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范文1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高度重视管理的时代.借助于管理,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只有科技和管理的共同发展,才能使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随着新医改方案的确立,医疗体制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日渐显露,如何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目前医院财务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存在的几个问题做一探讨。
1 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医院财务管理观念陈旧。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模式僵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是公立医院.以体现社会福利为主投人不计成本,产出不计效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医院管理者的经营意识较差,市场意识不强,有些医院基于自身的种种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管理的理念。其次.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同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区别。企业专门设置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这一管理岗位,由高素质的经济人才全面负责经济管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医院由医学专家即院领导兼职财务管理医院领导大部分是医疗部门的学科带头人或医学专家,在专业技术方面他们是强者,但在经济管理方面他们的了解就近乎零,如对财政补偿机制、税收调控、融资等并不熟悉。让这些医学专家来负责医院经济管理,其弊端非常突出,难以形成内部制约和牵制,直接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最后.公立医院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实行差额预算管理。资产单纯国有化。这种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需求。长此下去,医院宏观控制能力就会失调.不利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1.2 医院资金管理不科学
首先,融资渠道单一,缺乏风险意识。目前,医院作为公益性的医疗卫生位,尚未建立独立的、多渠道的融资体系,融资渠道单一,且融资成本高、风险大。有的医院在融资过程中.不能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对资金结构不能进行科学的分析,造成资本结构不合理,存在潜在的财务危机。其次,投资管理存在盲目性。投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投资存在盲目性,医院采购部门未曾分析设备的服务需求和医院的实际资金支付能力以及设备的投资回报率,而盲目购进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造成医院资金的浪费。有的医院在基建、设备投资等大型投资活动中.缺乏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风险与报酬的衡量。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1.3 医院财务控制薄弱
医院的财务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有的医院在资金使用上缺乏计划性,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使财务陷入困境。二是存货控制薄弱。有的医院存货不能准确计量,造成月末占用资金与其营业额不成比例。三是固定资产家底不清。由于多年来医院实行差额预算管理,每年除正常的国家财政补助经费外.还可以从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一些资金,造成医院经营无压力,浪费严重。
1.4 医院财务人员素质低
部分医院的领导财务管理意识并不强.在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时候,只重视医疗业务管理,忽视了医院的价值管理,这样容易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使医院的运行成本过高。医院财务工作专业性极强,工作量大,因此。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才,但医院普遍注重对医疗人员的培养.并不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这就使部分医院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以至于不能发现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水平的提高。
2 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更新理财观念。转变财务工作重心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首先.医院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加强财务管理是医院优质高效低耗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是直接关系到提高医院管理质量,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问题。加强和更新理财观念是市场经济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成功与否的基石。所以要将理财融合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使全体职工自觉主动参与到医院成本控制等理财活动中来。医院财务工作重心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移.使财务工作从原来独立、封闭状态发展到完全融人医院管理整体之中。医院要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供优质的
卫生服务,努力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其次,医院应进行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医院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是一种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预算控制和全面业绩评价。一是各科室根据需要.编制本科室本年度支出计划.制成表格上报医院财务部门;二是由医院财务部门汇总上报领导.根据现金的流人量来安排现金的流出量,压缩一些不合理开支;三是,由财务部门汇总编制年度经费预算。通过预算管理,实现年度收支综合平衡,较好地保障和促进医院各项任务的完成。
2.2 加强经济核算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医院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医院应高效率地运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高效、合理分配资金的使用。
2.2.1在筹资管理方面。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医院竞争更加激烈,医院对资金的需求很大。目前医院的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政府的财政补助,二是药品的差价收人。三是医疗服务收入。随着国家财政状况和医院分配关系的变化,医院资金的三个来源也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家财政对医院的补助占医院总支出的比例逐年下降;药品销售的差价收入也随着药品价格的改革大幅度降价而萎缩;政府出于对医院的定性.医疗服务收入被控制在成本以内。以上三个方面情况使医院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合理筹措医院建设发展资金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卫生改革与医院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下医院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筹资渠道,结合本身实际情况多形式、多渠道去筹措资金,解决医院资金短缺的问题。
2.2.2在投资管理方面。市场经济下,医院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财务人员要履行监督、检查医院经济活动的职责,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参与医院大型项目、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切实保障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财务人员通过综合的运算方法,对项目投资科学地加以分析评判,为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和解决方案提供经济分析结果,参与经济决策做好参谋,向决策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医院投资的内容主要有购置医疗设备、基本建设以及并购其他医院等。现在医院医疗设备采购一般由领导或使用部门提出。对医院购置和更新设备特别是大中型设备前.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对设备的使用率和投资回报等作全面、充分的市场调研、预测,作出可行性研究分析,以免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
2.3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充分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实现对资金流量的严格控制。在执行财务预算中,实行“一支笔、两条线”相结合的办法来管理医院资金。“一支笔”是指医院的资金在全面预算的前提下.只能有一位院领导负责统筹安排。“两条线”是指医院要严格控制收支两条线.实行财务统管,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即医院各部门、各渠道的资金收人全部纳入财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不允许任何部门保留“小金库”自收自支。
2.4 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实行医疗成本核算。要搞好医疗成本核算类型,借鉴企业、商业成本核算经验,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及其方法。打破了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形成的一整套旧的管理体制,由管理型变为经营型,强化财务平衡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也必须和企业一样,把管理作为主要一项来抓,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适应科室核算向成本核算的深化。适应商品经济的管理要求。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内部管理、减员增效、降低成本、健全财务审计制度。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质量,才能在未来竞争中领先。
2.5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是财务管理人员.现在医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强化医院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有利于财务管理人员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医院领导有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才会做的更好。如今的财务会计人员不光是一个“核算型”人才.而且也应该是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知识型管理人才。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要适时地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选拔会计人才机制.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努力学习业务的积极性,激励更多的会计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还要对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深入持久地抓好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学习活动,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充分发挥会计管理的职能作用,使医院的经济工作产生一个新的飞跃。
总之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财务管理系统的核心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移,同时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会人员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将专业财务知识和最新经营管理理念融
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精益;财务管理;模式
一、研究背景
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财务管理研究仅仅局限于研究精益财务管理理论框架和精益财务管理方法两个方面,对于打破传统的研究方式,从企业精益财务管理模式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为数不多,本文从我国企业精益财务管理模式出发,进一步提升提供具有研究价值的科学指引。
精益财务管理起源于精益生产,是一种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它将精益管理思想与企业财务管理相结合,成为精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精益生产与管理的研究日渐成熟,主要集中于精益财务管理理论框架以及精益财务管理方法两个方面,而缺少对于企业精益财务管理模式框架体系的研究。
二、研究思路
首先,本文基于企业精益财务管理模式,以L集团为例进行研究;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及资料整理分析总结出财务管理目标、核心内容;接着,通过L集团的主要制度及流程、主要财务指标、ERP管理系统等,进而分析L集团的精益管理模式;最后,得出结论并构建企业基于ERP系统贯彻落实精益财务管理新模式。
三、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单案例研究的方法对通过L集团的主要制度及流程、ERP管理系统、主要财务指标等,分析L集团的精益管理模式,得出结论并构建企业精益财务管理新模式,并通过ERP系统来贯彻落实。选取个别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细致的多元化分析,有利于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研究内容与分析过程
为达到财务成果一流、管理水平一流、管控体系一流的管理目标,L集团正在努力建立起一个向价值创造转型、更好、有效的服务业务的财务管理体系,充分利用ERP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技术水平,从而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一)财务管理核心内容
随着集团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集团的经营管理水平、管理方式及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五个部分,组成了L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且各部分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构成了集团财务管理的主体。该系统的最终目标是以价值管理为纽带,以成本管理为中心,降低财务风险,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二)财务管理重要支撑
L集团凭借着精益思想,着重优化整个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改进每项财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流程,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集团将其财务管理制度及流程、信息化财务管理工具作为其精益财务管理的两大重要支撑,为实现其以价值管理为纽带,以成本管理为中心,降低财务风险,提高精益管理水平,促进L集团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L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了重要保证。
(三)企业精益财务管理模式
根据L集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精益财务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核算流程。统一、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流程有助于L集团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为精益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并为企业精益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指引了方向。因此,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与之相契合的精益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核算流程,提高核算数据的准确性,促进全面预算的合理制定,有助于各部门及时了解其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财务数据及时做出相应的决策与调整。
第二类,高度信息化财务管理工具。近年来,企业财务管理精益化实施程度与需求的不断提高,将促使集成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工具的广泛应用,L集团通过不断升级完善ERP系统的功能来共享企业资源,良好的信息化工具支撑了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同时也大大提高企业员工的办公效率。
第三类,各项重要的财务指标考核。精益财务管理模式提高了财务考核指标的精细程度。不再仅仅依靠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与营运能力三大类来进行考核。而是将偿债能力再细化分为长期、短期偿债能力;而盈利能力则又细分为销售利润率、资产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将营运能力也进一步细化为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与固定支出周转率四个方面。这些指标看似常常是企业财务管理考核的重点,但大部分企业对其的分析缺乏系统性,没有固定的考核模式,应通过高度信息化系统来配合完成。
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范文3
关键词:精细化 财务管理 高校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入,导致了我国高校的角色定位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以往依附于政府的事业单位逐渐转变为现在独立自主的法人,由单纯的“业务型”逐渐转变为“综合管理型”,高校的办学目标也不再是实现收支平衡和社会效益,而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这种角色的转变迫切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从手段、方法到理念、目标等方面进行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改革,以符合当前高校改革的需要。因此加大对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的研究力度,对于促进高校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有着积极意义。
1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
从概念上来说,高校的财务管理指的就是高校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政策、高校办学方针来组织各种财务活动,处理各项财务关系,最终实现高校办学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和之前相比,现今高校财务管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财务管理的目标发生变化。自从高校脱离政府成为独立自主的法人之后,其就不可避免的陷入到市场竞争中,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高校之间的竞争,导致了高校办学资金的供需矛盾也愈发的凸显。这种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逐渐由资金收付为中心的记账式微观管理转变为以微观管理为基础,办学资金的筹措、调拨以及使用效率为重点上。毫无疑问,财务管理目标的这一转变更符合宏观经济管理,更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发展,能够为高校提供充足的办学资金。
1.2资金来源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高校的资金来源是随着国家在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的改革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以住,高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国家明确的规定了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渠道为辅。从而迫使高校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如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募集社会捐赠等来缓解自身办学经费紧张的局面。近年来,虽然国家的财政拨款仍然在高校办学经费中占有重要比例,但是高校资金的来源已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其它方式的资金筹措已经成为高校办学最为主要的资金来源。
1.3财务管理工作复杂化。办学形式的改变、办学规模的扩大、资金筹措的多元化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日趋的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已经初步具有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性质,并朝此方向发展,其工作内容也从单一的资金收支管理转变为资金的筹措、资金的配置等方向发展,且财务运营仍旧会受到政府的影响。例如政府进行了公务卡改革、收支分类改革,那么高校也必须对现有的资金预算、核算、拨付使用进行改革,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工作也更加的复杂。
2财务管理精细化措施
2.1人人参与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精细化财务管理欲要顺利的在高校实施,必须从学校规章制度上对其进行规范,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此外,作为一种新的制度,精细化财务管理方式只有得到全体人员的认可才能顺利的实施,因此,必须鼓励与财务管理有关的全体人员积极的参与到学校的精细化财务管理中,只有人人参与精细化财务管理,才能够确保精细化财务管理理念被认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效果。
2.2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购买或者定制开发财务管理系统,进而对财务管理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使得财务预算、核算、决算等财务活动能够按照财务管理系统中事先设定好的流程和质量标准来进行,这样既能够有效的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也能够提高预算和核算的科学性。因此,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是高校财务管理实现精细化目标的必要辅助手段。
2.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要求。对此,一方面财务人员要积极的学习,掌握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业务技能,科学合理的处理财务事项,以适应精细化财务管理以及核算的要求;另一方面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仍旧有待加强,近年来多次出现财务人员做假账、挪用公款等违法现象值得我们警惕,对于财务人员思想道德的培养工作是不能中断的,要帮助财务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奉公守法的意识。
2.4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细化财务预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虽然在资金的使用上审核比较严格,但是却没有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资金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至高校的各个管理领域,以有限的财务资源取得最大的成效。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清四查”(清理预算收入过渡户、查账户、查制度、查管理、查岗位)工作,对财政资金进行清理检查;其次,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督和管理,实时的跟踪调查资金的使用状况,确保不会出现资金的浪费现象;最后,增强预算收支和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对高校的预算收入来源进行监督检查,禁止私设小金库,对预算支出加强调控,确保每一份资金落到实处。同进对预算执行的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提高预算的约束力。
2.5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高校的经费来源很大一部分是科研经费,因此一直以来科研经费的争取都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遗憾的是争取之后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却很少得到重视,导致了科研经费的使用出现种种问题如挪用、浪费、贪污等。因此,在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中,对于科研经费应当严格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项目计划进行报销和结算,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工作,让科研经费的价值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对科研经费按项目编号实行项目台账管理,对科研经费实行分段控制,确保使用的科学合理性,同时对科研经费实行支出分类控制,对支出事项进行核对,确保全程跟踪管理。
3结语
理论和实践证明,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是符合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的。因此,为了推进高校长期稳定的发展,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春红.基于精细化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王书爱.基于精细化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研究[J].中国外资,2014.
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范文4
(一)财务会计概述
财务会计主要描述企业已经产生的交易或是信息,然后经过记录、计量和报告处理,通过报表的形式呈现给主要的管理人。企业管理者能够通过这些报表,了解实际的经营信息。报表中主要通过货币进行计量,辅以文字进行说明。
(二)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也被称为内部报告会计,较好的管理会计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会计有独特的方式,加工财务会计整理的资料,让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事件的本质。管理会计能够使不同的经济活动更有规划性,帮助决策者决策出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主要有两方面内容,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与差异
工作人员要能够掌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还要明确其差异,这是两者融合的重要基础,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首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具有同源性。这两个方面会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部分情况下回相互补充;其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一致。两者的环境具有一致性,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的管理建设服务;最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可以互为所有。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1、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财务会计的工作重点是体现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要重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等内容。会计人员需要拥有扎实的业务处理基础,还要熟练掌握会计业务处理的有关程序,在凭填写中、账簿的登录中,准确规范。财务会计要遵守会计准则,并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准确把握会计制度、法律等方面的内容,按照规范认真执行。在管理会计中,并没有财务会计要求的那么严格,但是同样需要会计人员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水平,能够在工作中达到较高的要求。在管理会计中,需要给企业提供其发展和决策的参考信息,所以工作人员应能够掌握统计学、运筹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内容,灵活运用,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
2、信息质量特征不同。在财务会计工作中,需要遵守严格的条例,按照有关会计原则进行工作。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达到较高的标准,信息要真实、准确、可靠、及时。财务会计工作中,程序确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需要将输出的信息,通过标注的形式,传递给企业的经营者,让其能够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在管理会计中,信息的处理工作更加灵活,很少受到规范和原则的约束。会计人员要结合工作方法,对实际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选择。信息输出后,管理人员应合理利用,经过整理后,在传递给企业的管理者。管理会计内容不会受到货币等计量的限制,能够包含更多的数据。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着相同的对象。在企业运营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着不同的关注点,财务会计重点突出已发生的事项,而管理会计,主要是预测未来企业可能发生的时间。两者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及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其研究对象都是企业。其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具有想听的来源。在会计系统的工作中,会计体系的出现,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会计能够为企业提供管理信息、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让决策者拥有更加丰富的依据。会计的本质就是为企业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企业决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会计系统的两个分支,各有侧重又具有同源性。其不同的方面在于,提供信息的及时性、规范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不同;信息的使用人员有所不同,虽然两个部门使用的资料,都来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但是进行了不同的选择和加工,最后汇总出不同的信息。管理会计可以被当做财务会计的发展和延伸。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漫长发展中,逐渐独立出来,并伴随这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改革,而产生了不同的要求。
企业在财务方面,制定了系统的方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然后分析财务会计的预算基础。会计人员要将这个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并进行严格的评价和考核,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是会计理论的发展,促进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一,增值会计模式能够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创造比较好的条件。这种模式说明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目标和服务对象,两者能够进行信息共享,并起到互补的效果;二,现金流动会计法的出现。这个条例能够更好的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增强了经济效益与投资效益的关联性。这个过程主要是财务报告,提供了现金流量和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然后将企业的投资决策有效的结合起来。三,资本成本会计的出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统计,能够建立统一的会计体系,让两者,让成本目标上达到较好的统一。在企业发展中,会计人员要保证投资项目和使用效益能够相互协调、并充分融合,为财务会计的融合提高有效的技术保证。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事项会计所要求的多重计量属性和将财务会计系统,要与管理会计系统的数据进行共享。整个过程需要将事项作为主要的信息,充分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缩小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三、新形势下融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途径分析
(一)建立并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管理会计是一个分支,会计人员需要发挥其功能。所以企业在定义管理会计中,要给予管理会计一个较高的评价,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方法,能够更好的实现信息资源额控制,在工作中进行较好的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会计人员要结合实际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考核,强化管理会计的制度,促进采取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二)建立和细分辅助核算
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中,会计人员应了解统一的会计制度下,两者的辅助项目,通过客观的角度,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服务。财务信息的整合中,会计人员应注意辅助核算项目的分化程度,不能过于详细。企业要制定一套全面的会计辅助核算,选取核算人员,达到较好的核算效果,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提升辅助核算项目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
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中,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种方法要以改变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为基础,让其从根本上认识工作观念的作用,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关人员应组织培训,然后更新会计人员掌握的知识,让其了解最新的会计准则和规范,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会计人员要了解自身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在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中,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有更好的需求。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做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这个融合问题是目前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相同人员要掌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内容和联系,通过其差异,分析融合的可行性,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融合方案。
四、结束语
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范文5
关键词:建筑企业; 财务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在我国是竞争性行业,数量众多,进入门槛较低,竞争激烈,建筑施工企业为承接工程,存在相互之间压低报价,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本。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和完善企业管理,施工企业才能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对施工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的安排使用资金,才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企业资产的增值,实现最大收益。目前金融危机带来的阴影还没有散去,全球经济都还处于低迷的状态,可以说,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业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强化财务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强化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呢?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财务集中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但没有现代化信息手段,财务集中管理如同空中楼阁。
目前,很多建设集团都在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建筑企业应该着力打造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起统一的网络平台.并统一会计政策、核算管理、会计核算体系等,另外要与有关银行合作.以网络为平台,通过互联网远程管理集团各成员单位银行账户建立“网上银行”,集团公司领导和有关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对内部各公司账户进行及时审查、监督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对每笔资金的流向做到心中有数,使全集团财务状况一目了然,堵塞经济管理中的漏洞。
给建筑施工企业制定一个科学而有实用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当前社会.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管理最佳选择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现代激励制度和财务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呢?它是首先给企业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企业所有的财务管理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展,它是管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它能够让企业所有的财务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行为都以这个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以确定财务管理目标而开始,以目标实施做为指针,以目标是否完成来评价考核。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确定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显得极为重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应该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经济规律来完成。只有这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才能才能得以顺利实现,才有现实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使建筑施工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同时,加强财产管理。坚持每季度清查一次,清查结果报公司总经理审阅.对财产的购置、用途、维修和报废,统一由综合管理部门管理。实现财务审计部与综合管理部门各有一套完整的帐目,确保国有财产的不流失。
完善建筑施工企业采购管理采购时必须签订采购合同, 同时送一份至财务部备查:采购物资到达时,采购部必须及时通知仓库,仓库按照采购合同的要求,同送货人核对物资的名称、型号、数量等是否与实物、供应商的送货单相一致,并开具物资入库单,一份送财务,一份连同供应商的送货单送交采购部;当实物与采购合同和供应商的送货单有出入时,仓库必须当场查出不一致的地方.并通知采购处理,经采购部同意后.方可在送货单上签名.以作为欠款依据,未经采购部同意而签单的,所发生的损失将由签单人负责。采购部在处理有不一致的情况时,必须在供应商的送货单上按照处理后的情况修改过来。方可移交财务:仓库必须按照实际收到的物资开具人库单。若收到的材料在数量、规格,质量等方面与合同、发票不符.财务部门应按规定办理部分拒付或全部拒付手续,材料仓库应对所到材料暂时另行代管。并在备查簿中予以记录。财会部门根据有关材料总账,对仓库明细账进行控制监督。月末财会部门材料总账与仓库明细账进行核对,帐与实物数量进行核对。
健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健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财务管理人员并指定主管会计。企业财务部门配备必要的财务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品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对财会人员实行统一任用.持证上岗,重点委派。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该加大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的力度,通过坚持不懈的后续教育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得到更新、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发展我国的经济提供会计保障。
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企业价值最大化 核心竞争力 战略管理
2006年10月30日, 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这标志着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 为我们打开了开拓会计职业新境界、提升会计工作新水平、创造会计事业新辉煌的希望之门(王军, 2006) 。同样的机遇和挑战, 也将在新会计准则的构建和实施过程中提供给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者。加之我国金融改革、税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步持续深入,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会因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交互影响而得以放大和复杂化。透视影响并有效应对变化, 将成为企业财务与会计必须成功解读的命题。
一、基本层面的概述: 主流财务理论的框架
借鉴当前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我们认为, 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应该以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 以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为两条主线, 按照环境战略组织行为绩效市场的经济与管理思维循环进行。
(一)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调决策有用性, 财务报告在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同时,应当按照法定要求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这将降低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主体在市场上的信息搜索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资产负债表核心地位的确立, 公允价值的合理应用与多数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等方法, 使得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反映企业价值。这将缩小投资者尤其是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误差, 使企业经营业绩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直接关系在资本市场上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体现。同时, 由于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 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国际间的可比性, 更有利于专业机构和人士的估值比较, 拓宽中国企业投资和融资的范围与渠道。
总之,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真实、透明、完整的反映企业价值。根据有效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理论和博弈论等实证研究结果,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信息披露的充分, 将减少市场主体的信息搜索和监督成本, 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程度, 从而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和财务约束作用的发挥, 大大改善财务管理环境。
(二)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上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发展阶段。但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弱式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公司治理结构逐步构建等现实背景下, 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最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
新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规定, 体现了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 服务企业创新和价值持续增长;财务报表列报、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等具体准则, 可以使企业充分披露并真实反映企业价值的会计信息; 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补助等制度, 可以通过会计手段协调企业、政府、投资者、员工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合理进行企业价值分配。以上对我国当前阶段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立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财务与会计协调一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三)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治理的影响
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 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 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的相互制衡, 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 主要解决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合理配置问题(林钟高、王锴、章铁生, 2005) 。
新会计准则构建和实施的决策有用导向, 能够方便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促进财务控制权市场的竞争并进而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改善企业和银行都存在的“预算软约束”现状, 发挥债权人治理机制。尤其是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完成, 股票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和主要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的背景下,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外部财务治理的作用会因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放大。
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等新准则的增加, 有利于企业激励与约束的财务创新、人力资本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以及财务分层治理机制的构建。而这些都是对企业内部财务治理完善的表现。
(四)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战略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一般框架如下:
从上模型可以看出,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与财务管理职能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全过程, 并集中体现于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决定了企业主要资源配置的方向和方式, 深刻影响着其他子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虽然对战略实施效果具有决定影响的战略评价的体系超越了财务的范畴, 但以企业预算和财务业绩衡量为支撑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对当前中国的企业而言, 更是如此。
如前分析,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既改变了企业外部财务环境, 也对企业内部财务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财务战略受到企业整体战略和其他业务子战略调整的冲击, 必然要进行修正。比如,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企业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与融资的会计制度障碍减少、资本成本降低, 可能转向外向型发展战略。这样一来, 企业财务战略可倾向于采用相对稳健的筹资战略、适度分权的投资战略和低股利分配战略, 注重发挥资本运营的作用等。
(五)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严格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不允许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上升情况下的损失确认等, 有利于财务稳健和风险防范。新准则关于允许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衍生工具等1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 体现了国际趋同, 成为一个亮点。但另一方面, 企业经营管理层可能会出于保护上市公司“壳”资源、获得既定盈利水平等动机, 不正当运用“公允价值”, 操作“数字游戏”, 违背新准则制定的精神和目标。而且, 使用公允价值后, 未实现收益和损失都要加以确认, 增加企业账面利润, 由于此部分损益没有现金流量支撑, 可能导致收益实质上的超分配, 增加财务风险。
此外,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和套期保值等准则, 为企业在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工具创新等环境下, 利用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进行财务风险规避提供了制度基础。
(六)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组织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表与列报等多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并新增了多项针对企业最新经济业务事项的准则。这要求财务与会计人员具有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通过培养学习型团队, 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梳理并改变原有业务流程,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等, 是财务管理组织建设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较长时期内的一项紧急任务。
因此, 可以预见,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财务流程再造将无法避免。新准则体系下的财务流程再造, 一方面体现出财务组织内部分工的细化, 即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将逐步分立; 另一方面, 以财务信息化和权责分配与流程结合的跨职能协作将更为重要和频繁。新的财务组织将在体现专业化分工的同时, 突出无边界价值创造。
(七)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集团下属单位数量多且组织形式不一, 在新会计准则执行的内容和时间上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为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统一、合并报表编制、业绩评价模式等提出了新的难题。同时, 分部报告准则的增加和关联方披露的变化, 也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新会计准则实施调整期, 企业集团母公司如何协调、监督下属子公司新会计准则执行时间, 调整财务战略和资源配置, 也是需要认真研究并妥善处理的财务管理问题。
二、具体决策的分析: 一个综述的视角
(一) 新会计准则实施与财务决策观念转变
在企业管理领域, 有一句通俗而又深刻的话语被经常提起: “思路决定出路, 细节决定成败。”按此思想, 我们可以类推为“财务决策理念决定财务决策结果, 财务决策结果决定财务业绩”。新会计准则强调企业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对受托责任履行评价的支持, 突出企业真实价值的透明反映, 重视企业现金流量信息。这将对财务决策理念产生直接影响: 立足企业价值创造和持续成长, 着眼企业资产质量和良好的现金流量。
(二) 新会计准则实施与资本成本降低
前文已经提及, 新会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 获得了iasb、欧盟等组织的认可, 这一方面使得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全世界更大范围内得以接受, 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财务报表编制和会计信息理解与应用的成本。这两个方面的进步或成果, 会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降低国内外投融资成本、减少国际贸易摩擦、增强跨国经营管理水平。上述这些, 既降低了财务投融资的成本, 又拓宽了企业投融资的渠道和市场。
(三) 新会计准则实施与资本结构改善
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和多数国有企业融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是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突出特征。这也是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重要表现。这一问题的产生, 缘起于股票发行制度的不完善、国有法人股的不流通、资本市场效率低、债权人相机治理机制缺失、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委托链条过长、产权改革不到位等多种因素。
新会计准则实施, 长期利好于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者、债权人、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的评价, 加之资本市场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多个领域改革的同步深入, 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将趋于合理, 与“新优序融资理论”、信号模型、最优资本结构理论等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偏离得以逐步纠正。
(四) 新会计准则实施与财务指标的正确评价
新会计准则在财务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计量属性等重大方面都较原来的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了深刻变革。尤其是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准则的实施, 难以完全避免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进行报表粉饰的可能。比如, 在新旧会计准则转换调整期, 有些企业出于业绩改善、保护上市公司壳资源、吸引战略投资者等目的, 可能会通过资产减值准备集中转回、非正规债务重组、关联性企业合并等方法, 将“非正常收益”计入企业“正常损益”, 粉饰财务报表。正是基于此, 中国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已经针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专门制定下发了部门规章。
因此, 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 尤其是投资决策时, 要对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 进行深入分析, 特别是通过截面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 掌握财务指标的真实业绩, 合理剔除非正常影响, 保证财务决策的稳健。
(五) 新会计准则与股利分配政策调整
股利分配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政策, 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和公司的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而言, 还会对其股票价格产生影响。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对资产、负债的分类及部分计价方式的改变, 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导致企业财务报告反映的当期净利润和可供分配利润的指标等发生变化。
企业的账面利润不仅包括企业自身营运业绩的体现, 还包括公司以外的环境变化对利润的影响, 即因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而确认的未实现的损益。此部分利润的增加与现金流量的净增加脱节, 有可能出现按照公司法进行股利分配的现金窘迫, 对企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 企业应考虑股利分配政策的内外部因素, 并进行相应调整。
(六) 新会计准则实施与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改进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内外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企业需要重新考虑预算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对企业经营指导的有效性和激励作用, 需要更加关注对现金流、资产质量、经营风险的管理, 修订业绩评价指标, 使企业由关注利润表转变为更加关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企业以利润表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需要改进。
传统的以财务业绩评价为主导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 存在着与企业战略脱节、过程与结果分离、短期业绩不能反映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等严重弊端。这些弊端与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战略目标产生了冲突。因此,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企业业绩评价模式和方法也必将创新。业绩考核尤其是对国有企业考核, 除了要发挥其“保值增值”等导向作用外, 还要发挥其以下“四个导向”作用: 一是要把企业引导到加强战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上来; 二是要把企业引导到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上来; 三是要把企业引导到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来; 四是要把企业引导到节约能源资源和提高增长质量上来(黄淑和, 2006) 。
上述作用的发挥有赖于经济增加值管理体系( eva) 、平衡积分卡方法和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新型企业业绩评价模式和方法的建立与改进。
三、财务管理的变革: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考察
(一) 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
哈默与普拉哈拉德1990年于《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 标志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进入一个新纪元———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管理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论点在于企业成功的根基在于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 而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的界定、培育及维护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内容。
通过战略管理这一纽带, 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紧密相连: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管理离不开财务管理的支撑; 而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以核心竞争力培育和提升为导向, 服务企业战略管理, 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变革
1. 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资源, 是其他企业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且能增加企业价值的核心能力。财务战略定位的准确与否、运用的好坏, 直接决定着整体资源配置的有序性、运转的高效性和企业经营的效益性(张云亭, 2003) 。因此, 没有财务战略管理的支撑, 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将无法进行, 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出现财务危机, 并退出市场。
2. 支持企业创新。在财务资源配置上,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新会计准则中关于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等规定, 减小了企业创新投入对利润的压力, 鼓励企业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投资; 股份支付、企业年金、职工薪酬等新准则的制定, 大大方便了企业对人才的引进和激励, 减少了“人本战略”实施的财务障碍。这都是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企业财务系统要主动参与创新文化的建设, 并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 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职能, 创新财务管理工作。
3. 打造学习型财务团队, 提高协作管理和无边界价值创造能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对财务人员和组织的一次重大考验。它不仅要求财务人员要学好、用好新会计准则, 而且要向利益相关方积极传送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影响的信息; 提高沟通能力, 与其他部门无障碍协作, 实施新准则下的管理变革, 破除传统的囿于本职本岗的工作思维, 跨部门进行无边界价值创造。
另外, 企业在实施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变革时, 要注意财务能力对战略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既要关注现实的财务能力, 更要关注与企业战略保持协调的财务能力的培育、形成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王军. 2006.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新会计准则, 全面提升会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效能. 会计研究, 8: 1 - 9
林钟高, 王楷, 张铁生. 2005. 财务治理: 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张云亭. 2003. 顶级财务总监: 财务治理、价值管理和战略控制. 北京: 中信出版社
李心合. 2006. 财务管理学的问题与出路. 会计研究, 7: 45 - 51
吴珊. 2006. 新会计准则与财务决策论坛综述. 会计研究, 9: 89 – 92
[英] 西韦尔著, 姜法奎等译. 2003. 核心竞争力. 北京: 华夏出版社
[美] 弗雷德·r. 大卫著, 李东红等译. 2003. 战略管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