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制度建设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制度建设规划范文1
[关键词]集团公司 规章制度 管理体系 内容体系
规章制度建设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管理的难点。在集团公司转变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下,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从企业整体角度来看,规章制度的集合是一个内在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内容体系两大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其中,规章制度内容体系是制度建设的本体系统,规章制度管理体系是制度建设的保障系统。鉴于此,我们认为规章制度建设应从体系入手,一方面要强化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优化内容体系。
一、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
规章制度建设是集团层面的涉及全局性的一项工作,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建立制度建设组织体系。
首先,建议成立以公司级领导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制度建设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负责集团公司规章制度体系的规划、建设、评价、改进决策,对规章制度计划和制度报审稿进行评审。
其次,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的二级管理体制。所谓二级管理体制,即由一个职能部门对公司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加强公司层面制度建设的统筹管理;而各个职能部门行使对本职能领域规章制度的垂直监督与管理的职能。通过这种二级管理体制,将有利于实现制度建设与集团公司总体目标、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形成制度的合力。
在分工方面,运行管理部是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归口管理部室,负责规章制度年度计划的汇总,组织对编制的规章制度进行专业评审、报批,组织对已的规章制度进行定期评价和修订完善,组织并参与规章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和反馈工作。有关职能部室是本系统规章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系统有关规章制度修编计划;组织本系统规章制度的宣贯工作,按集团公司要求对本系统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评价;会审、会签其他部门相关规章制度。
第三,建立规章制度建设工作联络网,明确各单位第一责任人是本单位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职能管理部门均设立规章制度建设联络员负责本部门规章制度建设工作的沟通、协调。
通过以上措施,建立集团公司规章制度管理的组织保障体系。
2.宏观层面,做好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
规章制度建设涉及公司各个部门和各层管理人员,因此,在宏观层面我们认为要做好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工作,通过系统的规划,推动集团公司整体规章制度的建设。建议以年度为时间单位编制规章制度建设的规划。规划工作既要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也要兼顾集团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年度规划也可作为制度建设监督、考核的依据。具体操作中,以职能部室为单位,结合部室职责编制本部室的规章制度建设年度计划;由集团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综合、平衡各部室的制度建设规划,形成集团公司的年度制度建设规划。
3. 微观层面,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
在制度的微观管理层面,涉及到对具体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管理。一个制度的生命周期要经历起草、审核、会签、颁布、实施、宣贯、监督、评估、修订等阶段。制度生命周期管理就是要对构成制度生命过程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并实现制度生命的更新或延续。这里,我们认为可借鉴管理手册,对每个环节制定工作流程,提出具体要求,尽量细化。
二、优化规章制度内容体系
制度内容体系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每个层面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层面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对于内容体系的宏观层面,主要考虑公司规章制度建设如何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相适配。不同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意味着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重点是不一样的,必然会体现在不同的管理职能上,并最终落实到规章制度里面。根据公司章程,集团总部定位于战略规划、资本运营和决策中心。集团公司管理的重点是战略、财务、人力资源和投资等方面,制度建设要与这些管理重点相匹配,才能有效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各职能部室在制定本部门规章制度时要结合集团发展战略,体现管理重点。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对规章制度评审时,从宏观层面也应以此为依据进行评审。
对于内容体系的中观层面,主要考虑构建支持集团各项职能管理的制度集合,并进行有效分类。对于某一项职能,需要建立若干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制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分层级的制度集合。各职能部室首先要结合部门职责,从内容体系的要求出发,规划本部门的制度集合。因此,中观层面的制度内容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职能管理的制度集合,力求做到不遗漏、不重叠。若干项职能制度集合组合在一起,就形成集团公司的横向分类、纵向分级的制度内容体系架构。
对于内容体系的微观层面,主要是指构成制度内容体系的基本单位---单体规章制度。单体规章制度内容建设我们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从形式上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这里可借鉴管理手册对行文要求、条目表达等方面提出具体、详尽的要求;另一个是各职能部室要从内容上对单体规章制度进行优化,每个规章制度都应包括目的、基本原则、使用范围、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相应配套措施等方面,使单体规章制度更具合理性和可执行性。
综上,通过强化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和优化规章制度内容体系进一步完善集团公司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集团公司的管控职能,推进集团公司系统管理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企业管理基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9
企业制度建设规划范文2
关键词:制度;执行力
在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中,会发现不少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不能严格落实的情况,若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及时纠正,必然对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形成实质性损害,进而产生制度执行力下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产生不良后果。因此,企业的管理层都很重视规章制度建设,重视制度的执行力,那么,如何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呢?
一、制度的设计应具有明确而清晰的内涵
制度能否得到严格执行和落实,首先审核制度本身是否严谨、科学。若制度的表述不明确、不清晰,在含义上过于宽泛,使人可以从多种角度予以解释,则必然在执行中出现多种行为均符合规定或均不违反规定的后果。规则内涵的不严谨常常导致执行者各取所需、差异执行的后果,实际上赋予了执行者过大的自由裁量权,自然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因此,企业的职能部门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对具体的执行层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在制度的制定中表述明确、清晰,提高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制度的本质是一个企业的法律、规则,是文化和软实力,更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的管理层要从现代企业管理的战略层面上重视制度建设,做好制度建设规划,明确管理机构和职责,实现企业制度设计最优,创新及时和具有实效,形成企业集中、统一和规范的制度管理体系。
二、制度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
制度的设计是为了能够在实践中落实,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引导和规范的作用,因此制度设计的可操作性就与制度执行力的强弱有着内在的实质性联系。可操作性低的制度自然可行性就低,而可行性低必然导致执行力弱,反之亦然。而一个制度的可操作性集中反映和体现着这个制度对于企业现实情况的针对性如何,反映着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契合程度。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操作性上存在障碍,导致很多制度不能真正落实。
为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的管理机构要审核具体制订制度的部门对现有制度的评审报告,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方可制订制度。制度前,需进行制度会审,会审通过后才能正式。
三、制度的执行必须责任明确
验证制度设计是否科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求制度规则的执行必须责任明确, 就是指每一项制度要求认真落实执行,都必须有清晰明确的主体,由确定的部门和岗位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责任主体的确定上绝不可模糊,更不可给执行者以责任不清的裁量权。如果特定的职责在执行的主体上可以有多种解释,或者粗略地规定为由多个部门和岗位相互协商来确定,则职责的落实必然落空,进而削弱制度的执行力。为了提高不同部门的整体效能和合作成效,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按照科学化的原则进一步细化不同部门各自的责任范围和职责内容,最大限度地压缩部门之间扯皮推诿的空间,从制度上强化责任归属,以促进制度执行力的提升。
四、相关制度之间须加强配套与协调
制度运作的系统性是整个制度体系运作绩效的基础和保障,它要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保持协调和良性的互动。制度规则能否顺畅有效地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各运作机制之间的协调性和关联性。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差,出现摩擦、脱节和冲突,必然影响和阻碍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使得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之间发生人为矛盾,使得各方的工作相互抵消,大大降低了制度的执行力。为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必须着力加强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套性, 消除阻碍制度执行绩效的制度结构上的症结,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相互关联、良性互动的制度体系。
五、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和考核
企业的制度体系健全以后,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就要加强制度的监督和考核,若一套再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若监督和考核跟不上,使执行者感受不到制度的约束力,执行和不执行一个样,那么,很难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和考核,使执行者感受到制度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对严格执行制度、促进企业发展的执行部门进行奖励,对不严格执行制度,给企业带来损失的执行部门进行处罚,在执行层面建立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企业要建立综合考核管理细则,每项制度的业务管理部门每月要对制度的执行情况上报考核情况,由综合考核管理负责汇总、报审和考核结果。坚持每月做好制度执行力的考核,才能切实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
六、加强制度评审和更新机制
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新的法律、法规在陆续,企业所处的行业和企业内部也在不断变化,所以要建立针对规章制度的管理细则,把每年规章制度的评审、需制修订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把规章制度的立项、起草、审核与纳入《规章制度的管理细则》,确保制度更新及时,符合企业实际。
企业制度建设规划范文3
关键词:施工企业 文化建设 措施
0 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空前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在这复杂多变的市场中立足站稳,除了加强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层面外,还应当注重加强施工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1 施工企业文化的特点
1.1 施工区域较为分散,且流动性大 施工企业以项目为中心,项目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泉,而项目又具有分散性,远离本部施工较多,管理跨度较大,这就使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更大,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有凝聚力、更有声势,只有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到施工现场才具有实际意义。当前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短,很多工人跟随项目是一年或两年换一个地方,缺乏组织性,这也使得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较有难度,而且工人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些都加大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1.2 产业工人的劳动文化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部分工作都要由工人来完成,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而对工程质量的把关除靠有限的检查外,主要靠工人的负责精神和自觉性,工人的素质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而建筑企业的职工大部分来自农村,即所谓的“农民工”,职工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素质不高,因此要通过企业文化对工人进行软约束,加强施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懂科学善管理的队伍,以杜绝那些应该能干好却未认真完成的现象。
1.3 产品具有特殊性 施工企业的产品和其他企业不同,具有体积庞大、复杂多样、整体难分、不易移动等特点,从而使建筑施工除了一般工业生产的基本特性外,还具有产品形式多样(铁路、房屋、市政路桥),施工技术复杂(多工种配合作业,多单位交叉施工),露天和高处作业多,一次性建成等特点,而且关系到国家或业主以及许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施工企业的员工有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心,也需要管理机制对材料、机械设备的严格审查操作。这些都要求企业文化的约束,对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2 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2.1 把企业文化建设混同与思想政治工作和制度建设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作为国有企业党群工作一直和企业文化相联系,企业文化工作自然也由党团组织负责,企业文化虽然不叫思想政治工作,但大多数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新时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加强各级组织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而已,只要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就抓好了。不可否认,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共同点,但两者的性质、作用和目标均存在明显的区别。有些企业还将企业文化同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各项管理职能混为一谈,不能正确地认识两者的区别联系,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无所不包的工作。企业制度所规定的内容或多或少包含企业文化的元素,企业文化建设又需要制度依靠来推行。
2.2 把企业文化建设片面地理解为现场宣传和员工文娱活动 有些施工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有失偏颇,认为建立一套框架体系,编制一套手册,企业文化建设就算建好了。在短期内就“打造”完成了企业文化,然后按照体系要求,在施工现场统一制作一些标示标牌、标语展板等有形化宣传内容,就认为是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还有一些施工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举行一些文艺汇演、组织一些体育竞赛、征订一些书籍杂志,把开展员工文娱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这样理解企业文化是相当浅薄的,文娱与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企业文娱活动只是企业文化浅层次的、很小的一部分,绝对不能完全代替甚至部分代替企业文化。
2.3 盲目地跟从地方与建设单位文化,脱离企业实际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有企业个性的越是有生命力的。任何制度的框架都有其优劣性,无论是哪种制度的构建它都植根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植根于自己的企业之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优秀的管理经验,但不能全盘模仿,照搬照抄,盲目跟风。施工企业项目地域广阔,客户遍布海内外,管理理念、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只有选择和借鉴卓越的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企业中,立足自己,并寻找自身文化建设的闪光点才能建立适应本企业的文化模式。
3 加强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3.1 完善体系、强化宣传,提升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要认真梳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文化体系,经常深入项目一线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来完善企业理念和发展战略体系,统一企业文化建设行为。当然,完善的企业文化不能停留在文字或理念上,要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地寻求一些好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说培训、内部技术交流、员工活动、管理条例、企业刊物、会议传播等等。通过以上方式,健全项目安全、质量、成本、执行力、接待、礼仪等文化子系统,为工程项目文化建设提供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支撑体系。以上方式也是强化宣传,增强企业文化认知认同,增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只有强化不同方式的宣传,才能提升内涵,让全体员工认知、认同,才能转变为员工自觉的行动。
3.2 统一管理,强化执行,使文化建设和经营生产相互促进 当前,多数国有施工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建立起相应管理部门,基本是由工会、企业发展、人力资源、办公室等多个部门分散管理。这样的文化管理,很难做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管理。对此,应该统一重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机制,设立专门部门牵头负责,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从企业发展历史及现状,施工技术水平、现场管理能力及经营领域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制定出一个即适合企业当前生产经营现状,又符合企业长远战略规划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并对各个阶段,甚至是每一年的文化建设措施进一步细化,把规划执行措施各种会议形式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经营管理环节中,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能与经营生产相互促进。
3.3 立足企业实际,继承与创新并举,引领企业文化整体推进 “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这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从中可以看出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有一定的历史积淀,但面对当今社会进步潮流和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立足企业实际,又要随着客观环境和企业内在环境因素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对大型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大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如今都面临着改革发展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传统的企业文化进行梳理,深入挖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得以传承,来引领企业文化的整体推进。
4 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文化作为提升企业软实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所重视。施工企业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一种优秀、全新的企业文化,实现做大做强做专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通过长期的积淀、不断挖掘和认真梳理而形成。通过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发挥对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企业文化.
企业制度建设规划范文4
[关键词] 企业文化理念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岗前零培训
一、前言
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中提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面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好环境和难得机遇,根据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我们在进行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就如何通过引入企业文化理念,构建企业岗前零培训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二、引入企业文化,彰显职业教育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享有的一系列规范和价值观,它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具体包括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根据供用电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从2006年起将企业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从课堂扩展到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培养出的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目标要求。
1.企业精神建设
企业精神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通过与沧州供电公司、河北电力自动化研究所、秦皇岛港城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以下简称“合作企业”)合作,将企业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诚实守信、公道守法的市场行为准则,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等渗透到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学风建设中去,从而使专业精神风貌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2.道德文化建设
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是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校企合作,吸取合作企业所倡导的企业道德标准,将其引入到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深入到每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不仅要遵守社会公德,与人为善,互帮互助,还要以企业的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3.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为实现企业目标,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等秩序而人为制定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它具有企业价值观导向的功能,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保障,是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通过校企业合作,将合作企业科学、严明的企业制度引入到学生的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到学校文化制度建设中。根据供用电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操作性强,既体现科学化、人性化,又具有严肃性的规章制度。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练就优良的职业作风,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岗位要求。
4.物质文化建设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在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场所和教室的布置尽量突显企业特色,通过专栏等形式宣传体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企业成功人士的资料、企业用人的最新要求等与职业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便能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的动力。
5.思想文化建设
供用电技术专业招生人数较多、地域较广,学生文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思想上还存在着较多的不稳定因素,缺乏主动性和创业精神,对即将从事的职业认识和评价不够成熟、缺乏全面性。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讲座、深入企业参观和参加企业生产锻炼等方式不断地向学生强化企业的价值意识,突出职业定向教育,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较快形成科学的职业观。
三、营造企业氛围,培养职业品质
毋庸置疑,现代企业中员工的理念与企业理念之间接轨质量的不同会导致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体现。因此,营造企业氛围,培养职业品质,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供用电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课外活动等环节中,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构建企业岗前零培训的培养目标。
1.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优与劣是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是影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反映企业和社会需求的脉搏。因此,在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深化校企合作的力度,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教学内容,及时从企业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等,将职业文化教育纳入教学内容的整个体系之中。改革教学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现场实物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一线三训练”,即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训练学生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反映企业生产过程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到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领悟到企业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培养自己的职业品质。
2.实践锻炼
参加实践锻炼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设置以企业生产过程为背景的实习实训,按照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组织过程参加实践锻炼,创造真实的环境和场所。为此,在进行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首先把学校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包装成企业的“生产车间”,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张贴安全标语,悬挂生产操作流程图和安全操作规程等,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训练环境。其次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做到人员职业化,管理企业化,设备专业化,营造崇尚科学、从严管理的良好氛围。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及综合职业素质。
3.课余文化活动
课余文化活动是展现学生个性和施展个人才能的最佳舞台。在进行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市场调查、社区服务等能够突出供用电技术专业特征的课余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业策划、就业实践、展现自我价值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角色、参加锻炼的过程中同时学会交流与沟通、合作与竞争,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精神,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职业品质。
四、参加生产锻炼,提高职业能力
参加生产锻炼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最佳手段。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新型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获得都是通过参加生产锻炼获得、巩固和提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提前融入社会、参加生产锻炼成为现实,使构建的企业岗前零培训培养目标成为可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将第六学期全部设置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到就业单位或校外实训基地参加生产锻炼。一方面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到生产和社会实践,能够迅速提升和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将工作体验融入到理论知识学习之中,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找到就业定位,看到自己的差距,激发学习热情,在实践锻炼中励练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艰苦劳动的意识,充分认识和遵守企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职业能力。
五、结束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企业文化理念引入校园,渗透到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的每个教学环节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企业岗前零培训的培养目标。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探讨,通过走访相关企业和问卷调查,都认将企业文化理念引入校园,渗透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卢建昌:电力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企业制度建设规划范文5
本文结合民生银行公司治理实践,就如何加强董事会建设、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谈几点看法与体会。
正确区分“三会一层”的职责界面,明确董事会职责定位
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董事会具有“决策与控制”的职能,居于公司治理的中心环节。董事会的有效运行,决定着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机制的健全与否,从而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效率与风险状况。有些专家学者认为:“唯有强大的董事会,才有强大的公司。”其正是强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强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效果,首先要抓好董事会建设。但是,突出董事会的核心作用,并不是说董事会可以在公司治理中“包打天下”、“唯我独尊”,而是应该在正确划分并明晰“三会一层”职责边界的前提下,界定清楚董事会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要保障董事会工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从根本上讲,只有保障“三会一层”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才能提高公司治理的整体效果。
以民生银行为例,划分并明晰“三会一层”职责边界及其基本工作机制是通过不断修订《公司章程》来实现的。我们认为,《公司章程》是银行内部的“基本法”或“根本大法”,一个完善的《公司章程》是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高效运营的关键和基础。民生银行成立伊始,即在第一次股东大会上通过自身的公司章程,该章程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对各方的责权利、职责边界进行了约定。但由于当时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不足以及相关部门也缺乏明确的指引,使得最初的公司章程显得比较肤浅(整个公司章程仅有32条)。随着公司治理实践的不断深化及监管部门对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的不断完善,民生银行公司章程也经历了一个反复修订、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民生银行公司章程已经历20余次修订,几次重要的修订时机主要是在A股上市、《公司法》及《证券法》的出台和修订、监管部门(包括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关于公司治理法规的出台及其修订、适应申请香港上市要求等时进行的。每次修订我们都十分重视,董事会设章程修改小组,并在法律顾问的配合下,力争使公司章程满足监管要求并适应本行公司治理的实际需求。目前,民生银行公司章程全文23章,共计336条。通过公司章程的修订和完善,民生银行“三会一层”之间权责划分越来越明晰,为民生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界定清楚了董事会的职责范围后,确定董事会的重点工作就成为董事会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战略管理、风险管控、绩效管理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董事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商业银行董事会的工作重点。紧紧抓住这四个环节开展工作,才能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在这四项基本职责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战略管理。董事会必须为经理管理层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路径。通过风险战略制订、资本管理及督导完善内控框架和风险管理体系等方式履行风险管控职能。要倡导良好的绩效文化,重点做好高级管理层的绩效管理工作,对高管层组织实施发展战略、风险战略情况以及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的考核与奖惩。对于民生银行,董事会也把建立“公开透明、高效和谐”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重要职责,力争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经营管理层负责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但在经营管理中必须贯彻执行董事会制订的发展战略、风险战略,并根据董事会制订的发展战略、风险战略制订年度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上报董事会审议批准。在民生银行,董事会不直接插手日常经营管理,而是通过制订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去指挥银行的经营活动,并通过经营绩效的考核与评价,兑现业绩薪酬,来保障战略规划的实施。
然而,按照《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规定,“三会一层”各司其职开展工作,仅仅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效率的角度讲,仅仅强调“三会一层”各司其职是不够的,还必须强化“三会一层”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问题,要形成合力,步调一致。否则,各自为战甚至相互矛盾,公司治理的效率就必然会下降。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中心环节,必须加强“三会一层”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对重要问题要通过沟通交流达成共识。本人认为,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起核心作用的一个关键就体现在沟通交流环节上。“制度与规定”是冷冰冰的东西,缺乏人情味,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能够促进“三会一层”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另外一个问题是,商业银行董事长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定位。在民生银行,本人是董事长,但本人并不认为自己是老板、最高决策者。本人对自己的定位是:董事会的牵头人,会议的主持人。作为董事会的牵头人、协调人,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加强“三会一层”的沟通交流工作,促进公司治理的和谐高效。同时,作为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的主席,本人工作的重点是战略制订、战略调整,推动战略规划的实施,包括推动战略性的重大改革及经营模式的转变。
董事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抓好战略管理
董事会工作不能陷入具体事务,必须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围绕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三个环节输出“软实力”,其中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决定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银行健康发展的灵魂,而发展战略则是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在树立正确经营发展理念、优良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集中力量编制出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行动纲领,这是董事会行使战略管理职能的关键环节。就民生银行而言,我们的董事会主要从战略制订、战略实施、战略调整三个方面强化战略管理职能。
战略制订。2006年,本人当选董事长后,着手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制订《民生银行五年发展纲要》(简称《纲要》)。当时,董事会专门设立了工作组召开研讨会,认真回顾民生银行十年发展旅程,研究分析国际国内金融发展趋势,工作组起草了《纲要》。那时我们认为,民生银行已经成功渡过了生存阶段,正步入战略转型阶段。《纲要》分析了实施战略转型的必要性,描述了转型期战略性调整的涵义,确定了战略转型阶段的总体目标,并从公司治理、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对外并购、风险管控、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与品牌等八个方面构建了目标体系及其实现策略。本人认为,董事会研究制订发展战略的过程也是董事会内部对重大发展问题充分沟通交流、达成共识的一个过程;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共同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有利于统一董事会成员的思想认识,也有利于提高未来董事会的决策效率。
推动战略实施。《纲要》编制完成后,经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研究通过,提交董事会审议批准。然后开始组织战略实施,主要举措包括:一是宣讲《纲要》,统一全行思想认识。董事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与推广活动,包括印制下发《纲要》单行本、邀请总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分行领导班子畅谈五年规划、在分行行长会议上召开“五年发展纲要专题会”、组织《纲要》巡讲团分别到分行进行巡讲。这些活动促进了基层员工对《纲要》的深入理解,得到了全行各级员工的广泛认同,使之成为全行上下一致的行动指南。同时,通过媒体见面会、投资者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对外宣传《纲要》的精神及民生银行未来的发展蓝图。
二是在宣传推广的基础上,制订《五年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对《纲要》的实施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并编制《五年发展纲要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推动总行和相关责任部门制订初步实施方案。对于《纲要》的实施进展情况和行内重大改革情况,全面启动监测评估工作,以保障《纲要》的顺利实施及董事会决议的全面贯彻落实。
三是适应战略转型需要,全面实施内部的调整提升。为适应战略转型的需要,董事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集中全行上下的智慧,反复研究讨论,推动经营管理层制订了《公司金融事业部改革方案》,对全行公司业务主要产品线和行业线实行事业部管理体制,并重新界定了分行、支行的定位与职能,优化中后台机构设置,按照流程银行的要求打造专业化管理与专业化销售模式。
四是探索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模式。经营多元化、国际化是《纲要》确立的发展方向,根据《纲要》实施方案,在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探索推进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目前以民生银行为主体投资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基金公司已经开业运营,另外,民生银行于2009年11月26日H股成功发行上市也实现了资本国际化。
战略调整。战略发展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必须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战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是董事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纲要》已经实施了几年的时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现在看来,原来的《纲要》还是稍显单薄,内涵不足,因此,民生银行董事会于2010年着手修订《纲要》,进行战略调整。未来目标是要把民生银行办成一家最具特色、盈利能力强的银行,那么,市场该如何定位?如何实现未来目标?这些就成为目前实施战略调整的具体内容。
董事会要明晰风险管理政策,推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做好风险管控工作
依据中国银监会的监管要求,董事会对银行风险负有最终责任,董事会在风险管理中要发挥核心作用。我们的体会是:董事会主要是通过风险管理基本政策的制订、资本管理以及督导完善内控框架和风险管理体系等方式履行风险管控职能,发挥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民生银行董事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风险管理:
制订年度风险管理基本政策并监督执行
民生银行每年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牵头,组成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参与,共同编制《中国民生银行年度风险管理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紧密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民生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实践,指出年度风险管理的关注要点,提出年度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明晰风险管理政策、风险标准、风险偏好,并对《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与评估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指导意见》编制完成后经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研究讨论,报董事会审议批准。
《指导意见》作为董事会风险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董事会要求全行上下应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管理层要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做出具体安排部署,提出定量指标的年度目标值,落实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的目标责任和完成时限,于《指导意见》发文后15个工作日内报董事会备案。二季度末和年底,管理层要对《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自检、自评和总结,并分别于6月和12月后10个工作日内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专题工作报告。同时,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对《指导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每半年向董事会做一次报告。全行各级机构要将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情况作为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绩效评定的重要内容。
督导促进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根据董事会的部署,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会同管理层已经制订了《民生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简称《规划》),并已经提交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审议通过。在规划期内,民生银行将以建设成为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领先的银行为发展愿景,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COSO全面风险管理总体要求,借鉴国际国内风险管理先进银行的最佳实践,立足于民生银行实际情况,根据业务发展战略需要,坚持“风险与业务发展相协调,风险与收益相均衡,风险与资本约束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原则,建设体制完善、技术先进、流程高效、服务优良的风险管理公共平台,大力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实现民生银行风险管理的六大转变。即:从“单一信用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风险管理”,从“控制风险”转向“主动管理与经营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转向“资本管理”,从“简单关注风控指标”转向“全过程风险管理”,从“经验定性管理”转向“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管理”,从“静态创利与不良考核”转向“动态风险调整后收益(RAROC)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董事会及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将督促管理层依据《规划》要求,建立领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督促管理层制订实施《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新资本协议从表面上看是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的改进,但其核心是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和制度,将风险管理视野拓展到全面风险管理,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因此,为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根据董事会部署,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督办,民生银行已经制订了《中国民生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方案》,并已经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目前民生银行董事会也已审议批准。民生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总目标是到2013 年底前,成为被银监会批准的新资本协议达标银行。
加强超风险限额业务审批管理,强化董事会风险管理职能
为加强董事会对银行重大风险业务的把控能力,切实发挥董事会的风险管理职能,根据董事会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制订了《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会超风险限额业务审批管理办法》。风险限额是指董事会在资本耗用、资本收益、风险控制等方面设定的额度、条件及标准,超风险限额业务须经审批后方可办理。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将受董事会授权,负责设定与调险限额,审核超风险限额业务的审批要件,并遵照节约资本、提高收益、降低风险的原则进行审批与管理。
完善资本管理制度,加强资本管理与规划,努力保障资本充足
为了强化民生银行的资本统筹管理,强化资本约束观念,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投资管理委员会牵头修订了《中国民生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新修订的《资本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民生集团层面的资本管理架构、工作要素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等内容。同时,根据《中国民生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制订了《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会资本分配与考核管理办法》,其基本原则是根据经营环境和融资环境的变化,建立资本提前配置和有偿使用机制,明确对经营管理层的资本考核指标、资本分配流程和资本考核与评价等具体内容,目的是防止发生资本充足率失控的现象。另外,董事会也加强了资本规划管理,2009年8月份,根据银监会的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民生银行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投资管理委员会牵头制订了《中国民生银行2009〜2011年资本规划》、《中国民生银行2009〜2011年资本补充规划》,力争保障资本充足稳健。
建立风险报告制度,确保董事会的风险知情权
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必须有渠道获取有效的风险信息,而且风险信息必须及时、准确、全面、易于理解和重点突出,否则,董事会无法履行风险管理的指导与评估职责。为此,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制订了《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会风险报告制度》,对风险报告的内容、时限、报告方式以及隐瞒不报的责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风险报告制度的建立,确保了董事会的风险知情权,有利于发挥董事会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发挥董事会绩效管理职能
董事会绩效管理的主要对象是董事会直接聘任的高级管理层人员,其绩效管理职能首先要倡导积极健康的绩效文化,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一般而言,董事会绩效管理要以发展战略为导向,建立绩效考评制度,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并严格依据考评结果兑现奖惩,就能够有效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在民生银行,董事会绩效管理主要工作从以下方面着手:
建立高管人员尽职考评制度
为了建立、健全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高级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胜任能力,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董事会研究制订了《民生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试行办法》。在民生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是董事会发起组织的,基于高级管理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董事会下达的经营管理目标情况所进行的考评工作,不同于上级组织部门发起和实施的领导班子及成员年度综合考评。高级管理人员的尽职考评内容分两个部分即领导力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依据制度规定,董事会每年组织一次考评工作,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
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早期民生银行绩效考核指标比较注重净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而且考核指标单一。近年来董事会根据《纲要》的要求,为了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注重股东回报,修订了高级管理人员关键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扩展到净利润、净资产回报率、市值增长率、不良资产率、营业费用占营业净收入比例。近期,民生银行董事会薪酬考核委员会又进一步完善高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增加了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的考核指标,这对于提高全行资本收益水平、风险管理水平将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
督导管理层完善对分支机构的绩效考核
董事会应督导经营管理层按照董事会确定的经营发展理念和战略发展目标,结合战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的需要,完善对分支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引导全行“一盘棋”地去争取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比如,为贯彻民生银行董事会提出的“资本约束理念”,董事会在考评上引导高级管理层必须在资本约束下实施精细化管理,改变高资本消耗和粗放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同时,督促高级管理层建立以资本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制,开展对分支机构资本收益考核,促进各分支机构节约使用资本,鼓励分支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中间收入业务,积极采取差异化发展政策,尽快改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盈利结构,提高资本收益和整体经营效益。
加强董事会自身建设,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民生银行是一家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股份制银行,产权清晰,股权比较分散(单一最大股东也只占股份的百分之几),主要股东都是国内著名的民营企业家。这种股权结构决定了民生银行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具有高度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因此,在民生银行董事会的讨论中,董事踊跃表达观点甚至出现激烈争论,是常有的现象。
本人向来认为,股权结构合理,产权关系明晰,是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础,由此产生的民主决策也有利于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科学决策。这本身不是什么坏事情。但是,新闻媒体往往不这样看。媒体一看到董事会公告中有反对票,就得出“民生银行董事会争斗”之类的结论。其实,每年民生银行董事会都要召开多次会议,审议上百个议案,每年总会有董事对议案提出异议,从而投反对票或者弃权票。这在民生银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难道每个议案都全票通过就正常了?难道董事会一团和气没有争论就正常吗?在本人看来,存在争论和反对票,恰恰表明了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的优点和民主决策的特点。
另一方面,股权分散、决策高度民主化,虽然有利于科学决策,但容易产生不同意见,往往影响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因此如何构建“和谐、高效的董事会”就成为民生银行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006年本人当选董事长以后,就把“公开透明、和谐高效”作为公司治理的追求目标,并采取多种措施以加强董事会的自身建设,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其主要如下:
加强制度建设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修订或者重新制订了近40项公司治理的制度,包括议事规则、工作程序、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等,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决策程序。比如修订后的《董事会议事规则》把董事会会议分为“决策性会议”和“非决策性会议”,即增加了“非决策性会议”制度,并制订了“非决策性会议规则”。简单地说,就是把务虚和决策分开,每个季度董事会要召开一次议事务虚会,努力把它办成全体董事信息共享、沟通协调、达成共识的交流平台,董事们可以把各种声音充分表达清楚。但到了决策时间,董事就要独立行使自己的表决权,不能再议而不决。再比如,原来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责范围不够明晰,工作程序也缺乏可操作性,必须修订。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运作的经验,根据公司章程赋予的委员会职能范围,细化了各个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进一步明确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分为提案工作程序、决策事项工作程序、报告工作程序、临时特殊提案处置程序及反馈,提案工作程序又分为提案动议、提案审议、提案提交),使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细则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根据不同委员会的职责范围,确定其授权决策事项。
强化董事履职责任
为强化民生银行董事自律约束,促进董事勤勉尽责,提高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水平,民生银行制订了《中国民生银行董事履职尽责自律条例》。该条例明确了全体董事的义务,规定了基本职责、尽职要求、不当行为及失职问责,并对董事履职情况进行评价与通报。对董事履职情况,民生银行监事会每年都要进行监督,出具监督评价报告。
做实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
首先,从制度上强调委员会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规定:“董事会决策性会议提案必须先由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研究,讨论通过后再提交董事会审议,委员会审议不通过的议案一律不上董事会。”
其次,明确委员会的工作程序和授权事项。
再次,制订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
最后,委员会主席要向董事会报告议案在委员会讨论的情况、表决的情况以及不同的意见。
民生银行的体会是:委员会工作做实了,董事会决策效率和决策水平就容易提高。据统计,2009年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投资管理委员会共召开会议10次,风险管理委员会召开会议5次、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7次、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召开会议7次,提名委员会召开会议4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会议3次,共审议公司财务报告、决算、年度预算、不良资产的核销,设立信用卡公司、设立民生村镇银行等提案100多项,为董事会的高效工作和科学决策打下坚实基础。
实行独立董事上班制度
依据国际经验,设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发挥独立董事的专家作用,以强化董事会工作的有效性。但是,独立董事一般为兼职董事,多为社会名流或专家,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履行董事义务,因此,独立董事及以独立董事为主席的专门委员会就很难有效地开展工作。为解决这一矛盾,民生银行自2007年3月份开始实施了独立董事到行内上班制度,规定独立董事每月上班1〜2天,并为独立董事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室和办公设备。目前6名独立董事均能够按规定执行上班制度。民生银行董事会下设6个专门委员会,其中5个专门委员会的主席由独立董事出任,独立董事上班制度将有利于推动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开展。从实施情况看,独立董事上班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所属委员会的工作事项,研究并确定委员会提出的议案,听取管理层或总行部门的工作汇报,讨论制订相关制度等。
据统计,2009年董事会6名独立董事累计到行内工作超过60个工作日,工作内容函盖课题研究、主持委员会日常工作、听取业务部门汇报、提出专业性指导意见等,有力地促进了委员会和董事会的工作。
加强董事培训
董事培训是董事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民生银行每年都制订《董事培训计划》。通过专家讲座、同业研讨会、出国考察、参加监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培训等形式的培训活动,使得本行董事会成员能够跟踪国内外先进公司治理的模式和实践,学习金融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新知识新理念,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熟知各项监管法规,深入了解本行经营状况。通过培训,有利于提升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迎接多元化、国际化的挑战,保障银行战略转型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在2009年,利用四次董事会非决策性会议平台,先后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投行专家、监管部门领导,给全体董事做了12个主题培训。2009年下半年,还安排了一次董事、监事到欧洲国际化大银行的考察、学习活动。
打造研究型董事会
主要方法是以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主席或独立董事为主体,结合公司发展的实际需要,精选调查研究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为董事会主动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司经营管理提供前瞻性的指导意见。2008年,根据《纲要》和董事会的相关决议,精选出九个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到2009年初,这九个课题全部完成,质量非常高,并得到了银监会和证监会领导们的高度评价。2009年董事会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研究公司价值管理、品牌建设问题,确立未来公司价值管理和品牌建设的目标体系,拟定品牌建设规划和相应策略,不断提升公司品牌形象。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先后就微小企业贷款、信用卡业务风险、董事会风险治理、董事会风险指标体系、通胀预期下的信贷行业趋势及调整、通胀预期下民生银行业务发展等内容开展了六项调研工作。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信息沟通
实践表明,影响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决策效率和决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足够的信息。信息不及时、不对称,直接影响对议案的讨论和决策。为此民生银行建立了多层次的信息沟通机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强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共享及沟通。主要措施包括:逐步完善经营管理层面向董事会的经营报告制度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与总行相关部室工作对接联系制度;编辑《董事会工作通讯》(2009年有12期)、《内部参考》(2009年出了50期),及时反映董事会重大决策、中心工作及热点问题,从而促进董事会与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沟通;专门委员会组织的内部调研与座谈。另外,独立董事上班制度、董事会非决策性会议平台本身也是加强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企业制度建设规划范文6
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调控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达到154亿元。
——原*区一般预算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5%,达到9.5亿元。
——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比上年增长20%,分别达到15.1亿美元和5.4亿美元。
——自营出口比上年增长15%,达到15.5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比上年增长7%,分别达到13910元和6153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0%,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5%。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为圆满完成上述目标,20*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突破
全力以赴抓引资。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增强引资的紧迫性、使命感,在全区上下营造齐心协力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采取灵活合作方式,在境内外增设招商联络机构,进一步健全招商网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及*产业链配套现状,明确引资重点区域和行业,继续把台湾、日本、韩国和欧美地区作为招商主攻方向。加大利用内资力度,重点吸引国内知名企业投资*。在重点抓好汽配、石化、钢铁、新材料等“二产”引资的同时,对“一、三产”进行宽领域的招商引资,力争在现代农业、物流业、旅游业、中介服务业项目引进上取得新突破。开拓发展空间,重构比较优势,集聚竞争优势,加快“四大基地、五大园区”等引资重点区域建设,推进各乡镇工业小区建设进程。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制度,强化服务考核,提高服务水平,做好“前期招商、中期跟踪、后期服务”,真正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千方百计抓出口。按照重点突破、多元发展、全方位开拓的思路,激活企业主体,拓展市场份额,培育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确保外贸出口持续位居全省前茅。完善外贸出口激励措施,加强对重点生产出口企业的跟踪服务。大力加强世贸组织规则知识的培训推广工作,积极应对绿色、环保等技术壁垒,加强出口商品的适应性调整。对有一定优势和开发潜力的传统市场,要注重在质量、配套、功能延伸和售后服务方面形成竞争优势,积极开发新兴市场,做好市场细分工作,增强市场开发的方向性和实效性。重视进口贸易,引导企业努力引进先进设备和适用技术,促进企业技术结构优化和升级。
想方设法抓外经。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实行工贸、工技联手,大胆地走出去。拓展服务贸易,扩大劳务输出。抓住西部大开发等机遇,支持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跨地区合作,促进产业整合、重组,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二、突出结构优化,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坚持把科技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增强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科技创业园、电子信息园等园区建设,重点扶持生物工程、新材料、IT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园区科技孵化和科技服务等综合功能,成为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40亿元。不断提高科技对块状特色经济的支撑力,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格局。加快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3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对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的投入,启动科技孵化资金,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制。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网站的招商作用,不断完善“*之窗”网站和政府专网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办事指南、服务于开放开发的数据库。积极实施政府、企业、学校和家庭上网工程,全力扩大电子信息的应用覆盖面。把引进智力、培育人才作为发展科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多形式、多渠道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努力营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坚持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按照“结构调优、品质调高、规模调大、产业调强”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流通为载体,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绿色农业、观光农业和创汇农业等特色农业,引导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品牌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建立农业科技激励机制,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品种。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作用,建立*农业专家工作站,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抓好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双禁”工作。发展花卉、海淡水养殖和经济特产林三大支柱产业,继续培育杜鹃花、梭子蟹、名优茶、无公害生猪、绿色出口蔬菜等主导产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农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业经纪人、中介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滚动开发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园区的功能区块。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加快*四期建设,完成五七塘、梅东塘等标准海塘建设,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抓好标准农田和6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实施三山万亩围垦、青峙三期围海造地工程。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之路,促进和保障村级集体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力争完成经济薄弱村转化任务。
坚持把优化结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依托科技进步和开放开发优势,加速产业集聚,做精特色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促进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促进一批规模大、功能强、机制活、环境优的园区群体逐步形成。确保宝新不锈钢三期建成投产,保证台塑台化一期、三菱丽阳腈纶、宝新不锈钢四期、华光不锈钢等项目开工建设,巩固发展大模具、小港塑机和文具等块状特色经济。坚持扶强扶优,发展主营业务突出、支柱作用明显的企业和集团。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大力扶持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专业性强、技术先进、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自主开发能力强的“小型巨人”企业,使强的更强,大的更优。以市场为先导,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加强技术改造,围绕质量、品种、效益,加快对重点产业、行业、企业的改造,为工业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利用区位优势,主动接受港口、大工程项目辐射,延长工业产业链。积极开展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工作,加快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创名牌意识,引导企业大力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按市场化要求增加有效投入,规范运作担保公司,尽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
坚持把新兴产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充分发挥区域的综合优势,围绕推进城市化,开拓服务领域,优化行业结构,着力改变服务业相对滞后的面貌。以规划为先导,保护和开发并举,积极开发观光、度假、生态等旅游产品,加快九峰山景区、凤凰山公园、高尔夫球场等休闲旅游景点建设。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编制现代物流产业规划,适时启动物流园区建设。以港口为依托,积极发展仓储、联运、加工、服务等与开发建设相关的产业。巩固提升传统特色行业,培育拓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社区服务、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服务行业。注重发展商贸流通业,提高扩大商贸业档次和规模,大力发展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生产要素市场和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启动大型购物中心项目建设,开发新大路等商业特色街,建立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加快新阶段“菜篮子”工程建设,完成高塘蔬菜示范基地三期扩建工程,建立区“菜篮子”专柜,实行菜牛定点屠宰。规划早点网络,成立1家早点配送中心,发展15个城区便民早点连锁网点。
三、突出亮点工程,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高起点规划。按照现代化滨海新城区的定位,进一步修编完善*区域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心区控制性详规,抓紧各功能区块规划的编制工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抓好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各项专项规划的修编,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围绕“城乡协调发展、各具地方特色”的要求,抓紧做好各乡镇建设规划,加快人口与产业集聚,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高标准建设。按照提高品位、建设精品的要求,通过高水平的城市设计,大手笔实施中心城区建设,加快行政中心、商务大楼、体艺中心、中心广场、凤凰山公园、九峰山景区等“亮点”工程建设进程。结合大工程项目建设,对城区相关河道实施整治。分段改造新大路,进一步提升城区形象。以329国道大穿镇段改造为契机,全面推进大城镇建设,尽快与中心城区接轨。霞浦、柴桥要按照中心城区发展定位,加快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小港基础设施,完成*公路、渡口路改造工程。加快白峰人口集聚,逐步形成与副中心城区相适应的区块功能。增强综合配套功能,启动建设区垃圾填埋场和城区2座垃圾中转站,着力抓好集污干管、公交场站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新增或延伸1-2条公交线路。启动329国道陈华至白峰段及沿海中线*段等道路建设工程。结合开发建设,加快农村不适应道路等级的桥梁改造步伐,投入300万元资金,完成三分之一改造任务。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合理利用城市可经营性资源,逐步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
高效能管理。进一步明确区、镇两级政府的职责,形成区、镇、社区三级相互衔接、合理分工、规范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社区建设,制订出台物业管理办法和住宅小区综合验收标准,完善社区管理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坚持标本兼治、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健全执法网络,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抓好以主干道、入城口、“窗口”地段、住宅小区等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全面提高城市的“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加强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全面治理“脏、乱、差”现象,促进城乡整体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四、突出优化投资环境,深化各项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新活力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大力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改进管理方式,减少管理层次,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世贸组织规则的行政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精减审批事项,改革审批方式,规范审批行为。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镇财政分成体制,努力聚好财、理好财、用好财。积极构筑良好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审批办证服务中心和投资服务中心的作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切实改善投资环境。
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抓好已改制企业的规范、完善和提高工作。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全力推进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办学,积极稳妥地实施乡镇医疗机构改革。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中介组织的规范和管理,培育公正、独立、权威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和行业协会。
完善社会保障安全网。按照“养老保障一批、促进就业一批、鼓励创业一批”的总体思路,着力解决失业职工等弱势群体和被征地人员的后顾之忧。深入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逐步完善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门路,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动工建造劳动力交流中心。安排200万元资金,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增强被征地人员和失业职工的就业能力。发展非正规劳动组织和公益性组织,引导支持被征地人员创办适合自身特点的、能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各类经济实体。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大力促进“4*0”困难群体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失业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职工养老保险金足额发放。出台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实施细则,搞好试点,逐步把被征地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实施范围。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建造100套经济适用房,逐步改善城镇困难户的住房条件。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努力加强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积极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弱势群体有基本生活保证。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继续全力以赴支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认真做好出口加工区、保税南区、港务局四期、维科工业园、东海春晓气田群陆上终端等地块的征地拆迁、政策处理等配套服务工作,确保项目按计划进度顺利建设。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重契约、守信用、讲诚信的环境,推进“信用*”建设。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按照“坚决而治,有效而帮,治帮结合”的原则,出实招,出硬招,重点监管涉及人身健康、财产安全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产品的质量,依法严惩偷税逃税、假冒伪劣、知识侵权、违法用工等行为,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投资者营造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深入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督查力度,加强安全防范,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
五、突出抓好社会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努力建设精神文明。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市民素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市从社区抓起,农村从村户抓起,行业从单位抓起,社会从家庭抓起,全面推进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把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与推进城市化结合起来,推动社区建设,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把文明乡镇创建活动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改善居住环境,丰富文化生活,净化社会风气。把文明行业创建活动与社会诚信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加强行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巩固殡葬改革成果,规范公墓管理。进一步抓好“双拥”工作,支持驻仑部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事前论证和集体决策制度,强化决策调研,规范决策程序,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积极推进依法治区,切实做到按章办事,坚持重大事项和重要情况报告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认真办理人民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做好民族宗教事务、侨务、台湾事务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实施“四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以创建“平安大区”为载体,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范网络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社区警务建设,加强对外来人口、归正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重点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领导责任制,加强工作,增强做好稳定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及时排摸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力争把各类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实施教育创新,重视校长队伍和师资力量建设,强化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学校布局,新建松花江中学和九峰小学,迁建*中学,全面完成明港中学、蔚斗小学建设。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各类社会教育,逐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文化、体育、广电、卫生事业发展。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活跃广场、社区、企业、村落、校园文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良好文化发展环境,努力办好中国第七届艺术节部分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全民身体素质。改造广电基础网络,促进广电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强药品流通市场管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改善农村医疗条件,继续推行农村大病合作医疗保险。加大投入,完成40%农村二次改水任务。实施城区自来水“一户一表”和屋顶水箱改造,完成三分之一改造任务。健全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符合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进一步重视老龄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老年人的良好氛围。加强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档案综合利用率。
六、突出勤政廉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促进政府工作开创新局面
弘扬求真务实作风。坚持围绕主题、把握灵魂、抓住精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努力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不断完善政府各项制度,继续推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做到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加强行政执法监察和社会民主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坚持脚踏实地,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日常政务督查和区长值班电话工作,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
树立以民为本思想。务必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进一步转变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了解群众要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做到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信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