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卫生统计调查制度

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范文1

大家好。经过紧张的筹备,全市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培训会议如期召开了。参加这次培训的人员来自局直属单位、各厂矿企业医院、各旗县区卫生局以及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卫生院等近300个单位的统计人员。我代表市卫生局,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辛勤工作在卫生统计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统计工作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和基础性工作。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卫生改革的深化,卫生统计工作已经成为卫生部门和单位的一项基本职能,成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强有力手段,在卫生决策与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为了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卫生部对2002年制定的《中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并更名为《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明确了信息需求与指标、建立网络直报系统、增加调查频率、统一信息标准等措施。

这次卫生统计报告制度的重大改革,适应了卫生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努力提高卫生统计服务水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对科学制定卫生决策发挥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做好全市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重视和加强对网络直报工作的组织

我们目前的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是以卫生厅直报平台为中心,由全市各级卫生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统计数据采集的系统工程。各直报单位和统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网络直报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认真落实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卫生监督调查制度、疾病预防控制调查制度和妇幼保健调查制度,积极实行统计管理和指导,健全工作制度。各旗县区的直报工作由各地区卫生局负责总协调,并强化对直报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在开展这次直报工作的同时,各单位要定期集中研究分析汇总数据,通过加强质量控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卫生统计工作取得真正实效,更好地促进我们卫生工作的开展。

二、注重统计队伍建设与技术培训

目前,我市不少卫生统计部门和机构中统计人员还相对不稳定,整体工作衔接有待不断加强。因此,必须要建立稳定的统计人员队伍,保持工作的持续开展,否则再好的基础设施、设备也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根据卫生部和自治区卫生厅的要求,市和旗县区卫生局以及各直报单位必须配备1名直报工作管理人员,医疗卫生机构要指定专人承担直报工作。并配备直报工作用的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完善上网条件,为网络直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稳定、便利、宽松的工作环境,保证统计直报人员能够按时完成网络直报工作任务。同时,市卫生局和各旗县区卫生局要根据直报工作的需要,适时举办本地区卫生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逐步建立较为稳定的既懂业务又能进行分析研究的统计队伍,切实提高卫生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当好参谋,发挥统计工作的智囊作用

调查研究与政策分析能力是卫生统计人员的基本功。长期以来,不少卫生部门和单位的统计工作人员,单纯注重提供和汇总统计数据,忽视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没能很好地发挥为本地区卫生工作改革发展提供科学、真实、及时、准确决策建议的作用,这是我们卫生统计工作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卫生统计人员一定要认识开展卫生统计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要把统计工作与统计分析运用结合起来,通过我们认真的统计和分析研究,为单位领导重大决策、调查研究、进言献策。希望各单位的卫生统计工作人员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既能提供翔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又要针对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分析,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四、建立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范文2

关键词: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信息化;发展;探究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随着医药卫生体系整改工作的落实,卫生行政部门、院领导等都希望通过统计数据,随时掌握医疗整改的效果,以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本文重点对卫生统计工作和卫生信息化建设进行解析,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为实现卫生统计信息化和卫生信息化的协调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卫生统计工作和卫生信息化发展

(一)卫生统计工作

社会发展统计及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卫生统计工作,卫生统计工作要结合《统计法》,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资源的分布、利用及居民健康质量等内容进行调查和统计,将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归纳,并严格统计监督。运用电子计算机及数据信息通信等科学设备,实现统计信息存储、处理、传输等过程的自动化和电子化,这就是统计信息化。

实现统计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数据收集、存储处理等工作的效率,可以开发统计数据的信息资源,有效减轻统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功能,提高统计数据的利用率。现阶段,卫生部门统计信息中心,已经建立了网络直报系统,内容即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包括各省市、自治区及各直辖市等卫生统计系统,并构建了两个信息数据中心和直报平台,对系统调查的统计信息切实实现了动态监测,有利于实现网络直报。

充分凭借互联网的普及性和科技性,能够对统计信息进行高效、及时、准确的监测,将卫生统计信息资源库进行有效的改进,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为信息数据创设一个广阔平台,有利于为政府决策及宏观调控提供服务,将网络直报进行有效的落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技术能力,使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保障,为突发的公共卫生抢救、指挥判断提供的卫生信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计划政策的咨询和引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卫生信息化发展

卫生部在十二五计划期间,提出了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任务。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为了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的更快、更稳、更科学。凭借平台的功能,完成资源整合,促进信息业务之间的共享和联系,彻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不断建立和完善信息业务的应用系统,将各个环节的流程加以改变,使各个业务信息之间实现互通,方便人们就医,给人们带来更多实惠,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卫生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而言,可凭借信息平台、业务系统进行相互沟通和联系,实现业务和数据之间的交换,进而实现对居民健康进行动态管理;将统一居民健康卡作为突破口,加强沟通,使居民能够享受到连续的预防、医疗等整体卫生服务。构建国家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立起计划免疫等业务信息系统,对于突发性的卫生事件,建立起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二、两者的关系

卫生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是统计信息化,通过统计信息化的管理,便于在线进行统计,使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得到丰富,统计的准确度得到明显提高;卫生统计是卫生行政部门掌握卫生利用状况、了解监测评估医疗效果的手段,同时也是卫生决策的重要依据,对社会民众实行民主监督起着基础性作用,所以说,卫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就是卫生统计信息化,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发展卫生统计信息化的前提,为统计信息化提供了基础保障;卫生信息化在信息资源安全等方面同卫生统计信息化具有一致性,解决资源信息共享是卫生信息化的主要工作,解决与其他卫生系统、平台的信息共享问题是卫生统计信息化的任务,因此,两者在解决问题的方面也存在一致性。

三、如何协调发展卫生信息化和卫生统计信息化

医疗改革为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现阶段,卫生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卫生信息化,才能为破解医疗难题提供保障,进而促进医疗体制建设。中央要为各地卫生医疗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各地资金投入力度,为卫生信息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重视统计信息化建设,并将统计信息建设纳入各级业务平台中去,加快统计信息化的建设,进而促进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让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充分研究卫生统计工作的相关需求,将统计信息化融入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去,为了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在顶层设计中,要统一标准和技术,统一建设;对统计数据在卫生信息平台的流动路径进行研究和分析,明确数据生产机构,并确定数据上报节点,建立上报采集制度,凭借卫生信息平台的功能,实现数据采集和上报的自动化,有利于提高统计效率,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与统计工作相关的信息标准,将制定的统计标准和现行标准进行比较,并结合卫生统计部门的意见,建立统一的标准;建设一支优秀的统计数据的队伍,引进先进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待遇,加强对他们的培训,进而更好的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卫生统计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新科技和新信息技术会逐渐应用到卫生领域中。

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范文3

    当前卫生检疫信息系统的特点随着近年质检系统信息化工作的深入,特别是《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卫生检疫工作的新要求,加上检验检疫系统各单位的积极推进,卫生检疫信息化建设取得显着成效。除硬件系统持续完善之外,初步成形的卫生检疫信息化体系具有“全国统一”、“业务覆盖”、“系统多样”等鲜明的特点。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卫检信息报告系统。“卫生检疫信息管理系统”是卫生检疫信息报告的支持系统,覆盖了卫生检疫业务的所有重要信息,同时将卫生检疫信息分成个案和统计信息两大类,实现了包括检出传染病病例、口岸发现医学媒介生物等个案的网络直报和相关业务统计信息报告。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卫生检疫业务管理系统。“口岸卫生检疫电子监管系统”着重将卫生检疫业务流程信息化,实现全国业务统一和规范化的基础上,提高基础数据采集的准确性。目前该系统的“口岸卫生监督子系统”和“特殊物品子系统”的电子审批功能得到较好的运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卫生检疫信息系统多样。各机构根据业务需要开发了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辅助业务工作。船舶、航空器、集装箱检疫,人员监测、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卫生除害处理,疫情信息管理,风险预警应急管理等卫生检疫业务领域基本都有相关信息系统建立并运行,初略估计已有二十多。这些系统的使用,解决了人手少、任务重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搞好了执法把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发展中的问题

    尽管卫生检疫信息化发展迅速,但距离充分满足业务需要、发挥信息化优势,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基础薄弱,缺乏对卫生检疫信息化的系统性研究。尽管卫生检疫信息报告存在的时间很长,但其信息化的起步较晚,且往往伴随应急事件处置而生,所以对卫生检疫信息体系的基础研究非常欠缺。单就从卫生检疫统计调查制度不完善的现状,就能反映体系的先天不足。资源缺乏有效规划。就目前全国统一的两个信息系统而言,多为解决某方面问题而开发的。由于规划乏力,导致该两系统定位不清,大量功能重复,造成实际使用中的负担。此外,尽管各检验检疫机构都向以需求为导向开发系统,然而缺乏规划,实际就造成如健康体检预防接种业务,就有多个信息系统的局面。信息孤岛现象突出。由于缺乏从整体考虑的卫生检疫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卫生检疫系统内的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的可交换性差、与卫生系统等其他领域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机制也未涉及,卫生检疫信息标准化建设处于很低的水平,难以满足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19]。致使众多系统的数据和信息无法有效联合和利用,更有不得不在多个系统重复录入同样的信息的情况,无法发挥信息化的真正作用。缺乏复合型技术力量。目前从事卫生检疫信息化的人员,以医学和公共卫生背景的居多,而其在信息化过程中也多半只在“需求”环节发挥主要作用,既懂卫生检疫业务和管理又懂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人才缺口很大[20]。同时系统内还没有建立卫生检疫信息化建设的专家队伍,技术支撑力量薄弱。信息化系统的利用不充分。一是由于一些系统设计的原因,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加上使用者利用率低,使得系统未充分利用;二是信息系统流转的信息和数据,存在着一定的错误且没有及时发现弥补,造成系统性差异,三是对系统中存在的大量数据,没有深入的分析,其利用水平很低,极大浪费资源。

    卫生检疫信息化的展望

    卫生检疫信息化发展,应该兼顾质检信息化、卫生信息化的要求,突出自身特点,以需求为导向,成体系的扎实推进。加强基础研究。应就卫生检疫信息化,成立专家技术支持队伍,专题研究整体推进的各种事宜。对全系统的资源进行规划,科学进行制度设计,保持与系统内和系统外的协同,明确全国卫生检疫信息化主干系统的建设和优化问题。建立完善机制。为进一步规范卫生检疫信息化工作,应从建立和完善信息报告、信息化模型、系统建设的机制入手。应建立和完善卫生检疫统计调查制度,从法定层面,强化卫生检疫统计信息报告的规范性要求;同时也与出入境检验检疫业务统计调查制度、卫生统计调查制度有机联系。应建立和完善卫生检疫业务系统建设、运行和报告规范,提升建设和使用的效率。加强卫生检疫信息体系和标准化研究。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应开展卫生检疫信息体系研究,通过对卫生检疫信息分类框架、信息概念模型、基本数据集标准及决策层数据元标准的研究,为信息系统建设和开发提供依据[21]。目前系统内《检验检疫业务信息数据元规范第1部分:通则》已通过审定[22]、卫生系统也研制了相关标准,可在其基础上,深入研究。持续推进技术力量建设。通过引进、走出去等多种模式,结合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抓好卫生检疫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一支核心人才队伍。开展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将对信息化有关要求的掌握作为岗位技能,全面提升技术力量。

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范文4

【摘要】通过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基本数量进行分析,掌握医疗活动的经济动态和规律,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统计分析 管理应用与体会

统计方法常用于医疗质控和医学科研。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注重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使医院管理中一些工作数据化。通过对基本数量的分析,了解掌握医疗经济的动态和变化规律。应用统计方法,对加强医院管理,提高两个效益,具有量化监控作用。现将应用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 基本方法和步骤

抓好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分析三个环节。

原始资料的收集:要求统计人员在经常化的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报表制度,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不弄虚作假、含糊错漏。严禁用“估计”、“推测”、“大概”、“可能”等文字来代替客观情况。要做到原始登记真是完整,工作过程严禁有序,统计数字准确及时,统计资料系统丰富。

统计资料的整理:要求统计人员严格审核资料无误,将具有科学性的数据规格化、系统化的分组归纳汇总。数据经集约化整理后,应能反映出该项目资料的客观规律和特点。统计结果可编制成统计图表。这样即通俗易懂,又便于对比分析。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医院管理者应选定项目指标,有目的、有对象、有范围的采用一定方式进行抽样调查,以确定统计结果的可靠性。有了经过统计整理的客观资料,就可以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工作,理论联系实际,认识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结论。

二 统计分析的应用

(一)、医院统计项目中,有些连续性的统计资料,往往能反映出事物的规律性特征。

图1表示ⅩⅩ医院2007―2009年各月门诊人次情况比较。每年2月份门诊量下降,这不是医院管理方面的缺陷,而是春节期间社区居民医疗需求减少。根据3年的图线规律,可以预测下一年度各月门诊量的大致情况。如图1示:门诊人次

(二)、图2是ⅩⅩ医院2009年底全院工作人员在性别、年龄结构上的分布情况。

图形直观的显示22-30岁年龄组人员几乎断层。而35-39岁和50岁左右年龄组人员相对密集,特别是37岁人员呈绝对性集中,将来要同步进入退休年龄。提示人事工作应注意年龄结构阶梯,及早考虑做好技术人员替补更新工作。全院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平均年龄40.0岁,其中男性43.9岁,女性39.2岁。男女性人数之比也欠合理。如图2示:

图2是ⅩⅩ医院2009年底全院工作人员在性别、年龄结构上的分布情况

三 体会与讨论

医院的统计机构作为医院的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兼有信息、咨询、监督3种职能。影响着决策与执行的运行。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基本任务,应是对管理单位的医疗技术经济和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现统计监督,达到统计调控的目的。

医院统计是卫生统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统计的一部分。医院统计资料是制定医院工作计划、检查考核计划完成情况、改善医院经营管理的科学依据,是一种信息资源。统计方法用于医院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两个效益,加强医院的整体功能。

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统计 规范

一、引言

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工作的基础,为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围绕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深入开展,各事业单位的统计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对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发挥它的效能,提高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服务水平迫在眉睫。规范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一方面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方面根据事业单位的特殊性,统计工作一定要抓好数据的来源,切实做好实际调查以及数据的汇总工作。本文就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规范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了探讨,如有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二、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1)统计工作制度不完善。众所周知,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我国的各项法律制度也正在逐步规范的过程中,同样,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制度也需要完善,这才能更好的在监督执行的过程中发挥它的权威性。但是,目前来看,许多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统计调查对象的上报时间、统计调查的程度、统计的原始记录、基础数据库以及各职能部门的简历都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这对工作的执行是很不利的,甚至在有些单位统计工作成了一个数字游戏,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统计工作无章可循,极大的阻碍了统计工作的开展。

(2)统计队伍业务水平偏低。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统计工作人员的学历大多很高,很多都是本专科生,甚至是研究生,但是他们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可能相差甚远,对于统计工作没有进行专业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不能保证自身所做工作的专业性。除此之外,在一些事业单位尤其是乡镇上的事业单位,很多统计员都是身兼数职或者根本没有专门的统计员,他们的工作岗位变动频繁,很多新上岗的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不知道统计工作应该怎样正确开展。我国统计工作的重头是在乡镇,基层统计的力量远远达不到统计工作的需要,这也对统计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很大的阻碍,这也就无法使统计工作达到为自身单位发展服务的需要。

(3)统计调查行为的抽象化实施,导致调查程序的不完善。统计工作中的调查行为比较抽象,不能使统计机构与被调查者形成具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但是在实际执行调查工作的过程中,因为情况比较复杂,这是一个很大弊端,事业单位的统计机构在落实统计工作时,往往会以抽象的行为落实抽象的行为,在接受一个调查工作时,没有制定专门的针对具体调查对象的文书并依法执行,这就导致在统计工作的执行程序上存在着瑕疵,一旦遇到什么问题,工作的执行者没有切实可以依据的法律条文,这也极大的影响了统计工作效能的发挥。

三、规范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一些措施

(1)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法律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工作执行的依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有法可依。所以说若想规范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条文,使统计工作有法可依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全国卫生统计工作制度》等。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指导,及时了解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科学规范的统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自身也把统计工作与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制定适合本单位的统计工作管理条例,把工作落实到个人,实行责任制,加大审核和评估的力度,保证统计的数据能真实地反映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2)提高事业单位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正如上文所说,国家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定时安排统计人员外出考察,与统计工作完善地区的统计人员交流学习。努力提高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同时,我们应当逐步建立完善的统计工作的队伍,建立健全基层统计网络。乡镇级事业单位也应当设置专业的统计人员,从源头上狠抓统计工作,不能随便对统计员的工作进行调动,以免出现新进人员业务水平低,影响统计工作开展的局面,逐步实现统计工作的规范化。

(3)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提高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切实提高对统计工作的重要程度,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把统计的数据源当成自身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保证本单位有专职的统计人员,承担具体的统计工作,对于统计员的岗位不能随意调动;其次保证统计工作的执行者在工作能完全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证其及时准确地按照部署完成工作;再次根据有关方针政策的要求,组织参与国情国力普查和一些专项的调查,对于统计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讨论解决方案,运用网络技术,对统计信息实现更专业的汇总,以更直观全面的反映问题;最后,应保证本单位的统计员“持证上岗”,并对其进行适时的培训,通过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提高其业务水平,最好可以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统计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

事业单位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工作的基础,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规范统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事业单位自身应当加强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保证源头统计数据质量,使统计工作为自身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这也就验证了用事实说话的课题,只有从统计数据中找出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并对数据进行科学有效地分析才能更好的体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说,事业单位应当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的开展,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完善,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效能,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本单位的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涛.刘国兵.试论制约统计改革的主要矛盾及解决思路[J].山西统计,2007,(08).

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范文6

11涉及面宽泛HIS系统不同于一般的收费系统,而是涵盖了医院业务的多方面,它涉及全院多个科室、多种业务、多重信息,涉及面广、用户需求多样化。

12动态情况的反映HIS是对一段时间和多个环节的信息反映,而就医院运行过程而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反映的信息也是动态的、实时变化的。

13复杂性HIS系统是以数据库为核心、以网络为技术支撑、满足多个用户的需求,由于信息量的庞大,技术和流程的复杂,系统还要应对不断变化的政策、业务等多种可变因素,因此被业界公认为迄今为止世界上现存的企业信息系统中最复杂的一类。2HIS系统构建中影响医院统计数据准确性的主要因素HIS系统的建立将为医院统计工作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处理可将信息转化为可度量的数字数据。在HIS系统环境下医院统计信息的采集与过去手工不同,不需要统计人员亲临现场,而是通过网络平台从网上获取。从网上得到的数据不仅来自本科室,还来自出入院处、护士站等各个工作站点,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种因素的问题都会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21软件设计因素软件的设计是HIS系统的核心,软件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系统的运行能力。设计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信息的利用和资源的共享水平,影响到系统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22流程因素HIS系统涉及全院多个科室、多个工作站点,多用户多环节以及传统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流程难免造成网络模式下流程的不畅和繁复,加大了HIS系统中统计模块设计的难度,在设计中难免顾此失彼,从而导致统计数据的不准。例如:出院患者的费用结算,科室为保证费用的准确性,通常须对出院患者的费用进行反复审核,而已被护士站办理过出院的患者往往又被拖回护士站,并被多计了一次入院,当审核完毕再次被提出护士站时则又会被多计一次出院,其费用也会随修改发生变化。软件设计往往顾及了费用的准确性而缺乏对出院人数准确性的控制。

23统计标准因素

231统计口径多用户的广泛使用、多个工作站的操作带来用户的不同需求也使得HIS系统中统计标准的制定更为复杂。不清楚各部门口径,盲目制定标准都会造成统计数据的混乱和错误。例如总诊疗人次数包括:患者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出诊人次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1]。若仅采用挂号室数据进行统计必然出现大量数据的缺失。又如入院和入科在笔者所在医院的统计,入院指办理了入院手续的患者,非统计报表中入院的概念入科指真正入住病房的患者,在统计报表中作为入院人数进行统计。若采集入院处的数据作为入院人数统计必然造成虚假入院,使医院统计数据失真。

232字典库标准字典库是统计标准化的一个基础,由于各个医院的运作情况和具体业务有所不同,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的字典库,这也就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如手术和疾病分类,在不同的字典库中可能被分类到不同的类别中,将导致不同字典库下的分类误差。

24时间因素

241HIS系统的动态性,数据的实时变动造成了获取时点数据的难度,从而引起数据采集的误差。例如某一时点在院患者,期末留院人数。

242HIS系统统计的时间差,难以实现的同步性造成统计误差。例如转科患者,转出科室已办理转出手续而接收科室未接收。

25人员素质因素

251软件人员软件人员严重缺乏病案统计知识,对整个流程不了解、对统计指标不清楚,造成了病案统计模块构建的困难,甚至造成统计数据采集的错误。

252病案统计人员病案统计人员对HIS系统流程和其后台设计的不了解,误认为系统提供的数据都是准确的,而忽视了系统设计缺陷和错误也是系统建设、统计数据准确采集的障碍。

253其他人员相关科室人员对HIS系统的理解和操作水平及工作态度也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如护士站、收费处等工作站,信息录入的随意性必将造成信息的不严肃性,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及日后科研统计数据和管理数据的不完善性[2]。3HIS系统构建中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措施针对影响HIS系统中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加以控制,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31选择技术高、经验足、有信誉的软件设计公司成功、可行的HIS系统应有良好的开放性、标准性、规范性和可塑性,能根据不同医院的不同需求,快速生成满足医院要求的个性化HIS系统,必须既能规范医院管理,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医院个性化管理需求,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对系统的最基本要求。选择技术高、经验足、有信誉的软件设计公司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

32优化流程严格规章制度网络管理与传统工作模式下的工作流程会有较大差别,优化工作流程,使之科学、严谨、快捷、方便、更具人性化是医院管理追求的目标。流程的科学制定涉及全院各部门,必须全程控制反复论证,必须依靠领导的支持和业务骨干的共同参与,同时还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保障,这也是全面保证统计数据准确的前提。

33完善字典库,合理科学的制定统计标准统一基础数据字典,做好标准化工作,是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基础数据规范化的重要内容[3]。选择适用性、准确性高的字典库,制定更新、扩展、完善字典库的工作程序是提高数据质量的基础。同时统计人员应直接参与统计标准的制定,规范统计指标口径、计算公式和数据采集的途径,尽可能做到统计标准即符合国家统计制度又适用于自己医院特性的科学的统计标准。

34找到契合点,合理控制时间因素明确统计时间、确定统计数据采集时点,协调规范各站点操作规程,并通过软件设计弥补误差。如对于转科患者以科室接收时点为统计时点,尚未接收时仍按原所在科室统计。

35人员因素的控制加强软件人员和病案统计人员的沟通,开展全员培训。对于软件设计人员,统计人员有义务对其进行统计知识的讲解,对应用HIS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系统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规章制度。

36建立数据质量监控系统从HIS系统工作流程的设计、规章制度的制定、指标体系的建立,统计人员应直接参与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并与软件设计人员共同建立数据质量的监控,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数据质量,及时反馈修正,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参 考 文 献

[1] 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546.

[2] 朱志萍.循序渐进推进医院信息化.中国医院统计,2007,14(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