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范文1
一、基本情况
省庄一中占地92亩,建有博学楼、厚德楼、至善楼、综合艺术楼,高规格塑胶操场及风雨操场正在建设中,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生1046人,教职工126人。
二、总体目标:三年后建成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三、现状分析、与省定标准差距、预期目标及措施。
(一)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与省定标准的差距。缺实验楼一座,操场未完成塑胶化改造,篮球馆内设不完善,艺术楼内舞蹈室、微机室、语言室等内设不完善,空调缺30台,绿化美化差距较大,实验室实验仪器陈旧,图书室图书陈旧。
每年任务目标。
第一年:完成操场塑胶化改造,完善艺术楼内舞蹈室的、微机室、语言室等内设、添置空调30。
第二年:建成2400平米的实验楼一座,更新实验室实验仪器,购置部分图书。
第三年:完善篮球馆内设,强化校园硬化绿化美化。
(二)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现状: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改革虽在进行,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课程虽然开全开足,但思政课、生物课教师配备不足,音乐及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学生社团活动虽然开设,但社团活动较少,活动内容不够丰富;音体美兴趣小组虽然开设,但学生兴趣小组人数较少,艺术特长学生覆盖范围较低。
第一年任务、目标
1、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配足思政、生物及音乐、体育教师。
2、聘请专家举行专题讲座,指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更新观念,20%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3、走出去学习经验,组建部分社团,使40%学生掌握2项体育及1项艺术特长。
第二年任务、目标
1、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借鉴优秀学校教育教学经验,博采众家之长,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学水平,初步形成我校课堂改革模式。
2、进一步深化音体美等社团,开展体育、艺术特长优秀评选活动,使70%学生掌握2项体育及1项艺术特长。
3、初步建成校本课程体系。
进一步丰富社团系列活动。
4、40%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第三年任务、目标
1、50%教师进行课题研究,30%教师顺利结题。
2、使100%学生掌握2项体育及1项艺术特长。
3、形成独特课堂改革模式,使课堂高效增效。
4、建成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5、教学成绩逐步提升,与城区优质学校差异率相比低于0.15。
(三)育人环境特色突出
1、现状:学校当前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整体规划尚未成型,难以打造切块鲜明、主题突出的文化氛围;文化底蕴欠缺,缺乏特色;学校硬件难以达到省标准,诸如地面硬化、绿化、美化等。
2、每年任务目标与措施:
(1)第一年,研究确定学校文化“特色内容”;抓好现有条件下的文化氛围建设——力争于2021年3月底把厚德楼墙面利用起来,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专版;于本年底前把学校博学楼、综合艺术楼的文化氛围规划、建设好。
(2)第二年,逐步健全、打造我校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做好校园的硬化、绿化、美化,力争使整个校园环境取得显著改观。
(3)第三年,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我校文化品牌,创建幸福校园。
(四)完善师资结构
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23人,其中30岁以下5人(4%),31-40岁28人(22.76%),41-50岁42人(34.15%),51-60岁48人(39.02)。从学历情况来看,研究生有2人(1.62%),本科105人(85.37%),专科16人(13.01%)。骨干教师人数计19人(15.45%)。
目标任务:
第一年,完善教师培养考核制度;对教师递进式培训,完成培训教师30%,强力打造班主任队伍。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9%以上,骨干教师人数达到30%以上;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投入5万元用于课时、教学效果、课程开发、个人发展等;
第二年,深化对教师培训,完成培训教师70%,中青年教师达到4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2%以上,骨干教师人数达到40%以上;投入10万元用于课时、教学效果、课程开发、个人发展等绩效考核;
第三年,强化对教师培训,完成培训教师100%,中青年教师达到45%以上,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以上,骨干教师人数达50%以上。投入15万元用于课时、教学效果、课程开发、个人发展等绩效考核。
(五)较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1、现状:校内骨干教师理论水平低,仅局限于讲课方面,带动效果不理想。作为镇驻地学校,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大。
2、每年任务目标与措施:
第一年,健全辐射带动制度与考评,校内帮扶,深化青蓝工程,发挥青年互助会优势。
第二年,加强与城区学校的合作、交流,走出去、请进来提升学习。
第三年,加强与镇域内学校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六)家长、学生满意度达90%以上
1、现状: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观念、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低,再加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缺失甚至空白。
3、
第一年:
初步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家长的教育体系。满意度70%。
第二年:
深化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体系,深化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家长的教育体系,形成有系列性的教育内容、评价方式、课程合理的教育模式。满意度80%。
第三年:
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特色体系,深化形成对初一至初四家长的教育特色体系,有特色的系列性的教育内容、评价方式、课程合理的教育模式。满意度90%。
(七)生源稳定率稳步提升。
初中适龄儿童在本地就读率要在2020年60%的基础上,每年提升10%,争取三年内达到90%以上的适龄儿童在本地学校就读。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魏述勇负责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及家校建设,郭荣强负责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及师资结构完善,张文广负责育人环境特色提升及生源稳定率稳步提升。,赵兴超负责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并按照要求明确任务狠抓落实。
2、加强督查全面实施
成立宋绍军为组长,以赵兴超为负组长的督查评价小组,建立形象进度表,结合上级部门的标准,每一个月进行检查调度一次,查缺补漏。
3、量化考核
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工作领先积极完成工作的给与表彰奖励,对于工作懈怠,落后的给与批评教育。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范文2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改革 酒店、烹饪专业 现场服务实训教学 方案设计
一、我校酒店、烹饪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我校酒店、烹饪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安排上,欠缺统一的要求和整体的规划;第二,实习实训设备欠缺,实习项目上比较单一,在操作训练上达不到要求;第三,教学团队上欠缺一支精良、高效的教科研骨干队伍;第四,目前培养出的学生欠缺对本专业的了解,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二)适应社会发展,改革专业课程设置。
1.酒店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建议。
(1)以酒店的需求,划分不同的工作岗位目标。通过划分不同的岗位,我们了解了酒店不同部门的需求,因此在设置课程中要突出“仪容的修饰”、“仪态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酒店营销知识”、“前台服务与操作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操作技能”、“调酒技能”、“会议服务”、“计调业务”,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不局限于一般的操作本领,而是包含这个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态度。
(2)根据主干课程,设置不同的环节。对于“前台操作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操作技能”、“导游业务”课程教学分为“到店前的准备工作、到店时的引领工作、到店后的接待服务、离店时的送别工作”等环节。如餐饮服务岗位技能分析:通过餐饮服务岗位技能的分析,餐饮服务模块包含的内容:礼仪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把握客人心理能力、推销能力、服务技能、服务意识、清洁卫生特殊问题的处理融合的一体化教学。
2.烹饪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建议。
根据烹饪专业课程体系及其特点,借鉴临沂市技师学院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经验,将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融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五个大模块,进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
(1)原料质量鉴别与采购保管模块。这一模块对应的专业课程是“原料知识”。在实训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天由指导教师带领,轮流采购实训原料。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原料知识”中的有关原料采购、保管、质量鉴别等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提高了原料采购、保管、质量鉴别技能,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菜单设计与成本核算模块。这一模块对应的专业课程是“烹饪基础知识”。由于实训菜品主要服务于我校师生,学生既是制作者又是顾客,可以在校内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设计出令客人满意的菜品。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严格核算菜品成本,既增强了节约意识,又提高了菜单设计与成本核算技能。
(3)冷热菜加工与制作模块。这一模块对应的专业课程是“原料加工技术”、“烹调技术”等。在教学中,教师将以上知识融合在菜品制作中进行讲解,学生容易掌握。由于要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有利于督促学生节约原料、精细加工、讲究卫生。
(4)面点加工与制作模块该模块,对应的专业课程是“原料加工技术”、“面点技术”等。在教学中,教师将以上知识融合在面点制作中进行讲解,学生容易掌握。
(5)管理与销售模块,此模块对应的专业课程是“厨房管理知识”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人员分工、同学合作、实训准备、设备养护、安全生产、原料利用、面点成品的销售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锻炼,便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才能,同时将“营养卫生”等知识与菜品质量控制贯穿于各模块当中进行教学。
二、我校酒店、烹饪专业学生现场服务实训教学方案
我校老城校区2011年秋季进驻学生将达到4000余人,为了满足新校区师生用餐要求,学校将扩建原有学生食堂,并在食堂三楼开辟一个休闲吧,提供区别于学生食堂的特色餐饮服务。为了提高我校旅游部酒店、烹饪专业学生的技能操作及服务水平,利用休闲吧开放营业的时机,开展二年级学生校内的餐厅经营服务实战演练,让这两个专业的师生在真正的经营服务中得到专业教学及技术能力的提高。以下是现场服务实训的具体方案。
(一)实训地点。
老城校区食堂三楼休闲吧,面积200平方米,可供80人同时用餐。
(二)实训对象。
1.酒店专业。
10旅游6班、10雨露3班、10雨露4班
2.烹饪专业。
10旅游2班、10旅游3班
以上班级轮流到休闲吧进行现场服务实训,每月轮换一次,每个专业选派2名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全程指导。
(三)实训目的及相关专业课程。
通过休闲吧营业时学生所提供的现场服务,充分锻炼烹饪专业学生的烹饪技术水平及酒店专业学生的餐饮服务水平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1.与实训相关的烹饪专业课程。
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原料加工技术、热菜制作、面点制作、餐饮成本核算、餐饮企业经营与管理等。
2.与实训相关的酒店专业课程。
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概论、礼貌礼节、餐饮服务与管理等。
(四)实训时间。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具体安排见下表:
(五)实训具体构思。
1.前期准备工作(在七、八月暑假时准备完毕,休闲吧于九月正式营业)。
(1)关于休闲吧的起名:旅游部先设想好若干名字,并在全校师生中征集意见,确定最后名字后请校领导或知名人士为餐厅题名。
(2)关于休闲吧的设施设备、餐厅的格调布置:厨房及餐厅设施设备均在准备阶段采购完成。
(3)关于厨师、餐厅服务员工作服的定制:由于我部学生均有工作制服,建议定制本休闲吧专用的围裙(含厨师、服务员),学生在实训服务期间可穿工作服,佩戴围裙即可统一着装。
(4)关于菜单的设计及菜式的选择、成本定价:采用每日菜单的形式,由烹饪及酒店专业教师先期制定出一周菜谱。
(5)实训学生的身体健康检查:要求所有在休闲吧参与实训的学生必须取得健康证,否则取消实训机会。
2.现场服务实训期间。
(1)轮班安排:按照营业时间把烹饪及酒店专业学生分两班倒,中午及晚上为同一批人,下午为一批人。
(2)每班次各个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
①厨房区域(25人):原料检验员(2人)、刀工切配员(4人)、打荷(2人)、热菜师傅(4人)、卤水师傅(2人)、面点师(4人)、传菜员(4人)、洗碗工(3人)、厨房总管(1人,由烹饪专业指导老师担任)
②餐厅区域(25人):预订员(2人)、迎宾员(2人)、点菜员(3人)、茶水饮料吧(2人)、值台员(12人)、收碗工(2人)、收银员(1人)、餐厅主管(1人,由酒店专业指导老师担任)
(3)轮岗安排:每月每位实训学生在一个岗位实训周期为一周,到期由实习指导老师安排轮岗。
(4)休闲吧开放营业时全程由学生进行服务(含食物供应),实习指导老师现场进行指导。
3.休闲吧未营业时间的安排,在三楼学生食堂区域由指导老师负责。
(1)原料采购(烹饪专业师生);
(2)对前一工作日的营业状况及实训情况进行小结;
(3)进行意见收集、研究制定下周菜谱,设计菜单;
(4)餐饮服务、烹饪技术专业技能培训;
(5)中式烹调师、餐厅服务员职业资格考证复习。
4.关于休闲吧经营管理及成本收入等问题的确定。
(1)餐厅服务对象:本校师生及住校家属、家长
(2)经营方针:微利经营,用心服务于我校师生
(3)实训时间安排表:
(4)原料采购:由厨房总管(烹饪专业教师)提前一天下单,由专业教师带领烹饪专业学生会同后勤食堂部统一采购,后勤处负责采购的先期付款,休闲吧负责原料的验收入库及入账管理,采取签单按周结算。
(5)中午及下午当班期间实训服务员工的工作餐由本休闲吧提供。
(6)休闲吧的经营利润由旅游部与校食堂按4∶6的比例分成,旅游部的利润所得用于指导老师的课时补助及实训表现优秀学生奖励。每班实训结束评选出5名优秀实训学生给予奖励。
以上方案设计顺应了当前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趋势,使老师和学生均能在现场服务的实训教学中得到教与学技能的提高,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巨红.浅析酒店服务专业的一体化教学.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月下旬刊).
[2]烹饪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临沂市技师学院商务管理系.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范文3
一、教学档案的重要意义
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工作方针、政策的真实写照,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依据和参考资料,是制定学校发展计划、了解教学内容和考察学校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教育研究、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术交流、探讨教育规律的重要信息来源。
1.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教学档案中历年的教学计划、教学总结、教学大纲、教学文件、教学进度、课程设置、各种类型的教学会议、教材建设一体化方案等一系列的教学档案都可以为领导形成新的办学理念、制定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研究教学改革方案提供依据,为领导科学化提供服务。所以说,学校领导抓好教育教学档案管理可以极大地促进学校教学工作。
2.为教学管理以及研究提供素材
教学档案记录着教学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反映着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成果,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能力。教学档案具有知识密集、教学信息集中、数量多和广泛的特点,为开展改革研究创造了便利条件。教学档案中记载的历年教学及其管理研究经验,可以作为现阶段教学以及管理研究工作的科学依据,也可为教学评估、教学改革和现代化科研工作提供素材。
二、积极发挥教学档案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1、利用教学档案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档案作为教学工作的信息库,为学校领导制定教学计划、教改方案、研究教学规律提供依据。开发教学档案的信息资源,又为学校领导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借鉴作用。教师可以参考教学档案的资料对有价值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利用教学档案使老师尝到甜头,在教学档案和信息库中探索和总结教学新路子、新方法,做到利用和创新并驾前进。
2.教学档案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兴奋剂”
教学档案中的教师业务档案反映了教师业务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以奖优罚劣,学期中定期举行教师观摩评比,以此鼓励教师加强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对成绩优异者给以奖励,并推荐参加省、市优质课评比,将所有资料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和学校人事录,作为今后教师聘任上岗、评优、晋职称的重要依据。这种做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钻研业务、撰写论文、争上优质课,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支持服务
教学档案中的教学计划、课程说明、成绩排列、各学科竞赛记录、学籍管理办法、考试说明等指导性教学文件对学生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历年的考试试卷为学生升学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素材。通过各学年的成绩分析为学生制定切实可靠的学习方案。教学中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VCD光盘、CAI课件等多媒体学习材料又为学生提供了现代化的学习模式。所有这些都是和教学档案分不开的。所以,教学档案对学生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利用价值。
4.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服务于教学工作
档案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保管好教学档案是为了更好地长久利用档案,在利用的同时,要区分好档案的利用范围,确保档案的完整。其次要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教学档案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学档案的信息,发挥教学档案在教育教学中的服务作用。再次是要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想教学之所想,供教学之所需,积极努力地为教学提供信息。
三、做好教学档案工作需要加强以下几点
1、提高教学档案认识
学校档案是学校的历史记录,而教学档案又是学校的核心。一般学校中的档案管理往往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领导往往忙于日常学校管理而无暇顾及教学档案工作,一般工作人员工作繁忙对档案工作认识不够,造成教学档案不健全,利用时存在无材料的局面。所以,学校一定要加强全员档案意识,确保档案信息充足。
2、完善教学档案立档制度
制度是事业建设的保证。学校根据《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建立切实可行的、科学规范的制度和检查评价体系,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懂法、依法管理,从而促进学校各种教学档案收集齐全,移交完整。用制度规范来保障学校教学档案的完整。
3、加强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有关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的工作。教学档案来源于各部门和个人,涉及各个专业和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所以档案收集要采取多种措施,把重点放在业务部门的档案形成、积累的环节上。还要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人们的档案意识,使人们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争取理解和支持。
4、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学校要建立一支精干的高效的教学档案管理队伍,选拔事业心强、熟悉教学管理的人员担任这一项工作。学校还要积极支持档案人员参加行业培训和鼓励档案人员参加进修学习,大胆创新和开发教学档案,为学校教学做出切实的贡献。
5、利用现代化手段做好教学档案利用工作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范文4
一、深化中小学校整体改革的主要任务
学校整体改革是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学校教育系统内外部诸要素、各层次的关系,优化学校教育结构,放大学校整体功能,全面提高学校立德树人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和谐、全面个性发展的改革实践。现阶段,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整体改革的重点任务是:
(一)创造适合学生的学校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推进学校整体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所学校应该基于自身的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办学条件、生源情况等实际状况,认真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2+2”项目、“1+5”综合实践大课堂等项目,尝试“走班制”“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管理方式,深入推进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因校制宜、因材施教,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二)促进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推进,学校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但应该看到校际之间的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目前,正处于均衡发展的攻坚阶段。推进学校整体改革,要通过合理规划、捆绑发展、一校多点、集团办学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共振效应”,办更多的好学校。在此过程中,市、区县内的一些好学校要有明确的示范引领和责任担当意识,在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创造更多的先进经验,探索切实有效的支援帮扶工作机制,辐射带动更多的学校改革发展,促进校际间的均衡。
(三)变革学校整体的文化生态。文化是教育之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人与文化之间的双向建构。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中小学校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将扮演重要的基础性的角色。推动学校整体改革,要以优秀文化作为引领,从整体上变革学校的文化生态。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文化建设一定要避免价值选择的随意化、理念表达的口号化、环境建设的浅表化、行动开展的形式化等倾向。深入挖掘本校、本地区、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选择性吸纳国外的先进文化,融入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活动等各方面,彰显学校的价值追求。
(四)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当前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两大方面。推动学校整体改革,一方面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入园、择校等问题,特别要解决好边远农村地区的校点布局和办学条件等问题,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不让每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要提高全体教师的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杜绝侵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切行为,科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学校整体改革是一个深刻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学校整体改革要努力寻求改革的最佳合力点,力求从整体上、全局上把握对象,全方位、多角度寻求变革的途径。
(一)问题导向。问题是学校整体改革的起点。学校改革绝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为解决学校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问题而改革。在推进改革时,要对学校的现状作出科学诊断,对同行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未来的趋势作出敏锐判断,进而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学校在梳理问题时,要对问题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并形成问题链。比如,影响学校发展的是学校价值方向的理念性问题,还是课程教学改革等实践性问题?是学校管理的问题,还是教师队伍的问题?在对学校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后,进而确定一个阶段的改革主题,制定清晰的变革目标和具体的任务,并据此来调整学校教育要素的新结构、新关系,规划学校改革发展的新方案。
(二)系统设计。学校教育的复杂性、长期性,决定了局部的变革已经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容易出现“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推进学校整体改革,需要整体思考、系统设计,确立不同改革阶段的重点任务。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进一步优化改革整体布局。要按照教育基本规律,对照最新的教育政策和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要求,通过专家评估和自我评估相结合,对现有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育人目标、教育教学实践、管理制度和组织架构进行重新审视。从主题确立、方案设计、推进方式、过程监督、总结提炼等方面构建一套系统的学校整体改革程序体系,可以研制《学校教育发展整体策划》《学校课程实施纲要》《学校教学实施指南》《学校德育实施指南》《学校教育环境设计》等一系列文本,指导学校改革实践。
(三)多元推进。每所学校发展的阶段、水平存在差异,因而推进学校整体改革的模式不尽相同。学校整体变革需要考虑推进策略的多元化。从改革的路径来看,可以“理念先行,实践跟进”,也可以“先实践行动,后理论提升”。从改革的层次来看,对于具备较高办学水平的学校,可以“系统优化,全面升级”;对于办学基础一般的学校,则可以“错位发展,特色成长”。推进学校整体改革,并非是不分层次、不分重点的“整齐划一式”改革,而是基于学校实际情况,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改进相协调的“立体多元式”改革。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定期加强评估和反思,考虑不同基础,制定发展性评价体系,开展多元评价。
(四)人本着力。人是学校整体改革的手段和目的。学校整体改革的一整套设想、方案,如果不从全体师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不调动起全体师生的参与热情,都不可能成功地转化为教育改革实践。推进学校整体改革,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将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这三股力量汇合成为强大的教育改革实践合力。动员和组织改革的相关群体参与改革实践,防止改革过程只有少数人知晓、个别人参与,争取绝大多数人的支持。要落实、做好各项培训工作,提高校长推进学校改革的领导力和教师的执行力。
(五)多校联动。推进学校整体改革,不仅仅是一所学校内部的改革,而且可以是多所学校联动、内外互动的整体改革。一段时间以来,重庆围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开展了校地互动、捆绑发展、领雁工程等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区县、片区、学区为单位的连片发展、校际联动、区域带动逐渐成为学校整体发展的常态。因此,学校整体改革要主动出击,向区域内外的优秀学校学习,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联动中的资源共享、信息共通、发展共享,实现学校发展的“群雁齐飞”。
三、深化中小学校整体改革的支持系统
学校整体改革不仅是学校内部的改革,而且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推进学校整体改革,需要整合各方力量,构建政策、专业、学校自主发展的支持系统。
(一)重政策保障,加大学校整体改革的支持力度。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是推进学校整体改革的重要前提。一是要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搭建学校之间的改革交流平台,特别是加大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力度,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二是要探索对学校改革的技术支持。教育现代化是学校整体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可以充分利用云技术、互联网技术改变现有的教育结构形式,促进区域学校教育改革资源共享。三是要加强督导评估。鼓励学校制定推进整体改革的计划或方案,增强学校改革的规范性和操作性。
(二)重专业引领,构建学校整体改革的指导体系。推进学校整体改革,离不开系统的专业指导和理论提升。一是要加强教研机构的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建设,做好学校整体改革的相关评价体系研究,帮助学校做好改革的研究工作,指导学校更加科学地制定改革方案。二是要充分利用高校专家资源,协助参与问题诊断、方案设计,帮助学校提升改革的理论水平。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范文5
关键词:管理会计;全面质量管理;教学改革
一、引言
管理会计是我国普通高校财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不仅具有复杂的理论性,更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因此对于缺乏工作实践的广大高校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对实务性的把握尤为困难。教育部于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随着这份报告的颁布,在教育教学领域近年来立足于创新理念的变革与发展取得了多方位突破。例如,目前正在流行的慕课和翻转课堂,它们将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对优化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总体而言目前管理会计课程依然缺乏系统的教学改革方式和改革内容。教育其实也是一个生产实践过程,它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是各色各样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借鉴企业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概念,提出了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方案,即建立“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实现以管理会计自身的思想精髓去设计管理会计的课程改革方案。具体而言,本文考虑到管理会计的内容涉及到企业整个经营管理决策过程,针对管理会计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上海松江大学城内主修或辅修过管理会计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总结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控制系统,分析了基于该系统教学模式的具体优点。本研究希望能为我国普通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并为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现阶段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4年10月,财政部颁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积极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一直是我国会计改革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昭示了我国高等院校管理会计教学工作面临转型。那么,现阶段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对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面向上海松江大学城主修或辅修过管理会计课程的本科生发放电子问卷,回收了183份有效问卷。问卷结果如表1显示。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普遍不理解管理会计专业重要性的具体含义;有92.9%的学生表达了希望老师可以采取更多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简单的课上理论传授和部分案例的分析;超过40%的学生指出,对于这门课学完后无法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近35%的学生表示对于老师的专业性及授课能力提出质疑;最后,超出了70%(33.9%+36.6%)的学生表达了对于学校安排定期答疑帮助的需求。基于上述问卷调查,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1.学生的角度。①对管理会计课程求知欲不足。求知欲是指人的一种内在认知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的求知欲支配着他的学习行为。从问卷反映的结果来看,有79.8%(21.3%+58.5%)的学生没有对管理会计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普遍在学习中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管理会计是一门实务性兼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很难自发地对该课程的专业知识产生兴趣。学生的求知欲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和正确的引导与培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授课形式不够丰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对于课程的求知欲不强。②不够重视管理会计课程。问卷显示,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理解或是不重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为这门课程仅仅是财务会计的辅助。2016年10月,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从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然而反映在学生层面上却是普遍的不了解与不重视。2.老师的角度。①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基于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的强实务性与重要性,对于授课老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要求较高。我国高校老师专业能力的缺乏往往不是体现在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对课程实践应用的把握。因为高校老师大多是全职教师,平时课程任务繁重,缺乏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而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却又是与企业的运营息息相关的,这就导致了很多高校不自觉地强化了理论的学习而疏忽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②授课能力有待提高。中国的大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的教育更多是被动的“填鸭式”教学。这种被动式甚至是“填鸭式”的教育大大阻碍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大学生在刚刚离开高中踏入大学的时候,独立性较差,而管理会计课程的内容丰富复杂,更多的时候,需要学生自发地进行思考。因此,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对于授课老师来说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③与学生的沟通有限。大学授课老师的课程繁重,不可能做到随时随地的答疑,更无法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实行追踪,使得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习惯性地忽略向老师求助的路径,致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沟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会直接影响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效果。3.学校的角度。①考核制度不够健全。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采取的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主要表现为学生成绩和期末课程评价。这种考核方式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单调性和对授课教师的授课质量缺乏过程控制上,缺乏对教师的具体考核指标。②缺乏课程信息管理系统。高校的官网上都有教师信息系统和学生信息系统,却没有具体的课程信息管理系统,也就是说没有针对课程设置管理系统,使得课程体系的管理缺乏及时性、全面性和透明性,对于学生来说,不能很好地了解课程。③缺乏对落后生的关注。学校教育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包含个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应该包括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在问卷调查中,85%以上的“落后生”(管理会计成绩低于75分)表示就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除了正常授课,期望其他的来自学校的主动帮助。
三、建立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上文对于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可以看出,教学问题不是哪一方面单独的问题,它是一个整体。大学犹如培养人才的企业,要保证“产品”合格,就必须做好每一个细节。下面我们基于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提出构建管理会计教学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优点体现在全面性、全员性、服务性和科学性。1.全面性。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面性指的是,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同理,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全面性就要针对整个管理会计教学的全过程,即课程的“教前、教中和教后”。事实上,现阶段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普遍只做到了“教中”,也就是说,只做到了授课和结课,没有“教前”与学生的沟通期和课程的启蒙期,也没有“教后”与学生保持连续动态的课程效果追踪,更没有建立与用人单位就学生能力的实时反馈系统,从而使得管理会计教学方案更新速度慢而不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效率不佳。2.全员性。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全员性就是指要依靠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完成教学,而不是简单的“各尽其责”。传统模式下的“各尽其责”指的是,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在这种模式下,老师与学生隶属于两个独立甚至是对立的地位。这对于管理会计的教学是不利的,容易导致双方将教学失败的责任推卸给对方。所以,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提供一个定期的线上答疑课堂,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进行提问,问题与答案自动备份,方便期末复习。只有充分实现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才能建立双向配合、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管理会计的教学才能稳步前行。3.服务性。我们知道,管理会计教学的现阶段目标是向企业输送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管理会计教学有着强服务性。对于高校培养出的管理会计人才是否合格,最具话语权的就是用人单位。基于此,高校应当建立与企事业用人单位的人才信息反馈系统,此举有三得:其一,便于输送学校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其二,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新要求;其三,即时反馈本校人才培养的合格性。以上三点为管理会计教学方案的后续改进提供支撑依据。4.科学性。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性主要指的是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具体体现在管理会计教学上有四点。①教学方法上与时俱进,以“实”为主。当今是互联网时代,教学理念的创新离不开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高校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解决教学问题。例如,上文提到的“慕课”与“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还有借助网络平台的学习模式,诸如“蓝墨云班”、“对分易”等,但是注重创新理念的前提是以“实”为主,即以实实在在提高学习效果为前提。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例,我校开办的管理会计课程有授课老师直接带学生入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学生反映学习效果很好。可见,授课模式在立足于创新点的同时,更应该立足于以“实”为主。②注重融入各高校自身的特色。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打造特色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可以为社会提供更为精细的专才。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为例,我校开办的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结合了我校语言、贸易等特色,满足了大批对进出口贸易存在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的需要。③开创管理会计课程信息管理系统。课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可以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搭建一个全过程的即时参与平台。学生“教前”的课程启蒙工作、学生选课、课程资料、学校就课程的相关活动等都会第一时间到课程信息管理系统上,该系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加强“三方”(学生、教师和学校)沟通,大大改善管理会计教学环境。④注重对授课教师的定期培训。鉴于管理会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务性均较强的课程,其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即使是最优秀的教师也离不开不断的学习,所以各高校应当对授课教师的培训给予高度重视。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多元化,比如去企业调研、学术论坛、出国培训等等,并对培训结果进行实质性考核,以此确保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本文针对上海松江大学城内主修或辅修过管理会计课程的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企业产品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引入到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方案中,提出建立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的设想,并就该系统的全面性、全员性、服务性和科学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就该系统的完善进行跟踪,基于具体实践和日常教学的反馈,持续改进管理会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系统,以期为其他院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课题名称:本文得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7GBL009)和上海市曙光人才计划项目(19SG50)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陆勇.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J].会计之友,2015(01):17-19.
[2]雷振.基于“微课”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6):201-202.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范文6
摘要:护理专业课程设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在对社区护士进行调查和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中职护理专业社区服务能力培养课程设里研究的原则与具体措施。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专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关于开展“中专教育质量年”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我校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的改革。特别是自2005年12月我校开始承担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立项课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服务能力培养实施方案研究”以来,我校教务科、医学教育研究室对以培养学生社区服务能力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进行了广泛的研讨论证,并根据护理专业需要和我校学生的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改革、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试从护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组织、教学安排等方面对中等卫校社区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建立机构,确定改革指导思想
1.1开展护理专峨裸程体系友内容认里研究
我校在课题组的指导下,成立了护理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学副校长、教务科长、医学教育研究室主任组成,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调研、设计改革方案。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务科、医学教育研究室组织由承担护理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参加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探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服务能力改革方案,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1.2确立裸程体系友内容改革指导思龙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我校根据社区人群的护理需求,积极进行护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以“减数理,增基础,强专业,重实训”为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面向社区,具有综合护理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各级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护士,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课程设里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登体枯原则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的首要原则,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它强调的是整体与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以整体为归宿川。因此,课程设置必须涉及培养目标的各个教学环节和局部、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强调参与改革的全体人员是一个整体,各门课程是一个整体,全部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其最大特点在于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达到各个部分单纯相加所不能达到的整体功能。
2.2燎合枯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对任何客观事物的研究都必须从它的组成部分、结构功能及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方式等方面对系统进行综合研究。根据综合性原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往过分强调单一学科的完整性及争学时、争资源的矛盾,打破现有的注重知识传授的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社会和护理知识,在新知识大量涌现、社会对护理人员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学时又有限的情况下,充分体现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2.3长优化原口纽
最优化原则的确定是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得出的。系统的最优化原则要求在研究和解决间题时要统筹兼顾,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出最优化的系统方案川。因此,应根据现代教育观和护理观以及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根据一个培养目标选择的课程内容可以有许多种组合。例如可以按临床分科组合,也可以按人的生命周期组合,还可以按照从健康到疾病的顺序组合等。但是无论怎样组合,都应该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有利于护理教育的发展;既有利于现有教师目前的发展,又有利于迎接未来的挑战,在考虑现有资源的同时求得最大的效果。
三、课程设置改革的具体措施
3.1更根摇护理专勇倍未月标钦里裸程
有关社区护理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要适应社区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社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使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明确社区护理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应适应先进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需要,趋向合理化、实用性,注重对人关怀和整体护理,注重莫定继续教育基础,强调通用技能的训练、关键能力的培养,如在具备一般临床护理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从事各种护理服务工作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在社区护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中,主要是增加了社区护理学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社区服务能力。
3.2棋块式佑构构建社区护理倪刀铸荞裸程
社区护理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式课程结构,分为人文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综合活动课程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等。另外,增添护理专业新知识、新理论。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领域的拓宽,需要大量具备新知识、新理论的护理人才,因此,选修课程模块应包括现代医学的新型课程,如护理美学、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临床实习时,安排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为期2周的社区实习。
3.3液化母科恋识,建立护理专勇稼合裸程体系
在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建立体现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以综合课程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中,各门课程都要以护理教育为主线,为共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因此,我校护理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紧紧围绕护理教育的宗旨,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突出面向社区与整体护理的理念,淡化学科意识,强化整体观念,各门课程的设置离不开护理专业目标,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衔接的,为此改过去临床护理各课程分开的状况为开设临床护理综合化课程。同时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社区护理的综合服务能力,根据社区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建立社区护理综合课程。
3.4咯荞稼合萦质、板龙社区服务倪刀苟塞从,佑合实陈,翎食文化塞从裸程
文化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政治教育以德育课、操行品德为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及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加强护理哲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根据学生实际删减数理课程,这并不意味着不开数学、物理课程,这2门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数学课以初等数学为核心,采用具体一抽象一应用的思路,突出图形教学,数形结合。要求物理课程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删减,以学生能用、够用为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计算机的课时量,增加计算机操作机会,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包括上网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通讯、计算机辅助教学、文字录人处理能力、专业软件应用能力等。
3.5雷、够用苟原则,适亩烤加或减少裸程之阅伪母时比例
护理基础课程的设置是为护理专业课程服务的。因此,在以社区为基础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结合学生的自身素质、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专业的特点,我们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一些基础课程的学时进行了调整,如整合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课程与学时比例,适当减少病理学课程学时,保持药理学课程学时不变。同时根据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6立足于社区与格未,橄化护理专火裸程
以社区为导向的护理专业学生,既要有一定的临床护理能力,又要具备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因此,必须面向社区与临床,强化护理专业课程。在设置过程中,增加了护理技术、临床护理、卫生保健等护理专业课程学时比例,特别是把社区护理学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进行学习。
3.7加橄实戏教李,加极与医陇的联系
在专业课程中,理论和实践学时数之比基本为.因此我校建立了规范的实验室和稳固的实习基地。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课开设的质量;加强临床实习锻炼。专业实践见习采取课间、课外活动、集中轮回等形式安排。毕业实习必须安排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进行。加强与医院的联系,聘请医院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来校授课、讲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组织学生定期到医院、社区参观、见习,强化职业服务意识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3.8贡现瓜性裸程谈,加橄李健萦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