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1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分析体系;医院运营;内部管理
一、前言
我国管理会计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至今,逐步进入到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初始阶段。2014年10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管理会计在企事业单位中的治理作用突显出来。公立医院作为我国自主经营、单独核算的事业单位,业务繁杂,经济管理压力巨大。2009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为适应新医改政策,2010年12月财政部、卫生部(原)制定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给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全面施行医保总额预付制度,医院管理与决策层期望医院财务部门能够提供可利用的各类财务数据及指标作为决策的依据,因此,财务分析与管理会计充分融合,提高医院综合运营管理能力与竞争力。
二、医院管理会计的职能及工作模式
1.医院管理会计的职能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2008年定义会计管理为“管理会计是一门专业学科,在制定和执行组织战略中发挥综合作用”。通俗的讲,管理会计是管理与会计的直接接合,它通过专门的技术和方法,构建数学模型,提示组织运营过程中内部经济信息规律,辅助管理者科学管理,并为决策者在战略决策和规划时提供参考。
2.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模式
医院管理会计是以医院各层次的责任科室为主体,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和评价,是一种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的管理行为。
管理会计工作模式之一是经营效果的预测和决策。医院运营过程中需要科学的预测与决策,业务发展所需的学科发展、基建建设、药品和耗材采购与库存等,更为重要的是现今医保总额预付制度的施行,需要通过过去几年的医保运行情况,更好的应对医保制度的重大改革。倘若在制度实施上一年度,医院能够通过多年医保数据,运用相关方法分析,预测下一年度医保运营情况,做出合理决策,提前作出反应,必然能更从容的应对改革。
管理会计工作模式之二是经营过程的控制和规划。规划与控制是继预测和决策之后实时监测医院运营过程。例如,医院在采取措施应对医保总额预付制一个季度后,立即提取本季度的运行数据,分析业务收入、病人费用、医保额度使用情况等指标,纵横向对比,结合所在区域特点及新农合政策的变动,分析运行情况,如有不利情况产生,应及时找原因和方法,使医院更好的运营。
管理会计工作模式之三是经营结果的考核和评价。管理会计贯穿业务活动的始终,从最初的预测和决策,至过程的规划和控制,每一步都通过技术和方法,分析优劣,作出考核和评价。例如,医院在基建投资时,通过资金规划,是自筹资金还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需在当时金融政策情况下,与医院多年的资金流量和收益作科学比对,综合评价后作出决策,基建动工以后实时监测,考核、评价,为建设的顺利完成护航。
三、医院财务分析方法概述
现有的医院财务分析主要通过考核指标计算,通过既定的标准来分析业务活动的优劣。传统的指标分析方法将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多个方面的指标纳入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目的在于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剖析。刘文娜等、袁超等、肖丽等多位学者和医院工作者研究了财务分析的指标应用、财务分析方法的选用等引进杜邦分析方法等其他方法,主要是将医院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通过核心指标层层分解到整个经营活动中的环节中去,以期找到影响某一指标的相关因素。
四、结合管理会计构建医院财务分析体系
财务分析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而财务分析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财务指标层面上,更应从财务的、非财务的层面进行分析,为医院运营更好的服务。管理会计是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的学科,以预测和决策、规划和控制、考核和评价三种模式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其思想可以用于构建财务分析体系。
医院管理会计要求分级核算,是构建财务分析体系的坚实基础。管理会计分级核算要求实行院科两科核算,院级核算以医院总体为核算主体,核算收支,负责对外及上级报告;科级核算需要做好科室归集,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成本核算体系,即科室责任成本,这样,将医院利益与科室利益整合,在医院战略规划下,科室与医院同步运营,产生良好的、可归集的财务数据,完整、分类的数据有利于财务分析应用。
管理会计三大工作模式将提示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角度。财务分析体系构建不仅关注财务指标,也应注重非财务信息,应涉及到医院预算管理、风险管控、成本管理、资产运营、收支结构、社会效益和发展能力多方面,从财务效益、风险控制、资产管理、成本控制、社会效益和成长等多方面多维度的构建全面的分析体系,如表1所示。利用表1中财务效益、风险控制及资产管理、成本控制、社会效益和发展能力5个方面选择财务指标构建财务分析体系,可按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进行数据分析与评价,使财务分析体系能覆盖医院管理所需分析指标,分析数据全面,分析结果可用。
五、小结
管理会计以行为科学为基础,注重预算、责任成本控制等多内部管理方面,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若以管理会计思想为指导,从预测与决策、控制与规划、考核与评价三部分来考虑体系的构建,从战略上指导医院将财务效益、风险管控、资产管理、成本控制、社会效益和成长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分析有针对性、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将更好的服务于医院内部经济运营管理,更好的适应新医改政策和总额预付制度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刘文娜. 论财务分析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必要性[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9): 163-164.
[2]袁超, 陈禾.完善医院管理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初探.中国总会计师, 2012, 6(107): 108-109.
[3]肖丽. 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探讨―基于沃尔综合评分法和杜邦财务分析法的结合.卫生经济研究, 2013, 311: 53-55.
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2
一、年医改工作进展情况
1.基本医疗制度得到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参保人数超过12.6亿人,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4.29亿人,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基本解决,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8.34亿人,参合率市区稳定在90%以上;二是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120元,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5%、60%和60%,80%左右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启动了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儿童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的试点工作。三是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90%以上的统筹地区首先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区内就医费用的及时结算。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稳步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基本药物采购指导意见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意见。全国已有60%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安徽、江西等八省(区、市)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推开,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群众基层就医的药物负担明显减轻。
3.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2009和年中央安排资金共支持了近1877个县级医院、5169多个中型乡镇卫生院,238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11250个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基层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队伍建设规划启动实施。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取得了初步成效。两年共有56万贫困白内障患者接受了扶贫手术,6000多万儿童接种乙肝疫苗,8000多万老年人得到了健康检查,4000多万慢性病人获得了免费健康服务。
5.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实施,16个重点联系城市和各省区市试点单位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不少地方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的文件,为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办医提高了政策保障。
总体来看五项重点改革秩序稳步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行性得到明显提高,广大基层群众日益享受到医改的实惠,社会各界对改革普遍支持很认同,同时改革也存在问题,主要是各地进展不平衡,尤其是新机制的建设还相对滞后,距离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对这些问题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改革中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
二、年主要工作安排
1.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保障和服务水平。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合率均提高到90%以上,提高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着重从三个方面提高保障水平,一是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二是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三是提高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
2.着重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的全覆盖。一是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二是建立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逐级构建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三是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长效稳定的多渠道补偿机制,体现绩效的分配激励机制。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对村医的补助和扶持政策。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启动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全面完成既定的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任务。启动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信息化建设,出台全科医生制度文件。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实现两年内每个基层医疗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
4.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人群,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完善并严格落实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进一步扩大覆盖人群和服务内容,做好农民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完成补种乙肝疫苗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3
新年伊始,万达集团就和英国国际医院集团(简称“IHG”)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后者是全球著名的医疗集团,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管理450多个医疗项目。
按照计划,万达将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综合性国际医院,总投资150亿元――这是中国企业在医疗行业的最大一笔投资。医院将由IHG运营管理,并采用“英慈万达国际医院”中文命名。新医院将定位于“国际高端的医疗机构”,对标美国麻省总院、美国梅奥医疗集团等高端医疗机构,后者已经在国内开展业务。
地产起家的万达承诺三座医院均按照国际顶尖标准设计建造,而IHG则保证未来这三家医院都会通过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的高端医疗认证。
此次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万达而言最直接的利好是高利润――医疗卫生用地的价格远低于住宅或商业用地价格。而IHG垂涎中国高端医疗市场也并非一日。在2015年3月IHG就投资100亿在福建贵安建立中英贵安国际智慧健康城,同年IHG还加入了由新希望和万通牵头成立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策略联盟,为联盟内医院提供管理服务。
实际上,高端医疗一直是各方看好的一块肥肉。随着国人收入的增高,部分富裕人群不再满足于基本的医疗需求,同时在国内工作的外籍人士也对高端医疗有潜在需求。以上海为例,2015年在上海工作和居住的外籍人口在20万左右,加上商务流动客流该数字可达50万上下。合计二者需求可以估算出上海高端医疗市场规模在160亿~180亿元之间,但业内估测现在上海高端医疗的市场收入不到百亿元。
这显然是一块诱人的蛋糕,但并不容易品尝。国内高端医疗机构可分为高端全科、高端专科和公立医院的高端服务部门三种类型。前两者主要以外资、合资等民营资本为主,而后者多是从公立医院独立出来的高端服务机构。
高端全科医院包含前文所述的麻省总院、美国梅奥在内有数十个品牌,主要存在于一线城市,其中90%是中外合资。成立最早的是北京和睦家医院,这个由美国美中互利集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合办的医院成立于1997年。
新世纪后,更多国外品牌加入了抢夺中国高端医疗市场的大军,2004年美国华平投资集团与联想集团等在北京共同投资设立美中宜和医疗,2009年新加坡康威医疗(Healthway Medical)也开始在大陆设立机构。
但这些海外品牌在国内的发展道路并不通畅。受投资回报期过长、前期投资过大等多方面影响,海外高端医疗机构的财报并不喜人。以和睦家为例,其母公司美中互利在2013的营收为1.794亿美元,但净亏损为640万美元。
在接受《财经天下》周刊采访时,曾任新加坡上市公司康威医疗集团独立董事的陆嘉德表示,制约外资医疗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人才”。
“外资医疗机构无法吸引足够多的全职医生。”陆嘉德说,当前国内最好的医生都集中在三甲医院,出于“综合收入、学术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量,这些“大医生”并没有充足的动力离开三甲。
“影响大医生择业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收入,还有行业地位和学术氛围。”陆嘉德说,在三甲医院,一些知名医师除了是医生之外,还可能是某些科研项目的带头人,他们在行业内有着崇高的“学术地位”,而这是大部分外资高端医疗机构难以给予的荣耀。
而上海高端医疗机构寓医馆创始人宋维则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三甲医院的诱惑力除了体现在以上方面之外,还体现在安全性上。“中国医患纷争不绝,三甲是国家最高等级的医院,国家需要保护这里百姓的就医秩序,就势必保护三甲医院的医生,所以这里是医生最安全的工作场地。”
人才匮乏的局面,促使众多高端医疗机构改变经营思路。一部分外资高端医疗机构开始尝试着和三甲医院合作,外资出场地设备,三甲医院出人才,但这依旧是受制于人的方式。
“医生依旧不属于外资品牌,所以在公立医院内工作繁忙的医生不可能天天到高端医院出诊。”陆嘉德认为,一个解决方法是从国外引进医生来华坐诊。“但这个可能性非常低,即便有一两个也独木不成林。”
而另一部分高端医疗机构开始走差异化竞争――创立高端专科医院,垂直于某些细分业务,避免和国内三甲医院直接竞争。目前,国内一线城市中高端专科门诊品牌超过40个,涉及妇产、眼科、牙科、肿瘤、脊柱等多个专科。其中眼科、牙科、体检因为门槛不高成为众多高端医疗品牌选择突破的方向,有超过60%的高端专科医院主营这三项业务。
宋维的寓医馆就专注于诊断健检。“我们选择那些公立医院不擅长,但市场有需求的项目来发展。”宋维说,他们和公立医院是合作而非竞争关系。
而在高端医疗市场中,占据最好跑道的应是公立医院的高端特需部门,这些从二、三级医院中分离出来的部门占据着天然的优势――可以制定高额的挂号费,药品还可以进入医保系统,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掌握着中国最精良的医护人才。
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4
1 面对现实,做好经营管理的策略
目前,医院面对的现实是:一是国家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及医院经费短缺与社会的高需求的矛盾;二是病人看病要付一定比例费用,《决定》与“指导意见”的出台,既约束了病人,也约束了医院;三是面对医院分类管理和医药分开核算。作为医院,如何找准位置,寻找自我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与策略?回顾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几年来的发展,可归纳为:
1.1 慎重决策,认真管理
认真把医院当作产业来办,象企业那样,讲经营、讲核算、讲效益。我院在进行医院监护系统设备引进时,认真测算各科的需求量,既要提高病人治疗的安全性、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又要避免滥用监护系统、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1.2 以病人需求为导向,注意经营效益
买任何设备,要以病人需求为导向,由审核部门认真核算。我们对医院每台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购前要审核,预测其效益,购后要有效益追踪,并由院采购处和医务处负责,每月报告效益追踪情况,院长对仪器设备效益追踪的结果进行分析,促进了医院财政管理和经济收益率的提高。
1.3 抓大不放小,实行低成本扩张战略
我院5 年前,全院只有3 台彩超,需要4 年收回成本。现在有9 台彩超,它们加起来的收入,已超过CT 室和核磁共振室两处的收入。我们一方面根据医院状况,对市场风险性大的项目,采取合作方式,引进资金;二是抓大不放小,抓重点科室的同时,小科室也给予重视。
2 拓宽医疗市场途径,争取医疗市场份额
2.1 开展以高新和适宜技术
我院为了开展高新技术和发展适宜技术,经常在医院职工和中层干部中进行教育,旨在使每人都有生存危机感,让科主任明白:每个科室都是个小医院,科主任就是小院长,要想办法拼抢学科前沿,明确自己的市场在哪里。要以自己的特色去吸引病人,如心脏中心、泌尿外科、介入科等科室外地病人比例明显增加。
2.2 重视环境改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改善,人们对就医时间、空间、环境都十分重视。比如交通便利、停车方便、空间宽敞、光线明亮、室温舒适、厕所无异味、候诊室休息有座位、环境整洁、标志清楚等等。这些都成了吸引病人就诊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我院近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环境改造,重视提供各种服务,包括行政服务(简便挂号手续、实行预约服务、开展咨询、改善态度、加强医院宣教等)。实践告诉我们,医院要通过改善就医环境,既可留住老的患者,又可争取新的人群。
2.3 认真做好成本核算
搞好成本核算,减少浪费,提高效益,提高效率。我院近几年抓成本核算,经过收益逐年增长,国有资产近5 年增长1.5 倍。
2.4 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不少患者到医院就诊都要通过关系到医院找熟人关照,这种现象说明医院在服务中离患者有差距。为此,我们在向全院职工进行了患者是否可以不通过特殊关照而享有热情周到的服务讨论。通过讨论,全院职工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服务质量,拓展了市场份额。近几年来,每年门诊量以10%的速度增长,住院人数、手术量明显增加,年医疗收入逐年增长。
3 狠抓高新技术发展,做好普及应用
3.1 医院开展四大高新技术的必要性
首先,由于四大高新技术的开展,即急危重症抢救、介入治疗、微创手术、器官移植,对推动医院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所起到的带动、辐射作用是一般技术不能替代和相比的。这一点是医院管理者和高层医务工作者的共识,我院对此下功夫,抓好抓实。其次,四大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可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就诊患者。我院2004 年年启用外科新楼,随之又建立了重症ICU,极大地提高了我院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质量,保证了病人安全。开展冠状动脉扩张术、射频消融术、心包穿刺术、超声融栓术、心肌打孔术及各种造影、引流、支架技术,收治患者近3000 例。在微创技术方面,广泛利用各种腔镜进行手术,如开展腹腔镜、胸腔镜、宫腔镜、胆道镜、关节镜、鼻窥镜等各种手术,先后收治患者近1000 例。器官移植和细胞移植是我们近年来重点关注发展的技术,派出技术骨干去北京相关医院进修学习。这些技术开展不仅提高了医院知名度,而且就诊患者增加,医疗市场份额扩大。
3.2 抓好高新技术的普及推广
我们搞高新技术的目的是为病人服务。因此,如何运用高科技手段降低医疗成本,使患者少花钱,而享受到高新技术的服务,这才是我们开展高新科技的目的。我院在这方面狠下功夫,如原来手术切除阑尾方式,要花数千元,我院采用腹腔镜下切除阑尾办法,规范抗生素品种,减少抗生素用量,不仅减少了病人痛苦、而且比原来省钱。患者手术后当天就可以下地,第2 天就出院了。
4 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
目前,医院管理者面临的困难很多,首先是医院生存发展都需要钱,而政府给的钱太有限,那么,“钱从哪来”。要减员,人们的观念没有变,环境没有变,精简下来的“人往哪去”。这是医院经营管理中遇到的两大难题,而且是必须解决的难题,因此医院在经营过程必须更新认识、转变观念,强化市场经济意识,创新医院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 4.1 成本管理
先将总成本按重要程度细分,然后按照不同的会计科目排列,最后依据不同的成本类别及会计科目完成成本明细报表。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及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的分摊可依据各科室所承担的工作量或获得的医疗收入占总工作量或总医疗收入的比例来进行。间接成本的分摊,如水电开销可按各科室的面积、床位、病人数或医疗收比例来计算。此外为提高成本分析的准确性,还应制定单项成本分析单,内容包括:作业流程、消耗器材、参与人员、使用设备、设施的种类及其使用年限等,再进行汇总,可计算出每一诊疗项目的成本。这需要工作第一线的医生、护士及医技人员配合填写。
4.2 绩效管理
医院应当对临床、医技科室的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当各科室达到各种量化的目标或完成各项指定任务时,医院应及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当个别单位未能达到量化的目标,首先要减少其奖金数额,施加一定压力;其次医院应协助其找出原因,并研究改进的方案,采取应变措施,以促其完成或达到既定目标。还要正确使用物质利益分配之外的激励,如职称晋升和政治荣誉等精神激励。不论物质利益分配或精神激励,都必须通过完善的责、权、利统一的机制,使利益分配制度发挥激励作用;同时,还应该遵循“需求优势转化规律”,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和职称晋升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形成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和强化经营的动力机制。
4.3 实施资本运营管理
首先是建立医院财产物资规范化管理体系,重点管理好固定资产以外的各种材料,加强对变动成本的控制。其次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高新设备的效益跟踪分析。第三是实现资本的最佳运作,为加快医院的发展,即通过财务综合测算,在保证不影响正常周转情况下,利用延期付款和打付款时间差及病人住院押金方式筹集资金,也称自然性融资,充分发挥未垫付资金的作用,产生经济效益。第四是改革筹资方式。在21 世纪面临医院体制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适度负债经营,则有利于盘活资金,增加经营的活力。
负债主要形式有内部集资、社会筹资、银行贷款等。注意防范风险的提示:一是适度负债,即负债程度要依偿还能力而定,包括要重视投资效益;二是创造条件,获得政策倾斜;三是提高信誉,争取银行贷款或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实现有效的融资。
4.4 规模经营战略
面对我国医疗市场出现的“航母”,日今所谓的大医院都应“居安思危”,中小医院更应关心其生存。市场竞争的焦点是利益,而竞争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往往会偏向于强者方,形成强者恒强的结局,所以要把“蛋糕做大”,实现规模经营效益。规模经营的诱惑,在于成功地实现低成本扩张,抢占更多更大的市场;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区域性或行业性垄断。当前,医疗市场中规模效益趋势有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形成医院或医疗集团,医院改制上市,连锁经营和各种协作方式的松散型联合,其结果必然是拓展新的医疗市场,促进区域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益,发挥医院规模经营效益。规模经营的困惑就在于机遇和风险并存。为防范风险,避免扩张失败或背上沉重的包袱,规模效应应把握好扩张的方向、对象。一是选准扩张的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把眼光盯在中国进入WTO 后的国内、国际的医疗市场;二是选准扩张的时机,医院的综合实力及经济基础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完全具备扩张的实力;三是选准扩张的对象,不能把计划经济形成的模式单一功能雷同,规模小而无特色的医院在一个狭小的区间实行盲目的叠加,要在认真作市场调查基础上严格考察拟并购的单位,分析扩张的可行性,谨慎行事;四是积极稳妥实现低成本扩张,成功的经验还要搞好产权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4.5 实施优质经营战略
二是重视循证医学模式的应用。循证医学是国际医疗界在80~90 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它是从长期以来以经验为基础的临床医疗模式转变而来的,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在 现有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决策内容包括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治疗政策的制定等方面。循证医学在21 世纪可能成为一种医疗新观念和提高医疗质量的新手段。一是在与国际接轨的旗帜下,信息技术、钠米技术、生物技术的应用为循证医学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外环境。二是应用循证医学模式会迅速扩展的内动力是“可利用最适宜的科学根据”的应用范围的增大。三是循证医学应用的目的性在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保障 病人获得医疗的公平性;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等。
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5
2011年取得成效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本市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协调发展和“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市GDP总量突破1.6万亿元,增长8.1%,服务业比重达到75.7%,提高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69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910亿元,地区进出口总值达到3894.9亿美元,分别增长10.8%、13.3%和29.1%,均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名义增长创近两年新高,分别达到13.2%、13.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分别为7.2%和7.6%。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39%的较低水平,节能减排目标超额完成。
《报告》指出成绩确实来之不易的同时,总结2011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全面加强经济综合调控调度,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
综合施策、有序出牌,集中力量调结构、稳增长。本市狠抓科技创新、投资落地、融资拓展、消费扩大、企业帮扶、价格调控和居民增收等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增长由减速回调向趋稳向好转变。突出重点、协调联动,坚决遏制价格过快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连续4个月回落,全年同比上涨5.6%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减轻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坚持早准备早调度,主动应对煤电油运紧张。确保能源运行万无一失。
二是狠抓融资和投资落地,切实用好政府投资
2011年全年安排市政府投资347亿元,连续七年对郊区投资比重超过50%,促进城市均衡发展,城南和西部薄弱地区政府投资安排分别增长10.6%和17.5%,生态涵养区投入增长30%。优先安排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等“六个一批”工程投资317亿元,占91.3%。全年安排融资平台、北京服务股权投资基金等引导放大资金148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500亿元以上。在城乡一体化、保障房等重点领域,融资额度达到2100亿元。积极争取发行企业债券融资178亿元。
三是以科技创新和产业提升为重点,深化结构调整
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研究起草了《北京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牵头研究制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发展的意见》、《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方案》。丰富支持手段。依托首都创新资源平台,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体系。统筹100亿元资金,支持30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牵头推动政府采购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采购金额达到61.7亿元,组织认定12批自主创新产品。北京服务 文化创新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成功签约,参股设立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创业投资基金,研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进重大项目。重点推进蛋白质科学研究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投产。加快重点功能区发展。研究未来科技城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支持方案。制定《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综合性意见》。推进丽泽金融商务区开发和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建设。
四是适应城市功能提升要求,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372公里。启动地面公交能力提升工程。北京新机场前期工作取得进展。提升城市资源能源保障能力。推动能源结构战略调整,新增供热能力约1200万平方米。首次实现域外供热。 积极升级改造清河等一批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量连续三年超过地表供水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大尺度绿色空间建设。大兴、延庆等新城3万多亩滨河森林公园相继开放。实施184公里生态廊道绿化,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400平方公里。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44%。30个新城集中供热中心基本建成,污染物排放降低60%。
五是加强城乡区域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推进四类功能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高质量完成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持续加大对城南、西部地区的倾斜支持。 城南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累计完成70%。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统筹政策资源推进绿化隔离地区发展。加快构筑社会保障、公共服等体系,推动建立有利于绿隔和城乡结合部地区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新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发展。通州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分类推进特色镇建设。
六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内涵发展
在全国率先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节能目标,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全国第一个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引导全民主动参与。出台能效补贴政策。成为国家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制定公共机构供热计量改革方案。推广高效照明产品500万只。实施一批合同能源管理工程,率先将非工业企业纳入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范围。
七是适应社会新需求,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解决市民关注的突出矛盾。 推进118所公办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改造任务,累计翻建校舍180万平方米。改造完成46个老旧小区电网和160个老旧小区300公里供热管网,在生态涵养区新建阳光浴室190座、扩大送气下乡覆盖范围 。
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支持北大附中平谷分校、光明小学怀柔分校、十二中科丰校区等项目。配合卫生部门支持中心城大医院整建制外迁,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城乡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加快10个区县31个重点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
加强社会政策的系统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和重大项目规划》。对收入分配、人口服务、社会投融资机制等重大问题,加强政策研究储备。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社会监测评价分析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试点。
八是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着力加强全市改革工作的综合协调。推进年度改革任务的全面落实。
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拟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积极推动市医院管理局挂牌成立。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公立医院医药分开价格补偿机制,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有关政策。配合卫生、人力社保等部门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
完善交通和资源领域的价格机制。配合交通拥堵治理、实施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降低首都机场高速通行费和市郊铁路s2线票价。调整了本市电厂电价和非居民销售电价。
推进行政体制相关改革措施落实。出台优化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办理流程及相关工作机制,推进绿色审批通道常态化。将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的核准下放到区县。修改深化招投标监管体制改革意见,研究制定加强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活动监管若干规定。制定昌平区东小口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
同时,贴近市民和社会关注热点,抓大事谋大事。结合“十二五”开局的年度特点,推动“十二五”规划重点任务细化实施,制定出台规划纲要主要任务分解落实方案,推进专项规划制定。组织开展首都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并推动国家相关意见的制定。加强增值税试点改革等重大问题研究。
2012年要做好七大工作
《报告》说,2012年是十召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之年,也是本市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持续深化之年。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8%左右,投资增长9%左右,消费增长12%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左右。完成这些目标和任务需付出艰苦努力。既要看到在宏观政策、文化和科技创新、重点功能区发展等方面的有利因素,更要把握住重点和难点问题,有的放矢。
《报告》强调,全市发改系统要更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调整结构和培育新增长点,着力强化科技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着力塑造城市品牌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首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报告》提出,2012年,发展改革部门要突出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投资落地和消费扩大,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要着力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巩固投资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的作用。今年投资工作的关键在于努力扩大民间投资。要全面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将民间资本更多地引导到实体经济,引导到增强首都发展后劲的重点领域。同时,还要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研究具体政策,探索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和重点在建项目的有效途径。坚定不移抓好房地产调控,大力推进各类保障房建设,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供给。高度重视融资创新,加强投资项目融资模式和资金平衡方案的研究储备。用好用活平台资金。支持设立新城建设、文化创新、北京服务、北京创造等系列基金。积极探索和推动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在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应用。继续支持发行企业债。
要着力用好政府投资,发挥好引导放大作用。2012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拟安排382亿元,增长10%。要坚持保重点、保续建、保竣工的原则,实施三个“优先”:即优先保障高端产业功能区、城南、西部、新城、重点镇等重点区域及科技文化、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领域的投资需求,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民生项目、重点区域开发的竣工收尾,优先保障能带动消费、保障民生、关系长远战略、解决城市主要矛盾等领域的投资需求。
要着力构建多层次、多热点支撑的消费格局。研究制定消费持续增长的长效政策,加强流通体系,消费便利设施建设,优化提升消费环境。坚持供给与需求双向优化,鼓励社会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促进消费需求升级,要注重扩大服务和精神消费,重点促进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旅游休闲、养老保健、医疗康复等领域消费。
二是更加注重调结构转方式,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充分发挥优质要素的战略作用。更加重视发挥好央企对首都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关联带动作用,促进央企在更宽领域参与城市建设、区域开发和产业发展;更加重视引进和利用境外资源,把积极优先吸引外资深度参与本市产业升级、业态创新、管理提升作为调机构转方式的有效途径;更加重视对民企民资的开放,在竞争性和非公益性领域树立民资优先理念,在准公益性和纯公益性领域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入民间资本;更加重视用好市属国企资源,大力推进国有资本的有序进退,加大与社会优势资源的重组力度。
强化科技和文化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全力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用好100亿元产业统筹和60亿元政府采购资金,促进重大创新成果就地转化。研究出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意见。坚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紧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发展规划。深入落实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系统推进九项重点工程。搭建文化创新服务平台,统筹政府资金100亿元,支持文化创新和重大文化项目。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打造上市公司北京文化板块。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促进政策,集中力量打造首都核心演艺区等文化功能区。
打造优势产业板块。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优势产业板块,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整合优势资源,整体打造地铁产业板块;完善集成电路装备板块,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资讯产业板块,做强汽车产业板块;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板块;完善空港保税物流园功能,培育航空航天板块;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提升旅游产业板块。同时,聚焦“两城 两带 六高 四新”高端功能区及昌平TBD、中国云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
三是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要持续推进中心城交通拥堵治理。推进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力增通车里程76公里。推进地面公交线网优化。系统研究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体制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停车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要提升资源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建成南干渠和大宁调蓄水库,全面开工建设东干渠、团城湖调节池和郭公庄水厂。 全面开工四大热电中心及配套管线建设,建成西南热电中心。力争开工天然气陕京四线,启动大唐煤制气北京段建设。
四是加大城乡区域统筹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着力推进城市形态完善和功能提升。积极促进四类功能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水平。加快推进新城基础设施和区域医疗等中心建设。启动一批发展新区新城供水厂建设。落实通州新城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加快重点小城镇发展意见,推动古北水镇、长沟和潭柘寺旅游休闲镇等特色小城镇发展。制定促进央企与重点小城镇合作意见,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小城镇开发。持续支持薄弱地区转型发展。制定落实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年度计划,实施重大产业项目、交通项目和环境项目带动。配合有关部门基本完成50个重点村城市化改造任务。
五是狠抓生态建设与节能减排、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加强市区两级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目标考核,能源消费总量力争控制在7400万吨标准煤左右。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配合住建委等部门完成1200万平米以上既有建筑改造和10万户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新建居住建筑严格实行75%的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百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一批重点用能大户节能改造,积极推广成熟减排技术,有序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研究完善污水、污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理市场化机制;全面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推进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供热计量改革。落实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集中力量推进大尺度森林绿地建设。加快延庆绿色北京示范区建设。新建10处城市休闲绿地。加快推进五环路内供热清洁能源改造,积极推行机动车新车国V排放标准及配套油品标准,加强对PM2.5和臭氧污染物的防治。加大水环境防治力度。
六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切实加强社会建设
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属高校三年建设规划,实施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和创新工程,创新名校办分校模式,试点推进一校多园。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中心城优质医疗资源纾解。加快城南养老院等市级大型公益性养老设施建设。研究破除体制障碍,鼓励社会资本提供学前教育、基本养老、医疗康体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满足多层次的需求。
扎实做好各项惠民工作。进一步研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做好低收入群体帮扶工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推进保障房建设,完善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着力抓好价格调控。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对国家可能出台的能源价格调整项目,扎实做好本市配套落实方案,适时推进垃圾收费等改革。
七是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促发展
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6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公司
合作医疗是由体现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保险公司可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的特点,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发挥保险公司的社会管理功能。
一、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作用
(一)有利于保险公司发挥较为成熟的医疗保险管理经验。保险公司在费率厘定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优势,善于对征缴补偿标准进行测算、拟订合理的征缴补偿标准和办法,进行赔偿额度的设置。发挥理赔管控的专业优势,有效防范道德风险。通过成立专门的农村医保业务管理中心,选聘医保专管员派驻各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参保人员的政策咨询、资格核准、住院登记、转院管理及现场现金结报支付等工作。利用保险公司的业务网络系统和专业人员的优势,在业务管理中心和各定点医院间建立远程审核结报网络平台。业务管理中心建立数据库.各定点医院设立工作站,专管员对结报人的医疗费用进行初审,然后将数据传输到业务管理中心,业务管理中心即时核准。农村医保专管员制度和远程审核结报网络平台的建立,缩短了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距离。业务管理中心通过制定支付管理、专管员培训与管理、档案管理及信息数据管理等办法,规范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可积累农村保险经验数据,便于保险公司设计和开发有针对性的农村保险产品及拓展农村保险市场,实现保险公司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
(二)有利于政府发挥指导和监督职能,实现政府职能从办农医保向管农医保的转变。政府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办公室,负责监督业务管理中心的基金运作情况和各定点医疗机构参保病人的医疗行为。加强对农保基金的监督,真正做到农保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卫生行政部门不参与农保基金的运作和结报补偿等日常性事务工作,只负责监督管理和政策的调研与完善,真正实现监督管理与具体经办的分离。
(三)为群众提供便捷专业的补偿支付服务。保险公司的参与可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使农民体验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增强农民群众的参保意识,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参保率,有利于改善政府和群众的关系。
二、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方式
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制度的困难在于资金的缺乏,农村在进行税费改革后,作为乡镇政府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农业税被取消,财政资金大幅度减少,有限的资金在维护公共卫生投入方面政府的力量就显得非常有限。而对保险公司而言,占据我国人口70%的农民却还是一个尚未打开的潜在市场,保险公司向农村市场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及责任保险必然可让保险公司与农民实现“双赢”。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委托管理”模式。保险公司采取基金管理方式,向政府收取一定额度的管理费用,按照政府确定的补偿方案为参保农民提供医疗费用补偿服务,不承担新农合基金的运行风险。在具体操作中,根据是否使用保险公司指定条款,又可包含“基金条款”和“委托协议”两种不同做法。这种模式下,保险公司为政府提供新农合补偿费用支付服务,实现新农合“管与办”的有效分离,有利于基金安全;而保险公司自身不承担基金管理与运作风险,有利于规避政策风险,是目前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试点工作的主流模式。
(二)“风险管理”模式。完全按照商业保险规律运作,根据双方协商确定保费和补偿标准,保险公司为参保农民提供医疗费用补偿(报销)服务,承担新农合基金的运营风险,自负盈亏。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商业保险的保障功能,调动经办公司在风险管控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新农合向公平与效率的方向发展,但鉴于国家有关政策限制,目前仅限在个别地区进行初期探索。
(三)“风险共担”模式。为提高公司经办管理效率,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基金条款”委托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双方约定按一定比例,分享新农合基金盈余,共担基金亏损风险。这种模式具有平衡机制,结合了前两种模式的优势,有利于调动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但难以确定双方的法律、经济关系,具体操作相对复杂,保险公司面临较大风险。
三、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积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与主体。虽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农民的应缴费用降低了,减轻农民的义务,但农民做为此项制度的核心地位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上世纪90年代由卫生医疗部门主导重建农村合作医疗时,由于制度设计的问题,导致资金缺乏并造成没有给参保农民报销医药费的现象。因此,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积极性不高。
(二)政府和监管机关尚未完善制度保障。目前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还缺少政府有关的法律、税收等方面政策法规的基础支持。政府没有出台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的指导意见,也没有明确的鼓励性税收优惠制度安排。保险监管机关对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建设的产品开发、精算技术标准、基金运营管理、盈亏核算方法等缺少相应的保险法规和监管政策的规范与支持。
(三)保险公司缺乏经验和动力。首先,目前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缺少针对农村地区整体人群的卫生统计数据或经验数据的积累和储备。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情况的统计工作一直未能全面建立,没有详实的统计数据储备,导致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建设的保险费率厘定缺乏科学数据支持,无法确定合理的标准费率。其次,新农合建设遵循的不赢利原则,迫使保险公司对于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缺乏长期的动力支持。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建设往往只能寄托于参与新农合建设所带来的农村保险市场开发的潜在附加效益。再次,对医疗机构在医疗费用使用上的管控,保险公司无法真正做到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督,往往只能依托政府的监督。最后,保险公司普遍缺乏长期开拓和服务农村市场的经验,对保险公司来说往往缺乏针对新农合业务的风险识别评估、服务流程、业务系统网络,没有针对这个特殊市场的配套人才、制度、流程和技术支持。
四、对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