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学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学习制度

学生学习制度范文1

摘 要:“投入”一词最早出现在心理学领域,是由“倦怠”延伸而来,主要是指人们能够热情、积极,并保持充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工作中。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它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学校制度保障角度探究大学生学业投入与倦怠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投入;学业倦怠;学校制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69-02

如今,倦怠一词屡屡出现在我们生活之中,原本应该青春迸发、活力四射的大学校园为什么会和“倦怠”这样消极的词汇有所关联?我们课题小组一行六人,以黑龙江大学为例,对当代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以下是我们部分调查结果的展示。

一、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

针对这个课题,前期我们先后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一共得到了有效问卷320份。其中包括男生153份,女生167份;大一同学79份,大二同学88份,大三同学82份,大四同学71份;文科生174份,理科生146份。根据问卷调查所展示的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学生学业倦怠首先与性别有关,男生的倦怠程度普遍高于女生;另外,学习成绩及家庭经济水平也是影响倦怠的重要因素,学习成绩名次靠前的同学倦怠程度明显低于成绩较差的同学;而且,学业倦怠也与其所在的年级有关,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倦怠程度逐年递增,大一年级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最高。同时,学业倦怠也受其他因素影响,如是否为班干部、寝室环境以及学校制度保障等。

具体来讲,我们发现有60%的大四同学表示,现在对学校及班级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很少参与,经常表现出与自己无关、漠然处之的态度。而且,在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上,不同年级的同学所展示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在大一同学当中有90%以上的同学表示会主动去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教科书或教学辅助材料,并且有95%的同学都强调自己对奖学金感兴趣,这其中有63%同学表示对奖学金特别感兴趣。但是在高年级学生当中我们却发现上课迟到、早退、玩手机现象比比皆是,课堂气氛及其消沉,仅有35%的同学表示会在课堂之外与任课老师沟通。更有大部分学生,甚至到了学期末尾还不知道教自己的老师叫什么名字,更谈不上平时与老师交流了。

还有少部分大四的同学自我成就感很低,缺乏自信,面对即将迈入社会的现实,有很多人还没准备好,并没有明确的规划与方向,仍然犹豫于考研与就业之间。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于班级干部的理解上存在一些差异,70%的大一同学认为做班级干部有助于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但是却有45%的高年级同学认为班级干部对自己能力的提升是无利的。

二、大学生产生学业倦怠的原因

面对其产生的原因,大家更多的是从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而没有过多地关注学校这个大主体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下面将从校园制度保障方面探讨学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的弊端

小学初中乃至高中,我们上学只为了一件事,那便是“考个好大学”,在升学压力的作用下,我们一路踏进了大学的校园。在应试教育下,我们个人的兴趣爱好被无情地剥夺,学习只是为了机械地考试。但到了大学,这一切都改变了,再也没有人要求我们的成绩,于是便有了“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是浪费”的戏言。这时的学习早已没有了当时的足劲儿,也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失去了家长的管制,一切变得放任自由,所以产生倦怠之感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教学方式同质化

虽然也经历了几次课程改革,但是现在在我们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还是没有发生改变,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下,学生没有自主性,很少真正地参与到课程当中。加之很多老师上课时几乎不提问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根本没办法调动,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对课堂的厌倦。这样的现象在理工科专业表现的更为明显,文科专业的思辨性更强一些,学术氛围显得活跃些。

考试方式单一,期末考试多以闭卷为主,内容为书本上固定的知识点。这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认为平时无需学习,只要考前突击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使得很多学生在平时更加不关心所学的专业内容。

(三)教学内容陈旧

学校的课程设置不科学,我们所学习的书本上的内容很少能解决实际问题,大学校园里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适应。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大多缺乏操作性与实用性,这便使得刚刚迈进职场的大学生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学起,很多学生认为所学非所用,于是一股“学习无用论”的思想盛行。很多学生在这样价值观的影响下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这也很容易引起倦怠。而且,我们教材更新的速度较慢,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潮流。有些知识体系陈旧,使学生缺少新鲜感,学起来更显得枯燥乏味。

(四)学校管理松散

学校的管理没有初高中时候那么严格,在大学的课堂上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很普遍,学校也早已习以为常,没有强制性的措施。虽然有的学校做出过“一学期旷课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不能参加期末考试”这样的规定,但其实效性却很低,很多老师因为不想“得罪”学生,很少因为旷课而不让学生参加考试。

考试作弊现象也屡见不鲜。这里所提的作弊既包括教师在考前有意无意地向学生透露的考试信息,也包括现代化高科技的手段带来的作弊工具。很多学生因为屡屡得逞,进而更加忽视了日常的学习。学校为了保证其“教学质量与声誉”,也不能对此大做文章。这更加剧了学生的违规行为。

(五)学校缺乏对学生的支持与指导

现在很多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升学率和就业率的高低,而忽视了学生的自身发展。对于学生的进步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不能做到及时的表扬与强化,这样便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且,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与错误的思想观念,不能做到及时纠正。

(六)教师的“不在职”

到了大学之后我们没有了固定班级、也没有了初高中时期的班主任,学生缺少归属感。虽然很多学校都实行导师负责制,在学生入学初就给每个人分配了导师。但是这往往名存实亡,很少有老师真正关心过学生的学习乃至日常生活。大学课堂上老师面临的教学压力较小,他们只需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可以,在课下老师们也很少坐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而且,老师们在科研压力的影响下,很难把心思全部投入课堂教学。这会让学生对课堂产生乏味感,对教学内容更加不关心。

三、解决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对策

(一)鼓励各校自主招生,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鼓励各校自主招生,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提倡因材施教。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明白,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一切,每个人的成才之路都是不同的,不管是精于哪方面都可能取得成就。所以各高校自主招生正是为学生的成才之路另开了途径,同时,脱开了应试教育的束缚更有利于学生们个人专长的培养,“读死书”与“死读书”的人早晚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二)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

在大学的课堂上应该展现出更轻松自由的学术氛围,而不是和中小学一样仅为“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掌控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且,学校可以适当地多举办一些讲座,请一些社会上有声望的人士来到校园,与同学们一同分享他们成长与成功的故事,让同学们在课堂之外仍然有机会学到一些宝贵的知识。

(三)规范学校规章纪律,严格监管

在学校方面要加强看管,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要做到及时指正。让学生们感到纪律的约束,这样在他们想要“实施”逃课、作弊等行为的时候想必也会三思而后行。学校要在学生面前树立权威,有些原则性的问题一旦触碰应给予严肃的处理,而不是像现在很多学校那样不了了之。

另外,对于学生成绩的构成上也应该有所调整,平时分所占的比重应该提升。对于那些平时听课状态不好的同学,应该在成绩上加以限制。而且,当旷课达到一定次数不仅不能让这样的同学参加考试,而且还要通知其家长,必须让学生们注重日常的学习。

学校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这既体现在物质上也体现在精神上。在物质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奖励,如奖学金等,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为学生们提高充足的学习资源,如理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文科专业图书材料等。在精神上,关注学生的动态及进步,对于学生的点滴成长要及时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的关注,以促进其进一步的提高。

高校在抓学生就业率升学率、教师科研成果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对于大一的学生,应该及时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与谈话,使他们能快速地融入校园,适应新的生活。而对于那些大四的学生,针对他们面临的升学与就业的压力,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他们化压力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

(五)提高教师的权责意识

学生学习制度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就业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的产生及意义

1.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的见习制度是伴随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1981年,教育部、国家计委以及国家人事部联合《高等学校毕业生调配派遣办法》;1987年7月,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联合《高等学校毕业生见习暂行办法》;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国家人事部联合教育部、社会保障部等共同《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提出“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的工作要求。至此,见习制度也几经修订。

2.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的意义。对于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见习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纾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辅导的专业化水平,更让毕业生在短暂的见习期内提升就业素养、积累工作经验等,充分做好就业准备。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见习制度同样意义非凡:通过到实际工作岗位进行专业体验,能提升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到在校园里学不到的实践经验。对于企业而言,通过实施见习制度,能帮助企业定向培养储备人才,节约人才招聘成本,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对于社会和学校而言,实施见习制度能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强社会凝聚力,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参加见习的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对见习活动的调查,调整专业培养计划,使教学和就业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经济发展的产物,见习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了,但与海外见习制度的发展情况相比,我国的见习制度起步较晚,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导致我国就业见习制度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制度规定不具体,实施缺乏有力保障。虽然我国在2006年就出台了《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但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的支撑,各地大都以通知、办法、意见的方式实施“大学生见习计划”,制度的规定不具体,没有可依据的细则。在见习期间,见习生与见习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只签订见习协议,因此,参加见习的毕业生与见习单位建立的并非一般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合同法》的法律保障。

2.见习单位不重视,积极性不高。虽然企业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但企业自身也要求生存、谋发展,大多数企业更关心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赚钱效应,对于这种没有效益的事情仅仅采取应付的态度、没有积极性,自然就达不到培养和监督的效果了。

3.政府、个人、单位责任不清。2006年的《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中没有对见习生、高校、用人单位和见习基地的责任和义务做出明确规范,造成责任不清。在见习过程中出现一些权益纠纷事件得不到合理解决。

4.就业见习岗位技术含量低。企业出于防范和不信任的心理,不愿意将关键岗位和技术含量高的岗位作为见习岗位,见习生往往只能做一些繁琐、枯燥、重复性的工作,既不能得到锻炼,也影响他们的积极性。比如,财会专业的大学生到企业见习,企业出于财务信息保密方面的考虑,根本就不会提供对应专业的岗位给大学生。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几点建议

1.完善就业见习制度建设,保障就业见习制度的实施。政府相关部门应联合高校完善就业见习制度的建设,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就业见习中的责任,即规定见习期的时间、见习生的报酬数额、见习流程和监督管理办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见习基地与高校对接,形成互利互助的良性循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高级应用型人才。高校也应该与企事业单位合力,促进见习制度的实施,促进见习岗位的落实,不仅对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对于有实践需求的在校学生也提供见习机会。

3.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政府和W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充分了解就业见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就业见习制度的宣传应该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做到人人机会均等。就业见习岗位需要学生的公平竞争,毕竟我国大学生人数较多,但见习岗位有限,所以积极上进、专业知识过硬、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更有机会就业。

学生学习制度范文3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早晚自习 学风建设 制度化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对大学生早晚自习有着不同的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学生自由参加自习,学校不做具体要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2)提倡鼓励学生参加早晚自习,设有制度,但较宽松,以倡议为主,弹性较大。(3)严格要求,规定教室,规定时段,奖惩分明。

近年来,部分独立学院由于学生进校分数较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故多选择后两种方式管理学生早晚自习。不少独立学院学生在高中时期对大学生活有一种幻想,认为大学阶段自由度高,高中阶段严格的自习制度在大学阶段将不复存在;另外,“90后”大学生个性强,追求自由,向往自主选择,不喜欢被束缚,认为大学生主要强调自学即可,对中小学生才需施行严格的早晚自习制度,因此部分学生对自习制度产生抵触情绪。家长对早晚自习持肯定、支持的态度,倾向于学校采取严格管理,甚至常有家长发出类似呼声:“你们管理得越严,对孩子就越好,我们就越放心!”当然,也有学生认为早晚自习制度能培养出比较严格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规定并严格执行早晚自习制度,学生就不至于在无课的时段处于失控状态而浪费时间。针对来自学院、老师、学生、家长的不同声音,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独立学院早晚自习制度进行分析。

一、学风建设

学风,代表着一所学校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独立学院这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和办学载体正处于树信誉、促发展、谋影响、创品牌的关键时期,加强学风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不可小觑。“优良学风的熏陶,能使每位学生都具有高尚的理想,明确的目标,能自尊、自律、自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懂得承担责任,遵守法律,从而为其一生起着导航和保护作用”。(盛加林,2004:16)

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由于大学和高中的学习模式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缺乏远大志向等问题。学院建立早晚自习制度,提倡学生参加早晚自习,安排固定的时间、教室和值班教师参与检查、管理,可以保证优良学风和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同时能保证上课的出勤率,也能避免学生因来不及吃早饭空腹上课,影响身体健康。有些独立学院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向学生介绍、宣传严格遵守早晚自习制度的要求,并加强早晚自习的检查、督导和管理,将各班早晚自习出勤情况作为评比优秀班集体的指标或参考数据,且进行表彰,以期通过各班集中上早晚自习,促进学风建设,进一步营造大学浓厚的学习气氛。“从总体上讲,独立学院的多数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能严格自律,不断缩小自身差距,自觉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迎接社会的挑选。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宽进政策,录取分数线普遍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习惯不好,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沉迷网吧和歌厅,长此下去,难保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质量。”(黄贵英,2005:71)

二、学生反馈

虽然学院、老师、家长和部分学生对早晚自习制度持看好的态度,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不同意见。以下意见较有代表性:“本以为上了大学可以轻松一下,没想到大学和高中学习没有两样,居然还要上早晚自习。”“自觉的学生,没有规定也会主动上早、晚自习;不自觉的,有规定也不见得管用。”针对这些观点,我对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二年级150名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1.早晚自习期间你一般做些什么?

2.早晚自习期间你有感觉被其他同学打扰、影响过吗?

3.你觉得一天中学习状态最好的时段是什么时候?

4.你认为大一的早晚自习为你带来了哪些帮助?弊端是什么?

5.你认为大二的早晚自习为你带来了哪些帮助?弊端是什么?

6.你对同学在自习期间吃早饭、讨论问题、随意出入教室等行为怎么看?

7.你对学管中心同学检查自习纪律、值班老师检查自习情况有何建议?

8.你觉得集体参加早晚自习的效率更高还是自行选择时间、地点参加自习的效率更高?

受访学生对以上开放性问题进行回答,我将学生的答案整理汇总,了解学生对早晚自习制度的真实看法。学生认为,早晚自习的益处主要有:大一的课余时间多,容易放松,早起、早锻炼和晚自习正好填补了这些时间空白;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间有保障,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让我学会了自主学习;早起读书,减少睡懒觉机会;人的惰性不可避免,学校规定集体参加自习让我形成一种习惯;早晚自习让我的学习常态化,同学直接互相请教互相促进,增加班级同学的情感,避免除了上课在一起碰个面,其他时段很难见到;早睡早起;使学习成绩还过得去;有时间复习巩固知识;拒绝懒惰,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生提出的早晚自习的弊端主要有:恶劣天气下外出麻烦;早起容易犯困,导致自习时间睡觉;规定时间参加自习,导致自己可分配的时间较少;让我感觉与高中学习模式相似,大学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地点,自由学习;会受自习纪律差的同学打扰、影响;如有急事不能参加早晚自习的时候,请假很麻烦;大学应该自主学习,而不是在制度的规定下安排学习,以前高中同学现在所在的大学都没有早晚自习制度。

据该院检查早晚自习的老师反映:“学生参加早自习对上午第一节课的出勤率有一定帮助,因为这样时间上有过渡,即使学生早自习有迟到现象,也有助于杜绝上午第一节堂课迟到和缺课的情况。如果取消早自习,那么第一节课迟到或在课上吃早饭的同学会更多,对上第一节课的老师来讲,他们必须在考勤和课堂纪律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通过分析其他六个开放性问题,我发现:

1.部分学生在早晚自习时间玩手机、听音乐、睡觉、聊天的现象依然存在。当然,大部分同学能妥善利用自习时间做习题,看课外书,学习英语、预复习专业知识。

2.部分同学自律性较差,自习期间吃早饭大声讨论问题、随意出入教室,导致固定教室中其他同学会因此受到影响、干扰。自习教室纪律的维护、督查工作有待加强。

三、结论与建议

独立学院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明确的方向。“目标的缺失,就会产生行动上的盲目;导向的不明,自然引发了思想上的混乱”。(程蛟,2010:164)部分独立学院对低年级学生严格实行早晚自习制度,有助于降低考试不及格率,提高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考试的通过率,以及《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重要课程的通过率,有助于促进学生考研意愿和备考状态的形成,更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建设。但在早晚自习制度的落实执行方面,还存在一些方面有待完善。

一是进一步完善早晚自习检查、管理工作,避免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被自习纪律差的同学影响。目前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有两支重要队伍保障早晚自习的督查工作:自习值班教师、学生组织――学管中心的同学。检查维护好自习纪律,可以避免集体上自习存在的弊端。

二是尝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指导与选择,例如:引导英语水平较欠缺的班级学生在自习期间集体练习英语听力;班主任牵头,班委组织落实,每学期利用早晚自习开展学习方法交流会、专业技能视频资料观看、集体晨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自习内容,将严格稳定的制度与学生自主选择结合起来,使早晚自习时段切实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业水平的黄金时间。

三是奖惩分明,表扬早晚自习情况优秀的先进班级,激励自习情况差的班级,并将自习考评情况作为优秀班集体评奖的标准之一,促进全院班级积极营造良好的自习纪律。

四是形成一对一互帮互助模式,学习习惯好的同学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结成对子,形成良性影响,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营造优良的班风、学风。

五是灵活制定早晚自习制度,为学生留有一定自由支配、自主学习的时间。以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为例,周三晚和周五晚学生不用集体参加自习,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将集体自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是建立科学合理请假制度,方便学生在特殊情况下既不违反早晚自习制度,又能处理好突发状况或紧急事件。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对于早晚自习请假制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分为公假、事假、病假,保证真实、合理的请假诉求都能得到批准。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学习是一项自主化、个人化的活动,学生可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但是独立学院部分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清晰的自主学习方向,因此有效管理自主学习时间的能力有待增强。早晚自习制度的贯彻落实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的平台,养成自觉早晚自习和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程蛟.健全人格培养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社科纵横,2010,(12):164-165.

学生学习制度范文4

一、采用鼓励教学机制,培养美术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但每个学生肯定都有美的追求,都有尽可能表现得最好的愿望,十多年来,我接触过的学生多种多样,有的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让老师都赞叹不已,有的学生能基本完成任务,但或多或少的有些地方不够理想,还有的学生作业一团糟,不仅画的不知所云,整张作业都是狼籍一片怎么办?他或许也尽心去画了,只能达到这个程度,千万不能斥责他,扼杀了他那原有的一点点积极性,教师可以告诉他,能力是一点点提高的,作业虽然不是很理想,但你有好的学习态度,有积极的合作精神,这都是难能可贵的,教师平时教学的鼓励性语言,可以使学生获得劳动的肯定。“你回答得真好!”、“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这里画得很好!”、“如果你的构图再大一点就更好了。”这些鼓励性的语言,抓住了学生们表现中的一点点闪光点,你注意到了,学生只能是做得更好。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优缺点及时指出,如“某某同学的构图大小正合适,黑白灰的层次感非常明显”,学生们马上都会注意到这些问题,从而使自己的作业任务完成得更好。如果你看到学生的作业非常的不尽人意,一句“不行,重做!”或者“你自己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呀?”,这些语言,只能使学生下次还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完成任务而已,也就毫无乐趣而言,久而久之,对美术就会失去兴趣。

二、灵活运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现行美术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得比较灵活多样,象“换个角度看蔬果”、“中国结艺”都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本身就有兴趣去学习。但有些内容受学习条件的限制,不是很好开展下去,这样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安排一些新的学习内容,或者改变一下原有内容。

(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就要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课前搜集的大量图片或精心准备的范画,会使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力,增强表现欲望。与学生对话,讲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讲“色彩的情感联想”时,学生们发言积极,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认识黑白灰”一课,学生们又谈到了黑白电视机、黑白照片等。“漫画中的思考”学生们结合自身实际,谈了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激发了兴趣,还受到了思想上的触动。此外,带学生们去参观,走向大自然,鼓励学生上网搜集图片信息,利用网络画图软件、金山画王软件等进行电脑绘画,这都无疑使学生对美术科产生了兴趣,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去学习。

学生学习制度范文5

关键词:学习动机;教学方法;大学生;考试制度

一、引言

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仅受其学习能力的制约,更会受其学习动机的制约,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大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虽然学习动机不是决定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但它却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思维活跃,富有理想,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尽管如此,大学生的动机缺失却是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不可轻视的问题。动机缺失是指个体不再积极追求目标的实现或探索实现目标的途径 。学习动机缺失的主观原因是,学生步入大学阶段之后,“高考”的动力完全释放完毕,他们突然进入到一个“动力真空带”,出现厌学情绪。因此,与中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更复杂、更高级,从而是一种对大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的学习活动。学生的考核制度是造成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缺失的重要的客观因素。在我们的大学里,有很多课程,学生不用认真听课也能最终通过期末考试。我国的高校课程考试成绩往往是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简单加总而得,对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不进行科学和合理的考核。这种考核制度无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既然说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缺失,由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造成,那么教育工作者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激发之。学生不是教育的客体,而应该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教,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为其学习和认识提供有利条件。本文从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和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两个方面探讨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问题。

二、激发学习动机的措施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的措施主要有:

(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近年来,由于素质教育被突出地提了出来,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对教学中学生的学重视起来。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同样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则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之所以不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很重要的原因是课堂教学的方法过于陈旧。我国现行的大学教学方法,就是由教师和学生构成一个教学体,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学生充当看客或听众。所谓知识也好、信息也好,都是从一个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这就是现在最典型、影响面最大的大学教学方法。对于一所大学来讲,更多的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所谓的灌入式、注入式方法,课堂上教师是中心、教材是中心。这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变成了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 。然而,课堂教学不仅肩负着传播知识的责任,还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在这个意义上,“教学,不仅是外在的知识传递与掌握,更是师生双方借助于理性进行的一次次‘探险’” 。所以,高校教学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

1.巧妙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也是现代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启发学生积极性、思维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学科、各个年级的学生。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课题,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是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在这种情境中最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程有关的若干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

高校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观念,要知道学习是学生的事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用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毕竟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多内容如果一一展开来讲的话,肯定是不可行的。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小而具体、深而有趣、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他们在课下带着问题大量阅读,让他们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认知方式,无形中就会提高学生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就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了。

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该注意:首先,教师的课前准备是创设优质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问题情境的创设成为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以达到启发式教学的预期目的。钻研教材,要求教师了解教材的结构,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状态有所了解,使将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构成适当的跨度,从而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其次,教师要认清“启发”与“提问”是不一样的两个概念。提问是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式,但绝不是唯一方式。启发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提问,还可以使用布置启发性的作业、与学生讨论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启发方式的不断变化也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终目的。最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是容易离散而无系统或脱离中心,花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因此特别要求教师对讨论的内容作出较好的总结,并掌握好时间。

学生学习制度范文6

1.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2.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00

摘要:“顶岗实习”是目前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但目前大多数情况并没有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岗位,了解到更多的就业动态。“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制度的确立,就是让学生在“定岗实习”之前,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到更多的工作岗位,通过“体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多个岗位进行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一线可以进行系统化操作,也有助于学生对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进行了解。“体验学习”给了学生们多个岗位进行实习的机会,使学生的技能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对学生的内、外动力从增加兴趣和扩大就业机会两个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体验学习;顶岗实习;学习动力

“顶岗实习”是目前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途径。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顶岗实习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的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然而,在目前的顶岗实习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多采用的是定岗实习的模式,也就是说在顶岗实习的一段时间当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同一个岗位上进行实践和学习,这就有可能学生所实习的岗位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岗位或者是自己比较擅长的岗位,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对这个岗位的兴趣下降,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将会对学生的顶岗实习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也会使学生对这个工作岗位产生不良的倦怠情绪,更严重的后果就是让学生对此专业的择业就业前景产生不良的预测。由于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的“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就业制度被提出并积极采用。

“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也就是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进行学习,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对以后就业的岗位进行熟悉,将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到一线工作当中去。“体验学习”的优势就是让学生在“定岗实习”之前,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到更多的工作岗位,通过“体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有在多个岗位进行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一线可以进行系统化操作,也有助于学生对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的一系列流程进行了解。“体验学习”给了学生们多个岗位进行实习的机会,使学生的技能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学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这在学生日后的求职工作中,使其更加具有竞争力,成为用人单位争抢的人才,无形当中扩大了学生们的就业机会。通过体验学习,让学生对各个岗位进行了解,熟悉每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满足目前企业对人才“一职多能”的用人要求。

1 野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冶制度的建立

1.1 实习岗位确定阶段。在学生进行体验学习之前,由实习指导老师与学生实习单位进行协商,实习企业可以根据目前招聘热点,列出可以供学生选择的三到四个岗位,由实习指导课老师了解到每个岗位的要求等,回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指导,让学生在去企业实习之前,对自己所要实习的岗位有个大体了解。并列出实习岗位意愿反馈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擅长领域选择出自己最想实习的岗位,并写出自己如果从事这个岗位的一些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点,实习老师将反馈表格收回,对结果进行统计,做到对学生的反馈意见心中有数。

1.2“体验学习和定岗实习”阶段。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在“体验学习”阶段,每个岗位都给学生一周的学习体验时间,同时,企业的管理人员也对学生这一周的表现进行打分测评。待所有岗位的体验学生时间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当初所填的反馈表格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测评,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定岗实习的岗位。学生经过了“体验学习”阶段之后,会进行时间相对较长的定岗实习,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选择到非常适合自己的实习岗位。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的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岗位当中去。并可以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此实习工程中,让学习在自己最终的定岗的岗位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看看自己当初在岗位意见反馈表上提出的一些创新观点是否可以运用到实际当中,通过体验学习,学生也可以对自己日后工作的流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让学生可以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提前打好基础。

1.3“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成果评价反馈阶段。由于实习多为毕业前夕,所以实习阶段也是学生最后的评价阶段,学生在这个时期大多急着找工作,学校也忙于推荐学生进行就业,所以这个时候的学习成果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学校与企业、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反馈。从信息反馈中,学校和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是不是感知到企业的文化,是不是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是不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不是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去,是不是具有很强的创新思想和能力,是否有团队合作精神。这一切将作为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推荐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让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可以呈一个过程性考核的模式,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不同岗位当中的表现给出一个客观整体的分数,避免定岗在一个岗位上,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兴趣或者不擅长某一岗位,而表现不好,导致实习表现差,分数低的情况,这样就比较客观的反应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同时,企业或者实训基地的指导人员或者企业师傅也可以参与评价,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去评价主体单一、过于主观的弊端了。

2 野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冶制度对学生学习动力的促进作用

2.1“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制度对学生内动力的促进作用。“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机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择实习的岗位,每个学生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习当中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可以挖掘出自己不同的潜力,学校和企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这种人性化制度的确立,除了让学生可以更有兴趣的学习工作之外,也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也让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工作当中去。

2.2“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制度对学生外动力的促进作用。通过“体验学习和顶岗实习”制度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增加对多个工作岗位的体验与了解,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体验学习”给了每个学生去了解多个岗位的机会,让学生对工作岗位有更加系统的了解认识,这在学生求职时,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也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多面手型的人才,让学生可以在就业时更加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蔣凤昌.动态轮岗在土建类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体系中的实现[J].职教论坛,2012(12).

[2]宋圆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轮岗实习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