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术室护理质控存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术室护理质控存在问题范文1
手术室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部门,由于其特殊性的存在,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高低影响了手术患者的安全。由此可以见质控对于手术室管理的重要性。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就是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成立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等组成的责任明确、分工细致的质控小组[1]。手术室护理人员多、工作时间集中、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高等特点决定了单靠普通护士长管理不能保证手术室中的护理质量[2]。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措施作为专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能够在手术室中进行有效的、直接的质量控制[3]。本科室在设立质控小组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住院床位数多达1000多张,共有手术间16个,手术室护士共有44名,年龄22~54岁,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o师 18名,护理师17名,护士3名。我们选择成立质控小组前后的2年数据进行对照比较(2014年和2015年),两组患者身高、体重、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根据科室的质量管理,将质控小组分为临床质控小组和教学质控小组。每个小组设立一名年资长,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担任组长,组长负责整个组员的质控把关,护士长负责整个手术室的质量控制。所有的考核指标纳入个人护理考核。
1.2.2各小组的任务分工 临床质控小组的负责手术室的消毒隔离,手术的整体配合,各类临床标识的摆放,手术物品的装备,与患者的沟通,交接班核对制度,手术的应急状态,抢救物品的装备,物的管理。教学质控小组负责科里人员的带教,进修实习生带教,护理科研的发展,三基的定期考核与检查。各类手术器械及大型的医用仪器要定人定期的进行检查,保证机器能够正常使用,如出现突况要准备好应急预案。由于腹腔镜手术较多,并且刷洗需要大量的时间,所以质控小组要对腹腔镜器械要定期进行抽查。
1.2.3制定质量控制标准 手术清点记录单及医嘱单要做到字迹清楚,清点单要做到完好无破损,记录单要认真填写,做到准确无误,应用医学术语,对于一些使用的自费耗材要做好登记。根据护理部及医院要求,按照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标准要符合科室发展的需求,由护士长及质控小组组长及组员代表共同商讨制定。每周进行一次质量汇总,对于过去的1 w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整改,对于做的好的要给予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要进行批评整改,并在下一周的质量控制中进行重点观察。每月对所有数据进行汇总,所有的考核指标与奖金相挂钩。
对于手术室里面的卫生人员也要进行专科知识的培训,一些基本的消毒隔离制度,安全接送患者,手术室里面推床拖车的正确使用。培养基本的无菌观念。对于手术中产生医疗垃圾要及时的清理。
1.3数据记录 记录设立质控小组前后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护理的差错事故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GraphPad Prism version 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设立质控小组前后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
由表1可以看出,设立质控小组后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未成立质控小组前(P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 工作的重要场所,其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4]。随着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整体护理不断深入开展,为手术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是每个护士必须履行的职责[5]。手术室护理质量不仅体现在为护理对象提供直接的护理,也包括术前、术后各个环节的间接护理服务[6]。
普通手术室质量控制一般来说是采用由护士长主要管理副护士长辅助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极易由于主副护士长的主观因素以及自身综合素质而受到影响,导致最终结果不公正[7]。本研究通过实施设立质控小组使得每一项问题都有相对应的方法,而且这种管理模式也使得出现护理问题时,处理起来更加合理公正,评价的标准更加公开化,使得结果更加客观[8]。
并且护士直接参与管理,不仅有利于培养骨干,而且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个人潜能,增强科室凝聚力及专业发展活力[9]。由于本院手术室的特殊性,护士长责任重大,事情较多,成立质控小组可以减轻护士长的负担,而且可以使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到科室的管理中来,他们更知道科室中有哪些不足,可以更好的进行改正[10]。
本研究通过设立质控小组前后的对比,明显发现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大大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差错也大大减少,使得护理人员之间更加团结,促进了科室发展。增强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防范,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医患之间关系更加的融洽。科室在年底的评选中荣获优秀护理单元。本研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的不足,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使得我们对于时间的选择可能还不太够,参照的人数可能不足,在数据的选择过程中我们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量化表格。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去完善本次实验。
综上所述,设立质控小组在手术室中的这种管理模式在不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使得人性化护理成为可能。由于其科学、合理、新颖的护理管理方式,将会极大提高手术室护士在护理中的信心,从而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护理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别逢桂,李柳英,王文平,等.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596-597.
[2]白雪玲,王元.|量控制在手术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医学信息,2014,55(8):497-498.
[3]张祖进,张红远,曲海燕,等. 边防部队医疗设备计量及质量控制工作现状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117-119.
[4]何雪英.手术室护理查房的实施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1:2990-2991.
[5]胡光曦,郭芳,胡悦平.手术室五级质控组织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 619-620.
[6]许敏,毛丽,兰萍."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1(14):1946-1947.
[7]陈燕春,杨玲,陈倪,等. 实行质控小组负责制对ICU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J]. 现代临床医学,2014,3(1):197-189.
[8]J Eleni,Siouta Anders,Brostr M,et al.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of discursive space in consultation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13,12(1):47-55.
[9]葛志娟,花卓君.软技能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3):2131.
手术室护理质控存在问题范文2
【关键词】 手术器械;管理;探讨
随着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发展,建立全院集中管理的消毒供应中心,对医疗器械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已经成为消毒供应管理发展的趋势[1]。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行业标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但是,消毒供应中心普遍存在存放使用面积不足,以及手术器械周转数量紧张,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对专科手术器械认识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未能做到手术室器械完全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由于大多数医院手术室器械都是在手术室,由手术室护士进行手工清洗、消毒、器械保养和包装,然后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手术室复用医疗器械的洗涤和包装质量成为护理管理者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手术室医疗器械集中处理也成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模式的出现,功能的扩大,手术器械的管理问题日渐突出。由于手术器械从手术室到消毒供应中心环节很多,容易出现手术器械丢失或已灭菌手术器械不能及时供应,以及手术室护士器械清洗质量难以达到要求等问题[2]。现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介绍如下:
1手术器械集中管理存在问题
1.1缺乏系统管理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对手术室的器械没有总体的了解,对于手术器械的名称、分类和器械数量无法正确掌握,只能是工作场所的一体化,无法达到功能上、管理上的一体化[3]。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原有护士年龄偏大、身体素质差,记忆力减退,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下降,新入科护士和新毕业护士则未经过系统专业培训,专业知识基础差,均不能在短期内熟练掌握种类繁多的手术器械的包装技术,难以适应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的变化。
1.2服务意识方面由于供应室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互不了解各自工作特点,服务修养水平参差不齐,语言态度生硬,在器械的回收与发放时,造成语言矛盾,影响工作心情。
1.3手术器械方面
1.3.1器械的交接是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的关键所在,其间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该流程的运转,甚至影响两科室的正常关系。手术室器械使用后摆放无序,不利于清点,供应室包装器械时缺乏器械使用常识,未能发现器械性能及质量有误,有时还有两个包器械混淆的现象。定时回收器械时段工作量大,工作人员疲于完成工作而忽视检查器械质量和规格。手术护士不及时处理轻微螺丝松动而最终因配件丢失使器械报废。
1.3.2器械清洗效果欠佳。以往手术结束后手术器械均为手术室护士立即进行清洗处理,但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 增加了器械等待清洗的时间,对器械预处理不重视,血液凝结造成清洗难度增加,血液等蛋白质附着在器械表面造成生锈严重和影响消毒剂的作用。
1.3.3 器械供应时间延迟。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在器械打包、灭菌时间上,与集中式消毒供应前相同,在清洗时间上有差异。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前无需等待时间,手术护士在手术后可立即手工清洗并打包,在集中式消毒供应后运送到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由机器清洗,且机器清洗比手工清洗消耗时间长。
1.3.4对租借器械处理不重视, 外来手术器械是指由器械商直接提供给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其广泛应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有效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有调查表明,大部分医院使用外来器械前未经洗涤直接进行灭菌处理[4] 。有报道骨科植入物并发症逐年增多,骨科置入器械的污染是术中外源细菌种植的重要原因。外来器械品种多种多样,多纹路、多沟槽,有管腔的器械如长期清洗不净,就可能形成生物膜,造成爆发性感染,器械的重复使用并频繁的传递于各医院,有的医院无机洗和手洗相结合的条件,就无法保证清洁的质量,未经感染筛查患者使用后,也很难追溯到上家医院使用后的感染处理情况,使交叉感染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
2对策
2.1加强管理 ,完善健全工作制度。在消毒供应中心没有足够的室间集中手术室器械洗涤和包装时,应充分评估现有的条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重组,充分利用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积极挖掘潜力,优先考虑处理手术室的器械,提高人力资源使用率。此管理模式中,手术室与供应室仍各自独立,但又通过工作流程一体化相连。手术室与供应室建立一个良好的双向沟通平台。加强沟通,理顺组织管理体系,手术室参与器械洗涤和包装的助理护士应归属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才能更有利于发挥消毒供应中心质控护士的督导作用,提高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和提高管理效果。在质控过程中,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应重点抓好手术室器械处理质量,与质控护士一起建立细致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与操作指引[5],规范特殊器械的管理流程,建立系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大质控力度,加强技术管理,以专业知识与技能纠正器械洗涤和包装过程中的错误做法,严格抓好手术室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确保手术安全。
2.2转变服务意识,提到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供应室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供应室护士整体素质的高低对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变服务理念,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管理思路和运作模式。开辟多渠道的岗位培训。定期的听取反馈意见,取得信任、支持和配合,从而建立和谐、快速的工作通道。根据临床业务需要,更新工作程序和方法,及时解决临床科室困难,调整上班时间,根据器械处理的需要,合理配置人力。供应室按手术室的工作需求制定相应工作时间,错开病区与手术室物品的收污时间,在手术器械集中时段配备足够的人员,以保证手术器械的及时快速回收处理。手术室固定无菌物品管理员,及时向供应室反馈器械包装相关问题,保证无菌物品管理的连续性、动态性,减少寻找器械的时间。
2.3专业培训实行规范化、 标准化。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员配合能力。通过传、帮、带作用进行传授。手术室主要学习供应室的流程、规范、要求和环境的熟悉。供应室人员到手术室上台观看常见手术过程、了解手术的大概流程,掌握各种器械的识别、保养、打包等技术。此法大大消除了供应室人员对手术室工作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积极主动熟练地配合手术室工作。制定各种手术所需物品明细表并及时更新内容,保证打包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2.4再造工作流程,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标准化管理流程要求: 手术后的污染手术器械, 由污染区经专用通道直接送往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负责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 改变了过去的工作流程。持续的质量改进使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从以往的重视终末质量,逐渐认识到环节管理的重要性,发展到更加注重各个环节质量控制[6]。
2.4.1重视感染控制,重复使用后器械的回收采用封闭式运送。器械数量的准确交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回收区存放手术室器械包装手册,每个手术器械包都要核对清楚,无误后双方在回收登记本上签字。每包选用合适的清洗筐盛放,器械清洗、打包、灭菌始终固定这个容器,避免出错。
2.4.2重视清洗,从人员防护到清洗过程的每一环节进行过程控制。目前,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国内外尚无标准的定义。完美的清洗效果是灭菌合格的前提[7]。保证术后器械清洗质量是手术室和供应室护理管理的核心和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求手术室的器械护士术毕及时进行初步预处理,如果是夜间不能及时运送,应用稀释的酶液浸泡或喷淋以防止血液干结影响清洗效果,减少器械损耗。供应室接收区护士根据物品的性质采取正确的清洗方法。租借器械必须提前1 d送至供应室,认真清洗后,包装护士确认准确无误后才能进行灭菌,以保证质量。
2.4.3重视检查包装过程环节质量控制
2.4.4认真落实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2.5手术室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全程质量追溯管理。建立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追踪系统。根据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器械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发放流程》实施全程质量追溯管理,明确各环节流程责任人,严格做好相关记录,确保可追溯性[8]。
3小结
专业化的清洗消毒灭菌过程,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已得到充分肯定。手术室与供应室实施一体化的、既分工又合作的管理模式, 实行规范化、程序化操作,建立良好沟通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专科发展的需要。 供应室既保证了器械的灭菌质量,又净化了手术室空气,减少感染,同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医院在物力和人力方面的投入和支出,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我们只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工作内涵,使医疗护理工作真正做到以病人的安全为第一。
参考文献
[1]任伍爱.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追溯系统[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9-20.
[2] 洪范宗,林天华,刘承军 消毒供应中心对手术器械管理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501.
[3] 徐宇红戴小明李小娜江丽华孙勇6 Sigma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10{45}10:927_928.
[4]刘葆华,易小梅,詹德群.医院使用租赁手术器械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8): 896.
[5]钱黎明,王雪晖,钱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465-466.
手术室护理质控存在问题范文3
[关键词] 术前抗生素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切口感染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a)-0079-02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建议,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 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 h,或失血量大(>1 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手术时间较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 927例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且术前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其中,男1 046例,平均年龄(33±16)岁,女881例,平均年龄(36±13)岁。急诊手术579例,择期手术1 348例,Ⅰ类切口668例,Ⅱ类切口1 181例,Ⅲ类切口78例。选择普外一区、普外二区、神经外科一区、骨科一区、妇科957例手术患者为A组,选择普外三区、普外四区、神经外科二区、产科970例手术患者为B组。两组患者术前均无任何感染情况。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手术病人抗生素按常规使用(部分科室手术日在病房使用抗生素)由手术室质控组成员回顾性地查阅病历资料,统计术前抗生素使用距切皮时间。调取院感控制科统计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B组由手术室提请医院医务处等相关部门配合,要求相关手术科室将抗生素携带至手术室应用,手术室质控组成员记录术前抗生素使用距切皮的时间,调取院感控制科统计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
1.3 观察指标
手术切口分类及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均以2010年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为依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①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见表1,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②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见表2,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
①2012年1—6月期间该院部分科室抗生素应用在病房执行,真正做到0.5~1 h使用的很少。
②工作流程有待优化。在切皮前0.5~1 h,巡回护士需要应对麻醉师、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的各项需求,工作忙、乱,易错失术前抗生素的最佳给药时机。
③不确定因素多,各科手术医生到达手术室的时间不确定,影响手术室护士对切皮时间的把握。
④药物因素。目前研究表明:与抗生素同时使用易发生过敏及类过敏反应,混用影响麻醉师的判断且同时使用还可改变药效[1],使麻醉师对术前抗生素的应用产生抵触情绪。
⑤手术室护士对抗生素的药理知识掌握少,如何选择适合的溶媒,如何控制输液速度,影响了用药时间。
⑥预防用药意识不强,医生对术前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掌握不严。
3.2 干预措施
①在临床实践中,在执行术前30 min抗生素医嘱时(即是手术切皮前30 min输入抗生素)往往概念模糊,随意性较大[2]。因此应加强抗生素相关知识的学习, 增强医护人员对术前预防用药的重视。着重学习“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正确掌握用药的剂量、浓度和用法,熟习常用抗生素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②优化巡回护士工作流程,要求巡回护士熟练掌握巡回工作流程,提前做好术前物品准备工作,可在术前1 d与医生沟通了解手术患者的用药情况,正确选择溶媒,同时要加强与病房护士的沟通,使其提前备好常用药物,尽量使病人在病房完成正确肢体的静脉留置;手术日做好医嘱查对和与病房的交接工作,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尽可能完善,保证抗生素能在切皮前0.5~1 h应用。
③请医院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要求各手术科室提前做好日常工作,加强与手术医生的沟通,督促其入室时间,减少停工等待时间。
④加强麻醉医师的预防用药意识,使其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术前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 同时,护士应协助麻醉医师认真做好用药后的观察,及早发现异常及早处理。
⑤抗生素的使用极为混乱,用药方式不当、用药时机不对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广泛存在[3] 加强护士的药理知识培训,可聘请药事委员会成员为护士授课,增加护士对术前抗生素规范应用重要性的了解,掌握有关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措施,促使护士积极主动、准确的与医生、麻醉医师配合,确保用药时机准确。
综上所述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其合理使用不但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同时也可降低其他部位的感染发生,无论在经济或健康恢复上对患者都大有益处,故已被作为预防和解决感染的重要辅措施[4]。一般认为在手术麻醉诱导期使用抗生素效果更佳,若手术时间较长,可适量的加用。有专家认为手术缝合结束后,细菌污染就不会再发生,故没必要继续使用抗生素[3]。由此可见抗生素的使用时机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选择用药时机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术前使用抗生素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一些护理问题,但一定的护理对策可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5]。该研究通过手术室的干预明显地提高了术前0.5~1 h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使术前抗生素的应用更趋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朱艳.浅谈术前抗生素在手术室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5):134-135.
[2] 邵永惠,陈吉惠,梁永涛,等.术前抗生素的调速使用以减少麻药干扰的应用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6):36-37.
[3] 刘宁海,李建强.择期结直肠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随机对照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190-1191.
[4] 曾筱丽,张瑜荣,黎静.在手术室执行预防性抗生素相关问题探讨[J].医学信息,2011,24(3):1761-1762.
手术室护理质控存在问题范文4
消化科护士年度工作总结1
20__年,我们在继续抓好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以优质护理服务为核心,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特制定20__年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二、对重点员工的管理:
如实习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减少安全隐患。
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
加强护患沟通,主动做入出院病人健康宣教。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五、以基础理论知识。
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为基础,加强“三基”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消化科护士年度工作总结2
一、“三基三严”培训及带教工作
1、按科室计划,每月进行两次业务学习,一次技能培训,并按时进行理论及技能操作考试。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考评、有总结20xx年消化内科护理年度工作总结20xx年消化内科护理年度工作总结。
2、更换新护理记录,严格要求护士按规范书写,及时检查并改正发现的问题、错误,不断提高书写质量。
3、配合医院培训科计划,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并参加“远程教育”学习。
4、严格要求实习生,按计划带教。
二、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感染质控小组按计划进行检查、总结、记录。
2、按医院感染科要求,定期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三、打造消化内科自己的护理品牌——细微之处现温情
消化内科经常有肿瘤晚期的患者住院,这样的患者不但身体状况不好,而且心里也是非常的焦虑。在护理这样的患者的时候,护士们往往会更加的小心和细心。一个简单的操作,在别的患者身上可能只需要一分钟,但在这样的患者身上却要花上半个小时。每次护士都是一身汗却毫无怨言,带给患者和家属的都是善意言语和理解的微笑。一年来,我们已经收到来自患者和家属的多封表扬信,甚至有在患者过世后,家属为表示感谢亲自送来的锦旗。
四、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1、护理质控欠缺:一是体现在病房管理方面,仍然有很多的不足
2、培训方面:今年医院新增了标准化培训学员,培训的任务就更重了。要有计划分层次的培训。科室的护士分层次培训,护士、培训学员、实习生分层次培训,务求达到人人过关。
3、护理科研、论文方面: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尽快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带领全科护士共同进步
消化科护士年度工作总结3
一年来,在护士长及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比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个人完成的工作及对未来的展望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通过早会、报纸、网络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积极拥护医院以及手术室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严格以一名优秀护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以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以病人的满意度为标准,牢固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二、工作态度方面
作为一名护士,我能做到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流程,遵守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时刻注意保持无菌观念,做到不怕苦累、全天侯待命以应付突发事件。树立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团结同事,以工作为中心。坚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积极协作,打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完成。
三、专业技能方面
过去的一年里,我参与了手术室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方面的工作,在手术室开展了“加强手术器械的管理”项目的cqi工作。通过一年来的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开展,手术室手术器械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
在护士长布置的专项管理工作中,能够做好药品间、抢救车、冰箱及温箱的专项管理,圆满完成了各项专项工作任务。在日常工作中,能掌握巡回、洗手护士的操作流程,并参与手术科室的多例大手术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在工作中能积极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熟练掌握护理急救技术,抢救程序及抢救药械的使用。日常做到严格查对,严谨细致,杜绝细小差错事故的发生,在保质保量完成手术过程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新业务的开展。
四、年度展望
手术室护理质控存在问题范文5
【关键词】腔镜手术;专科护士组
随着腔镜外科手术的领域日趋扩大,新手术方法、新器械、新仪器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对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1]。我院手术室于2006年提出在全面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化手术室护士培养理念,成立了8个手术室专科护士组,其中一个是腔镜专科手术护士组,实施专科定人参与型手术配合方式。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手术医生对手术室的满意度,现将腔镜专科组的设置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为综合性三甲教学医院,1996 年11月启用洁净手术室,开放11间手术间,每年手术量达6000多例,2008年腔镜外科手术量达900余例。手术室有33 名护士,其中腔镜专科组护士8 人,设专科组长一名,大专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有10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具备相应的专科知识。手术室配有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电切镜、输尿管镜、椎间盘镜、支气管镜等腔镜。
2.设置方法
2.1 专科护士组。设组长1 名,组员7 名。组员包括固定组员和轮转组员。专科组按 1∶3∶3 的比例配置组长、固定组员和轮转组员,保证专科组的稳定运作和发展。职责范围:根据腔镜手术专科特点,负责腔镜的管理和腔镜手术配合及专科器械的维护保养。
2.2 各级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条件。
2.2.1 专科组长的任职资格: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护理专业素质;大专以上学历,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有10 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熟悉本专科的业务,能熟练配合本专科的各类手术,有较强的专科业务能力;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表达和协调能力。
2.2.2 固定组员应具备的条件:护师以上职称,有8 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有良好的通科手术配合基础。
2.2.3 轮转组员的条件:手术室工作经验低于5 年者。
2.3 腔镜手术护理人员固定和相对固定,以接受过腔镜专科进修的人员为主体,组长基础理论过硬、专科技术水平高,全面掌握腔镜专科手术配合,熟悉腔镜手术专业特殊仪器、设备的消毒、使用、清洁和保养,术后维护情况。逐渐进行组内其他人员的传、帮、带,最后达到全组人员熟练掌握,配合默契。熟悉各科医生的手术习惯,以达到安全、快捷、熟练默契的全方位的手术配合。
3.考核标准和实施方法
3.1 设计应用“腔镜手术病人摆放评分细则”和“腔镜使用规范评分细则”进行标准考核;
3.2 按流程图设计评分细则,如,腔镜使用、清洗、保养和灭菌方法流程图;
3.3 按手术配合流程,考核组员对手术配合的掌握情况;
3.4 由组长定期考核组员,轮转组员1-2 次/月,固定组员1次/季。
4.评价
4.1 教学水平。轮转组员出组前进行考核并填写“带教反馈意见调查表”,反映了专科组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便于发现问题,做出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4.2 专科业绩评估。每月组长负责统计包括手术医生满意度、术中配合准确性、手术器械完好率、器械损耗率、有无差错事故和差错事故发生率,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根据组长的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经全科讨论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每年专科组长对专科组的工作业绩写出书面总结。
5.结果
设置腔镜专科护理组2年以来,腔镜器械准备准确率、手术医生的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提高,设备损耗率明显下降,(见附表)无护理差错事故,科室护理服务质量整体得到提升。
6.讨论
6.1 专科组配合专科手术, 提高了护士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和默契性,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高度专业化和一专多能的现代手术室护士。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设置是现代化外科手术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激励护理人员克服惰性、努力进取、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科学的管理方法[2]。
6.2 专科护士组管理腔镜的优势熟悉本专科组业务,熟悉腔镜的使用、清洗和保养,降低了腔镜损坏率;提高了器械准备的准确率和设备使用率,提高了手术配合的质量。
6.3 加强感染控制监测,实施腔镜专科手术组,从各个环节把好腔镜管理质量关,器械清洗灭菌按流程图,由专科组护士负责,手术室护士长和专科组长层层把关,确保腔镜器械清洗彻底,灭菌合格,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率由设置前的1.2%下降到0.4%。
6.4 护理理念的更新促进了护士观念的转变,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树立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为轴心、以质量为核心的专科护理理念;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年轻护士的培训,培养专科化和一专多能的手术室护士是现代手术室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之,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手术护理在强调整体观点综合护理同时,又强调精细分工专职专护,手术室腔镜专科组是护理人员达到专科配合技术规范化、程序化、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蔚晴,郑三女,刘艳.专科手术配合资料册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4(16):3275.
手术室护理质控存在问题范文6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115-03
手术室是高度紧张严谨的工作环境,医务人员需要有高度责任心和优秀的岗位技能完成繁重细致、技术性、专业性强的医疗服务工作。但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意外事件高发等特点引起的手术室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难以避免,护理管理难度大[1]。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众多,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将有助于手术室护理的完善。因此,笔者对2011年度手术室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于2012年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手术室的各类手术患者7974例及各手术科室及手术室医生55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011年1~12月(2011年)3879例患者,手术包括头颈外科557例、肝胆外科663例、骨科755例、妇产科868例、肛肠科584例、其他452例。选择2012年1~12月(2012年)4095例患者,手术包括头颈外科596例、肝胆外科678例、骨科797例、妇产科896例、肛肠科634例、其他494例。
1.2调查方法
收集2011年1~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质控的数据及原因,采用问卷对患者和医生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并分析原因,将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归纳:(1)人员因素,包括责任心不足、岗位技能差、心理障碍、沟通能力欠缺等;(2)用药因素,包括药品标示模糊、执行医嘱错误、药品摆放错误等;(3)设备及环境因素,包括设备维护不佳、环境或器械消毒不合格、物品摆放无序;(4)术中操作因素,包括不当、无菌操作不规范、器械或仪器使用不当、术后物品清点不到位、标本处置不当;(5)管理因素,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组织纪律性不足、团队建设欠缺。
1.3风险管理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由护理部及相关部门协助制定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式,由2012年1月起实施,主要内容包括:(1)完善手术室规章制度,根据我院手术室具体资源和管理目标,细化规章条目,明确人员责任和设备管理。(2)加强人员管理,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设立监督员,巡回检查各手术室环境、设备、药品及人员,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3)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评价考核;加强岗位培训和团队建设,增强责任感,定期反馈护理质量存在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培训,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基本技能巩固和先进技能学习,组织团体活动增强凝聚力。(4)环境及设备管理,制度和监督的管理前提下,定期由专人进行手术室空气、仪器、器械消毒检测,保证手术室空气质量及无菌条件合格,规划手术室物品摆放,限制参观人数并对之进行管理。(5)手术配合管理,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三查七对原则、仪器管理和物品清点,根据手术方式做好护理,避免压疮发生;手术所留标本严格按规定进行留存、送检,避免接触样本、暴露于传染源。(6)心理关怀和沟通技巧培训,心理关怀主要针对手术室护士自身,合理排班和接班,避免过度疲惫和紧张,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团队成员相互进行心理疏导;沟通技巧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与患者、家属和医生有效性,避免误解造成的纠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医护合作。
1.4效果评价
对比2011年和2012年的手术室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质量的数据及患者和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满意度评价包括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评价和医生对手术室护理评价,分为满意和不满意[2]。采用我院护理质量考核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描述性分析风险因素,干预效果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描述,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2011年1~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差错和投诉分别为279例和312例,其中人员因素是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主要原因,设备及环境因素、术中操作因素分别为护理差错和投诉的次要原因。见表1。
表1 2011年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分布
2.2风险管理干预效果
2012年护理差错率、投诉率均低于2011年,护理质量得分、患者护理满意率、手术室医生满意率均高于2011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见表2、3。
3讨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因素是导致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次调查将2011年的113例护理差错和132例护理投诉的风险因素归纳为人员因素、用药因素、设备及环境因素、术中操作因素和管理因素等5大风险因素。风险管理是依据风险因素调查结果,通过对制度、人员、环境及设备、手术配合和心理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
人员因素包括责任心不足、岗位技能差、心理障碍、沟通能力欠缺等个人素质内容;责任心是护理工作尤其是手术室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的工作态度;手术室是严格的消毒环境,室内的物品、器械、仪器、药品的摆放、消毒、清点、维护和使用都是手术室护士工作内容,也是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高度的责任心是确保手术室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前提[2-3];岗位技能则是在责任心、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完善的,但有效的培训机制,将有助于低年资护士的快速成长和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整体技能提高;心理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医务人员职业态度和行为相关的重要因素,重复而繁重的工作、长时间的加班等工作特点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并可能出现职业倦怠感从而影响到工作效率及准确性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4];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和谐沟通能尽量减少由于误解导致的矛盾或矛盾激化产生的医疗纠纷引发投诉,而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的有效交流和配合则是协同顺利完成手术,避免差错的关键。在2011年度调查中,人员因素是护理差错和投诉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风险管理措施中必须强化人员的全方位管理,完善人员责任制度,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合理化排班,系统化培训,重视心理疏导及团队建设都是针对人员因素采取的措施。
设备及环境因素包括设备维护不佳、环境或器械消毒不合格、物品摆放无序等内容;手术室内包括心电监护、麻醉剂、内镜设备等多种类型的设备,都需要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功能,设备维护不佳出现老化或导致损坏则是护理差错甚至是医疗事故的重要原因;手术室对环境要求严格,患者手术部位直接暴露于空气,对空气菌落有严格要求,手术器械和设备直接接触患者组织、血液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载体,因此,严格消毒、无菌操作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原则[5-6];手术室物品类型繁多,摆放秩序混乱无序极易发生误取无用损害患者利益。在2011年度分析中,设备及环境因素是导致护理差错的第二大原因,是导致护理投诉的第三大原因。因此,风险管理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管理,在制度的规范下,由专人执行定期检测监督环境及设备消毒情况并对参观人员数量进行限制,以2个及以下为宜[7],并要求严格准时手术室行为规范,合理规划每间手术室的物品摆放和保存,做到易取易放易区分。
术中操作因素所包括的内容涵盖了手术过程及术后的各项操作,任何一项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引发投诉,且影响到与医生的配合;不当可能导致患者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压疮,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患者不适感明显增加等[8];无菌操作是手术室操作最重要的原则,如操作不规范则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器械或仪器使用不当,反映了护理人员对所参与手术事前准备不充分、经验不足,严重影响与手术医生的配合及手术顺利进行[9];术后物品清点不到位则是发生医疗事故、纠纷的重要差错,是责任心欠缺的表现;标本处置不当,导致遗失、污染、误留、损坏,或者发生传染性样本暴露接触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等都是严重的护理差错[10-11]。2011年调查结果显示,术中操作分别是导致护理差错和投诉的第三大和第二大原因。因此,风险管理必须对手术操作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监督,采取严格执行无菌原则、三查七对原则避免感染及药品误用,增强责任心,对术毕前各类物品的清点加强制度管理强化培训,杜绝任何物品遗留患者体腔的事故发生,强调做好术前准备根据手术方式选择做好护理;按不同类型手术标本保存和送检进行流程细化,提高操作的规范性。用药因素和管理因素也是导致护理差错和投诉的原因之一,但占比并不高,通过各项风险管理措施也都得到有效的管理。
2012年执行风险管理后护理差错率、投诉率均较2011年显著减低,而护理质量考核分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手术室医生满意度均明显提高。风险管理对控制手术室护理风险和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明显,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手术室医生满意度都达到了90%以上较高的水平,但仍需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持续增加患者及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灵,张婉婷. 手术室药品管理与风险防范[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5):673-674.
[2] 王煜娟,李怀娟. 定期强化培训对改善大型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掌握情况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1):87-88.
[3] 吴福丽,雷璐敏,张敏.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821-3822.
[4] 林皓洁. 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与压力因素的分析与干预措施[J]. 中国医师杂志,2012,(1):161-162.
[5] 马玉莲. 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中国医药导刊,2012,(2):774-775.
[6] 鲁海蜃,胡丽君. 手术室应用医用瓶装气体的风险评估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1041-1042.
[7] 徐玲琳,姚冬利. 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分析[J]. 护理研究,2012,26(36):3422-3423.
[8] 易红. 风险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520-521.
[9] 钟飞燕. 手术室护士对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行为的认识[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292-293.
[10] 童丽娟,陈坚.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调查及防护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308-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