2 不同课程共同涉及的内容,相对集中讲授

对疾病护理中有同性的问题,根据课程特点精选教学内容,整合相关课程具有共性的教学内容,集中到一门课中。如营养:基础护理学中已有了营养状况评估的内容,可将外科护理学外科营养中的相关内容省略,将重点放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制剂的特点、优缺点、配制要求、患者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将重点放到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和护理上来。通过集中调整,使不同课程中重复的内容大大减少,避免了一个内容在不同课程中反复重复已经讲过的内容,而没有新内容,即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解决了无限增长的知识和有限的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也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通过整合将课程教学内容重点放在外科专业护理上,真正突出外科护理学科特点,增加了课堂教学新内涵。从而实现:教学重点突出、知识掌握牢固、考试负担减小。

2.3 调整授课时间和顺序,使相关课程有机衔接

对于课程内容相近、侧重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调整授课时间和顺序的做法,使内容相关的课程能够有机衔接。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护理,内、外科护理均有讲述,但护理侧重点不同,将病因、身心状况、辅助检查等内容放在内科护理中重点介绍,安排外科护理有关内容紧接其后,以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为重点、直接讲授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这样不但使学生了解到内、外科疾病病人护理的内在联系,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内、外科病人的护理重点和区别点,保证了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与完整。这样的调整和安排不仅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而且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同一类问题,有助于学员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同时,复习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 课程整合效果及存在问题

3.1 课程整合效果

课终教学反馈授课效果均较好;通过对上述各门课程考试成绩分析,在试卷内容分布、试题难度、试题类型未做大的调整情况下,学生的考试成绩保持了正常水平,与往年成绩相比,统计学分析差别无显著性;接收学生实习的医院反映,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好,知识面广。

3.2 主要问题

首先,教师之间要倡导协作精神,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剖开门户之见,在认识和思想上统一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整体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大目标上,同时也能够增加长期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师与其它课程教师的交流[5]。其次,是开展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可以扩展到其他临床专业课,如果能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做进一步调整将具有更大的意义;最后,就是缺乏适用的教材、配套教材和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1]赵瑛.民办院校《内科护理学》和《健康评估》课程整合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2(13):105.

[2]高薇,孙静,卢玉仙.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9,9,6(09):393-395.

[3]高薇,孙静,刘洪.高职高专临床护理专业课程整合利弊分析及对策.护理学杂志,2009,12,24(23)(综合版):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