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科普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脑卒中的科普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脑卒中的科普知识范文1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 流行病学;预后;基层医院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4-0555-02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4.033

急性脑梗死是由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包括不同病因、病理损害、临床表现及转归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治,会出现较高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1],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尚缺乏对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流行病学及预后的相关研究。本文拟对3所县级医院2005~2011年急性脑梗死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基层医院防治急性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广西博白县人民医院、博白县中医院及博白县红十字会医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急诊或相应专科病房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及体征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要点[2],并全部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②发病时间均在1周内。排除标准:①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诊断;②陈旧性脑梗死患者。最终入选病例共3476例,其中男2159例,女1317例,男女之比为1.64∶1;患者年龄19~88岁,其中19~29岁8例,30~39岁25例,40~49岁334例,50~59岁588例,60~69岁1514例,70~79岁793例,80~88岁214例。各年发病人数分布情况:2005年281例,2006年326例,2007年489例,2008年506例,2009年573例,2010年623例,2011年678例。

2.研究方法 收集病人流行病学资料及预后情况,专门制表进行登记、统计,观察脑梗死的类型、各年脑梗死季节分布情况以及转归情况。

结 果 1.脑梗死类型 单发性脑梗死2635例(占7581%),多发性脑梗死417例(占1200%),大面积脑梗死97例(占279%),腔隙性脑梗死122例(占351%),脑干梗死26例(占075%),小脑梗死17例(占049%)。

2.季节分布特点 脑梗死以冬季节高发(10~12月),而夏秋季发病率相对较低(4~6月,7~9月)。见表1。

3.脑梗死治疗转归情况 3476例病人经治疗后,最终痊愈出院1539例(44.28%),出院时仍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或意识障碍等后遗症共1785例(51.35%),死亡或病情加重自动出院病例152例(4.37%)。

讨 论 急性脑梗死为基层医院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组资料显示,近7年来脑梗死的急诊人数呈现略有增

作者简介:刘国权(1973-),男,广西博白县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长趋势,有明显季节性差异,冬季高发。其发病类型以单发性脑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为主,而大面积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干梗死、小脑梗死所占比例较小。

脑梗死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初步统计分析发现,①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段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高达89.43%(3109/3476),小于50岁者则仅占10.57%(367/3476)。中老年人多数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和引起脑血管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而脑梗死又可加重原有疾病或引发新的并发症,最终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3],这警示急诊科和神经内科医师在诊治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应高度重视基础病的治疗,同时还要有全局观念,关注各脏器之间互相依赖或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注意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降低急性脑梗死的死亡率。②脑梗死发病存在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超重及女性雌激素对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有关[4]。③秋冬季好发,这可能与该季节血压波动较大有关,应积极做好预防。尽管年龄增长和性别是脑梗死的一种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疾病普查或周期性健康体检来发现高危人群,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并通过改变中老年人的生活、饮食习惯等措施来降低高危人群的急性脑梗死发病率,以减轻社会、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脑梗死的急性期,急性梗死病灶是由中心梗死区和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其中心的梗死区脑细胞完全死亡,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仍存在侧支循环,尚有大量存活的神经元,因此,迅速恢复血液供应、保护这些可逆性损伤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5]。但我们初步调查显示,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分别达到51.35%(1785/3476)和4.37%(152/3476),分析其原因可能有:①农村老百姓缺乏相关医学知识,未能及时判断并及时就诊;②急诊脑卒中“绿色通道”不够通畅,耽误了最佳溶栓时间[6];③专科治疗技术有待提高;④农村居民收入有限,无法承担较高医疗费用,提前出院。

基层医院要降低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可能要在以下环节进行改进:一是要加强农村群众急性脑中风医学科普知识教育,让老百姓了解并掌握急性脑卒中的危害性及基本表现,发病后能及时到医院就医。二是对医院急诊脑卒中“绿色通道”进行规范与培训。急诊医生和护士要有紧迫感和时间观念,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病后6小时这一短暂的时间窗[7],对可疑卒中病人按照卒中急诊服务流程,在病人到达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常规评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稳定处理,争取在45分钟内完成抽血化验和心电图及CT或MRI检查,尽快使用抗血栓药物或者抗血小板药物改善缺血性半暗带的侧支循环,对有溶栓指征者在3~6小时内使用溶栓药物,促使闭塞性血管再通以及缺血组织的再灌注,以改善预后,减少致残率。三是普及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轻了农民或城镇居民医疗负担,提高了发病后的住院率。

参考文献[1]刘 萍,崔桂萍,陆 卉. DJ1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11,13(9):814816.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陈 旭,鲁晓华,马晓波,等.183例急性脑梗死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2,10(3):296298.

[4]韩 冬,林 君,孙莉达.我院2004~2009年脑梗死病例统计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1):106.

[5]辛秀峰,杨万勇,谭泽锋,等.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侧枝循环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5456.

脑卒中的科普知识范文2

【关键词】健康教育;健康体检;意义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43-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健康体检已经成为人们预防疾病、发现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对体检中发现的健康问题尤为重视,体检已从单一的普通体格检查转向全面体检、保健、教育等综合性体检。健康教育已成为体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团体共 32715人,其中男21750人,女 10965 人;年龄23~82岁。根据体检者不同健康状况及需求提供不同项目的检查,体检项目包括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内科、外科、妇科、眼科、五官科相关检查;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心肌酶、肿瘤标志物、血粘、EB病毒抗体等;辅助检查包括B超、心电图、动脉硬化、胸片、多普勒、胃镜、CT、磁共振检查等。

1.2 方法

在体检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根据不同健康状况及需求,以不同的方式、实施不同内容的全程健康教育。

2 结果

体检结果示:32715人中各项体检指标均正常者8179人,仅占总人数的25%;而发病率最高的为高脂血症约占38%,其次为高尿酸血症占32%,脂肪肝、肝功能异常、肝囊肿、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等肝胆系统疾病人员较多,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异常的情况也较多见,女性中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宫颈疾病呈高发现象。通过对体检人员所得疾病的情况进行一系列健康教育,使健康体检者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了基本有效的预防保健知识,减轻了心理负担,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健康教育

3.1健康教育的内容

3.1.1 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体检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指导,精神紧张、不良的精神刺激与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高血压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体检过程中注重对精神紧张人员的安抚和开导,鼓励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真正地认识“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1]。

3.1.2 饮食健康教育:指导体检人员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营养的低糖、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低刺激性饮食,不饱食。适当补充钾、钙、镁等矿物质;控制热量摄入,减轻体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过多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3.1.3 运动健康教育: 指导选择适合自己的中低强度运动,如太极拳、健身操、散步、慢跑、爬山等有氧运动为主,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最好,运动有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好处。

3.1.4 防病知识健康教育:主要以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以及流行病的防治知识为主,包括疾病病因、症状、治疗、发展、愈后等知识的讲解。

3.1.5 生活习惯健康教育:全面指导培养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坚持健康的行为:戒烟限酒、坚持规律生活、控制体重、科学饮食、适当运动、培养良好性格、保持心理平衡。

3.2 健康教育的形式

3.2.1即时教育:在医生、护士进行体查、采血等操作过程中,以朋友身份在谈话中随时融入各种疾病预防知识和教育内容。

3.2.2 设置健康教育专栏:根据不同季节,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的预防、保健知识进行宣传或充分利用医院滚动屏幕及电视录像播放健康保健知识、科普知识。

3.2.3 制作、发放宣传资料: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疾病、乳腺疾病等的主要症状、发病机理、预防措施等简明扼要地汇编成册子,并根据不同的体检人群有针对性地给予发放或将资料放置在候检处专门地方,供体检者主动查阅。

3.2.4 健康教育处方:总检医师汇总体检者所有检查结果与资料后,给每位体检人员发体检综合报告,报告中除介绍各项体检结果外,还针对异常指标项目,给予书面健康指导,包括如何预防、如何就医治疗、怎样科学饮食、适度运动等内容。

3.2.5 建立健康体检档案:为体检单位和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对该单位的患病率、发病率以及患病、发病顺位、年龄、性别等情况进行统计,将结果反馈给单位(个人资料反馈给个人),与他们一起分析健康情况,针对单位环境因素、工作状况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心理压力等可能导致的发病,提出指导性意见。

3.2.6健康知识讲座:针对不同体检人群,结合体检团体的需要,为单位和企业进行相关健康知识讲座,现场解答提出的健康问题,有效地提高人们的防病保健意识。

4 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渴望通过健康体检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和掌握有效的预防保健知识。而健康教育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2]。在体检中,积极有效地应用健康教育,对达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的目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减少疾病发生,对疾病预防和恢复起着积极作用。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健康体检工作的重要部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对促进全民健康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脑卒中的科普知识范文3

关键词:急诊科 认知行为 心理治疗 焦虑 抑郁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037-03

急诊科是医院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患者多为病情急骤或危重,临床护理往往只注重抢救,而忽视心理护理。其实心理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急诊科护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在做好患者抢救护理的同时,还要随时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有学者认为[1],急诊病人的首要护理需求是得到及时治疗处置和保证医疗安全,但仍存在心理方面,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急诊现行的功能制护理仅强调治疗护理措施的及时准确而忽略了病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显然是不够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满足不了病人住院的需求,治疗与舒适[2]。

为更好地满足病人心理方面的需求,解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病人的身心康复,笔者对30例急诊科住院病人实施了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并进行了对照研究,效果令人满意。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急诊患者60例,入组标准:①意识清晰,无智力障碍,能够阅读和理解问卷,配合调查;②无精神病史;③无听力障碍。④知情同意。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其中,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0~59岁,平均(41.3±7.4)岁。婚姻:已婚18例,未婚12例;职业:工人12例,农民8例,干部7例,学生3例。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16例。高中或中专6例,大专及以上4例;疾病种类:煤气中毒5例,心梗10例,腹外伤6例,消化道穿孔5例,急性胆囊炎4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7例,年龄21~60岁,平均(42.6±7.2)岁。婚姻:已婚17例,未婚11例;职业:工人10例,农民7例,干部8例,学生3例。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14例。高中或中专5例,大专及以上6例;疾病种类:煤气中毒4例,心梗9例,腹外伤7例,消化道穿孔5例,急性胆囊炎3例。两组患者在上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1)疾病医学知识教育:根据病人所患的疾病进行口头宣教和指导,主要告知其病因、用药的名称、药物的作用、饮食和自我保健指导;(2)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由专门负责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的护士负责实施,主要讲解情绪与健康的关系,负性情绪的调适方法;(3)科普知识教育:增送宣传册子、图片、看科普电视。

1.2.2 音乐治疗:病房安装背景音乐治疗系统,由经过音乐治疗培训的急诊科主管护师负责实施。其治疗模式是音乐治疗师选择音乐处方,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穿插不同的心理诱导语。音乐治疗师由经过短期培训的参与本研究组工作的两名主管护师担任,负责选择音乐处方,实施音乐治疗。治疗方式是感受式音乐治疗,主要是聆听针对有缓解疼痛和解焦虑抑郁症状作用的轻松、活泼、愉快、欢乐、节奏感强、热情奔放的乐曲,包括轻音乐、民乐、世界名曲等,音乐中穿插诱导语。音乐治疗2次/周,30min/次。

1.3 评价工具

(1)抑郁自评量表(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3] 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含有20个条目,分为1、2、3、4四级评分法,该量表能有效地反映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和变化。

(2)焦虑自评量表(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 [3] 含有20个条目,分为1、2、3、4四级评分法,用于评定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该量表效度好,能较准确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患者的主观感受。

1.4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SAS、SDS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1。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后比较,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P<0.01)。

表1 两组间治疗前和治疗后SAS、SDS评分结果比较 分( ±S)

治疗前 t 值 P 治疗后 t 值 P

研究组(n=32) 对照组(n=28) 研究组(n=32) 对照组(n=28)

SAS 50.39±7.02 50.24±7.11 0.08 >0.05 41.63±5.14 49.49±6.32 5.31 <0.01

SDS 51.31±9.36 51.36±9.21 0.02 >0.05 40.27±6.34 48.58±8.54 4.31 <0.01

2.2 两组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2。表2 结果显示,两组自身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SAS、SDS分值改变明显(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SAS、SDS分值改变不明显(均P>0.05)。

表2 两组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结果比较 分( ̄ ±s)

研究组(n=30) t 值 P 对照组(n=28) t 值 P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SAS 50.39±7.02 41.63±5.14 5.51 <0.01 50.24±7.11 49.49±6.32 0.42 >0.05

SDS 51.31±9.36 40.27±6.34 5.35 <0.01 51.36±9.21 48.58±8.54 1.17 >0.05

3 讨论

应激性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是指个体在生活中遭受到的急剧的、形成心理上强烈反响的重大事件,它极易形成负性的心理反应[4]。实践证明[5],不良的情绪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以至于全身小动脉出现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处于兴奋状态和良好的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是治疗病人抑郁和焦虑情绪的重要手段。认知行为理论认为[6],认知过程是情绪和行为的决定因素,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评价,能扰乱病人精神的东西,主要是病人对事件的认知、判断和评价,一个人在行为表现上的缺陷是由于其认知上的缺陷引起的,一旦认知上的缺陷得到改变和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也会相应的好转。采取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病人分析病因,消除疑虑、提高信心,而且帮助病人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恶劣心境[7]。有学者认为[8],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学会控制情绪反应的模式,改变脑的功能,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9]。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有关知识的教育,使病人在认知、情绪和态度等方面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和谐。

音乐疗法是指利用音乐的非语言的审美体验和演奏音乐的活动来达到心理调节目的的治疗技术。音乐疗法不依赖任何药物,而利用人与音乐的特殊关系来改善人的健康状态,因此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自然疗法”[10]。近年来,音乐疗法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被广大的医护工作者所认可和广泛应用。音乐有稳定病人情绪的作用,优雅、动听的旋律,通过听觉产生美感,会使人产生安宁、愉悦的心情,减轻焦虑、缓解疼痛,从而保持一个较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11],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有抑制疼痛作用。因此音乐心理治疗在解除病人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结果表1表明,两组在治疗前比较,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均P>0.05),说明两组在焦虑抑郁情绪程度上有一定的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比较,研究组SAS、SDS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说明,研究组经过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得较对照组到了明显改善。

本文表2结果表明,两组自身前后比较,对照组SAS、SDS评分改变不明显(均P>0.05),而研究组SAS、SDS评分变化较明显(均P<0.01)。结果说明,研究组病人经过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得到了缓解,而对照组病人因没有得到心理干预,仍保持较高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

综上所述,急诊科住院病人存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对病人的身心康复带来不利影响。健康教育和音乐心理治疗以各自不同的治疗特点,共同作用于人的心理,影响人的情绪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因此,本文教案集结果表明,以健康教育和音乐心理治疗为形式的心理干预对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促进病人的身心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丹,侯志容.整体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探讨[J].现代护理,2002,8(12):979~980.

[2] 苏冬梅,胡晓英,杨琼,等.护理管理在创建舒适护理模式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4,19(15):36~37.

[3] 汪向东,王西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5;235~236.

[4] 董晓倩.高二学生应激生活事件和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57~58.

[5] 王学勤,李晓霞.脑中风恢复期的家庭综合行为治疗[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92.

[6] 龙瑞芳,李连启.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山东精神医学,2001,14(4):261~263.

[7] 陈秀梅,张惠阳.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77~78.

[8] 杨明明.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4):159~160.

[9] 刘纯艳主编.社区护理学[M].第一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