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与经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与经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与经济管理

商业与经济管理范文1

1.1缺少一些经济类相关知识

刚刚接触到商务英语的学生,本身还没有关于经济类的知识,学习商务英语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就会降低。

1.2文化差异大

商务英语学习中,语句的构成等方面都属于西方文化,如果不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将会影响对商务英语的理解。很多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都不了解,产生了很大的疑惑,影响了学习的兴趣。

2改进商务英语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改变商务英语的教学方式,要与现阶段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

对商务英语的教材,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进行有效的分析。对缺乏趣味性的教学环节要增强趣味性。教学模式中需要改变以往教学观念。第一,结合商务英语的特殊性,教学过程需要从简单到困难,呈现阶梯的模式增加教学的难度,增加的过程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在一起。第二,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学环节中渗入趣味性,教学方式不要过于陈旧,要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例如,教学课堂中可以引入自我介绍的环节,模拟某个接待的过程,或者商务洽谈中的电话技巧以及商业用餐等对话的练习,这些方面和工作的过程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游戏、分组讨论、演讲、报告会以及模拟对话等形式,使整个课堂更加生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第三,学校也可以安排学生到外企进行社会实践,对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能力培养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2加强商务英语词汇的学习和积累

英语学习中积累词汇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学习也是这样,商务英语中词汇都很陌生,包含了很多的专业术语。词汇是商务英语学习中最难的部分。专业术语和陌生的名词,学生接触到这些内容都会感觉到很厌烦,所以要想学好商务英语就需要大量了解这些词汇。老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内容,不要让学生产生恐惧的心,教会学生怎样去对待这些陌生的词汇。

2.3要求学生多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

商务英语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学习西方的商务专业知识,掌握商务活动中的一些要点,对学习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杂志,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这种书籍。另外,教学中要求老师要结合西方的文化进行教学,商务英语教学要涉及到经济、贸易、经融、旅游等各个领域,涉及商业信函、文件、图表等不同文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商务知识进行较全面的了解,真正体现商务英语教学的内涵——从英语中学专业。课堂上应多讲一些各国的文化背景以及各国的犯忌之处,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有可能造成商务交往的失误。比如若把西方商务友人安排在13号房间居住,他们会大为不满。西方人认为13是个不幸,凶险的数字,它源于《最后的晚餐》,耶酥和弟子们一起吃晚饭,第13个人是弟子犹大,他为贪图三十块银币,将耶酥出卖了,使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影响极深,西方人憎恶犹大,故把“13”这个数字当作“不幸的象征”。这些都是学习商务英语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商务英语的学习。另外大家对国外的风俗习惯也都很感兴趣,因此能取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3总结

商业与经济管理范文2

一、农村商业银行基本现状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最早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已经有十几年,如出现的支付宝第三方支付企业,中央银行从2010年起也逐渐认可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地位,为其颁发了牌照[2]。基于此,第三方支付平台已经获得了合理的地位。事实上,支付宝实施网上付款或者使用微信红包来支付日常购物等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年轻的人群已经习惯在网上购物,此种消费方式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和认可,在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和地位。上述行为的出现势必会对传统银行资本配置造成巨大的冲击,人们已经不太想要去银行进行存钱和取钱。

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配置意义与作用研究

银行服务的关键在于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互联网能够将银行发展和数据处理有效结合。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的业务逐渐挖掘出数据信息,尤其是银行方面的相关数据,构建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使得我国的银行行业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相比起传统的银行服务模式而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信息更加透明

传统银行服务模式下银行机构获得信息的成本比较高,收益明显跟不上。而农村商业银行服务模式下信息的获取非常广泛,如通过网络传播等 ,可以让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均与银行服务主体发生相关联系。因此,银行服务平台逐渐变成了众享平台,在数据查询和数据搜索方面更为开放,数据与数据之间的沟通也更加充分。交易双方能够通过互联网的了解而对对方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更为熟知,继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平台的信息透明度。

(二)用户交易更为便捷

相比起传统银行服务模式而言,农村商业银行模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平台满足用户的相关需求,让用户自己能够对信息进行甄选和交易,从而大大提高支付效率。除此之外,农村商业银行平台的集成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用户的支付界面,实现多方交易,从而减少支付的总成本;

(三)资源配置的效率更高

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云计算技术使得银行企业能够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审核信贷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企业可以将信息交易记录和网络交易记录作为投资者来参与到指标审核中。倘若贷款对象违约了,农村商业银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平台来搜集和相关信息,与此同时降低违约成本以及投资风险,在个人信贷方面和中小银行企业融资方面均能够具有更为独特的优势。

三、农村商业银行资本配置与管理

(一)银行资本配置创新

首先,需要农村商业银行资本配置在观念方面进行创新。只有银行资本配置本身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才能够使得其战略发生相应变化,在经营过程中或者管理过程中均能够得到有效改善。观念的转变首先需要梳理起“以客户为中心主导”的理念,我国银行资本配置普遍均得到国家政策的相关支持,长此以往银行管理在经营过程中逐渐失去有换意识和竞争意识,人们对于银行资本配置的生存和发展均存在部分疑问。其次, 在技术方面进行创新。技术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银行资本配置能够和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更为强有力的竞争,银行资本配置应该充分利用好云计算技术和搜索引擎技术,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平台,利用开放经济模式来吸引客户。最后,在业务方面进行创新。银行资本配置需要对资产结构进行相应调整,让自身的资产结构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符合提高资产流动性的相关需求。 银行资本配置可以在商业店铺的往来中增加银行网点,如设置POS机,增加POS及的各项业务功能等。

(二)以客户为中心,提高经济资本配置管理效率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消?M者对传统银行机构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允许犯错的概率也相应降低。基于此,银行资本配置需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保留老客户,挖掘新客户。再次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推进和战略伙伴之间的深度合作,整合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和一体化的服务计划,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其次,清楚划分客户的类型,根据客户的消费观念和业务结构特点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另外,在资本配置的帮助下以及以市场为主要依托,广泛加强客户的参与度和体验,让客户能够更加满意工作人员的服务。

(三)健全农村商业银行资本配置风险防控机制

首先,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在真正意义上明确其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中存在的作用与地位,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实际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实施部署与检查。要明确法律事务部门在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中的职责,可以制定具体的法律风险防控制度与程序,分析探讨协调与解决经营中的法律隐患与法律问题,做到规范化操作与经营管理。要不断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增强其客观独立性。客观上,科学有效地识别、化解以及防范法律风险是其避免风险的条件,能够有效保障法律风险防控职能部门自身的客观独立。所以,一定要健全对于法律工作报告、责任人任职资格的审查等相关体系。对于银行资本配置而言,总行法律事务部门往往享有较为独立的直接向管理人员报告的路径,如果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向董事会或者下设委员会报告,而各个分级的法律事务部门则有权直接向有关上级部门汇报工作。建立健全银行资本配置的法律事务垂直与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法律事务工作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制度,下级的法律工作人员任职必须要经过上级的审查与任命,同时不能干预或者影响法律事务部门客观地独立发表法律意见等。

商业与经济管理范文3

    配置经济资本到银行特定事业单位和业务中,提供了价值最大化管理决策制定的基准。资本配置的难题是没有单一方法可以完成它。事实上,Mertont和Pcrold(1993)认为:“将经济资本完全配置到公司各个事业单位中…通常不是可行的。这样一种完全配置可能严重干扰各个事业的真正收益性。”但是,这不应该被简单认为,配置是不可能的,相反应该从中获得配置资本到单个事业活动中的三方面重要信息:①一种特定业务所消耗的资本存在不同的度量方法;②这些不同度量具有不同的用途;③既然没有一种通用的经济资本配置方法,使用者应该了解每种方法的局限性。配置资本的问题在于,是否将一种分散化利益(即组合利益)分配到组合各成分中,如果分配,那么应该如何分配。从业者所采用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1.单独经济资本(Stand—alone economic capital)。单独经济资本指事业单位独立时,它们所要求的资本数量,它由每个事业单位的收益所单独确定,不包括任何分散化效应。由于分散化效应不在经理人控制之中,分散化效应不应该归功于事业单位经理人,单独经济资本最常用于评估事业单位经理人的绩效考核和报酬计划。但是,这种主张的不足是,事业单位是集团事业的一部分,且银行不应该鼓励其经理人忽视相互关系。正如下文所述,在一家多元化公司中可能存在一种事业在单独基础上不获利却能增加股东价值的“悖论”情形。

    2.边际经济资本(marginal economic capital)。边际经济资本指事业单位给整个公司资本所增加的资本数量(或者反过来,出售事业单位所缓释的资本数量)。通过计算包括和排除该事业单位的总银行资本,两种总银行资本数值之差就是边际经济资本。Merton和Perold(1993)和其他学者普遍认为,边际资本最适合用于并购决策评估。边际资本将不适用于绩效评估,因为它总是少配置了总银行资本。即使边际资本数量按比例增加,有关收益性所发出的信号也是可能令人误解的。

    3.分散化经济资本(diversified economic capital)。从业者一般倾向于采用分散化经济资本,因而分散化经济资本通常也被称为配置资本,它可以使用事业单位的单独资本乘以事业单位和整个银行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出。这说明了分散化经济资本由整个银行资产的标准差以及事业单位的资产与总资产之间的相关性所决定。具有低相关性的单位显然获得较大的单独资本减少,比较那些高相关性的事业单位。

    分散化测度有时也称为“组合贝塔”测度,因为风险分配是基于每个事业单位与整个组织的协方差,类似于从单只股票与资本市场的协方差中计算出股票贝塔。这样分配事业单位资本具有直觉上的吸引力且也相当普遍。但是,获得所要求的相关性是一个重大挑战。可以在机构和管理层的判断中,基于历史绩效数据估计;概念上,可以通过建模其他银行股票价格的数据,获得针对广泛类别活动的估计,如零售贷款与商业贷款。

    分散化经济资本目的是度量应该被配置到特定事业线中的公司总资本数量。也就是说,分散化经济资本的目的是在组成公司的事业单位和业务中分配分散化利益。因为分散化利益以减少的经济资本形式被配置到不同事业单位和业务中,针对所有公司事业单位和业务的分散化经济资本之和将等于公司的总经济资本。但是,分散化经济资本方法的反对者指出,既然“经济资本不是跨事业单位完全可加的,跨所有事业单位完全配置泛公司经济资本的规则可能是次优的(Perold,2001)”。

    二、商业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的优化

    因为资本市场是竞争性的,银行必须提供股票投资者高于其他投资选择的足够收益。从而,资本配置优化指配置资本以最大化股东价值的过程,商业银行价值管理也是通过这种优化过程而得以实现。

    1.比较事业单位的方法。在资本优化配置之前,必须度量基于配置资本的收益。有两种基于共同理念的比较事业单位的常用方法:RAROC和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EP)。图3说明了计算RAROC的一种常用方法。

    如果RAROC超过资本成本,那么事业单位能够创造价值。首先,RAROC的分母一般是分散化经济资本。它是一种风险调整资本测度,与事业单位中所投资的权益资本不同。将市场和操作风险包括在资本中十分重要,因为一种信贷事业肯定具有操作风险且它可能同时具有市场风险。新事业资本的包括可以被争论。新事业资本的基本理念是,一种事业单位不能在其限额处运作,配置资本应该有些宽松节余地可用于资助新业务的资本方面,且由于它不是在别处使用,这种附加资本在“配置”在事业中应该被适度地考虑。事实上,比较具有新事业资本和不含新事业资本的收益是一种度量分配资本如何在事业单位中有效配置的方法。其次,RAROC的分子表示事业单位的经济收益。信用风险在分子中作为针对期望损失的一种准备金,加入风险调整收益计算。期望损失视为信贷事业中的一种成本而不是风险。对配置成本和税收作进一步调整。从业者在对待资本的方法方面不同。更一般的方法是给予每种事业单位配置经济资本的权力,也就是说,为了反映经济资本的收益,就像资本投资于无风险资产。但是,一些从业者保持资本收益作为一种集中“财政”功能。

    经济利润是银行(或银行中的一个事业单位或某项业务)能否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一种更直接度量。它简单表示为收入减去配置资本的成本:

    经济利润=经济运营利润-(经济资本×要求资本收益)

    这里隐含提到了股东所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也就是资本成本,从业者通常运用在银行层次估计的针对所有事业单位的单一资本成本。使用经济利润比较RAROC的优势是经济利润和价值创造之间存在一种更直接的关系。尽管,任何具有一种RAROC高出资本成本的部门也将具有一种正经济利润,这两种测度传递的信号可能与激励计划相冲突。如构成一家银行的三个事业单位都具有正的RA— ROC和经济利润,但是要求管理层最大化RAROC,他们必然减少资源给较低RAROC的事业单位,即使这可能减少公司的全部价值。这是因为RAROC采用比例方式,强调比例结果胜过整体结果;另一方面,最大化经济利润提供了审视事业组合的激励。根据Rutter Associates(2004)的调查,98%的大型银行运用经济资本方法精确地评估信贷组合的绩效,且主要绩效评估:工具分别为:ROA/ROE占比16%;RORC(监管资本收益率)占比14%;RAROC占比68%;SVA或EVA占比52%;夏普比率占比5%。

    2.优化经济资本配置。在优化过程中如何对待监管资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种优化过程理论上应该只考虑经济资本。如果经济资本总是超过监管资本,我们可以忽视监管资本,监管资本的“约束”没有意义的。当不是这种情形时,银行可以使用多种专门方法。一种是在计算经济利润时施加一种监管资本明确要求。这明确地惩罚要求高监管资本数量的事业,在它们的经济利润创造中,分配到监管资本中的“成本”越高,惩罚越大。但是这也可能掩饰了真实经济价值创造。如果一种事业单位与其他事业线比较是监管资本密集的,但是按照一种经济基础却是高获利的。当然这也可能是一个错误信号,因为银行可能想解决如何减少监管资本要求,或者获得额外资本以发展另外高利润事业。

    在一种最优组合中,银行中各个单位风险的边际收益将处处相等,即将一个事业单位的资本重新配置到另一个事业单位不会为股东增加额外的价值,因为损失的收益等于获得的收益。

    三、荷兰银行经济资本体系介绍

    荷兰银行是在国际范围内广泛参与的一家纯粹银行,在2001年几乎剥离了全部投行业务,截至2005年3月31日,荷兰银行按照一级资本在欧洲排名第11名,而在全球排名第20名,在60多个国家中拥有超过3000家分行,雇员人数多达97000多人,总资产7429亿美元。

    荷兰银行通过许多战略事业单位(SBUs)实施其全球战略。每个单位负责管理一个独特的客户单元或产品单元,同时也跨集团分享专业技能和运作经验。这些SBUs包括(图4):

    消费者和商业客户(C&CC)。服务于全球范围内约2千万消费者客户和中小企业部门客户。荷兰银行在三个母国市场中(美国中西部、巴西和荷兰)是这些客户单元的领先竞争者,同时通过其新兴市场事业单位瞄准其他高成长地区。

    ·批发客户。为约50多个国家的超过10000家的公司、机构和公共部门提供整合的公司和投资银行解决方案。

    ·私人客户。为富有个人和家庭提供私人银行服务,且截至2004年末具有1150亿欧元管理资产。

    ·资产管理。它是全球领先资产管理人之一,来自全球超过20个场所运作且截至2004年末为私人投资者和机构客户管理1610亿欧元价值的资产。

    ·交易银行集团。它是荷兰银行的产品组织,覆盖在针对零售、私人客户、商业和批发市场的银行中的所有支付和交易。

    ·集团共享服务(GSS)。是为了通过合并和标准化实现成本节约而设立。GSS集中于进一步开发针对支持服务的新市场解决方案,目的是以较低的成本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集团职能,其基本职能是治理,这是指推动管理董事会政策在整个银行范围内实施;规则和政策制定,这是指制定BUs运作所遵循的参数,以及与所有的SBUs分享其技能。

商业与经济管理范文4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校;体育商业化;经营管理模式

高校体育的商业化发展途径应立足学校,向其周边发展。开展具有高校特色的体育活动十分重要。根据现代化的运营管理理念,对高校体育工作进行指导,实现其产业化,提高高校体育的附加作用。

一、高校体育商业化经营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首先,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决定了全民体育具有必然性。这使得高校的体育教学任务发生变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发展。商业化经营能够促进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商业比赛等方式为体育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商业化体育模式事实上在我国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使我国由体育不发达逐渐发展为体育强国。但高校体育产业化和商业化运营始终受到限制,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但近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商业化经营的必然性。其次,商业化的模式满足现代体育教师团队的需求,使高校体育改革进程加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思想首先应进行更新,注重效益的获得。对高校体育工作重新布置,对体育发展中的商业因素进行提取。现代教师的先进理念为体育商业化提供了基础。不可否认,这种创新存在一定的困难,包括如何提高教师团队的商业化能力,如何正确设置商业化时代体育教学项目和教学方法,如何将高校体育推向课外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商业化的作用在于与经济大方向发展保持了一致。

二、高校体育商业化管理作用

(一)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

实践已经证明了体育产业形成的必然性。体育产业的形成是其商业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商业化的管理促进了我国体育的产业化,这是体育商业化管理最主要的作用。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正确进入市场的全过程。目前,我国处于世界经济浪潮中,如何实现教育与经济的结合将减少体育发展的投入,并使其具有实用性。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终身培养的特点使得其与经济背景发展之间相吻合,这也是商业化体育管理的作用之所在。

(二)解决了学校的办学资金问题

体育在商业化的发展过程为其赢得了大量的资金,这有助于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高校体育商业化模式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使体育的附加功能得以实现。而体育经费的这种补偿机制对于体育事业的形成和发展来说无疑具有积极作用。当然,体育商业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得到高校的关注。正确选择商业化的途径,从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高校的发展基础出发,以免出现相反的作用。

(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全球经济时代是目前经济的主要特点,体育的发展因此而获得更广阔的空间。体育项目众多,高校在自主经营过程中需要获得大量的资金,单纯依靠国家扶持容易造成资金缺乏,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而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依靠体育自身所获得的既得利益来促进体育的发展,实现了资金来源的丰富,也提高了我国体育的世界影响力,因此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体育商业化过程中,应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素。

三、高校体育商业化经营管理的模式探讨

(一)挖掘资源,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

终身体育观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目的,在这一教育目的的推动下,人们不仅关注体育项目和体育比赛,更愿意加入体育锻炼的队伍,体育市场需求增加。因此,对于高校体育商业化过程来说,应抓住机会,充分挖掘能够被全民接受的资源,从而使其创造出经济价值,发挥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教师在商业化的实现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技术培训、比赛组织等可以实现高效的体育市场化建立,为其商业化的实现打好基础。

(二)开发“体育俱乐部制”模式

对于有条件的高校来说,应建立体育俱乐部,以符合现今体育市场的规律。高校体育俱乐部具有自发特征,其娱乐性和竞技性容易被更多的人认可,因此是持续体育活动组织的重要形式。高校体育要实现商业化发展,并维持这种发展的可持续性。根据这一需求,高校应对自身体育发展实施改革,将原本的无偿服务根据服务水平改为有偿服务,并注重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实现其商业化评价,以确保这一模式的形成。

高校体育工作能够促进体育文化价值导向功能的实现。商业化是近年来提出的发展策略,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对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民体育观念的形成都具有直接影响。为确保体育商业化的实现,首先问题是树立正确的观念。我国体育工作经历了传统的教学时期,因此短期内实现其商业化并不现实,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加之学校的努力,这一模式具有可能性,同时也具有必然性。

作者:田顺风 单位:新余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商业与经济管理范文5

    内容摘要: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监管的不断发展,经济资本作为银行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的重要工具,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首先阐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视角下三种资恭的内涵,然后研究基于在险价值的经济资本计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RAROC模型,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鐾,存和发展的根基,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风险管理主要研究如何防范风险,如何减少风险,而现代的风险管理着重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的补偿和定价机制。在国际银行业资本管理中,经济资本的提出和应用推动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的整体统一。因此,如何将风险量化为价格,用价格抵补风险,实现银行稳量增值和持续发展,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视角下的资本类别

    2006年底实施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于银行资本的风险补偿功能,提出资本的三种类型:

    账面资本(BookCapital,BC)?账面资本直接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具体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一般准备组成,其反映金融机构实际拥有的资本水平,是银行资本金的静态反映,而不是应该拥有的资本水平。因此,账面资本与银行面对的实际风险并无关联。监管资本(RegulatoryCapital,RC o监管资本,是银行必须持有的符合最低标准的资本金。具体划分为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和三级资本其中,核心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普通贷款损失准备、混合资本工具、重估储备和长期次级债务等五类;三级资本即短期次级债务。

    经济资本(EconomicCapital,EC o经济资本,又称为风险资本,并不是真实的资本,而是一种由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内部评估计算出来的虚拟资本,是为抵御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所需要的用以减缓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Loss,UL);中击的资本支持和需求。

    从实质上看,账面资本是商业银行自己确定的,主要用于优化资本结构和降低成本;监管资本是监管部门规定的,主要用于对外满足资本监管、信息披露和资信评级需要,不一定反映特定银行的风险特征,不能代表银行实际吸收UL的能力;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内部计算的,主要用于自身的资本和风险管理。

    在险价值约束的经济资本计量

    (一)经济资本的基本功能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敏感性,并激励商业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思想就是,监管当局以银行内部测算的EC作为监管资本的基础。经济资本是银行为了承担风险而真正需要的资本,最主要的功能是防范风险和创造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保证商业银行对风险的补偿和管理,并满足监管要求;二是保证资本得以最优配置以获得最佳收益,同时可用于评价银行的战略并支持决策。

    (二)经济资本的计量

    经济资本的本质是风险,故经济资本计量的实质就是风险计量,即对非预期损失进行计量。经济资本比较严格的定义是在一定风险置信度内,在确定的时间段内,是银行运用内部模型和方法评估而产生的配置给某项资产用以减缓风险冲击的资本。

    从统计学角度看,经济资本定义为在一定置信水平和持有期内,用于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资本,所以在数量上,经济资本等于最大损失减去预期损失。其中的最大损失,根据美国金融风险管理学家P川ippeJorion的观点,即为在险价值(ValueatRisk,VaR o用统计语言,VaR定义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某一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在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由此可知,衡量VaR首先要确定两个数量时间间隔和置信水平。一般来说,时间间隔的选择由资产本身的特性决定,置信水平的选择取决于它的用途。

    设V为某~金融资产或资产组合在持有期t内的损失,o[为置信水平,则:P{AV>VaR}=1一a即在l时间内损失超过VaR的概率为1一Oc。因此,根据经济资本的定义,可得:EC=VaR—E[V]其中E[V]为预期损失。

    经济资本配置下的RAROC模型及其应用

    (一)RAROC模型的基本内容20世纪70年代,美国信孚银行首次提出了RAROC(RiskAdiustedReturnOnCapital,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模型。RAROC是一个风险收益均衡模型,它的核心思想以及与传统绩效度量方法的最大区别是:在收益考核中引入风险调整函数,将风险带来的未来预期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并且考虑为可能的最大风险做出资本储备,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益,使银行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与银行最终的盈利目标相统一。根据现代资产组合理论,RARQC可以被认为是业务部门的一种夏普(sharp)比率,等于一项交易、一种产品或业务的所有相关收益在扣除预期损失和相关费用后的净值除以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后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

    (二)RAROC模型的应用

    为了保障银行的经营安全,银行管理者通过RAROC的计算和与最低回报率的比较,进行业务架构设置的重整和银行产品、交易合约的取舍。RAROC模型在银行的应用具有多个层面:

    1在银行总体层面,RAROC是进行资本分配和设定经营目标的手段。银行最高管理层通过计算出银行总体需要的经济资本,并与监管资本和账面资本进行比较,评价自身资本充足状况;同时,其要求将有限的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和各种业务之间进行分配,对银行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进行总量控制;并且将股东回报要求转化为对银行总体和各个业务线的明确目标,用于业务的审批和绩效考核。

    2在单个业务层面,RAROC是业务决策的依据。将一项业务的RAROC值与反映银行资本成本的基准收益率比较,如果RAROC值>基准收益率,那么该业务为银行创造了价值;如果RAROC值<基准收益率,那么开展该业务的风险非常高。

    假设某银行一项业务的收入为500万元,经营成本为300万元,预期损失为100万元,经济资本是400万元,那么RAROC=(500—300—100)/400=25%假定该业务所需要占用的监管资本是300万元,则基准收益率=(500—300—100)/300=333%由上可知,RAROC比规定资本的收益率低,说明开展该业务的风险程度较高,需要审慎投资。同时,在两种收益率的计算中,分子相同,而作为分母的经济资本比监管资本大,则RAROC将会较低,真实地反映出该业务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3在资产组合层面,RARQC是组合管理的有力工具。银行可以依据对组合资产的RAROC测算和动态检测,衡量各类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是否平衡,做出业务定价,并对RAROC指标恶化或有明显不利趋势的组合资产及时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

    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商业与经济管理范文6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经济资本;数据积累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正在借银监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时机,推动自身经济资本管理水平的提高,试图通过资本约束业务发展的职能,推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发展模式等方面的改变。但是,建立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宏观层面需要监管部门的支持与引导,在微观领域需要各商业银行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快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建设。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历史沿革

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历程看,1978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实行“统收统支”的信贷管理制度,银行基本不需要经营,更谈不上资本和资本管理了;1979~1992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专业银行先后建立或恢复,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成立,这一时期商业银行逐渐开始树立起存贷款立行的经营理念,强化了对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和绩效考核,但在资本管理方面才刚刚起步;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逐步实行限额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1996年实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为基础的贷款规模管理和风险管理;1998年取消信贷规模,商业银行全面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有国有信用的隐性支撑,普遍存在资本概念的缺失,主要重视资产负债管理,并不重视资本管理。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我国金融企业也开始了同国外优秀金融企业的同台竞争。2002年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国内最早推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大型商业银行,初步建立起了经济资本分配办法应用于预算管理领域;2004年2月中国银监会推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实现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资产安全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流动性状况和市场风险敏感性状况等经营要素的综合评价;2004年3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实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通过综合巴塞尔委员会的相关文件精神,对原有的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进行了极大改良,强化了银行资本约束水平。商业银行开始建立风险资产扩张的资本约束机制、以资本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机制等,有效地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同年6月23日巴塞尔委员会了《新资本协议》。实际上,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是根据中国商业银行实际情况,以1988年资本协议的资本计量为基础,借鉴新资本协议的思想制定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从监管的角度提出了商业银行必须对资本进行规划和管理,商业银行开始重视资本的管理,并开始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体系和方法。期间,国家也对国有商业银行注资或者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

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开始了国有银行上市的安排,也标志着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中国商业银行真正开始以企业法人的身份承担和经营风险并取得收益。中国银监会也明确提出到2010年有条件的银行要基本实施新资本协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建立起了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虽然体系不够完善,但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性,已经从内部开始优化业务流程和产品结构,开始积累数据和不断完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总体情况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框架为:主要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辅之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来评价银行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主要通过系数法或资产波动法计量不同风险资产所需的经济资本,以增量配置法分配经济资本,以RAROC为核心构建商业银行绩效考评体系,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进步较大,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成熟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1、经济资本管理理念与现实商业银行文化不匹配。经济资本的应用联系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与管理文化的重塑,涉及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管理理念。虽然经过近几年商业银行改革,特别是股份制改革后,我国商业银行的文化理念有所提升,但受传统惯性思维的影响,脱胎于计划经济的我国银行业习惯于以规模控制进行信贷管理,习惯于依靠行政命令方式、使用层层分解指标的方式控制风险敞口;资本约束业务发展的理念是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行业务经营管理的软肋,加之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以及人事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速度情结”与“规模冲动”,对于国际先进银行应用的风险评级、风险预警、资产组合分析和各种风险缓释技术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应用。金融风险的滞后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驱使基层行在风险管理上铤而走险,放松了警惕性。同时,各层级对经济资本配置管理工作的认知和掌握程度不均衡,一般仅停留在管理层和牵头部门,而且传导贯彻呈逐级弱化的趋势。从纵向角度看,经济资本管理传导路径是自一级分行向下级传导,分行人员认知和掌握要优于基层机构人员;从横向角度看,传导路径是自分行计划财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向部门传导,牵头综合部门人员掌握相对比较全面,其他业务部门人员仅能掌握涉及本部门业务的方法,而非业务部门人员了解得比较有限,两个方向传导均将导致逐级逐层弱化的现象,加上影响经济资本指标变动的因素较多,造成基层分支机构负责人对开展某项业务究竟可以创造多少经济增加值、承担多大的风险心中无数。

2、模型所需的基础数据有待完善。经济资本是以充分的历史数据为基础的模型来推断新的经济条件下风险的变动趋势。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要求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银行至少要有连续5年的违约概率数据和连续7年的违约损失率数据。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起步较晚,股改时间不长,加上应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的时间不长,还没有积累充分的历史数据,不能适应各种复杂金融产品的创新,不能直接使用各种计量模型来进行参数估计。一是我国目前尚无被国际社会认可的评级机构,并且外部评级机构通常难以获得企业的详细资料,所获的财务数据和基本面信息也相对滞后,所以计算违约率只能依靠商业银行内部的评级数据。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在评级方法、数据采集与加工、对评级结果的检验、评级工作的组织以及评级体系的适用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由于我国社会信用文化的欠缺,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较低,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系统、会计结算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没有做到高效共享,加上信用评级在贷款决策、贷款定价中起到核心作用,信贷人员对评级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积极核准和及时补充企业财务数据,使得评级体系中的财务数据不准确、不全面,风险得不到真实反映,导致信用评级结果与企业实际风险等级不匹配,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经济资本计算基础不扎实;二是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经济资本计量和分配大多采用系数法,但由于没有充分的统计资料和专家经验,且大多数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尚在建设之中,会计核算和风险预警评级系统产品分类不细,我国商业银行制定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还谈不上准确、科学,为使系统适用于本行自身风险管理实际,还有一个经营数据积累、系统参数调整的过程;三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部分贷款和其他资产都是非交易性的,缺乏相关的市场数据,难以从时间序列数据中得到有效的估计,而这些数据是计算经济资本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国银行大多数采用的计量方法相对是粗线条的、平均意义下的系数法,经济资本的计量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不能充分反映非预期损失和集中度风险。

3、经济资本管理配置与业务营销不够协调。实行经济资本管理,强调资本对风险的约束,强化资本回报对经营管理的约束,将促使银行注重风险和效益的统一,对贷款的审批更趋审慎,条件更为严格,在产品定价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商业银行的业务营销机制并未随之调整完善到位,一些经济资本需求较高的信贷项目,如基础设施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仍被列为高端客户;对小企业的营销和业务拓展偏好不强,信贷支持积极性不高。此外,未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银行机构不计成本、风险的营销方式,给率先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银行业机构在业务营销上也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

4、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目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运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数据储备和数据质量还远未达到要求,现有的系统还不能完全实现对各级机构和个人的收益、成本等核心数据的精确归集和分配,经济资本管理数据主要依靠手工计算,由于数据处理量大,重复劳动多,商业银行难以准确反映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等的差别,缺少客户服务质量、员工发展、内部管理和控制等前瞻性指标,从而不能准确地衡量和评估不同考核单元对银行的价值贡献,致使考核的结果不够精确和细化。经济资本考核理念和考核模式引入我国商业银行的时间不长,其相对复杂的核算办法使指标的直观性要弱于传统规模指标,弱化了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总量的约束作用,实践中容易回归“规模情结”,形成新指标体系与旧经营模式的“两张皮”现象。

5、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模型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一是现阶段我国只有少数银行在探索使用内部评级法,绝大部分还是采用简单的“系数法”,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还处于标准法的思想体系时期,并不能建立高级计量评级模型计量PD、LGD、EAD,进而得到非预期损失和经济资本,因此在精确度方面也不符合真正的内部评级法要求;二是现代资产组合理论需要假定收益呈正态分布,然而对于一般信用资产来说,其分布往往呈现严重的偏态和厚尾特征,有时候还不具有连续性,所以需要对基于正态分布得出的模型进行修正,而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做出这方面的努力;三是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近年来逐步建立内部信用评级系统,主要用于对借款企业的信用评级、授信额度核定以及贷款质量分类管理等,但内部评级主要依赖专家式主观经验,评级方法缺乏客观数据支持,内部评级制度不够全面和科学。

三、我国商业银行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措施

商业银行应当创造条件加强经济资本管理,防止分支机构的过度投机行为。

1、在银行内部强化经济资本管理理念,树立经济资本管理文化。国外先进的经济资本管理经验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不仅仅是管理技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挑战,更主要是管理理念的提升。商业银行要想走出一条资本节约型的发展新路,应坚持“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原则,做到理念先行,提高各个层面对新理念的认同,扫除思想上的障碍,在银行内树立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为实现经济资本管理铺平道路。通过广泛、深入的培训和理念传播,让上至管理层,下至一线营销人员深刻理解经济资本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并熟练掌握考核指标的内容和具体操作,在全行树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和效益观,逐步提高绩效考核管理的质量和执行效果。同时,要让全体员工认识到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目的不单是规避风险,而是要依靠先进的风险度量和配置技术,承担那些能够管理好、并能够对其给予充分补偿的风险,从而提高银行股本价值,让股东获得高额的资本回报,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2、积极构建高素质的现代银行运营管理团队。经济资本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本做后盾,包括宏观经济专家、产业经济专家、金融工程师、财务分析师、计量分析师、计算机开发工程师等。我国商业银行要顺利进行战略调整,就应吸收和培养一大批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素质过硬并精通现代银行运营规律的高素质人才,由他们组成商业银行运营管理团队。同时,还应加大资本和风险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吸引风险资本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资本管理、风险管理岗位人员的素质,使一批真正理解风险管理意义,熟悉经济资本计量、配置的专家能在经济资本管理战略框架内加快推进商业银行实施经济资本管理。

3、建立科学的经济资本考核体系。随着发行次级债、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如果依然单纯追求总量而忽略结构优化,不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依靠规模特别是信用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就必然会导致资本金的急剧消耗,陷入资本金不足的困境。因此,能否建立符合监管规定和本行发展战略的经济资本考核体系,是商业银行走出一条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商业银行应以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作为绩效考核的核心指标,建立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评价体系及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全行员工参与价值创造的积极主动性。

4、进行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商业银行为了获取在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方面显著性的改变,以流程为核心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包括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等内容。其中,业务流程再造是商业银行再造的核心,商业银行要从客户需求出发,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配套业务流程。鉴于我国银行目前仍普遍实行以总分行制为主要模式的经营管理体制,商业银行应当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契约理论推进银行组织架构的再造,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形成更好地面对市场、面对客户并拥有强大后台支撑的矩阵式结构。总行应当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明确发展战略,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经济资本约束和配置的战略目标,在制度上落实整个经济资本配置和管理的方法和流程,从经济资本的预算、配置、监控以及绩效考核机制等各方面对不同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做出相应的具体要求,使得实际工作有章可循,把银行的经济资本配置政策体现在实际业务过程中,即对回报率和价值创造较高的部门和业务,应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而对回报率很低的则应采取限制和收缩政策以避免进一步的价值损失,逐步建立与经济资本管理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

5、完善基础数据建设,加快内部评级模型开发。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准备阶段,关于经济资本的建模估算和应用推广才刚刚起步。经济资本管理模型设计的数据量大、来源渠道不一、运算程序复杂、模型的效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运行,所以高效准确的数据处理信息系统是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基础,没有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再强大、再先进的风险管理手段都将成为无缘之水、无本之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对于使用初级IRB法的银行,要求具备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并验证违约概率(PD);对于使用高级IRB法的银行,必须有7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违约损失率(LGD)。要从根本上改变经济资本分配和经济增加值的运作效力,必须实现信息基础质的提升。根据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其经济资本管理一般都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作支撑,如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财务集中管理系统、内部评级系统等。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处理银行内部的资本配置问题,还可以对账面收益水平进行调整,得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从而得出经济资本占用及回报情况。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历史数据过短,数据不规范、质量不高等问题,甚至有的商业银行基础数据如抵押物价值、回收成本等数据也不够准确,同时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处在经济转轨时期,整个经济体制和法律制度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历史数据的可用性也不强,所以说我国商业银行尚不具备建立高级计量模型所需的数据基础。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组织专门的人力、财力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研究各层业务数据和管理信息的集中,积累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损失数据,建立风险损失数据库,逐步建立起全面综合的数据系统;同时,应不断熟悉和掌握各种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找到国际先进理论和方法与我国银行实际情况的结合点,选择并形成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经济资本计量和配置的方法,尽早进行经营管理信息的有效积累,改变目前信息散乱、整合困难、利用低效的状况。

6、不断对经济资本管理体系进行动态调整。随着银行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风险的范围和特点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商业银行应当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和教训对内部评级系统进行经常地检查和更新,并进行标准化程序的后评价,以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以适应日益提高的风险管理要求。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武剑.内部评级理论、方法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