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学科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学科知识范文1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前国家教委付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的要义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面向全体,“为一切人的数学”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流。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的提高。而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酷爱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一旦学生达到这一层次,我们就可欣慰地说,“我们培养的目标达到了”。我们通常所讲的“要给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只授之以‘鱼’”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学习函数时与商品销售相联系,培养学生用函数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
素质的核心。高考改革内容强调:“继续发挥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作用,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工具性,将考点放在思考和推理上。”因此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师的一大根本任务。
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现过程。数学本身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然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本着学生可接受的原则,教材的编排不可能十分系统完整,在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只是完美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改变驾轻就熟的“题型+方法”的教学方式,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克服学生思维的被动性,选择自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升华。具体地说,可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利用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连续性和广阔性;利用典型例、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利用学习中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矫正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和批判性。
3、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教会学生猜想,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表明创新能力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己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智力品质。在科学技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民族创造水平如何,已成为决定其荣辱兴衰的重要因素。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是跨世纪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教会学生不断实验,大胆猜想是一种好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抽象概括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中学数学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技巧型(如特殊、一般、消元、换元、降次、配方、待定系数法等)、逻辑型(如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演绎、反证法等)、宏观型(如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归纳猜想、整体化归、数学模型等)。
高考改革内容也强调: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在此基础上考察与高中水平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猜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科学上突破、技术上创新等发明创造往往是从猜想开始的。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测吧!”“先猜后证 ──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实验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趣、难学。
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共性)的规律,作出猜想;通过比较、概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作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数学证明。这样“既教猜想,又教证明”,激励学生猜想欲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门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介绍一些科学家的著名猜想、科学发现的重大作用,如介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等人的杰出贡献,形成良好氛围。只有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促进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促使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近几年开放探索性问题教学、数学应用建模教学如春风般吹进中学数学课堂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无疑具有巨大推进作用。
4、强化语言训练,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中学学科知识范文2
关键词:多学科知识;地理教学;应用
地理是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的一门特殊学科,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这种密切的联系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能够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释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加强多学科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现实的客观要求
今年山东省首次实行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3+X+1”,其中“X”指文综合或理综合;“1”指基本能力。基本能力的考试范围涉及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无论是“X”还是“1”的考试都强调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多样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教师必须进行角色创新,由单一学科型教师转向综合专家型教师。为此,地理教师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要多才多艺,博学多识,不仅要熟悉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学术前沿动态,而且要精通相关学科,了解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能自如地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到教育教学中,从而服务于地理教学。
二、用多学科知识组织地理教学的实践
1.语文知识的应用
语文中的很多诗歌、谚语、散文、说明文等不仅叙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揭示了地理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概括了地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1)诗歌:
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优美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不乏有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例如描述天气、气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用来说明地形与气候的关系,即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描述交通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点:白帝城到江陵之间的长江三峡段,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处,地势陡降,河流落差大,故水流急,船顺流而下,速度快。
(2)谚语:
谚语是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加以提炼并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话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例如:
农业方面:“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业季节性)
水文方面:“百川归海”。(海陆间水循环)
生物方面:“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毛虾”。(食物链)
气象方面:“春雨贵如油”。(华北平原春旱严重)
(3)课文: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与所学的地理知识密切相关,是进行地理教学很好的素材,如《宇宙中有些什么》、《天山景物记》、《哥白尼》、《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看云识天气》等,如果在课前或课后安排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分析,就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
2.化学知识的应用
许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往往是化学作用的结果。如果教师适当应用化学知识加以讲解,会使教学难点浅显易懂。比如,用化学方程式讲解喀斯特地貌、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知识,都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在我国以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
(2)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这些酸性气体与大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形成酸雨。
3.物理知识的应用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着许多物理知识,如地球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离心力,大气的热状况、风的形成等都和物理知识有关,可以引入比热及热容量的概念解释海陆差异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等。
例如:在讲风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利用物理上力的合成原理,分三步由浅入深,逐步讲解风向的三种情况:①如果没有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②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③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可以将物理学科中形象的记忆方法应用于地理教学,帮助学生记忆地理知识,以加深理解。如将物理电磁学部分常用的右手定则加以改造:右手握拳,大拇指所指的方向是北极,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这样可以演示或判断以南北极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的方向,也可以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南北极。
4.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由于地理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学科,在地理教学中,许多地理知识需要用数学的方法来讲解。如:用数学立体几何图形讲解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太阳高度角和黄赤交角,日照图中晨昏线、太阳光线、经纬线间的角度关系,用正弦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引入轴对称的概念形象概括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等等,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知识浅显化,学生的学习就会轻松愉快。再如,比例尺大小及其换算、降水柱状图、人口增长折线图、扇形图等的绘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
5.生物知识的应用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地理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因此地理教学内容和生物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在地理教学中适时穿插生物知识和原理进行讲授,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它们的个体形态、生理机制等方面常具有显著的差别。这样通过对植物特点的分析,反过来可以了解它们生长的地理环境特点。如骆驼刺,叶子已变成细刺,根系很发达。从骆驼刺的特点可以得出它生长的环境比较干旱,主要分布在沙漠地区。再如,能量生态金字塔、百分之十法则,“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等知识的应用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有很大的帮助。
6.历史知识的应用
进行史地知识的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任何历史事件必然发生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任何一个地域,必然有它的过去、现在,地域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历史把这一地域的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例如丝绸之路与欧亚大陆桥知识的联系,天文学革命与太阳系的构成与运行,历次战争发生的地点,战争与资源的分布及其争夺,地理大发现与海洋气候、洋流等知识的联系。
以地理学科的问题为核心,结合历史知识设置综合性研究课题,增强地理学科的人文性,给自然地理赋予人文精神。如辽中南、京津塘、沪宁杭、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带的形成,既有其自然地理因素,又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
六朝时期,沪宁杭地区得到了怎样的开发?其历史地理原因是什么?宋元时期在中国的经济地位如何?近代以来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历史地理原因。
又如地理教材及其配套地图册从地理角度介绍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及其兴修的原理,可以此为基点,联系历史上水利工程的兴修,在兴修水利这一问题上形成一个跨越时空的经纬网,并结合古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认识,对古人兴修水利这一活动作出解释,并对古今水利工程的作用作出评价。
7.政治学知识的应用
政治学知识可以反映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很多地理知识可以用政治学的知识来理解。例如:可以用政治学中依法治国原则来解释我国的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情况。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我国的土地资源破坏严重: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土地次生盐碱化,基建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不断扩大,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根据依法治国的原则,颁布和实施了《土地法》、《森林法》、《草原法》、《防沙治沙法》等一系列法律,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8.哲学知识的应用
哲学中的辩证法、唯物论与认识论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辩证思维在地理教学中比较常用,辩证思维属于辩证法的内容,辩证思维是按照辩证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思维,是一种发展变化观。由于地理事物及现象间的关系极其复杂,辩证思维就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学生对降水多的赤道附近有大片的森林容易理解,但对降水少的亚寒带也有大片森林就不易理解了。对此仅凭形式思维,只用降水多少来解释森林的分布是不够的,必须用降水和蒸发双方的对比,以辩证思维来考虑问题。
此外,唯物论也有很多知识应用于地理学科。如:遵循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等等。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和综合,注意学习与地理教学有联系的相关知识,并把它巧妙地引进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李永红.地理谚语集萃[J].地理教育,2006,(3):76.
中学学科知识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迅速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引起了人类社会全面、深刻的变革,人类因此迈进了 “信息社会”的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讨论已久的问题。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真谛是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使之成为激励他们学习的手段。但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着只是孤立传授些技能技巧,简单的技术展示,而没有真正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笔者就以上存在的问题,从一个信息技术教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数学知识。
二、本人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课本中的Excel的使用这个课时为例,结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中的第一章第五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统计,让学生充分将信息技术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有效工具。以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的表格化、掌握表格数据的处理。2.选择恰当的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这里使用Excel2003)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信息技术的作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内容:1.概念(略讲)。2.处理电子表格(讲授知识点)。
方法: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实践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有一句名言:“没有实践就没有真知”。因此,实践是学好表格数据处理乃至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采取少讲多练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数据制作,分小组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
(三)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据信息尤其是表格信息的处理。高中学生在高中数学当中学过统计这一章节,对表格数据有一定了解。本节课想从学生对数学学科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对本节进行讲解,并将数学学科知识融入教学设计当中来,也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理念。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分钟)
向学生展示用Excel软件处理过的数据。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本必修3第一章统计的内容,展示内容是第四页表1-1的内容。以激发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的兴趣。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无处不在,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1)简单展示Excel的启动及如何进行数据和公式的录入。(3分钟)
(2)布置任务及完成任务。(30分钟)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准备好一些导学案供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参考。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任务:高中数学必修3课本37页习题1~5中的第1小题。将这一任务分给一个小组并由组长带领组员共同探究完成。
为了了解面包的销售情况,面包店随机选取了24个营业日,分别记录下每天销售的新鲜面包的数量:
53 49 27 48 60 52 44 38 47 52 82 46
55 31 39 54 51 47 50 61 43 64 43 64
(1)请用不同的方式分别表示上面的数据;
(2)分别计算以上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根据以上结果,你认为该面包店每天应该生产多少新鲜面包?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通过整合数学相关知识讲解表格数据的加工,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是引导和协助学生,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模仿。通过分组完成任务,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结论:本文从一个教学案例入手,探讨了在信息技术课中融合进学科课程知识的教学。从而可以使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学科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并乐于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生活当中去。
中学学科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特别要求和强调“激发兴趣”、“强化动机”、“教会学习”、“发展智能。”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和未来成就有着重大的影响。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深认识到:“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平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途径、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导航,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精神,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着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充实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还需要有较强的自我修养能力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的修养。教师还要从微观、日常的水平上去观察和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是一种活的个体,他们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时发生改变,教师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预定的教育计划和程序,才得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作相应阐述。
1. 鼓励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还是要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在高三的应试训练中,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比较有感觉和经验,但是现在的信息、情境题越来越多,需要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套用正确的知识去灵活面对,计算题也大多结合工业生产的背景进行设计,为了算而计算的题目少了。所以地毯式轰炸做题以增加熟悉度不再是高水平考试的目的了,高水平的考试考的是学生的学科基本素养,正确分析评价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如主动编题,看书上的资料也能有编题的可能性。比如曾经有一道高三化学知识背景的反应,又是高炉炼铁原理的实验室设计,它包括了气体的净化、检验、酒精灯的点和熄顺序等,有的学生可以设计很多问题,说明他对知识掌握的全面、考虑问题更缜密。如:
(1)长颈漏斗中的水的作用?
(2)两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分别是?
(3)先点哪盏酒精灯?为什么?
(4)第2盏酒精灯的作用是什么?
(5)先熄灭哪盏酒精灯?
有的同学还编出一些计算题,第6小问编得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气体是流动的,有损耗。这和书本上的“高炉煤气”含有哪些气体,为何称之为“煤气”是不谋而合的。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
2. 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周光召先生说:“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实事求是,一个是追求真理,这是最根本的内容。”在实验这种最体现真理的发现过程中,教师必将回答学生提出的若干为什么,如在NH4Cl固体分解的实验中,有同学尝试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了试管口,并且在实验报告中提出疑问“为什么石蕊试纸变蓝了,而不是变红了?”,书上只是介绍了分解产生的NH3和HCl在冷处相遇后又会化合为白色固体的事实,但学生多了一个加试纸的动作,多引出一个问题。教师对于这个细节的处理和回答,一定要让学生满意,有可能有偶然的因素,但学生看到的就是真理,教师是否引导到两种气体的扩散速率上去呢,虽然书上没有要求,但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有了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是否可以激发他更深入地自我学习呢?
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知识的应用不仅是学习教材内容要求做的实验,而且更重要的是紧密联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化学①》(必修)P95实践活动——雨水pH的测定,《化学②》(必修)P68的实践活动——在塑料袋中放一只成熟的苹果,再放些青香蕉或青橘子,将塑料袋口扎紧,密封好。每天观察它们的变化等等。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学生不难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得出如何催熟青香蕉或青橘子。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将会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身边,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及用知识、智慧和行动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光荣感。也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由于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就像一块磁石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欲望,教师应因势利导,积极组织做好这些实验。
3. 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在化学学习系统中,课堂学习方式是学习的主渠道。在化学课堂学习方式上,我们探索出一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学习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中心”和“学生中心”的学习方式,即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彻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突破了以讲授为主、按学科知识组织的封闭教学体系,彻底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由老师为学生提供学习问题和学习资源,辅之以学习方法的必要指导。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关研讨、交流、辩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后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原有问题进一步深化,又产生新的探究性问题。
化学小组学习是另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如何构建高效能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从学习理论、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的原因分析、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认为实施高效能小组合作学习重点要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1)科学合理地分组。(2)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教程。(3)提高实施课堂合作学习的水平。(4)教师要做一个积极的引导者与促进者。(5)重视合作学习的反思。(6)营造一个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环境。实施高效能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必须关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2)明确分工,学习必备的合作技能。(3)要在独立的基础上合作。(4)正确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4)运用多元评价机制,以评促学。
课堂化学学习方式关注的学生整体学习情况,而对优等生“吃不 饱”,困难生“吃不了”学习的差异性往往长鞭末及。化学辅导学习方式首先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研究目标是使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地把课堂上应该掌握而没有掌握的及时补救,使学习拔尖的学生的化学学习特长更进一步发展。
中学学科知识范文5
摘要:肿瘤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滞后影响我国肿瘤学学科发展,急需改革和完善。在多学科协作指导下的肿瘤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符合肿瘤综合治疗的基本原则及肿瘤学发展趋势,有助于提高肿瘤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肿瘤学学科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多学科协作组;肿瘤学教学Abstract: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oncology need to change and improve, due to its slow development affecting progress of the disciplines of oncology in our country. A cultivation mode of oncology postgraduate guided by multidisciplinary team is in accordance with multimodality therapy principal and developing trend, which can help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oncology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of oncology.
Key words: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multidisciplinary team;oncolog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32-02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类疾病。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肿瘤患者的数量的倍增,肿瘤学学科迅速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大型综合医院开始建立肿瘤科至今,短短20年,全国约90%以上的三甲医院均已设立了肿瘤科[1]。且肿瘤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治疗新药物、新手段层出不穷,已逐步形成了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介入微创治疗以及姑息治疗等多种手段配合的综合治疗模式。然而,我国肿瘤学的现状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差距,表现为:治疗方案不规范、治疗水平各地各级医院不均衡、缺乏前瞻性创新性研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肿瘤学教育发展滞后,导致相当一部分肿瘤科医师专业基础差,且多数为半路出家;其次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模式死板,不能满足学科迅速发展带来的知识更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进肿瘤学研究生教育模式,造就高质量的肿瘤学专业人才,是促进我国肿瘤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环节。
1肿瘤学研究生教育现状
首先作为二级学科,在多数医学高等院校并未设立肿瘤学教学专职机构[2],临床医学本科生仅能从内外科各系统章节中,粗浅的了解肿瘤学诊疗知识;即便是研究生课程设置上,目前为止尚缺乏规范统一的教材,多数课程由授课老师自选教材或自制课件,这导致肿瘤学研究生教育缺乏规范性、统一性,容易引致地区教学水平不均衡。其次,教学缺乏知识的跨学科综合性。传统肿瘤学的教学大纲仅涵盖了外科学、内科学、放疗学、病理学以及影像学等学科知识;随着肿瘤治疗的理念、局部治疗方式、药物种类、治疗策略迅速发展,不仅各学科发展迅速,且衍生出不少肿瘤治疗相关新兴学科,如生物免疫治疗学、介入医学、核医学、激光学等等,因此现有教学大纲过于陈旧,已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学科发展需要。另外,研究生生源缺乏专业性且水平不均衡也是当前肿瘤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目前,各大医学院接收的肿瘤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来源于医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和其他专业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以我院肿瘤内科为例,2002年至2009年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4人,其中12人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占总人数一半,而另外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中,从事肿瘤学专业仅2人,其余生源既往从事工作包括:大内科、检验医学、基层连队卫生队、干部保健等等。对于应届毕业生和非肿瘤专业研究生来说,肿瘤学较为陌生,仅3年的学习时间,既要完成肿瘤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学习,又要完成科研课题的任务,因此,迫切需要一套系统、全面、规范的教学方法。
2多学科协作指导肿瘤学研究生教学的实施方法
2.1综合治疗概念及多学科协作组
所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是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理分期),结合细胞生物学改变,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多学科各种有效治疗手段,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这是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它强调了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局部与全身并重、分期治疗、个体化治疗、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注重循证医学等特征。这一概念涉及了多个学科的参与;所谓合理性与计划性,就是强调要通过制定决策前的多学科评估、讨论合理安排患者的治疗策略,以最大限度的延长生存及改善生活质量[3]。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肿瘤治疗模式,多项国外研究表明该模式的应用可为食管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肿瘤患者提供更合理的治疗和改善预后[4-6]。在欧美部分医学发达国家,已有法律规定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应由以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医师为主体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共同制定。尽管我国的多学科协作组起步稍晚,但在多家肿瘤专科医院及三甲医院的肿瘤科已将这种诊疗模式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2.2多学科协作应用于肿瘤学研究生临床教学的必要性
为使广大肿瘤学研究生、未来肿瘤学学科的人才充分了解综合治疗原则,让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意识根深蒂固,避免输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师,将多学科协作应用于肿瘤学研究生的临床教学有其深远意义。不仅在教学中深化及形象化综合治疗理念,又能同时传授全方位多学科的前沿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协作与配合能力,有助于提高肿瘤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2.3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应该编写规范的肿瘤学研究生教材,内容应该包含:各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原则、各学科诊疗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前沿知识、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病例分析与解析等内容。以便学生从概念-理论-实践循序渐进地学习。
中学学科知识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 政治课学习 方法 学习效率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也进一步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人文素质、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意在改变过去单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学会学习,对教师来说,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法指导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贵有方。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就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在学习系统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更主动地有效地独立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自己的研究生涯时,用了一个方程式:“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可见,在学习和研究中掌握方法比掌握具体知识更重要。
千方百计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仅“授之以鱼”,更重视“授之以渔”。那么,政治课学习有没有诀窍或行之有效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思想政治课程知识的基础。
二、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教学,切实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基础知识指的是课本中的知识点,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内容大约有100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需要牢固掌握、理解。知识和能力关系密切,扎实的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基础,提高能力是掌握知识的目的,因而就要求同学们首先要听好课,把老师讲的牢记在心,重点难点认真做好笔记;听懂了掌握了课本知识,要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还必须“练”。“练”是要有目的有重点地精选那些与课本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练,做题时要想想这道题是属于哪类知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换个角度想一想,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遇到难题,就不断思考,直至想通,弄清为止。对做错的题,除了找出误区之外,还要注意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防止以后再犯此类毛病。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谚语云“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使人的成长和发展,使人受益终身。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也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以,要成就学业就必须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法拉第是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当初他在印刷厂当工人时把废纸订成本,用来记读书笔记 。他把各种书籍里关于电学方面的论述抄录下来,然后分门别类,整理成比较系统的材料,加以研究。后来他终于踏进了科学的大门,并发现了 电磁感应现象,使电力时代降临人间 。法拉第的成就与他早年所作的读书笔记是有密切联系的,如果不是做笔记为他打下坚实的电学基础 ,他就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贡献。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写了100多本心得笔记;生物学家达尔文写了50多万字的环球笔记,厚厚的18大本,这也是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原始资料,为日后写成《物种起源》一书准备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手抄的笔记有1000万字以上。他们都有做笔记的良好习惯,他们做的大量笔记如同一个个坚实的台阶,帮他们攀上了光辉的科学之巅。正所谓“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四、关注时政热点,学会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