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急预案的处置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急预案的处置机制范文1
【关键词】中职;导学案;项目教学
0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新的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落后的教育方式,树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个性又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才,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随着“面向就业”或“以就业为导向”等教育理念的普及,教材与教学的模式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做中学”、“做中教”的观念深入人心。笔者在长期一线教学过程中,历经了这一改变,在感受其优势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弊端和问题。类似工作手册的教材让学生仅仅能按部就班,完成操作流程,而未能理解其内涵,缺乏理论文化知识的积累与沉淀,将来如何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呢?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尽快通过探索,建立起一种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适合中职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自学能力,使中职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的新型教学模式。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笔者一直在国家级重点职高任教计算机专业类课程,近几年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一线教学工作。该课程是职高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中职学生第一次较全面较系统地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前本校采用的教材是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7第2版),本教材采用项目化教学,注重操作流程,步骤详细清楚,一般在现行教材指引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大都能完成项目任务,但同时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碰到其他问题,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单纯的流程式模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对今后其个人发展,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还存在差距。
1.2 研究意义
通过基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笔者发现这种模式利于培养中职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中职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为中职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培养中职学校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中职“导学案”教学模式将教师的简单传授、学生模仿操作过程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师生之间变成了朋友式的合作关系。而在讨论等课堂教学活动中,优生带差生,又优化了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关系。最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研究该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提供关于在中职学校实施专业操作课基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客观资料。促进中职学生将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主动学习的需要,产生学习内驱力,从而达到主动参与、主动内化的状态。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在实际教学中,侧重于软件环境的教学,项目案例设置完全围绕软件本身展开,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专业实践和专业能力形成的结合。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虽然也要通过对素材的采集、编辑及处理来完成任务与项目,但是软件仅仅是工具,对于如何发挥该软件的优势,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进行有效应用,应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也必须对学生所学专业中的人才需求有相当的认知。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容易被简单认为就是几个应用软件的学习,重命令而轻理论,知识体系割裂。对于软件的学习,不仅应完成对素材的导入、处理、计算、编辑等技术学习,也应该为学生今后面对不断发展的行业现状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从基础到提升,从易到难,理论知识不可或缺。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应该作为一种就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3)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案例已经陈旧,原始素材缺乏时代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教材设计的素材虽有通用性,但缺乏专业针对性,使得学生上课时都将案例当笑话看,难以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与成就感。
1.4 解决策略及依据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中,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实用为主,突出操作性、应用性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要以适应职业岗位为目标,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实际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和与之相应的方法技巧。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能和创新能力,鼓励个性自由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作为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实际能力或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职业教育把学习者视为容器,按群体安排学习进度,侧重于学科目标,导致学生丧失主动学习的原动力,使课程失去了吸引力。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导向,根据学校学情,甚至班级学情,个人情况安排学习进度,按模块设置教学任务,注重项目作业的连贯化,一体化,提升学生实际就业能力。
在任务的设计中,要考虑知识体系的整体性,避免片断化,注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综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思考和创造。目前在中职教学中,重实践而轻理论,但并不是在教学中完全无视理论知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岗位的再深造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知识梳理这一过程似乎是被忽视了。
基于“导学案”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根据“发现式”教学理论,为中职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一个主动发现学习的浓厚氛围。该教学模式主张让中职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变原来的“教师牵着学生走”为现在的“学生赶着老师走”,让中职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梳理知识,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中职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在不断地实践、归纳、整理、交流、合作中,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掌握了方法,激发了思维。
2 《计算机基础》课中的“导学案”设计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偏重技能学习的同时,割裂了理论与技能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这一要求非常适合我们这一课程的学生培养目标,软件发展变化的日新月异,要求我们的学生不可能一劳永逸,离开学校老师的帮助,他们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应该且必须成为本专业学生就业的一种能力。理论知识的匮乏,文化基础知识的薄弱不应该成为中职学生轻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借口,这对学生长期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以导学案的形式,不仅整理实践操作步骤与要点,也规范学生理论学习的习惯。
《计算机基础》课中的“导学案”教学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该教学模式不仅重视教师组织、诱导、点拨、示范的教的过程,更注重中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学理念。
2)中职教学采用“学案导学”的模式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对中职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学案与教案相结合,中职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引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交桥”,让中职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梳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流程,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自学能力与自学习惯,引导他们怎样学习应用软件、怎样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中职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中职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1 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的原则
2.1.1 导学案编写要有具体要求
1)“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基于“导学案”的课程编写一般按项目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学生适应软件未来的发展变化。
2.1.2 确立“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1)对学生的要求
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
课堂上按照教材流程操作,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梳理;
每个项目结束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期末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
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测批阅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以电子稿的形式随作业素材下发,内容不易多,点睛即可,整体脉络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教学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导学案”为理论知识归纳服务,项目教学教材为实践操作指引。
2.2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2.1 避免导学案的设计习题化倾向,不能发挥“导学”的作用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教材的辅助,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媒介,其设计原则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不能把教材抛到一边,喧宾夺主。
2.2.2 学习小组的组建不规范,以至于导学案作用发挥不充分
学习小组建设是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互助合作是学习小组的主要功能。计算机基础课为机房内展开,教师一人之力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学习小组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要安排得当,监管到位。
2.2.3 课上即时点评
即时点评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指导并提高学生的展示水平。点评可以由教师来做,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做。
3 基于“导学案”的教学实践研究案例
本校高一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每个项目(或任务)都有详细的操作步骤与方法流程并配有图解,但却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拿到项目(或任务),就按照描述的步骤和截图一步步的操作,缺少了自主分析和思考的过程。所以,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学案”为基础,使学生不仅掌握操作过程,也借“导学案”前期思考、中期整理、后期反思,使学生真正理解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完成项目(或任务)操作的流程和方法。通过对实际的项目案例进行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可以应对新知识和新信息的市场变化。
3.1 案例分析
选取幼教专业学生,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的第七章多媒体软件应用“任务7.2加工处理图形图像”为例设计并实施“导学案”教学实践。
幼教专业学生毕业后将面对幼儿教学方面的工作,所以她们对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学习与应用较其他专业更为重要;学会知识迁移,灵活运用软件,对其今后自身发展更有意义。
该任务适于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直接在机房完成本项目的学习。本任务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的图形图像处理基础,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其具备分析能力、策划能力、学习能力。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种类较多,软件的更新速度较快,即使同一款软件其版本也较多,但是各种软件之间还是有许多共通的知识的。本教材采用的是Photoshop CS3软件来完成任务的。
基于“导学案”的项目实践,要求学生课前准备,观察了解原图与合成图之间的区别与关联,如图片的叠放次序、图片的组成部分等;在任务实施中,完成项目,归纳梳理理论知识及操作要点,如选取图像的方法、图层模式的更改方法、蒙版的使用等;课后归纳,反思,提升,创作出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3.2 导学案样例
(略)
4 结论
面向就业的项目教学体系只有根据本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把实践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在重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重视专业相关知识,理论知识的积累,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掌握必备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培养其职业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应急预案的处置机制范文2
【摘要】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在危重病人外出检查中发生意外紧急状态的应急能力和救治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结合2010-2011年外出检查的危重病人发生意外紧急状态的抢救经历,查阅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研制一套较完整的意外紧急状态的应急预案。
【关键词】危重病人;外出检查;紧急状态;应急预案;
急诊科经常是危重患者的首诊科室,患者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因其病情复杂,为了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常常需到其它科室接受进一步的检查[1]。虽然在外出检查中,患者只需短暂的十几分钟,但因其病情不稳定,监测治疗设备的限制和有特殊的治疗措施存在,以及人员设备不足等困难,致使病人危险事件发生率极高,LigtenbergJJ 等报道了100例转运患者中37%的生命体征显著波动和34%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
结合我院急诊科2010―2011年外出检查的危重病人发生意外紧急状态的抢救和经历,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意外紧急状态应急预案,并组织进行演练培训。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医患纠纷和提高护士应急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1 意外紧急状态的概念
指突然发生,事前无准备,时间紧迫,需要紧急应对;影响正常运转,自身难以解决,工作任务超常,操作难度大等情况[3]。外出检查中情况复杂,环境特殊,患者很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紧急状况。因此护理人员因熟悉发生紧急状态的预防措施,处理原则和程序[4]。并及时配合医生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检查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的各种因素,制定应急预案,保障医疗安全。
2 检查中常见意外紧急状态及原因分析
2.1 常见意外紧急状态:①突发低氧;②突发低血压;③通气管移位、脱出;④心律失常;⑤摔倒或坠床。
2.2 原因分析
2.2.1 检查前计划不周:检查前对病人病情评估不足;路线选择不当;与相关检查科室未协调好,如:电梯外等候时间过长;检查室外使患者等待过久。一旦病情变化,无法实施正确的处理。
2.2.2 氧气供给不当:氧气袋的流量调节不准确,氧气管脱落未能及时发现,造成供氧中断,CT室等部门不能提供保护用具。在给患者拍片时,一般由家属照看,而使氧气供给量不准确。
2.2.3 病情评估不足:对患者的康复检查能力及发生意外评估不足,通气管未妥善固定,异常化验结果未得到重视,抢救药品准备不足。
2.2.4 抢救设备出现故障:输液泵、微量泵电池电量不足,药物不够,通气呼吸回路断开,呼吸气囊漏气、密封不够、氧气源不足。监护仪功能异常,电池电量不足,干扰屏幕显示,负压系统无吸力或吸力不足。
2.2.5 防护安全措施不足,造成摔伤或坠床。
2.2.6 护送检查人员组成不合理:护送病人检查时因为工作人员紧张,往往安排护工或者年轻护士陪同检查,她们从事急诊工作年限短,对于患者的病情以及转运存在着心理承受能力差,力求快,往往忽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3 意外紧急状态的应急预案
3.1 突发缺氧应急预案: ①尽早解除呼吸道梗阻;②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呼吸的节律、频率、缺氧和意识状态;③及时清理病人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④保证供氧及时、足量、有效,注意人工气道护理,呼吸机辅助呼吸时保证正常工作;⑤保持病人镇静,烦躁者注意适当约束;⑥如由于突发缺氧导致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抢救,行心肺复苏术。
3.2 突发性低血压: ①一旦发现血压降低,应复测一次以核实,并排除变更因素及血压袖带等干扰;②通知医生全力抢救;③将头部放低,迅速开放两条以上静脉通路;④熟悉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作用及观察注意事项;⑤注意保暖,适当遮盖病人,有利于血压提升;⑥监测生命体征及电解质变化。
3.3 心率失常: ①熟悉常见心率失常的波形并能识别,及时通知医生;②立即将病人平卧,保持安静和镇静;③在保证气道输液通畅的情况下立即纠正心率失常,根据不同类型给予不同处理措施;④遵医嘱用药,观察用药后效果;⑤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失常变化;⑥积极抗休克及治疗并发症,注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⑦注意病人心理护理,给予安慰,消除其恐惧心理。
3.4 通气管的移位、脱出:①对清醒病人加强知识宣教,向病人解释插管目的,自行拔管的危害性,取得病人理解和配合;②对烦躁不能耐受插管的病人,应给予镇静药物减轻不适感,减少拔管几率;③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应给予适当约束并注意观察插管位置及固定情况;④评价拔管指征,条件允许早期拔出插管;⑤快速开放气道,清理呼吸道,给予氧气吸入;⑥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血氧波动;⑦监测意识情况,及时进行血气分析,通过回报结果给予相应措施;⑧备好抢救物品药品。
3.5 摔倒或坠床:①病人不慎坠床时立即到病人身边并通知医生;②配合医生对病人检查后再搬动病人,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③遵医嘱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⑤向护理部汇报;⑥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做好交接记录。
以上是我们为危重病人外出检查中意外紧急状态时制定的应急预案,事实证明在检查前充分评估病情并经过有效计划组织准备及针对发生危险事件相关因素采取措施,可以将危重病人外出检查危险事件降至最低,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曹军晔,李天雅.急诊科危重患者安全转用的护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7年第7 卷第6期:66
[2] 黄洁,汤耀卿.插管和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转用. 重症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25
[3] 杨顺秋,石敏.亚热带地区战时护理技术规范(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7:61-67
应急预案的处置机制范文3
【关键词】智慧校园;云存储;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功能的纵向扩展使得校内各种数字信息量不断攀升,建设与应用牵扯的面宽、量大,涉及的部门众多、人员复杂,包含了大量的应用服务。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系统应用多,管理结构复杂。智慧校园涵盖了新闻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学指挥系统、考试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等多个系统。虽然以上各系统在硬件上运行在不同的服务器中,但在数据应用层面,不同系统相互依存,数据库相互关联,对日常维护和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其次是数据类型多,存取需求不同。较之于之前的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的业务范围更广,不仅包括校园行政与教学管理、图书资料存储、媒体资源播放等传统业务,还包括了数据存储的个性化定制、不同类型数据的相互转换、多类型终端的访问等等,文件类型则涵盖了文本、图像、视频、音频、模型等。
第三是用户数量多,管理难度较大。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网络接入点不断增多,接入门槛逐渐降低,用户数量持续增长,数据访问量持续提高,这就要求校园网具有良好的存储性能和适当的网络架构,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作为整合学校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云存储的建设与应用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云存储的概念是在云计算基础上发展而来,通常来说是指在服务器集群的硬件基础上,通过基于网格的并行处理及分布式文件存储,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系统。
云存储的范畴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形态,而是一大类技术的统称,通常只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都可以看作是云存储技术:
一是具有近乎无限的扩展能力,可以支撑TB级甚至是PB级的海量数据;
二是采用了并行计算模式,从而获得海量运算能力。
三是高可用性,系统冗余度较大,容灾备份能力较强,即能保证在任何时候系统都能正常使用。
对于使用者来说,云存储的使用快捷高效,无需对存储方式、存储技术等细节加以过多关注,便可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通过多种设备联网访问云端数据,实现了对数据的即用即取。
云存储能够使用户享受强大的数据访问服务,实现数据的随意读取、统一管理、实时扩容及海量存储等功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云存储可以为高校提供便捷高效的数据管理服务,更符合高校的发展需求,相较于传统的存储技术而言,优势无可比拟。虽然云存储技术存在广泛的发展空间,但就目前而言,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由于顶层设计、基础建设、硬件老化等前期问题的存在,其理论还不够成熟,应用还不够广泛,校园云存储的建设与应用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
安全始终是云存储建设与应用的第一要务,不仅包括硬件层面的安全,更重要的是承载其中的数据安全,更深层次还涵盖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之间的冲突与合理解决。
(一)硬件安全
首先,云存储涉及庞大的用户数据,其安全性相对于传统存储而言更加受到重视。云存储的实现是建立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之上的,包括存储网络的构建、网络接入点的设置等等,网络节点的增加必然带来故障率及薄弱环节的增多,尽管随着技术的发展,硬件系统的可靠性不断提升,但从概率角度来说,硬件故障出现的几率只能降低,却无法做到绝对不会发生。
其次,就目前而言,虚拟技术是实现云存储的核心技术之一,虽然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通过将硬件层抽象化,在主机上同时运行多个虚拟机,将分散的应用系统在硬件层面上进行了整合,但并未改变各业务平台在独立的系统环境中运行的状态。虚拟机将整个系统,包括硬件配置、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等封装成一个文件,每一个虚拟机都与同在一台主机上的其他虚拟机相隔离。虚拟环境下的各个业务系统对应独立的虚拟硬件资源环境,各系统仍然保留原有的应用架构。虚拟化之后,多个虚拟机运行在同一台服务器主机上,意味着“多个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虽然提高了服务器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因单台服务故障导致更大损失的可能性。一旦物理主机存在漏洞或者受到攻击,所有运行在这台主机上的虚拟机都将面临安全威胁。
(二)数据安全
较之于硬件设备的可复制性,存储在云系统中的数据一旦被破坏,其过程是不可逆的,因此对外部入侵极其敏感。
对于用户来说,由于云存储对于接入端的要求较低,云用户依据自身需求自助存取云数据的途径极其广泛,可以通过台式或便携式计算机、智能电话、游戏控制器及其他一切可联网终端灵活、便捷地链入数据资源池。不同用户终端的安全防护措施差异较大,且往往无法达到技术实力雄厚的云服务系统的安保力度,云存储提供者亦难以有效监控用户端的诸多安全风险。
(三)隐私安全
云存储中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是云存储安全应用的挑战之一。现有的隐私保护方案大多面向用户可用数据的保护而忽视了个人身份信息的保护。目前常见的保护用户隐私安全的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数据加密技术,即由云存储提供商对用户数据进行简单的加密存储,这种方法即便是云存储服务提供商可信,非授权者只要攻克了云存储的管理节点即可拥有所有用户的所有数据。
云存储是未来网络存储模式的发展趋势,但其安全问题是制约云存储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制约其在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过程中的最大因素,为最大限度地确保云数据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手段。
(一)数据加密技术
为保证云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校园云存储系统对上传到云中的数据尤其是敏感数据都应进行加密。但是,加密往往会降低数据的利用率,同时还涉及到密钥管理等问题,用户在对数据加密时应权衡保密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二)访问权限控制
由于用户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之后,数据的优先访问权由用户迁移至云存储提供者,用户对自己数据的访问权难以控制。因此应限制云计算服务商的访问权限,将用户的访问权限设为最优先级,由用户决定其数据的访问控制权,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安全。
(三)统一威胁管理
应急预案的处置机制范文4
【关键词】 铁路 公安 现场勘查 实时 原理
一、系统实现的技术原理
1.1 系统设计目标
本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完成指挥中心实现远程地、实时地了解各基层所队现场勘验、检验鉴定等工作进展,以便于及时的指挥调度、分配布置警力、安排任务,为案件侦破工作争取时间;同时可以加强侦察部门与技术部门之间的即时沟通,准确地把握现场勘验所提取的痕迹物证和检验鉴定的最新进展,为案件的侦破工作提供准确的刑事技术情报。
1.2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系统前端为摄像机连接CDMA通信设备,完成图像采集,通过无线远程通信方式,接入公安部门指挥中心安全网关及路由设备,将图像传输至指挥中心,进行后台存储、展示及交互指挥。
1.3 系统技术实现
本系统应用于野外移动视频的传输和远程无线应急指挥,将被监控的现场图像通过CDMA集群无线传输方式传输到指挥中心,采用TCP/IP技术将图像传到指挥中心总部,只要具备上互联网条件的地方均可以实现,不受距离限制,便于监控指挥中心人员进行移动指挥和及时准确的分析、判断被监控对像发生的情况,做出正确决策和指挥。同时能够在移动指挥和中心总部存储远程图像,便于以后备查取证。
通过对需求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课题组提出了以无线视频监控信号采集、计算机网络、CDMA集群无线移动上网为实现原理的设计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技术实现:(1)利用车载或手持摄像机采集现场实时视频信号,通过线缆连接到CDMA视频传输系统主机上。(2)系统主机将视频信号通过CDMA无线网络传输到接有计算机网络的远端应急管理中心。(3)管理指挥中心控制服务器接收并控制前端传回的视频图像并录像。(4)通过电缆将视频图像输出到计算机屏幕或监视大屏幕上。
系统基于CDMA通讯技术实现无线移动指挥监控 ,其图像处理核心技术采用先进的图像压缩处理技术 ,即H.264压缩算法,系统采用可扩充的.NET框架层次结构开发,并结合现代INTERNET、ASF流媒体等技术来实现。
CDMA单通道传输352*288格式的CIF图像时,传输速度可达1-4帧/秒, 四通道CDMA图象传输完全实时,达25帧/秒,单台无线视频主机最多支持8个CDMA通道集群,双CDMA通道及多CDMA捆绑技术使得图像完全实现实时传输。
1.4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二、系统特点
(1)高压缩比图像压缩算法:采用最新的、压缩比极高的H.264++视频压缩算法,节省带宽及存储空间,最低宽带仅占5K。(2)可移动性:在高速车载视频监控条件下,实现完整的视频监控,最高可达150KM/H,网络资源占用低,在低带宽条件下传输高画质、流畅图像。(3)支持动态IP:采用动态IP解析技术,自动解析Internet分配的IP地址。(4)充分利用网络隧道、128位加密算法、防火墙/VPN、加密锁、权限管理、安全认证、实时时钟等技术,保证监控系统和录像资料不被越权使用和破坏。(5)实时指挥调度管理平台:分布分级式管理,用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对监控管理目标进行实时监控、实时管理、实时查看、实时指挥。
应急预案的处置机制范文5
(一)“一案三制”建设。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1)预案编制情况。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制定了《镇应急管理工作预案》,编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10余件,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
(2)预案演练情况。3月初,组织镇干部、各村主干近200人,进行了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前半年,全镇危化、冶金、机械、建材企业全部开展应急演练,特别是危化生产单位以车间班组为单位开展演练,提升了一线员工的应急能力,累计演练15次。
(3)预案宣传情况。一、组织专兼职任职人员培训活动,组织全镇干部重点围绕应急管理基本概念、背景、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与挑战、处置工作经验和我镇应急管理工作重点内容进行全面讲解,取得了较好效果。二、广泛开展消防、用电、防汛等知识宣传和普及和活动,切实提高了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应急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设立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
(2)企业、学校、社区、村庄等基层组织单位应急管理机制情况。到年底,要求辖区内乡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基本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应急预案全覆盖。其次,提高预案质量。努力做好职责清晰、简明扼要、便于操作,注重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参与编制。第三,加强预案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办法,科学规范应急预案制定、审批、备案、修订程序,明确关联单位预案之间的关系、衔接、配套工作。
三、加强应急预案日常演练工作
(3)健全完善风险隐患排查、监测预警、资金保障、物资管理等相关制度情况。主要建立了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负责和响应机制、公众的沟通与动员机制、资源的配置与征用机制,奖惩机制等等。
3、推进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应急预案法制建设情况。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风险管理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1、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各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常规数据监测、安全评价、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登记建档情况认真监测、收集分析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及时分别逐级向其上级报告,同时通过统一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系统上传,不得谎报、瞒报、缓报;建立重大危险源、危险镇域数据库,划分监测镇域,确立监测点,并重点加强对危险源、危险镇域的监控,认真监测、收集分析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2、健全完善监测体系。成立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监测人员配置情况,在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
3、加强预警系统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驻镇有关单位为应急联动单位。需要前述应急联动单位参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由负责应急指挥工作的镇应急指挥部向镇应急委员会报告,经镇应急委员会批准,由镇应急联动中心联络有关应急联动单位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三)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完善专业应急平台建设情况。镇应急委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负责接受和办理向镇应急委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指导全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组织审核专项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收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组织专业部门和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和提出预案启动建议;按照镇应急委的决定,组织、协调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和善后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调查,并进行事后评估,按要求有关信息。
(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加强公安、武警突击力量建设情况。由武装、派出所等部门组成,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力量进行现场处置。根据需要,可以申请调遣驻地增援队伍。
2、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设立了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交通管制组,治安警戒组等,
3、推进兼职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派出所、镇卫生院等专业部门工作人员兼职。
4、完善应急专家队伍建设情况。镇应急领导机构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镇应急工作专家委员会。其职责是:为镇应急委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为镇应急委提供咨询服务。
5、积极发展应急志愿者队伍情况。由镇政府办公室动员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志愿人员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6、加强基层信息队伍建设情况。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抽调人员组成,负责综合文字、信息整理和档案归整工作。
(五)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
1、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物资储备库建设情况:无;应急装备储备情况:无;基本生活物资储备情况:无;应急物资调度耗损情况:无。
2、加强专业应急物资储备。森林防火物资储备情况:无;防汛物资储备情况:无;矿山救护物资储备情况:无;卫生医药应急物资储备情况:无;警用应急物资储备情况:无。
(六)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
制定紧急通行绿色通道制度,构建公路、铁路紧急运输保障体系情况:无;建立突发事件区域临时通行和临时限制机制情况:无;健全交通严重拥堵缓解与应急机制情况:无。
(七)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
加强专用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情况:无。
(八)健全应急资金保障机制。
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纳入年度预算,落实应急保障资金的情况:无。
(九)恢复重建能力建设。
1、加强恢复重建机制建设。
制订完善安置、救助、补偿、抚恤、保险等恢复重建工作制度情况:无。
2、加强调查评估能力建设。
建立突发事件调查评估工作机制情况:无。
3、增强城乡建筑抗灾能力建设情。
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建设情况:无;紧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指示标志安装情况:无。
4、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建立突发事件社会救助平台情况:无;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法律救助机制情况:无;建立完善心理干预专家队伍情况:无。
(十)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体系建设
1、健全应急知识宣传体系。
(1)开展公共安全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情况。组织安监、城建、交通、司法、农机、食品卫生等科室相关人员在、北辛武、洪相等村进行宣传,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单2万;4月份,在村委门口开展了安全咨询日宣传活动,组织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食药药品监督管理站、共青团委等部门共计23人,向过往群众发放各类安全宣传资料60余种10000余份。
(2)依托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新兴媒体等信息平台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情况。各村利用广播对安全知识进行宣传并悬挂条幅,共计34条。大力宣传《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规,努力强化广大群众知路、爱路、护路的热情和责任意识;加强消防安全宣传。要从火灾及其危害、日常防火常识、安全用电、火灾扑救及疏散逃生等方面宣传消防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3)充分利用图书馆和应急避难场所等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和展览情况。分别组织了危化、机械、碳素三场专场培训会,聘请安泰集团、鸿翔机械设备、志尧碳素三个公司的安全厂长为辖区内的危化、机械、碳素企业员工1000多人进行了安全培训。
2、健全应急管理培训体系。
(1)卫计、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陪训情况:无。
应急预案的处置机制范文6
关键词:石油化工;应急管理体系;应急救援;应急投入
1应急管理及应急处置存在不足
尽管目前我国形成了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的“一案三制”,构成了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基本框架,石油化工企业也基本建立了各自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但通过分析石油化工行业的应急管理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1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
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没有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投入严重不足。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抱有侥幸心理,寄希望于不发生事故,缺乏防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对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事故应对能力,防范和控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积极性不高,片面的理解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就是成立应急机构、编制简单的应急预案。
1.2预案编制不够系统
目前部分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往往只满足数据的简单梳理、排列,甚至重复抄袭,预案编制前的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不到位,企业的危险源分析不够,事故危害程度分析不足,不能很好的衔接上下级预案,采取的预防措施和处置措施没有针对性等等,导致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1.3应急教育培训及应急演练流于形式
部分企业在应急教育培训方面,流于形式,教育培训形式单调,内容简单,根本达不到应急教育培训的目的。部分企业的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很大程度上以宣传性、演示性为主,而不是按照实际需要组织的演练,只是“演”,不是练,没有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价,不能真正发挥演练在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员工、切实提升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的作用。
1.4应急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较多企业在应急资金投入和应急物资储备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一是不愿意花钱在应急物资的储备和采购方面;二是不愿意花钱在应急队伍的组建和培训方面;三是应急投入保障金储备不充足。
1.5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应急专家指挥中心建设不完善
部分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基本未建立,也未与有应急处置能力的单位签订必要的应急救援协议,导致应急处置基本靠现场的作业人员,较小的事件基本可以处理,但较大的应急事件就没有办法及时处置了。
2关于解决目前应急管理相关问题思考
2.1应急管理体系要逐步完善
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按照《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所规定的内容,逐项落实,建立应急组织体系,规范运行机制,执行法律法规体系,落实应急支持与保障系统,保证应急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同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要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依托现有资源,资源共享;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等原则,吸收国内外的成熟经验,硬件与软件并重,根据轻重缓急,有计划、有重点的加强应急管理体系、机制、制度、队伍及人才储备的建设。
2.2系统编制应急预案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应急预案的编制要从成立工作组、资料收集、危险源和风险分析、应急评估、应急预案的评审和6个步骤逐项开展,客观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及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企业生产工艺、作业条件、设备设施状况、环境、工作安全活动等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石油化工企业实际的现场各层级应急预案,可以制动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综合安全预案,涉及石油化工生产的各个方面,也可以针对专门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制定专项安全事故的预案,如果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针对石油化工的生产现场,需要制定现场处置的应急预案,制定的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必须做到简单化、实用化、可操作性化,内容要简明、管用、注重实效,让所有应急人员都能很清楚的找到自己应该在应急处置中具体负责内容。
2.3应急教育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要合理化规范化
企业应将应急教育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纳入年初HSE工作计划当中,编制专项的应急工作计划,细化应急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的具体内容,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培训要在自身开展的同时,可以开展聘请应急管理的专家讲课、开展应急技能大比武、应急救援技能培训等活动,丰富应急教育培训的方式,激发员工学习的热情。演练要结合实际生产需要,着眼实战,讲求实效,并且要有精心的组织,保证达到锻炼员工应急处置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对应急预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完善应急预案的最终效果。
2.4企业应急管理投入必不可少
各企业要加大对应急投入力度,使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在应急状态下第一时间快速做出响应,进行物资的筹集、配置与调度,最快捷地向突发事件事发地供应物资,抓住黄金救援时间,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5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落实应急救援人才的培养
企业应配备一支具有固定配备人员和应急救援设备的应急救援队伍,及时配合相关单位开展必要的安全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全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建立高素质的应急处理队伍。并实施有效的考核机制,制定不同的奖励制度,按照救援的能力进行区别对待,不断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工作能力。同时也应加强应急指挥人才的培养,坚持送出去培养和下基层培养结合的方式,不仅仅是理论方面的学习,还应该对实际操作中的接触各种现场问题,培养应急处置能力。
3结束语
石油化工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了国家化工产品的生产需求,满足了各级各类生产部门对物资的需求。为了保证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强化和完善石油行业的应急管理十分重要。新形式下的应急管理要结合目前的科技与信息水平,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石油化工应急管理救援的手段、方法和时效,保证必要的应急投入,确保安全生产,才能有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保证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