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决策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决策制度范文1
关键词:班级管理;民主意识;分析研究 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广大班主任教师面对着青春期躁动的学生群体,管理难度明显加大。以往粗暴式的家长制管理方法难以让学生心服口服,也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参与积极性,班级管理工作容易陷于混乱境地。在这一背景下,提倡民主管理、让民主成为整个班级教育工作的主旋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的热情,并集中学生的智慧,将大家的注意力凝聚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能够为广大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学生管理中的民主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一、教育管理理念上体现民主意识
要想发挥民主管理模式在班级学生管理中的作用,首先要从教师的理念转变开始。许多初中班主任教师习惯于将自己当做家长、管理者、主宰的角色,将学生当做被管理、被教育的对象,自己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状态,这样的理念不利于民主管理模式的有效开展。要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推行民主模式,教师首先,将学生当做平等的个体。在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格上平等,享有同等权利的教育对象,教师要与他们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对话交流,以这样的理念来组织整个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其次,教师在管理工作中要真正放下架子推行民主,凡是能够让学生通过民主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轻易地下结论、定调子,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民主讨论决策,教师在最后的环节进行方向与原则的把握,保证整个班级运行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同时,对其中一些异常状况进行纠正,让民主模式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另外,在民主管理模式中,广大教师还要正确把握好民主的度,该放手的要及时放手,该教师把握的要牢牢抓在手中,对整个班级管理与运行起到有效掌控的目标,使学生民主意识得到发挥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对整个教育管理工作的导向作用。
二、班级管理决策上体现民主意识
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许多方面的决策都要尊重学生的意见,教师不能盲目拍板,或者依靠几个班级干部就进行了决策。民主决策应当体现教师与班级干部的组织与引导作用,但更多的是要听取全体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在班级各项决策的制订过程中,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决策,并通过无记名投票或选举的方式完成最终的决策走向。例如,在重阳节纪念活动的方案上,许多学生观点并不一致,有建议分小组进行走访慰问活动的,也有建议以班级为整体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的。针对这样的不同观点,笔者将决定权交给学生,由持有不同观点的小组代表分别制订各自的活动方案,在班会上进行详细阐述,然后由全班学生进行无记名投票,最终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活动方案。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使活动的方案能够尊重绝大多数学生的意见,另一方面也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在争取的过程中了解到不足,愉快地接受了方案。由此可见,学生民主决策能够更好地促进班级工作的落实与推进。
三、各种活动组织上体现民主意识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以及班级结合各种节日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纪念庆祝活动,如临近元旦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元旦晚会等。在这样的活动中,笔者摒弃了以往自己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安排节目的工作方式,将活动组织权交给学生。由班长牵头,班委会成员参与组成活动领导小组,对小组每一成员进行分工。有负责环境布置的,有负责物品采购的,有负责声乐类节目组织的,有负责器乐类节目组织的,有负责相声小品类节目组织的等等。对学生进行民主分工之后,由他们各自发掘人才,整合资源进行优选,整个活动的组织都是放手让学生民主策划、组织,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出来。在各个板块的筹备工作中,学生都表现出了较大的激情和干劲,群策群力,集中大家的智慧去完善节目,提高环境布置效果,整个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四、班级制度完善上体现民主意识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完善的制度具有保障和约束作用,也能够为班级各项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提供促进作用。相对于学校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在班级制度的完善过程中,笔者也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要求班委会制订出班级管理制度的初稿,印发给每一位学生,或是印发给每一个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者完善建议,共同为班级管理制度的完善出谋划策。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班委会进行第二轮完善修改,将学生建议中合理部分吸纳进去,重新形成意见稿,由班长代表班委会在全班进行通报,由全班学生无记名投票进行表决,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同意方可成为班级正式制度。在这样的完善过程中,笔者一方面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同时也让学生的智慧得到了有效地发挥,民主的模式让学生在班级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提高了参与性,增强了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遵章守纪意识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民主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班级工作科学性、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广大教师应当结合班级管理工作实际积极推行民主管理模式,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角,从而有效提高班级运行成效。
参考文献:
[1]洪叶剑.让班干成为班级管理的生力军[J].法制与社会,2009(20).
班级决策制度范文2
关键词:高校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317-03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学年制逐渐让位于学分制,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面临着愈来愈严峻的挑战。班级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开展活动、丰富生活的基本单位和组织形式[1],是高校正常运转、实现有效管理的基本支撑。如何将班级建设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和谐集体,进而支持并推进新形势下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无疑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笔者以A大学为研究个案,实地调查了该校的班级管理现状,关注作为管理主体的大学生及管理过程,对提高当前高校班级民主管理的绩效进行了路径分析。
一、高校班级开展民主管理的主要举措与成就
班级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下,学生、老师和学校为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的过程[2]。依照管理主体的不同,高校班级管理大体上可以分为院系管理、班主任管理、学生班团管理和学生参与管理四类。班级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织,其管理更多的应是大学生自治,即全班同学平等地参与管理班级事务。学生参与管理尊重了大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是一种较好的民主管理形式。它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主人翁的地位,这是其最核心的部分;二是班级干部主要通过竞选制产生;三是班级决策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四是对班级管理过程实施监督。
(一)高校班级开展民主管理的主要举措
在推进班级民主化管理的进程中,A大学采取了诸多措施。具有典型意义的三大做法是以竞选制为核心选任班级干部、民主决策班级大小事务和公开班级财务。
传统管理体制下,班级干部以指定为主,往往压抑了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而竞选制下,每一位同学都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竞选者通过演说表明自己的“施政纲领”,“选民”则以民主票决的方式角出当选者。整个过程公开、公正、透明,为每一位致力于服务班级的同学提供了平等的机会。与此同时,定期的换届选举则让落选者有再次当选的可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自己选举当家人”充分尊重了大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意愿,为大学生锻炼才能提供了合适的舞台,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投身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调查中,69.6%的同学表示自己积极参加班级干部选举,并认真投票。
民主决策班级大小事务,则使得班级事务的处理过程公开化、透明化。特别是入党、评奖推优等与每一位大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的决定上,民主决策即一人一票、当场唱票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暗箱操作,使大学生客观公允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而其他事务,如班级集体出游等,决策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尊重少数人意见的原则。这就使得个人意见得以表达,协调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有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理解和宽容,发扬民主精神。
班级事务管理中另一较为敏感的部分乃是班级财务。班级不同于学生组织或社团,自身不必也不会去创造财源,凡是以班级名义形成的支出均须用班费交纳。传统的不透明账目管理下,个别同学以公谋私,浪费公共收入,班级同学遭受了很大损失。而班级财务专人负责、记账管理并按时告知或以文本化形式呈现班级花销明细项目的做法,有利于防止铺张浪费的行为和个别同学截留公共财政的做法,为开支更加合理化和有效化提供了依据。
除此之外,班级干部还积极动员、组织普通同学参与班级活动。主要表现在以宿舍为单位轮流组织班级活动、热心征求普通同学对于即将开展的活动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高校班级开展民主管理取得的成就
竞选制、民主决策和财务公开等措施的施行改变了高校班级仅仅作为行政实体存在的状况。大学生作为班级最重要的构成要素的地位被凸显出来。他们自主选择班级的管理者,并作为权力的来源敦促当选者竭诚为班级服务。而班级干部则有更多的自为班级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从同学们的需求出发开展各项活动。更多的同学愿意并且能够通过有效渠道关心班级事务,从而提高了班级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班级干部和普通同学之间的互动可以消除因为层级划分而产生的隔阂,增进信任。因此,关注大学生这一管理主体的诸多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参与班级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发挥了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精神,增进了大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培养和提高了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有助于整个班集体共同进步。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不管是身为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主人翁这一角色正变得越来越真实,而班级管理也朝着既有序又高效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二、高校班级开展民主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一)高校班级民主管理存在的不足
班级决策制度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 开放式管理 自我管理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的目的,将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资源,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要阵地。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探索出一种能够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生动力、锻炼学生素质的开放式管理模式。
一、开放式管理模式设立的现实背景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带来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长,加上管理工作中面临很多新形势、新问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随之增大。现有的传统辅导员“独占式”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大学生多层次发展的要求。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高校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和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够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能够进一步促进创新性、特色性的发挥。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行班级管理模式沿袭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规范式管理模式,班级管理主要依托于辅导员,学生干部协助,由辅导员起主导作用,学生干部为具体的任务执行者。开放式管理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宗旨,将一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下放给学生干部或全体学生,同时将任务和管理目标也交给学生干部,并通过学生参与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来规范日常自我管理的具体运作。这样辅导员可将角色从决策者、领导者转换成指导者和服务者,并节省出精力去处理一些学生管理中较宏观的事务。开放式管理改变了传统的操作模式,弱化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实现辅导员由“有为”(辅导员主动,学生接受被动管理)向无为而治(主要依靠学生自治管理)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由传统的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化。
二、开放式管理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 确立管理模式运行目标,培养创新型、管理型人才
实现班级管理特色化、自主化、人性化,通过确立创建“品牌班级”、“学习型班级”、“创新型班级”、“管理型班级”的目标,实现辅导员的真正意义上的“放手”,使学生真正投入到班级管理建设中,即所谓的实现由“有为”到“无为而治”。开放式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有助于学生沟通、协调、组织能力的锻炼,有助于学生接触课本之外的宽泛知识。
2 制度保障开放式管理模式的良好运行
辅导员工作的“无为而治”并不意味着辅导员什么都不过问,将班级全部管理都交由学生完成,“无为而治”的实施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做前提,用制度保证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用制度规范学生的管理行为,用制度深化开放式的推进深度广度。
3 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方法手段
建立健全成体系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是践行开放式管理的落脚点,科学先进完善制度的建立是管理模式能否取和成功的先决条件。辅导员与班级共同协商制定完善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如班级管理制度、宿舍文明公约、学风规范制度、互帮学习小组制度),确保开放式管理的每一环节有章可循。
实现开放式管理学生主体性发挥。其中建设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关键。要切实选拔、培养能力出众、阅历丰富、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干部,保证班级管理的有序正常进行。
围绕“塑造人、锻炼人、发展人”的精神开展系列活动,开展特色管理方式方法。实行班干部“轮值制”,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与学生服务中去,增强班级观念,强化自我服务意识,提升管理与决策能力。开展一种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模式――学生讲坛,由学生自主选题、自助搜集资料、独立制作课件、独立完成讲座,面对的听众主要为本班同学,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健康人格。
三、开放式管理模式价值分析
1 更换学生管理模式,改变管理内在驱动力
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主动方在辅导员,被动方在学生,是一种“压迫式”管理模式,学生遵从及完善的内驱力不强,而开放式管理模式主动权完全在学生,整个过程中体现了高度的自主性,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开放式”模式,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驱动力相当强。
2 开放但不失规范,管理成效显著提高
开放式管理属于“朋辈管理”的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均属于同一团体的同龄人,没有距离感,相容性好,接受度高,更容易提高管理效果。开放式管理具有开放性但不缺乏规范性,既保证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性、积极性,又保证学生管理的规范性、约束性,确确实实通过主动性实现管理成效显著提高。
3 与学生人格培育完美结合
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是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学生事务管理的落脚点也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上。传统的“上管下”的管理模式很难让学生人格培育融合到班级及学生管理中去,大都是割裂开来分别进行。而开放式管理模式首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性;其次,锻炼了学生的管理决策能力、表现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再次,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因此,这种模式,能够有机融合到学生人格培育过程中去,完全符合当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
四、结论
班级决策制度范文4
[关键词]高中班级;柔性管理;运用策略
G635.1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侧重于“以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赏罚等手段对学生实施管理;柔性化管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理念,顺应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其本质特征是“柔”的原则和“软”的控制,崇尚的是自然而然、自觉自愿,反对严控死管、声色俱厉。
目前一些学校的班级管理重视“刚性管理”忽视“柔性管理”,对学生管得过多过死,严控死管、声色俱厉,忽视了学生内在多样性需求。我们做班主任的,应采取什么措施来管理班级更合适呢?本文借用柔性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探究普通高中班级管理的策略方法,以期发现对普通高中班级管理具有一定意义的价值取向。
一、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是抚慰灵魂的阳光,如春风佛面,令人信心倍增。批评是照耀心灵的镜子,能让人更加认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针对高中学生,班主任的表扬和批评的艺术,要体现出主次之分,有重有轻。一般来讲,表扬的次数宜多,批评的次数宜少;表扬的气氛宜浓,批评的气氛宜淡;表扬的场合宜大,评批的场合宜小;可表扬可不表扬者,尽量表扬,可批评不可批评者,尽量少批评,或不批评。要善于利用表扬与批评的艺术管理团队,营造能经得起表扬受得了批评的工作环境,在具体工作中班主任对待学生应坚持以表扬为主,这不单是方法问题,同时也是管理艺术的问题,是一个指导思想的问题。正确地运用表扬与批评,就首先要正确地评价人。高中生处于特殊的年龄段,他们有着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而且这种“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是他们自我意识中最敏感、最不容冒犯的部分。高中生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为此他们努力学习,力图在各个领域有出色的表现,争取在集体中赢得适当的地位,得到好评和重视。但是他们获得承认和赞赏的需求如果不能以社会承认的方式得到满足,往往就会以社会不容的方式去寻求满足,如恶作剧、打架斗殴、玩世不恭等等。对这样的一个群体,班主任工作应该“多表扬,少批评”,承认、赞赏和认可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赞赏至少是认可,进而获得社会的接纳,以满足学生的心理美好趋向,特别是对一些有人格偏差或有越轨行为的学生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自身的转化。
二、身教重于言教
在德育中,言教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身教,则是样板的展示,是平等的交流。柔性管理充分肯定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身教更为重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就像老师的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老师。教师的身教常常比言教还能起作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仿佛时刻身处聚光灯下的演员,你的言行、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都在学生的关注之下,给学生做出表率,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可能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会让你成为学生真心崇拜的偶像,也可能会让你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光辉形象毁于一旦。
若老师上课不遵守纪律,经常迟到早退;若老师穿着不修边幅,肮脏邋遢;若老师开会时不停地玩手机;若老师酒后上课,当着学生的面抽烟……若我们的老师自己尚不懂得做人遵守诺言,处事要讲究原则,言谈举止要谨慎小心,要体谅他人,又怎能让学生信服你讲的那些“要尊敬他人,要诚实守信,要注意仪表”的大道理呢?你想让学生守纪律,那么请你自己首先上课不要迟到早退;你想让学生学会尊重人、不打人骂人,那么请你在教育学生时不要动拳脚;“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关注自身言行的细节,有助于我们成为学生的榜样。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时刻以自己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如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的自律精神、乐观向上的情绪、平易近人的作风影响着学生。这种影响不仅在德育中发挥作用,甚至还将超越课堂的时空,影响他们的一生。
三、制定规范民主化,管理决策全员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生存、发展,必须有一套规范来约束管理。而制定什么样的班级管理规范,怎么制定班级管理规范,不同的管理策略会作出不同的回答。通过民主的方式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班级精神,从而用这种班级精神来沟通、融合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这就是班级柔性管理策略的一个具体运用。在班级管理的实际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在每一位同学直接、民主的参与下制定集体生活的规则,让学生用自己认可的制度来约束自己,不断培养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自觉地为创造健康向上的班风而努力。
教育决策是教育管理者对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选择,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采用的是班主任一人决策机制,不民主、不科学。实行班级柔性化管理,就要求班主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班级成员“人人参与”的众人决策机制。这种全员参与的众人决策,超越了班主任的个人智慧,增强了“人本性”“自主性”,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使管理目标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顺利地得以实现。
四、结束语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完美性,同样柔性管理也有它的缺陷。柔的分寸把握不好,就会出现迁就纵容学生的现象,就会丧失处理问题的原则,班主任要认识到,柔性管理是“剂”,是刚性管理的改良和升华,二者相辅相成,构成班级管理模式。班级的柔化管理突破刚性管理的误区和死角,使刚性管理得到有效补充,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是班级管理方法和手段的两驾马车,所以在使用柔性管理时也要借助于刚性管理,刚柔并济,相互作用,才能够成效显著。
班级决策制度范文5
1 初中班主任的领导
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也就是班主任改造客观世界的行为。领导是带领、指导个体或群体去实现所期望的目标的行为活动过程,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目标、环境所构成的复合函数。班主任就是领导者——主体,学生是被领导者——客体,教育目标是育人——介体,班级是主要环境——周体。
1.1 班级的领导与管理、组织、教育
一般来说,管理与领导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管理,是协调、控制个体或群体去实现所期望的目标的行为活动过程。班主任亦是管理者,学生、班级是被管理者,管理目标是育人。显然,领导是侧重于以个人思想、才识、能力去领导“人”;管理是侧重于以技术制度手段去管理“人、财、物”等,两者殊途同归于“育人” 。组织,是在一定共同目标基础上组合而成的稳定的社会单位。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层组织,它是班主任做为领导者、管理者,实施领导、管理活动的舞台、基地。班主任就是组织者。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活动。班主任就是教育者,就是育人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揭示班级的组织、管理、领导、教育间的内在联系:班级组织,是管理、领导、教育学生的基础;班级管理,是领导、教育学生的手段;班级领导,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班级教育,是组织、管理、领导学生的目的。此四者在教育目标导向下统一起来
1.2 班级的领导决策过程
借用管理学理论,班级管理过程是围绕管理目标,进行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从班级的领导角度看,领导的过程,就是班主任围绕教育目标制定决策、执行决策、检查总结决策的过程。两个过程往往是同一过程,只是侧重点和时间有别而已。
究竟什么是决策,人们的理解和集体表达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认为,决策是对问题或进取的愿望,制定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选择并执行最佳方案的全部活动过程。这个概念包含以下特点:它是全部活动的结果和获得这些结果的决策过程的完整结合;它既包括决策的制定,又包括制定之前的分析、明确问题和愿望、制定备选方案和选择最佳方案,也包括制定之后的决策实施过程;要求以最佳的标准进行抉择,也就是说,最终的抉择方案应是所有备选方案中最佳的。
2 增加班主任的民主领导行为
目前班主任教师表现出的民主行为多于权威行为和放任行为,但是从学生的期望值可以看出,无论城市、城乡还是农村,无论什么样的老师,初中生期望的班主任民主行为均多于知觉的班主任民主行为,期望的班主任权威行为均少于知觉到的班主任权威行为。因此需要提高班主任的民主领导行为,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把握。
2.1 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就是班主任要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以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念和管理制度。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就必须理解、尊重、信任和关心学生,将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可以从教学和班级管理两个方面体现"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方面,创新教学内容,开展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课堂教学既是展现教师能力的舞台,又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班主任老师根据书本知识,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基础水平,在学生与教师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开展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并把握时机,让学生参与其中互动学习,把老师和学生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变"知识型”的课堂为"创造型”的课堂,变传统的"要学生学”的思想为学生"我要学”的思想;在班级管理方面,多用情感少用权力来管理班
级。
2.2 理解学生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师生的相互交往与沟通之上的,任何的教育关系也是体现在交往与沟通之上。要建立理解性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做到的是角色转换,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理解学生不仅是现代教育成败的一个要素,也是教育实践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职业诉求,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对学生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误解;多一分关爱,少一分责骂。理解学生并不等于纵容学生,不等于包庇学生,不等于不要纪律,尤其是在学生的问题行为、问题思想方面。学校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地方,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要立即给予批评、指正。对于屡教不改者更要严肃处理,该严厉的地方则要严厉。如果把理解、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爱与纵容混为一谈,这样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反而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坏处。
2.3 信任学生
初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是班级信任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能否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展开良哇的互动与对话。但是,目前,由于教师对学生信息把握的不准确性,教育过程中的危机性,学生刻意的隐瞒性,使得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产生了新的危机,即"信任危机”。
2.4 尊重学生
尊重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尊重人的学生。传统的师生关系中,班主任总是带着职业俱来的特权,居高临下,认为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七尊重老师,在严格的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尊重。在新的教育环境下,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于学生相互尊重的关系。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库沙耶夫曾指出:"中学时期是孩子们的个人心理与生理基础逐渐成熟的时期。”
结语: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同时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和生活指导。班主任的领导行为对于良好班级气氛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玉霞.普通高中家庭选择性教育消费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0.
[2] 孙颖.建立班主任岗位资格认证制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3] 王清和.国有企业领导者行为系统评价体系研究[D].吉林:长春理工大学,2008.
班级决策制度范文6
一、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级管理理念不科学
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及详细的班级管理计划是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的基本前提,但仍存在部分班主任管理目标模糊,未能给班级发展制定明确目标。另外,多数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首要任务在于学生行为规范及纪律教育,并未意识到班级管理的根本在于人才的培养,这就直接导致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采用“控制”为主的方式,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其实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学生成绩的过度关注,而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班级管理方法仅仅是表面的“管”,而不是结合学生的内心需求,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等差异性特征采用人本化的班级管理措施。
2.班级管理体系不完善
班级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也是目前班主任班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班级管理内容偏差。一般主要通过成绩、纪律、卫生等指标对班级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品性的考虑,进而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侧重于对卫生或纪律的严格要求,而忽视了对品性善良的奖惩。其次,班级管理制度缺失。少数班主任没有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在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没有一个参考标准,增加了班级管理实践活动的随意性,自然也就加大了问题产生的几率。
二、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1.更新班级管理理念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更新班级管理理念,以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生为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在班级制度、目标、方法等方面以学生为本,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而人本化理念的融入不仅有助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等思想观念。(2)公平公正。班级的管理应该是以班级为整体的,所有学生的成长问题都要考虑,这就要求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差异化的管理方法,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性格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3)重视品性。班级管理过程中绝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卫生、纪律等传统性指标,还要注重学生品性的培养,这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4)创新方法。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创新理念的融入是不可或缺的。创新是班主任管理工作得以与时俱进、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创新管理工作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说教式管理方式,通过实践、探索、参观、考察、交流、自我管理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应用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2.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必须通过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1)班级管理制度要切实可行。以班级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完善、制定和细化班级管理制度相关内容。(2)班级管理制度要公平公正。在班级管理制度的确定过程中,要体现集体智慧,让学生分组讨论起草拟定相关条款,征求班内所有学生的意见,共同讨论制定每一条班规,并将仲裁权也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公正公平的管理理念。
3.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学生自我管理是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一条有效途径,包括班干部对班级的管理和全体学生对班级的管理。班级管理过程中班干部的参与是必不可缺的,班主任不仅要鼓励班干部独立展开班级管理工作,还要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肯定他们的工作细节和工作成效,并强调班干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过渡,真正体现人本化管理理念。
三、结束语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日常学习、生活推进的组织者及指导者,其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直接关系着学生行为的规范及学生思想的培育,但从目前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必要针对目前班主任班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为了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让班级全员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季宁 单位:辽宁省辽阳市师范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