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学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学习制度范文1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127-01
在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加强,各种即时和有用的信息都是通过英语这种重要工具来传播的,而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无疑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各种各样的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分量一直都是比较重的,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成绩的好坏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习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英语阅读重要性的分析,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希望能找到适合他们的英语阅读方法,以整个提高其英语成绩。
阅读是各类学生均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它在帮助学生取得知识信息、拓宽知识面、增加学习兴趣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众多英语界人士在说到英语的学习方法时,均会谈及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大量阅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很多其它形式的练习无法达到的。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对于多次重复出现的词汇和句型能产生一种循环的印象,可以在不需要死记硬背的情况下掌握它们。许多语言现象也会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被潜移默化地吸收。另外,在英语考试中,除了阅读理解之外,其他所有题型也都需要学生在读懂、读对的基础上才能被回答正确。因此,进行大量阅读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必经之路。
笔者2011年10月在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尚德光伏学院的大一入学新生(135人)中随机抽取了4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试,所测试卷为2010年12月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后将各个学生的阅读部分得分提取出来进行了相关统计,发现得分高于25分(满分为35分)的学生寥寥无几,仅占所测人数的5.9%(8人);而低于15分的学生人数居然达到了29.6%(40人)。由此可知,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基础相当薄弱。针对此调查结果,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和老师双方面的共同努力。
就学生而言,首先应该培养二次阅读的习惯,这样对于提高逻辑分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大多数学生在完成阅读理解练习之后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核对答案,少数学生则是对完答案后会分析一下做错题的原因,前者对于锻炼阅读能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后者也只是停留在完成题目的表面的目的。其实,在改正过答案后回头重新阅读该文章,可以帮助读者理清文章的结构布局、更好地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至于对文章可以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另外,对于第一次阅读时遇到的生词、难点应该及时地查阅相关资料,或是咨询同学和老师,对其细致地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扩充词汇量,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在进行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学生们往往因为应试的要求而加快阅读速度,对文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肤浅的或者根本一窍不通的层次,所以第二次阅读的精细的过程,才能真正起到提高阅读能力的作用。
学生们要注意的第二点,便是多分析长、难句。在很多阅读的材料里都会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句子,而原因也大多是因为句子的“长度”,这样不仅给学生带来了答题的障碍,也对他们心理上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使得他们没有勇气继续阅读下去。其实,英语句子的主干都很简单,只是因为在这个主干上附加的其它一些修饰的成分比较多,才使得许多阅读者对这些长句“望而却步”。因此,学生们平时应该选定一些适当的语法书,着重学习其中分析句子结构的章节,然后学着自己写一些长句,学会在简单句的基础上附加一些从句、非谓语动词等以丰富句子的结构。这样一来,在知道了怎样“加”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地在分析句子时进行正确的“减”。
学生还需要做到的第三点,就是将平时做练习时遇到的文章按其涉及的主题进行分类,比如说教育类、文化类、体育类等等,考试前再对它们进行有目的的分类复习,这样可以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某一类文章的构思特点,在做题的时候更便于分析文章的结构。
就老师而言,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练习阅读的机会,并巧妙地运用“读”与“写”、“读”与“听”或者“读”与“说”的结合,让学生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比如说,针对练习中出现过的一些阅读材料,教师可以灵活地设计一些练习,将其转化为听写、对话或者英英翻译等的答题形式,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条件下,更好地促进、提高阅读能力。
其次,鉴于课堂内时间的有限性,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精读的训练,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的练习。快速阅读的方法主要有略读和寻读两种。略读要求读者选择文章的一部分内容进行阅读,忽略其它一些不相关的内容,这样有利用读者在短时间内对文章的主题、结构及大体内容有个相对的了解;寻读指的是带着目的快速地扫视文章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者自己所需的信息。这两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均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获取的信息量,在考试当中也比较实用。
高中学习制度范文2
高校的学期是高等学校教学年度的分期,也就是对一个教学年度进行的若干阶段划分,是上课时间的一个单位,每个学期有相应的开学时间和放假时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学期制,不同的学校也实行不同的学期制。由于中美两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社会环境不同,高校学期制度的差别较大。
1 美国高校学期制度
1.1 美国高校学期制度
众所周知,美国高校在行政管理上具有高度自主权,各学校执行的学期制度(Academic Calendar System)也各不相同。大部分美国高校采用的学制是学期制(Semester System)和学季制(Quarter System),学年一般从当年的8月末或9月初开始至次年的8月结束,但每个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安排一个学年的注册、教学、毕业等事务。如果细分的话,还有像Trimester、Mini-semester等,但在美国这些都是学期制的改进或补充形态。
1.2 学期制(Semester System)
这种学期制是美国大学最常用的学期制,大约有60%及以上的高校采用这种学制。学期制(Semester System)中一个学年分两个学期,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每学期制15~16个学习周。秋季学期(Fall Semester)一般是从8月末到12月末圣诞节前,春学期(Spring Semester)从1月初元旦假期后开始至4月末5月初结束。学期制的学校也有暑期课程(Summer Session)的安排,有的大学也叫夏季学期(Summer Semester),大约有几个学习周,学生可自由选修暑期课程,也可以进行社会实践或休假。
如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实行的是学期制。从该校2015―2016学年的安排来看,秋季学期从2015年8月24开始上课,至2015年12月18日全部结束;春季学期从2016年1月5日开始至4月29日结束,大部分的课程都安排在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该校还安排了暑期课程,为期6周至10周不等。很多学生会利用暑期修学分、实习、打工。
1.3 学季制(Quarter/Term)
美国高校采用学期制较少,大约有20%左右的学校采用。学季制是将一个学年划分为秋季学期(Autumn Quarter)、冬季学期(Winter Quarter)、春季学期(Spring Quarter)和夏季学期(Summer Quarter),每个学期大约为10周左右的时间。秋季学期是9月至12月,冬季学期是1月至3月,春季学期是4月至6月,夏季学期是7月至8月。
采用学季制的学校大部分在美国西海岸地区,包括Oregon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tanford University,Universities of California(Berkeley和Merced除外)。如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实行学季制。从该校2015―2016学年安排来看,秋季学期从2015年9月21日开始到12月11日结束,冬季学期从2016年1月4日开始到3月18日结束,春季学期从2016年3月28日开始到6月8日结束,夏季学期课程从6月20日开始到8月13日结束,在学期中间会安排各个学期注册、成绩确认、授予学位等事务。
综上所述,美国大学的各种学期制度各有利弊。学期制的每个学期上课时间相对长,学生可以较深入地学习课程,每学期还有一周左右的复习时间学生们可以获得较高的成绩,同时与任课教授们进行更好的交流。相比之下,学季制上课方式比较紧凑,学生们需要在10个左右的学习周修完3~4门课程,而在学期制的学校在15个学习周修完同等数量的课程。因此,学季制学校学生课程成绩不能等同于学期制学校学生成绩,不能获得同样的GPA,需要按一定比例折算才可以。但从学生经济负担角度来看,学季制的学校学生一年可以分三次交学费,而学期制的学校需要分两次交,因此,经济压力相对小一些。
2 中国高校学期制度改革的尝试
2.1 中国高校学期制度
中国高校管理体制来看,实行的是教育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规划管理和监督高校事务的管理体制。中国高校分别由各部委、地方政府对口管理有关高校,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各级主管部门指导高校发展方向,制定相关政策,管理监督高校的相关事务。因此,中国高校学期制度的安排上自主权相对弱一些。
中国的各类高校普遍实行两学期制。一年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从8月末9月初至隔年1月中下旬,第二学期从2月末3月初(依照农历新年的日期决定)至7月。每个学期一般安排20个教学周(包括教学实习和期末考试时间)。中国高校学生在校上课时间比较集中,全国高校开学与放假时间也比较统一。
在每个学期的安排上,严格规定从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只要是同一个专业同一年级的学生所学内容是一致(除校选课),这与美国高校学生自主选课方式也不同。因此,中国高校学生入学与毕业非常有规律,除极少数学生,都会在学校规定最低年限内毕业。
2.2 中国高校学期制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国高校于1999年起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数量,高校规模也随即开始变得庞大起来。高校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部分高校开始了包括学期制度在内的教学制度改革。
在学期制度的改革中,大部分中国高校采用的是“三学期制”,也就是“二长一短”学期制。这种三学期制将一年学年分为三个学期,第一学期从9月中旬开始到春节前两周左右结束,第二学期从2月末开始到6月末结束,第三学期是从7月至9月初之间。这样使原来的教学安排时间变紧凑,增加每天上课时间,如原来每天的10节课变为12节课等,寒假长度保持不变,延长暑假长度,也就是将原来的暑假变为第三学期。从课程安排上来看,第一、第二学期的主要课程安排计划基本不变,增加了第三学期教学内容。从各个参与改革的高校情况来看,有的学校第三学期主要安排公共选修课程、前沿型或交叉型课程,这类课程一般不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只需要对内容有了解就可以;有的学校则安排了实践课程、科学研究等内容,安排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或学校实验室进行相关实践活动;还有的学校安排了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讲座、开放课堂等内容。
国内高校的学期制度的改革有其积极的意义。首先是高校进行学期制度改革以后使学生选课自由度增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学期制度的改革,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最后,高校实施三学期制为主改革,为以后深入进行学期制度改革提供经验,从学校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等方面提供更多经验。
但这种改革也存在着不少弊端。一种是,学期制度的改革流于形式,只是教学时段上有了变化,而在教学内容与效果上没有变化。如:一些高校第三学期课程是强制性的,因此,出现一个多月“对付点到、对付作业、跟老师求情、跟分数博弈”等现象。另一种是,学期制度的改革没顾及到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如有的学生想旅游但因为第三学期课程而被迫取消,有的学生的国外实验室项目因为这第三学期课程而被耽误,而准备考研的同学不能集中时间学习等等。
据统计,现在国内实行三学期制的高校有50多所,虽然在全国高校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但也为高校学期制度的改革进行着有效的尝试。
3 高校学期制度改革的建议
中国高校在学期制度改革方面已经进行了尝试性改革,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的经验,在未来的进一步改革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要有资源统筹意识
高校学期制度的改革不是简单地将长的变短,短的变长的过程,也不是缩减哪个增加哪个的问题,它是一个高校甚至一个管理部门要用统筹意识来进行规划的问题。高校一个教学学期的变化,除学生要改变学习时间以外,更主要的是要调整相关教师、高校教辅部门、后勤部门的工作时间,期间包括人、财、物、信息的统筹安排。
3.2 应进行协同改革
学期制度的改革应与大学其他高校管理制度的改革并行,尤其是和学分制度、课程考核制度、录取与毕业制度、学费制度等协同进行。从美国学期制度情况来看,变化过程主要考虑的是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及高校自身发展需求,因为可灵活采用不同的学期制度,减轻学生经济和学习负担,给更多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高中学习制度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诃汇量;教学方法
我国的中职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新型技术人才与应用型人才。而在中职教育中,英语阅读的训练是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目前,英语阅读已经成为我国中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课程。
一、我国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作为英语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学生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能够极快地促进学生对其他语言技巧的有效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阅读、大量的口语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而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英语听力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然而,我国当前英语教学中却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1.中职教学中英语阅读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课程涵盖内容较大,而英语课时的安排却较短,导致教师无法在课上完成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因而在有所取舍后只重视课文内容而忽略了课后阅读与联系部分,这就导致许多的英语阅读内容不为学生所了解。
2.中职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但是由于基本的应试教育模式以及教育体制市场化的影响,实际成果并不很大。在英语教学中,语法翻译仍然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教师课堂教学手段也是完全围绕着国家四、六级考试等英语资格认证考试展开,这就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偏低等情况。
3.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我国各中职院校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还停留在“自下而上”的传统阅读模式中,即让学生由最基本的字母、单词开始,逐级获取信息,并最终到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不但影响了阅读速度,同时也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导致学生阅读量下降、理解偏差等严重后果。
二、提高中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途径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就已经清楚地了解到兴趣爱好对人们学习成果的促进作用。在现代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重视对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工作,只有让学生对英语产生足够的兴趣,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使用各种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如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编辑动画短片,或播放一些经典的英语歌曲,这样通过课前营造气氛,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其次,教师还应坚持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组织教学,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英语对答,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同时能够一定程度的提升学生对语感语境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尽量的保持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心情,通过语言、动作等与学生形成互动,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创设各种英语语言实践机会,如学唱英语歌曲、观看英文电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表演英语短剧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英语问答竞赛、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娱乐性较强的游戏方式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2.扩大词汇量,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语法训练
对中职学生来说,英语阅读能力主要在于对词汇量的掌握情况,掌握的词汇量越大,理解的也就越快。如果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达不到一定的程度,其分析、推理等语言思维能力就难以应用。因此,要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就应当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构词法、一词多义等方面锻炼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教会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结合上下文以及词根、词缀等方式推测词义。中职学生对英语语法的掌握还有很多不足,这就需要教师系统地进行语法教学,尤其是课中一些难以掌握的句子成分间的逻辑结构等,必须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抓住句子中的核心思想。
3.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全篇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
要提高中职学生对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就需要教师锻炼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整体理解与分析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锻炼学生对全篇课文的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技巧可以有效地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与语言掌握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选择多样化的题材与文体,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体进行详细地分析,同时通过多样性的题材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大意,并仔细地分析其内在的含义,最后再通过精读、细读等方法体会文章字里行间的深意,以及作者对词句的运用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把握文章整体,提高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断地克服其不良阅读习惯,鼓励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林朝霞.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J].广西教育,2006(35).
高中学习制度范文4
一、爱与尊重:挖掘潜能的前提
爱与尊重,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公平对待。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亦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在与学生进行访谈时,多数学生表示,希望政治教师不要歧视成绩差的同学,不要对家境好的同学特别偏爱。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常常,对待违反纪律、成绩又差的同学,老师总是板起脸严厉呵斥;而成绩优秀的同学即使犯错,老师总能宽容以待。这样不公平的对待无形中成为师生交往的一道感情鸿沟,而让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同学更加消极厌学,对教师心生反感。因此,政治教师应给学生以平等,给学生以尊重,给学生以自信,让每个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中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健康成长。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生生平等,师生平等,只有将学生置于与教师平等的位置,贴心关爱,方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认同与信赖,使学生从情感上能主动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热爱政治学科。
二、谈心交流:解决问题的良方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发现,一些高中生不善于和老师交流沟通,不喜欢上课被老师提问,这成为影响学生对待政治学科学习态度的因素之一。许多政治老师都认为,与学生交流应是班主任的事情。的确,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导,是学生与任课教师的桥梁,关注着学生的方方面面,应该也必须与学生多交流。也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很多政治教师上完课就夹起课本走人,离开课堂,与学生则零交流,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因此,无论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高中政治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很多,可以是口头交流,可以是笔头交流。口头交流,直观明了,可单独交流,可群体行动,可以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关爱。这种方式可以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想法,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教师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感知交流的效果。笔头交流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政治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试卷上、作业本上留下一些温暖关心的话语:“最近有进步”“加油,表现很棒,老师支持你”“有问题可以跟老师说,老师相信你”……这些真诚的对话,充满温暖和鼓励,易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改正缺点,端正学习态度。
与学生沟通的内容可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政治学科的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同学关系、身体状况和家庭问题都应是政治老师与学生沟通的内容。教师的观察越细微,越容易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无疑是端正学生政治学科学习态度的良方。
三、目标引领:激发非智力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期望理论指出:人们主观上估计达到目的的可能性越大,则激励水平越高。因此,制定的目标既要高于现实水平,又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期望。学生给自己制定目标,如果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那目标所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便越强烈。因此,政治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制定适度的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以期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目标。良好的班风学风是班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保证,也是全体学生的共同奋斗目标。针对班级情况,全班同学可以一起讨论、制定政治学科的班级月目标和学期目标。一些高中生政治学科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表现之一,是对政治学科学习兴趣的缺乏,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因此,政治教师应通过目标引领的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兴趣,明确目的。目标,是行为所期望的成果,同时对行为具有强有力的刺激作用。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对学生既有激励作用,也有约束作用,因而有了他们学风的改进。
四、同伴教育:发挥榜样的作用
在与部分政治学科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访谈中得知,学生很希望能够获得同学的帮助。因此,政治教师应积极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
同伴教育是指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和自己年龄相仿、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同学和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具有趋众倾向,又具有逆反心理,更愿意听取同伴的意见。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会在个性特点、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政治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差异,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政治学科合作小组,小组成员以自愿组合为前提,在教师的协助下注意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合理搭配,使组内成员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基本平衡。小组建成后,教师可综合各组学生能力,为每小组选出一名组长。为使小组合作顺利开展,教师应创造合作的情景,明确合作的任务,各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协商,根据每个组员的特长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展开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绩的取得是全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肯定和表扬时应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表扬,让小组中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获得成功的喜悦,积累愉悦的情绪体验,激发求知欲,主动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抓教学工作,而要着眼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只有形成一个知行统一、开放的教育教学新格局,思想政治课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高中学习制度范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77-02
各大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怎样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能力。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式,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教育是整个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增强对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关注,着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 图式理论
图式是指一个人脑海中已存在的知识经验网,图式的总和指一个人的全部知识。一个读者头脑中所储存的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越多,他对阅读材料理解起来就越容易。读者对阅读材料理解程度最终取决于他能将多少背景知识迁移到阅读材料中,读者所读到的内容和头脑中的图式会产生相互作用。如果读者头脑中没有相关的图式,或者图式没有被激活,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困难,读者就难以顺畅地理解阅读材料。
图式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主要是由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这三种图式来决定的。其中,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所使用语言的掌握程度,如词汇量、句法等;内容图式是指阅读材料的语言意义和读者所掌握的背景知识,读者可以通过语言图式获得内容图式,这样读者就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有一定的理解;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和内容形式的熟知程度。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头脑中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以及形式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这也决定了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发现,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层次的学生,头脑中所储存的图式存在很大的不同。部分学生由于阅历丰富,接触到的知识比较广泛,所以积累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而有部分学生却截然相反,因此,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图式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二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教学目标是能够让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手段,但现状是大部分高职学生的阅读水平低下,阅读能力较差。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阅读能力难以提高
英语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理解材料的基础,同时,这也是判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是保证阅读速度和质量的关键。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必要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很多学生中学时期就没有掌握好词汇和语法,进入大学后,尽管进行了相关的补习,但成效大都不尽如人意。
2.英语阅读量不足,背景知识普遍匮乏
内容图式对材料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对阅读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多少往往会影响到其对文章理解的程度。学生阅读量偏少是各大高校的普遍现象,大部分学生仅仅阅读课本上的文章,对于课本之外的东西知之甚少。阅读量的匮乏导致他们对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历史与现状等缺乏足够的了解,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3.阅读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阅读教学方法以单词、语法等知识讲解为主。这种教学方法极易导致学生形成思维定式――阅读就是学习单词等语言知识。目前,英语阅读教学多采用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生词――授课领读单词,讲解生词和短语――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或者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教学流程。这种阅读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生词障碍,对文章的理解多停留在字面,而文章的深层内涵及思想则无法领会,更谈不上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的提升。
三 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学习中的应用策略
1.建立语言背景相关图式,鼓励学生多接触语言背景知识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一个话题为学生提供背景材料,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内容图式,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建立内容图式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小组讨论、提前布置查阅资料、直接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等,让学生在阅读之前接触到相关文化背景,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在学生了解了背景知识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对阅读内容进行合乎情理的猜测,预测作者的意图和文章中可能出现的内容。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篇形式,提高他们的文本理解意识
英语文章和汉语文章在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英汉对比研究,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英语阅读材料的语言结构和篇章内容。Richard等语言学家指出,形式图式实际上是指文章的宏观组成结构,即组成语篇或语段的底层结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制定阅读篇章,针对同一文体进行集中对比学习,降低图式对文章内容的干扰,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获得针对某一文体的直接系统的训练,加强学生对这一文体的掌握程度,并能熟练地将该图式应用于其他文章,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学习特定的词汇、短语,建立对语言图式的认知
掌握大量的词汇对语言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汇量不足会造成理解障碍,甚至有可能曲解文章内容。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泛读来增加词汇量,同时还应学习一些词根、词缀知识,发现词汇记忆的规律,减少词汇记忆的难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忆,阅读理解的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运用图式理论指导阅读也有其局限性,读者仅凭已有的经验知识去理解文章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偏差,因此,阅读过程中不能单靠经验去理解材料,学生应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阅读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即利用“交互模式”来进行阅读。这样既能使读者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去预测阅读内容,从宏观角度去分析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又能使读者围绕语篇识别阅读材料提供的语言信息,如理解句子结构、辨析词汇含义等,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相互补充。此外,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英语语法知识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对长句进行分析,减少学生的阅读难度。
四 结束语
高中学习制度范文6
关键词:课外阅读 现状 指导对策
一、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一)数据调查分析
要了解当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找出其中的问题,我们通过网络发起了一项阅读调查活动,选取高中学生150名,年级随机,男女随机,通过采用问卷的形式得出这样的数据(见表1):
除此之外,在对阅读途径的调查的时候,有大约75%的学生表示去看纸质书,还有25%的学生选择上网看电子书。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二)调查结论
(1)阅读时间少
高中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阅读时间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这种状况随着年级的升高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到了高三,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学生往往就会放弃课外阅读。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经常读书的大约为36%,而且还有一部分学生偶尔才会进行课外阅读。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学习特别辛苦,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习的时间也比较紧,他们总有很多课需要上,有做不完的习题,加上考试的压力,学生很少抽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阅读量远远不足
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在各个时间段的阅读量都进行了规定,就是阅读量不能少于150万字,这样计算,平均到每一天的阅读量大约在1500字左右。假如我们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也就说每个学生每天都要阅读类似这样长度的文章才算达标。通过网络数据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偶尔看课外书的只有60%左右,而到了高三,几乎大家都放弃了课外阅读。目前高中生对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全部读过”的只有12%,而一部“都没读过”的有20%,有15%左右的学生坦言能保证每一周大约2-3个小时的时间阅读,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
(3)对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能力差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高中生比较热衷于“娱乐休闲类”,甚至有的到了痴迷的地步,这就说明了一部分同学在读物的选择上能力比较差,阅读的品位不高,而且阅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娱乐休闲读物属于感官性的浅层文化,对于身心正在快速发展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是那些知识营养价值较高的书籍,比如一些经典名著之类的,不能把快餐文化当做“主食”。
(4)语文老师对课外阅读指导不到位
在高中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在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方面不是特别重视,指导不到位现象普遍存在。个别语文老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的时候“一刀切”,没有结合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能力,从而区别对待,这就导致一些阅读水平不高的学生很难读懂那些有难度的书,还有的语文老师在布置了阅读书目之后不管不问,没有进行及时的检查,一些不自觉的学生因为缺少了监督就不去阅读。
二、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对策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方面,要努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第一,教师可以进行课堂互动,让一些学生主动发言,分享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感受,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课外阅读中的角色进行朗读其中优美的片段,比如《雷雨》中的角色扮演,这样就能唤起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二,针对那些题材多变,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作品也要区别对待,比如,经典的诗词可以背诵,还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在阅读内容上,可以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阅读案例,让学生了解一些作品的框架和情节,挖掘其中的情感价值,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利用多种资源,扩展课外阅读的视域
在新时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是培养学生个性,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学会开发各种有效资源,让学生获得情感方面的体验,让课外阅读与课内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课内的资源增值。可以开设选修课,为课外阅读创造新课堂,把课外阅读纳入阅读教学计划的范围之内,提高阅读的质量。还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来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需要。此外,还能借助一些社会方面的资源,比如,本地的图书馆、出版社等等,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氛围。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增强课外阅读的系统性
在课外阅读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结合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情感教育。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先从自身做起,把阅读当做一种习惯,学生会受其影响,主动阅读。语文教师可以开展网页主题性阅读活动,为学生选择好的阅读读物创设条件。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为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提供检测依据,还要为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的课外阅读读物,要注重思想性和层次性。
(四)强调积累,建立课外阅读检测评价机制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课外阅读是其中一项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学校要要鼓励语文老师,在强化自身阅读水平的同时,组建一支专门负责课外阅读的队伍,针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进行研究,提高教师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检查,适当督促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把考查的结果作为语文成绩的一个依据,考查的目的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找出问题,为今后的阅读指导创造条件。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课外阅读任重而道远,要想改变现有的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通过文学作品来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与艺术等方面的心理感悟,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保驾护航。(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艳芳.培养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南方论刊,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