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1

在县城附近建设标准化学校,用于接收至今没有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的贫困山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为他们提供与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条件。海南自2007年起实施的“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改变了山里娃的命运。

据海南省教育厅厅长胡光辉介绍,海南省辖18个市县,11个是贫困县,教育发展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尤其是基础教育水平低、质量差,薄弱学校比重偏大,优质资源稀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海南大力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截至目前,海南省财政投入14亿元,建设了24所思源学校,改扩建教育扶贫移民学校14所,新增优质学位4.57万个。数万名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贫困孩子得以走出大山,到县城接受优质教育。

记者在王榆芳就学的屯昌县思源学校看到,这是一所全新的现代化校园,拥有绿草如茵的花坛、标准化的篮球场、明艳的塑胶跑道、一流的教学设备。学校接收的学生90%以上来自贫困、少数民族家庭。

更让贫困孩子和家长笑逐颜开的是学校强大的软实力。思源学校建设改变了过去只重硬件投入的教育扶贫方式。海南省政府教育总督学石秀慧说,思源学校招聘的校长均为市县级以上优秀校长,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事业心强,工作投入,加上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学科骨干教师和一批充满活力的年轻“特岗教师”,各思源学校构建了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力量,为山里娃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优质的教学课程。“思源学校真好,可以免费学钢琴,还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绘画课、书法课、舞蹈课,大家可以凭兴趣选择。”王榆芳笑起来很灿烂,她说今后要上思源高中,继续学钢琴。

黎族小姑娘王玉宝告诉记者,在她们以前就读的山里小学,往往一个老师要教很多门课程,音乐、美术课则让他们自习。

由省、市县财政和香港言爱基金共同投入建设的一期10所思源学校经过三年的顺利运行,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学校教学楼下,展示着孩子们精美的美术、绘画作品;篮球、排球场上,山里娃挥汗如雨;学业成绩也大幅度提高,上学期末,第一批10所思源学校中,有7所平均分高于所在市县平均分,9所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幼儿卫生保健;教学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一、中职学校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现状探析

1.不重视该课程学习,基础薄弱

在当前形势下,中职所录取的一般都是由于成绩落后,不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大多数学生不重视课堂理论学习,过度重视技能型课程,对幼儿卫生保健这类基础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2.教学教材实用性不高

目前经过调研发现,我国中职学校《幼儿卫生保健》教材内容缺乏条理,过度关注理论知识。对于一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性知识讲解过少。一些幼儿的常见病例均没有附有症状的图解,均是纯文字表达,缺乏实践性。同时大部分中职学生均为十几岁,对大部分病例不太熟悉,单纯依靠中职教师讲解,学生也难以透彻地进行学习。

3.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课程的教学流程为:组织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新课讲授课程复习布置作业,这种课程教授流程单调而乏味,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教学课程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实用性人才,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

二、中职学校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1.加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由上文可知,中职学校的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结构单一,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由此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水平脱轨。在当前形势下,传统的课堂教授模式难以使学生获取真正的实践经验,因此,加强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要有机结合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进行教学改革时,要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从而制订具体的改革方案。例如组织学生探讨幼儿饮食的现状以及幼儿饮食问题的改进措施。总之,中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幼儿园进行学习与探讨,可以有效地提升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

2.合理选择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这样中职教师在进行课程准备时,才能有效地结合教材所讲的具体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与挖掘,寻找与学生现实贴近的契合点,不断扩充教材内容来提高幼儿保健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并设置与现实情况贴近的教学情境。

3.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中职学校《幼儿卫生保健》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营养基础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如“自幼儿时代开始即食用素食会导致营养的缺乏吗?”等诸多问题,教师在回答学生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本章内容,最后由教师汇总各小组的答案,并通过辩论的方式评出最佳小组,由此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多媒体进行教学,寻找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资料,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建立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与反馈制度

幼儿卫生保健课程的评价方式可以分为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两种方式。概括来说,本门课程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即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同时创建多渠道、多手段的课程反馈制度,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意见反馈箱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学校幼儿卫生保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具体改革措施,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立新.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中职英语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05-01

伴随着我国各行业的日益国际化,作为交流工具的英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全民学习英语早已成为一个大趋势。但是作为非母语,英语一直是令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学科,尤其对于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其英语水平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学生的英语能力也远远不能够满足新形势的需求。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为我国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这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英语教学改革。以下笔者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对英语教学改革的看法。

一、中职学生英语差的成因分析

在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中,学生对英语没有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选择中等职业中专就读的学生多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不被老师关注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本来底子就差,再怎么学,也好不到哪里去,干脆放弃;2、中职学校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长此以往的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我只要学习好专业知识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学习英语;3、在教材方面,多数的中职学校没有专门指定的英语教材,使用的多是由外研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本,虽然内容丰富,但是教材中的知识难度稍超过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对于指定专业的教学来说没有针对性。教师只有自己不断寻找专业英语进行补充,这样,知识的教授既不统一,也很难确保其的准确性;4、不少英语教师因为长期在中职学校工作,受其氛围感染,自身也变得松散、懒惰,缺少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授课时常常糊弄了事,没有做到认真备课、授课……这些都导致了中职学校学生英语能力不高。

二、英语教学改革方法分析

既然原因已经找到,那就应从原因入手,寻找正确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并运用恰当的英语教学改革来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1.改良英语教材

想要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必须要有一套比较固定,并且对学生具有实用性的教材。目前,我国的一些中职学校在英语教材的选择上比较混乱。就笔者所就职的某职业中专而言,在几年的时间里已经换过多次不同版本的英语教材,目前使用的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虽然该教材中的英语也是专门为中职学校学生所定制的,但是涉及到本校学生专业的烹饪英语几乎没有,只有Unit 2 Hotel Service稍微有点儿联系。结果导致教师疲于备课,教学效果不佳。因此笔者认为,在相似的专业中应该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英语教材,其内容要难度适中、由浅入深,更要具有实用性,真正让学生学到专业英语。

2.改进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且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讲下来,可能会令那些跟不上的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所以必须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中职学校注重的是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口语交际上,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彻交际原则,多创造情境和小游戏,在轻松的氛围下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使其敢说、能说。教师要将之前的那种寂静、沉闷的课堂转变为融洽、活跃的课堂,做到在玩中教、玩中学,加强师生互动好生生互动。同时,在教具方面,教师应该多运用幻灯片、图片、视频、录音机、计算机等等这些现代化教育技术,通过展示,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加直观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3.改变考试形式

目前,中职英语的考试方式比较单一,考试形式基本上是笔试,听力和口语测试几乎没有,而笔试的题型也很单调,几乎都是填空、选择、翻译等。这样的考试忽略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需要,而且在无形之中会让学生产生听、说不重要,笔头会就行的错觉。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曾说过:如果你不会“说”,光知道那个空该填什么,那个题该选择哪个是没有用的。正是这样,中职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更需要的是面对面的交流能力,所以我们的考核应当是交际性、实用性和多样化的。考试不一定非要限制在一张试卷上,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水平和专业内容的需要,分阶段式地对其进行听力、口语、阅读等形式的考核,通过这样的多样化考试来使学生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开展辩论、演讲、竞赛等活动,把学生的活动成绩和平时表现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并计入总分。通过这样多方面的测试,真实地检验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英语水平。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中职学生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非常复杂且艰巨,需要广大英语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地创新、改革,最终必能找到一条能够适用于全体学生、并促进学生实际发展的有效的具有自己风格的英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曹美平,谈中专英语教学改革,[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Vol.19 No.6 Dec.2003.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教学 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英语的重要性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各行各业都需要掌握不同程度英语的人才,不少用人单位也将英语水平作为录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但随着中职学校的数量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其英语教学质量普遍下滑。因此,加强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中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中职学校的特点是培养各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学校的重心自然放在专业课上,这是必要的。但是目前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英语被视为可有可无的闲科、副科,在课程的设置和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些中职学校对英语教学每学期的课时和学制方面进行的缩减和限制,忽视了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学无法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不够全面,英语水平低下,就业竞争能力差。

2.生源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普遍较差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下滑。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或者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大部分英语基础知识很差,参差不齐,少数成绩较好的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进行简单日常会话,具备相应的写作能力;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个别的学生甚至不知道二十六个字母的正确书写方法。由于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他们对英语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最后对英语产生厌学、反感情绪,英语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从而造成了英语教学的困难。

3.英语教学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

随着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有的教学基础设施已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大多数中职学校语音设备落后、老化,加上投入不足,使得必要的教学设施薄弱,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开展,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在英语教学软件的方面,一些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错位和偏差,没有积极地开发适合现代生源英语基础的软件,习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无法完成现有的英语教学任务。

4.教学模式陈旧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满堂灌,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服从地位,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没有时间去思考,学生毫无选择地接受老师教授的一切。在当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很多中职学校的英语课还处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这无疑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英语学习处于枯燥的讲解和被动的应试中,往往是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

二、中职英语教学的改革对策

1.改教材

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有一套相对稳定,实用性较强的教材。中国目前的中职英语教材一直未定型,各地对教材的选用比较混乱,存在许多盲目性。因此在相对同类专业中,要有一套既具有专业性,又有实用性的配套教材。这种教材应该是:(1)内容适度,要有科学性、系统性、逻揖性、实用性,由浅入深,不应是跳跃式的,不应过深、过难或过易,生词密度也要适当。(2)学生在校既要学一技之长,又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在英语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基础与专业结合的部分,让学生学习专业术语、单词、简短专业性文章等,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3)增加口语实训内容,加强口语交际,将听说课引入正常的课堂教学。听说课课程设计以听为辅助手段,以说为主要目的。学生通过大量地听说练习,逐步树立说英语的自信心,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改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突破口。要提高中等职业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改进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语言学家毛鲁曾说过:“To learn it, do it …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贯彻交际性原则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因此,要将过去以讲授语法为主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交流式、自学式相结合的教学;将过去单调的读、写模式转变为“听、说、读、写、译”训练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将过去静静、沉闷的课堂,转变为积极、活跃的课堂,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改考试形式,提高学生英语交际水平

目前,中职英语的考试方式单一,多趋向于形式化,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需要。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说过:如果你不会 “说”,光知道那个空该填什么,那个题该选择哪个是没有用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雅思考试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重视语言应用,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多多借鉴。学生的英语成绩,应当包括口试、笔试两方面,这样既检测了学习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只要广大英语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勇于改革,勇于创新,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地探索,总会找出一条能面向全体学生、并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具有自己风格的英语教学之路。中等职业学校的领导和英语教师应在服从全局改革的要求下,在实践中继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多更好地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美平 ,谈中专英语教学改革,[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Vol.19 No.6 Dec.2003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5

关键词:中职教育;有效性;教学管理;课堂要素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风起云涌。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级各类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教师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没有多少实质的变化。

一、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中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

只注意“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人或事;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中职学校管理者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有的中职学校鼓励教师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常常是“虎头蛇尾”,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收获不明显。

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职业教育尤其重要。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二、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

对中职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举例来说,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即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

所以对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中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再次,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教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换而言之,中职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这显然不能忽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中职教育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

三、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

(一)从深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起点。

有位职教人士曾经感慨:“其实最有条件去实现开放教育的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开放;最有理由去实施素质教育的也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推行。”这在某程度上道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就目前中职学校教师的组成结构来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中职教育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现在看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惟有这个的新起点,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识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请进来”和“走出去”才是理所当然;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能的结合,职业能力才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点式、线性的,实践才不至于沦落为理论教学的点缀,“选修”才不至于是“挂羊头卖狗肉”,课堂教学才可能真正“有效”。

(二)从高处入手,着手创新科学评价机制,在管理中体现改革价值导向的新标准。

从各种各样的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规范”与“创新”本身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过程。“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陈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标准。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对原先统得过多、限得过死的规范适当删减,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在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在目的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

鼓励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创新,就是将“有特色”的课堂方式推而广之,并逐步将相对于“原规范”的创新演变成“新的规范”。例如,时至今日,为了正确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学规范”的指标至少应该增添如下几条:教学观念是否转变?课堂目标是否全面?活动方式有无创新?教材运用是否灵活?课堂悬念是否适时变化?还包括课堂开放的程度、与社会的联系和教学时间的分布等。

作为价值导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标准。面对常见的一些专业现实问题,学生有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没有通过查找资料、广泛寻求合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应作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改变当前单独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做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一种职业能力水平的测试方式,并逐渐与社会完全接轨。

(三)从实处入手,着重革新课堂设计思路,在备课中合理配置课堂各要素。

尽管“能力本位”的职教模式已推行多时,各专业有专业培养目标、每一门课有课程目标、每堂课有课堂目标,其最终的归结点应该是具有专业特点的结构性“能力”,但无论是专业的教学计划还是课程的授课计划,甚至教师课堂教学的教案都未能着眼于“能力”,更不用说最后落脚于“能力”。很多教师只是上课传授知识,对专业目标不闻不问,其课堂的有效性显然大打折扣。

反观“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所有课程都应该是某种职业能力的立体结构中的一个分支,每一个专业都应有相应的能力结构图,不仅要让所有教师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这门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哪一种能力,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上这门课,最终可能形成哪种能力。只有这样,从专业培养的最终能力目标入手,课堂教学才可能变得意图明确,行之有效。

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6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瓶颈因素;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4-0069-03

一、调查研究的范围及规模

2013年1月,作为自治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督导专家,笔者参加了自治区首批中职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情况的汇报督查。2013年3月12日至20日,对新疆首批建设的4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进行了现场督导检查,并发放123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涉及学校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由表1可知,教师占56.09%,校级领导占6.5%,中层干部占29.26%,一般人员占8.13%。

二、示范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汇报督查和现场检查显示,除1所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在建设成效上稍好外,其他学校大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未能形成固化的模式。其原因是未能创建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制度体系、运行方式和评价机制。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还不完善,需要加大市场和社会调研工作的力度,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行业企业生产规律,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更加合理。三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些教师虽然取得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了“双师型”教师资格,但是由于职业资格认证不健全,缺乏实践经验,“双师型”含金量不高。四是实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许多设备处在招标阶段,未能有效地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五是资金使用率低,特别是软项目的资金使用,缺乏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标准,造成建设的质量差,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工作积极性不高。六是总结、归纳、提练不足,有一些好的建设成果没能总结推广,示范作用未能实现。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重点建设内容理解有差异

A校领导和一般人员都认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点是“四种模式”,中层干部持此观点的比例为66.67%,教师为30.77%。B校领导认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点是“四种模式”,中层干部持此观点的比例为62.50%,教师为36.36%。C校领导也认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点是“四种模式”,中层干部持此观点的比例为66.67%,教师为22.22%,一般人员为33.33%。D校领导中认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点是“四种模式”的占50%,中层干部持此观点的比例为50%,教师为37.04%。

通过对4所学校的调查表明,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重点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一般人员和教师。教师中有31.88%的人认为改革发展示范建设的重点是实训教学体系,31.43%的教师认为建设的重点是师资队伍建设,31.88%的教师认为是“四种模式”建设,5.79%的教师认为是教学资源库建设。

(二)对建设工作难点的认识不同

在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工作最大难点调查中,37.5%的学校领导认为是资金的使用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57.97%的教师认为最大难点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18.84%的教师认为最大难点是实训教学体系建设,5.8%的教师认为是资金使用。说明学校领导更关注建设资金的使用,而教师则更关注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三)需要外界支持帮助的领域不同

学校领导对示范校建设中需要支持帮助领域的排序是资金使用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和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没有人选择“社会调研方案的编制”。中层管理干部对需要支持帮助领域的排序是资金使用与管理、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和社会调研方案的编制。教师对需要支持帮助领域的排序是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资金的使用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和社会调研方案的编制。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7项内容中有6项都涉及社会调研的成果,这是贯彻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方面需求度低,说明学校对“四种模式”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内涵及基础理解不够。

(四)教师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较高

教师对自我参加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积极性的评价中,46.38%的教师认为非常积极,认为积极的占47.83%,认为一般的占5.8%;62.50%的校领导认为教师参与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是积极的,12.5%的校领导认为积极性一般。分析可见,教师参与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是积极的,但是不知道建设什么、建设到什么样的标准。

四、制约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成效的瓶颈因素

调查表明,制约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成效的主要因素,是学校缺乏有效的指导、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师虽然理解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但不了解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真正内涵。

第一,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设计存在问题。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建设奉行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建设原则,是一种将教师排斥在外的改革形态。建设之初由学校领导和部分中层管理干部制定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教师只是改革方案的执行者,而不是项目建设的策划者和设计者,在此前提下,教师对改革的理解不足。

第二,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缺乏有效的前期培训。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7项内容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都是围绕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如创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创新“教、学、做”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要求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初期要加强培训,使教师明确示范校建设的内容、建设流程、建设标准以及建设资金使用等,并建立定期内部研修活动。这是保障建设成效的重要前提。

第三,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缺乏教师自我创新的环境条件。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参与工作的成效,工作成效则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要给予教师宽松的工作环境,特别是要给予教师尝试新教学策略的弹性空间;二是给予教师改变其教学策略的自;三是学校要支持教师的变革,要建立政策、资金支持体系;四是要建立教师间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来协调校企之间、校内教师及兼职教师、教师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缺乏本校特色。被调查的4所中职学校在制定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方案时,一味模仿其他学校的范式,使其建设内涵脱离了学校自身的现实情境,与学校现行的体制机制、教学实践模式、内部管理体系、学校文化出现了冲突。教师虽然参与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建设的范式与教师内在知识结构、经验积累不相适应,导致教师缺乏安全感。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本身就是一场学校教育教学的变革,不可避免地与教师的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感因素联系在一起。如果不从本校实际出发,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建设方案,建设成效就难以体现。

第五,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缺乏人才激励政策。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管理体制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鼓励创新者和实施者改革的制度体系,在人事聘用、职称评定和物质奖励方面要突显学校的特色,建立校企相互融通的分配制度,使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企业都有相近的收入,这样学校才能持续地将企业的技术能手引入学校,学校的教师才能真正走出学校,才能使7项建设内容既体现学校特色又具有行业特点。

参考文献:

[1]彭瑜.关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推进策略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2(7):4-7.

[2]苏志满.准确把握中职示范校建设着力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101-102.

[3]董红梅,杨臣,刘丽.中职示范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林区教学,2013(1):19-20.

Analysis on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Influe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ve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Case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our Demonstrativ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Xinjiang

WANG Chang-ming, WEI Hai-bin

(Urumqi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02,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