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形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观经济形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观经济形势

微观经济形势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经济管理行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成为当前事业单位或企业单位主要的管理方式。经济管理在我国事业单位中的应用体现了我国政府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经济管理的应用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许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进行经济管理中对自身单位内部的管理风险和财富风险不能很好地进行认识,导致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脚步缓慢。面对当前信息化的经济管理模式,我国事业单位应如何进行经济管理,从而使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是当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应用过程中由于领导层缺乏管理经验,员工缺乏管理意识等造成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缓慢。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应该进一步改进。通过对经济管理制度和行为的建立来实现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增强事业单位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意识,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人才的使用,提高经济管理质量

人才的建设是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在未来我国事业单位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人才的建设。首先,在事业单位构建社会效益的过程中应该在保证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对事业单位内部的人员进行部分调整或扩招,通过人才的积累实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利益建设,为社会进行服务,发挥良好的服务效益,为社会的良好发展做出保障;其次,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人才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技能进行培养,通过人才素质的培养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素质的提升。对内部经济管理人才进行管理培训,创建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最后,在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到“好钢用到刀刃上”。将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安排在单位需要的和关键的位置上,从而发挥最大的人才使用价值,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多的利益价值。通过对事业单位人才进行合理的使用,使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中实现事业单位社会利益最大化,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二、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建设

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实现经济管理的必然依据,因此在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应该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应该遵循事业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和社会法律法规,通过以社会法律法规为基础对事业单位内部的制度进行完善,进而维护事业单位经济利益;其次,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各项管理部门来实现事业单位的管理。例如可以建立主导经济管理的部门,通过专业部门的设立,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更加具有专业化。或设立经济风险评估部门对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专门的评估,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降低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性;最后,对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根据员工的主观意识和客观需求制定合理、公平、透明的事业单位奖惩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激发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效益,促进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用。

三、提高风险意识,增强经济管理的落实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风险意识的建立是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依据,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风险意识至关重要。风险意识主要包括财务风险意识、管理风险意识等。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风险意识:

①对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的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使员工在工作中认识到风险意识的重要性;

②建立事业单位风险评估系统,加强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

③设立专门的风险部门,通过部门的设立使员工了解到单位对风险意识的重视,从而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

④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进行经济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培养,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我国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中的要求,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使事业单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创造更好更多的社会价值。

总结

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中经济管理的分析,了解我国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缺乏主管人才的培养和客观意识的建立,因此在事业单位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建立良好的经济管理环境,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对事业单位中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进行提高,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构建财务部门和风险评估部门,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玄枝.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4,27(01):104-105.

微观经济形势范文2

京国土房管市二〔2002〕1127号

各区县国土房管局、各房地产经纪机构:

为加强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及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管理,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促进房地产经纪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建设部《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建设部《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北京市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管理条例》、《北京市外地来京人员租赁房屋管理规定》、原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北京市房地产经纪机构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挂牌公示制度

本市实施房地产经纪挂牌公示制度,各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下设的分支机构应在其住所明显位置悬挂《营业执照》、《北京市房地产经纪机构资质证书》正本或《北京市房地产经纪机构(分支机构)资质证书》原件并张贴其全部执业经纪人《北京市房地产经纪资格考试合格证》复印件。

二、合同管理制度

(一)、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必须签订房地产经纪合同,房地产经纪合同应保留三年以上。未签订房地产经纪合同,不得收取佣金。

(二)、房地产经纪合同应符合《合同法》的规定,推荐使用市工商局与市国土房管局制订的合同示范文本。

(三)、房地产经纪合同实行房地产经纪人负责制,每份房地产经纪合同应有《北京市房地产经纪资格考试合格证》持证人签字并注明资格证书号码。

(四)、非因房地产经纪机构的原因导致房地产经纪事项未完成或部分完成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在房地产经纪活动中发生的必要费用,但应在房地产经纪合同中载明。

三、房地产经纪广告

房地产经纪机构房地产经纪广告,应在广告中载明机构名称、资质证书号码。广告内容必须真实,不得虚假广告,不得以其他房地产经纪机构名义广告,不得允许其他组织或个人以本机构的名义广告。

四、房地产经纪业务规范

(一)、房屋租赁经纪业务

1.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事房屋租赁经纪业务的,应查验出租人及承租人的身份证明和房屋权属证明,并将复印件保留三年以上,以备相关部门查验,不得居间不符合出租条件的房屋。

2.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事涉外房屋租赁居间业务(所谓“涉外房屋租赁”是指承租人为境外人士或外资机构)的,应在房地产经纪合同中告知房屋出租人到市涉外安全审查办公室办理涉外安全审查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出租。

3.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事外地来京人员房屋租赁居间业务的,应在房地产经纪合同中告知房屋出租人到房屋所在地的区县国土房管局或其授权的机构办理房屋租赁许可证,取得租赁许可证后到房屋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租赁安全合格证。

4.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事房屋租赁居间业务的,应在房地产经纪合同中告知租赁双方当事人到房屋所在地的区县国土房管局或其授权的机构办理房屋租赁合同备案手续,其中涉外房屋租赁应到市国土房管局办理。

5.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事房屋租赁业务的,应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委托合同应明确委托的具体事项及上述相关手续的办理责任方。所签房屋租赁合同应注明该房屋的权属情况及委托关系。

6.房地产经纪机构以本机构名义承租房屋并转租的,须经房屋出租人同意。未经出租人书面同意的,不得将承租的房屋转租。房地产经纪机构将本机构所承租的房屋转租的,应负责办理上述相关手续。

房屋租赁合同的承租人与转租合同的转租人应为同一主体,不得以机构员工个人名义承租后以公司名义转租,不得以机构名义承租后以个人名义转租。

(二)、存量房买卖经纪业务

1.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事存量房买卖经纪业务的,应查验买卖双方的身份证明和房屋权属证件,并将复印件保留三年以上,以备相关部门查验,不得居间不符合上市条件的房屋。

2.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事存量房买卖经纪业务的,应在房地产经纪合同中明确标明该房屋售价或售价范围、各项税费标准、佣金标准及支付责任方。

3.经房地产经纪机构撮合成交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应协助买卖双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房屋买卖合同中的房屋售价应与房地产经纪合同约定的售价范围相符,如有变化,应征得委托人书面同意。房地产经纪机构不得暗箱操作,非法赚取差价。

(三)、商品房(含经济适用住房)代销业务

1.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事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代销业务的,应查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及所售项目的预售许可证或权属证件,不得代销未取得预售许可证的项目或未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的现房。

2.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事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代销业务的,收取定金或其他费用时应与购房人签订合同,并约定定金或其他费用的处理方式。

五、房地产经纪纠纷投诉的处理

消费者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下设的分支机构、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的投诉由该机构或分支机构住所所在地的区县国土房管局负责调解处理。区县国土房管局受理房地产经纪纠纷的投诉后,应将投诉情况通知被投诉房地产经纪机构。房地产经纪机构应自接到通知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区县国土房管局提交调查说明材料(应注明是否愿意接受调解)及有关合同(协议)、发票(收据)。区县国土房管局根据投诉人提交的投诉材料及被投诉房地产经纪机构提交的说明材料进行调解并将处理结果报市国土房管局。

六、房地产经纪违法行为的查处

微观经济形势范文3

【关键词】新形势 事业单位 经济管理 管理目标]

作为非盈利性机构,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公益性活动,包括教育、科研、公共卫生和设施等,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大环境下,为了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对其进行经济管理改革必不可少。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事业单位要依据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单位的经济管理。

一、我国事业单位的目标规划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事业单位在社会服务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属于非盈利机构,是由国家机关利用国有资产创建的,主要从事的活动有教育、科研、文化、公共设施、卫生等。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的拨款,这还增加了国家财政的压力,也使事业单位过分依赖国家,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中,事业单位也应该顺应其发展,在改革中找到新的目标,改革经济管理,是经济的来源一改往常的单一形式,实现多元化,减少多国家财政的依赖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为我国社会和谐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

(一)筹资管理目标

在低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筹集资金,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减少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依赖性是事业单位筹资管理目标。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的企事业单位已经很难健康发展了,由于它不自负盈亏,这也给国家财政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更好地履行它的职能,就必须转变资金来源渠道,完善经济资源体系的构成,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事业单位筹集资金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国家资助。作为非盈利单位,事业单位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的支撑,因此单位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与拨款。第二,事业单位依靠自身盈利。为了增加资金的来源,事业单位可以依靠自身从事的教育、科技、文化等活动,获取收益。第三,捐款募集资金。作为非盈利的公益性单位,其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也会受到人民大众的支持。第四,国际贷款获资助。由于国际上对公共事业的支持,向国际银行贷款或是申请国际基金也是事业单位筹集资金的方式之一。

(二)投资管理目标

投资管理目标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将筹集的资金,在低风险的前提下,经过合理的利用,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我国事业单位的投资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种: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对人才、技术、专利等方面的投资称为无形资产,对于实际存在的物体的投资,例如对办公场地的构建、办公用品和设备等的投资,称为固定资产。事业单位通过不断地改革发展,资金来源已经不仅仅依靠财政拨款,除此之外还有其自身盈利、社会各界的募捐等,对于这些资金,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职能。

(三)成本管理目标

用最少的资金成本来完成最多的工作,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即为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目标。目前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一般是采用绩效管理办法,而且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大环境下,改变传统的资金收入支出的管理方式,把绩效管理引入到成本管理中,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大趋势。事业单位在使用绩效管理方法时,要根据单位本身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体系,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依据自身情况,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合理管理成本;第二,确立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以及措施,明确规定成本计算内容;第三,对成本的开支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通过绩效管理方法进行成本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的开支有效且明显地减少,而且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

(四)分配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针对的问题是员工的薪资以及待遇,进行分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员工等到公平合理的对待,使工资能够科学合理地被分配。事业单位要实现分配管理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分配制度,根据国家的分配原则,实行按劳分配。对工作能力强,责任心高,能按时或提前完成工作任务且工作质量良好的员工应适当提高工资;对于工作效率差,态度不端正的员工要进行罚款、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开除;在分配岗位时,要根据员工的自身能力,尽量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做好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做好分配管理,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三、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对策

(一)加强预算管理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以及单位的安全运行,要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做好收入测算。要做好收入预测就要认真分析以往的收入情况,并根据本年度预算增减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推算。而且要求采取一定措施,实现预算的统一管理。第二,编制合理的支出预算。预算支出的编制要根据不同单位的人员数量以及支出管理标准进行分配,对于不同的项目要分类进行预算,要求制定出的方案达到最优化。预算管理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例如员工福利支出的增长比例不能超过财政总收入的增长比例等。此外支出预算要科学合理,不能为了增加政绩而盲目地上项目,事业单位权衡收入支出时,要结合自身的综合情况,量力而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

(二)完善财务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的主要作用是规范单位日常财务行为,发挥财务在日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便于各部门及工作人员对财务部门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为了有效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对应的责任追究制度也十分必要。在完善调整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时,为了使其能够发挥应有的优势,要经过商讨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相应的调整。此外,制定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审核,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为了防止侵吞资产行为的出现。同时,有专业的人员和科学合理的制度管理事业单位的资产,而不是由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直接干涉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保护国家财产不受侵害。

(三)重视基本建设管理

为了避免项目运行的盲目性,减少资金的浪费,事业单位要重视基本建设管理,在建设项目时,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按照整体的规划进行。为了完善基本建设流程,事业单位应该以整体规划目标以及相关的体制制度为基础,建立并完善整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对于重大的项目,实施之前要经过集体讨论,审批过程要实现透明化。杜绝不经审批讨论直接进项项目建设的情况的出现。要完善审批制度,对于建设项目要进行严格审批,以此来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四)控制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对于负债融资所应付的利息或本金不能按期支付而导致的倒闭的可能性,为了企业健康发展,事业单位应该高风险意识,财务部门应该加强对贷款资金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在进行贷款之前,应该对自身的运营情况以及偿还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确保贷款规模在自己的偿还范围之内,对于贷款资金要进行合理利用。贷款资金一般要运用到单位的基础建设上,例如办公用品的购进等,避免运用贷款来为员工发补贴福利或维持单位运转上。在单位负债比例较高时,要禁止增加贷款,停止有关项目的建设,保证单位资金的正常流转,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

(五)落实内部审计制度

要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稳步发展,需要单位内各个部门相互支持与大力配合,切实落实内部的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制度能在高资金利用率、放错防弊等方面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立并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意义重大,除了健全的制度外,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审计团队也至关重要,在选拔审计人员时要注重考查员工的综合素质,保证审计制度的严格执行以及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开展审计工作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要重点审点资金、重点项目。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保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四、总结

面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新时期,事业单位也应顺应潮流,加强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事业单位只有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和分配管理,建立并完善各项经济管理制度,从而实现经济管理目标。此外还要建立有效的经济管理对策,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柴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初探[J].时代经贸,2012.

[2]黄艾妮.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初探[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3.

微观经济形势范文4

在传媒市场中,传媒机构希望通过受众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来获得自身的利益和回报,而受众则希望通过对媒介消费品的使用(视听行为)获得欲望和需求的满足,进而达到效用的最大化。所以,传媒经营不仅经营媒介消费品,而且经营受众、研究受众。在传媒消费市场研究中,把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来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时间机会成本与电视开机率

时间是一种隐形的成本,可以用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来解释,其基本概念是,当人们选择某一种事物时所放弃的其他事物的最高价值。对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是有限的。有限的时间要被安排到工作、学习、交往、娱乐、休闲、家务、睡眠等各种活动中去,从而使有限的时间变得相对稀缺。由此和其他稀缺性资源一样,时间的相对稀缺性使时间有了价格。因为时间的稀缺性和时间价格的存在,又使得研究家庭和个人经济背景变量对闲暇时间模式的影响变得格外重要。

收视人群的经济状况可以用作分析时间稀缺程度,因为按照家庭经济学的观点,时间稀缺程度体现于时间价格,而时间价格又是以单位时间收入水平来反映的。收入水平高则时间价格高,时间相对稀缺;收入水平低则时间价格低,时间相对富余。这点可以通过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按照经济理性假设,一个高收入的人如果放弃赢得高收入的机会而将时间用于休闲比如看电视,则他的机会成本一定会比一个低收入的人将工作时间用于休闲要高)。可以将收视人群按时间稀缺程度分为两类,一类是闲暇时间相对稀缺型,他们的时间价格高于社会平均时间价格,闲暇时间的机会成本较高,因而相对稀缺;一类是闲暇时间相对富余型,他们的时间价格低于社会平均时间价格,闲暇时间的机会成本较低,因而相对富余。

所以,闲暇时间稀缺程度影响电视开机行为的选择。在20点以前开机收看电视的人群以闲暇时间富余型为主,而在20点之后开机收看电视的人群则以闲暇时间稀缺型为主。换言之,20点以前开机收看电视者主要为低收入人群,而20点后开机收看电视者主要为高收入人群。收视人群的经济状况在影响电视收视行为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可针对不同经济状况的收视人群编制电视节目。《第一访谈》节目是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制作的高端人物访谈节目。播放时间为晚间21:30,其收视群体定位在30岁―50岁的高层次、高学历、高收入的“三高”人群。目标定位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第一访谈》节目通过第一时间的对人物访谈,第一时间追踪新闻事件的走向,挖掘新闻背景,辨析热点难题,传达国情民声;述说人生百态,展演丰富人性,释放真情魅力,凸现时代风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信息不对称中的收视行为

在经济学家提出的市场经济应该如何运作的假设模式中,理想的消费者拥有大量商品信息,拥有时间、教育和对竞争产品的相对优点做出理性判断的能力。这种理想消费者可能至少应该有中等学历,更可能应该受过高等教育,而且对自身和社会都应该有比较理性的认知。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能达到上述要求的人很少,广大消费者对所购商品信息的了解总是远远不如商家,因此,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的信息时,低质量产品将会驱逐高质量商品,造成真正好的产品卖不出去,从而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持续下降。

在电视传媒市场中,许多观众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教育程度或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使他们变得特别容易受电视传播的影响。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大多观众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的情形,尤其是弱势受众:儿童、未成年人、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的人,没有能力对电视传播的隐含信息(包括不良信息)进行全面、正确的解读,更不要谈立即采取抵制行动了,因此,受众只能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近年来,大量的韩剧、美剧充斥电视荧屏,观众由于自身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于这些海外电视剧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其所展现的风土人情和精神内涵,但由于电视媒介节目传播的渲染,受众往往一味的感受新鲜、猎奇。相比之下,真正描述现实生活、反映时代主题精神的电视剧寥寥无几。

在电视剧市场中,许多青春偶像剧热衷于对俊男靓女的包装、迷恋缠绵悱恻的爱情纠葛、极力渲染时尚奢华的物质消费等富有煽动性的表象符号,构建的却是与现实生活有着相当距离的理想化了的文本,往往用梦幻般的色彩来造就一个日常生活的乌托邦,扭曲现实,粉饰太平。这些青春偶像剧以广大青少年为主要受众,这些青少年观众由于自身知识、社会阅历的欠缺,对电视剧中所传播的信息并不能进行合理解读。青少年观众中对电视剧文本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他们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电视剧文本所传递的象征性符号,并把这些信息符号等同于现实社会,进而更加沉迷于该类电视剧。而真正能激励青少年,对他们的人生方向有指导意义的电视剧却没有获得相应市场。

节目“跟风”中的边际递减效应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增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某种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最通俗的比喻就是:一个口渴的人喝第一碗汤时,感到味道鲜美,边际效用是30;喝第二碗汤时,味道不如第一碗,边际效用是10;喝第三碗汤时十分勉强,边际效用是零;喝第四碗时,肚涨得要吐出来,边际效用就是负值了。

湖南卫视1998 年7 月16 日开播的《玫瑰之约》,其原型是台湾的《非常男女》,开播不久便创下了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收视最高的纪录,广告主纷纷将预算瞄准了这档节目。随着《玫瑰之约》的走红,一些电视台开始进行模仿,包括十来个卫星台,导致观众分流,同时也使观众厌倦了此类节目,其结果就是《玫瑰之约》在火了两年后收视开始大幅下滑,到2001 年底不得不暂时停播。虽然2003 年经过改版后又重新推出,但已经难以起死回生,2004 年不得不彻底停播这档节目。

节目模仿这个现象是整个行业的弊端,也可以说是行业普遍存在的大问题,这种现象上至中央台,下至城市台都存在。这种模仿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了,严重程度可以说不但夭折了原创节目,还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充分认识节目“跟风”中的边际递减效应,不断进行节目改版创新是电视节目编创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受众收视惯性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道格拉斯・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自我强化。

“路径依赖”理论被总结出来之后,人们把它广泛应用在选择和习惯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一切选择都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影响,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人们关于习惯的一切理论都可以用“路径依赖”来解释。

就观众的收视习惯而言,观众喜欢一个节目,就会产生在同一时间收看同一节目的需要。例如,观众收看湖南卫视,是为了寻找《快乐大本营》这样的综艺节目;收看中央一套,是为了定期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这样的时政新闻节目。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将热播的七个精品栏目分别安排在周一到周日每晚22:39首播:《新闻调查》《大家》《艺术人生》《幸运52》《曲苑杂坛》《同一首歌》《开心辞典》,既满足了观众求新求变的口味,又使频道的传播效果大大增强,无形中让观众对央视综合频道产生了一种“路径依赖”效应。

对于某一固定时段、固定观众诉求的剧场来说,也是存在观众的收视惯性的,即前剧特色所形成的观众特征在后剧的播出之初会有所继承,而这种影响的效果会随着播出的前行逐步减少,从而回归到剧自身吸引力所决定的观众结构。目前好些电视台都开辟了特色剧场,CCTV-8、湖南、安徽、四川等卫视针对特定的观众群开办特色剧场,如女性剧场、老年剧场等,或者用剧型划分如海外剧场或直接是韩剧剧场等。在进行电视剧编排时也要注意观众的收视惯性,现在国内常见的是三集或三集以上连播,比如一部剧只有20集,每天3集,一个星期不到就播完了,那么它的观众在很大程度上是前剧的影子。

参考文献1.吉莉安・道尔.《理解传媒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张辉锋.《传媒经济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3.肖绮芸,魏荫等.《收视率分析与电视台运营决策》.羊城晚报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微观经济形势范文5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摘 要: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将城市的精神面貌、形象反映出来,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城市园林绿色景观的数量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品质也有所提升,对于我们的行为方式、感观都有着一定的影响.近几年,微地形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城市园林绿色景观的整体效果,有利于城市原来绿色整体形象的提升.因此,应当充分重视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的分析与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的概念进行阐述,探究微地形景观在城市园林绿地的空间划分、造景、装饰美化、生态环保以及视线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功能,并且从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的材质与色彩、设施配置、道路结构、水景营造、植物运用以及地形处理等方面总结出具体设计方法.

关键词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31-03

1 前言

就目前来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工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城市绿地面积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逐渐重视环境的保护.园林绿色景观,是城市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城市绿化环境的改善;现代园林绿地设计中,园林绿地景观已经不再局限于平面构成,更加重视立体的空间变化,打破城市园林绿地景观传统的单一模式.

2 园林绿地与微地形的概念

圆领绿地,实质上就是在规定的区域内,采用艺术手段与工程技术,通过栽种植物、布置园路、营造建筑、治理水系以及改造地形等一系列手段构造的景观.从广义方面来看,城市中的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公园绿地以及其它相关的附属绿地,均在园林的范畴内.城市园林绿地景观,是城市生态环境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城市园林绿地的研究,主要是分析建筑、水体、山石以及植物等一系列园林要素在城市中的运用方法,对各种城市园林绿地进行规划布局,构造一个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以此创造一个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地形与地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地貌主要代表的为整体特征,而地形主要偏向于局部;从地形的规模上来看,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类,即微地形、小地形以及大地形.微地形,实质上就是以地理学中大地形为基础,提出的一种相对概念,主要是指用地规模较小,在相应范围内承载水体、花草、园林构筑物以及树木等一系列物体的地面,通过对大地形形态进行模拟,以此设计出的一种面积较小的地形;微地形的形式主要以人工改造地形为主,微地形地面呈现高低起伏状态,但是起伏幅度比较小,如图1所示.不仅包括大地机理中绿地的模仿,还有通过直线线条营造的一种地形地貌.微地形,主要包括:小型峡谷、土丘、土台、坡地、凹面地形、凸面地形,还包括下沉广场、嵌草台阶、太低以及假山石等.

3 影响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的因素分析

想要保证设计的实用性,需要与周围其他一系列要素保持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城市园林绿地景观设计;因此,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中,应当重视对于设计具有一定影响的其他要素.

3.1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中的地质地貌

3.1.1 土壤

不同土壤类型,对于微地形坡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土壤在自然堆积之后,经过长时间的沉落,土壤的表面会与地平面形成一个夹角.因此,不同类型的土壤所形成的坡度存在差异,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土壤具备的自然安息角,如表1所示;然后对微地形起伏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构造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

3.1.2 地貌

所有的人造景观或者自然风光,与其自身具备的特定形态的地质地貌有着密切的联系,人造景观或者自然风光的形成与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质地貌条件的限制.基地的地形,是地形造景的重要条件,城市中原有地形对于城市景观环境建设非常重要,它是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的基础之一.同时,地表的构造、结构、特征、物质组成以及发育历史,对于城市景观的总体设计、格局以及面貌具有较大的制约,例如:土层构成、土层深度、岩石特性、岩石深度以及基地地质状况等一系列地形地貌因素与地形竖向设计、地形重塑、地形利用以及地形改造等多种造景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3.1.3 空间限定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的设计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在对用地面积比较大的景观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微地形景观设计方面应当尽量选取自然式,对自然水体形式、自然地形起伏进行大规模的模仿,采用不同类型微地形景观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在对用地面积比较小的景观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形式会受到景观空间的制约,因此应当经量选取小尺度微地形景观,例如:根据地质地貌的实际状况,对嵌草台阶、挡土墙以及假山等进行设置.所以,在大规模城市景观环境与小规模城市景观环境的设计环节中,应当灵活运用微地形景观形式,尽量选用不会受到规模大小影响的微地形景观,例如:台阶、台地以及土丘等.

4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研究

4.1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中地形的设计与处理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中地形的设计与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竖向设计与平面设计,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的形式、主要坡向以及高程变化进行调控,以此完成地形设计.

4.1.1 竖向设计

地形的竖向设计,实质上就是采用断面方式与立面方式将不同角度场地帝乡的剖面形态与立面形态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对地形的坡度、竖向高差以及高程变化等一系列因素进行设计.微地形的竖向设计,主要包括:坡度设计与确定高度.

4.1.1.1 坡度设计.地形的坡度设计,对于道路设置、坡面稳定、人的活动以及地表面排水具有较大影响.城市排水系统中,地表排水是排水组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对地形坡度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重视排水与地形之间的关系以及排水对于坡面稳定性造成的影响.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常规排水要求,坡度设计应当根据微地形景观的功能、形式对其进行确定.自然式微地形景观中,坡度值在25%-50%、50-100%范围内的为急坡地与陡坡地,在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中可以将其用于叠石堆山;坡度值在10%-25%范围内的为中坡地,在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中可以合理的对台地、台阶等一系列景观要素进行配置;坡度值在3%-10%范围内的为缓坡;坡度值在3%以下的为平坡地,不会对景观要素与人的活动造成任何影响.

4.1.1.2 确定高度.高度,是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高度确定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微地形景观的尺度与体量,并且决定着周边环境设计与地形自身的竖向层次.从生态要求方面来看,微地形高度大小对于周边风场影响力的大小具有直接影响,对于风的方向、速度均有一定影.对于场地空间比较宽广的微地形景观,可以适当的抬高地形高度;同时,应当控制地形的高度过大,特别是居住区.为了保证微地形景观空间的多样化,在对微地形高度进行确定的时候,应当与周边场地设计相同,以此满足城市园林场地中的基本功能.

4.1.2 平面设计

地形的平民设计,实质上就是通过地形等高线,对地形平面上的轮廓形态进行设计,将地形对场地空间的围合状态与划分情况体现出来.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的平面设计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边界处理与底面处理.

4.1.2.1 边界处理.边界,实质上就是微地形之外的环境与微地形景观外边缘之间的交叉地带,它是微地形景观的外轮廓.控制轮廓,是微地形与周围环境处于一个协调状态的关键因素.边界形式主要包括人工式与自然式;人工式:实质上就是通过人工材料进行围合的一种边界形式,如由整形之后的石材围合构成的边界等,大多数比较规则.自然式:实质上就是通过自然材料进行围合的一种边界形式,如采用植物、石块围合构成的边界等.

4.1.2.2 底面处理.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平面设计过程中,地形的底面形状、大小十分重要,主要在于地形的底面形状、大小能够直接确定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所占空间的大小.在设计的时候,应当重视空间整体感觉的营造.底面的设计与处理会受到周边用地环境与所处场地情况的影响,例如:对于面积比较大,将绿化作为主要设计目的的场地,应当增加适当的面积,还可以增强形状的多样性.在控制地形底面的时候,会受到原油场地实际情况、空间要求差异、表达主题不同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难以形成一个准确的标准.因此,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平面设计过程中,不论是哪一种底面与边界,都应当根据具体的功能要求与场地的环境特点、自然地形,以满足施工条件作为基础,确保与其他景观元素或者构筑物之间处于一个良好的平面关系,符合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的相关彼岸准,有效解决场地内与场地外之间的衔接问题.

4.2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中植物的合理运用

4.2.1 重视微地形与植物的有机结合

将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设计与植物种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一个相互互补的效果,例如:植物的疏密程度、形态以及颜色等多个方面均能够丰富地形的变化,而且植物的季相变化,能够在不同的季节中赋予地形不同的景观效果.将两者合理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创造一个完美的景观环境;例如:大片微地形起伏的草坪中,即使创造一个良好的起伏微地形,还是存在视野过于空旷的问题.针对这一实际状况,只要在局部配置少量的乔灌木,对其进行群植或者孤植,就能够有效改善视野上的空旷感,构成天际线,使观光者的视线不仅能够处于良好的平视状况,还能够样式,构成一个景观焦点,使观光者处于不同的观光角度,观赏到不同的效果,构成一个不同形式的自然开放景观空间.

4.2.2 合理配置植物

不同类型的灌木、乔木是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植物的种植与设计应当与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处于一致状态,植物种植密度应当防止均匀过度,避免景观过于平淡;还要根据园林场地的功能要求,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

4.2.2.1 规则式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中的植物配置.规则式园林绿地微地形,实质上就是一种人工硬质微地形场地,此种植物配置形式主要为规则式,例如:草坪、种植池以及树阵等.植物的配置主要根据微地形形式构造景观.将种植池设置于台阶中间或者两边,可以随着台阶的逐渐上升将其设计为阶梯状,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面积比较大的台阶上,对单棵植物进行放置,如图3所示.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的层次性.

4.2.2.2 自然式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中的植物配置.自然式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主要采用地被植物与草坡.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微地形景观,最佳方式就是将地被植物、灌木以及乔木结合在一起;对于机箱景观的创造,主要是将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结合在一起,还要按照观果、观叶、观花树种的观赏时间,对其紧张灵活的搭配.

5 结语

地形,是城市园林绿地景观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地形与景观的有机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园林绿地景观的效果;微地形作为地形的一个类别,因为微地形的起伏不大,占地面积较小,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最为适宜,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的特点,在城市园林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所以,要充分重视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的合理设计,以此增强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由田.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2〕张圣杰,沈晶.园林绿地中微地形处理方式[J].中国园艺文摘,2011(04).

〔3〕周虎,钱多.园林绿地中微地形的功能及设计方法[J].绿色科技,2012(02).

〔4〕汤晓燕,邱肖云.园林绿地的微地形景观处理手法探讨[J].广东园林,2012(01).

〔5〕彭思侃,魏开云.论园林微地形的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

〔6〕薛梓民.园林微地形施工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7〕渠志勇.园林微地形植物造景应用初探[J].同煤科技,2010(02).

微观经济形势范文6

>> 历史性景观的维护 浅谈历史性城市景观设计 烟台历史性城市景观保护规划研究 建筑运营:作为历史性建筑保存与延续的必要手段 历史性的感慨与回答 历史文学的叙事性与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 身份与传统:教师作为道德家的历史诠释 历史性的跨越 历史性的胜利 历史性的“合伙” 历史性的访问 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历史性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与湖南工作的历史性转变 传播:权力与权利的历史性考察 论价值与商品的历史性 理解的历史性:问题与出路 电影与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历史渊源 论大学校园户外历史性空间景观环境的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bsh_platform=renren&uid=58126887]在诠释景观保护战略时宜采用宽视角的方法来分析历史聚落和城市,而不是简单鉴别和描述遗址及建筑物。这一方法促进更广泛的学科融合,如对地貌学、自然环境和对非物质方面的考虑,这种融合将引导对历史性景观的价值多样性的更综合、更包容的理解,并对其加以保护。[ [荷兰] 罗·范·奥尔斯:“ 城市历史景观的概念及其与文化景观的联系” ,《中国园林》,2012年第5期,P17。]从世界范围来看,历史性景观的方法与途径因各国的情况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总体呈现出综合、动态、整体多样的特点和趋势。可以通过景观立法、景观规划设计、景观管理、景观评价等手段来综合引导城市发展建设,帮助实现其在历史文化价值方面的延续与追求,同时整合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当前国内涉及历史性景观的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原真性

原真性是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评估、保护和监控的基本因素,其英文本义指真的、非假的,原本的、非复制的,忠实的、非虚伪的等含义。上世纪60年代该术语被引入遗产保护领域。1964年的《威尼斯》奠定了原真性对于国际现代遗产保护的意义,指出将文化遗产真实完整地传给后代是我们的责任。1994年的《关于原真性奈良文件》是有关原真性问题最重要的国际文件,指出其不应理解为文化遗产的价值本身,而是对于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取决于有关信息来源是否真实有效,其原则就在于此。并肯定和强调了世界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且必须从原真性的原则出发,寻找各种文化对自己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方法。

在我国对历史古迹的保护实践中,对原真性的理解更偏重于追求完整“原状”的真实,而非体现历史延续变迁的真实“原状”。[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月,第14卷第2期,P2。]在遗址上将不复存在的构筑物重建,试图重现历史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这恰恰违背和丧失了历史遗迹的原真性。客观地将历史遗产的信息原本地传给后人是我们的责任,对历史遗产的伪造成分背离了原真性原则。以深圳南头古城重建的南城墙为例,从材料、建造方法到现有的古城内外应有的公共空间关系来说,都没有给出充分的重建理由。应避免此类有背原真性的遗迹“重建”。

2、完整性

历史性景观不仅指那些显著的古建筑物单体、遗址本身,还包括它们周边的平常的历史性环境、场所的区域背景及其地理环境。历史性景观的保护应当是整体的,应纳入到城市和区域景观保护规划的框架中。可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考察历史性景观:前者包括场地中的古建筑、古遗址、街道空间格局、场地及周边环境等物化的因素;后者则包括在这些历史场所环境中正在进行的传统生活方式和状态以及它们的悄然转变等非物化的因素。两方面因素共同形成了历史性景观在延续和变迁过程中质朴鲜活的场所真实感,共同构成当下生活内容与背景不可分割的部分。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历史性景观的完整性:a、扩大保护区域的范围;b、保留历史性场地空间关系的格局;c、加强历史性场地内部与外部环境空间的景观视觉控制与引导;d、通过交通连接优化设计实现各历史性场地之间以及它们自身与城市肌理之间的整体关系;e、加强对历史性场所中非物化动态因素的保护和引导。

3、可达性

历史性景观场地就其整体作为城市和区域的公共空间而言,其可达性的优化设计应受重视。通过优化历史性景观场地与城市的连接、场地与其周边区域的联系来改善和利用已有的各类交通联系,实现可选择线路在行动和视觉上的可达性。在提高历史性景观场地的可达性的同时,应当结合考虑可选择线路过程中景观和空间体验的设计。可达性不仅仅是场地交通联系的优化结果,也是为公众提供体验城市和区域景观特点的多重交织和印象叠加的连续过程。

4、可识别性

可识别性是指使一个场所明白易懂的特性。当今城市的现代建筑环境在视觉和使用模式方面的可识别性普遍较低,而历史性场所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恢复与重构能有助于增强城市的可识别性。可从凯文·林奇的经典城市要素(中心点、路径、标志、边缘、区域)入手,结合新老要素来加以整合设计:a、赋予道路系统鲜明的个性,明晰每条道路的相对重要性;b、加强中心点的设计,包括与之相连的道路所负担的功能、邻近建筑的功能活动所具有的公共性;c、加强标志序列的设计。[ [英]伊恩·本特利 等:《建筑环境共鸣设计》,纪晓海,高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大连,2001,P72~79。

]

5、活力

场所的活力在于它是否能较好地为使用者提供不同的选择和参与的机会。历史性场地及其周边环境所共同构筑的公共空间场所,应避免功能单一固化,实现功能的多元互补,以促进和提升整体空间环境的活力。在保护利用规划设计和管理过程中,应建立与完善公众咨询和参与机制,鼓励公众的积极参与和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