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语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语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英语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范文1

“关系”(relation:the way in which two people,groups or countries behave towards each other or deal with each other[1])从词义上分析,是指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群体之间的行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师生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教师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

对于师生关系有两大论点,一是“教师中心”论。所谓“教师中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中心与主导地位,师生关系处于单项发展状态,教师更多地作为知识的权威传授者,教学活动围绕教师展开,学生知识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教师被赋予支配和控制教育学的权利,因此,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对教学和学生极端负责的过程,也就是行使绝对权威的教的权力的过程。这种教学理念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剥夺了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当今中国教育中,大多数的师生关系仍旧是以教师为中心。二是“学生中心”论。“学生中心”论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体现学生的主题作用。教师从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活动组织,而且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个人能动性,将教学作为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和素质、激发创造性的过程。

2. 国内外对师生关系的研究现状

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实用主义创始人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在其“进步教育”思想中主张应将教育的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来。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导师”,而仅仅是学生从事学校活动的指导者、参谋和助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获取知识的自然途径,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环境,推崇师生共同活动、共同经验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活动和经验成为主体,从做中学。[2]但是由于学校教育时间短暂,学生的个人直接经验有限,实用主义思想带来的影响是教育质量的下降。而在与实用主义相对立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中,要素主义教育家巴格莱在《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中提出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育过程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是学生,要对学生加强严格训练,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永恒主义教育家阿兰认为教师应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并严格管理学生,没有严格管理学生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拒绝严格要求的学生永远不会有成就。为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权威。[3]

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布贝尔等认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或“自我创造”,教师应该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科学知识去引导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最终获得自由、实现自我。在师生关系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在一种民主而亲切的氛围中进行。

20世纪70年代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逐渐盛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完美人性的形成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4]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相互帮助的关系,并把这种关系与尊重人的价值联系起来。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关心和给予选择机会,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潜能的迸发。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不仅需要教师的促进,也需要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

在现代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中,皮亚杰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视角阐释了认知发展的过程,认为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对话,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也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而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技能的积极建构者。

解放教育学者保罗?弗莱雷提出了“双主体”说。他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是平行的“我”与“你”的关系,而不是自上而下式的命令和服从关系。在“对话”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方法的指导和思想的启迪,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创造。[5]

交往教学理论思想代表人物舍费尔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发展对称交往形式,即在教学交往过程中,师生处于同等地位,享受同等权利,双方都没有优先权,也不受其他人的控制和支配。但是由于师生双方的知识储备和身份地位以及发挥的作用不同,师生关系应该在差异中追求理想的平等状态,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6]

我国学者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研究,受凯洛夫(Kairov?Ivan Andreevich,1893-1978)教育学影响,研究师生关系的主题长期停留在谁为主体、谁为客体的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框架中。受这种研究思路的制约,师生关系的研究视域一直不能有新的拓展。只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不断地凸显,师生关系研究的圈子也不断地拓宽,才呈现多学科交叉研究。

改革开放后,师生的民主平等思想得到了发展与深化,广大教育工作者呼吁一种与新体制合拍的新型师生关系,即师生共同创造、相互合作、共同参与的关系结构,以“对话”为基础、教师的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和谐统一。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尊重、民主和发展的精神。

20世纪80年代,教育理论界提出了师生关系的主导主体说和双主体说。主导主体说主张教师作为社会的代表和知识的先知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拥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其自身学习活动的主体,二者不可偏废。如,著名学者王策三教授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主要由教师决定和负责”,“但是,教却又是为‘学’而存在的,否则就毫无意义;教师主导作用也必须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一定要要由‘学’体现出来。更为重要的一点,‘学’是学生自己的独立的主动的活动,教师包办代替不了” [7]。双主体说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关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互为主客体。张启航认为“教师作为主体,当把学生当作他的认识或改造的对象时,学生就相应地变成了客体”,“学生作为主体,当把教师当作他的认识对象时,教师就相应地变成了客体。”[8]。这两种师生关系观都力图在“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之间寻找一种恰当的平衡,在师生关系上体现出追求平衡的价值取向。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徐洁从哲学认识论根源、文化伦理背景的角度分析了传统的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存在的原因;在哲学、文化、伦理学、教育法学乃至现代西方解释学与现象学的启示中寻找21世纪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建构21世纪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9]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平等、交往、对话、合作和沟通。刘慧以交往理论作为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主客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主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即交往关系。师生之间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对话,理解是师生交往关系优化的核心。[10]

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师生关系对学校教育活动和教学质量的制约性。尤其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对内部深层次问题的触及,研究者对于师生关系的考察也逐步走出了单一的教育学教学论领域,而更倾向于在多学科、多纬度的视野当中审视师生关系,因此,对师生关系的诠释也更趋于丰富、全面。

3. 实证研究概论

实证研究也称为原始性研究(primary research),研究的对象和资料主要来自于经验观察、调查、实验和个案研究等方法收集的数据。实证研究方法的哲学取向是实证主义,起源于自然科学研究。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根据以上原则,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11]

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实证研究产生于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首先由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提出,孔德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孔德1830到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Cours de philosophie Positive)六卷本的出版,揭开了实证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实证主义思潮。后来经历了马赫(Ernst Mach,1838-1986)和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的第二代、第三代实证主义的发展,对20世纪的哲学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基本特点是要求经验的或逻辑的证明。在实证主义发展的影响下,教育研究也开始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研究开始从早起的教育实践中分离出来,不再是着重于教育如何发生的研究,而转向科学,希望以自然科学的方式,通过模仿自然科学研究,以“统一的语言、严格的实验、确定的结论”[12]研究教育,于是开始形成教育的定量研究传统。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谈话法、个案法、基于语料库的方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获得的调查资料主要为定量数据,对这些数据使用定量的统计分析手段,一方面可以对样本总体进行探索性和描述性的定量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统计模型在某些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解释性的研究。

4. 实证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意义

当今大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产生矛盾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局面。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已经与以往年代大有不同,他们的知识面比较宽泛,在民主与法制日益深入人心的社会环境的熏陶下,他们积极追求生活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对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的需求在增强,学习的民主意识不断提高,不满足于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组织管理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学生渴求在一种新型的学习氛围中能有更多自由和机会去体现自己的人身价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意志坚强、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发挥。反之,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学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语言课由于其语言的特殊性和运用的广泛性,普遍存在与大学教学活动之中。由于英语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互动性强,教学内容具有职业导向性、文化感染性和知识开放性,因此大学英语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影响也比其它学科强。《英语新课程标准》建议英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可见,师生关系与英语教学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师生关系的好坏,对英语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师生关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的研究仍为不足。第一,研究者大多进行概念分析和理论建构的研究方法,只有少数研究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因而研究多停留在描述层面,缺乏实证性和可操作性。第二,在研究内容上,大多数研究还属比较抽象的认识论上的研究,对一般意义上的师生关系阐述较多,较少对实践课题进行研究,也鲜有对具体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如教师与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系、教师惩戒学生行为等特定师生关系进行探究。

英语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学习者自主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

长期以来,由于英语科目授课的特殊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侧重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众所周知的是,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是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想要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最重要的应该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入手,也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大学生开始自主学习了,才能从本质上改变学习心态,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果。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老师的带领,而不从自身出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行英语听力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听力水平,在完成课堂学习的同时,在自己的课余时间也要对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进行磨练。

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学习时间有着充分的掌握与安排,在这个环节中,大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也必不可少,为了促进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以及其他实践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听力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磨练才能使我们的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想要收获的成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往往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具体的方法学习以及探索还是需要学生自己来的。教师将自主学习的理念传授给大家并将大致的自主学习方案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案。只有大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并且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结合。

而想要达到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己接触英语的频率,在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与其说是老师教会的不如说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可以接触到的学习工具丰富多样,如同广播、电视、电脑甚至于互联网络,这些工具无疑都给大学生自主学习听力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只要学生愿意调动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跟随英语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外时间,有规律地进行大学英语听力的自主学习,在这样一个学习节奏下,大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将会得到十分大的进步。

此外,大学课堂上老师所授内容往往杂而深奥,一些语法以及语言技能很难在短短的课堂上被学生完全掌握,这就对我们大学生课外的学习提了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在课余时间中,通过自主学习对听力中的语法、关键单词进行消化和吸收。想要完成对一门外语的完全掌握,对外语的听说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课后多去吸收语言听说的精华内容,才能具有更多的语言锻炼机会。

二、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在老师制定好英语听力学习计划的同时,学生要依据英语学纲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任务,对自己每个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以及下一个阶段学习的新目标的提出。学习计划的提出既要根据学校对学习成果的要求又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必须对自己英语学习中的长处以及不足拥有清醒的认识,明白自己目前阶段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才能在正确的方面实现自己英语听力成绩的提高。

学生在制定自主学习计划之前,可以对自己的英语听力做一个简单的自我测评。测试完成后,根据答案对自己每一个部分的成绩进行归纳与总结,在反思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学习目标,科学的学习计划的制定能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事半功倍。我们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还可以订购相关的数目2以及刊物,图文并茂的书刊杂志能够帮助我们消化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的英语听力水平。

(二)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

对合适的听力材料的选择也是我们在自主听力学习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目前我们可以学习《新概念英语》、《英语听力入门》、以及《走遍美国》等等。其他电视媒体的自主选择就要看学生的个人爱好了。

三、创设良好的听力自主学习环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一个良好的自学英语的氛围必不可少。只有处在英语的环境中,大学生的听说能力才能得到一致的提升。在课外时间,班长可以组织大学生们抽出一段时间,大家都来进行英语的交流。在这样一个环节中,大家可以分小组,也可以以寝室为单位,对一天中所发生的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新型语法的掌握都可以进行英语的交流。在无形之中还能增强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调动课堂气氛。

封闭的语言自学中心能够满足学生们对知识的诉求以及他们内心对于交流的渴望,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使他们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及合适的实践方法。根据自己的节奏对英语听力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氛围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对听力的学习热情,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管能动性之后,大学生的听力成绩的提高也是理所当然的。

四、结论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且学习效果也比传统的体力学习模式更好。从学生的学习反馈来看,尽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还不是特别高,但是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已经意识到自主学习听力的重要性以及优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将会得到最大的普及。在大学生自主学习听力的过程中,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学习过程的自主。大学生对英语听力的自主学习,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为社会早就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英语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大学英语 口语 跨文化

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交流、沟通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交际双方互相传递自身承载的文化、知识与信息。Z言作为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入,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高校作为培养英语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当采取措施提升大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跨文化意识作为英语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应当受到重视。所以,在口语教学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意识对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符合大学英语改革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明确指出,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大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敏感性,及应对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不仅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还要提升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由此可见,在大学口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仅是时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必然要求。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助于提升其口语交际能力。当前,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多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而涉及文化、思维时,则经常出现表达错误或不知所措的情况,比如,部分大学生在与外国朋友初次交谈时,就谈论marriage、age、kids等较为隐私的话题,这显然是较为不礼貌的。还有部分大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甚少使用however、and、as well as 等关联词,导致语句缺乏逻辑性。口语交际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传达,其中还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诸多文化现象,只有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地道、准确、规范的英语口语。

二、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1.合理利用经典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时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能够以全面、深入、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读者逐渐了解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而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口语教学中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促使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相关的习俗、历史、人文信息。比如勃朗特姐妹的作品《简・爱》和《呼啸山庄》;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远大前程》。以及美国经典文学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红字》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等。大学生在认真研读这些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英语基础知识,丰富自身的词汇量,而且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人际关系以及非语言交际手段等知识。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加深入的体会英语国家的价值文化。进而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口语教学的质量,也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此外,由于口语课堂时间有限,难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大学英语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合理运用课外时间,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定期参加英语文化知识讲座,并邀请在校留学生或外籍教师讲解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习俗等知识。或举办英语音乐欣赏会、影视欣赏会等,促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工作、爱情、生活等情况,更加全面的感受英语国家文化。此外,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英语文化知识辩论赛、演讲赛等,以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恰当运用影视赏析。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化工具遍布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要合理运用这些信息化技术和资源,运用多媒体或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的影视作品,这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审美品位,影视作品中原汁原味的英语对话,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扩充词汇量。此外,大圩英语教师也可以在播放影视作品的过程中穿插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在观看《阿甘正传》时,可以穿插讲解水门事件、3K党、小石城事件、越南战争和乒乓外交等。这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此外,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比如《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简・爱》等,这些影视作品极具感染力,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影视作品生动形象,且蕴含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跨文化意识。进而在英语口语交际中避免出现文化障碍。

参考文献:

英语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

[作者简介]王淑琴(1979- ),女,重庆人,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及外国文学、文化研究。(四川乐山61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西部高职英语教学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Y13C3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18-02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地广人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是极为不平衡的,特别是西部边陲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普及水平远低于发达地区。随着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对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高职院校的民族学生而言,掌握好英语是极为重要的。

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成都某高职院校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学学英语的态度为切入点,选取该学院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样本,调查了其英语学习的总体情况,剖析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英语成绩普遍偏低、教学效果差的原因,在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基础上,探索我国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学英语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包含问卷调查、期末试卷分析及座谈三部分。其中问卷调查部分,共调查24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其中男生97人,女生143人,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40份。其民族分布情况见表1。

从男、女生比例看,女生占59.6%,男生要略少些;从民族分布来看,主要是藏族、彝族、羌族、土家族及回族,合起来共占总人数的85%,其中以藏族、彝族的比例为最。

二、调查结果

1.对学学英语重要性的认识(见表2)。从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学学英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可以看出,认为“一般”及以上的占到72.9%。由此可见,学生普遍认为学学英语是重要的,但仍有17.1%的认为不重要,有10%左右的“说不清楚”。结果表明,对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还需要加强。

2.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见表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兴趣直接决定其学习的动力和效果。从统计结果看,240名少数民族学生中选择“喜欢”和“特别喜欢”的仅占14.3%,而有56.3%的是选择“一般”,竟然有29.6%选择“不喜欢”。这组数据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是不高的,甚至没有兴趣。

3.学习动机(见119页表4)。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真正喜欢大学英语,愿意学学英语,认真学学英语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2.9%。而绝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将来就业多一项筹码而已。表中还显示出,有14.6%的人选择“不知道”,也就是他们没有学学英语的动机,是一种被动学习,其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4.对大学英语合班上大课的态度。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专业课一般采用以专业划分班级进行教学,且往往是小班上课,一个班的学生人数不超过40人,教师和学生都极为重视。而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英语常采用合班教学,其规模相对较大,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七八十人,甚至超过百人。表5即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实行大学英语合班上大课的态度调查。

上表数据显示,合班上课的少数民族学生中,仅有5人持“满意”及“很满意”态度,占总人数的2.1%,而持“不满意”或是“很不满意”态度的学生占总人数的85.5%。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学生对实行大学英语合班上大课的态度总体是不满意的。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合班上大课的教学难度也是相当大的,且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众多的学生没有受到教师的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难以形成,情感交流几乎没有,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无从谈起。

三、提高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通过调查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反映出了大学英语教与学上的困难与问题。总体上看,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材、方法、目标和管理等外部原因。因此,教师要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全面考虑他们的需要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条件,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1.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一词来源于拉丁文“movere”,其英语表述是“motivation”,原意是“开始行动”“活动”。而心理学家一般这样定义:动机是指在需要的刺激下直接推动和维持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则是指唤起与维持学生学习的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教师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动机的产生依赖于两个先天条件:一是机体的需要,又称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亦称为诱因。所以动机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需条件而存在的。即动机的形成与内在和外在两个因素有关,并且当外部的诱因转化为内在的内驱力时,其行为更能持续。学习的动机也是如此,当内在的学习动机越强,其学习时间越持久,学习的效果也是越好。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学学英语缺乏持久的内在动力。学学英语的动机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可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表现为渴求学习的强烈愿望以及求知欲,是直接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一方面,强调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了学习它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

2.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第一,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多元文化教育是以教育中存在的文化多样性为出发点,使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学生都享有同等机会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尊重不同文化且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特征的条件下实施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对待自身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得当方式及参与多元文化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亦是如此,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树立起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并且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特点,了解其民族文化、民俗、民情,熟练掌握双语教育技能技巧。只有树立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运用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让少数民族大学生都能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学有所获、有所提高,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养,才能切实提高非英语专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第二,编制校本教材。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使用的教材水平都比较高,内容也比较全面,基本上是纸质教材和网络电子教材相配套,是较为完整的立体化教材。但课程设置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不符,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师大多按照教授普通汉族大学生的教材、大纲和方法来教授少数民族学生,严重忽视了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民族习俗以及认知方式、接受教育的水平各有差异的事实。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起来并不适用,且内容相对于他们而言理论性相对偏重、偏难,远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座谈调研中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只有相当于初中水平或略高些,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听不懂,教学几乎是一件“尴尬”的事。由于教材缺少民族特点,基础性、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况且地区间和高校间的差异性远大于其相似性,统一模式的课程设置必然导致学生的不适应。因此,迫切需要立足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一套基于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同时也要结合学校的教学模式、教学设备等外部因素,力求新编制的校本教材要有创新点与民族特色。

3.探索教学模式――分层教学、设置民族英语班。第一,采用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层教学用英语表述就是“Teaching By Different Levels”,即“基于不同水平的教学”。其含义是显而易见的,分层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贯彻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产生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教学发展的必然需要。其理论基础是基于学生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心理学上把“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各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称之为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愿而改变,所有的教学只有从这点出发,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再进行因材施教,才可能是成功的教学,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材施教是孔子在春秋时期创办私学、教授学生的实践中创立的,以后又被我国历代的教育家所继承、发展。时至今日,仍被奉为教育经典,成为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重要教学原则之一。

第二,分层教学模式及“形成性”评价方式。目前,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普遍采用大班或合班教学,根据上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并不赞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采用大班制或是合班上课,从教师的教学效果来看也是相当差的。英语语言的输出能力和英语知识水平的差异会直接作用于课堂参与及信息交流,直接干扰到学生的接受心理,然而学生的接受心理反过来又会作用于他所参与的教学活动,二者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教师的教学角度分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大班教学是相当困难的,教学任务和进度无法把握,就更谈不上教学效果了。从学生层面看,不同层次的学生同班学习,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有一种优越感,不能激发其进一步学习英语的进取心,英语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而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感,最终表现出来就是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另外,对学生的成绩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把学习的全过程纳入考核,包括其态度、策略、课堂表现、课外阅读、效果等,将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置英语民族班,并在民族班中再进行分层教学,这也是遵从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以及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根据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班,并且力求小班化。这种分层的小班化教学,具有个体教学资源占有率高的优势。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和英语能力都得到全面提升,既能增强非英语专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也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进度,也容易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龚江华.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研究――以大学生为个案[J].贵州民族研究,2009(5).

[2]刘萍.新编心理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小融.心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4](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吴鹏.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需要正视的五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9-

英语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英语教学文化自信

1中国文化自信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价值

中国文化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不仅对人们的精神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也体现出了重要的价值:

1.1文化自信是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动力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培养技术能力扎实的人才,而且还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文化育人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重要动力:第一,树立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使得高职院校能够充分认识到文化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可以利用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第二,高职公共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与国外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提高英语课程中文化教学内容的比重,使得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更好地将文化的相关知识纳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依靠文化的力量推动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1.2文化自信能够应对文化交流中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世界交流的不断加快,国外很多文化开始对本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而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感和自豪感,能够应对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第一,避免产生盲目崇外西方文化的现象发生。目前,很多高校的大学生过分崇拜西方文化,例如:忽视本国传统的节日,但是对国外的圣诞节、感恩节等非常崇拜。由于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很多学生没有对自身进行合理评估,就去出国留学。第二,文化交流是世界发展的大方向,为了更好地发扬本国的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必须要树立文化自信,对国外文化采取包容的态度,学习优秀的部分,摒弃消极的部分,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第三,文化自信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与国外有人进行文化交流,拓宽英语学习的途径,不断提高公共英语的应用能力,发现英语学习中的不足,推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2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象非常严重

对于大学生来讲,树立文化自信对于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高职公共英语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本文对目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首先,很多大学生对本国文化不够自信,盲目崇拜国外的文化,没有考虑到自身能力和家庭实际情况等,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国留学。然而数据显示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也无法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其次,很多大学生盲目崇拜国外的节日,对情人节、圣诞节和感恩节等节日的庆祝活动趋之若鹜,但是对于本国传统的中秋节和春节等节日不感兴趣,认为这些节日已经过时。

2.2大学生英语教材缺乏传统文化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加入国外文化的相关内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材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描述:第一,在高职英语教材中缺少传统文化的内容,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语表达也不是很清楚,过多地学习国外的文化,从而导致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忽视,不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第二,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往往是根据教材进行讲解的。如果选择的教材缺少传统文化,那么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也会缺乏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大多数的英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了解国外的文化,但是却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3高职院校没有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

文化自信表达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和自豪感,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并没有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第一,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方面没有体现文化自信的相关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和宣传内容也比较少,没有利用校园文化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第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体现出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培养内容,无法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的力量,帮助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第三,课程的设置方面缺乏传统文化课程。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培养,导致语文课程、文化课程等等沦为选修课内容,由于选修人数有限,使得传统文化无法发挥广泛的感召力。

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文化自信对于提高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缺失,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没有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因此,本文总结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相关策略,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3.1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和语言学习的关系

文化自信和语言学习的关系,公共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无论是在形成和发展中还是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相关的文化。而文化自信和语言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第一,树立中国传统文化自信,才能够正确看待国外的文化。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国外文化能够促进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将对语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转换为语言应用的学习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公共英语的学习效果。第二,当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对公共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够在国外文化与传统文化产生冲突时,更好地选择和保留文化中积极向上的部分,摒弃文化中消极的部分,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文化的内涵。

3.2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中加入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中应该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内容用英语知识表达出来,让国外友人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对于树立学生的传统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能够对传统文化起到继承和发扬的作用。教师应该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寻找英语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时,教师应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展示出对传统文化的强大自信,更好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大学生不仅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而且为了更好地提高英语成绩,需要不断学习国外文化。而当两种文化产生碰撞时,学生应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其他国家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国外文化的先进之处,补充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可以提高传统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3.3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高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其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自豪感。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发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责任,从而肩负起学习他国文化和学习本国文化的重任。大学生可以观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影片,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可以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另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或者写作比赛等等,设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题目,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上面。

3.4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提升中国学生文化自信,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文化中突出中国文化的元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能够深刻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第二,高职院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需要将文化自信的内容纳入其中,充分认识到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利用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育人能力,更好地帮助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第三,选择合适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教材中应该突出国外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国外文化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然后,利用学习到的知识,更好地将民族文化进行推广和传播,完成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使命。

英语对大学生的重要性范文6

在现代社会,英语已成为一种主流的语言工具,在生产生活与学习工作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英语重要性的提升,高校英语的教学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发展。如何提升教学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大课题。在众多相关著作中,《英语教学法教程》十分适合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同时还可供中学英语教师与其他类型英语教师开展继续教育与在职培训。该书共有十八个章节,分别为英语教学概念、交际教学原则与任务型教学思想、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备课与编写教案、课堂管理方法、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教学、综合语言技能的教学、语言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学评价、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学习策略培养、教育资源与技术的开发利用,以及教材评价与使用。每章均配有大量练习,并且在卷尾附有参考答案供读者核对参考。笔者对《英语教学法教程》进行阅读后,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了新的认识。

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依然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学习英语的d趣有限、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弱、词汇量少、语法掌握不够等等。高校英语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改善大学生的英语技能,提升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深化大学生的语言系统,强化大学生日后的就业竞争实力。同时,还要求大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口语与写作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大学英语教师要正视自己角色的变化,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教材设计以及学生学习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教学方法要融合校园文化。著名学者涂又光教授所提出的“泡菜理论”说明了学习环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校园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密切联系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可改善高校英语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可举办英语讲座、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电影欣赏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参与到英语活动当中,每天都有机会运用英语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第二,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应该始终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英语思考空间,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让学生具备自己分析、讨论、合作、归纳、理解并贯彻落实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转变自身角色与地位,凸显作为引导者的角色,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真正的互动。这一目标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例如提示引导法,提示引导学生如何看、如何听、如何写、如何读等;详细解说法,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针对英语的语言知识与背景文化进行讲解;情景互动法,对英语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情景模拟,让大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站在不同角度对英语形成不同的认识。同时,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清晰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女生较为擅长记忆词汇、语法,而男生则较为擅长阅读文章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学生书面写作能力较强。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分层教学法、分级教学法等,让不同等级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第三,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近年现代化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高校英语教学也应该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从中主动获取英语信息,提升英语沟通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或课外进行在线英语聊天,使学生同时练习英语阅读与表达,并且可实时获得反馈,从而提升英语沟通能力。

(陈梦圆,陕西中医药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