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文学常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课外文学常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课外文学常识

小学课外文学常识范文1

寒假里,初三生可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多年老教师熊正江老师提醒,初三生利用记忆效果最佳的时段复习会事半功倍。起床后半小时和睡前半小时是记忆效果最佳的时段,初三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脑海中过一遍当天复习的知识点,效果会更好。各学科的复习穿行,也利于提高效率。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常规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

【热门课程】: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90592(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长春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长春京翰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90592

【同志街校区】长春市---- 朝阳区 400-0066-911转90591

【十一中校区】长春市----绿园区 400-0066-911转90592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考试命题和阅卷任务。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京翰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小学课外文学常识范文2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学习语文不仅需要正常的课堂教学,而且还需要各种形式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作为补充。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内容丰富、方法灵活等特点,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小学语文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就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二渠道,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

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参加各种活动,可以吸收课堂上得不到的大量语文信息,涉猎丰富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使知识、生活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开阔。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特长,有助于培育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极其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因此,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参与意识。课外活动的伸缩性和灵活性都比较强,给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全班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且可以发展部分学生的语好和特长,培养语文特长生,为文坛输送人才。许多有成就的作家和文学家、评论家都念念不忘小学时代语文课外活动对他们走上文学道路的深刻影响。

(三)加强基础训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课外活动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独立性,开展各项语文课外活动,必然会加强更切合学生学习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的听、说、读、写训练,培养独立的、更为实用的操作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目的。

(四)提高学生思想鉴别能力,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语文课外活动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阵地,也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学生多接触一些古今中外文化精品,就可以使他们吸收到丰富的文化营养和精神营养,从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受到情感的陶冶。

二、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做法

(一)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写日记

每接一届学生,进入三年级后,我都要鼓励他们坚持写日记。开始时,要求人人写日记,并在每5人中设一个日记检查组长,每个星期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这项活动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坚持写日记,可以使学生记下自己的过去,记住自己的经历与教训,有利于改变自己。坚持写日记,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和写作水平等。所以,写日记有着多功能的作用。

(二)坚持开展课外阅读

1.阅读的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选择。例如,针对一二年级或三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一些童话,让他们感受到文字和故事的优美。到了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可以指导他们阅读全国发行的小学生报刊杂志。到了六年级,教师就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一些经典的小说,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人生。

2.教给学生选择书籍的方法。现在市面上的书籍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在让学生阅读前,教师应教给他们选择书籍的方法,让他们阅读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书籍。一般低年级学生没有区别课外书好坏的能力,教师应具体推荐一部分图书。

3.课外阅读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吸取精华,永远是课外阅读的主题。阅读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可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神韵

寒冷的冬天,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冬游;炎热的夏天,带学生到大自然里去放飞。我每年都会选择一定的时间,带学生到外面玩,让他们当自己的主人。在大自然面前,他们每个人都会认真地去观察、去体会,他们会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都详细记下来,认真整理一下,就写进了他们的作文里。这项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真谛,使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

(四)办黑板报

一般进入四年级后,我就会组织学生办黑板报,并在上面刊登自己的作文。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表文章的机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具体的做法是:按班里人数分工,平均每个学生每学期能办上两次。黑板报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写人物的,有写事情的,有好人好事,也有学习方法的交流等。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爱上写作,爱上的语文,大大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编写优秀作文选

每到六年级,我都会把班级的优秀作文编制成册。一般我会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写得好的文章,然后用统一的稿纸抄写自己的作文,再装订起来。这项工作不用老师费多大的精力,指挥好学生就行。但效果非常好,出优秀学生作文集,对学生的吸引力特别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每一节作文课都成为他们的期待。

小学课外文学常识范文3

关键词:课程资源;学习资源;课程资源

随着学校对新课改的理解,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受到学校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要改变以往过于注重教科书中单一内容的现象,应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教学环境。下面我来谈一谈在新课改的实践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的课程资源。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获取学习的资源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充分地理解教学内容、领悟教学思想。

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模拟一个类似的情境,可以找来一个大纸箱,让学生蹲在里面,亲身感受坐井观天的含义,并让学生扮演青蛙跳出来后会看到什么,又会想什么说什么;还有在学习《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白兔、小灰兔还有老山羊。将课文中热爱劳动的教育巧妙地融入学生的表演中,让学生在体验表演的快乐中感悟到男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样不仅提高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思考的学习态度,这样不仅让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还可以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语文知识。

二、结合信息化技术,扩大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电视、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已逐步走进语文的教学课堂中。由于课本的局限性,教师想在短时间内把教科书上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心转向引导学生如何获取和掌握文化知识的工具和处理方法。

例如在讲解《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小松鼠一直等到了秋天还是没有找到花生呢?教师借助本文首先让学生了解到花生结的果是在地下这一常识。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办法来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如,一组学生可以通过查询字典或者请教家长来了解花生的外形和生长特征。还有一组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关于种植类的电视节目或者根据电脑搜索了解还有哪些植物的果实是生长在地下的。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来的相关信息进行总结和讲解。比如通过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来使引入课题变得充满趣味性,然后对学生收集到生长在地下的食物进行补充和讲解,教师还可以续编一个《花生找到了》的小故事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这样让学生在了解到更多关于花生知识的同时,也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范围,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给学习生活带来的欢乐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三、应用到生活中,挖掘语文课程的无限资源

赞可夫曾经说过:“如果真正的广阔生活走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过去,教师把教材看成了教学的“整个世界”,但是现在,我们要认识到“整个世界”都可以应用到教学的课程资源。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一个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并进行合理的疏通和引流。

例如,在学习《司马光》一课时,司马光见到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水缸里,局面非常混乱,只有司马光拿起一块石头把缸砸烂,成功地救出了小伙伴。通过这篇文章的课堂教学后,要让学生懂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要像司马光一样不要慌乱,一定要冷静地用脑子思考。将语文资源合理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教导学生要做一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断的好孩子。

四、加强课外阅读,延伸课程资源

教科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十分有限,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从而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的教学进度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课外文章,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益处。例如在讲解《失物招领》这一课时学生通过课文学到做错事要知错就改,同时更要懂得做人要讲文明,不能破坏大自然。课后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阅读一下《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让学生通过对课外文章的阅读,加深学生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让学生为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奉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人类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教育有时真的很简单,只要从心开始,伸手就能成功。”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教学的同时,更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完善自身的语文课程观念,从而为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课外文学常识范文4

关键词: 高中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外阅读活动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的窗口。广泛和深入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境界,而且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在《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指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古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②,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了,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自然就会写得好,妙笔生花。由此可见,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关键所在。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比而言,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笔者对三个层次六个对象班级的学生作了有关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6份,收回有效问卷325份(多选或漏选的作废)。

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动机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各异,阅读内容良莠不齐,有好有坏。大部分学生以通俗、娱乐、快餐式书籍为主,阅读经典著作和严肃读物的少之又少,有的学生甚至阅读不健康的书籍。基于这一现状,笔者试图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对课外阅读教学所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结合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主要从学生、教师和家庭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尽如人意的症结与问题所在。

1.1学生。

学生作为课外阅读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影响课外阅读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阅读“自由性”亦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制约。此外,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学生,其心智与心理均不成熟,阅读质量与阅读品位表现差强人意。

1.1.1课外阅读时间短,数量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板块对阅读目标有明确的表述:“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此外选修课程板块及新课标的附录均对课外阅读有详细的目标要求和阅读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第1题“每周课外阅读的时间”的结果分析发现,有38.2%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到1小时”,3.1%的学生根本“不读”任何课外书籍,仅有3.1%的学生每周看书“6小时以上”。

表 1

与很少的课外阅读时间相对应的则是更少的课外阅读量,这种状况不仅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要求,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大多数学生缺少主动阅读的习惯,缺乏思想的深入思考与积极的思辨能力,不利于个人素养的培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1.1.2课外阅读质量差,能力低。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外阅读的价值与否。新课标要求“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形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多数学生所喜欢的阅读材料偏向于通俗、浅薄的“快餐式阅读”;其二,以轻松、快捷、注重感官体验的“浅层次”阅读为主,与“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目标要求背道而驰。

在调查问卷第3题“你喜欢阅读哪种类型的课外读物”中,能带来强烈感官刺激的“恐怖、灵异小说”占27.7%,选择“搞笑、无厘头”类型的学生占17.5%,有11.7%的学生选择“动漫卡通”;24.6%的学生选择“武侠小说”,占男生总数的57.5%;24.9%的学生选择“言情小说”,占女生总数的63.2%;而选择“中外文学名著”、“历史人文”、“地理科学”等类型书籍的学生只占总数的3%。

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文学经典名著,以及富有审美价值和深刻教育意义的课外读物不感兴趣,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娱乐为主”、非严肃性的课外读物,追求感官刺激而忽略精神享受。课外读物的选择本无严格意义上的对与错,但是现阶段这种阅读倾向对于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是极其不利于个人思想与整体素质的健康成长。

表 2

阅读是一项需要深入“品读”,需要进行积极情感交流的复杂心理活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因此,课外阅读不仅要求增加阅读量,更要求进行“有质量”的深度阅读,这就要求广大学生不仅多读书,还“会读书”,要有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而不仅仅是“浅尝辄止”的应付式、打发时间的阅读。

调查问卷第14题“你有被课外读物打动或要写读后感之类的时候吗?”中,有11.7%的学生选择“没有”,71.1%的学生选择“偶尔有”,仅有17.2%的学生会被自己阅读的内容打动(且这部分的学生大多是女生)。

这种阅读作品过后却无法产生心灵共鸣的现象令人担忧。没有共鸣谈何兴趣?没有兴趣谈何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亦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而现如今大多数学生跟所读的作品没有情感沟通,不能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何谈人格的完善、素质的提高?

这种“浅尝辄止”式的快餐阅读,追求短暂的视觉和心理愉悦,在阅读结束之后,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没有对内容的深度理解,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评价鉴赏能力的下降。

表 3

1.2教师。

1.2.1教师对课外阅读指导的缺失。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重要的指导与引领作用。而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理所当然地需要有教师积极恰当的指导介入,给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建议和价值导向,使课外阅读有针对性、按质按量地完成。

从调查问卷第16题“你的老师是否提供有关课外阅读的相关知识?”看,虽然82.5%的学生都选择“是”,可仍有占一定比例的学生选择“否”。此外,在调查访谈中发现,能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指导与帮助的基本上都是语文学科的老师,而数学、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老师则鲜少有关于课外阅读方面的建议。这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目选择领域上有局限性,本就极少的阅读量也是以语文学科老师推荐的文学类著作为主,对其他专业领域的资讯与常识知识等了解甚少,这种阅读倾向是极不“健康”的。

作为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学生,各学科老师更多地将教学的注意力投向与考试息息相关的“备考知识点”,而向来与“不务正业”挂钩的课外书籍阅读必然受到忽视。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这方面的呼声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在高考的“重压”下,具体的落实仍然大打折扣。

表 4

1.2.2教师自身阅读素质低。

在与学生的访谈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课的评价都持“枯燥”、“无聊”、“没意思”、“从头谁到尾”等消极看法。这不禁引起笔者的思考,本应该很有意思的语文课,奈何成为“众矢之的”?总结原因,除了考试重压下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以外,与大多数老师自身素质、人格魅力等因素有不可忽视的关联。

在与各科教师的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都以工作太忙、生活压力大等缘由解释读书越来越少的原因。白天上课、晚上备课,以及现今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能潜心读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曾说:“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由于缺少大量的阅读,对本专业的宏观了解甚至不如学生,无法适应已经开始的教改。”

学生素质背后往往折射反映出教育者自身的问题,“所谓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处于人格与认知不断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其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学校老师的影响。因而,教师阅读素质偏低这一事实,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力,另一方面会给学生的阅读判断与阅读倾向带来消极影响,这一因素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1.3家庭。

1.3.1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生活氛围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重大。家长的业余休闲娱乐方式与持续学习的意识对学生有不可避免亦是无法忽视的影响。此外,作为学校教育基础与补充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然而,调查问卷第7题“周末以及休息时间,你会和爸爸妈妈共同做的事是”的结果表明:超过大半比例的学生选择了“看电视、上网”,仅有11.7%的学生选择一起“读书”。

从中可以总结出,家庭业余生活的匮乏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能直接带来感官刺激与享受的娱乐方式,而电视与网络的快速发展正迎合了这种“浅层次”的娱乐需求。与深层次的精神阅读相比,这种快餐式的娱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进而削弱了个体对文字的理解、分析与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将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理解能力不强。

此外,父母对待生活、工作、学习等的态度都会在子女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他们的认识和行为,这就是父母的表率作用。在娱乐活动单一、没有课外阅读的家庭氛围中,学生受到的课外阅读熏陶微乎其微,对课外阅读相当不重视。

表 5

1.3.2家长面对升学考试的阅读“功利性”。

虽然“素质教育”一路摇旗呐喊闯入人们的视野,似乎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是笼罩在广大学生与家长头上的乌云。在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将有效的时间投入“无限”的学习中,为取得更高的分数、更好的成绩,进入更好的大学做奋斗。因此,大多数家长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选择上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

调查问卷第9题“平时父母更多地给你买哪一类书籍”中,有一个看起来很乐观的数据,70.8%的家长会为孩子购买“中外文学名著”,但在后期的访谈过程中得知,这里的“中外文学名著”基本上都是语文书后和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必读名著篇目,会直接以考试试题的形式出现在考试中,影响学生语文学科考试成绩,因而得到家长额外的“重视”。这种与考试分数直接挂钩“逼迫式”的被动式阅读绝不是长久的阅读,相反只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

此外,为孩子购买“教辅资料”的家长占23.4%,从直观的数据上看,似乎为孩子购买“教辅资料”的家长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在后期的访谈中发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的“教辅资料”是由学校统一征订的,平均每个学科都有2~3本练习册,家长为学生选择的“练习册”则是额外针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增加的作业罢了。在这种无休止的“题海战术”轰炸下,一方面占据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与精力,另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

表 6

2.改善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现在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我认为,改变这种局面势在必行,必须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各方通力合作,协同起来发挥作用。

2.1彻底转变语文教学理念,从根本上重视课外阅读的实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校和社会必须首先改变落后的、功利性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高度出发,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高中生终身发展的意义,认识到课外阅读能促使学生收集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以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拓宽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具备会读、会说、会写的综合能力,深厚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先从理念上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家庭、学校和教师及学生本人才能真正认识课外阅读并规划课外阅读,形成合力,而不是将课外阅读当成外在的压力,疲于应付。

2.2学校和老师要采取措施,提供条件,切实有效地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2.2.1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应充分利用晨会、班会、校园橱窗、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多途径、多方面、多角度地向全校师生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达到共同重视课外阅读的目的。

此外,学校还应充分创造条件供学生阅读,如加强图书馆的建设管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等,切实强化对学生和教师的课外阅读考核,尽可能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将阅读指导纳入教学计划等,从而从物质上和制度上“双管齐下”地支持课外阅读。

(2)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以身垂范,与生共读。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勤奋读书,给学生树立爱读书、好读书的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外阅读素养,扩大阅读面,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一些学生真正关心的作品,既要读好经典作品,又要关注当代作品,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言传身教。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前或之中,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跟踪指导,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比例,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一定的课外阅读空间;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关书目,书目中要有适当的覆盖面,既要有知识性,又要兼顾趣味性,既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又要有人文教育方面的书籍;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比如引导学生哪些内容可以精读、哪些可以速读、哪些可以略读、哪些要背诵等。又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勤记读书笔记等。

2.3家长要加强对孩子课外阅读的督促,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期的监护人,在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的形成上有至关重要的表率与监督义务。因而,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与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家长要改变观念,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合身心发育特点的书籍,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对孩子做出积极的暗示和科学的指导,让孩子可以随时随地自然、自觉、自主地阅读。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老师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保证家长愿意给孩子提供课外读物,并监督孩子读书。同时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读书,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条件的家庭还可指导孩子上网浏览有关书籍,开通多种渠道让孩子有书可读,为其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家庭环境上,家长需时时刻刻注意生活细节。例如,在孩子读书的时间,家长将电视的声音调小些,等等,为孩子创造安静的读书氛围。

2.4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和机制,从宏观上促进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和现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升学压力有关,“素质教育”在很多时候都成了应付性喊喊空口号的“鸡肋”。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努力改革教育和教学评价机制、升学招生录取方式,真正做到“素质教育”,而不是形成“素质教育走过场,应试教育扎实搞”的虚假局面。只有切实改变“应试教育”重压下急功近利的教育心理,学校、老师和家庭包括学生才有可能排除干扰,抓好课外阅读。

同时,要想进一步扩大学生阅读知识的范围,增加课外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政府必须在经费上保障添置配套的教学设备、充足的书籍资料,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说:“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读书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开发智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高中生课外阅读必须得到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注释:

①[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②[清]孙洙.《唐诗三百首》自序.

参考文献:

[1]柯汉琳主编.语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集[C]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美国]莫提默·J·艾德勒等著.郝明义等译[M].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

[3]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4]钱海荣.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及其思考.中学语文教与学[J].2005,(1).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6]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湖南:岳麓书社,2005.

[7]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湖南长沙:岳麓书社,2002.

[8]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9]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教育版,2000.

[10]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11]朱永新.阅读经典是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N].新华网,2004年2月9日.

[12]朱绍禹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4]赵志伟.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中学语文教与学[J].2007,8.

[15]郑国红.个性化解读: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中学语文教与学[J].2007,(7).

小学课外文学常识范文5

中国现代的语言教育,一味地借鉴国外教育经验而忽视中国文化的特质。在课程设置上,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习外语,却把中国古典语言视如敝屣,只是作为现代语文教学的附属。过去属于孩童启蒙的“小学”教育,读书必备的“经学”常识,变得比外语还要艰涩难懂,令人生畏。一个外语四级的中国大学生,能流利地讲说和阅读外文典籍,却连浅显的文言都阅读不了,“中国几种重要丛书都末曾见过”(林语堂语)。中国大学生被外国人问起孔子在世界思想家的排名,一定会很自豪地说:“是第一!”当问:“你读过他的《论语》吗?”回答是“没有,读不下来。”我们又从何骄傲自豪呢?这是中国文化的幸事还是悲剧?

阅读古代经典,反对者无外以“古代经典的封建糟粕”为借口。所谓的古代经典,多是先秦经典,大都产生于春秋战国。这时是奴隶制崩溃而封建制尚未确立的时代,何来“封建糟粕”?所谓的“封建糟粕”,不过是封建文人因时所需,对古代经典的再发现和新认识。我们现在不必拾人牙慧,完全可以也对古代经典进行再发现和新认识。

现代西方有识之士早就指出:欧洲力量的来源,常是透过古代文明的再发现和新认识而达至,中国要想真正崛起,为世人瞩目,也应如此,要对中国古代经典进行再发现和新认识。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也证明,文化的每一次进步和创新,都是以“复古”为名,借以对古代文明的新认识而达至。当代中国文化要充分发挥他宾的民族性和创造性,取得更大的辉煌和成就,就必需对古典文化进行再发现和新认识。

梁启超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宝典”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也说:“无论研究何种学问,都要有目的。什么是历史的目的,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是在将过去的真实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这资鉴。”现代古典文化研究,背离了学术研究的目的。古代经典不是离民众越来越近,而是离民众越来越远,没有予以新意义和新价值,仍是照搬古代的经解,还堂而皇之地斥责古代经典有糟粕。所谓的“糟粕”,不过是不同时代的学者予以的新意义和新价值,用以服务当时的社会。现代社会,应该有新认识和再发现,予以的新意义和新价值。著名学者顾颉刚说:“不同时代对孔子思想的阐述都不一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孔子。”

经典该不该读,问题不是经典本身,而是对经典的注解。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关键,是要对古代经典再发现和新认识,以现念重新解经。教育部指定的中学生课外必读书中,唯一的先秦经典是《论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推荐本是徐志刚教授的《论语通译》。我们不敢说此书有什么不对,但可以肯定地说,此书只是延续了封建文人为当时朝代服务的认识,而没有用现念去再发现和新认识。让中学生读这样的注解经典,自然是不读为好。

我们完全可以再发现和新认识这本中国人心目中的圣书 ——《论语》。书中有一句话使人对孔子颇有微词: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历来认为这表明孔子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是典型的。现在,各民族和睦共处,这种歧视性的传统注解不利民族团结,只会助长。现在的读来自然不合时宜。

且不说孔子作为周的臣民,是否会冒杀头的危险把中原称为“诸夏”,但也没有必要沿用封建文人的注解。我们完全可以再发现和新认识,把这章断句为:“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都心中有君,不这样(爱君尊君),是夏朝的灭亡原因”。夏被臣国商所灭,商被臣国周所灭,是同样的以下犯上,但孔子作为周的臣民,不便指责周,故只言夏,也是讲得通的。后儒的解释,原因想必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是以下犯上取得天下,而不敢直解。

宋儒释“中庸”为“不偏为之中,不易之谓庸”,已把中国人的性格塑造成没有棱角的“谦谦君子”。我们完全可以把“中庸”重新释为“中和之用”。

小学课外文学常识范文6

        首先,与教材相比,英语报刊具有更加方便、灵活且实用的优势。

        1. 语言鲜活、真实地道、图文并茂,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往往辟有学习方法介绍、编辑与小读者问答等互动专栏,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 内容通俗新颖、关注时事热点、紧跟时代步伐,能有效避免教材与现实生活脱节的一些现象,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题材广泛、信息多样,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内容,无疑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其词汇量、丰富其语言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与初中教材基本保持同步,有利于补充和扩展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选择适合的英文报刊让学生阅读,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其学习英语的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学习途径,提高学习效率,更多地了解、认识异域文化习俗,熟悉中外文化的基本差异。

        其次,报刊阅读的具体实施方法。

        1. 介绍报刊常识及基本阅读方法

        教师应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手中的英文报刊,然后介绍其基本常识,如文章类型、版面设计和标题特点等,使学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接着给学生介绍几种阅读报刊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浏览(scanning)、略读(skimming)和精读(intensive reading)等阅读方法,培养其快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学生只有在阅读训练中才能学到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法的技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有用的信息,才能使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不断提高。

        2. 选择合适材料用作听力训练

        题材包罗万象的英语报刊为师生选择听力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先选好适合的材料,然后按提示从相应网站下载其录音资料,再组织对应的听力练习。学生听第一遍时,要求他们做缺词填空或正误判断练习;听第二遍时,要求他们补全核实先前所做练习,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的问题回答等小组活动。通过英语报刊拓宽听力教学内容,还能有效避免听力课上学生容易出现的紧张、焦虑等现象,提高教学效果。

        3. 适当精讲部分文章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语言程度,精心选材。先要求学生做限时阅读,随后对文章作适当讲解,如体裁、中心思想、背景知识和写作意图等等,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意思。如:适逢上海举办世博会,在阅读相关内容的文章前,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关于上海的自然环境知识、经典名胜及其风土人情。这样,既可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助一臂之力,同时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 及时扩展相关词汇

        只有帮助学生掌握足够的词汇,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而持之以恒地进行广泛的阅读是学生积累词汇的有效手段。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报刊阅读时,要及时地、有意识地扩展相关单词和词组。如阅读“what is a hurricane?”时,补充earthquakes, disaster, cyclone, typhoon和 dateline等词汇。

       5. 适时组织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版面,按照兴趣分小组进行阅读,然后在组内讨论、交流所阅读的内容;也可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和阅览室等多种途径,查询阅读内容所涉及的背景、文化、人物等有关信息,在班级内以组为单位交流阅读内容,发表观点和看法。如:结合题为“save food, don’t waste it”的文章,某小组了解到地球上有30亿儿童正在挨饿,每5秒钟有一个儿童死于饥饿。另一小组学生则选择了“too close for comfort”,他们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一米“personal space”对于西方人的意义,引导大家认识异域文化及其精神,培养乐于吸纳、善于鉴别的开放品质。通过阅读报刊,学生既锻炼了搜索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6. 作为课后延续作业

        英文报刊总登载贴近学生生活并让其感兴趣的话题,如一位13岁少年潜水参观泰坦尼克号游艇、阿加西的比赛感言和一名口若悬河辩手私下要完成的功课等。教师完全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探讨,并把自己的观点、建议和想法以书面形式传递上来,在老师批阅后作为展示或推荐给出版社。阅读后的思考和讨论提供了读者在对文章内容、作者观点掌握的前提下,发表个人的理解和观点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报刊阅读的实际效果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文报刊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紧跟时代步伐,激发了广大学生的阅读欲望,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除了喜欢上阅读课,还积极参与刊物上的热点讨论、短信互动、困惑咨询和感想交流,把学习体会和方法以书面形式参与投稿。

        2. 有效扩大图式知识

        通过大量的报刊阅读,学生扩大了词汇量,接触了优美的句子,还增强了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信仰、生活习惯、文学艺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使阅读能力获得了稳步提高。

        3. 加快了阅读速度

        学生完全可根据自己的实情即阅读兴趣和知识水平选择难易恰当的报刊阅读材料,经过长期的、定期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训练,学生搜索关键信息、了解大意和快速阅读的能力得到提高。

        4. 提高了写作水平

        英文报刊大多辟有诸如“your words”, “show time”, “class star”和“中考练笔”等栏目,学生在阅读这些专栏文章时,既欣赏到了精彩的同龄人的习作,还可以从编辑的点评中发现写作时的不足和错误,并引以为戒,达到自我提高的效果。

        5. 增添了生活常识

        英文报刊上有关生活常识的文章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海啸前兆、火灾自救、爱护牙齿、快餐食品的特点、发型“惹”的祸、保护肚脐、宠物面面观等。大量的报刊阅读,无疑让学生获得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生活知识和生存技能,也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四、报刊阅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