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范文1

种类

数量 小学综合性报纸

27  中学生报纸

10

低幼报纸

6  科普类报纸

4  文艺类报纸

4 学习辅导类报纸

8 少数民族报纸

5

但是,同中国报业整体发展相比,同国外及港台地区的少儿报纸相比,我国少儿报业还显得比较落后,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出版周期看,绝大部分是周报,少数为周二报;从版面数看,大多为4开4版,少数为8版,最多为12版;从发行量看,虽然由于学生多,发行量都有几十万份,但是大多局限于本地区;从报纸年营业额看,多数为1000万元以下,达到四五千万元的屈指可数;从广告收入看,都只有几百万元。所以总的状况是周期长,时效差,版面少,经济弱。

1998年1月1日,上海《少年报》改为日报出版,2001年1月1日,又更名为《少年日报》。从此中国内地有了第一份少年儿童的日报,这不仅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中国少儿报刊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少年日报》改版以来,作了多次问卷调查,以便把握小读者的阅读特点,更好地满足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

一、少年读者的阅读特点

1.少年儿童接受信息的来源

“信息渠道的多元化”是当代少年儿童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回答“你平时了解新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时,按选择人数多少具体排序如下:电视(65%)、《少年报》(64%)、《新民晚报》等成年人报纸(37%)、网站(26%)、广播(6.3%)。⑵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学生从电视中获得信息的比例,从《新民晚报》等成年人报纸、网站获取信息的比例都相当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印刷媒体,少年报不仅要面临来自同类报纸的冲击,还要迎接影视、网站等视听媒体的挑战。因此,办出少年报的特色,凸现少年报的个性特点是我们的重点。

2.男女同学读报的差异

据调查,男女同学在订报态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在本人“自愿订报”一项中,男生自愿者为51%,女生为65%。女生从众心理较强,有10%的女生因受同学影响而订报,男生只有5%。

调查显示:男同学最喜欢“科学周刊”,女同学更喜欢“文艺周刊”。在喜欢“科学周刊”的401名小读者中,男同学有276人,占68.82%;女同学最喜欢的则是“文艺周刊”,占57.6%。

这一结果告诉我们,除了新闻外,报纸应该多介绍新颖的、通俗的科技知识,多刊登小读者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3.可读性与实用性

当代少年儿童已不满足于报纸的可读性,更希望增加实用性的内容:

在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如果少年报增加版面,你希望增设哪些内容?”调查结果按比例排列次序如下表: 1 电视、电影、即将开播的动画片、少儿节目、热门影片介绍 (59%) 2 新书、新产品介绍

(47%) 3 卡通、连环画连载

(45%) 4 心理健康、饮食卫生

(37%) 5 自我保护、案例分析

(35%) 6 体育明星新闻介绍

(27%) 7 上网小知识、游戏软件介绍

(25%) 8 出游休闲指导

(24%)

由此可见,服务信息、休闲信息等实用新闻比较受学生欢迎,加强和影视机构、文体机构、卫生机构等部门的合作,针对学生的衣、食、住、行、娱乐、休闲等方面,开辟固定的实用新闻版是提高小读者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

4.学生和家长对报纸要求的差异

我们曾收到了340名家长的意见,希望少年报多刊登以下一些内容(见下表):⑶ 学习指导 科普知识 家教指导 有关孩子的新闻 国内外新闻 文艺作品  203人

179人

169人

154人

99人

49人 59.70% 52.64%

49.70%

45.29%

29.11%

14.41%

由此看来,家长还是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同时开始重视对孩子科普知识的传授。而选择给孩子读“文艺作品”的家长非常少,这提醒我们思考:如何让家长重视培养孩子对文学的兴趣。

与家长不同的是,学生对学习指导类信息的喜欢度较低,《少年日报》开设的几个周刊中,读者喜爱率较低的是学习周刊,两次调查中,得票率一次为12.5%,另一次为15.5%。究其原因,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学习,如果报纸还是集中在这方面,多数读者就会感到厌烦。所以,少年报纸应该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小读者更大的信息量,而不是过多地讨论课本中已有的东西。另外,调查还显示学生喜欢和学习有一些关系的有趣故事和资料,希望学习版中有一些与他们互动的内容,比如让学生自己写作文点评等。

二、少年读者的购报意向

我们还调查了小读者选择订阅《少年日报》的原因。结果如下表:⑷

订阅原因

人数 百分比 1.喜欢《少年日报》 738 78.34% 2.同学订了,我也订  24  2.55% 3.老师要我订

7  0.74% 4.爸爸妈妈给我订的  38  4.03% 在一个家庭中,订阅少年报由谁作主呢 ?调查表明:⑸

决策者

人数 百分比 1.爸爸妈妈作主 251 26.65% 2.自己说了算

653 69.32% 3.老师决定

14  1.49 %

有78.34%的学生是因为喜欢《少年日报》,才选择订阅的;而有69.32%的学生说:“订少儿报刊我说了算。”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只要我们努力提高报纸质量,让少年报真正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成为孩子的“必需”和“首选”,发行量就会上升。

对于订阅少年报,家长们看重的是:是否对孩子有好处。(见下表)⑹ 学校要求订 孩子要看报 对孩子有好处

29人

65人

206人  9.67%

21.67%

68.67%

所以,少儿报刊工作者也不能辜负家长的信任,要把是否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作为编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断提高报纸质量。

我国的少儿报纸主要依靠发行赢利,单价较高,4开4版彩色多定价于0.40元,也有0.50元,最高的甚至达到0.70元。由于是周报,月价只有2元左右,所以读者意见不大。《少年报》改为日报,尽管降低单价到0.33元,为国内少儿报纸最低,但月价却是全国最高,变成了10元。

有人担心,这样的价格学生还会订报吗?为此,我们对上海市6个区的8所学校发出1000张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42张。在这些学生中有399名学生没有订少年报,占42.35%,具体原因见下表:⑺  不订报的原因

人数 百分比 1.不喜欢看

14

3.5% 2.没时间看

185  46.37% 3.价格太贵

22

5.51% 4.不知道怎么订

19

4.76% 5.爸爸妈妈不给我订  105  26.32% 6.订了经常收不到

54  13.53%

总的结果显示,对大部家庭来说,订这份报纸的支出是应该能够承受的。

目前我们的文化消费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很小,有的家庭书报消费甚至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据统计,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消费约占整个家庭消费支出的10%,而其中书报杂志的支出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我国,虽然广大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报刊订阅上的支出逐年增加,但总量还是很少,以订报刊较多的上海市为例,人均报刊消费额2000年仅72.96元。

可见,我们还需要大力宣传,转变家长的消费观念,倡导文化消费。

调查中还发现,有88.23%的家长喜欢由学校代办订阅少年报,只有14.11%的家长说还是“自己到邮局去订”。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只有10.08%的学生喜欢自己去邮局订阅。

少年报纸的投递历来是集体订阅集中投送的,这有两个弊端:报纸送到学校,因为老师忙没有及时送到学生手中;寒暑假,报纸送到学校后,学生要等到开学才拿到报纸。

在邮局的大力支持下,《少年日报》改为直接投递到学生家里,解决了上述矛盾。报纸直接送到家里,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家长也会来关心、阅读孩子的报纸,增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家庭文化氛围。下表为家长看少年报的情况。⑻ 天天看 偶尔看

不看 107人

219人

8人 32.04% 65.57% 2.40 %

也就是说,有97.61%的家长也成了少年报的读者。因此,我们在办报过程中必须注意考虑“家长”这一特殊的读者群。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不少家长成了孩子读报的导读员,有的还会把报纸上的好文章打上记号推荐给孩子读。

三、少年读者的阅报时间

从上面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时间看报”是学生不订报的首要原因,中选率为46.36%。

应该说,大部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后,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所减轻。学生作业少了,多下来的时间干什么?看报刊、读课外书、看电视、培养兴趣爱好、做家务、参加各种活动,以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的人。北京市的一个调查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正在逐渐增加,50%的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超过30分钟,27%的学生不超过30分钟,不读课外书的为0。⑼

为了促进学生读报,上海有60%左右的学校开设了读报课。大部分学生花20分钟时间看完一张少年报,54%的学生每天有半小时的读报时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家长希望孩子整天啃课本,做作业,把课外书籍看作是闲书,认为看闲书就是浪费时间。其实“正”与“闲”是相对的,“正”可以带“闲”,“闲”可以促“正”。许多著名学者小时候正是因为看了许多“闲书”,长大了才能做到博学多才。经常阅读报刊,增加见识,了解名人的成长足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反过来可以促进学习。《少年日报》小伙伴周刊的小记者们,不但看很多报刊,而且亲身参加办报实践,占用了大量业余时间,但是他们的成绩在学校里仍旧是优秀的,原因就是他们通过看报、办报,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习的能力。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多宣传读报的意义,使学生、老师、家长都重视读报,那么学生的读报时间就会有保证。

注释:

⑴中国少儿报刊工作者协会提供

⑵洪卫林,从读者调查看《少年报》的改版定位

⑶⑹周敏,家长眼中的《少年报》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范文2

关键词:全民阅读;示范基地;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的主要文化服务中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以其公益性、社会性和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成为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玉溪市图书馆从2004年开始,按照中国图书馆学会“全民阅读”通知要求,已持续开展了多年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成效显著,于2010和2011年获得了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的“全民阅读”先进单位称号。2014年被命名为“全民阅读示范基地”。主要工作亮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广泛宣传全民阅读

每年利用“全民读书月”、“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开展大型活动,取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如2009年“全民读书月”活动,由玉溪市委宣传部等九个部门主办,玉溪市图书馆承办,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启动,得到了全市公共图书馆的大力支技,围绕“全民读书,共创和谐”这个活动主题,深入学校、社区、农村,发放宣传材料,推荐新书和地方作者,优秀影片展播,组织系列讲座等。如12月7日下午在云南省第三劳教所,吕玉荣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九溪所区的全体学员作了一堂题为“远离,树立信心”的讲座,为广大学员加油打气,鼓励他们不要自暴自弃,更不要丧失信念,要正确看待自己,积极面对生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重塑美好人生。

另外,还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全民阅读。2010年5月31日晚,在聂耳文化广场举行了“聂耳图书馆全民阅读联欢晚会”。聂耳图书馆艺术团、图书流通服务点的相关单位参加了演出,节目紧扣读书学习,特别是《我这一辈子》相声作品,作者用亲身的经历表达了爱书读书的好处,非常感人,取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举办公益讲座

邀请省、市不同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专家学者,在图书馆或基层举办各种知识讲座,现已形成规模,办出了特色,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2012至2013年共办了70场讲座,如“正心读书”系列讲座,从2012年1月起,邀请玉溪师院吴正荣教授举办“正心读书”讲座,以推荐优秀图书为主,在选题上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幸福,关注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许多读者从中受益。2013年,又开设了“云岭大讲堂玉溪讲坛”,以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普及、传播人文社会科学,培育文明风尚为目的的公益性科普讲堂,2014年举办了12次,共吸引1860人次到场聆听,受到了好评。

三、培养少年儿童阅读兴趣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推荐优秀读物,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从2009年开始,玉溪市图书馆在幼儿中开展了“书香阅读,第二课堂”幼儿演讲比赛,智力游戏,讲故事、绘本演绎等活动。采取声像结合的方式,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阅读,帮助孩子积累基本的阅读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走进聂耳图书馆”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天的阅读培训,内容涉及网络阅读,学生心理成长教育、新闻写作等;从2012年开始承办全市每年一次的青少年征文竞赛活动,第一届青少年“聂耳与国歌”征文竞赛,有1所大学、40所中学、110所小学6.8万余名学生参加;每年到特殊学校、边远贫困山区学校开展赠书、举办阅读活动,阅读推广面更加广泛。

四、举办公益展览

利用本地资源或引进省内外的展览,在本馆或深入到农村、学校,常年举办公益展览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彰显地方特色、促进文化交流。展览主题涉及书画艺术、科普知识、社会教育、文化交流、图书馆服务等各方面内容。2011至2013年共举办40次,有6.42万人参观,丰富了城乡文化,提升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举办了“中国古代书籍史”、“玉溪农民书画展”、“山色有无中―水墨大师尤无曲及弟子海上眉公书画交流展”等。

五、举办各类培训

为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作用,体现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聘请专家或组织本馆技术骨干,在馆内或到基层,对广大市民进行各种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近几年举办了“企业管理”、“少儿电脑知识”、“校园心理热线志愿者”、“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工人计算机技能”、“彝族古籍传承人”“蓝莓栽培”等培训。2011至2013年共举办各类培训131次,有1.67万人次参加。

六、举办读者沙龙互动交流活动

为了把图书馆办成是老百姓自己的图书馆,为读者搭建一个交流互动平台,玉溪市图书馆通过调查读者的兴趣爱好,建立读者档案,根据不同爱好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读者进行沙龙活动,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能,相互交流学习,此活动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近年来举办了“正心读书沙龙”、“沙龙诗会”、“书法欣赏交流”、“古琴欣赏交流”等活动。

七、基层图书流通服务

为了帮助基层单位、农村群众和部队官兵解决看书难的问题,至2013年底,已建立了汽车流通点26个和2个分馆,覆盖玉溪市五县一区和市直部队、监狱等相关单位,每年向各流通点及分馆配送图书4次。2011至2013年来,阅览22.25万人次,为构建学习型的社会,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八、创新阅读服务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范文3

一、寓教于乐,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选好榜样 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率先垂范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的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阅读非常有趣。这些都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出读书的气氛。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玩,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轮流讲 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自己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定期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范文4

关键词:拼音教学 识字教学 口语教学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253-02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与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所不同,它着重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和口语训练教学。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关键的部分和环节,也是非常无趣,枯燥和乏味的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从图片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相结合,以现代化多媒体的方式来激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识字教学也很重要,要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积极地克服厌倦的情绪,自觉地在生活中识字,让学习与生活和乐趣融为一体。口语教学更不能忽视。低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有说不完的话,但在课堂上往往表达不清自己的意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以情境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展示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乐于说话,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 加强汉语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关键的部分和环节,也是非常无趣,枯燥和乏味的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从图片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相结合,以现代化多媒体的方式来激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积极地克服厌倦的情绪,自觉地在生活中识字,让学习与生活和乐趣融为一体。

1.1 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充满兴趣是学习汉语拼音的关键因素。在拼音教学中,如果想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乐趣。该研究者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的初期,会根据字母的音和形来编写出儿歌。“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 a a;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 o 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 e e。”有的是为了教学需要,自编的儿歌:拐棍“f”,伞把t’,小棍赶猪“l l l”,当讲授到“b”字形的时候,编写了“小姐姐来听广播,右下半圆b b b ”。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语言环境,例如:用带调的音节组成词语,或者用一两句简单的话来形容,赋予音节以意义。例如:在教“ai”,这个音节时,笔者请一个孩子上台来和老师站在一块比身高,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用一两句话说出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的发展。

1.2 创设语境,色彩记忆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关键的部分和环节,也是非常无趣,枯燥和乏味的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无趣变为有趣。要充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让拼音反复地出现在生活中,使学生可以随时接触、随时巩固、随时运用汉语拼音,最大程度发挥汉语拼音的强大的作用。

1.3 活跃思维,灵活运用

在汉语拼音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将教学与语言学习分开,切忌用传统的方法死板地进行教学。因为声、韵母没有真正的含义,就靠死记硬背是记不住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声,韵母的特点来说词造句编儿歌,赋予字母新的意义,才能够调动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可以向别人汇报自己的词句或儿歌,然后从中体会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并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课堂上还组织了“摘苹果、找朋友、送信”等游戏,这些游戏锻炼了学生的大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运动和集体能力,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有充分地展示、表现自己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体会到小小的成功与快乐。只要教师给予所有学生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都不会让你感到失望,并且可以让学生都会喜欢教师、喜欢拼音以及喜欢语文。

1.4 提前读写,巩固拼音

在拼音的教授环节完成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用拼音来进行组词、造句的练习。在开始的阶段可以用拼音试着写词语,之后可以让学生造一句完整的话,然后用拼音写下来。可以在周末安排这样的联系,题为“每周一句话”。这一练习不需要有太过严格的要求,最好有一定的随意性。这样可以在巩固、运用拼音的同时,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的能力。这样还能够成为老师与学生互相沟通交流的一条重要的渠道。

2 让识字成为一种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1 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走迷宫、抓特务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一年级上学期识字时,笔者让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片,在课堂中同桌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组词越多越好),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在此游戏中为了取胜,同学们会积极认字,有不会读的和不会组词的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种游戏识字方法既可应用在复习一课的生字,又可以用在对一单元的生字复习。

2.2 运用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鱼”,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2.2.1 儿歌识字法

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

2.2.2 字谜识字法

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2.3 故事识字法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 、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影子”的“影”字时,把“影”字拆成“日(太阳)、京 (京京)、乡(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影子)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好。

3 创设情境,提高口语训练教学

情境教学是从“着重儿童发展”的高度组织教学,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结合起来,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即在基础知识和各科能力的训练中,发展思维,并在创设情境的美感中,感知教材,使学生从小受到美的陶冶,以“美”去激发美,以情感为纽带,将教育性渗透其中,把文与道巧妙地结合起来。低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有说不完的话,但在课堂上往往表达不清自己的意见,所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以情境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展示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乐于说话,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1 运用直观手段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情境

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直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运用生动的语言,借助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形象的教具,调动学生眼、耳、口、手多种器官的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意境、文采兼美的小散文,以及童趣飞扬的儿童诗,然而以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孩子而言,让他们去理解去感悟文中的美还有些难度,而让他们把美与文、与生活紧密联系,从而产生交流的冲动就更难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借助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思维打开一扇窗,把教材中色彩斑斓的世界生动地呈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走进情境,从而产生交际的兴趣与冲动。

例如:教材中传统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以韵文的形式,生动的语言讲述许多的科普知识:4种动物爪(蹄)的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该文章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背诵诗歌轻而易举,但是这并不是最终目的,还要让孩子们在与文本的接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懂得科普知识,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更要在美的享受中主动去交流,在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生动的形象,把孩子们的心都牢牢地吸引过来,紧紧地随着老师的引导去体会去陶醉,好像自己就在小动物们中间,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口语交际训练轻松进行。

3.2 运用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走进情境

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更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接触教师的语言。对于一年级孩子而言,浅显易懂,富有童趣,又不乏文采的教学语言能有效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同样能得到直观教学中创设的情景。课堂上,音乐中,教师富有感情的吟诵,学生不由自主地萌发了表达的欲望,争先恐后描述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美景画面。

3.3 利用教材提供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中增加了大量口语交际内容,每个单元的综合学习中都有一课时的口语交际专题,这是对学生进行口语综合训练的最佳时机,充分利用好这节内容,能有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所以,口语交际专题课的情境创设更重要。

例如:第二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我喜欢的电视节目”,这个话题容易出现一人说大家听单一介绍的局面,所以,笔者在教学中为了让大家都交流起来,把题目改成了“好节目大家看”,整节课就是一个情境。训练中首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这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地说,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一名代表发言,告诉大家他们小组认为什么节目好看,为什么大家都爱看。如果别的组成员对他们说的电视节目感兴趣,也可以提问,让对方回答。整个交际过程老师都以欣赏的目光,称赞的语言鼓励着孩子们,这样就形成了听说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创设了良好的交际氛围。最后大家选出好看的电视节目,例如:“大风车”“智慧树”等等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这样的节目就可以推荐给大家看,通过看好节目,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快乐,学的知识更丰富,这次口语交际不仅让学生说了想说的话,听别人介绍了好看的电视节目,还指导了他们的生活。

3.4 挖掘教材空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教材是一个故事丰富,内容精彩的大舞台,但是在舞台的角落里还会有很多的需要人们探索和挖掘的空白,所以,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空白,做个“探宝者”,将学生带入空白处,借助教材空白锻炼说话能力,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使课堂教学开放而活跃。

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讲的是小壁虎向小鱼姐姐、老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去借尾巴,最终都因为它们各自的尾巴都有用处而借不到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小学生认识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分别有不同的作用,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课文中只提到了小鱼、老黄牛、燕子三种动物尾巴的用途,其实各种动物的尾巴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空白点,带领学生“挖掘”――“小壁虎还有可能向谁去借尾巴?模仿文中的语句说一说,和小朋友演一演”。孩子们的兴趣高涨,描绘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松树上,看见松鼠妹妹在松树上爬上跳下,小壁虎说:“松鼠妹妹,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松鼠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当降落伞呢!”孩子们在描绘的同时既是课外知识的自我展示与交流,又是在进行绝佳的口语练习。

3.5 听故事,续编故事,牵动学生表达神经

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是最好不过的精神美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的故事语言,无不让学生感动震惊,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也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写作能力。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语言因素是十分丰富的,为我们口语训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形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契机,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也让自己的课堂更富有魅力,吸引众多明口之星。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着重加强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和口语训练教学,不断提高学生汉语拼音、识字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高晶.小小生字奥秘多――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J].内蒙古教育,2010(6):48-49.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范文5

[关键词] 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指导

[中图分类号] R715.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c)-0159-03

Influence of professional guidance to breastfeeding counseling on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in baby zone

LIANG Wei-lun ZHONG Yuan-mei ZHENG Ping-p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Futian District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Shenzhen 51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support system and study the influence of professional guidance to breastfeeding counseling on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in baby zone. Methods 100 pregnant women from June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uidanc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re was professional guidance on excusive breastfeeding support system or not,50 cases in each group.Babi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with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without prevention;while the pregnant women in guidance group were in the professional guiding by the support system.Then,the rate of excusive breastfeed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comparatively within six months. Results Three days after birth,babies were mostly under exclusive breastfeeding(100% vs 98%),which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Four weeks later,the rate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decreased gradually;and 16 weeks later,the rate of guidanc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had decreased to 68%,28% respectively;after 24 weeks,the rate of guidanc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56% and 18%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which showed that professional guidance could improve the breastfeeding rate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Professional guidance in baby zone for the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support system can promote women to take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significantly,which demonstrated the valid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support system.

[Key words] Exclusive breastfeeding;Support system;Guidance

近年来,由于有的女性过于注重身形或者较早的回到工作岗位,使婴儿缺乏母乳的喂养,然而母乳喂养有着诸多好处: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母乳别是初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丰富营养;有利于产妇恢复身体健康;有利于增强婴儿抵抗力、免疫力;有利于婴儿消化和健康发育;有利于增进母子情感;经济实惠、快捷方便、安全卫生等[1-2]。正因为母乳喂养的诸多好处,为了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国家积极开展爱婴行动,创建爱婴医院,实施母乳喂养咨询项目,广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等方式[3]。本研究通过观察有无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的专业指导对半年内两组纯母乳喂养率的变化情况,探讨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提供的母乳喂养咨询专业指导对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12月本院爱婴区100例产妇为为研究对象,排除文化水平、地域习俗等可能影响因素,分别将其分为指导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指导组中,产妇年龄24~35岁,平均(28.1±4.1)岁;初产妇47例,经产妇3例;新生儿性别: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中,产妇年龄23~36岁,平均(27.8±3.9)岁;初产妇48例,经产妇2例;新生儿性别:男28例,女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于对照组不施加过多的人为干预,主要是孕妇自然喂养。

1.2.2 指导组制订《爱婴区母乳喂养情况调查问卷》,并请专家指导认可,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新生儿基本信息及喂养方法等。同时,在产后第2、4周派遣专业妇保人员对两组产妇进行回访,并进行常规检查、评估及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在第4周回访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产后第2、4、6个月再进行电话回访,对婴儿的喂养方式进行全面、详细了解并强调母乳喂养的优点及意义,必要时可上门对喂养方法进行指导(采取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提供的母乳喂养咨询专业指导),具体如下:对于产后1个月以内的婴儿,开始时的哺乳时间为3~5 min,随后根据婴儿的不断成长,哺乳时间逐渐提高至20 min左右;对于孩子的哺乳建议时间为1年左右;在哺乳前,产妇可热敷并按摩,保证乳汁分泌充分,同时指导母亲在哺乳时的各项注意事项,包括哺乳的等;哺乳过程中与婴儿进行积极交流,并对母亲进行专业的饮食指导,确保母亲的营养得到充分保证。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培养并提供特定的经专业母乳喂养培训的护理人员为产妇提供专业指导,并为后续出现的问题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1.2.3 随访观察整个过程进行追踪调查,可以采用电话访问、实地访问等多种调查方式,观察和分析两组纯母乳喂养率的变化情况(调查时间从婴儿出生后开始实施,持续半年)。评判标准:由调查员直接上门或电话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根据所需要了解的内容,逐步统计。对相应小常识的了解程度(了解或不了解)进行统计,如当事人了解该常识便记1分,累计评分;纯母乳喂养指从婴儿出生到调查结束时一直采用母乳喂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对科普知识了解情况的比较

调查结果提示,两组产妇对哺乳过程中小常识的了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产妇对母乳生活小常识了解程度的比较[n(%)]

2.2 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比较

指导组及对照组孕妇在婴儿出生后3 d内采用纯母乳喂养的方式占绝大多数(100% vs 9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两组纯母乳喂养率开始逐渐下降;16周后,指导组和对照组的比例分别降为68.0%、28.0%;24周后,指导组和对照组的比例分别降为56.0%、18.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表明专业指导能明显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表2 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比较[n(%)]

3 讨论

3.1 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的特点

母乳有着“五多二少一适宜”的特点:白蛋白、微量元素、乙型乳糖、必需氨基酸、消化酶含量多,维生素D、K含量较少,钙、磷比例适宜[4]。因此,纯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发育,促进消化,而且也能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同时还能增加母子感情,并能预防心血管系统[5]。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病区相关管理制度、进行产妇个性化评估、责任制护理持续监督管理、扩充护士母乳喂养理论相关知识及技能、加强陪护人员行为规范及意识培养、出院后母乳喂养咨询等[6]。并通过临床应用进行适当的调整,建立成熟的爱婴区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帮助产妇顺利适应母亲角色,乐于母乳喂养,掌握母乳喂养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出院前达到母乳分泌量足够,无乳胀情况发生或发生乳胀时能掌握解决方法的目的,出院后能主动坚持纯母乳喂养并了解获得帮助的途径[7]。切实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母婴健康。

3.2 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的应用效果

3.2.1 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有利于普及哺乳常识从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产妇及家属在纯母乳喂养意识、母乳喂养技巧及母乳喂养常见问题的解决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对推进落实纯母乳喂养造成很大的实际困难[8]。住院期间的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对产妇在住院及出院后坚持母乳喂养显得尤为重要。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通过提供专业的指导来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小常识的普及度,本次调查发现,这种小常识的普及度和了解度与纯母乳喂养存在正性关系[9]。

3.2.2 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能有效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比例。本次调查发现,16周后的指导组和对照组的比例分别为68.0%、28.0%;24周后指导组和对照组的比例分别为56.0%、18.0%,表明专业指导能明显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并且与沈红仙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再次证明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关于母乳喂养的优点已被大众广泛知晓和认可,其与各类疾病预防的相关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例如其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10],但如何建立一个成熟的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当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本院纯母乳喂养支持系统的初步模型已经建立,也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我们仍需不断努力和完善,促进纯母乳喂养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冰,宋云亮,曾月兰.爱婴区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4):876-877.

[2]沈红仙,吴琳莉,潘玉芳.基层母乳喂养咨询室的专业指导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 20(18):62-64.

[3]孙艳辉.责任制护理在爱婴病房母乳喂养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6):860-861.

[4]朱毓,万宏伟,黄蓉.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33(8):1176-1181.

[5]郑彩霞,涂晋梅,邓瑞梅,等.母婴同室合理喂养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新生儿血糖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1):2537-2538.

[6]何萍,黄迎,黄璧琨,等.对301名孕产妇母乳喂养知信行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4):430-432.

[7]张悦,王惠珊,罗倩,等.新生儿院内纯母乳喂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6):507-509,513.

[8]郝卫楠,张红朵.护理工作在母乳喂养成功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5):279-280.

[9]Guerranti C,Perra G,Corsolini S,et al.Pilot study on levels of 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and 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 in selected foodstuffs and human milk from Italy[J].Food Chem,2013,140(1-2):197-203.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范文6

世界刚刚跨入21世纪,新的世纪是怎样的一个世纪呢?这恐怕还是很难做出十分精确的描述的,但是据未来学家的预测,有些特征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层出不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特征也必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就中国来说,这种新的要求则更为重要,因为我们要在一个资源有限,又人口众多,不仅要摆脱贫困,更要跻身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非有成千上万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难当此大任。倘若能通过教育把我国一代又一代的人的潜能充分开发出来,那既可以大大提高我们民族素质,又可以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力资源。

每一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特别是人的大脑,蕴藏着的潜力之大,是无法估计的。一个人大脑中的神经细胞高达150亿左右。一个神经细胞每秒钟可接受的信息量是14比特,最高可达25比特,每天能记录生活中大约8600万条信息。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人脑有90%以上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我们眼前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潜能,还有极大的潜能没有开发,还有很多的聪明才智没有发挥。只要能够再开发出一点,让大脑中那些沉睡着的脑细胞在苏醒过来一些,他们就会变得更聪明,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因此,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有责任承担这样的重任,积极投身到潜能开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大潮中去,勇敢地做潜能开发教育的弄潮儿。

一九九二年元月二十日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视察我校时,题词到“把尽可能好的教育给孩子们,让他们一代强似一代。”因而学校近十年来,坚持围绕“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开发潜能、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了“德育铸造人格,科技启迪智能,艺术陶冶情操”的办学特色。我们强化科教兴国是发展之道,科研兴校是腾飞之本的观念。学校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标,围绕此目标,我们先后申报了省级课题《学生学习动机与教育》、《小学低年级数学中音乐渗透与情绪记忆之间关系的研究》,市级课题《小学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利用社区资源开发学生潜能的研究》,区级课题《发展小学生学科学习创造性的实践与研究》、《利用粉画教学,开发学生艺术潜能》。为了使课题研究更系统、连贯,我们力图围绕“构建新时期小学生潜能开发活动模式的研究”这个中心认真研究,多角度地引导教师寻求开发学生潜能的科学途径。

二、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条改变传统的小学生潜能开发模式的新途径;构建一种具有生活气息又真正让学生参与的潜能开发的新模式;探寻一项或几项小学生潜能开发的目标、任务和操作策略;总结小学生潜能开发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学校开展小学生潜能开发提供借鉴及其范例;进一步丰富潜能开发的理论,完善“以人为本”、生活教育、情绪及情感教育等相关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

1、潜能理论

潜能理论来源于伟大学者弗洛伊德,他发现人不仅有意识,而且有潜意识,潜意识就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处于不清醒状态下的思维情感的显现。世界赫赫有名的控制论奠基人之一,N•维纳说,“我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每个人即使他是做出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他自已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小学生不同于成人,其潜能是不完备的,缺乏独立教育的条件,因此要有一个引导探究的过程。“引导”是指教师教的基本特征,“探究”是指学生学的基本特征。

⑴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分析:健康的心理素质将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尽情发挥,为学习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⑵从教育学原理分析:通过自学、引导、释疑、解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别辅导、因人制宜、分层教育等一系列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开发潜能、发展特长等具有直接的帮助。

⑶开展各类型的班级主题活动、文化、科技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激发兴趣、活跃身心,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具有催化作用。

⑷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言,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运用目标激励,培养责任感、竞争意识,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以展示自己明显的特长。

2、创新教育理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学生质疑的过程,是其主动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意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生疑,组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释疑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1)每个学生无论年龄大小,学习好坏都必须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来对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树立起信心,敢于对事物问为什么,敢于探索思考新问题,能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

(2)对学生新奇的念头和别出心裁的想法,无论是否正确都应大加称赞和鼓励。

(3)不要只着眼于学生思维结果,而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4)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特别是与教师不同的观点。要善于倾听学生哪怕是很幼稚的想法,要学会暂时保持沉默,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

(5)要保证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智力活动,竭力避免引起学生紧张害怕的心态。否则,会影响他们新思想的形成。

(6)避免对学生作出片面的、绝对的评价,不轻易对学生的回答简单肯定或否定。

(7)提倡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如果只是背书本,老师就不能以赞许的口气给予肯定。

(8)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表述中新奇思想的萌芽,引导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3、因材施教理论

南宋教育家朱熹在总结孔子教学经验时说过“孔子施教,各因其材”。从此“因材施教”作为重要的教学传统久传不衰,意即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教育,不拘一格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学生是施教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终端产品--教学质量的人格化反映。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是千差万别、可塑性很大的,应当把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教育教学展开的前提。

针对认知差异、情境差异、个性差异,采取分层指导、因势利导、鼓励创造等多种方法,同时,教师得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充分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要求教师平时的教育和辅导中表现出个性、特色、风格,使学生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促使学生特长发展、特殊发展,终成创造型人才。

基于以上原因,构建潜能开发模式需要重视学生的特殊背景及需求,使学校所提供的学习经验能够适合学生的个别差异,让每位学生在学习后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如此,学校所构建的潜能开发活动模式才能符合学生的性向与需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期间,课题组的每位教师精诚合作,致力于开发出富有特色的学生潜能开发活动模式,推动了学校的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个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同样也给学校带来了生命的活力。为打造品牌学校奠定了基础,声誉也随之提高。学校在近年来工作的基础上,对学校的校园环境、硬件设施进行大力改造,为今后的教科研工作提供更佳的条件,更为学校的腾飞积聚能量。

(一)、利用粉画开发学生绘画潜能

1、粉画作为校本课程进入小学美术活动及课堂教学的可行性

为了创造出我们学校的美术课堂教学特色,在市美术特级教师恽宗瀛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在一至六年级的美术课中进行了粉画教学创新实践活动(后调整为1——5年级)。为了保证美术特色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我们制定了粉画特色教学实施方案和粉画特色教学管理常规;制定了与现行美术教材相结合的特色的教学内容;同时为全校同学定购了适合小学生使用的工具材料;为粉画进课堂创造了条件。通过近1个月8节课的教学实践,掌握了初步的经验,通过对学生调查反馈发现,占全校96%以上的同学喜欢上了画粉画,学生们通过学习画粉画,了解了一个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画种,初步养成了大胆放手做画的习惯,增强了学美术的兴趣和信心。我们初步发现,学生学画粉画有三个较为突出的好处∶一是绘画的胆子普遍增大;二是对色彩的感悟和表现力有明显提高;三是每个班、每次课下来作业效果普遍较好。以下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作画的自信心增强了。我们知道,大部分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是比较喜欢学习美术的。然而随着某些技能、技巧的要求提高及学生年龄的增大等原因,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美术活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畏惧。他们会认为画画很难,自己总是画不好。因此在作画过程中,小心翼翼,一直放不开手,把画画当成了一种负担,个别学生甚至干脆放弃作业。这种现象在低年级同学中也存在着。可是粉画的出现,改善了这一状况。首先,当学生看到那些跟粉笔比较相象、颜色却更鲜艳的粉画笔和不同色彩的粉画纸后,特别兴奋,急不可待地要动手画。当他们稍稍一试,就发现上色容易,一点儿也不费力。其次,粉画纸的尺寸比一般作业纸大(8开),画画时,线条要拉得长,颜色要涂得开。再着,由于粉画纸色彩偏深,颜色上去后感觉很鲜艳、画面效果比在白色纸上要好,容易让学生产生满足感。最后,只要作业量和难度安排适当,加上工具材料使用起来方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的当场完成作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几节课的教学活动反映出,学生不但喜欢用粉画工具做画,而且做画的自信心有很大提高。不论是从低年级同学,还是中、高年级同学的作业中都能看到大胆作画的气势。比如,以前总是有部分同学的画面构图偏小,现在不论是一年级画彩点画、还是二年画轮船、树;以及五年画诗配画等创作画,都能把画面画饱满,颜色也比以前涂得大胆肯定。虽然同学们的技巧还不成熟,可是他们敢于大胆支配绘画的工具材料,为设定的目标服务,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感觉,这个意义,比单纯绘画要深远的多。

(2)色彩感觉和表现的潜能有所提高。我们刚刚把粉画笔介绍给同学们时,心想∶这20多种颜色同学们一定会尽情使用吧。可是当让学生从笔盒中选出最能代表春天色彩的时候,问题出现了∶多数同学只选出了红、绿、黄、浅蓝、棕等5、6种颜色,面对浅绿、粉红、桃红、玫瑰红、莹光黄、桔黄等能表达明媚春光的色彩视而不见。这说明他们的色彩感觉不够灵敏,对色彩的认识拘泥于概念化;而且平时所使用的色彩工具色系范围偏窄等。通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同学们选的颜色增加到了8、9种以上。他们用抽象画的方式表达出了对春天的感觉,并给自己的画起了如∶春天的五线谱、春天的城市、春天的色彩等许多名称。粉画在色彩知识和图案教学方面也能发挥作用。三年级的复色教学,以前是用水彩来调色、着色,一堂课时间不够,又比较麻烦。用粉画笔直接在纸上混合成复色,不论是画抽象图案,还是画具象图案都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画得轻松,老师改得开心。特别是一些平时调皮好动的男同学,画出的作业很有个性和特色,有的同学还从复色的灰色调中联想到空气污染、太空宇宙等问题。让小学生“玩色彩”,这类国外的美术教学特色,在国内的普通小学比较难实施,主要是受工具、材料和观念的局限。比如∶水彩笔太细、油画棒难涂、水彩用起来容易弄脏环境等。这次我们让一、二年级的学生直接用粉画笔画烟花、彩点画、表现下雨、写生提包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为今后让学生用色彩画感觉、画触觉、画音乐等新内容打下了基础。

(3)参与画画的兴趣浓厚了。这主要得益于粉画工具的特点和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以前的作业由于受到条件限制,一般画的较小,颜色也较单调。粉画颗粒粗,适合画大一点;因为色彩丰富,上色又容易,再加上粉画纸的衬托,所以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增强了许多,让人感到每张作业都挺不错的。由其是把学生的作业挂起来,从远处观赏时,更是美不胜收。这在图案设计、风景临摹、静物表现等内容上都显得很突出。由于,不但是平时画得好的学生画得更出色,特别是平时画得不够好的同学看到了自己也能画得这样好,信心大大提高。他们更加喜欢画粉画,盼望画粉画。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影响教学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上课时想学,画画时想画的更好,互相影响,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作业效果普遍有提高。

2、自编特色教材丰富学生体验,建立课堂教学的模式推进校本课程的发展

自2002年以来,课题组的教师研究制定了比较系统的1——5年级的宇小粉画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低、中、高不同年级的粉画研究课和公开课的教学,共上了十多节研究课及公开课。《可爱的大熊猫》、《动物玩具临摹》、《适合纹样》、《静物写生》等课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从训练美术技能,激感,提高审美能力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参与粉画学习。《玩具临摹》和《可爱的大熊猫》是结合低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设计的教学内容,二者都比较注重学生对基本形状的理解和描绘,同时也把基本的涂色方法与要求结合在其中,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大胆的发挥和表现。有的同学画出了大熊猫不同的动作姿态和有趣的活动,有的表达出对大熊猫生存环境的关注。对玩具熊的临摹,绝大部分同学能够画的比较扎实。从基本形状到定位构图,从笔触到色彩的变化与统一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处理好,为今后的写生练习打下基础。

《适合纹样》、《民间图案》和《风景》等内容结合了中年级美术教材与学生的能力水平而设计。着重引导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和追求意识,激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色彩的表现上突出了各自的特色。适合纹样的配色主要追求用色的协调与优雅,民间图案的用色体现在大的对比中处理好局部的协调,形成开朗、鲜艳的色彩特色。在风景画中,老师教学生采用空间叠色的技法表现夕阳下的群山充满着神秘和瑰丽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驾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对美术教材中《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一课进行了联系和拓展,使学生更敢于大胆的创作和表现色彩了。

大自然的风彩和情景。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感知觉是思维的必要前提。在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思维逐步得到了发散,情感得到了提升,他们运用手中的粉画笔尽情的挥洒,把自己的心灵与美丽的大自然做了一次情感的交流,从不同角度把自己对大自然千变万化的风采和珍爱之心借助粉画笔在纸上抒发出来,当成人看到这些课堂作业后,也不得不对孩子们心灵中的美好情感和大胆想象感到羡慕。有了这些研究课和公开课的带动,我们基本建立了一个粉画校本课程的基本模式、知识体系及情感目标,对进一步开展粉画校本课程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3、创设集体活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

由于我校在一至五年级的各班都开展了粉画课程的学习,因此具备一定的群体和相应的工具材料,我们利用这个基础条件,结合学校每学期一到两次的全校美术活动,通过不同的主题来开展全校性的粉画创作竞赛及表现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美术素养,展现自己的绘画才艺。2003年我们共开展了《抗击非典漫画展》、《庆“六一”班级小小粉画展》、《“爱祖国、迎国庆、盼奥运”我是小小粉画家》三个粉画活动。这些活动有些是按事先计划而实施的,有的是结合时政临时发动。每次活动都能形成参与面广、普及性强、创造热情高的局面,充分的把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全家福》、《救死扶伤》、《奖领台》、《比赛》等作品,深受学生的欢迎。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粉画技能在美化环境,宣传科普知识,自我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学生的做画过程主要通过靠自己来创意构思、收集素材、进行构图涂色完成的,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创作行为,大脑和手都要动起来,而粉画工具的特点又能让大部分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使多数同学都得到了锻炼,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老师把各班的优秀作品挑选出来放在校园画廊中展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扩大了粉画校本课程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粉画这一特殊的美术形式。在06年和07年分别开展的“我画的粉画最美丽”“我用粉画画福娃”两个全校粉画主题美术活动,以及”珍惜自然资源,建设和谐社会”粉笔地坪画的展示,都得到了观摩者的好评,反应了我校学生在学习粉画过程中的快乐体验和才华展示。

4、抓牢学生的美术基础,树立粉画的精品意识,开发绘画潜能

不同绘画学科的绘画艺术形式的表现力有所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国画、油画、水彩、素描粉画等等虽然有很多的内在联系,但是由于绘画材质的不同和因此而引起的表现技巧不同造成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最终导致其表现力的不同。从粉画材料的特点和中外名家的画作上看,粉质的画笔,彩色的画纸,在表现超现实的细腻,丰富的质感,变化变幻莫测的色彩方面以及各类题材方面完全不输于任何画种,甚至更强。而这种宽泛的造型特质对画者和观者情感激发,造成视觉冲击力、艺术感染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喜欢绘画的孩子接触到了这种材料,就会被它吸引住。

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粉画造型形式逐步形成了“原生态粉画”、“抽象装饰粉画”、“转型期学生粉画”三种倾向。即使是“原生态粉画”,也必须具备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的绘画能力。因为,绘画造型的艺术表现不仅仅是某种绘画技巧,而绘画造型的实现则要求画者必须掌握某种绘画技巧。没有理性的乱画是不可取的,学生只有在获得一定技能技法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兴趣,表现内容。当大部分孩子掌握了一般的粉画画法,表现力都达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初级水平时,如何促进其作品造型艺术表现力的发展就成了一个需要突破的瓶颈,我们先从掌握技能技巧表现方面上找突破点。

在普及的基础上利用美术创作组活动时间,针对一些搞创作的同学辅导训练,使其掌握更高层次粉画造型表现的技能技巧。主要从别的画种中汲取营养。比如《巍巍钟山陵》的表现,如果象以往一样采用由浅绿向深绿渐变的涂色方法,大片的松树就会显得很死板,还会落入俗套。老师就和小作者一起来试验,尝试用新的方法来画松树:顺着松枝的方向,先用深绿色线条松松的铺出雪松的形态,再依次叠加上不同的绿色(粉画笔中有六、七种绿色可以使用。)第二层的线条与第一层线条之间变换一点角度,就能留出空隙,这样叠加三四层上去,笔触也不会腻在一起,松树也不会变的死板,而是显得生机勃勃,富有变化,就是吸收了明暗素描排线时的方法,用粉画笔也能做出好的效果。这也是原生态粉画的典型。

《秋天》的小作者,是一位6年级同学,在我校1-5年级比较系统的学习过一般的粉画表现技法,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很少搞创作。她被老师选出来参加了“大师和学生粉画”的试验。这个试验的目的就是想快速提升学生的粉画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同时从大师作品中学习更多的绘画表现方法。老师请她先临摹俄罗斯画家的作品,此作品原为油画,笔触接近点彩效果。小作者在临摹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大师的用笔和丰富的色彩表现,笔法越来越熟练,最后以粉画变体画的形式完成了作品,还获得了国际学生比赛的特别金奖。而《画室》和《雄姿》的小作者都参加过比较系统的素描训练,所以她们的作品在画面的虚实、明暗光线、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处理上,即带有学生绘画的稚趣的同时,也带有专业绘画理性痕迹。《雄姿》的小作者在表现*的古代石刻辟邪造型时,采用粉画笔中的四五种类似的色彩,在画纸上糅合在一起,交替使用,造成了极有变化的又非常和谐的效果,使暗部的色彩更为复杂细腻,很好的表达了古代石刻的沧桑与厚重感,而这些主要是靠孩子自己独立设计完成的。随着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绘画技能的提高,她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利用技巧表现主题的能力慢慢的显现出来了,她们的作品都是转型期学生粉画的代表。

绘画作为创造美的造型艺术,除了形式上要求画家具备一定的技术外,在内涵上也同样有较高的要求。“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力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反映。”学生通过参与粉画学习的活动,能激感、启迪智能、提高审美能力,不但培养了绘画潜能,也更能发挥出自己的情感、创造潜能。而学生粉画造型艺术表现力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表现强度上“力”的问题,还应该包括小画者在自己作品中注入的精神的力量,即作品在表达画者思想或者说精神底层的东西时具有的力量,如果一件作品恰如其分的表达画者的精神状态,那么对于作品的创造者来说无疑也是一件艺术表现力强的作品。粉画和其它绘画相同的是,画者采取的不同手段技巧进行绘画创作,创作动机和创作的本质几乎是完全一样的,都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最大的限度张显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新发型》这幅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画的特点在于对人物发型进行了夸张造型和大胆的色彩表现。一般情况下,7、8岁的孩子画人是不大关心比例问题的,人物的头部很大,肩部明显的窄。因为学生画人时,由于他们区别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往往会潜意识的把自己的形体画出来,也是学生画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此画中正好起到了突出人物头部,承载夸张发型的作用。瞧,女主角的眼睛也画的那么大,这也是不符合面部比例的,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又大又亮的眼睛是孩子心中美丽的代表,配上长这这么漂亮发型的姑娘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的姑娘的头发是由一组大叶子型的装饰组成,每片“叶子”都有大小变化和错落有至的穿插,两个黄色的圆形发簪,做出了一个最高位置的点缀。头部后面用飘逸的长纱搭在两边,从形状上与发型进行了区别,又取得了使主体和构图更加丰满和华丽的效果。那些散落在纱巾上的大小花朵即是很好的点缀,又打破了长纱的单调。新奇的发型还吸引来了一群小鸟,它们好像在观赏这种奇怪的发型,还唧唧喳喳的议论着,好像想跟漂亮的女主角一起留影似的,这种童趣话的处理,使画面达到了静动相宜的效果。

这幅画的色彩也有出色的表现。小作者通过平涂、混合、渐变等几种涂色方法的交替使用,克服了有些学生画中涂色呆板、平淡的不足。主体发型上用了丰富的粉色系列,即协调又很大胆,使之看上去更像是盛开的花朵,突出了这幅画的主题。刘海也是用粉红色调涂的,与发型的颜色自然结合在一起。面颊上的粉红并不显得唐突,反而与主色调形成了呼应。在纱巾白、绿、黄三种简单的底色上配上七色小花显得有些出其不意的活泼。白色和黄色的纱巾还起到了提亮画面的作用,最后用深蓝的渐变涂满底色使画面的色彩达到了强烈的对比与和协统一。人们看了这幅画,不但有一个视觉上的享受,还更能体会和了解了孩子们对的美的大胆追求与表现的愿望,画中的女主角不仅是孩子心目中漂亮的偶像,也许就是她成年后的梦想。如果说成人的创造多来自与思考,那么学生的创造则更多的来自与感动,他们在感动中得到了创造的灵感,又在创造中感动了自己和别人。

《白桦林里的舞蹈》这幅画是完全由小作者自己构思创意的。她在假期里看了一场俄罗斯歌舞表演,记住了漂亮的水桶舞,可是她开始只能把人物的大概动作画出来,画面也显得空旷,老师问她: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呢?她说:舞台上只有她一个人在跳舞啊!经过老师的启发,她懂得了艺术美不同于现实生活,需要提升和强化。她添上了白桦林作背景,既符合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又可以看作是观众。白桦的涂色技法上采用彩点涂和揉色涂的方法,分别涂树叶和树干,与主体人物的服饰色彩虚实相应,从而使画面的思想内容和造型的艺术表现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结合。该作品参加世界和平国际少儿书画展时,被中外评委认可,获得了特别金奖。

在我校的粉画校本课程教学比较普及的情况下,我们还十分重视粉画作品的辅导创作。每学期有目的的选拔、培养一些对粉画有很大兴趣,又具备良好基础的同学进行粉画艺术创作。绘制了包括歌颂家乡的《金陵小吃》、《明孝陵的秋天》、《夫子庙》、《节日的阅江楼》、《看花灯》等系列作品30多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察发现,粉画很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美术表现。从低年级同学的画上看,例如在《夫子庙夜景》、《动物朋友》、《快乐时刻》等作品中,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在做画时的内心快乐与冲动,长长的笔触不拘小节,大胆的用色不按常规,体现了童心和童趣。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完成较大幅的作品。

中年级的同学画的《舞狮子》、《新发型》、《新疆舞》等多幅作品,参加了全国的比赛,获得了好成绩。他们作画的积极性很高,能够大胆的发挥想象,也更善于学习。比如蒋欣妍同学,画了一幅表现女教师的画,老师看了说还缺少教师一些的特点,她就很快的添上了教师上课的课题和手提电脑,恰到好处的表现了现代教师的风采。

高年级的同学在作品中更多的体现了理性、技能与情感的整合。《巍巍钟山》、《雄姿》等作品让人们看到:家乡风貌通过孩子的画笔可以变的更加美丽、精彩。他们可以把从素描、色彩学习中的美术知识与粉画结合起来,把内心的感受更完美的表现出来。从低、中、高不同年龄层次的作业中我们感到了孩子们绘画能力、美术素养发展的前景,也看到了在粉画校本课程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与之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和偕发展的前景。

5、注重资料的积累,宣传、展示成果

在近两年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研究资料和一定数量的粉画作业。有一节课上的全班同学的作业;也有一个同学一学期的粉画作业;另外有各年级每学期中的优秀课堂作业。结合我校在2004年10月举办的“蓝天彩虹学生书画展”,我们专门设立了粉画作品的展示,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在学校画册中又特别设立了粉画专页,随着画册发放,进一步扩展了粉画的知名度。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发现,不论是有较高美术技能的同学,还是平时画画比较差的同学,在粉画上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现,比如五年级的宋蕾同学平时在各方面都不拔尖,但他却有两张作业入选了画展,登上了画册,因为他的画画出了他的内心情感和真实的水平,既生动又稚拙,体现了典型的学生画特征。李泽华、叶凡两位同学都是平时比较顽皮的男生,可是画起自己的爸爸却是很有个性,尤其是人物的神态、色彩的运用都很别致,在作业中脱颖而出。像这样的同学和作业几乎每次的粉画课上都会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在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审美眼光和情趣也越来越高了。另外有部分同学的粉画作品参加了市、全国、国际的比赛,获得了奖项。

6、学生粉画技巧、材料及考核的探索与改进

为了让学生在粉画课程中学有所得,我们依据大纲和美术教材的部分内容,补充了色彩知识体系,安排了原色、间色、复色、冷暖色、对比色、协调色、黑白灰、等色彩知识的学习,探讨了包括平涂、彩点、渐变、相间、轻重、糅色、叠色等粉画的涂色方法。并经过学生的学习和创作使其通过作业及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粉画作业纸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喜欢选用黄、红、棕色系的暖色调画纸,而且学生用冷色的纸画出的效果也不好。这是因为市场上供应的粉画材料主要是针对成年人和专业人员的,笔和纸的色调都偏向灰色,并不适合学生的心理和使用,就与厂家联系提出更换作业袋中的颜色和笔中颜色的要求,厂家也十分配合我们,进行了研制,增加了笔中的荧光色成分,纸色中也增加了橘黄、黄灰等颜色。经过不断的改进,这套粉画材料更加适合学生的使用了,画出的图画比较鲜亮,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巩固学生学习粉画的积极性,便于进行学生粉画成果评价与记录,我们设计了《艺术校本课程结业证书》,并为参加粉画学习的同学建立了“学习成绩记录卡”。对学生每一学年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登记。学习情况从学习态度、技能掌握两方面评价。学年期末时,发给学生先自评,再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作业情况、自评进行综合的评价。课程学习结束时,把“学习成绩记录卡”与结业证书装订在一起,写上总成绩,由学校盖章后,发给学生。既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也是一个很好的纪念。

(二)、利用“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潜能开发

1、做中理解,做中学会,开启探究智慧。

在“做中学”的课堂上,教师精心创设学习问题的情境,将学生直接推向现实世界。观察一个物品,或考察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一件事,自己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自己设计实验,选择所需要的器材进行各种尝试,以检验自己的假设。在这里,学生提出问题开始实验探索,学习科学,而带着新产生的,想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离开课堂。在这里,通过操作活动这一中介平台,让孩子们的问题得以展示,思维得以深化,发展。在这里,没有参与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知识将不可能产生。在这里,科学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教师“空投”给学生的。

“做中学”教师永远不对学生说“你错了”。在这里,错误和弯路是重要的,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如我校校园里的花卉种植后几个月死亡较多,或是在雨后,或是天转晴就死亡。老师不告诉学生原因,让学生去查阅各种资料。学生们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些花卉的死因,有的是花卉积水如、满天星,有的花卉喜欢微碱性土壤,并不是所有的花卉都喜欢红壤土如文竹,而兰花却喜欢潮湿的环境。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花农、查阅资料,知道了学校里种植的大多数花卉的生态习性,这样根据花卉习性的不同把花卉分为四大类:a、喜酸性土壤;b、喜碱性土壤;c、喜干燥;d、喜温润。学生根据花卉的不同生态习性,运用不同的栽培技术,学校的花卉死亡率大大下降。

2、勤于记录,勤于观察,激发发现潜能

让学生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是小学科技教育的主要理念。科学研究记录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展示着学生们亲历科学过程所留下的印迹。“做中学”科技教育中实验记录要求具有趣味性,人生化的发展性,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的评价性。实验记录本是科学知识教育和掌握语言的会集之地,孩子们随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或绘画)记下所见,所想,假设和所做的事情。

如“我们的两块吸铁石像好朋友一样拥抱在一起。”“我用一块磁铁向另一块磁铁靠近,另一块磁铁就会转过头去逃走。”“它们像新人一样互相推开对方,怎么也合不拢。”“看我的磁铁,你去吸它时,它会打圈圈。”这些是学生们在观察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初期所做的记录。随着学生们交流和深入,再次实验观察,学生的认识逐渐客观、全面、深化起来。同时,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也逐渐提高。“我设计的游戏叫“溜冰”。“我的是“大吊车”。“我的叫“壁虎爬墙”。“我的叫“青蛙吃害虫”。“我的叫“会游的纸鱼”。……这些是学生们设计磁铁游戏实验结果的记录。

3、伙伴分享,角色转换,唤醒问疑潜能

在实施“做中学”科技教育中,孩子感受到监护的研究者;教师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陪伴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储存了无数“标准答案”而无所不知的绝对权威,他们可对学生轻松地说“我不知道”,但应加上一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教师陪伴孩子去发现世界,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调动一切因素帮助孩子们学生发现世界,理解世界。

例如,当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而假设温度计坏了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也可以再给学生几只温度计,让他们再去实验。而“做中学”教学却建设教师说:为什么你说温度计是坏的?你能证明吗?教师的引导是非常关键的,但常用的教学语言不应再是:我告诉你……,你们记住……,你要这样做……,不允许你这样做……;而经常是:你用这个能做什么?为什么你要这样做?给我们解释你完成的工作,你认为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你做的怎么和他们做的不一样?你再做一遍好吗?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

4、做中得法,做中悟理,挖掘情感智慧

“科技”是把双刃剑,是人创造的产物,所以在注重培养学生“物”的一面时,尤其要加强人文教育,责任教育。比如诺贝尔发明了炸药本用来开山修路,可被用于战争,造成人类的残杀;英国科学家发明了克隆技术,本用以治疗人类某些疾病,可被有些科学家用于克隆人类,其危害将是巨大的,爱因斯坦发现了原子质能转化理论,为人类找到新的能源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可也被用来指导制造出原子弹、氢弹等等。通过一个个鲜明的事实教育学生一定要有善良的科技心,要始终想着为人类的服务而不是伤害,并为之孜孜以求,全面发展,从小做好,养成习惯,为人类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学生3年的实验报告以及日常表现来看,经过3年“做中学”科学实验的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能独立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会讨论、爱合作。

“做中学”使学生学习面对真实事物,即未知事物、新事物与无答案事物,尊重事实,不弄虚作假,不迷信权威。我们鼓励孩子们尊重事实,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责任心,善于与人合作;有进取心,乐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孩子们在学习关于世界的某些真理的同时,也学习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如何按科学办事,把科学作为生活的准则。在省、市、区多项小论文、小竞赛等相关科技活动中,参加“做中学”实验的学生崭露头角,成为比赛的主力军,获得了大量的荣誉,体现了学生的优越性。

近几年来,通过“做中学”科技教育的开展,使我校学生在区级以上各类科技比赛中,获奖人数大大增加,而且档次也有所提高。在江苏省劳技竞赛中,有三个动手做小组获奖。在省、市、区的各项科技活动中,“做中学“实验班的学生均成为比赛的主力军,论文、航模等均获奖项,体现出了”做中学“的优越性。

(三)、利用社区资源开发学生潜能

1、在选题中提高学生思考的缜密性。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有的人说,做好了准备阶段的工作就等于完成了一半的课题研究。在准备阶段中,认真做好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活动流程的研究。

学生选题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应体现自主性,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因此,在实施研究中,我们指导学生选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选题应具有前瞻性。通常,很多学生在选题时只注意针对现在存在什么问题,就选题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却很少考虑到解决这个问题对未来的意义,这就失去了课题研究的指导价值。因此,前瞻性是选题的首要要求。譬如,《盐为什么会融化》这样的选题没有实质意义,缺乏前瞻性。

②选题要体现生活性。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关系时,才是有效的。因此,选题一定要培养学生从自身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如看到同学们爱看动画,就可以调查“动画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见到了人们乱穿马路就引发“交通呼唤文明”的思考。

③选题应具有实践性。小课题研究是由小学生去实践、完成的,因此,在选择课题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专业性较强的课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如在教学《读书末放拦路虎》一课时,学生对错别字现象很感兴趣,于是我们便引导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所以也就有了许多生动的小课题。正因为这些小课题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浅显易懂,这使得学生们非常具有成就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励学生深入研究。

2、在计划中提高学生思考的条理性。

研究方案是小课题顺利开展的保证。教师要引导队员搜集、吸收相关的有用信息,学习借鉴、迁移运用,明确工作目标。简要说来,写明三项内容:

①要研究什么?即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可以根据研究的目标,将研究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探究活动方案。

②怎样研究?即研究过程的设计。包括研究的工作步骤、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研究的方法等。

③预计最后的研究成果是什么?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还是小论文。

对于提出的问题,要以充实的事实求得解答或作出作品。这些“事实材料”的来源:

①从读书馆、网络或教师那里获得。凡是有关的材料越充分越丰富越好,而且尽可能有对比资料,特别是各家之言,可从中作出归纳或选择。

②社会调查。如对社区卫生环境污染的调查,它是对自己社区的实地调查。

③观察。系统的有目的的观察。在实践中,对于同一题目,不同的学生查找的资料也不同,阅读的信息相差也较远,出现了阅读的层次性,能者多得,但是,他们都体会到搜集资料的重要性。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们激发了深厚的阅读兴趣,启迪了心智,创作欲望强烈。

(4)得出结论。对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总结,对探究中的实验结果或观测记录提出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5)评价结果。学生完成“小论文、小报告”,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以图代文,或数据展示,或引经论典……开阔视野、展示自我,更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有了深层次的认识,能客观地加以评价。当然,学生的这种评价是和他们的发展水平和掌握的科学知识相适应的。

3、在计划中提高学生思考的深刻性。

组织学生学习相关案例。强调选题要重视扩展性。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学习空间之大,学习内容之广,使学校教师的指导难以满足其需要。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广大家长中蕴藏着宝贵的知识财富,家庭、社区、许多场所,是学生获取研究资料的源泉,各行各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舞台,是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在帮助学生选择课题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以上的因素,因为这样可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学生经验介绍。我们分几个主题请实践前期做得较好的学生展示自己小课题,并简单讲述自己实施过程。

多种途径发动学生参与课题。①利用课堂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小课题研究。②利用假期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获取家庭、社会的支持。我们在2004年暑假和2005年寒假分别向学生分发通知。要求学生在假期里从自身的真实的生活世界入手,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③利用校刊多种载体激励学生参与科学小课题研究。

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小课题实践。我们在第一阶段学生个人小课题研究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合方式,辅导员老师适当调配的做法。队员自己推选研究和组织能力较强的队员为组长,聘请指导(辅导)老师。

4、在总结中提高学生思考的批判性。

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是收获研究成果的阶段。总结阶段的任务是对研究的全程和结果,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通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从而收获研究成果。与前两个研究阶段一样,在总结阶段中,也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学会分析思考,进行全面总结;(2)处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3)开展结题评价,组织交流研讨。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最终目的是期望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首先,学生研究课题的积极性。研究前后期学生对小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明显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做小课题研究。其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极大锻炼,潜能得以进一步开发。

(四)、利用电子琴教学开发学生艺术潜能

1、电子琴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兴趣。

一开始,针对学生刚开始接触电子琴并且音乐基础薄弱,重点训练的内容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A、利用电子琴的美妙音色,感觉各音符的音高和音准。B、了解电子琴黑键和白键的区别。C、通过相对位置概念,熟悉各琴键的音名。D、掌握正确的坐姿、手型及手指触键的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学、主动学、认真学,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更易于激发他们浓厚稳定的兴趣,使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有助于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能力。

电子琴本身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琴的兴趣,教师电子琴教学方法的改革——把刚刚开始的按男女生来划分大组的上课形式改进成按学生接受能力程度细分为三个班因材施教,更好保持了学生学琴的兴趣;鼓励他们运用所学乐器,表现、抒发自己的情感,争取成功,让每次演奏都成为学生内心情感的更深层的流露,从而达到稳定学生学琴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电子琴教学中各类音乐的陶冶,特别是让他们弹奏自己熟悉的旋律如《小星星》、《圆圈舞》、《铃儿响叮当》等学生歌曲,虽然当时学生的演奏比较生硬,断句现象也很普遍,但当某个学生在演奏时,会唱的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在旁边演唱。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使其情趣、爱好更为广泛。学生不仅爱好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科技也为他们喜好。

2、电子琴教学的动手操作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斯普卡娅说:学生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上。有关研究证明:大脑两半球对人体运动和感官支配管理是交叉的,既支配左右手运动的是人的左右脑。演奏电子琴动手操作的特点,常常是双手并用密切配合,协调运动,再加上学生在演奏时要看乐谱、识谱、要边弹边唱、有时要听节奏、要选音色,在演奏中还要背谱,这一切要在同一时间里准确有序地进行,在演奏中学生的手、脑、眼、口、耳等多个器官都在协同工作中,通过演奏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辨别力、理解力、记忆力等。由此看来,电子琴进课堂,能调节左右脑,使人脑潜能得到开发,这种效果在一般音乐课上是不能达到的。

3、电子琴教学的实践性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

器乐教学的最大价值是促进了学生对音乐感受、体验、表现、鉴赏和创造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在电子琴教学中,学生利用电子琴试奏、试唱,掌握节奏、掌握音准;自弹自唱,熟悉乐谱;小组创编新歌词,给他人伴奏,分组分角色表演表现音乐,从中较好地获得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和勇于创造、大胆创新的音乐能力。电子琴教学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音乐语言如:旋律、节奏、音色等。还可通过欣赏、表现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电子琴教学实验活动,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更多的音乐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及大胆创新的能力。实验班学生能把对音乐的感受、鉴赏的表现在对音乐的演奏上。学生的艺术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开发!

(五)、利用团队活动,开发学生潜能

1、主题兴趣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体验活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针对少先队员的年龄特点,结合我校具有特色教育的校本课程,积极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体验教育活动,搞好“少年军校”和“娃娃科学院”。每年暑假我们都将组织即将升入六年级的同学来到军营,体验部队生活。每年我校都有大量的、各年级段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如:科技论文竞赛、飞机模型竞赛、科技知识问答竞赛等等。在这些科技活动中。同学们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在团队的积极合作中得到了快乐。

2、丰富的小队活动中,砺练学生的组织潜能。

在建构新时期少年学生潜能开发指导下,研究少先队组织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我们在少先队组织教育方面,以小队为单位,提倡“团队精神”,让少先队员理解“团队精神”的含义,知道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合作,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多种形式的组织教育活动,使队员们正确理解竞争的存在、竞争的意义,同时学会合作,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教育,正确处理好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树立起“我荣小队荣,我辱小队辱”的团队观念。

在小队建设中强调自治,小队活动自己安排、活动内容自己选择、活动方式自己创设,活动过程自己组织、活动之后自我总结,使团队中的每一位队员在快乐、友爱、自主、向上的氛围中健康、茁壮成长。

在释放队员潜能上下功夫。争取人人是创新能手,队队是创新集体。辅导员在参加小队的活动时,尊重队员的原创性,给队员们自有创新的空间和舞台,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总结,帮助其不断提高。

每一支小队,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美化小队”、“礼仪小队”等等。其中每一支小队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有小队的共同心愿:例如“礼仪小队”表达的心愿为“小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文明礼貌小天使,及时制止不文明的行为。”

在小队活动中,要让每一位队员深深地感到自己的责任是重大的,自己的表现和成绩既是自己的,更是团队的、集体的。自己的光荣能够给全队带来光荣,自己的失误会给全队带来损失。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队员们在团队内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在团队与团队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为团队的荣誉而不懈的努力!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利用特色科技教育开发学生潜能

科技教育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已有了多年的实践经验。曾先后多次获得省、市科技活动先进学校的称号,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已逐渐形成了“科技启迪智能”的办学特色。我们从各方面创造条件,从开发学生科技技能,提高学生科技素养等方面着手,让学生走出课堂,直接参与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实际的科技活动,采用以点带面,逐渐普及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是学校进行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把科技教育和少先队工作紧密结合,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喜爱的主题系列活动,如“漫游科学世界”、“雏鹰插上科学的翅膀”、“绿色植物知多少”、“地球·太阳·月亮”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启迪,得到教育。抓好主题鲜明的传统节日,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设立‘科学遐想’信箱,鼓励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常常举行科学小实验演示会、科技信息交流会、科学之谜讨论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从实际出发,指导他们学做小风车、小降落伞,观察种子发芽、四季变化等,诱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爱思考、爱动手的良好习惯。

2、兴趣小组

学校成立以科技类为主体的科技兴趣小组,如船模、航模、车模等。调动一切师资力量增加科技兴趣活动小组,努力提高兴趣小组的活动质量,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兴趣小组活动以诱发兴趣、发展兴趣、培养科学素质为原则,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我们还注意培养一批学生中的科技活动积极分子。这些“小科迷”们在科技兴趣小组里学习制作船模、车模、遥控船模、操纵飞机模型、学习养花种草。我们动员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美术老师都来兼职当科技辅导员。他们可以边参加培训,边辅导学生,既保证了学生科技小组活动的蓬勃开展,又提高了自身辅导学生科技活动的能力,扩大了学校科技辅导员队伍。

3、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确立科技教育社会实践点,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定期开展社会实践,从中进行科技教育。建立共建文明军事基地、学农基地、少年之家、社会实践锻炼基地等。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考察市政建设新成就,关注环境等技教育实践,这又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参观考察活动,如游览科技馆、参观少儿活动中心、博物馆等。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情感,有计划、有目的地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科技教育,能收到较好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几年来,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初步的成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使得一批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脱颖而出。课题组的老师在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养成了善于反思、乐于总结的好习惯,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促进了广大教师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而且极大地调动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形成了“个个参与,人人研究”的好局面。一些刚刚进入教师队伍的青年人尝到了课题研究的甜头。从过去不知什么是子课题到召集能承担一项子课题的研究任务,做到有研究方案,有研究计划,有阶段总结。课题组成员所写的论文在省、市论文比赛中多次获奖,刊登在各类杂志上。而且全体教师科研激情高涨,平时科研进课堂,周周主动参与一次课题研究活动。教师们已达到共识,教学效率的提高,不是靠加班加点,而是靠科研。

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使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采,个人兴趣得了相应发展,并促进学生在学科课程上的发展,使学生将对各项活动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迁移到课程的学习中去,形成一个良好互动机制。随着教育活动的深入研究,学校的人才崭露头角,校园内出现了许多小歌星、小书法家、小舞蹈家、小钢琴家、小手风琴家、小航模家、小研究家、小摄影家、小体育明星等。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1、在动机归因的调查与分析过程中也引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问卷法具有比较客观同一,效率比较高,可以用团体方式进行,结果统计高度数量化、规范化,费用低,但是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如:不够灵活,要求以有结构方式回答问题,是学生感到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影响了问卷的测量信度。

2、研究课题的科学定位,研究过程的科学推进,研究结果的科学测量等。如何规范、准确值得探讨,这是本课题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国际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中的难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