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约粮食实践活动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约粮食实践活动报告范文1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实践活动;德育渗透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个性品质、行为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形成时期,因而培养其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传统的说教被多次证明是徒劳,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有效渗透,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熏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超越知识体系的特征,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子,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教师要深入地进行挖掘和研究,实现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效互补。
一、德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必要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德育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德育题材的广泛性。小学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素材十分广泛,大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小到教育学生厉行节约,勤奋学习,规范行为,这些都可以成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题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资源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其一,社会资源。如通过“家乡民俗有哪些”“养殖与环保的探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深入所在社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品质。其二,自然资源。如通过“亲近校园植物”“河水变臭的原因”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投入自然,亲近自然,探索自然,以此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其三,自我资源。如通过“今天我当家”“上超市去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生活经验,获得生活能力,不断塑造和完善自我。
(2)德育形式的多样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就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渠道。教师既可以立足本土,以当地具有特色的活动资源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使综合实践课程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可以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组织各类拓展学科德育点的活动。教师既可以从学生生活以及身边的人和事中挑选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又可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从正面宣传中树立典型,弘扬社会正气,以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影响学生,激励学生。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组织形式来看,教师既可以通过教室内、校园里的总结交流、汇报表演、展示与答辩等形式进行,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进行实验探索、劳动实践、社会宣传等,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无疑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3)德育过程的实践性。针对小学生的德育活动不能以传统的课堂说教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凝滞的课堂中无法对知识形成有效关注和系统习得,那样的知识学习过程是表面的,是无效的,是违背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的。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单调的课堂走向丰富的课外,走向美丽的校园,融入真实的社会。开展与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生动可感的活动中接受道德陶冶,生成了真切的道德感悟,道德体验也由“被动型”变为“主动型”,德育效应更明显。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渗透方法
1.精选德育课题,营造德育环境
一方面,要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必须有好的德育课题。好的德育课题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与要求:其一,要有思想性和启发性,即所选课题要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这是德育课程的基本属性和要求;其二,要具有贴合性,即所选课题不能离学生生活太远,这样无法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就达不到好的德育效果。比如,在教育学生珍惜粮食时,如果仅仅用书本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样的材料,显然是无法让物质条件优越的学生感同身受的。在组织学生开展“粮食的研究”时,可以让学生深入农村,向农民伯伯调查和体验劳动,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通过新闻,关注非洲贫困国家和地区的孩子们仍然在饱受饥寒……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切地体验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而且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要收到好的德育效果离不开良好的德育环境。环境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如马克思所言:“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因而,作为学校,应该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因此,我在本学期实施了以“爱我校园,净我校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打扫学校公共卫生,修缮花坛,张贴名人画像和宣传标语,随时随地提醒孩子们要爱护花草、保护公物、珍惜时间、节约粮食、团结同学……学校走廊、橱窗、板报、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德育渗透作用。
2.分工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性很强,经常需要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考察、总结等,这些活动对于实践能力相对欠缺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往往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开展方式。在进行某个主题的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4~6人为一个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实践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工合作,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如在《保护环境,关爱我们的家园》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将本班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让其中一组的五名学生分别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居民生活垃圾的种类、数量以及处理方式,学生通过采访、调查,将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交由组长写出调查报告。其他组的学生有的调查水污染,有的调查废气污染,有的调查绿化情况,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关心他人品质
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言,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心,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情感。因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的目的性应该十分明确,应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课题要使课程和学生生活及社会实际相联系。例如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喝水、洗刷都需要水,工业和农业生产也都离不开水,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水的现象,而我们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学生就“珍惜水资源”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不仅能灵活运用收集的资料,又能明白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教育每一个学生节约用水从自己做起,一个学生可以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可以带动一个社区,号召大家都为节约水资源作出贡献。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立足于课内外,课堂与生活、与社会相联系,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挖掘教材中实现德育任务的内容,使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热爱生活,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节约粮食实践活动报告范文2
相比学科基础性作业的单一和传统,数学实验作业的内容设计更为综合和创新,需要教师挖掘教材知识点和结合学生的研究基础,找到实验研究的结合点进行设计。在内容的设计上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构建。
一、学科内部的深度挖掘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每一册都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教师要重视这些实践活动的教学,开展活动研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案例1】一粒米的力量
四年级上册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内容是先测量100张纸的高度,估算一亿张纸的高度,掌握“以小估大”估测的实验方法,内容设计与现实问题契合度还不够。教师设计了课外实验作业:假如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那么全国每天会浪费 粒米,相当于 。
完成要求:时间为一周,上交一份书面实验报告,并制作PPT课件,可以小组合作(人数不超过4人)。
一周后的实践活动交流课,学生带来的研究报告是令人惊喜的。从一粒米的由来说起,谈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各种联想,展示了国内、国外仍然处于饥饿中难民的照片,然后引出研究的问题。王艺韵、王宇?I,吴少敏三位同学的实验报告是这样的(摘录自PPT):
假如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14亿人一天浪费多少大米?
1×1400000000=1400000000(粒) =14亿(粒)
14亿粒米约重多少?
我们利用科学实验室天平,称出100粒米约重2克。
1400000000÷100×2=28000000(克)=28(吨)
14亿粒米约重28吨。
节约28吨米够一家三口吃多少天?
假设一家三口一天吃500克米,节约28吨米可以吃多少年?
28000000÷500=56000(天)
56000÷365≈153(年)
该组的结论:14亿人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就可以节约粮食28吨,够一家三口吃上153年,这下让我们知道了每天节约一粒米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了。
挖掘数学学科本身的综合实践资源,开发数学实验课程,让学生在解决综合性数学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带来积极情感体验。 在“一粒米的力量”研究过程中,数学成绩一般的黄同学家里是开饭店的,他拍摄了大量平时生活中人们浪费粮食的现实情境照片,当他把研究报告张贴在自家饭店时,受到了一致的好评,极大地鼓舞了他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跨学科间的整合拓展
“全科”是一种关注整体和整合的教育理念,学生面临的生活实际问题一定是综合的,需要多种知识协同合作才能解决,学科本位的教育观念需改变。教师在设计数学实验作业时,很注重寻找可以跨学科整合拓展的点。如四年级下册,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与目标见。
跨学科整合拓展不是盲目做加法,而是基于相同目标的共同需求之上的牵手,数学可以和科学整合,也可以和英语整合,只要有共同的目标需求,数学可以和任何学科整合,促进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形成。
【案例2】腰缠万贯
四年级下语文组开展了“成语听写大赛”,成语中不少含着数学信息,或是直接从数学而来的。于是设计了“腰缠万贯”的数学实验作业。
同学们,生活中常常有包含数量词的成语出现。例如,“腰缠万贯”。赶紧查一下成语词典,它的意思是: 。
那么从数学角度,你认为一个人“腰缠万贯”可能吗?
100%的学生完成研究报告,68%的学生制作了PPT课件,详细记录自己的研究过程,有图有解释。大部分同学的研究结论“一个人腰缠万贯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询问老人等方式,知道贯是指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万贯也就是10000×1000=1000万文,即1000万个铜钱。通过天平称和计算,发现万贯重40吨左右。
也有同学的结论是截然相反的,卢同学就认为古代人“腰缠万贯”不可能,但是现代人完全可能。他把研究过程制作成了课件,截取部分如下:
实践材料:电子秤、铜钱、人民币……
实践步骤:先用电子秤称取一枚铜钱的质量,约为4克。查资料知道一贯(1000文)相当于200元人民币。计算如下:
古代:1万贯=10000×1000×4=40吨
现代: 1万贯=10000000(文钱) =200万元
1万元重量=115克,200万元重量=23千克
古代的“万贯”也就是现在的200万元人民币,其质量为23千克,比我的体重为25.98千克还轻,而我可以轻松挂在我爸爸的腰上。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腰缠万贯”在古代人眼中是不可能实现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技社会的进步,现代人已经将其变成了可能!
“腰缠万贯”实验作业带给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鼓励提倡把学生从简单重复的“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多做一些综合性的具有挑战的实际问题。
三、家校互动的合作探究
数学实验拓展作业,周期长,研究要求高,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才能真正使实验研究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基础作业的解放除了教师要改变理念外,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减负”也至关重要。及时和家长分享孩子在数学实验作业上的各种表现,在作业布置的前期有指导,利用班级QQ群对实验任务进行讨论和理解;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展示几个同学的作业,引导大家进行点评与改进,在指导中进一步理解实验任务。对实验作业的研究报告要进行班级交流与展示,鼓励和保护家长和孩子的积极性。
【案例3】妈妈的头发有多少根
设计妈妈的头发有多少根这个实验作业,仅仅是因为儿子对妈妈掉头发的一句关心:“妈,你怎么天天掉那么多头发,会不会掉光啊!你不要太辛苦啊!”作为母亲没有不感动的。于是数学问题就来了,妈妈到底有多少根头发呢?笔者希望孩子们在动手实验研究妈妈的头发时,能与妈妈亲密接触,如果能先帮妈妈洗个头,就更好了!至于到底能不能测算出头发的根数,能想到多少种方法,还真是没有要求。学生的实验得到了家长的高度配合,妈妈提供头发,爸爸负责拍照,全家总动员。经过整理,方法主要有两类。
方法1:化整为零法
也就是把妈妈的头发平分,扎满可爱的小辫子。先把妈妈的头发平均分为2份,其中的1份用牛皮筋扎起来。再把剩下的头发又平均分成2份,以此类推,直到可以数清楚头发的根数为止。一共分了13次。数出最后一次数的头发根数为23根,用23×2×…×2,连续乘13次,结果是188416根头发。当然辫子的分法有很多,也有同学借用梳子进行估测,先把妈妈的头发均匀地用梳子分成28份,取出其中1份,再把那1份平均分成6份,数出其中1份是700根。列式计算:700×6=4200(根),4200×28=117600(根)。
以上方法都适合长发,妈妈的头发是短发怎么办?既不能扎辫子化整为零,也不能用梳子平均分,别急,学生也有妙招。
方法2:毕克定理法
用剪刀把布剪成妈妈的头型,在40×40cm的纸上画好每格为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把布盖在方格纸上,描绘布的外形。把边界上的格点用黑笔描出。把内部的格点用红笔描出。用毕克定理求布的面积:(+703-1)×1=712平方厘米。数出1平方厘米上妈妈的头发有140根,712×140=99680(根) 。
结论:妈妈的头发一共约有99680根。
学生脑洞大开的方法让绝大多数的成年人都意想不到,这些方法的获得源于学生对这项任务的浓厚兴趣,也依靠家长的全力配合。实际上,数学实验作业带给学生的远远不止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更是收获了亲情,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当孩子拨开妈妈的头发,看着妈妈的白头发流泪时,一切都值得了!许多家长在评价中这样写道:
节约粮食实践活动报告范文3
【关键词】思想品德;农村;中学生;文明素养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党的十提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广州城市建设的东进战略,都为本市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中学生是未来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文明素养水平关系到农村城镇化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作为本市的一间农村中学,深感责任重大。近几年来,本校重视学生的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并以《农村中学生文明素养与行为研究》作为研究课题,2012年5月该课题获得了增城市德育研究会的立项批准,两年来,课题组以本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取样对象,同时也参考了本市其它同类学校的相关数据,通过问卷、观察、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实践活动,本文是其中一个研究成果。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文明素养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农村中学生虽然身居在落后的农村,但他们崇尚文明,向往文明,大部分人具有一定的文明意识和观念,具有初步的文明礼仪常识;有一定的资源环境意识,能爱护校园环境;绝大部分学生具有规则意识和法制意识,能自觉遵纪守法。但是,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后天教育、以及农村旧有生活习俗的影响,农村中学生的文明素养存在着多种问题。
1、文明礼貌没有落实到日常的具体行动。表现在:平时遇见老师见面,有30%的人不主动向老师打招呼;在语言文明方面,有12%的人经常讲粗言烂语,甚至用当地农村的土话来骂人;课后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人不到10%。在衣着方面,有17%的人经常不按学校要求穿校服,有12%的人经常穿拖鞋进课室(个别人还有光赤脚的习惯),有6%的人经常穿着奇装异服。
2、卫生意识不强。不注意个人卫生,有5%的人经常穿着脏衣服,有10%的人经常直接饮用水龙头的自来水,少数人有生吃蔬菜(甚至鱼肉片)的习惯。在公共卫生方面,约15%的人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习惯,有少数人在卫生间大便时仍用报纸或废试卷纸来当卫生纸用,个别人还有在室外偏僻的树林、花草丛间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3、缺乏正确的生命观、生态观。不爱护动物植物,有少数男生用自制的弹弓射落树上的小鸟,然后将它们剥毛;看到校园草地花丛间的蝴蝶、青蜓、昆虫等小动物时也要设法将它们弄死;有13%的人经常横穿绿化草地,或在草地上玩耍;搞环境卫生时,有些人习惯将树下的绿化草铲除掉。
4、节约意识和观念不强。每天放学后都有个别课室未关灯或风扇,学校厨房外供学生淘米用的一排水龙头经常流着自来水,在学生宿舍,有20%的卫生间的水龙头经常处在开着状态。有30%的内宿男生每餐都有剩饭的习惯(他们认为这并不浪费,因为吃不完可以拿来喂狗、喂鸡等)。
5、在媒介素养方面,大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媒介常识。订阅有报纸、杂志的家庭不到8%,家庭电脑普及率不到20%,而且在这些家庭中,大部分家长都不懂使用电脑,而是任由其子女使用,加上农村地区疏于对营业性网吧的管理,大部分学生都是到一些无牌无证的黑网吧上网,上网行为得不到正确的指导。
二、当前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弊端
造成当前农村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总体水平低的原因很多,但作为学校德育主要阵地的思想品德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主要的问题有:
1、考试与评价制度方面的问题。素质教育喊了近二十年,但应试教育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这种状况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的中学都普遍存在)。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升学成绩成为上级教育部门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学校只看重考试分数,“考到高分就成为三好学生”,“政治成绩好,就成为文明之星”。对学生的操行评价,也以考试成绩来排序,例如,对考试分数高的前20%,一概给予“优秀”。这样,学生只顾记牢知识考好试,而不注意行为表现,不重视道德实践。由于重视知识、轻视能力、忽视觉悟,“知”与“行”脱节或“知”而“不行”,出现了“三好学生参与打群架”、“文明之星穿奇装异服”的现象。
2、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背离教育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基于考试压力,将思想品德课变成一门纯政治理论学科来教,在教学中只强调学生死记硬背书中的概念、原理,而忽视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过程,忽视情感体验和实践,整个教学过程单纯的变为“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记、考试测”。而作为第一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被完全忽略了。学生死记硬背书中的知识点,死啃其理论逻辑。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从头到尾都在忙于知识的灌输,而“无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养成教育。这样的教学严重偏离了思想品德课的目标。
三、在思品课教学中提高农村中学生文明素养的策略
面对当前农村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水平和当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
1、争取上级和学校的支持,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将水平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重视运用发展性评价学生,将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综合起来运用。在考核方式上,要改变单纯用纸笔考试考核学生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应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
2、政治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摆脱学生被消极“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实践,进行自我感悟和自我教育。要寓教育于教学之中,通过知识教学的手段达成思想教育的目的。课堂上,教师应淡化理论逻辑,不应作过多抽象理论的说教,应重视生活逻辑的构建,根据教学要求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充分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关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1)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教学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做到语言文明。在校园内外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不讲粗言烂语,开展“校园文明礼仪提示语征集”活动,举行“校园礼貌用语”演讲比赛。教育学生要真诚待人、做到举止文明、仪表端庄,不穿奇装异服,科学制订“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标准,将自我推荐、学生评、教师评三者结合起来。学生制订“文明礼
仪我能行”学习目标和计划,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2)结合七年级第三课“珍爱生命”加强生命观生态观教育,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与世界上其它生命和谐相处,自觉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不踩踏花草。举行“爱我校园”绿化美化活动,建立“爱护野生动植物”学生相互监督机制,自觉同踩踏花草和伤害小动物的行为作斗争。
(3)结合九年级第四、第九课的教学进行环境资源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动。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用电,不随地吐痰,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在班内开展“节约、环保之星”评选,配合学校开展“节约、环保先进班”评选。
(4)结合九年级第一、二、十课的教学加强责任意识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家里、学校、社会应承担的各种责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教育学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每人做一份“我的角色、我的责任”为主题的手抄报,并举办手抄报展览。
(5)结合九年级第五、八课、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正确认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练好一门书法,学好一门民族乐器,每个寒暑假读一本中国文学名著。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学生。
节约粮食实践活动报告范文4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理念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首先要树立以学生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成长的学问,只能用对待生命的态度去做。生本教育追求的尊重生命、尊重学生,充分地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天性去学习,把学校变成学生自己成长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学校的真正主人。职业院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认真研究和遵循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规律,尤其是学生个性特点与成长规律,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转变教师中心的传统观念,变“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为“学生中心、实践中心、能力中心”。学院通过“职教论坛”、课题研究、论文等各种形式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转变角色,重新定位,由学生的训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伙伴,高度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实践操作、参观访问、角色体验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构成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教学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动脑动手中成长。为开发学生禀赋和潜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强调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思想,在创造中增强智慧,使学习成为其人生追求和自觉行动,在他们提高学业成绩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职业院校不能只求学生“学会”,更要求学生“会学”、“会用”,不能只教学生“适应”,更要教学生“创新”,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现在的发展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学院也尊重学生获取知识、选择专业、选择教师的权利,规定学生入学后可以转系、变换专业,可以选择学习方式,选择分层教学的层次,对教学工作有监督权、评议权。在学籍管理中,尊重学生的自利,强调建立灵活的、人性化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大力推行学分制管理制度。在学校管理和服务工作上要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与困难,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难。要让学生享有必要的知情权、参与权与选择权。
二、让学院发展中的各种因素和谐统一
和谐校园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目的是协调校园的不和谐因素,关注校园弱势群体,使学校发展中的各种组成因素达到和谐统一。如何使学生与教师、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达到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校园文化建设要关注学生在新形势下的思想状况,特别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他们的心灵冲突与价值冲突,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文化建设的实效性。职业院校学生相当一部分是高考、中考无望而又思维灵活、活泼好动的学生,精力旺盛个性强,自律能力差,不爱学习书本知识但动手能力强,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等。这些因素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比如:在学院成立初期,部分女生喜欢染发穿吊带裙,男生吊耳环;有些学生不出早操,早晨第一节课就迟到、旷课;有些学生晚自习后在宿舍酗酒、抽烟、寻衅闹事,违纪事件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学生爱说脏话,不讲卫生,不愿意参加劳动;在潜意识里没有集体观念,自私自利,不服管教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倡导对学生的爱与尊重。“爱”与“尊重”,是教育的灵魂。巴音学院始终把教师的职业态度特别是对学生的爱心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职教论坛、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工作交流等方式,大力提倡对学生的爱心、人性尊重和人文关怀。在校园形成了浓郁的爱心文化和氛围,用爱心与关怀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用肯定与鼓励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用尊重与引导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幸福与尊严。学院特别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职业院校弱势群体主要是来自农村家庭、单亲家庭的困难学生和身体、心理存在缺陷和障碍的学生。学校管理服务部门应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困难心理需求,诚心诚意为学生提供服务,脚踏实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为经济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解除后顾之忧,如学院及各系部设立贫困学生奖学金制度,为经济特困生开辟了助学贷款通道,为特困生在校园提供了勤工俭学平台等,充分体现了“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服务意识。同时学院举办各类报告讲座,开展技能表演活动,树立先进和典型,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活跃校园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幸福快乐地成长。学院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如矿业工程学院,对主体意识比较强、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如果只给他们讲道理,提要求,或奖励与惩罚,作用不大。但通过心理辅导方法,加上角色扮演和参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收到良好效果;又如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说话、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除了究其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外,从心理辅导上也加强了集中注意力的训练(记忆方法的指导、思维能力的训练、意志力的训练)等。对于部分心理存在一定缺陷和障碍的学生,学院加强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建立由骨干教师为主的专业咨询队伍和学生健康教育为辅的队伍,为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咨询、交流活动,同时不断加强心理咨询中心建设,增添心理测试设备,加强学生就业咨询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心理咨询工作创设便利条件。
三、创设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环境和机制
在学生管理上,学院一直要求学工部和广大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式,努力践行生本教育的管理方式。学院把2009年确定为“学生管理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办法和模式,实现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变控制生命为激扬生命。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特色,就是要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群体管理、统一要求、学生被动使用学校资源的旧的管理理念。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是学校与学生双向要求的“约定性”制度,其特点是个体管理、分类要求、多种模式,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和使用学校的资源。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和谐管理,是当今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学院积极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学院章程》,并建立了相应配套、完善的师生管理制度,每年有学院院长与各系、部主任签定《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安全管理责任书》、《卫生管理责任书》,各系、部逐层分解目标,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另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举办贴近校园实际、贴近学生心理特点、贴近学生道德实际,开展富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如2008年学院以“人人为评估做贡献,个个为迎评添光彩”为主题,开展了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系列活动,全校呈现出喜人景象:心理健康的学生多了,不愿助人的学生少了;尊敬师长的学生多了,不懂礼貌的学生少了;爱护绿化的学生多了,践草摘花的学生少了;主动学习的学生多了,被动思维的学生少了;遵守公德的学生多了,不讲文明的学生少了;善于创新的学生多了,不爱实践的学生少了。2009年我院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评估复评工作,并且被评为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四、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
引导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特色的前提和保证,是打造一流职业教育管理院校的有力保证。2009年学院确立为“学生教育管理年”,成立了由院长、分管德育副院长、各系党支部书记、政治思想辅导员、教科研室主任、班主任代表、学生家长代表、法制教育副院长等领导小组和以各系为主的学生管理领导小组,每月确定一个教育主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雷锋,见行动”、“四德教育”、“绿色环保”、“社会实践”、“共铸诚信”、“爱院如家”、“尊师重教”“、法律知识讲座”师生共庆教师节演出、迎新年师生同台大合唱等教育活动。还从文明就寝到宿舍卫生,从仪容仪表到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文明乘车、主动让位到文明就餐、节约粮食,从爱护公物到积极动手美化校园,事无巨细,从小处着手,将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纳入自我教育体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体认、确证,在与自然、社会、他人进行广泛的联系和交往中感悟、成长。学院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以社团组织为依托,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充分彰显职业院校学生个性,如校园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运动会、专业技能大赛、卡拉OK大赛、歌咏比赛大型活动,同时不失时机地开展如演讲比赛、技能大赛、手工制作、电脑制作、专业动手能力、实习实训产品展览等等小型竞赛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氛围。在一系列的动态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的先天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兴趣和爱好得到满足,人文素养得到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塑造了积极进取的思想和高尚的品质,从而促进了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培养学生成为体力、智力、创新力、活动能力与道德素质协调发展的“人”。同时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管理文化,即“心灵沟通经常化,思想教育生活化,管理活动个性化,关注学生发展重点化”。
五、营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校园文化
后现代主义哲学认为,差异无所不在,无差异的世界是苍白枯燥的世界,传统哲学以普遍性、同一性为人的最高本质,只能使个人成为丧失个性、无血无肉无情感的抽象的人。创新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应该是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好、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的能力上,使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得到充分发展,也要充分信任教师和学生的品格,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和展现,使他们的需要得到充分地满足和实现,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在进入社会后能迅速适应环境和环境的变化。创立师生社团组织,构建职业院校独特的社团文化,是职业院校为学生个性发展创设的有利平台和环境。巴音学院大力倡导社团文化,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建设,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提供了专门的办公室。现已成立了彩虹青年志愿者协会、礼仪社、民族文化交流协会、文学社、书画社等29个社团组织,参与者达2000多人。他们自己创办报刊,召开演讲会、讨论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服务性、娱乐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员在活动中挖掘个人潜能,尝试成功与挫折,体味耕耘与收获,学会竞争与合作,培养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学院也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氛围,成为校园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