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工智能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1
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在青少年队伍中发现并培养有开拓性、创造性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多种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来。其中,课内外科技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多年辅导和培养课内外科技活动的工作经验来看,注意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和比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由为重要的。这样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更能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青少年是人的一生中认识能力的旺盛阶段,他们的智力发展十分迅速,对客观世界兴趣特别浓厚、好奇心强、求知欲望盛、思维活跃喜欢发问、模仿等。这就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引导,从而培养他们创造发明的兴趣,强化创造发明的意识。
科学发明是以依靠作为创造活动的前提,创新意识是创造活动的出发点。要善于消除学生在发明创造中“高不可攀”的思想,树立别人能做我也能做到的坚定信念。启发学生注意身边的科学。从学习、劳动和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那些不方便、不顺手、不称心、不先进、不科学课题,并激励他们大胆创造、打破常规,多方面去联想,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和创作灵感。从而强化他们创新的愿望直达入迷的境界。
结合本校的实践情况,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开展以“小制作、小发明、风筝、七巧板、车模、航模比赛”等――“爱科学月活动”。并邀请专家学者做科普报告、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在教导处、辅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共收集师生各类作品上千余件,并多次受到了师生、家长、校领导以及上级单位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向全校普及科普知识、科学思想,在全校学生中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学校活动。
青少年的科技活动主要是在课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和发展的,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科技知识毕竟是很有限的,搞好青少年科技培养,提高和培养青少年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的方法和学科学的兴趣,都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完成的,所以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就应当在这一方面多做努力。
多年来,我校青少年科技活动利用十二种少年发明法指导:
1.“加一加”法则
原理:可在这些东西上添加些什么吗?
把这些东西跟其他东西合并为一体,结果会怎样?
例如:风雪大衣(大衣加帽子),带闪光灯的照相机(闪光灯加照相机),收录两用机(收音机加录音机)。
2.“减一减”法则
原理:可在这件东西上减去些什么吗?
可以减少些时间或次数吗?还可省略或取消什么吗?
例如:我们的汉字不容易写,有许多字的笔画很多,很难写。我们国家听取群众意见,请专家研究并搞了汉字简化方案,使很多繁体字现在省去了许多笔划。如小发明的“发”字,原来是“l”。现在就好写多了。
3.“扩一扩“法则
原理:使这件东西放大、扩展会怎么样呢?
例如:利用普通算盘放大制成大算盘,可挂在黑板上上课,效果很好。
人们还广泛运用放大扩展的方法制成放大镜、望远镜、银幕电影等等。
4.“缩一缩”法则
原理:使这件东西压缩或缩小会怎么样?
例如:为使人们携带方便,塑料厂用薄膜生产一种“袖珍雨衣”,比起一般雨衣的体积来,它是大大缩小了,折叠起来只有一包香烟那么大。我们还可见到许多应用“缩一缩”办法制成的产品:压缩饼干、袖珍词典等等。
5.“变一变”法则
原理:改变一下原来物品的形状、颜色、味道会怎么样?
例如:铅笔的外形不同分为圆形、六角形、扁形等,铅芯颜色深浅分为黑色、彩色等。牙膏的味道不同分为水果香型留兰香型和薄荷香型等。
6.“改一改”法则
原理:找一找这件东西还存在什么缺点?需要加以改进吗?它在使用时,给人带来什么样的麻烦和不便?
例如:伞太长,不便于携带,人们把它改成折叠式的等等。
7.“联一联”法则
原理:某个事物的结果,跟它的起因有什么关系,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么?把某些东西或事情联系起来,能帮助我们达到什么目的吗?
例如:捕鼠夹的发明是用了这样的“连环计”,准备老鼠喜欢吃的事物作诱饵――安在联接弹簧的挂钩上,让贪吃的老鼠触动挂钩――由于弹簧的作用,使挂钩突然松开――由于弹簧的反作用力,带动夹子把老鼠夹住。这就达到了灭鼠的目的。
8.“学一学”法则
原理:有什么事物可以给自己模仿?模仿它的形状、结构,会有什么结果?
例如:传说鲁班被茅草拉破了手,他就模仿茅草边缘的小齿发明了锯子。现在已经有了一门新兴的科学叫“仿生学”,它就是“模仿生物的科学”。模仿鸟的飞行,发明了飞机;探索人的大脑功能,发明被称为“人工智能”的电子计算机。
9.“代一代”法则
原理:有什么东西能代替另一样东西吗?
例如:“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当时要知道大象的重量,可当时没有能称几千斤重的大象的秤。曹冲想出用重量同这大象相等的许多石块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我们还可以见到许多“代一代”的事例,如人们想出了“以塑代木”、“以塑代钢”等。
10.“搬一搬”法则
原理:把这件东西搬到别的地方,还能有别的用处吗?这个想法、道理、技术搬到别的地方,也能用得上吗?
例如:日常所见的电视机上的拉杆天线“搬”到圆珠笔上去,成了可伸缩的“教棒圆珠笔”。
11.“反一反”法则
原理:如果把一件东西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后、横竖、里外颠倒一下,会有什么结果?
例如:“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大水缸,要是不马上把他救出来,就会被水淹死。司马光就是用“反一反”的办法,要使掉进缸里的人不被淹死,就要想法使人和水分离。别的小朋友想的都是“人离开水”的办法,可是司马光想的办法却是“水离开人”,于是他搬起石头砸破水缸,使水缸里的水流出来,掉进水缸的小朋友得救了。
12.“定一定”法则
原理: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或改进某一件东西,为了提高学习、工作效力和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疏漏,需要规定些什么?
例如: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规定水结冰时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中间分为一百等份,每等份代表1℃,这就发明了摄氏温度表使用的“温标”。
你都能用这些方法,还能发明出什么新的东西吗?
我校青少年就是利用这些方法发明的《针孔式颜料盖》、《简易晾衣绳》、《节墨套》、《连衣手套》、《多功能视力表》、《洗瓶器》等作品,在参加乌鲁木齐市、自治区和全国以及国际青科展比赛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和我校从事青少年科技工作的教师抓好学生的课内外科技活动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经过多年课内外科技活动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中也得到了一些尝试,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去探讨,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的创新的原则下,将青少年科技活动能力的培养继续开展下去,活跃校内外科技活动,使青少年更加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工智能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2
2007年7月,作为访问学者我来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简称OSU)。 OSU大学创立于1870年,地处美国中西部,校区环境优美、宁静,树木茂盛。在校学生5万多人,设有19个学院、170个科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SU) 每年分为4个学期,我旁听了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课程。通过这次学习,我有机会了解到美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育状况。下面我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考核方法以及实验基础设施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机房实验条件
OSU大学的计算机房每天24小时对学生开放,每一间计算机房都会配备4-5台激光打印机,免费供学生使用。全校每台计算机都与互联网相连,且速度很快,学生也可以在学校任何地方无线上网。学校分配给每个大学教职工和全日制学生一个以@osu.edu结尾的电子邮箱。即使毕业离校多年,学生的账号也不会被注销,他们仍然可以用这个账号登录母校主机,查询感兴趣的信息。针对住校生,学校在其宿舍提供免费宽带接入服务,学生只要填张申请表即可办理;针对住在校外的学生,学校另外提供号码,学生键入这个号码就可以免费登录互联网。
OSU大学的主机基本上都是UNIX系统,所以要使用学校的资源就必须学会使用UNIX。我所在的计算机系,学生普遍使用Windows + Unix/Linux两种操作系统。 学校服务器上安装了C、C++、Java等编译环境,由于服务器运行非常稳定,学生可以将其当作稳定的网络硬盘使用;系里还为每个学生分配一个账户,并在文件服务器上为每个学生分配个人空间,学生的学习资料可以存放在上面。为了避免把源代码或作业忘记在家里,学生可以在服务器上备份文件;在机房学生可以使用任何一台机器访问自己空间,即使在家里也可以随时登陆学校的服务器,进行远程操作,使用上面资源进行学习。系里的学生一般都会掌握关于如何使用VI文本编辑器、如何管理文件及设置权限、如何编写脚本、如何运行脚本程序、如何在UNIX下实时交谈, 以及如何安装自己的应用程序。由于SSH比telnet安全性强很多,系里要求学生尽量使用SSH远程登录学校的UNIX主机。
3课程设置及选课方式
OSU大学本科新生入校时可以不分专业,招生办公室根据学生兴趣分派导师指导学生选课。通常一名导师负责若干名学生,而学生的专业要根据个人选修课程的情况到高年级才逐步明朗。一般新生进校后,学生会就组织学生了解专业,引发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学校会为每位想学计算机的同学提供一份指导性文件,说明在OSU学习计算机的几种途径。计算机系本科课程的设置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统计、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英语、经济、艺术等各个专业的课程。可以说这里的本科生是通才教育,无论是什么系的学生,在前两年都要上一大堆公共课,学生一般会在第三四年进行本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在学科的发展中迅速调整自己的学科方向,跟上学科发展的潮流。
为了满足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自己学习计算机和应用计算机的需求,系里还开设了一些侧重于应用的课程,其中一些课程的内容类似于国内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内容,比如“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S201)。学完CS201后,如果想继续深入学习编程的知识,学生可选修计算机程序基本算法(CS202)。学完CS202后,学生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意向,如果想进计算机专业,就可开始系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而不想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可以选修计算机系为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随着近年来需求的变化,计算机系的课程设置更加灵活,涉及不同领域,如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图形学、数据库、计算理论、并行与分布式计算、人工智能、数值分析等。这也充分体现了美国大学教育体制的一个特点,即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新学期开始前,学生都会在系里拿到本学期开设的所有计算机的课程简介的手册,手册上会注明课程编号,本学期开始及结束的日期,授课教师的信息,授课教室,授课时间。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了选课系统,学生可根据自己课程要求到网上去选课,如果注册某门课程的学生比较多,将会有几个教师同时讲授同一门课。学生可以选择上哪一个教师的课。如果某个教师招收的学生已经满员,学生则只能选择其他教师,如果都招收满了,学生只能等到下个学期再选课了。当然,如果上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这门课不适合自己,学校允许学生在一定的期限内注销所注册的课程,同时会退还此课程的全部学费给学生本人,而在成绩单上不作任何记录。当学生确定了选修的课程及缴付所有的费用后,就可以用自己在学校的邮箱帐户登陆到学校的Carmen (一套供学生和老师交流学习)系统。学生在本学期所选课程都会在上面显示,学生还可以在上面看到授课人员(列出讲师、TA的名单及他们的电话和email地址)、课程内容概要、课堂讲稿、上课时间及地点、答疑安排(时间、地点、答疑老师姓名、课程先修要求、教材、参考书、考核方式(书面作业、上机实验、Project、期中、期末考试等安排和所占分数)。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讨论专栏对该课程出现的难点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在作业提交专栏对作业进行提交;每次考试成绩都会在上面显示出来。
4授课方式
美国大学在教学内容上比较灵活,以学用结合为主要着眼点。授课教师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自己制定教学大纲和选用合适的教材,这里的计算机教材一般每年都会更新一个版本,编写教材的人员会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加入其中。有些教师不指定教材,而是采用自己的讲义。很多老师在上课时都习惯准备随堂使用的讲义,内容包括补充的素材和本节课布置的习题。在第一节课上,教师通常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课程提纲,上面会列出该门课程所要求的教材及其他参考书,另外还会告知学生必须完成的课后作业、团队作业和课堂演讲、小测验次数、出勤率的考核、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安排等信息。其中出勤率占总成绩的5%-1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25%,期末考试占30%-35%,其余部分就由课堂小测验,课堂演讲以及平时作业(独立作业和团队作业)组成。
我旁听的是一门高年级的“网络安全实训”课程,学生在选修这门课程时,要求具备一定的网络和安全方面的知识。该课程授课教师由一位研究网络安全方面教授、一位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学校网管人员和一名助教组成。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在VMware环境下创建复杂灵活的计算机网络,对各种Linux或Windows系统的服务器(Web、Database、LOGIN、DNS )构筑安全堡垒,进行安全防护;在LINUX环境下熟练使用防火墙以及各种入侵检测工具;找到并修复系统中的各种漏洞;学习对系统的攻击和反攻击。
“网络安全实训”由课堂教学、上机/实验和团队讨论三个部分组成。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会把每次讲课的内容提前放在网上,学生可以提前对课上内容进行预习,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带着问题来听课。这里的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会随时提问,教师也会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并且在上课过程中经常停下来问学生是否有问题。在同计算机系的教师交谈中我了解到,美国高校的教学很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如果课上没有学生提问,一般会认为这是一门不太成功的课。
网络安全课程,注重学生对各种攻击和反攻击技术的学习,由于这些技术可能有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课程注意事项里会明确禁止学生用这些技术做违反法律和危害别人的事情。为了更方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系里负责计算机资源的技术人员为这门课单独构建了安全的虚拟网络环境,学生可以在这个VMware环境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对计算机进行扫描、侦听、攻击和反攻击、破译主机密码等。由于计算机课程的上机课和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校的资源是全天24小时为学生开放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做实验时间,随时通过远程登录访问到学校主机,对于选择网络安全课程的学生,系里还为他们提供特殊权限以便连接到系里为这门课所设的VMware环境中,给学生创造灵活的学习环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这门课的项目作业,是以团队来完成的,所以团队讨论成为学习这门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每个团队小组成员由3-4人组成,团队讨论课是由助教来组织的。团队作业的分配由小组成员讨论决定,每个人各自负责相应的部分,并规定好完成的最后期限。在团队作业的进行中,每个成员都会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都不希望因自己的原因影响团队的最终成绩。但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所有的成员都会聚集在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案。学校提供的Carmen系统为每门课程提供了专门的讨论空间,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到上面去讨论,通常很多问题都可以直接在上面找到答案,通过这样互动的讨论,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得到了贯彻。
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完成3个大的团队作业,每个团队作业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作演讲并写出工程报告。在讲解时,每个人讲述自己所完成的那一部分,也可以由团队指定一个成员讲解全部内容,其他人员进行具体的补充。可以说课堂演讲实际上是较难的学习内容,因为在演讲期间,教师及其他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演讲者的话题,提出他们的问题或观点,而所提的问题也是灵活多样的,但通常都是与演讲内容有关联的问题。所以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演讲者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美国大学注重团队学习,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与组织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工协作和团队精神。
为进一步与实践结合,拓展学生知识面,教师在课程进行中为学生安排了网络安全方面的讲座,演讲者包括负责学校网络安全的工程师以及网络安全公司的技术人员。他们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情况对目前互联网上发生的网络安全案例进行讲解,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实际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评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及测评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主要手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导向作用。因此,一个好的考核方法至关重要。与我国相比,美国大学的教师有较大的自由度,除了可以自己制定教学大纲,自己选择教材之外,还可以自己制定对学生的考核方法。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为例,平时的课后作业和上机作业成绩在总成绩中占了45%的比重,按时出勤占了5%,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只分别占20%和30%。而“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则是要求学生完成3个工程项目,并且在每个项目完成时都要作演讲并提交三页的项目报告。成绩则由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报告提交情况来决定。根据不同的课程,教师的考核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但他们都非常重视学生平时成绩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在美国高校中,每门课程的考试次数比我国高校多,因此学生平时的压力较大,另外,学生课后作业又多又难,教授通常会规定最后期限,超过了期限,该次作业的成绩无效。教师对作业很重视,会用一定的时间来讲评。美国大部分的课程除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之外,在每个单元结束后都有一个小测验,为了提高学生实际能力,上机/实验课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美国大学没有补考的概念,如果某门课程不及格,学生要重缴学费并重读这门课,成绩单都会有记录。严格的学分管理制度起到了督促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业的作用。
6结论与启示
由于文化、国情的不同,中美在大学教育、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并借鉴美国成功经验对我国计算机教育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课程设置上,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市场的经济需求,避免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现象。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知识储备,努力造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便紧跟国际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最新理念和技术,将最新的信息传授给学生。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关教学内容的讨论,参与课程和教学法的改革。在学业上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动权,适当减少课堂教学总学时,安排一定的课外作业以增加学生课外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读书、写文章并参加各种各样社会实践活动,以达到自主学习、锻炼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