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新媒体运营的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选择新媒体运营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选择新媒体运营的原因

选择新媒体运营的原因范文1

荣获奖项:金远奖・年度最具品牌影响力新媒体

获奖理由:高铁传媒抓住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大好机遇,建设并运营覆盖高端人群、影响高端城市的优质媒体。

高铁传媒副总经理张帆

武汉到广州,2小时54分钟,最高时速394公里。作为京广高铁的“首发阵营”,武广高铁创造了世界铁路运营速度的新纪录。同时,它也继京津高铁再次证明中国铁路交通“贴地飞行”的时代已经到来。

2008年8月,京津高铁开通,被称为“亚洲第一站”的北京南站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站内超大LED、巨型灯箱等媒体也在冲击着乘客的眼球;布局同类媒体还有天津站和青岛站。同样,在日前开通或即将开通的武汉站、长沙站、广州站,各类型、规模的媒体形式也是站内亮点。上述站内媒体资源的运营方都是高铁传媒。

高铁传媒自2008年成立后便声名鹊起,原因在于其不仅搭上了高速铁路这条快速路,还因其在媒体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媒体运营一年多,高铁传媒这个新媒体行业的生力军获得行业极大关注。在2009年底,经专家推荐,评委评选,高铁传媒在《广告主》杂志举办的“金远奖”评选活动中又获得“年度最具品牌影响力新媒体奖”称号。

为此,我们采访到高铁传媒副总经理张帆。

媒体布局网络化

“除目前北京南站、天津站和青岛站,高铁传媒在2010年将陆续运营新广州站、武汉站、长沙站等七大城市高速铁路车站的媒体资源,建成联合全国10大高端城市高速铁路车站的媒体网络!”作为媒体运营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张帆对未来的发展显然充满信心,而他积极的态度也代表了目前高铁传媒的状态。

高铁传媒的举动大大刺激了高铁所经过区域的广告业,张帆透露,在武广高铁未开通之前,长沙、武汉、广州等地的广告公司已经在与高铁传媒接触,商谈合作的可能性。“高铁传媒愿意与各区域的优秀广告公司达成合作,共谋发展。”

媒体受众商务化

在拥有安全、高效等优点的高速铁路开通后,追求性价比的“高端人群”注定会成为其最忠诚的消费者。他们大多因商旅目的频繁地在各大城市之间往来,高铁的出现将给他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而高速铁路更加绿色环保的特点,在当前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背景下,也会促使这些人群选择高铁出行。

张帆告诉《广告主》记者:“一方面,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必将有更多的高端人群选择高铁。而未来也会有更多商务人士意识到高铁绿色环保的优点,从而选择高铁出行。”

媒体发展不断追求创新

张帆表示,高铁传媒加大媒体开发力度。“目前十个站内灯箱广告的规模已相当可观,我们将整合各城市高铁站内的灯箱资源,开发‘会展式灯箱’概念。”

而在LED大屏方面,高铁传媒更是颇费心思。在内容上,高铁传媒将逐步推出天气预报、旅游信息、商务信息等,增加LED的服务功能,提升媒体关注度。在形式上,高铁传媒从08年末即已开始打造LED“助动式传播”概念。

什么是“助动式传播”?张帆解释:“‘助动式传播’,就是充分利用LED屏幕面积大的特点,以静态视频、FLASH等其它视频方式‘助力于动态视频广告’,以求达到更佳的传播效果。”

选择新媒体运营的原因范文2

航美领航产业高速增长

《中国航空新媒体市场发展研究专题报告2009》显示,从2006年到2009年,中国航空媒体市场规模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速度。2006年,航空媒体市场规模仅为12.9亿元人民币,截止到2009年底,该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8.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4.4%。

航美传媒最近的截至12月31日的2009年第四季度及2009财年未审计财报显示,航美传媒第四季度总营收为4520万美元,同比增长11.7%;2009财年营收总额为1.525亿美元,同比增长21.5%。这意味着航美单家企业的营收规模已经占到整个航空媒体“总产值”的1/4强,几乎等于2006年整个航空媒体的全部营收额。在中国航空媒体运营商实力矩阵当中,航美传媒位居领先者的位置。

“内容+广告”商业模式成为主流

《中国航空新媒体市场发展研究专题报告2009》同时对中国航空新媒体高速增长的三个源动力进行了解析:其一,技术推动航空媒体向形式多元化转变。其二,有价值的内容传播成为可能。其三,整合式航空新媒体运营商的出现改变原有一盘散沙、单打独斗的局面。由于高端的航空媒体受众是消费市场中的主导力量,而整个航空旅行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闲置时间,这些都要求航空媒体需要开创一条有别于一般户外媒体的新型商业模式,即采用“内容+广告”的传播模式、营销方式。在这种“内容+广告”的商业模式之下,获得渠道资源的能力以及节目内容的高水平制作和整合能力成为航空新媒体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为国内最具规模的航空媒体运营商,航美传媒拥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建起了国内最大的航空数字媒体网,并以世界航空娱乐协会WAFA成员身份与国际顶级节目制作公司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法国FTV、英国BBC等国内外优秀节目供应商目前都是航美的合作伙伴。与此同时,航美传媒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北京航美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拥有超过百部国内优秀电影的独家航空版权,是目前最活跃的航空电影版权供应商。丰富的节目资源为航美的一站式航空服务提供了精彩的平台,航美目前与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9家国内航空公司以及国内主要机场在节目及广告方面保持着密切合作,为超过2100条航线的机舱电视以及50余家机场提供国产优秀电影大片、幽默集锦、体育赛事、旅游风光等舱内节目,满足航空旅客的高端文化休闲需求。

数字媒体成重要增长点

《中国航空新媒体市场发展研究专题报告2009》同时对航空媒体内在运营规律以及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在航空媒体市场当中,对于传统渠道资源的掌控仍然可以决定媒体运营商在该市场当中的主导地位,但是,对于数字媒体资源的全面把握则成为运营商能否在未来的航空媒体发展中占据领先优势的首要条件。报告显示,截止到2009年,航空数字媒体的比重占到整体航空媒体市场24.4%的份额。航美传媒2009财年财报也显示当年来自机场数字框架的营收额为6630万美元,同比增长47.2%。数字新媒体已成为对营收产生重要影响作用的关键性产品线。

报告分析以航美数码刷屏为突出代表的数字媒体所占的份额和地位快速拉升的原因有三,第一,建设全国性的传播网络,具有体系化强推的营销价值。数码媒体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将图片信号在各个显示终端同步传递,可以根据投放需求实现某个机场的全场或者全国机场的同步播放,突破了传统媒体单点传播的方式;第二,数字化内容传输提高了广告投放灵活性。数字化的播放方式使投放内容更加灵活,广告排期更具弹性。第三,航美传媒委托Intel专门研发的数字标牌系统支持动漫效果,使画面动静结合,广告内容展现更具有冲击力。

易观国际认为,航空数字媒体比重的稳步提升一方面意味着广告主在选择航空媒体时,更倾向于选择能够通过数字化方式表达和呈现的数字媒体渠道,从而实现更为丰富的展现效果;另一方面,航空非数字媒体运营商的不断减少和淘汰,以及航空新媒体运营商的强势介入,客观上也提升了航空数字媒体领域的市场比重。

选择新媒体运营的原因范文3

[关键词] 非奥运营销 策略 体育

一、非奥运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非奥运营销存在的问题

非奥运营销使企业能够花较少的钱获得巨大的收益,因而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了这一模式推广自己。但客观地说某些非奥运营销模式损害了赞助商和奥运会的利益,因为它减弱了官方赞助商的促销效果,影响了事件对未来赞助商的吸引力。

面对这一形势,北京奥组委在很早就开始宣布此次奥运会要对知识产权和合作伙伴的权益进行严格保护。除官方认可的合作企业以外,其他企业借奥运之名行商业之实的都可能触犯法律法规。

从洛杉矶奥运会开始,非奥运营销就威胁着正牌的赞助商的利益,让掏巨资赞助的企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于情于理都不合适,所以才有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在选择非奥运营销手段时应以整体社会价值最大化为原则,同时一定要顾及到行为本身的合法性,以此确立行动的道德和法律标准。

2.产生原因

前面有曾提及过奥委会对非奥运赞助商的种种约束来保护奥运赞助商,其实说到底还是僧多粥少。奥运会的高门槛让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让一线品牌竞争得头破血流。

二、解决对策

针对广大非奥运赞助企业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的应对策略有以下三点:

1.以体育营销为核心

首当其冲,广大非奥企业要建立正确的奥运营销观,并能正确看待奥运与体育营销的关系。奥运仅16天,与奥运相关的营销却并非这16天的营销,而是一个至少为期一年的周期。我们应该把奥运看作中国市场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大背景,那16天只不过这一大背景下的一个。将奥运看作营销大背景,广大非奥赞助企业才能突破旧的营销思维模式,发现更大的创新空间。可以说,在奥运的大背景下,其实真正的核心是体育营销,体育营销才是持续的竞争高地。其实,奥运与体育已经一体化,所以的体育营销都天然地与奥运相关联,相接近,这种消费者潜意识是任何法规文件都无法禁止的。

同时,当企业专注于“奥运背景下的体育营销”之时,才能具备营销的合法性、持续性和深度。强行与奥运标识等直接相连只是一种肤浅的跟风,并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只有开发出自己的个性化体育营销策略,深度开发自己所选定的体育营销资源,才能达到品牌传播的持续性和长期性,达到市场的深度传播。

2.关注关联营销

在违规风险加大的现实下,企业打球的隐性奥运营销势必退后,而一种新的称之为“关联营销”的方式将披挂上阵,别开生面。非奥企业的传播,也一样可以与奥运相关联,只不过它建立的是间接的关联,建立的是精神与文化层面的共通与关联。这种关联,不再是与奥运标识等知识产权相关的“表层标识关联”,而是一种人人可得而共享的“奥运精神深度关联”。

今天,体育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越过去的夺金牌、排名次的结果价值,而真正能与消费者相沟通的是过程价值和文化价值。

对奥运与体育的精神与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开发,已经进入中国企业的视野。新的防范隐性市场措施中一个引入注目之处是奥运会期间,刘翔等明星运动员不能为非奥企业代言,这意味着明星代言在奥运营销中的风险加大。如果以“奥运精神深度关联”的思路,很容易找到创意突破,比如,可以请刘翔的教练、父母或其他相关者来讲述这个孩子的传奇,甚至他在各大赛事中的夺冠成绩按一定逻辑排列起来,也是一个激励人心的故事。

中国市场已经超越“叫喊式”、“贴标式”广告时代,只有与消费者达成精神文化层面的深度关联和共鸣,才是体育营销乃至奥运营销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而在这一更高的竞争点上,非奥企业一点也不会输于奥运赞助商。

3.抓住媒体和消费者

坦率地说,赞助行为拿到的只是一个名义,真正的营销和传播的核心还在于“媒体和消费者”。将非奥赞助企业排除在外的奥运场馆周边户外广告、地铁广告等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奥运传播终端还在于电视体育频道、门户网站、体育视频网站甚至手机电视等媒体上,与电视直播数以亿计的观众相比,现场观众只是一个百万分之一的零头。所有的奥运或非奥运营销,合法的也好,隐性的也罢,不论是建立直接关联的,还是建立精神层面间接深度关联的,最终的目标和成败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争取到了多少消费者。

媒体和消费者的争夺,是奥运和非奥运营销的主战场。钱花得多与少,直接或间接,不是成败关键,有时候钱少也可以办大事,间接关联方式一样赢得消费者的喜爱与尊重。

三、结论

非奥运营销伴随着奥运营销而诞生。很多企业都在非奥运营销中大捞了一把,打着奥运的球,依靠自己独特的差异化来赢利。非奥运营销投入相对少,风险低,利润空间大。但创意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值得欣喜的是,很多国内企业在非奥运营销上表现的十分出色,李宁甚至把持了2008北京奥运品牌认知的头筹。当然,奥运会依旧会一届届的办下去,而奥运营销和非奥运营销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经过大量的实践过程来总结规律,完善相关的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锦年:体育营销的作用机制与应用模式选择.体育学刊,2006

[2]肯・卡瑟:体育与娱乐营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选择新媒体运营的原因范文4

一、3G时代手机媒体奥运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与终端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功能已不局限于个人语音通信,开始演变为集短信、彩信、WAP、视音频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十余年的时间手机完成了媒体化的质变,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1.庞大的3G用户与手机网民规模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联通、中国电信分别颁发TD-SCDMA、WCDMA、CDMA2000即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标志着中国由此跨入“3G元年”,3G用户由当年的1022万户增至1.75亿户。相较于超过10亿规模的中国手机用户基数,3G渗透率达到1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3.88亿,占整体网民比例升至72.2%,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庞大的3G用户与手机网民规模为手机媒体奥运营销提供了受众基础。

2.3G手机的媒体特性与奥运营销经验

手机改变着奥运会的传播方式,也变革着用户获取奥运资讯的方式。3G手机终端可实现手机电视、音视频点播、手机报纸、移动互联网等业务,也能够提供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手机媒体具有的移动性、自媒体化、伴随性与个性化、交互式传播等特性,使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首次作为独立的转播机构,被列入奥运会转播体系,参与奥运报道中来。手机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开发的奥运手机电视、奥运手机报、奥运手机游戏、奥运手机网站等吸引了无数受众。手机媒体以全新的形式开启了体育领域的奥运营销模式,成为科技奥运的全新亮点。

4年之后的今天,移动互联网应用与3G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手机已成为获取资讯的主要平台。2012年度“手机人”《移动互联网人群消费力与奥运消费调查》专项报告显示,预测通过手机获取奥运信息的比例已达到74.98%,手机媒体更适合发挥奥运营销价值,无论消费者的关注度、参与意愿和消费影响都高于传统媒介。奥运会不仅是全世界的体育盛宴,也成为3G时代手机媒体展开奥运营销的良机。

二、手机媒体奥运营销的主要方式

移动互联网络的兴起,正在改变新闻获知的渠道。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最新的2012伦敦奥运媒体调研数据显示,自奥运会开赛以来,65.12%的用户选择通过手机获取奥运信息。操作更方便、资讯更快捷、功能更丰富是用户选择手机获取奥运信息的主要原因,伦敦奥运正引爆手机媒体的移动营销。

1.新闻客户端直击奥运资讯作为3G产业中的重点发展项目,手机客户端是指能够在手机终端运行的软件,它扼守着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入口,是登录移动互联网最便捷的方式。新闻客户端则是门户网站或传统媒体针对自身内容特色开发的新闻资讯客户端,一般可覆盖iOS、Android、Symbian等三大主流手机系统平台,由用户下载后安装使用。3G时代以IPHONE、HTC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双核高速处理芯片,大容量电池与超大尺寸可触摸显示屏。据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研究与营销服务机构艾媒咨询的数据报告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2.90亿人,用户由高端人群消费转向中端消费群体。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新闻客户端提供了技术与用户支撑。

早在奥运之前,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就预计到移动互联网将成为2012伦敦奥运会激战的主战场之一,纷纷宣布公司“全面备战”计划。四大门户网站推出新闻客户端奥运版,凭借其多年的互联网报道经验,在新闻时效性、内容专题、特色新闻、传播影响力上展开比拼,新闻客户端作为手机平台的资讯类产品成为伦敦奥运营销计划的重要一环。零点调查报告称,相较于手机网站、微博或短信、手机报等形式,有61.1%的用户选择通过新闻客户端或者其他APP应用来关注奥运信息,另有28.1%的用户选择打开浏览器来访问手机新闻网站,只有9.3%的用户选择通过运营商手机报来关注奥运信息。

方便快捷、节省流量与新闻推送功能是考量新闻客户端使用率的关键因素。搜狐新闻客户端一方面推出《奥运专刊》、《全景奥运画报》等刊物供用户订阅,采取推送的方式将奥运资讯呈献给网友;另一方面将专题、图片与视频点播、图文直播等深度整合来吸引受众。网易新闻客户端新增奥运项目订阅、十大专题策划、趣味小游戏等创新内容,采用人性化的深夜静音推送功能。各大门户网站竞争激烈,调查数据显示搜狐新闻客户端以32.1%的支持率暂居四大门户榜首,成为手机网民在移动平台获取奥运资讯的首选。

2.手机电视直播奥运赛事

手机电视为手机用户提供基于地面广播网、卫星广播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视频推送、视频广播和视频点播业务。我国手机电视业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国家广电总局推广的CMMB(移动多媒体广播)“传统广播”形式,将安装有芯片的手机作为终端媒体,采取与广播类似的传送方式,只要用户所持手机支持CMMB技术即可观看。另一类是以手机为移动多媒体终端,以现有通信网络为渠道,以流媒体技术为依靠的电信“互动点播”模式,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手机电视运营商的合作,用户可进行在线视频的定制、点播、下载等。

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手机电视推广的契机。2008年手机电视首次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移动与北京奥组委、央视国际合作,提供奥运视频服务,引入CCTV-1等多家直播频道提供15套奥运直播节目,先后策划20多个奥运专题栏目,全程直播近3800小时奥运赛事,有超过100万人通过中国移动网络欣赏奥运视频,节目点击次数近700万,累计播放时长达30余万小时。2008年打响了手机电视奥运营销第一战。

时隔4年,中国已迈入3G时代,手机电视在这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告别了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数据显示,目前CMMB终端手机数量已超过3600万台,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的用户超过一亿人。伦敦奥运会期间,中国移动打出“看台不止在赛场”的口号推广手机电视,号称可在全国300多个地级城市及800多个县级城市的主城区收看电视节目,可漫游且无漫游费用。中国电信推出“高清高速看奥运”活动与天翼宽带互联网视听服务,用户使用电信自主融合天翼手机宽带套餐,能够实现赛事直播与赛后视频快进、快退功能。中国联通则借助其全球最大的3G网络,为国内用户提供包括CCTV新闻、湖南卫视等上百家热门电视频道在内的手机电视服务,奥运期间联通手机电视服务将全程直播CCTV-1、CCTV-5和CCTV-7等频道的赛场新闻,吸引用户定制奥运包或利用3G套餐赠送的“M”值以实现手机电视的免费观看。

3.手机微博直达奥运现场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广泛分布在电脑桌面、浏览器与移动终端上,美国的Twitter开创微博之先河。北京奥运会之后,新浪与腾讯公司先后推出了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目前微博用户已爆炸式增长至3亿规模。微博具有内容短小精悍、信息获取自主、信息共享便捷等特点,140个字符的限制使微博注定以手机为主要应用平台,微博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伦敦奥运会期间,新浪、腾讯等国内两大微博运营商各显其能,展开微博用户争夺战。手机微博直达奥运现场,实现场内场外无缝连接与实时互动,技术与产品融合下手机微博用户的参与深度、覆盖广度与参与维度得到多元化呈现。

伦敦奥运会成为各家微博网站展开营销的突破口。新浪微博进行了功能升级,用户页面贴出“奥运金牌榜”。新浪官方最新数据显示,在7月28日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期间,新浪微博在线人数超过2400万。首日赛事新浪微博的话题量已达1014万,相当于南非世界杯一周话题讨论量,孙杨游泳夺冠后更新的首条新浪微博,超过35万条转发量,其粉丝数量也暴增至930万。而腾讯微博专门打造的奥运微频道、微观奥运、奥运助威团等纷纷上线,参与话题讨论与“收听”冠军的用户迅速上升,奥运首金得主易思玲赛后也通过腾讯微博独家。

伦敦奥运会男子公路自行车赛上,由于现场观众过多利用手机拍照上传Twitter信息,激增的数据流量导致网络堵塞,甚至影响到对参赛选手的GPS定位,手机媒体的力量可见一斑。

三、后奥运时代手机媒体的营销拓展

1984的年洛杉矶奥运会通过出售转播权与引入赞助商竞争机制,开启了奥运营销的新时代。自媒体的出现与普及,将奥运营销带入了4.0阶段,奥运营销促进了手机媒体业务与市场空间的拓展,刺激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成长。但奥运会毕竟4年一遇,持续时间短暂,后奥运时代如何进行营销拓展,才是手机媒体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丰富内容,进行分众化营销

奥运期间高度集中起来的用户关注点,在赛事结束后迅速分散,受众需求将重新体现出个性化的特征,手机电视凭借携带方便、资费适中等优势在北京奥运会中表现抢眼,但奥运会之后手机电视重新陷入低潮就是例证。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带来用户选择的多元化,现阶段数字内容产业已逐渐成形,内容为王,如何从用户需求出发有效地生产与经营内容,成为手机媒体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2012中国人的奥运心态》研究报告显示,从营销方式上看,传统奥运宣传方式对消费者已渐渐失去吸引力,与受众生活更贴近、有直接利益的营销活动更能使消费者感受到尊重与满足感。后奥运时代的手机媒体必须要丰富内容,了解手机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分众化营销,才能吸引更广泛的用户注意力。

2.避免同质化,开展特色营销

奥运会使手机媒体成为通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与广告主比拼的平台,但过度的集中却容易带来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以新闻客户端为例,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四大互联网公司虽然竞争激烈,但内容基本停留在赛事结果、选手访谈、互动评论等初级层面,特色新闻缺乏,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一般随机选择新闻客户端,凭品牌忠诚度选用客户端的积极性不高。手机电视、手机微博也缺少专业化、针对性强的采编队伍与管理体系。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手机媒体因技术条件等限制本就存在先天不足,缺乏特色营销,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容易使用户产生视觉疲劳,最终远离手机转向其他媒体。伦敦奥运会中,网易公司基于奥运时差、手机移动阅读性等问题,从资讯报道、奥运视频、手机应用等多方面体现出自身特色,营销效果凸显。后奥运时代,如何寻求差异化,强调用户需求与用户体验,依靠独家内容开展特色营销,将成为手机媒体脱颖而出的关键。

3.产业链升级,实现自主营销

现阶段手机媒体的技术实现方式毕竟还要依附于传统媒体,手机电视离不开地面广播网、卫星广播网与移动互联网,手机微博直播奥运离不开电视、报纸、网络等的支撑,传统媒体在商业营销中仍居于主导地位,手机媒体的自主营销模式尚未形成。3G时代的手机媒体,不仅是传媒业与电信业的融合,也是文化、娱乐等多种产业的融合,手机媒体产业链在纵向上新环节增多并更为细化,横向上同类型企业竞争加剧并走向专业化,专业的手机电视台、手机广告商等发展迅猛。后奥运时代,分居手机媒体上中下游的内容提供商、电信网络运营商、终端制造厂商与手机用户等环节,必须进行产业链的升级,创新盈利渠道,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形成健全、共赢的产业价值链,实现营销利益最大化,这些是手机媒体未来实现自主营销发展与突破的基础。

选择新媒体运营的原因范文5

――编者

2009年,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都开始积极推进3G业务。3G对于中国信息产业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中国经济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发放牌照的政策推动力,把发展3G作为深化电信业改革和促进信息产业振兴的重大举措。虽然3G投入巨大,用户的接受程度不够,并且运营商尚未找到新的杀手级应用,终端和渠道也有待创新和融合,但是3G的发展大势不可阻挡,而且3G产业链正在整合、延伸和完善,只不过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市场运营摸索期和利益各方博弈期。由于3G产业链中不可缺少内容提供商,无疑报业对于3G的认识应当及早深入,以作积极应对并把握机遇。

谁的3G?

目前,对3G的发展存有两种片面认识,一种是低估3G对传统报业的影响,一种是高估3G对传统报业的影响。前者认为,3G不过是2G的技术延伸,2G也可以上网,3G不过是提高上网速率而已,真正的无线互联网时代要到4G的应用才到来,3G的主要业务应用还是2G的继承,业务提升空间有限。后者认为,3G对传媒格局的影响是革命性的,随着3G用户市场的成熟和业务模式的完善,传统报业将面临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双重夹击,纸媒的衰落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之所以出现这两种极端的声音,是因为对3G的认识比较肤浅和片面。

应该说,3G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也是一个产业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网络运营商、网络设备供应商、终端供应商、集成商,也包括内容供应商、用户与政府。这些系统成员互为协作又互相博弈,构成完整的产业链,共生共荣,共同进化,缺一不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运营商的角度说,如果说从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到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是由技术驱动的,即从模拟制式到数字制式,那么,从第二代到第三代就是业务驱动的,即从语音业务拓展向多媒体数据业务,多媒体数据业务是3G最重要的服务应用。所以,低估3G对报业的影响显然是消极被动的,内容供应商的角色是报业要积极担当、不可错失的;高估3G对于报业的影响也是妄自菲薄的,3G离不开内容供应商的角色,特别在中国,报业的内容生产和内容管理能力自成体系,核心竞争力不可取代。问题是,在3G这个生态系统,准来主导新的业务模式?如何实现各方成员的共赢?

和2G不一样,3G的拓展核心在于用户的需求增长,即用户的数据业务应用决定3G应用的成败。对于运营商而言,3G拓展的重点,最终不是单纯的用户数量,而是用户对于多媒体数据业务的多元需求。这些需求,包括通信类的语音业务、可视电话,交互类的互联网浏览和搜索、移动商务、视频博客、SNS等,资讯类的多媒体报纸、实时新闻、手机电视、位置服务、实时交通等,包括娱乐类的视频点播、音乐全曲下载、手机游戏等,后台类的手机邮箱服务、短消息等,交易类的手机支付等。因此,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是3G推广和业务拓展的根本。精准定位于内容供应商的角色,是报业在3G产业链中的价值实现路径。

和2G时代运营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不同的是,3G时代运营商必须在竞合中拓展巨大的新兴市场。在2G时代,运营商更重视与sP的合作,在3G时代则更重视与CP的合作,内容提供商有了与运营商更大的议价能力。而在2G时代,以彩信版手机报的推广以及分成模式为例,报业被运营商以渠道、通道、流量掣制,报业的提供的内容产品数量和内容质量并不能决定收益率。在3G时代,由于用户的自主选择行为决定了3G业务的增长与否,报业在内容供应商的业务价值可以得到更大体现,尽管运营商仍旧欲主导这个利益格局,但最终会借鉴互联网产业的模式,在合作与分享中实现自身增长方式转变,毕竟3G打开了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大门。

谁的用户?

正是由于对用户需求的不确定,及其可能所致的业务稳定性的不确定,中国3G推广的现状是运营商的迟疑与谨慎。目前运营商的顾虑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2G和3G业务之间关系的考量左右顾盼,总在担心二者“左右互博”,导致3G难以与2G协同发展,2G用户难以向3G平滑过渡,所以,以宁波市场为例,3G目前处于的只是试商用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放号。二是对用户的需求、用户的结构、用户的成长性把握不准。参照欧美的3G发展经验看,3G的数据业务应用是从高端用户传导至低端用户,而根据我国运营商的抽样调查,高端客户对数据业务的兴趣反而不及中低端用户,甚至有人提出进城务工人员对数据业务的需求很大。而在日本和韩国,青少年是数据业务的主要消费群体。由于对用户和市场“没底”,运营商在目标用户拓展上迟迟未突破。宁波联通公司之所以预定9月1日大规模放号,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市场用户群。三是不清楚互联网用户和无线互联网用户的差异性在哪里。虽然移动互联是发展趋势,但绝对不可能把互联网的用户迁移到无线互联网上来,无线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的简单延伸。在未来,用户大多数是既用PC上网,也会用手机、上网卡获得数据业务服务。无线互联网还没有找到用户的消费需求之前,无法找到盈利模式。

为什么我们先要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待用户呢?这是因为媒体的用户群和运营商的用户群是高度重合的,而且从媒体产业和通信产业的融合来说,用户的融合和渠道的融合、终端的融合一样,是共同打造产业价值链的必然选择。更进一步讲,报业不能就此被动地局限于只提供内容信息,只处于价值链的―个环节,而忽视对用户的主导、培育、锁定和对用户价值的发掘、转化、整合。报业在以下三个方面应有所作为。一是从2G时代单一的彩信版手机报模式中走出来,在3G时代找到与运营商新的竞合模式,真正实现内容信息增值。在Web1.0时代,报业已经有过教训,就是自己投入大量生产成本的内容信息,无偿或廉价地被互联网采用,报业欲罢不能,至今还在吞咽苦果。即便是后来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发展手机报业务,收益也不对称,分成比例太低。在无线互联网中,报业应重新参与构建商业模式。在日本,《朝日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大报与NTT、DoCoMo等运营商结成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而内容提供商获得的收入占到91%,为什么分成比例远远高于目前我国2G彩信版手机报中报业所得?是因为日本I-mode创造的产业价值链决定了新的商业模式。二是报业要看到无线互联网的未来,对于用户而言,一定会是最具传播力的PPP(personal portable portal)应用,即个 人伴随门户。PPP是用户个性化、移动化、智能化的第一门户,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变化,用户经常应用的触窗会变化,3G的应用真正成为了用户的一种生活方式。报业应面向PPP来设计、生产自己的内容产品,使之满足用户的高粘度、个性化、情景化应用,报业要借助无线互联网努力成为信息管家。三是在报纸与网络的即时互动和深度融合上促进价值链升级。以二维条码为例,它是通过手机读取印在报纸上的条码来链接网站的一个信息向导。二维码软件商前两年过早地在国内进行技术推广,结果很多报社视之为鸡肋,为什么?原因很多,比如当时的2G应用接入速率低,手机上网计费较昂贵,再比如报业没有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匹配,没有给用户价值回报等。3G的商用成熟之后,预计二维码的应用会给报业带来内容产品的延伸和用户价值的实现。日本二维码的运用很普及,就是基于成熟的3G运营环境的。二维码技术应用和Wap都是从2G向3G的业务迁移,但是,机会点不在2G而在3G,这是由整个产业生态决定的。

谁的内容?

面对3G,报业应如何定位内容供应商的角色?

第一,媒体融合时代,内容和媒介是分离的。这是报业转型的一个基本认识。一方面报业要整合内容资源,另一方面报业要整合媒介资源,以此将内容分发到不同媒介。

第二,内容供应商的角色应分化为三个身份:一是全内容供应的内容集成体,既整合内部内容资源,又整合外部内容资源,互联网门户网站、聚合网站、3G门户皆属此类。二是选择性内容的供应商,传统报纸属此类,尤其是区域性报纸,以自采内容为主,面向特定区域的用户需求。三是专业性内容的供应商,如财经类媒体、行业性报纸,提供专业信息。报业整合内容资源应找到合适的角色定位。

第三,针对手机媒体的用户消费心理来确定内容生产方式的调整策略。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提出了新闻解读的快乐回报(pleasure rewards)和现实回报(reality rewards)原则,受众媒介选择和使用行为具有明显的心理动因,或从中寻求对现实的解决方案,或从中发现情感宣泄、情感满足的方式。手机用户的媒介使用,一般或在短暂余暇,或因空闲无聊,或解当下需求,因此内容提供商应提供方便速读、舒缓情绪、即时响应的信息,这对信息的内容特质与形式表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回答报业面对3G提供什么内容这一问题,应突破报业原有的内容供应思路。其一,要做内容拓展整合,包括整合外部内容资源,与其他内容供应商合作;吸纳用户生产内容,如手机博客(微博客)、用户视频播报、用户参与新闻跟帖和社区讨论等;自身采集多媒体新闻,突破单一的图片、文字形态,并在即时滚动上下功夫;全面、快速提供区域生活服务资讯。其二,要做内容版权保护,确保内容信息的增值效用和利益维护。其三,要做内容精准传播,包括信息的精选、信息的分类、信息的标引、针对搜索引擎的优化等,便于用户的个性化搜索和订制。

选择新媒体运营的原因范文6

10月25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正式颁布了自主研发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这个标准的颁布,将会为手机电视市场带来什么?

在广电总局颁布行业推荐标准之后,为了迅速推进移动多媒体业务的产业化进程,2006年10月27日,CMMB产业联盟第九专题组――终端组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长虹、华旗、普天、UT-斯达康、卫通等几十家成员企业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电视所所长杨庆华对CMMB标准做了简单介绍,并就产品终端组下一步要开展的具体工作征求成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按照计划,明年年初,终端组推出工程样机,年中建立全系统实验网,下半年开始全系统实验,为终端机提供调试、联试的机会,进行商业化实验,年底终端商用机要达到一定的批量,目标是在2008年奥运会召开时,能够在一些地区提供手机电视服务。

多种力量并存

一般来说,标准一般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大类,从效力上是递减的。其中,国家标准产生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是国家颁布强制使用的标准,如韩国的DMB标准;其二则是既成事实的某种市场标准。而这次广电总局的标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

手机电视,从字面上可以简单理解为“手机+电视”。目前,手机电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3G业务推出的、可接收电信运营商视频信号的手机,电视业务主要为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一种增值新服务; 还有一类是可接收广播电视信号的移动多媒体终端,包括手机、PDA、车载电视、笔记本电脑等。采用广播标准的手机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带通信模块,通过电信移动网络可实现请求信号回传的终端,这类产品首先是移动多媒体接收终端,其次才是移动通信设备,因此也可被称为手机电视,如诺基亚N92及众多DMB手机;另一类是不带通信模块,只能实现广播业务的一些移动终端,目前很多国内企业提供的DAB手机产品就属于第二类产品。

根据CMMB定义,移动多媒体广播是指通过卫星和地面无线广播方式,供七寸以下小屏幕、小尺寸、移动便携的手持终端如手机、PDA、MP3、MP4、笔记本电脑等接收设备,随时随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等业务的系统。

不同种类的标准都有基于该种标准芯片的手机电视。通过电信网络传输视频信号的3G类手机优势是可实现双向传输,能轻松提供点播等互动服务,缺点是存在带宽瓶颈,且费用与流量密切相关。通过广播通道传输电视信号的手机电视优点是无带宽限制,费用与流量无关,缺点是必须通过电信网络回传信号,才能实现双向互动。从资费、及网络环境来考虑,目前广播式手机电视更容易普及。

从全球市场来看,广播类手机又划分为几大阵营:由欧洲地面标准DVB衍生出来的DCB-T手机电视标准、由广播DAB标准衍生出来的DMB-T标准、高通独家拥有的MediaFLO技术。

尽管DVB-H、MediaFLO等各国际标准阵营为争夺中国多媒体广播市场打得火热,但他们的希望可能都要落空,因为广电总局更倾向于发展自主标准。“现在能够在国际上找到的技术,没有一项能够适合我国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应用。”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在市场当中,今年都是在测试阶段的CMMB面临的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当数清华系国标和DAB标准。在手机电视市场竞争中,地面电视的力量不容小觑。目前,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并不包含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的内容,但这并不能阻挡地面运营商对手机电视的渴望。综观2002年起步的地面数字电视试运营,迄今除上海等少数地区之外,国内几十家运营商的运营状况均不乐观。对于地面电视运营的出路问题,深圳力合认为,突围办法就是开展移动多媒体业务,且成本低廉:从节目、频道资源、再到传输发射技术一脉相承,不用再进行新的投资。力合提出的方案是“紫荆神网”,这个类似于“移动梦网”的增值平台,依靠Mp5手持播放器在用户端落地。作为芯片提供方,同属清华系的凌汛科技,也于10月针对运营商展开了移动终端融合芯片的推介活动。

虽然清华方案已经在产业应用层面迈出了实质步伐,但目前还没有地面运营商实际开展“紫荆神网”的商业运营;移动多媒体广播的第三方势力――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是在2006年9月悄然登场的。

2006年9月6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DAB移动多媒体广播举行启动仪式。首批试验转播的电视节目包括CCTV新闻频道节目、北京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及12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现有节目。同时,联想移动也作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北京DAB移动多媒体广播联合推广伙伴”,推出了DAB移动多媒体手机ET980。

DAB一诞生,便注定面临与清华系国标及CMMB的强力竞争。对此,秦学刚表示:“我们不会介入标准之争,另外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一家运营商也难以实现全面覆盖,多家运营商都会有生存空间。”谈到技术选择,秦学刚认为:“运营商能否取得市场的成功,最重要的是运营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老百姓其实不关心标准,谁提供的服务好用户就会选谁,拥有庞大的听众群及市场的先入为主是目前广播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的优势。”

目前,DAB模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启动。“已有10多家电台来北京参观考察过,其中有些进入了测试阶段,一些开始了设备招标,有些还在内部讨论。”秦学刚介绍。

运营主体的较量

中国以4亿用户的数量雄居世界手机电视市场容量之首,加上车载及PDA等移动终端,共同构成巨大的移动多媒体市场蛋糕。所以,针对手机电视市场的这场恶战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与地面电视一样,手机电视同样需要解决模式问题。业内人士认为,DAB在寻找商业模式时也面临诸多发展困惑:

首先,作为公共服务,政策上不允许收费,最起码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只能依靠广告收入获利。

第二,缺乏适合手机播放的视频内容,没有好的内容就不可能让用户掏钱,也没法争取到更广泛的受众。目前,内容已成为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短板。

第三是资金问题。如果要在2008年奥运会时实现北京全城区随时、随地清晰地收看到手机电视,覆盖城乡、地铁区域的网络建设投入巨大。

第四,终端价格昂贵,目前因使用规模小,还无法实现产业化。“目前DAB终端价格在3000元左右,由于没有入网证,所以这些DAB终端没有通信功能,产品提供商主要为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企业,其中首批上市的终端包括联想、爱国者等品牌。从测试结果看,收看效果非常好,未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后价格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第五,SP对进入这一市场较为谨慎。近期移动通信运营商对SP、CP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不少有实力、想进入手机电视市场的增值服务商均表示,由于短信、彩信时代的违规操作太多,用户已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启动和培育新的视频业务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同时,制作视频增值内容的投资也是一道门槛。

第六,广电总局将DAB定位为广播为主,电视为辅,同时广电系统内部对DMB模式也存在意见分歧。因此DAB可能只会在小范围内被默许使用。

其实,DAB面临的上述问题,其他标准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商业模式是手机电视无法回避的挑战。在这方面,邻居韩国的经验似乎值得思考。在欧洲广播标准DAB之上开发出了自己独特的DMB-T标准的韩国是全球第一个进行DMB商业运营的国家,其DMB模式包括卫星S-DMB及地面波T-DMB,卫星DMB 2005年5月开始正式运营,地面DMB 2005年 7月开始运营。在内容方面,地面波主要播放传统电视台内容,卫星则提供一些新媒体内容,鉴于这个原因,两种模式的收益方式也各不相同,卫星采用包月模式,每月收视费为1.3万韩元,地面波采用免费服务模式。卫星通过两个频段播出:Ku-Band(13.824~13.833GHz),该频段内容需要通过卫星电线接收;Ku-Band(12.214~12.239GHz)主要通过手机、PDA及车载模式接收。为了弥补卫星信号覆盖能力不足的问题,卫星Ku-Band(12.214~12.239GHz)波段通过Gap Filler(信号增强器)为地面移动接收终端进行信号补点。

移动接收终端主要包括三大类产品:采用2.2英寸或2.4英寸屏幕的DMB手机(主要提供商为三星、LG、Motorola 、SKTT等) 、2.5~4.35英寸屏幕的PDA及5~7英寸屏幕的车载接收终端。

韩国电信SK作为TU-Midia公司第一大司股东(29.6%),使TU-Midia公司收益颇多:首先可以共用SK的技术资源。其次是利用电信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及营业部为用户提供方便及时的服务。韩国DMB地面波由KBS、SBS及一家类似于国内新华社的媒体共同经营。

尽管如此,韩国广播行业资深研究专家金信同表示:“虽然很多业内人士认为DMB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但我个人对此表示怀疑。”金信同认为,DMB在韩国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是产业自身的问题。虽然很多人看好DMB的发展前景,但其目前用户发展缓慢是不争的事实。如卫星DMB的用户数量计划在年末达到100万。这样的用户数量无法支撑运营商的正常运营。出现这样的状况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手机费用太高,一般高达70万韩元(约700美元)。第二是内容不够丰富。第三是每个用户每天的收视时间平均为55分钟,因此资费成为影响用户是否收看的重要因素。

其次,广电与电信融合的模式需要得到政策层面的支持,而目前广电及电信的政府层面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分歧。这种情况导致很多非常奇怪的现象出现――虽然韩国还没开展IPTV,但IPTV的设备却已经开始出口。

“鉴于DMB在韩国发展缓慢的状况,一些人建议政府为DMB找出发展的解决方案,但我认为政府不应该以资金投入的模式提供支持,而应该提供政策层面的支持,在这方面韩国已经在有线电视方面有过非常深刻的教训,不应该在DMB市场重蹈覆辙。综合以上原因,我认为目前说DMB在韩国是否成功还为时过早。” 金信同最后总结道。

3G手机先行

与广电手机电视各种标准的境遇相比,电信手机电视市场反而似乎有些一枝独秀的味道。国内首家拿到手机电视牌照,与中国移动共同推出基于3G网络手机电视运营的上海东方龙移动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春雷近日表示,经过今年6、7月份世界杯的集中推广,上海的手机电视用户已达到2万多,而全国手机电视用户也有了18万用户,而且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等沿海省市。不过,吴春雷介绍说,现在如果要定制全部的手机电视业务每月的花销在300元左右,价位偏高。目前正在协调资费下调之事,与运营商的分成比例可能也会进行调整。另外,今后的栏目定制将变得更加容易和清晰,让用户以更加方便的套餐形式选择自己需要的节目,这势必会吸引那些考虑价格因素较多的用户选择该业务。支持中移动手机电视的终端产品主要包括:诺基亚N70、N71、9300、6131 7380、N91 MOTOA1200、 V3i、L2 、E2、 v600、v80、v3 v6001 松下X800、X700、多普达830、联想P930、神达、索尼爱立信K510c、W700c、K506c、W810c、三星D828、D820、D808等。

基于中移动网络推出的手机电视资费包括两方面:

1.通信费:按GPRS资费标准收取,用户可选择GPRS包月套餐。

2.信息费:全网信息费分1元/月、6元/月、12元/月,按次收费1元/次、2元/次。上海本地“海上追梦”信息费10元/月。如下表所示。

上海、福建、广东、江苏、山东、辽宁、北京、湖南、浙江等9个地区内,中国移动用户可以发送TV到18632,开通手机看电视业务。其他地区中国移动用户可以发送TV到18632,开通手机看电视业务。

对于用户来说,先不说接收效果如何,按照以上标准,虽然信息费用可采用包月方式,但用户要尽情享受手机电视内容,通信费用仍将是一笔客观的费用。而手机电视如果要真正达到普及,就必须降低使用成本,达到大众都能承受的程度。

链接一:欧美五国现状

其实,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手机电视的发展历程都不一样。在欧洲,虽然3G运营商已经建立起网络,但是“一对一”的单播还是不敌“一对多”的广播/多播模式,选择广播技术推动移动电视服务,成为运营商的普遍选择。由于欧洲大部分国家在地面电视上采用了DVB-T标准,因此在开展手机电视业务时,欧洲在这一标准之上,开发出了DVB-H标准。

借助德国世界杯,欧洲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正式进入商用运营阶段。过去数年中,西欧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家运营商展开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技术和商业试验,为2007年的大规模商用打下了基础。

意大利3Italia在今年世界杯开幕前开通WalkTV移动电视服务,通过基于DVB-H的网络,向用户提供Rai1、La3live、La3 Sport、Canal5和SkyTG24频道,3Italia期望今年年底发展50万手机电视用户。在3Italia看来,DVB-H相比DMB的优势是:支持更多的频道,且功耗较低。

德国采用DMB技术,也在试验DVB-H。MFD(Mobiles Fexnsehen Deutschland)公司于今年5月30日开始播出,提供ZDF、N24和MTV频道。这项服务从柏林、法兰克福和慕尼黑开始。德国电信的子公司T-systems负责传输,其技术负责人Bextold Heil认为:“虽然DVB-H能够支持更多频道,但考虑到欧洲普遍存在的频谱紧缺的情况,可以先用DMB技术启动市场。”

芬兰政府已将移动电视许可证颁发给Digita公司,Digita承诺今年年底之前在赫尔辛基、图尔库、坦佩雷和奥卢开始商业开播,覆盖芬兰29%的人口。初期只提供电视、游戏和交互服务。

在英国,移动运营商O2和传输公司Arqiva已进行了DVB-H技术试验,但没有获得全国范围可使用的频谱。作为替代,他们用L波段传输服务,通信管理机构Ofcom已要求他们腾出这段频谱,以在2007年3月前拍卖。英国电信(BT)及其伙伴Virgin Mobile在2005年针对1000名用户开展试验,采用DAB-IP标准,并计划今年晚些时候正式推出BT Movio服务。研究机构预计,欧洲移动电视用户将从2006年的6万户迅速增至2010年的3130万户。

由于美国采用的地面标准不支持移动业务,因此在手机电视方面,美国只能重打旗鼓另开张。目前在美国市场中使用的标准较为复杂,既有DVB-H的实验运营,美国高通的MediaFLO也在某些地区开始进行实验运营。MediaFLO作为一项新技术,高通在美国运作时建立了一家独立公司MediaFLO USA, MediaFLO USA与其他内容提供商(例如电台,电视台)建立合作关系,可以在专用频道上向大量用户发送相同的视频内容数据;不过,这家公司并不会直接面对最终用户,因为计费、用户定制等操作需要反向数据发送的支持,而这些该公司将借助运营商现有的网络来完成。对于运营商而言,他们不需要面对众多的内容合作伙伴,并把它们转换成适合无线网络传播的形式,而只需在MediaFLO提供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包装和改造,即可变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对于高通而言,则无需建立针对用户所必须的复杂的服务体系和计费系统。据MediaFLO USA相关人士介绍,该技术可以支持多达20个QVGA(320x240像素)的图像品质和每秒30帧的实时视频节目频道,它的平均频道转换时间不到2秒。据悉,美国运营商Verizon计划在今年年底向客户提供MediaFLO服务。此前,在4月初于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美国无线通信展上,高通也在会议现场展示了MediaFLO应用。

高通方面表示,MediaFLO USA的运营模式目前只在美国存在,在美国以外的地区,高通更多情况可能只扮演技术提供商的角色。美国移动电话运营商Venison Wireless计划从2006年年底开始提供MediaFLO服务。

链接二:手机电视典型产品

诺基亚N92

支持DVB标准。拥有四种不同的简单而易用的操作模式,新的观看模式专为收看电视节目和视频而设计。用户只需打开诺基亚N92的观看模式并按动多媒体键,即可开始收看手机电视。电子服务指南(ESG)包含了可收看电视频道、节目和服务的信息。其他手机电视功能还包括:最长达4小时的收看、录制及30秒回放。诺基亚N92基于Series 60第三版和Symbian操作系统,预计将于2006年年中,在开通DVB-H服务的欧洲、非洲、亚洲和其他市场上市,无补贴的零售价格约为600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