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范文1

1测站设置

对建筑物展开沉降观测时,一般在一个测站上能同时观测到4~5个沉降观测点,倘若在这一个测站上可同时测完这几个沉降点,前后视距差会超限;倘若严格根据前后视距差的要求,就只能在两沉降观测点之间均进行测站的测试。这样发生观测误差的概率就会越高,在很大程度上会由于过分强调前后视距相等,使观测精度减低与工作效率低下。

2成果整理

在沉降观测时需要在每次观测时细致记录观测点上的荷载增加状况,阐述出建筑物出现的新状况;还要求在现场按时计算各个观测点的前后视高差与检查各个读数是否精确及各项误差是否在可控范围内。根据水准测量的要求,一般把测量路线设置为闭合路线,然后计算它的闭合差,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测量数据中是不是存在错误或大的累积误差。此外,倘若闭合差不超限,就要把其反号分配到路线中,就是对每一测段的高差进行重新设置。就建筑工程沉降观测而言,除首次测量之外,其他的每次均是重复测量,所以避免了误差累积,在另一方面通过同一点两次高程值进行比较,还能得知测量中是否存在大的问题,因此根本不需要将故沉降观测路线设置为闭合路线。

二、周期步骤

1观测周期

首先是主体封顶前。在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规定:民用建筑能每加高1~5层进行观测一次。因为建筑工程在主体封顶前的施工阶段荷载增加非常快,沉降量也非常大,所以建议有关规范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即每加高一层观测一次,通过这样能及时确定沉降量和荷载的关系,及时发现不均匀沉降,实时调整施工计划。其次是主体封顶后。在建筑工程主体封顶后到工程竣工的这一段时间称为装修期,相关的规范标准对这一时期的观测周期没有给出明确规定。当然在装修期间,建筑工程也会由于抹灰、进设备导致荷载的增加,然而这时荷载的增加受到资金与配套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无时间规律可循,沉降速率也非常不确定,鉴于此,应在权衡沉降速率与施工进度等因素的前提下,把装修期的观测周期设置每1~2个月观测一次。一旦建筑工程竣工到沉降趋于稳定,这一时期的沉降速率会不断降低,然而时间很长。因为在观测单位和建筑工程开发商签订沉降观测合约时,通常会有明确的观测工作量与合同期限限制,但建筑工程沉降期的长短并不能确定下来,所以实际操作时难度很大。对这种状况,如果竣工后同一建筑物上各个沉降点的下沉非常均匀,并且沉降速率也趋于减缓,就可根据每季度或半年观测一次,最终使沉降趋于稳定才可。

2应用步骤

2.1建筑工程的平面基准网点布设

在确定建筑工程测量方案时,需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和布局特征进行制定,通常基准点是由建设方提供的,按照建筑工程的测量方案与布网原则对基准控制网的实施布设,然后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去修正:首先是各级移位观测基准点需要包含方位定向点,通常不得低于三个,并且按照工作需要合理确定工作基点,而且保证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有助于开展校核与检验工作。其次是在采用GPS技术实施平面测量与三维测量时,一定要确定基准点位置的适用性,即不但要有利于技术设备的摆放与操作,而且要保证视线之内的障碍物其高度角≤15°。最后是需要关注四周的大功率无线电基站和它们的距离≥200m;仔细观察四周的传输微波无线电信号的通道与高压输电线路,和它们的距离≥50m且要确保通风与可视度高,且尽量的保证观测站周围环境和所处区域的大环境保持一致,这样就会降低由于气象因素而产生的观测误差。

2.2建筑工程的布设沉降点

在对沉降点进行布设时,一是一定要确保观测点的牢固,这样可确保点位的安全,更加有益于长期的保存;二是尽可能在建筑物转角比较大的区域和房外墙之间每相隔10~15cm埋设各沉降点;三是要注意高与低建筑物之间相交的两旁及它们在地质条件上的不同及基础与机构不同分界点的处的设置;四是观测点的上部一定要位于明显的地方。

2.3建筑工程的观测线路的选取

按照场区基准控制网与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的相应布点图,设置沉降观测点的相应位置。在控制点和沉降观测点两者之间设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且在架设仪器站点和转点处设置好标记桩,确保各次观测都能沿统一路线。

三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范文2

【关键词】 ±0.000设计;规范要求范围内的建筑物沉降;规划验线;设计变更

建筑物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会不断沉降,竣工后会达到稳定状态。这样的沉降给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带来诸多不便,也会影响到该工程的造价。目前我国项目建设程序可经历以下等阶段: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生产准备及生产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竣工后保修阶段。()

和温度计一样,建筑物也有零点(其零点称为建筑物的±0.000m,是一个水平面,一下简称±0.000),其竖向布置就是以此点为基准,建筑物(±0.000)的沉降贯穿于建设工程不同阶段直至稳定。±0.000的绝对高程是在设计前和设计阶段确定的,受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规划部门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建设单位在项目立项后会对该工程项目的±0.000的绝对高程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后设计单位会将建设单位的意向当作一条影响因素放在今后的设计工作当中。设计人员在项目的设计过程当中首先会对建筑场地进行设计,其中土石方平衡、土方去留或输入、场地内各区域功能分部、排水、周围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建筑场地的高度,最终影响各个单体建筑物±0.000的绝对高程。规划部门在拿到设计文件之后也会综合考虑工程项目±0.000的高度是否与周围环境等因素相协调,并直接或间接的给出涉及到±0.000高度的指示。

在工程项目建设工程中,建筑物的±0.000会伴随着结构而沉降,不同建筑物有着不同的沉降形式。建筑物的沉降主要因为基础的下沉,目前大部分工程都采用桩基础,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对建筑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作了规定。

第5.5.4条:建筑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应按下表规定采用。

第5.5.5条:对于上表中未包括的建筑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桩基沉降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要求确定。规范中将建筑物的沉降变形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也就是最大的沉降量和倾斜量不能超出规定的数值,否则该建筑物是不合格的。

注:l。为相邻柱(墙)二测点间距离,Hg为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m)。

苏州市规划局《苏州市建设工程规划验线管理规定》(苏规管[2008]12号文)中的第一条和第五条分别规定:建设工程施工至±0.000时须向规划测绘单位提出验线测量委托,委托时须保证±0.000标志已正确设置;建设工程未施工至±0.000或已经结构封顶的,则不实施规划验线。

综上所述,±0.000受到严格和宽松的两种限制因素的影响。严格的限制因素是±0.000绝对高程设计的确定、规范等文件中对建筑沉降的约束和规划部门对±0.000验线的要求。宽松的限制因素是±0.000可以在设计、规范等约束范围内变化,可以在规划验线部门验收后不需要再次验收和确定。

±0.000的不断变化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用变化和静止的观念对待±0.000。变化的观念是:±0.000是随建筑物沉降不断下沉的,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合理的选择是否依然以设计的±0.000绝对高程指导以后的安装、装修、幕墙等专业的施工。静止的观念是:±0.000是随建筑物沉降不断下沉的,以后不同专业的施工就以±0.000既定的位置为基准展开工作。由于不同专业是在建筑物建设的不同时期进驻施工现场开始施工作业,±0.000也处于不同的沉降状态,用变化和静止的观念对待±0.000如同我国古代统一度量衡一样,给不同专业的工作带来方便,这就是我在这篇中主张的:以“刻舟求剑”的方式对待±0.000方便施工。

不同工程、不同地域、不同建筑物的沉降状态是不同的,相同工程、相同地域、相同建筑物不同结构部位的沉降状态也是不一定相同。需要怎样“刻舟求剑”呢?

JG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第5.5.2条中对建筑物与构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安放位置进行了明确要求(在此我们只讨论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将空间里不同建筑物观测点统一到一起,用排列组合的方式链接成曲面,然后简化,就可以组合成水平面形态曲面和倾斜面形态曲面等。

水平面形态曲面可简单的想象成以下三种:在沉降允许值范围内,建筑物中各沉降点大致在同一平面上的曲面(如图1),建筑物中间的沉降观测点高于边上的曲面(如图2)和建筑物中间的沉降观测点低于边上的曲面(如图3)。

倾斜面形态曲面就是在沉降允许值范围内,将平面形态曲面整体倾斜,倾斜幅度不超过允许值的上限。

了解了建筑物两种不同的沉降形态之后,我们发现原来在结构上既定的可以指导工程施工的“±0.000”水平面已经变成了曲面,并且其绝对高程已经低于设计的绝对高程。那么沉降后的“±0.000”是不是不可以用了呢?

土建专业:前期都是以原先既定的±0.000基准水平面指导的施工,建筑物封顶后的二次结构、装饰装修、屋面工程的施工中门洞高度、吊顶高度、地面厚度、屋面防水保温层的厚度等需要一个确定的水平面为基准。钢结构工程、建筑幕墙、建筑给排水、采暖、建筑电气、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梯等工程前期的工作主要是预埋件等,建筑物封顶后工作量远远大于前期,而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给施工带来不便,就需要重新确定基准水平面。如:建筑物屋面钢结构网架,幕墙单元板块,给排水采暖、建筑电气和通风空调的室内水管、桥架、风管,电梯进出口高度等需要一个确定的水平面为基准。

前面提到的我们应该用变化和静止的观念对待建筑物±0.000的沉降。本文开头也提到指导建筑物竖向布置的±0.000是一个水平面,现在沉降之后的“±0.000”变成了曲面,失去了它原本的特性。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确定个基准±0.000水平面来作为施工的基准面,这个基准面可以是原先沉降之后的“±0.000”曲面上所有点Z坐标(竖向坐标)求平均值后的水平面,也可以是设计变更的其它形式;可以由监理、施工方向设计单位提出洽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根据沉降观测的数据下发设计变更来重新确定±0.000水平基准面,或者重新确定各工序做法的绝对高程。总之这个基准面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沉降。

建筑物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会不断沉降,竣工后会达到稳定状态。这样的沉降也会影响到该工程的造价,例如地面装修如果按原有绝对高程进行施工,地面将比原有设计的厚,增加了造价,同时也影响到室内净空,给建筑我物也增加了荷载。在目前的设计中,设计单位大多数是默许建筑工程承包单位自行处理该类问题,未有在设计蓝图、设计交底中明确提出建筑物沉降后工程监理单位和承包单位应如何处理。

我认为:在面对建筑物(±0.000)沉降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沉降是受到严格和宽松的两种限制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用变化和静止的观念对待建筑物(±0.000)的沉降,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建筑物的±0.000的绝对高程提出设计变更。这就是本文提倡的“用‘刻舟求剑’的方式对待±0.000”方便施工。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监理人员培训教程.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写

2闫寒著.建筑场地设计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范文3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方案;监测项目及方法;监测结果分析

Abstract :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engineering exampl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oundation pit monitoring content and project, monitoring methods and foundation pit support total monitoring scheme.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scheme; monitoring items and methods; monitoring resul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本监测方案所采集的数据,较完整地反映了该工程支护结构变形、位移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事实表明,通过有效监测,未对周边邻近道路、建筑物及管线造成危害。该基坑支护工程设计与开挖施工是成功的。

1 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上部结构共18层,整体为框剪结构,地下室开挖深度6m,,基础采用桩基。工程地质情况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自上而下为:

1.1 杂填土:松散~稍密,很湿~饱和,以粘性土为主,厚度1.30~3.60m;

1.2 淤泥:流塑,饱和,中下部间夹页片状薄层粉细砂,厚度14.70~22.70m;

1.3 粉质粘土:可塑,局部变为软塑或硬塑,土质粗糙,局部含有少量的粉细砂,厚度0.70~6.60m。根据地质资料,在基坑开挖深度及影响范围内,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

表1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表

2 监测方案设定

监测方案规定了监测工作预期目标、拟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内容和开展计划,以及所需的经费投入等,其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和相邻环境以及主体建筑物桩基和地下室详尽的调查和掌握基础之上,同时还需与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管线主管单位和道路监察部门充分地协商。监侧方案的制定,一般需经过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2.1收集和阅读有关场地地质条件、结构构造和周围环境的有关材料;

2.2 现场踏勘,重点掌握地下管线走向,与围护结构对应关系,以及相邻构筑物状况;2.3 拟定监测方案初稿,提交工程建设单位等讨论审定;

2.4 监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适当予以调整与充实,但大的原则一般不能更改,有些测点的具置、埋设方法等细节问题则可以根据实际工程施工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3 监测项目与方法

监测内容:

3.1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测斜);

3.2 支护结构的垂直变形观测;

3.3 支护结构的应力水平观测;

3.4 邻近建筑物及道路的沉降观测。根据设计、施工的要求,结构施工组合设计方案,监测工作自土方开挖开始进行,到地下室施工至±0.00终止。考虑施工期间挖土、堆载、材料运输以及周边交通的具体情况。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3.5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

在围护桩内埋设16根测斜管,埋深12m。测量水平位移时以底部为基准点,测量向上每米处相对于底部的相对位移。为保证基准点在开挖过程中保持不动,测斜管底端埋深比围护桩深1.0m。本次测量采用英国MK4型测斜仪(读数至0.01mm)进行监测与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周观测两次。

3.6 支护结构应力水平监测

在水平支撑上布置1个剖面5个应力(应变)计进行测试,观测其在开挖中该支撑梁同一剖面5个不同位置应力(应变)。用钢筋频率仪进行监测分析,其中1#~4#为JXG~1型覬20钢筋应力计,5#为JXH~2型C25埋入式应变传感器。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周观测一次。

3.7 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沉降观测

在施工场地的东侧、南侧及西侧的道路上埋设10个沉降观测点。在观测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沉降变形影响。采用德国ZeissN004精密水准仪(放大倍数为44倍,读数至0.005mm)进行观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周观测一次。采用独立水准系,在远离场地以外的南北各设两个水准点,该4点为本工程变形监测的高程基准点。

4 监测的周期和频率

现场监测工作基本上伴随围护结构和主体结构施工的全过程,现场监测工作一般需连续开展6~8个月。现场监测频率是动态的和视施工速度和状况发生变化的,这不仅因为测试元件的种类较多,各自的功能和要求相差很大.而且也因为地下工程条件复杂,施工对策经常调整多变等。正常情况下,可以据测试内容的重要性和实施简易性等将测试频率分为几种情况,一般每天一次。

5 监测结果及分析

5.1 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

在整个地下室开挖中,土层深层内发生的最大位移不超过7cm,深层土体的最大位移值基本上均发生在-4.00~-6.00m处。位移曲线基本表现为两端小,中间鼓出,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最大值对应的深度为基坑开挖深度(或稍深)。在支撑施工及浅基坑开挖期间,由于围护结构均采用有钢筋砼的内支撑,数量较多,布置较为对称,故各测点位移(变形)变化量值除2#、9#点外都不大,变化规律比较接近,说明支护结构整体性强,约束作用明显,基坑周围土体没有显著的位移。

5.2 支护结构的应力水平

支撑各点受力均为压应力,上部点(3#)压应力最大,达0.95MPa,下部点(1#)压应力最小。在基坑土体的侧向土压力的作用下,支撑轴力表现为压应力,从而达到了坑内支撑的效果。 4月1日和5月4日两次出现较大的波动,应力值均有增加,这是由于土方分层开挖的后坑外土压力短时间内增长很快,随后由于土体的侧向位移增加,土压力逐渐释放。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撑轴力均在设计范围内,全部围护完好。

5.3 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沉降

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沉降观测同步进行。支护结构沉降量大值发生在6#(24.5mm),

地面沉降最大值发生在D7点(23.7mm),分析知由于施工场地狭窄,在支护结构6#处外侧的有施工土堆载,给基坑外侧土体带来较大的荷载,引起支护结构较大的沉降移动;另外,

在施工期间的南侧道路上汽车进出较多,车道旁还有小型停车场。

6 结语

为确保深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对围护结构及周围环境的监测尤为重要。本文就某项目重点介绍基坑围护工程的监测内容及项目、监测方法以及基坑围护总体监测方案的确定。

参考文献:

[1] 夏才初,潘国荣.土木工程监测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杨新,刘主德.监测技术在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工程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3).

[3] 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程[S].2009.

[4] 杨继瑞.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探源与对策[J].中国房地产,2007(09).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范文4

关键词:堆载预压,软土地基,沉降观测

中图分类号: TU47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软土作为一种不良地基具有承载力低、沉降量大、固结时间长等不良工程特性,在道路修筑过程中,经常遇到软土地基等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如果路基填筑速度过快,就会造成软土层沉降过大,发生剪切破坏,地基失稳,对工程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对沉降变形的现场观测以及沉降规律的总结研究对保障施工安全以及指导施工进度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胶州湾产业基地围海工程防潮堤建设工程,对填方路堤进行了路基沉降、孔隙水压力、分层沉降、土体水平位移现场观测,并根据其变化情况,研究现场软基沉降规律。根据沉降曲线的斜率变化,确定路堤所处变形状态当斜率增长过快时控制填土速率,当沉降曲线持续平缓时,可以卸载。

2 工程概况

胶州湾产业基地围海工程防潮堤总长9654.96米,海堤工程的级别为2级,允许部分越浪设计。海堤工程所在地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2.2摄氏度,8月平均25.5摄氏度,1月平均-1.2摄氏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平均降雨量775.6毫米,湾东部多雾,年平均雾日为50天,主要出现在秋末和冬季。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场地地层分布稳定,层序较清晰,上覆土层主要由第四系淤泥质土,粘性土,砂土组成,下伏基岩为白垩纪-第三系古新统王氏群胶州组泥质砂岩。依据《青岛综合地层表》,工程场地第四系地层自上而下大体分为三个沉积层:以中砂为主的第12层陆相沉降层,以中砂为主的第8层海沉积层,以淤泥质土为主的第6层海相沉积层。表层淤泥和淤泥质黏土平均厚度11米,均为高含水量,极微透水,固结条件差,高压缩性,低强度软土。

3 施工过程及监测方案

3.1 施工流程

海堤工程施工流程为:清基-铺设有纺土工布-抛填碎石垫层-插设塑料排水板,施工振动沉管砂石桩-铺设土工格栅-外坡镇压层大块石抛石护底机械理平-主堤,子堤石坝分层抛填石方,主堤内坡,子堤外坡铺设碎石及复合土工布,闭气土方分层填筑跟进-等载预压-沉降稳定后,C20细石砼灌砌块石挡墙及铺砌外侧花岗岩条石-防浪墙及堤顶道路,绿化。

3.2 监测原理及监测仪器的埋设

本工程海堤高度较高,施工周期长,海堤的施工速度将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质量。通过沉降监测等,以控制和调整施工进度及加荷速率,为工程的安全,快速施工提供可靠的保证,对海堤在施工期和运营期间进行地表垂直位移,地层分层沉降,深部水平位移,超静孔隙水压力等设计规定监测指标长时间,连续定性与定量的现场监测与分析工作,确定监测项目:地表垂直位移观测,路基沉降观测,土体分层沉降观测,孔隙水压力观测,土体深层水平位移观测。

路基沉降监测原理

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进行。当土体发生沉降或隆起时,埋设在土中的底座也跟随一道移动,并连带观测杆在套管中做上下运动。测定观测杆的顶面高程,即可推算出待测点的沉降值。某点处沉降量计算公式为:

(3-1)

其中::第次监测时的路基沉降量

:第次监测时观测杆的顶面高程

:第次监测时观测杆的顶面高程

某点出累计沉降量计算公式为:

(3-2)

其中::到第次监测时的路基累计沉降量

:观测杆的初始顶面高程

路基沉降板的埋设

路基沉降监测是根据监测基准点高程进行的,与地表垂直位移观测共用工作基点。

路基沉降板安装埋设具体按照工程设计示意图,路基沉降观测测点采用500mm×500mm×10mm的钢板作为底板,底板中央垂直焊接一根φ40的镀锌钢管,在距底板中心200mm处对称焊接4根铁杆在镀锌钢管上起固定作用。根据设计提供的测点坐标现场放样,进行测量定位,在埋设地面挖一500*500*200mm左右的土坑,坑内用30-50mm黄砂垫平压实,将沉降板放置预定位置,四周用黄砂填实并用水准校正水平,再回填土整平压实,填料时,应先在沉降板周围填料压实,以保护沉降板,护套管埋设于离底板30cm处,注意沉降板,测杆连接4m高度倾斜度不应大于1°。沉降观测点完全固定后及时测量沉降点初始标高。以后随着加堆载高度用结箍连接逐渐加高。

土体分层沉降监测原理

电磁式沉降仪的工作原理是在土体中埋设一竖管,根据设计要求在竖管外侧固定磁环,当土体发生沉降时和土体同步沉降,利用电磁测头测出发生沉降厚磁环的位置,将其与磁环起初的位置比较,即可算出测点(磁环)的沉降量。

工程中磁环初始位置位于地基不同土层分隔处,根据某土层上下边界磁环的沉降量之差可以求出本土层的压缩量。某土层压缩量计算公式为:

(3-3)

其中::某土层的压缩量

:某土层上边界磁环沉降量

:某土层下边界磁环沉降量

沉降管的埋设

深层分层沉降采用钻孔安装沉降管埋设,具体按照工程设计示意图,沉降管安装时应保证管中心垂直,钻孔垂直偏差率不大于1.5%,成孔后清孔,同时应保护好关口以免杂物进入管中,沉降管采用ABS直通连接,且连接点高于碾压面30cm,没2.0m设一连接点,连接点外部采用400g/m2土工布包裹。ABS管周边无需回填,没2个沉降环间必须设1个活动间隙为15cm的滑动接头,层间距离较大的宜设置2个及2个以上滑动接头,埋设完毕后对不同深度磁环按次序编号,待孔侧土回淤稳定后,并测量其初始标高。

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原理

测斜仪是通过逐段测量其测斜管与铅垂线的夹角,利用几何关系可计算得到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的水平偏移量,不同时刻测斜管轴线在某一方向的偏移量即为土体的侧向位移大小。

某一测点处侧向位移大小的计算公式为:

(3-4)

其中::第测点处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偏离量,即水平位移量

:测点间距,通常与测头导轮间距相同,一般为500mm

:第测量段测斜管与铅垂线的夹角

测斜管的埋设

测斜管采用钻孔安装,具体按照工程设计示意图,测斜管的钻孔孔径不小于110mm,终孔孔径应大于测斜管外径30mm,钻孔完毕应核实钻孔深度和倾斜度,倾斜度应小于2°,测斜管采用带导槽的ABS管,相邻两管用管接头紧密相连,连接时应使导槽严格对正,不得偏扭,必须保证装配好的测斜管导槽的扭转角每3m不超过1°,全厂范围内不超过5°,安装时,控制其中一组导槽方向对准边坡方向,接头处及铆钉出用防水胶带缠紧,测斜管按要求全部下放到孔内后,检查导槽是否畅通,并用测扭仪测量其扭转角,测斜孔与钻孔孔壁之间的空隙用水泥砂浆回填,测斜孔主要观测顺坡向的位移,同时在测斜管内注满清水。随后做好测斜管口的各种保护措施并在管口旁边做醒目标志。

孔隙水压力监测原理

当被测水压荷载作用在孔隙水压力计上,将引起弹性膜板的变形,其变形带动振弦转变成振弦应力的变化,从而改变振弦的振动频率。电磁线圈激振振弦并测量其振动频率,频率信号经水工屏蔽专用电缆传输至读数装置,即可测出水荷载的压力值。某点处孔隙水压力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某测点的孔隙水压力值

:所用孔隙水压力计的修正系数

:所用孔隙水压力计的计算修正值

:所用孔隙水压力计的初始振动频率

:现场实测孔隙水压力计的振动频率

孔隙水压力计的埋设

孔隙水压力计采用钻孔埋设,同一测孔内分不同高程安装4支,埋设方法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进行,且严格控制填筑料。 孔隙水压力计仪器电缆宜穿管保护,并沿程做好标识,引至相应断面堤顶公路外海侧防浪墙上的集线箱内。

4 监测数据分析

4.1 路基沉降数据分析

路基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显示,前期路基沉降数据曲线接近直线,说明此时的路基变形处于弹性变形过程。而当堆载开始,曲线斜率增大,此时处于塑性变形过程,要注意堆载速度,防止造成路基失稳。到后期沉降曲线变缓,说明沉降不再发生,固结基本完成,地基稳定,可进行卸载。

4.2 分层沉降数据分析

分层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在5个月的观测期内各分层沉降总体趋势逐渐增大,表明沉降仍继续发展,需要继续观测,直到稳定为止。

4.3 测斜数据分析

路基侧向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显示不同深度土体水平位移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堆载预压初期,侧向位移向路堤外发展,侧向变形的增长速率相对较小,当路堤超过临界填土高度时,侧向变形急剧发展,并且在同一位置达到拐点,然后出现土层“回弹”现象。

4.4 孔隙水压力数据分析

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显示,堆载预压期间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随着加载一般都经历了增长―消散―稳定的过程,说明附加总应力在不断由超静孔隙水压力向土体有效应力转化,孔压开始消散时消散速率较快,随时间的推移孔压的消散速率减慢,在后期孔压趋于稳定。浅层地基孔隙水压力持续消散,固结过程持续进行,沉降过程以浅层地基为主,此处与分层沉降所得数据所得结论相一致。

另外,通过监测过程也发现孔隙水压力值受降雨影响显著,在填土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雨后测得的孔压值明显大于雨前。这种变化是由于降雨过程相当于对地基进行加载,增大了地基的附加荷载,从而使孔隙水压力值增大。

5 结论

1、堆载预压初期,路基沉降随时间增长较快,随着固结过程进行,路堤稳定,沉降曲线变平缓,从而可以确定卸载时间。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范文5

关键词:加筋土技术;路基;应用;原理

在路基施工中其可能受地质条件过差或是使用要求较高的影响使路基必须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加筋土技术则很好的满足了这一施工要求,目前此种施工技术在路基工程中被广泛的推广及使用。在加筋土技术的使用中其具有的最主要优势就是施工精准度高、隐蔽性好,在实际施工中对加筋土技术合理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结构功能,从而保证路基的使用寿命,以此来促使路基可以规定的年限内得到更好的使用效果,进而提高其所创造的社会效益。

一、加筋土技术原理及应用

1、加筋土技术原理

加筋土技术是土工结合施工应用的工程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种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为工程施工建设提供结构支持,还能有效增强工程施工的整体性与稳定性,且对土工系统及周边环境有极小的扰动。加筋土本身是填土、拉筋及工程面板组合而成的一种结构,材料则具有更好的挠性,能有效改善土体系统的受力特点与自重特点,整体提升土体系统力学性能。

2、加筋土技术应用与推广

在加筋土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其主要应用于建设工程中,此种技术出现的初期主要在国外工程中应用,直到20世纪80年代此种技术才真正的被我国引进及应用。目前加筋土技术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趋于成熟,相关技术的使用特点也更加符合我国现代建设行业的需求。加筋土技术的使用范围较广,而在路基建设中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地质条件较差、施工要求较为复杂的工程中,在实际的施工中具有较为良好的建设效果,可以有效提高路基质量。

二、加筋土技术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

1、加筋土技术在软土路基工程中的应用

(1)工程工序管理

准备工作。根据软土路基工程规划划出路基的坡脚线,使用石灰等材料沿线作出标记,并根据工程规划与标准严格进行路基表面土体清理作业,保证土表平整,并严格根据施工指标进行路基承载力检测。

土工合成料铺设。首先,认真检查合成材料质量,对材料存在的变形、断裂等问题及时、妥善处理,杜绝工程施工中的严重材料问题;优先选用宽幅加筋土材料,保持材料高度端侧与路基轴向的垂直分布;保持合成材料在铺设过程的平整性,采用相应的工具辅助进行铺设作业,将材料的搭接铺设宽度控制于8―13cm范围内,需要多幅连接时,采用绑扎法进行固定处理,绑扎距离为13cm左右;避免材料接缝重复铺设,将各层之间接缝距离控制于30cm以上。

砂砾垫层铺设。根据路基施工实际铺设相应厚度的砂砾层并进行压实处理,保持铺设层表面平整。需要采用中粗砂铺垫时,将材料中泥含量控制于8%以内。选用砂砾石铺垫时,将材料粒径控制于7cm以内,泥含量控制于8%以内。

合成材料二次铺设。砂砾垫层铺设并压实平整处理完毕后,进行合成料二次铺设,铺设要求同第一次。

填土碾压。上述操作妥当后,使用卡车将加筋土载入工程现场,沿路线标记将加筋土卸下,尽量将加筋土卸于已铺设的层面之上,控制卸土范围与卸土高度,避免局部土体堆积引起地基垮塌;卸土完毕后,沿路线两侧向中心进行平行于路基中心线进行填土作业,填土完毕后,进行碾压平整处理。

施工检测。进行路基压力检测、变形检测与回弹模量试验,任何一项检测不合格则立即进行强化施工,直至各项试验均符合既定指标为止。

(2)施工质量控制

首先,应根据路基加筋土施工中的各个环节来制定相关的质量控制流程,保证质量管控工作的进行按照相关的规定标准来执行;其次,安排专业的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管控工作,包括施工流程、施工标准、施工程序等;最后,加强技术准备工作直至最终的施工检测环节监督管理,对施工材料、施工技术进行严格管理。

2、加筋土技术在路基结合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施工中需对加筋土等材料进行锚固作业。首先,使用U形钉进行加筋料的锚固处理,根据路基工程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U形钉,U形钉的长度一般在15cm之上。其次,在开挖的台阶处继续开挖长宽均在40cm左右的方形沟,并将制作好的土工格栅铺入方形沟内部,沿沟底铺设完毕后,使用卡车将加筋土载入工程现场,沿路线标记将加筋土卸下并进行回填作业,回填完毕后进行压实处理,保持路基平整。另外,根据路基工程排水要求,适当采用砾石回填以保障路基渗水功能。最后,对于地基坡度较大的工程,可在沟底铺设工作完成后,采用现浇混凝土技术对加筋回填材料与砾石回填材料等进行加固处理。

3、加筋土技术在路基高填方工程中的应用

(1)土工合成料的选取与制备

选取综合性能良好的材料作为工程施工材料,其中的砂砾应根据路基工程既定的渗透性指标进行选取,一般控制粒径与13mm以内,砂砾材料含泥量控制与55%以内,其不均匀系数Cu=d60/d10维持在2.5―8.1之间,材料的干密度应保持在1850kg/m3范围内,材料含水率维持在10%以内。土工格栅需严格依照路基工程建设指标进行制作,应符合不同的规格标准、强度要求。

(2)实际施工操作

施工前,根据工程规划与标准严格进行大范围路基表面土体清理作业,使用相应的工具将地面碾压处理平整,平稳铺设格栅,使用工具辅助平整处理格栅,注意避免格栅的过分扭曲和变形。在完成格栅铺设并保证格栅与地基密切相贴之后,尽快进行填筑作业,作业过程避免时隔过长,同时注意避免日晒雨淋。

(3)格栅夯实与沉降观测

制定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标准与参数,并根据工程实际设置格栅铺设作业沉降观测点,于加筋土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沉降观测与记录,并辅以相应的裂缝检测,及时发现施工中的裂缝与沉降问题并技术进行处理,以保障路基施工质量。

通过上文对加筋土技术的多层次分析及总结可以看出其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及系统性,并且通过加筋土技术的使用可以使软土路基及路基结合部等施工条件较为复杂的路基的整体性及稳固性得到保障。加筋土技术作为路基的一种特殊处理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改进及完善,但是这种技术的使用仍然具有较高的工艺标准。为此,在进行路基施工之前需要对加筋土技术进行深入的了解,结合工程实况科学的应用此种加筋土技术。

参考文献:

[1] 丁浩炜.关于公路路基施工中加筋土技术应用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建设工程沉降观测规定范文6

关键词:单位游泳池;质量;安全;施工管理

1建设工程管理的内涵

建设工作项目管理是运用系统的理论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的活动。通过工程项目管理,从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建设工程管理其内涵涉及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项目全寿命)的管理。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①从项目建设意向开始,编写和报批项目建议书、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项目前期的各种论证工作都属于项目决策阶段的工作;②实施阶段是指项目由设计图纸转化成现实成果的过程,是项目周期中工作量最大、资源消耗最多、耗时最长的阶段;③使用阶段是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让其发挥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阶段。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的界线标志是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2建设工程管理的任务

由于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因此,按项目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必须要有明确目标。就比如在我单位游泳池工程中,如果该项目没有明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就没有必要进行管理,也就无法进行定量的目标控制。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提到工程项目管理或建设工程管理,首先就想到其任务是项目的费用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这里应该指出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其实是一种增值服务工作,其核心任务是为工程的建设和使用增值。1)工程建设增值包括:①确保工程建设安全;②提高工程质量;③有利于进度控制;④有利于投资(成本)控制。在游泳池项目管理中,由于地下水的原因,就造成了工程造价的增加。2)工程使用(运行)增值包括:①保证工程使用安全;②满足用户的使用功能;③有利于环保;④有利于节能;⑤有利于工程运行时的维护;⑥有利于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在游泳池项目管理中,由于泳池内常年满水,就增加了泳池的运营成本。

3业主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往往有很多单位参与,比如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有各自的工作任务和利益,因此,就有了代表各自利益方的项目管理。而业主方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种资源的总集成者和总组织者,因此,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该项目管理的中心。业主方项目管理主要代表业主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主要由三项构成: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业主方相应的质量要求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进度目标指的是项目管理过程的时间目标,也即项目交付使用的时间目标。其中投资目标指的是项目的总投资目标。项目的质量目标、进度目标和投资目标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想提高质量往往也需要增加投资,要加快进度也需要增加投资,有意地缩短进度会影响投资目标或质量目标的实现,就比如在我单位游泳池工程中,为了节约时间,而忽视了沉降观测,就影响到质量并增加了投资。这都表现了目标之间关系矛盾的一面,但通过有效的管理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也可缩短工期和提高工程质量,这反映了目标之间关系统一的一面。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方包括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即在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的准备阶段和保修期阶段,需要分别进行如下工作:①安全管理;②质量管理;③进度管理;④投资管理;⑤合同管理;⑥信息管理。其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安全管理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与安全,而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生命,它关系到整个项目管理的成败,是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作为业主方,应始终紧抓安全和质量,通过科学的管理,让工程项目最大地发挥出其功效。

4工程实例

游泳池位于笔者单位内,由于场地限制,游泳池的长宽尺寸为50m×18.5m,深度为中间1.8m,两边为1.5m。该工程原地上是一座旧仓库,在拆除的过程中并未发现地基有什么异常,由于工程的工期紧,为节约时间,该工程未按要求报批,只是按简单构筑物处理,也未按相关要求进行工程勘察,只是找相关的设计部门进行施工图设计并出图。在基坑的开挖中,我们首先遇到地下水问题。我们发现老仓库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其基础的处理方式是用打木桩的办法,穿过含水层,直达持力层。经设计人员的现场勘察,在游泳池的地基施工中,决定采用抛毛石的方式来稳定地基,并经载重机械反复碾压,待地基稳定后马上进行了游泳池底部施工。考虑到该工程有地下水,设计人员对游泳池底部结构进行了加厚加筋处理。但由于工期紧,并未按相关要求对地基进行沉降观测,这给该工程留下了安全隐患。当游泳池的施工进入装饰铺设瓷砖的阶段,问题出现了。我们设计的游泳池底部是有坡度的,两边浅、中间深,但整个斜面应该是平的。工人在施工中发现游泳池的底面钢筋混凝土有些起拱,但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以为是底面的找平问题,只是进行了简单处理就接着施工。待游泳池底部瓷砖铺设完毕,准备验收的时候,发现游泳池底部瓷砖大量开裂并起拱。经设计人员现场勘察,发现这为地下水水压所致。经详察,发现该地下水为常流水,是由多处地表水汇集而成,而游泳池的地基位置正好处在该地下水流经的位置上。为了保证游泳池的正常使用,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方案进行补救:①挖了两个降水井,并配置潜水泵,当井内水位达到一定位置就自动开启水泵抽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持游泳池底部的正常水压;②让游泳池常年满水,通过池内水的自身压力保持对地下水的平衡,以达到游泳池的安全使用。通过这几年的使用观察,发现这些补救措施是有效的,整个游泳池在使用过程中并未发现重大的安全问题。但教训也是深刻的,作为甲方的管理人员,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教训:①工程上马之初,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程勘察,并依照勘察报告的成果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估和论证。在非本专业的单位领导面前,作为专业的甲方管理人员应站在专业的角度,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坚持自己的观点,尽量让工程项目的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②在基坑开挖中应遵守施工的正常程序。不能因为工期紧,领导要求高,就不顾正常的施工程序,对一些看似无关紧要(如沉降观测记录),其实十分关键的施工步骤进行省略,仓促施工,以致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③在分部工程施工完毕,应及时进行验收。当游泳池混凝土浇筑完毕,我们并未及时组织验收,也未对施工中工人提出的疑问及时现场踏勘、仔细地分析原因,而是等瓷砖铺贴完毕,整个工程即将竣工时才发现问题。甲方的现场管理,存在重大漏洞,教训深刻。④虽然在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尽量避免整个工程的失败,经多年运营,游泳池还能正常使用,但工程的隐患无疑加大了游泳池的成本,也对后期游泳池的运营增加了成本的开支,让该项目在经济上始终处于不利的位置。

作者:陈锐 单位:福建省第二地质勘探大队

参考文献:

[1]孙占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