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绩效考核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企业绩效考核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企业绩效考核方案

建筑企业绩效考核方案范文1

(一)人力资源风险概念

建筑企业发展环节中,人力资源风险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主要体现在有效性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缺乏,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不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作用的充分性发挥,出现人力资源组织不当、人员流失等风险。

(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时期,在这个环节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发展。整体来看,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在其管理环节中,依旧存在一系列的风险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基础建筑建设的要求日益严格,这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发展背景。整体来看,我国建筑市场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其对高素质建筑人才的需求性比较高。随着我国建筑市场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外建筑施工企业逐渐进入我国建筑市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必须强化人力資源风险控制机制。

二、市场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才的要求

(一)市场需求总量大

建筑专业性技术人才是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申报的关键,为了获得较高的企业资质,其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建筑专业性技术人才。整体来看,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主要是施工人才及施工技术的竞争。人才素质水平是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点,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总量不断提升。

(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桥梁工程、市政工程等不断开展,我国基础建设体系日益健全。整体来看,这些建设领域的建筑施工具备复杂性的特点,其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其施工总体规模比较大,施工管理程序比较复杂。为了适应我国现阶段基础工程建设的要求,必须进行先进施工技术及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应用,进行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聘用高素质的复合型建筑人才,进行EPC、BT等建筑管理模式的普及,确保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新型管理方案的应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一系列建筑项目运营管理、工程承包、资金管理等专业性人才。

三、人力资源风险控制面临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合理性的人力资源风险控制组织结构,专业性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其施工及技术岗位人才配置不合理,缺乏中高级职称工作者,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建筑技术人才,缺乏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建筑人才,整体来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人才专业化程度比较低。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人才队伍稳定性较差,其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在实践工作中,有些建筑项目偏离城市区域,整体施工条件、生活条件等比较差,施工人员缺乏良好的企业归属感。有些企业缺乏动态性的人才管理机制,其管理思想比较传统,没有进行人性化管理思想的应用。有些建筑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缺乏对人力资源风险控制的足够性重视,不能进行可持续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制定,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岗位设置不合理,有些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素质。[1]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缺乏长远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没有进行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管理方案的制定,不能实现人才培养分层性培训机制的应用,在其培训管理模块中,培训方案比较落后,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其培训内容层次不分,不能进行新型施工技术、新型施工设备等培训活动的开展。企业缺乏系统性的绩效考核系统,其缺乏统一性的考核指标标准,没有真正将绩效考核落实到实处,绩效考核体系尚不健全。在薪酬分配模块中,其缺乏科学性的薪酬管理机制。

四、人力资源风险控制要点

(一)人才强企思想

为了适应现阶段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控制要求,必须进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制定,进行建筑施工专业性人才队伍体系的健全,进行数量配置环节、结构整合环节、应用素质环节等的协调,这需要根据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进行人才引进机制的建设,进行人才储备管理方案的应用,满足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要求。为了满足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要求,企业必须要进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进行各个岗位合适性人才的配置,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性配置,避免盲目追求高素质、高学历等状况。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性发展,企业需要进行人才招引途径的开拓,到各大中专院校中挑选高素质的人才,积极引进企业外部建筑施工专业性人才。[2]

(二)人力资源培训及开发

通过对人力资源培训模块及开发应用模块的协调,有利于为企业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建筑师人才、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必须进行人力资源培训力度的加大,实现开发资本的投入,这需要进行人才培训模式的创新,进行内外培训原则的结合,进行企业员工培训要求的深入分析,实现紧缺型人才培训机制的强化,实现企业内部培训体系的健全,进行新型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理论等的培训。在工程实践中,针对某些高难度、大规模的建筑施工项目,进行专项培训模式的开展,定期开展技术管理交流活动,实现网络教学环节及现场教学环节的协调,要想方设法解决施工人才的学习问题,进行技术比赛、岗位实践等培训方法的结合,不断增强企业施

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其施工经验的丰富。

为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效益,企业必须进行员工激励及工作行为约束体系的健全,确保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实现各种类型培训活动的定期开展,做好员工的选拨、任用工作,强化员工绩效考核模式,实现员工薪酬的有效性管理,进行培训协议方案的优化,进行人力资源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绩效考核方案的优化

绩效考核方案的应用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人才竞争力,有利于吸引企业外部建筑类专业人才,有利于提升企業员工内部凝聚力。为了实现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有效控制,进行市场调研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进行同类型企业不同岗位薪酬分布状况的分析,对于紧缺型人才进行高薪酬策略的应用,针对不同岗位员工的特点,进行不同薪酬考核方法的制定。

比如在职能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模块中,进行绩效工作制度的应用,工资薪酬主要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组成,在项目部绩效考核模块中,进行工期薪酬考核制度的应用,工资薪酬主要由考核奖、岗位工资、绩效考核工资等构成,在施工操作人员绩效考核模块中,进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应用,在特殊型人才绩效考核模块中,需要进行特殊工资分配机制的应用,针对企业内部紧缺性人才需要进行协议薪酬模式的应用,针对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的优秀人才,需要进行专项奖励绩效模式的应用,实现不同岗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为了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进行薪酬激励体系的健全,确保建筑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

(四)健全人才选择机制

为了增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必须进行人力资源风险控制方案的优化。这需要建立健全人才选择及评价方案,进行任职资格模块、工作素质模块、绩效考核模块、竞争招聘模块等的协调,进行企业内外部人才招聘选择机制的应用。

在人力资源风险控制过程中,企业必须进行建筑人才职业发展途径的拓宽,进行专业技术型人才、施工技能型人才、施工管理型人才发展模式的应用,根据员工的性格、素质、专长状况等进行员工个性化发展方案的制定,留住高技术素质、高技能素质型人才,实现企业内部人才流动的合理性,进行企业人才选拔机制的健全。在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中,必须创造融洽的员工工作氛围,进行优秀员工评选活动的定期开展,进行精神奖励及物质奖励的结合,发挥好员工榜样示范作用,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的与时俱进。

建筑企业绩效考核方案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业绩考核 激励机制 探讨

一、引文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进入了良性的快速发展轨道,对建筑业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同时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使建筑施工企业陷入发展缓慢的境地。建筑施工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变化。

二、建筑行业与施工企业的特点

市场经营活动是企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首要环节。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是参与社会的首要活动,优质的工程、良好的服务、投标中标率等都是企业形象和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

1.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问题

从建筑业的大环境来看,在整条产业链上,建筑施工处于下游。在利润得不到保障或者亏损的情况下,部分施工企业铤而走险,偷工减料,进而引发新的问题。一些施工企业,为了生存选择“垫资、压价、让利”等优厚条件来取悦业主以赢得市场,近几年来这些问题也使施工企业陷入发展缓慢的境地。同样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有的将本属于自己的工作内容由分包单位代位管理,同时在工地临时设施、安全防护等减少投入,这为企业带来了短期利润,却产生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建筑行业与施工企业结构特点

(1)建筑行业市场结构虽然我国建筑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行业总体水平提高不多。国内建筑企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建筑安装业,高、精、尖新技术含量业务明显偏少。

(2)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结构 虽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总体上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趋同,只得在同一层次展开竞争,形成全行业的恶性竞争。

(3)人员结构从施工企业人员结构看,整体素质提高不大,低文化程度人员仍占到3/4以上,大专学历以上人员数量很少。

因此,施工企业需要研究行业组织结构构成,制定行业组织政策,通过建筑业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根据市场需要去引领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达到行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企业、企业管理、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建筑市场、质量安全管理、材料设备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管理、成本管理、施工资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信息化以及风险管理。

1.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特点是建设周期长、资金占用金额大、时间长且多为举债经营,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较大。大多数施工企业多采用项目法管理,即整个项目由项目经理以承包方式负责完成。所以,施工项目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维系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1,2]。

2.建筑施工企业的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要具有竞争力,关键是如何释放员工的活力、智慧与创造精神。成功不仅依赖于优秀的员工,更重要的是要有成熟而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深入了解员工需求的基础上,制订匹配的激励策略,激励每一个员工去实现企业的预定目标。与竞争机制相配套,实行合理的业绩考核和薪酬奖励制度,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意义重大。

3.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的作用

当前绩效考核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经营利润、战略目标的实现等。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可以从公司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成为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支撑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力工具、经营管理必要的沟通渠道。

4.建筑施工企业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的主要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是生产建筑工程产品的企业,由于其产品的固定性、多样性,难于实现批量化生产和流水作业,使得建筑企业的业务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地域分散等特点,这些决定了企业施工的建筑活动具有流动性大、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经营周期长。所以需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绩效考核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制定与之匹配的考核与激励标准。

(1) 绩效考核要准确定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业绩考核是要解决什么问题,对企业和员工进行考核和激励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什么。如果对于业绩考核定位不准确,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所以必须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绩效考核准确定位。

(2) 避免个体绩效与企业战略脱节。由于忽略战略与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部门或个人的绩效考核在设定之初常常只关注自身利益,造成尽管个人或部门业绩不错,但企业整体业绩一般、甚至不佳的现象。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必须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同时绩效考核也要朝着更有利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方向进行调整。

(3) 考核内容要全面、考核指标设置需合理。现有建筑施工企业依然多使用传统的以出勤为主的考核指标,指标几乎没有设置,或设置宽泛、不具体、可操作性差、主观性较强,很容易导致凭人际关系的考核结果,很难综合反映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岗位水平,更无从体现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发展能力、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等指标。

(4) 与员工保持畅通沟通,使被考核者及时知晓考评结果。企业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往往工期紧、周期短、任务重,为了保证施工任务的顺便完成,员工忙于日常的各种检查,考核工作使管理人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同时管理人员为了避免纠纷,在考核过程中更加减少与员工的沟通,这些导致员工几乎见不到自己工作的业绩结果,对自身考核结果无从了解,更无从知晓自身工作与企业要求的差距在哪里。

(5) 确定绩效考核的作用和价值。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员工和管理人员意识到考核与激励机制是为了使大家工作更有效、达到企业战略目标,同时使企业在建筑行业更具竞争力,而水是单纯为了指责考评不符合要求者,或者使个人利益受到损失,而忽略了自身在绩效考核中的重要作用,却有着对考核机制的误解和抵触情绪。久而久之,违背了绩效考核的本意,使评价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目标。

(6) 设定考核周期要安排合理。对于任务绩效的指标可能需要较短的考核期,而对于周边绩效的指标(如人际关系、团队精神),如果依然按照较短的考核期,就会出现考核不准确、误差偏大的现象,而应在较长的时期内进行考核。所以,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考核周期应当和工作任务完成方向一致。

(7) 选定考核方法考核过程中定性判断多,缺乏量化评定依据。从产业发展史上看,建筑施工比较成熟,整体水平难以提高,人才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科学的考核技术,致使考核结果缺乏客观性。

四、建筑施工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与激励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完善企业绩效考核流程

绩效考核体系不仅仅是对员工、部门业绩的考核,而是与企业的整体战略、部门目标、个人业绩紧密相结合的一个有机整体,所以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最初的考核流程就要进行系统考虑。同时,个人和部门绩效以及企业战略都需要通过一个科学的绩效体系管理获得,只有系统思维、有机管理才能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因此,绩效考核的建立与实施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明确企业的战备目标 首先确定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重点,找出关键业务领导的关键业绩指标,然后对关键部门及岗位的业绩指标进行审核,最终建立起适合该企业经营战略的绩效管理体系。

(2)确定部门与个人绩效考核的目标 合理确定每个职位的工作性质,并在实施过程中应并与员工沟通,使每个被考核者都理解接受这一目标;

(3)明确企业级考核指标 企业级考核指标对应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设定的考核标准,这个指标不仅是对管理人员自身的考核,而且要能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

(4)注意考核指标的反馈效果 根据部门绩效考核目标和工作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绩效考核指标和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并将其作为员工薪酬调整、职位升降的依据;

(5)根据不同工作性质确定合理的考核周期;

(6)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 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每位员工、部门及岗位,根据反馈意见对考核体系进行完善和提升。

2.做好绩效考核体系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需要首先做好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即明确组织结构所需的关键部门与岗位,制定并更新“主要经理与优秀后备人才”的档案及培训计划,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考核体系建立的步骤

3.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的依据

根据建筑施工企业行业及从业人员的特点,确立考核指标的依据要以简单化为原则,既要兼顾施工项目任务的重要性又要考虑与项目有关的多级周边绩效指标,如图2所示。确定绩效指标时,应当注意绩效指标应当有效、具体、容易理解、及可操作性等。

图2 业绩考核体系与薪酬体制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4.选择适宜的绩效考核周期

绩效考核周期与企业管理成本、及员工工作业绩直接相关,还会影响到绩效管理的效果。所以对于比较容易考核、性质不稳定的工作业绩,考核周期可以短一些;而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比较大、性质稳定的工作业绩,考核周期应设立长一些,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5.将考核责任落实到个人

企业战略、部门绩效、个人业绩是考核体系中自上而下的三个不同层次,在设定考核目标时只需逐级分解即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个人绩效往往与部门绩效紧密结合,所以,不能对部门绩效与个人绩效指标生搬硬套、强行分解,而应强调部门间、个人间的团队意识和相互合作。

五、结束语

有效利用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是建筑施工企业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绩效考核与激励不仅可以用来确定员工的薪酬、奖罚、晋升或降级标准,而且可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提升,所以,要将绩效考核的结果有效地运用到员工薪酬体系中,以发挥其激励作用。但是,任何管理措施都会有自身的不足,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也如此。必须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和团队协作建设,使绩效体系在管理中起到更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燕永贞.项目团队成员绩效考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1:15-18.

[2]赵平,郑利娜.施工质量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3:246-249.

[3]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建筑企业绩效考核方案范文3

通过构建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发挥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以此来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那么,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建筑企业应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呢?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

二、建筑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的绩效管理,指的就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员工某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结果、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的评价,或者是对在某一时期内,组织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盈利状况所采取的评价活动。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整体得到进一步发展。为此,这一章节首先明确在建筑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开展中具体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从而为后续的讨论奠定基础性作用。1.对绩效考核认识不足,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企业所开展的经营活动都是围绕一开始制定的经营战略目标而展开的,脱离战略目标的经营活动,无论所获得的效果如何,都只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因此,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就应该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以目标管理为中心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出有效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部分建筑企业对这一方面认识不完全,缺乏正确的理解,未能重视与员工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内容、指标不够明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工作业绩,不利于整体的进步与发展。2.考核形式的单一化,缺乏科学、规范的工作分析。建筑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考核工作开展的方式往往是上级对下级进行审查或考核,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而产生不公正的结果,因此,考核形式的单一化以及考核方式选用的不恰当是导致建筑企业绩效考核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监督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同时考核投诉渠道的不畅通,员工对有异议的考核结果难以得到有效申述,也是导致建筑企业绩效考核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工作分析是绩效考核的基础,而所谓的工作分析,指的就是对企业每个工作岗位进行科学认真的调查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获得数据并形成说明书,但是在实际发展中,缺乏科学、规范化的工作分析,导致考核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建筑企业构建绩效考核体系的策略研究

建筑企业除了具备一般企业的特点之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性,其主要的特点包括构成人员多且复杂化、作业生产方式不连续、原材料和产品不固定、市场也不固定等方面。正是因为建筑企业具有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如何从建筑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出发构建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且通过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来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整体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这一章节就主要从如何构建建筑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入手,来进行相关方面的探讨和研究。1.以企业战略目标和组织运营为主,开展有效规划。建筑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主要是由三个层面来得以构建,第一层面是从企业战略目标和组织运营出发来做好规划工作,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首先,企业在一年的开始之前都会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未来的发展预期、整个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入手,采取PESTEL分析、波特竞争五力模型分析、利益相关方分析及SWOT综合分析等方法来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从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出发,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规划,在此基础上确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和导向。其次,梳理和优化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等多个方面,因为这些方面的因素也是建设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在充分考虑这些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是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利于促进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得以顺利构建。2.从六大层面入手,构建绩效考核体系。第二个层面就是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主要是由六大部分所构成,具体表现如下:第一,绩效管理定位,主要包括绩效管理绩效导向的确定和绩效管理方法体系的选择这两个方面,绩效管理绩效导向的确定主要是有企业战略目标、管理控制、人事考评这三种导向,而绩效管理方法体系的选择主要包括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体系、基于标杆管理的方法体系、基于360度绩效考评的方法体系关键事件法一级行为观察量表等方法,需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发展需求有效选取。第二,组织保障体系,在这一体系的作用之下明确绩效管理组织分工和具体的责任归属,有利于推动绩效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开展。第三,目标指标体系,就是确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而这些指标是通过对企业战略进行有效的分解和执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团队,进而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而制定,从而促进绩效考核体系得以有效建立。第四,绩效运营体系,主要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沟通机制,加强员工与绩效管理者之间的沟通,让全体员工正确认识绩效管理,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第五,基础保障体系,简单来讲,就是保障绩效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从而推动整体的进步与发展。第六,监督约束机制,保障绩效管理体系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对绩效管理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约束,从而保证数据真实有效性,保障员工的实际利益不受损害。3.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整体发展。第三个层面就是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保证绩效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开展。在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中,绩效管理体系在企业中体现的形式主要是由两个方面所构成的,一方面,是有形的、能够实实在在看得见的事物,包括公司绩效管理制度、办法、方案、手册、流程、指标及工具表单;另一方面,是无形的,但却是让人能够感受的到,主要体现的方面就是企业的文化氛围,因此,构建建筑企业绩效管理体系还需要从文化氛围的营造入手,以此来发挥推动的作用。首先,任何体系的建设都是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持作用,因此,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建筑企业要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从而推动建筑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得到有效构建。其次,建筑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以及企业文化的营造,都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来发挥作用,因此,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相应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公司的变革和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培训活动的开展、优秀经验的交流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此促进共同的进步与发展。

四、结语

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建筑企业就必须提高人员方面的优势,也就需要建筑企业做好绩效管理工作,构建一个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来实现整体的目标。因此,建筑企业需要立足实际发展情况,结合时展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有效构建绩效考核体系,以此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闫建忠 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基于KPI的团队绩效考核研究[J].韩雪.北方经济.2007(04).

建筑企业绩效考核方案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建筑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薪酬管理方式和绩效管理方式进行讨论,构建了建筑设计企业的全面薪酬管理方式,提出了实施全面薪酬管理的重点措施。并针对建筑设计企业绩效管理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平衡记分法的绩效管理系统,可供建筑设计企业参考。

1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以人为本的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企业大多是原事业单位性质经过体制改革的产物,因此在市场化的初期阶段,其人员结构还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原有的特征,如:市场化的人才缺乏,管理人员奇缺,一度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等,这些问题将给我国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屏障。为此,本文针对建筑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薪酬管理方式和绩效管理方式进行讨论。

2建筑设计企业的薪酬管理方式

面对未来竞争激励而且快速变化的经营环境,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健全的薪酬制度是吸引、激励、发展与留住人才的最有力的工具,比较有效的途径是实施全面薪酬管理。

2.1建筑设计企业全面薪酬管理的构建

全面薪酬管理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它将公司向员工支付的薪酬分成“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两大类,两者的组合,被称之为“全面薪酬”。建筑设计企业中建立全面薪酬管理,外在薪酬主要是指建筑设计企业向员工提供可量化的货币化价值。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和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薪酬,补充养老金(企业年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的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化的开支,如住房津贴、车贴、饭贴、职工体检等等。内在薪酬则是指建筑设计企业向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种办公设备(如好的电脑、好的办公环境),培训的机会,技术职称的晋升,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如参加各类高层次学术会议、进行媒体宜传),吸引人的企业文化,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司对个人的表彰、谢意等等。实际上,在建筑设计企业中的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中,又可分为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由此形成全面薪酬的二维模型。经济性薪酬是物质薪酬,这种薪酬的付出是建筑设计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减少资金短缺,就要在这方面进行科学控制。而非经济性薪酬则是精神薪酬,它是提升建筑设计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2.2建筑设计企业实施全面薪酬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个合理的薪酬制度的制定,必需要配合建筑设计企业运营状况,根据本企业的支付能力,选取合适的薪酬战略,以便更好地配合建筑设计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建筑设计企业在选取合适的薪酬管理模式,需注意以下问题。

(1)形成规范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筑设计企业的基本工资是建立在岗位基础上(它所体现是主要是内部公平),同时根据均衡工资率或现行贴现率,与该类劳动力细分市场挂钩,按劳动力市场价格确定相应的工资水平(它体现的是外部公平)。薪酬的定期调整必须掌握市场的水准,要保持建筑设计企业基本薪酬的竞争性,以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同时薪酬的调整也必须配合社会的生活成本,调薪幅度要根据物价指数和市场薪酬的增长幅度来确定。针对工资刚性,可以将工资总额与建筑设计企业整体效益(企业效益的增长率、工程项目的承接和储备状况、市场占有率)挂钩,使之具有一定的弹性。

(2)引人报酬风险机制,明确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建筑设计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资占全部报酬的比例,一般而言,基本工资应占全部报酬的40%~50%,如果基本工资偏低,不利于给员工以稳定的安全感,从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对于奖金和股票期权等激励性的报酬要明确发放方式和标准:因个人努力而取得较高绩效的按规定发放绩效奖金,而如果绩效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则可用股权及分红的方式让员工共享。一个明确公平的薪酬分配方式,是把员工的利益与建筑设计企业目标联系起来的最佳途径。在薪酬方案中引人风险机制,使得薪酬成为一种激励与鞭策并用的措施。由于它既体现出物质方面的奖励和处罚,又使不同层次的员工具有不同的风险,这就不但从物质上激励员工奋发进取,而且从心理上激发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的决心和相互竞争的进取心理。

(3)调薪方式要透明和公开,根据员工的不同需要调整管理方式。建筑设计企业要能够吸引、激励和留住有能力的员工,必须力争做到薪酬公平,同时调薪方式要透明和公开。事实上,在员工的生活质量当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人性的管理方式。建筑设计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员工的学历层次较高,员工们所希望获得的除了物质薪酬外,还希望得到精神薪酬。因此,企业应了解不同性别、年龄的员工对于工作满足、家庭照顾、发展潜力、培训机会等不同的需求程度,对物质报酬之外的精神薪酬给予更多的关注,切实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向管理向效益。 (4)改革传统单一的福利保险模式,实施弹性福利保险计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员工对福利保险方面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采用统一的福利保险形式并不一定能够满足大多数员工的要求。这就向传统的单一福利保险制度提出挑战,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有必要向员工提供多样化的福利保险项目,使福利保险制度的效用最大化。同时,由于福利与保险涉及组织中的每一名员工的切身利益,不仅对当前的利益有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其长远利益。所以制订并实施适合企业发展水平的弹性福利保险计划,是企业和员工共同关心的问题。

3建筑设计企业的绩效管理方式

目前绝大多数建筑设计单位已由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原有的各项服务功能逐渐演变为各项业务单元,管理制度也发生了变革,尤其薪酬模式均已向按效益分配转化,相应的绩效管理变得不适应。笔者认为.基于战略管理的绩效管理方式—平衡记分法能够为建筑设计企业的绩效管理带来新的思路。

3.1建筑设计行业企业绩效管理的特点

建筑设计企业普遍存在着多业务单元的特点,对绩效管理提出了特殊要求,也增加了相应难度。首先,各业务单元发展不平均,且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市场占有率不同;市场范围不一致,发展潜力有异,用单纯的指标来考核各机构的业绩有失偏颇,也就不能对其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其次,各业务单元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决定了其战略地位的不同,从而能获得的发展资源,包括资金的投入、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及政策的支持都会有差异,这些差异将进一步造成各业务单元发展的不平均,因此要以相同的方法考核绩效不合理。第三,由于各业务单元的动态发展,使其绩效表现不同,有的倾向于长期绩效,有的着力于短期绩效;有的需要解决战略绩效,有的更应满足生存绩效要求。因此,在进行业务单元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设计中,要引入全面评估的思想,要以全周期的管理取代单一时间截面上的管理,以多业务指标取代单一的财务评估指标。

3.2基于平衡记分法的绩效管理系统

平衡记分法(BSC法)的指标框架体系包括:学习与成长性、内部管理性、客户价值和财务四个部分。它强调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续效指标的确定必须包含财务性和非财务性的,而且要“平衡记分”;二是强调了对非财务性指标的管理。其深层原因是财务性指标是结果性指标,而非财务性指标是决定结果性指标的驱动指标。针对建筑设计企业的特点,可将其绩效管理系统分解为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管理指标和学习创新指标四个方面,并根据其各业务单元的实际情况设立绩效考核体系。

财务指标体系:产值通常是建筑设计企业较为重视的一个财务指标,由于建筑设计行业的成本较为简单稳定,其产值可以表征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效益,所以通常可作为考核目标,但还要设立另外一些财务指标,如利润、资产收益率等,这都是建筑设计企业必须关注的财务目标。在分解财务目标时,还应考虑到各业务单元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发展初期的业务单元可鼓励产值增长,较为成熟的业务单元应侧重于利润等方面的提升,并应对各业务机构的规模、行业背景,以及所处的战略地位,设置不同的财务考核指标。

客户指标体系:为了完成财务指标,各业务单元应针对目标客户群体制定适当的市场目标。在顾客关心的质量、服务、时间、成本等方面下功夫,以保证满足顾客需要。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和相应的市场占有率的实现是完成财务指标的主要途径,也是建筑设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目标,对客户目标的考核可以通过设定适宜的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的增长等指标来完成。

建筑企业绩效考核方案范文5

关键词:建筑企业 人力资源 人事制度

1、前言

当前,我国许多国有建筑企业由于长期受到计划体制的影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大多还停留在传统意义的人事管理上,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其他资源的有效利用,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文中通过分析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如何搞好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了探讨。

(1) 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人事管理没有按市场经济方式运行;劳动就业体制处在转型过程中,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明显;人才使用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激励机制不完善,职工积极性难以调动;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人才队伍素质有降低趋势;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还不到位等。

(2) 企业产权名存实虚,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利益不紧密相关,缺乏把企业办好的最基本的利益冲动。大多数经营者由行政任命,缺乏职业经营者的理性,对改善企业经营的理念、措施被动接受。行动迟缓,如大多数企业尚没有成立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部门。

(3) 领导更换频繁,导致企业行为明显短期化,只重眼前利益。即使制定了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也不能保证它在下一任内的延续性,相应地企业更缺乏支持战略实现的长期人力资源规划。

(4) 领导者本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准亟待提高。在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尚处于理念传播阶段.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引进.又较普遍地模仿抄搬西方经验.只是简单地嫁接一些技术工具和工作程序,忽视或没有意识到与民族文化、行业特征及企业具体情况的结合。

(5) 企业文化建设范围狭窄,内容陈旧.对员工的凝聚力微弱。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很肤浅,也没有明确的价值观。由传统的口号式宣传演变而来的文化氛围反而造成僵化、保守、形式主义的形象.不能吸引企业外部的优秀人才。

(6)人力资源开发尚未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重使用轻培训,即使培训也只满足证书而忽略培训效果考核。重经验轻潜力,影响企业新员工的士气及企业归属感。缺少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良好的机制能保证人力资源的供应及开发,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2、改善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其管理不能局限于人力资源部,它应该贯穿于企业整体管理.企业战略的实施应该得到人力资源战略的支持,因此人力资源应站到企业综合系统的角度进行管理,从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改善人力资源管理。

2.1 规划管理

人力资源同其它企业的经营行为一样.需要人力资源经理投入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规划。只有详细而系统的由人力资源项目有关成员参与的规划才是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唯一基础。当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能制定一个新的计划来反映环境的变化。规划、规划、再规划应该成为人力资源经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高级管理人才普遍短缺的情况下,应该仔细规划制定高管的数量及薪金,以获取更多的人才。同时,避免某项目人才过剩现象。并制定应对风险的计划,使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级人才资源能够与公司的发展保持相同的步伐。

2.2 塑造好的企业文化

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前进的轮子,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翅膀。这里强调了管理和技术的重要性,而且更加强调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好的企业文化,能促使员工产生文化认同及强烈归属感,使企业士气高涨,为企业提高绩效,保留优秀员工及吸引外面的优秀人才起着很大的作用。目前,很多企业难以留住人才的原因就是没有好的企业文化,颓废的、消极的企业氛围,以及低俗的文化很难让优秀员工产生认同感,继而影响员工绩效。

2.3 设计合适的薪酬制度,以及科学的绩效评制度

提供合理的薪酬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环节。设计合理的薪酬制度要考虑到企业的战略及企业的经济实力。现在建筑企业管理层和劳务层相分离,必然导致企业战略的不同。不同战略需要不同的人员结构。薪酬制度要考虑到各种员工不一致的需要。企业经济实力也决定企业是否提供较有吸引力的薪酬。

从施工企业的员工构成看,一般包括经营管理者、项目管理者、一线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及服务人员。薪酬设计应该考虑层次性,薪酬同个人的岗位业绩和企业的经营绩效联系起来。发挥市场决定工资的机制,参照市场劳动力定价,确定员工薪酬水平并区分不同员工薪资收入的差距,保证薪酬制度在组织内部的公平性和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有效地实施绩效薪酬制度对于任何企业都是一种严峻的挑战。通过公正、公开、合理的途径来定义和评估业绩,将个人绩效与广义的绩效奖金、奖励制度挂钩。据此为确定员工报酬提供基础,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为人员培训提供指导。

建立规范的职工绩效考评体系,首先要建立明确、统一固定的考核评价标准。也就是说,测评者要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统一的标准环境下参与考核,只有这样的考核才具有实际意义。其次,要以被考核人的具体工作业绩为考核基础,抛弃管理者的个人感彩,允许被考核人进行自我评价和陈述。

2.4对员工进行有效培训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手段,对企业及员工自身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培训包含以下几个内容:①培训目标的确定。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组织绩效。企业要首先根据企业战略确定需要员工具备什么技能,怎样获取拥有这种技能的员工。对内部成员进行培训来获取合适人力资源是很有效的方法。其次,根据企业需要结合员工的意愿,确定哪些员工需要培训。这样做有利于达到培训的目的,也能更有效的激励员工。经过这一过程,企业就确定需要对谁进行什么培训了。②培训实施的过程。首先确定培训方法。培训的方法有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不同方法适合于不同的技能培训。其次,向员工说明培训的效果要求及考核标准,这样就能保证培训不流于形式。最后,在培训的不同阶段对培训员工进行培训效果考核。

(5)认真执行方案.由于牵涉到的因素太多,企业变革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它的任何变动都将受到部分人的抵制。全盘考虑制定好变革方案后,企业管理者就必须彻底执行方案,不能因为暂时的不顺而否定方案。适时地考核方案实施效果,对实际效果与计划效果进行比较,不断的改进方案或方案的执行。只有经过科学的管理变革,建筑施工企业才能从劳动密集型、管理落后转变成技术密集型、管理科学的有生命力的现代化企业。

3、结束语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资源。企业的发展,要靠人才,要靠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管理者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在工作中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进一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辉.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J].企业管理,2010(9)

建筑企业绩效考核方案范文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传统工程建筑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施工的安全性不高、技术性不强以及建设的协调性不够等等。而作为质量提升与成本控制的前提,建筑工程施工的科学性非常重要。为了使管理方式更加具体化、系统化,绩效考核必不可少。因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应用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

绩效考核;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必不可少。近几年来,人民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在保障经济整体性的同时,也要在项目框架合理组织的基础上使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提高绩效性。这样才能够为建筑企业灌输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建筑工程施工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意识方面的问题

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绩效管理中,虽然大部分企业都予以践行,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严格的制度。但仍然存在着管理方法流于形式的现象。大多数建筑企业都没有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实施,而是照搬著名管理公司的制度,使得评价中出现不真实、不全面、不客观等情况。第二,绩效管理的指向性不强。有些建筑企业并没有长期践行绩效管理方式,而是在公司业绩不好时执行一段时间,使得绩效管理无法深入人心。第三,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的认知不足。他们对这种方式并不是非常重视,也没有严格的按照实际规定来践行。

(二)上层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本质上来讲,绩效管理是由上至下践行的一种考核与评价方式。只有上层管理者予以高度的重视,基层工作人员才能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现有的问题在于,一些建筑工程的管理者认为主要将技术把控好,保证工程的质量,实现经济成本的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只有将人员的工作效率发挥到最大程度,才能够实现工程经济的合理组织,并不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因此,这种传统思想的存在使得绩效管理无法实施。

二、绩效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一)建筑工程绩效管理中的质量管理

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管理是绩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第一,在建筑工程设计方面进行质量管理,以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评定。管理者从设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考察出发,要求设计人员进行工程的实地考察,要求他们按照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划。规划内容要从材料的使用到人员的配备再到管理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每位设计人员都制作出一个最佳方案,说明自身规划的优势,在小组内进行评定。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最为全面并可行性极高的设计提交到管理部门,设计人员在负责人处进行二次汇报,由管理者选出一个最有效设计进行实施。最终,建筑管理者也会给予该名员工经济奖励,以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第二,控制施工队伍的质量。从本质上来讲,施工队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环节的核心。管理人员应该从工程的投标做起,按照规模选定质量较好的承包队伍。在项目中标后,要根据各建筑队伍的规模、工作情况、实施效率进行监督,确保质量保障中的绩效管理方式的有效性。

(二)建筑工程绩效管理中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是相对应的,二者缺一不可。第一,在成本控制方面。管理人员应该按照工程的性质进行划分,进行施工组织的有效优化,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与协调性。例如:管理者应该加强生产部门、材料设备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设计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各部门之间定期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信息的共享,合理性的规划工作任务,将工作效率做到最佳。同时,管理者可以进行过程监督,看哪一部门的整体配合性最高,并予以奖励。第二,加强绩效管理中的经济性。为了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体现成本节约性的目的。管理人员要对各部门的工作予以细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非常全面,它主要在质量监督、成本控制这两个方面得以体现。因此,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当前建筑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内部体系,形成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丛苏莉,牟戈红.KPI在建筑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N].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123-125

[2]刘秀凤.网络计划技术优化方法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