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学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学习制度范文1
[关键词]数学;阅读;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少数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是观念上的偏颇,忽视数学阅读,认为阅读是语文和英语学科的事,数学只需多讲解、多做题即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也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这都要求我们应当重视阅读,数学也不能例外。为加强数学阅读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笔者尝试以下做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才会自觉地阅读,持久地阅读,收到应有的效果。
1.了解阅读需要。心理学表明: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来源于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生活和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必将服务于生活,而要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必须学会阅读,力求让学生明确数学阅读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数学阅读确实是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稳定的数学阅读动机和阅读欲望,如阅读存折、单价表和说明书等。
2.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创设的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要有适当难度,要富有启发性。通过问题情境,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和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1)1.6÷0.25,15÷0.15;(2)10÷3,14.2÷22。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
3.注意激励表扬。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斯说:“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般。”激励,可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断上进的信心和动力;激励,可让学生放飞个性,展现自我。我一是通过“口头表扬”进行激励。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不足,我不是盯住缺点或错误不放,而是注意发现其优点,肯定其长处,哪怕只要有一点所得、一点好的态度、一个好的方法,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二是通过“评奖”进行鼓励。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组织多种有关数学阅读评奖活动,如班级和学校开展评选“数学预习能手”“数学故事大王”“数学知识小博士”“数学阅读日记之星”等活动。评奖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参与,尽量扩大获奖面,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奖。三是展示成果激励。在数学教学中,我为学生的数学阅读展示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如墙报上开辟“数学阅读心得园地”,演讲“数学故事”,举行“读书笔记展览”和“手抄报展览”等,让学生展示自我。这样,在多种激励中,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充满信心,调动了阅读的积极性。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我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也不仅仅是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
1. 操作实践,帮助理解。在阅读时指导学生边看课本中的有关内容,边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通过学生亲自做一做、画一画、量一量、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手段,观察、比较和体验,感悟新知,获得表象,帮助理解。如学生阅读预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自己在方格纸上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图中可以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把数据填入书上表中,通过观察和比较,感悟梯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抓关键词,准确理解。在数学里,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抓住关键词,关系到理解的准确性。在阅读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圈出关键词,并加以推敲理解。如阅读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圈出关键词“小数”“末尾”“零”“不变”,然后对关键词进行推敲分析,明确这个性质的条件是“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结论是“这个小数的大小不变”,如果改变条件这个性质就不成立。
3.质疑问难,深入理解。“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言简意赅地讲明了质疑问难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质疑问难,如阅读《利率》这节内容时,抓住重点内容提问: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利息与利率有什么关系与区别?它们又是怎么计算的?然后再次认真细致地进行阅读、观察、思考、感悟和探究,从而深入理解利息、利率的概念、联系及其计算方法。又如阅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时,学生抓住关键词提问:为什么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为什么“0”要除外?学生经过思考探究后,就更加深入更加明确地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4.转换语言,深化理解。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等。在数学阅读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其意义的深化理解,我们要求学生将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等转换成文字语言,并用口头或书面叙述出来;或将文字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等。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分析、概括、综合、归纳、整理和表达,最终达到对知识的内化。
5.比较阅读,鉴别理解。任何事物都是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在数学学习中,学了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有比较地阅读教材,如在学习“梯形面积”后,可要求学生将课本中“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等内容有比较地再次阅读,从中寻找异同,加以归类和比较,从而进一步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培养习惯,让学生真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认真细致地读,真心实意地读,积极投入地读。
1.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数学语言具有精确性,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理、符号、图表、术语和推理过程等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地方,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养成咬文嚼字认真阅读的习惯。
当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时,老师应要求他们逐句、逐字、逐符号、逐图表地推敲和剖析,直到弄懂其真正含义,准确地把握知识点,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地方。
2.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认读、感知、分析、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数学术语、符号和图表等,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教材的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要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如教学《认识比》时,教师可先出示阅读提示:认真阅读教材,想一想,什么叫比?比和除法、分数什么关系?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可以在阅读思考中掌握知识点,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读写结合是指在数学阅读时一边读一边动笔,或圈点批注,或编写提纲,或制作卡片,或做读书笔记,或撰写心得等。在数学阅读实践中,应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复习性阅读,把主要知识点按若干类别加以归纳和整理,写成纲要或图表,可以更好地理清关系,加强记忆;把教材中出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写在阅读笔记里,以加深对思想方法的认识;把对具有因果关系、隶属关系的数学对象归类成知识网络,以网状形式写出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再如尝试性阅读,把教材省略的一些数学推理或运算证明过程用纸笔演算推理出来,帮助学生明确数学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引导评价,让学生促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因此,在数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引领学生自主评价,让评价发挥其检查、诊断、甄别、反馈、导向、激励的功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阅读水平的提高。
小学生学习制度范文2
一、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内容
浩瀚如海的书籍,良莠不齐。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一些不适合学生的书,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指导阅读很重要。
1、推荐好书目。指导学生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
2、课内指导阅读。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组几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课文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感悟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然后建议学生运用学习本组课文所掌握的方法阅读同类的文章或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二、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
1、摘抄。即用笔记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是描绘景物优美细致的句子等。摘抄后可以加上眉批旁注。
2、剪贴。语文学习中教师经常让学生搜集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因此可以建议学生把觉得有用的文章进行剪贴(以报纸、杂志为主)并注明出处。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掺杂不清。
3、制作卡片。对篇幅长的文章首先要仔细阅读,分清文章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部分,归纳成几个要点制成卡片,帮助记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4、办手抄报。
可以在对原文阅读领会的基础上,将原文中知识要点,例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布局谋篇、写作技巧等进行梳理,办成手抄报,便于反复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5、谈感悟。在阅读后,可以联系实际,将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悟或对文章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下来,提高对原文的理解能力。
三、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
1、初读。通过阅读了解全文大意,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标下来,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楚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晓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好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学生要理解体会出文章的思想内容,就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在阅读中,对于文章中某些语句,若有自己的见解,就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谈感悟。
小学生学习制度范文3
一、高职院校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阅读习惯
不同的学生在阅读中都有每个人自己的习惯,一般常见的有心中默读、低声阅读和指字阅读三种阅读方式。在阅读中视线跟随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是典型的指字阅读,虽然嘴唇声带未动,但头脑中一直读出并听到每个词的发音,是心中默读的体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在对一段文字意义不明确时或遇到某些生词或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部分被视为是回视前文,重复阅读。这样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提升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是一种很不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达不到自我训练的效果。日积月累,就会变成没有了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行为趋势;视幅狭窄,摆头,眼停过频。阅读不是以意群或句子成份为单位,而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就是视幅狭窄的一种表现。如眼停次数过多,阅读时间相应会增长,影响了阅读的理解也影响了阅读的速度;是指一边阅读,一边在心里翻译,它是心译的明显的表现,也是一种较普遍的阅读行为方式。这种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语感和英语思维能力。
(二)英语基础知识相对较差,词汇量过少
在英语阅读中,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词汇量过少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高中的基础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英语中虚拟语气,的从句问题,很多学生搞不清楚什么叫从句,从句中的关系代词,先行词分不青春。对于从句在句子中的作用也是不能理解。这就造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相应所理解的意思也出现偏差,不能分析清楚句子结构,不能正确的提取相应的信息。同时因词汇量过少,导致阅读速度较慢,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字不达意的情形也较常见。
(三)英语语法知识不扎实
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学生在进入高职学校前已经对英语的语法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在掌握的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阅读中,有些学生遇到长、难句型或者句中伴有插入成分时则不会正确识别和处理,造成理解失误,从而影响了阅读理解的正确性。
(四)学生英语学习缺乏学习动力,缺乏自信心
受传统观念和等级意识的影响,在一些学生眼里,上职业院校是没有出息或没有前途的选择;有些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发现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或对学习、生活环境不适应,导致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学业基础薄弱,他们往往产生自卑心理,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从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学习中一旦遇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就退却、甚至放弃,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在阅读过程中缺乏恒心和坚持精神。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些非智力因素,影响阅读教学效果。
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技巧和方法
(一)改进错误的阅读习惯
阻碍阅读理解的进程,进而影响到理解的程度是不良阅读习惯所造成的。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必须认识并改正这些习惯。在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回看(reviewing)。回看是大多数学生常有的习惯,在阅读中读了前段后不理解,于是重读上段,导致一段要来回看了几遍仍不知所云,这是一种不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应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了解各题的真实表述后,再回头弥补自己未能理解的地方,从而加深对整体文章的了解。
2. 慢速阅读(slow reading)。大部分学生自认为,读的速度越慢就越能更好的理解文章,其实这种想法存在错误,文章情节中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根据提出问题的要求,有些信息是非常关键的,而有些信息是误导读者的,如果将太多的时间用在误导性的信息上,不仅会耽误阅读的时间而且会对关键的信息把握不足,造成主次不分、轻重不别,从而导致阅读理解的效率过低。
3. 声读和指读(reading by voice and finger)。大部分学生喜欢在做阅读理解时,小声朗读并一边用笔或手指指盖各段,而这种不好的习惯会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分散理解的耐力和精力,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全文,并做出正确的选择。为了克服这个难题,学生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应予以强行克制,根据科学研究,人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这个习惯将得到彻底改正。
(二)扩大学生英语的词汇量
词汇量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基础。促进学生词汇,使学生做到自觉学习是教师应本的原则,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上着手,从一词多译、构词法、一词多义、前缀后缀法等方面来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教会学生根据词缀、上下文、文章结构和词根等猜测词义,理解全文,为学生阅读理解扫除一定的障碍。
(三)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的语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并尽早达到英语阅读要求,是了可以做到的。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补习一些语法基础知识。其次,老师在课堂上针对一些重点的难点的语法知识进行具体、系统讲解和分析,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语法作业,从而使语法知识及时得到巩固和深化并消化。
(四)识别文体,认真判断分析
英语的文体分为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不同的文体会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同时英语的写作材料也很多,如医疗、故事、广告、人文、地理、景点等。所以,熟知各种文章题材的风格,了解英语文体,了解做题规律就变得十分重要。学生在阅读中要想找出问题答案,就必须了解文体和题材,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上下文进行相应的理解和判断。在把握文章主要意思的前提下,要想有效合理地推测出作者所认同,但较难理解发现的深层含义,学生可以选择对关键词加以分析理解和判断。
(五)用猜测法完成阅读
在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轮廓感后,我会让学生去阅读细节,此时,难免学生会遇到困难,如遇见生词,长句,难句不能理解的。那此时我不会马上告诉他们,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而是教学生一种猜词释义方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技能,经常鼓励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猜词释义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教学中,我教授学生多种猜词释义法。
(六)加深对英美文化背景的学习
在做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学生总能接触到一些有关英美文化的相关问题。大部分的作者的观点往往建立在文化背景基础之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千差万别,如果此时我们不了解文化背景差异,单从字面很难理解作者的意图,就会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对文化背景了解变得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该适当地渗透英美文化等相关知识,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读关于英美文化的书籍、杂志、报纸,并养成看新闻的习惯,提升对相关英美历史、人文、风土及最新科技知识的了解,从而拓展知识面,提升阅读水平。
(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学习制度范文4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010-02
摘 要 近些年来教育政策、产业调整、就业市场和成才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学校本身发展不平衡。“两高扩招”政策和就业市场变化对中职学校造成很大冲击,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内部的条块分割、规模失调、布局失当等弊病,中职教育快速跌入低谷,导致了招生的无序化,制约了中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能不能争取到生源,实践表明,改变招生难的途径在于学校应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将学校和专业办出特色、办成精品,招生难的尴尬局面必然会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 招生改革; 教学质量; 特色专业; 校企合作
1 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及成因
为了生存,面对生源日益萎缩,中职学校你争我夺抢生源,造成了招生的无序化,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质量,制约了中职学校的发展。中职学校面临的困境及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毕业生人数下降且素质降低: 受计划生育政策调控的影响,毕业生人数已进入下降通道,初中生源锐减,中等职业教育将面临严峻的招生压力。为了维持办学,只要愿意读职中,不管文化基础再差的学生,中职学校也得招进来培养,这些学生进校后根本就没心思学知识、学技术。生源入口上没有选择余地,导致生源整体素质降低,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多新困难。
1.2 家长和学生普遍重普教轻职教: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例加大,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普遍存在,渴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旺盛。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读普高,考名校仍然是家长和学生的执着追求,认为只有读大学才是改变子女身份和地位的途径。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把职业教育看成“另类”教育,把读职高的学生看成是 “行为习惯差、文化基础差、家庭条件差”的三差“另类”学生,这种不合时宜的观点,很难一下子改变。
1.3 教育内部的不正当竞争:为了自身的发展,各类学校都不惜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力投入,出现了 “普”“职”竞争、中职学校之间“战争”。各市县职教中心之间决斗。首先,学校给教师分配招生指标,为完成任务有的教师不择手段,用熟人作媒介,请朋友代招;不切实际承诺;以经济作杠杆,采取不正当手段,出台土政策等很多无序招生行为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导致了中职招生秩序更加混乱。其次,为了自己的中职学校生存,不允许学生跨地区就读,有些地区招办和中学老师,对前来招生的学校提出帮助招一个学生要给二百到五百不等的“好处费”,生源就这样被部分初中教师“高价”转让。再次,有的学校没有登记备案以各种形式进行招生宣传、花大量的成本进行不正当“招生”,诱惑学生及家长,干扰了正常的招生秩序,损害了职业教育的声誉。 中职招生的生源大战,导致了整体职教资源的不足而局部资源的浪费。
1.4 教育质量下滑的影响: 教育质量下滑是导致中职学校招生难的又一因素,家长的质疑是有道理的。中职学校教师流动性比较严重,认为在中职学校没有发展前途,部分教师跳槽去了其他各级各类的学校,优质师资缺乏。如果师资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学校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不仅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且还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给学校自身的健康发展和整个中职教育都会带来很大影响。
1.5 学校得不到财政投入: 鄙薄职业教育的文化传统还根深蒂固。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虽在积极宣传和介绍职业教育,但又视职业教育为低等教育,把“双差生”统统导入各类中职学校。部分政府官员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普通高中学校,而忽视了中等职业学校。一些中职学校没有得到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办学条件极差,学生实习实训场地不足、实习工位不够、实训设备短缺,影响学生技能培养,导致职业教育质量下降,学生和家长对职业学校信任度不高,学校招生缺乏吸引力。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努力增加投入,支持中职学校为当地培养更多更好的中职人才,加快中职学校发展步伐。
1.6 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出路相对较窄。由于行业、专业、传统观念等因素限制,不少学生虽然找到了工作,但与所学的专业不太对口,使学生丧失就读中职学校的兴趣,这种“出口不畅,进口不旺”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中职学校的招生,导致招生入学率的降低。中职学校一定要培养受企业欢迎的高质量的毕业生,才有能力去抢占较高端就业岗位,从而提高学生就业企业的档次和收入水平,改变社会对中职学校及其毕业生的地位和看法。
2 中等职业学校今后招生的策略与措施
2.1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层面
2.1.1 积极宣传“崇尚技能”: 宣传是传播先进思想、改造旧观念的有效办法。有关部门必须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要积极倡导职业教育发展,崇尚技能。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宣传中职教育的优势,阐述中职教育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意义,让全社会尽快改变对中职教育的偏见。
2.1.2 统筹协调规划,整合职教资源。 上级部门应管理统筹中职教育工作, 建立教育、劳动、人事、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职教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完善中职教育管理体制,定期组织召开职业教育工作办公会,研究解决职教资源整合问题,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1.3 保证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最重要的是实训基地建设,这是它的发展必然比普通高中所需的资金要多很多的原因。所以政府应根据有关规定,在保证教育投入的同时,要优先考虑职业教育的发展,应适当放宽收费口径、提高资金投入比例,促进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和专业规范化建设,使学校的硬件设施、实训条件得到应有的改善,以满足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
2.1.4 招生规范管理,制止无序招生: 打破学校归属部门和类别的界限,统一组织实施招生工作,这将制止扰乱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逐步削弱“地方保护”政策。规范中职学校招生,加强招生管理,建立平等竞争机制,以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主管部门对招生中的无序行为要坚决制止,对有偿招生学校和责任人要严加查处。同时中职学校招生的相关政策要严格执行,学校做招生宣传时,要实事求是,严禁哄骗学生,严禁相互诋毁。
2.2 中职学校层面
2.2.1 提高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 学校吸引生源关键要靠办学的高效益和教育的高质量。中职学校要正视初中毕业生下降对招生工作的影响,强化学校内部管理,集中精力打造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增强办学实力。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协作、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行封闭式管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加强校企联合、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信誉,树立中职学校的品牌形象,以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吸引力。
2.2.2 优质师资不可少。 学校应重金培养师资力量,每年要从高校挑选一些较优秀的毕业生担任教师,加强年轻教师的培训工作,经常派老师到外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管理知识,同时定期让一些教师带学生到实习基地实习,教师则要在这些基地见习经理,增强实践经验。学校还应与国内外大学建立教师交流制度,让老师们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目的就是要建设一支业务强的教师队伍。此外,学校可以从高校或企业中聘请一些“特邀教师”,都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老技工,这部分校外教师独特的授课方式很受学生欢迎。
2.2.3 开门办学、办学特色、专业特色是中职学校的“生命线”。
中职学校改变招生难的途径在于将学校和专业办出特色、办成精品。专业设置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制订课程计划,面向社会、开门办学,立足长远,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集中力量将某个专业,或者将某个专业其中某一专业方向打造成本地区特色专业,以此特色专业带动其它专业发展。有的学生为何俏市场,主要应归功于这些学校领导积极拓展就业空间,办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还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都应突出职业特色,为毕业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小学生学习制度范文5
0 引言
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是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一线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
1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
1.1 自我评价失调
表现为过于自卑或自信。这是单独招生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觉得自己是单独招生的学生,入校分数就比统招的同学差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统招的同学相比,更加自卑。与之相反,部分单独招生的学生有文体方面的特长,过于自信,我行我素,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没有准确的评价,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值过高,一旦遭受挫折,过于自信就会变为过于自卑,甚至产生性格扭曲。
1.2 缺乏学习动力
单独招生学生总体上缺乏学习动力,大部分同学在进校后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具体的规划。有的认为自己已经上了大学,不必再拼命地学了,只要混到毕业证然后有一份工作就行。以外语与旅游系导游1501班为例,有5%的学生持有混毕业证的态度。有的学生觉得是单独招生的专业,终日提不起精神,牢骚满腹,无心进取。以外语与旅游系导游1501班为例,有40%的学生是从管理工程系市场营销专业调剂过来,所以他们严重缺乏学习动力。
1.3 恋爱心理障碍
以外语与旅游系导游1501班为例,粗略调查结果发现有25.6%的学生不清楚什么是爱情,这部分学生把恋爱视为一种时尚或者过程体验,对恋爱对象不负责任,随便的更换恋爱对象。青年学生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在恋爱态度上存在严肃认真与盲目轻率两种情况。多数学生能正确、理智的面对失恋带来的负面情绪,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失恋以后出现情绪异常低落或者其他反常的心理,孤??感和绝望感倍增。
1.4 人际关系失调
部分单独招生的学生交际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在本能的驱动下他们渴望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于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导致集体包容不了他们。还有部分单独招生的学生更倾向于在网络虚拟的环境中与他人进行交流,长期沉迷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节,导致与他人的交际存在困难。
1.5 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
处于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难免会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部分单独招生学生缺乏独立性,依赖心理较强,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弱。一遇到挫折,他们就会迷茫与苦闷,轻者丧失自信心、厌学,重者出现极端行为。以外语与旅游系导游1501班为例,已经有一名学生因为心理抑郁,不能正常学习,在家休养。近几年来,我系单独招生学生由于缺乏抗挫折能力导致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而被迫休学、退学的事件时有发生。
2 引起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2.1 社会因素
在当今意识形态多元化的社会条件下,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心理上也受到了冲击。在这种影响和冲击下,意志薄弱,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就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他们面临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多种压力,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了心理弱势群体。学生入学时如果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就很容易受到社会上或者学校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些错误思想就会使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产生厌学等不良心理,进而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2 家庭与早期教育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宽松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数与家庭环境和早期的教育方式有关。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家庭气氛过于严肃,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缺乏对孩子兴趣爱好和情感需求的了解,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适应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不能很好的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容易抑郁。第二,父母对孩子过于宠溺,大操大办,孩子从未经历过挫折,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严重的依赖心理,遇事容易退缩,承受挫折能力较弱,而且没有主见,极易受他人影响。第三,家庭环境中父母经常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或者单亲,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很难信任别人,很难与别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上这些不良的早期经历都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2.3 个人因素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是心理上仍然存在幼稚、依赖、冲动等问题。而且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角色转变带来了学习与人际关系双方面的不适应。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不少学生表现出独立性差、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系列的不适应会导致学生心理失衡,容易导致焦虑、自卑、失落、苦闷等心理问题。
3 加强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方法及措施
3.1 加强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心理素质
把心理素质教育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以外语与旅游系单独招生的专业为例,有酒店管理专业和导游专业。结合每个专业的特点,通过实训,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场景,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把心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2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建立跟踪调查机制
对每年入学的新生进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并进行心理普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新生的心理档案。这样既可以让新生一入学就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又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另外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不断进行分析研究,加强心理危机学生的排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干预。
3.3 建立一支合格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队伍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是一项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要有一支经过系统培训的,并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合格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落实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另外,还要调动兼任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一位与学生接触的教师来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3.4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
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当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去,使其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应动员广大教师联系自己担任课程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度的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使学科教学与心理素质教育相融合。
3.5 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
小学生学习制度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低段;生本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86-02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活动是开启低年龄阶段学生语文学习智慧的一把钥匙。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是特别强,不能很好地进行自主与合作学习,所以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要给予有效的指导。本文对小学低段的生本阅读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以期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巧妙设计疑问策略
儿童心理特征中最突出的就是好奇心强,这一点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一些疑问,就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进行生本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巧设疑问:
1. 将疑问设置在意蕴深处
教科书中的一些典范课文,有的包含着很多哲理,有的内容含蓄而丰富,有的含有无尽的韵味,这些文章所蕴含的意义都很深刻,教师如果能够寻找挖掘其中的奇妙之处,并且以此来引发疑问,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对课文进行阅读,并且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探讨,最终弄清楚了问题的答案之后,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2. 将疑问设置在平淡之处
有些课文内容可能会稍显平淡,没有什么特别有趣或者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因此,学生对于这些课文内容会感觉到平淡、枯燥,也就不容易对这些课文产生阅读的兴趣。但教师可以在这些文章的平淡之处设置疑问,因为很多文章看似一目了然、文章内容平淡无奇,但教师如果能在此时设置适当的疑问,引导学生对文章深入的挖掘,寻根问底,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升。通过这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对于原本理解很浅的课文进行再挖掘,从而读出课文中更深层次的韵味。
3. 将疑问设置在比较之处
在这个比较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新旧知识的对比,小学低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高,但是学生在发现所学的知识之间产生联系的时候,就会更有兴趣和热情,学生的阅读动机也会在一些背景知识的影响下大大的加强。比如,学生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如果以前学过同一个诗人的其他古诗,就很容易在老师提问的时候回忆起来,从而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产生更大的兴趣。
例如,教学《春的消息》时,在学生对课文的最后一节进行阅读后,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文中写道“春天,我们要唤醒溪流,听他唱歌”,那么同学们谁能形容一下溪流是怎样唱歌的呢?学生举手回答,有的说“啦啦啦啦”,有的说“哗啦呼啦”,还有的说“欢快的”。老师说道:“你们说的都很好,但是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词语?”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说:“叮咚叮咚。”老师就可以表扬他说:“很好,是叮咚叮咚。”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利用学过的词语来理解当前所学课文内容的方法。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了设置疑问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让学生快速地回忆自己掌握的内容,这个回忆的过程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情况,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方式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趣味,激发学生生本阅读的兴趣。
二、倡导亲子共读
首先,低年段学生自身的语文积累和自我监控能力都比较薄弱,让家长了解亲自共x的生本理念,就可以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其次,亲子共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阅读空间,并且这个空间非常的适合学习,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学生和家长能够亲密互动,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从设计和实施阅读计划,从选择阅读的内容到确定阅读的内容,学生、教师和家长通力合作,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
还有需要注意的就是,家长在进行亲子共读的活动中不能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希望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一两本书的阅读就能得到质的飞跃。保护儿童的阅读兴趣,让儿童在阅读中感到快乐才是进行亲子共读最主要的目的。家长还要尊重儿童的阅读感受,要和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避免用成人的阅读视角对儿童的阅读理解产生错误的影响。
例如,有一些家长会和老师反应,在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活动时出现困难。比如在对《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进行阅读时,孩子很向往书中的巴学园学校,希望自己也能进入巴学园去学习和生活,而家长却从现实方面告诉孩子没办法去那里学习,因为巴学园学校已经不存在了,这会让孩子感到很失落。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儿童思维和成人思维之间的巨大差异。家长一定要避免在进行亲子共读时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孩子,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很少用理性来表达阅读的理解,更多的还是天真烂漫、天马行空的想法,在这个例子中,家长如果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比如对孩子说:“你想到巴学园学校去学习,那么你最喜欢里面的什么地方呢?”用类似的问题来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可以更好地体现生本阅读的价值。
三、及时肯定
在生本阅读的指导中,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阅读效果和儿童的心理发展。心理学表明,儿童在自己的良好行为表现受到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时,就会从内心产生一种满足感,并且心情会更加愉悦,从而产生动力,进行更好的发展。在生本阅读中同样如此,根据儿童对于表扬和肯定的渴望心理,及时对他们进行肯定和表扬,就可以让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充满信心,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参与阅读。
比如在进行公开课的活动时,由另外一个班级的任课老师来我们班上课。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提出了一个联想问题,只有很少的学生举起了手,其中还有一个平时最调皮的学生,因为这位老师对我们班级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他就把这个调皮学生叫了起来回答问题,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学生回答很准确。这时老师对他进行了表扬:“真不错,你回答得很具体,你真的很聪明。”同学们也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并且为他鼓掌,这个学生就很高兴地坐下了。在后面的时间里,这个孩子听得格外认真,一点都没有调皮捣蛋,还有好几次想要回答问题或者发言。通过这个孩子的表现我们就可以发现,老师的评价可以给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更加认真努力地去学习。
教师在生本阅读的课堂中对于每一位学生都应该给予关注。生本阅读认同儿童的自由发展,但是对儿童的评价却没有放松,相反,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游离在外。生本阅读追求的并不是游离于课堂外的阅读,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活动浮于表面,不能真正得到阅读的自由。而学生通过老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就可以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这种评价策略是在进行生本阅读时必须坚持的一点。
阅读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了解人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而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更要以学生为本。而阅读无论是针对任何群体,它都是具有其个性化特征的,重视个人理解的突出。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也应该把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当成出发点,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要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处境来考虑。在进阅读指导时,教师要能够随之改变自身的阅读状态,改变教学的心态,这样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