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1
【关键词】社区门诊;安全隐患;防范
社区门诊输液区是对病人直接进行输液治疗和预防保健的一个重要场所,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安全,所以,在社区门诊输液区日常工作中,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加以纠正,做到防范于未燃,是门诊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之一,也是减少或避免门诊输液区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现对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分析社区门诊输液区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
1.1.1 药物因素随着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药品的种类不断增多,使现有的临床用药配伍变化检索表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许多新品药物无法查询,加上许多药品有多个名称,商品名、化学名,有时仅一字之差,确是完全不同类的药物,容易造成混淆。
1.1.2 人员素质因素:①责任心不强,工作中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精神,不遵守操作规程,过失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②法律意识淡薄,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未能正确执行医嘱,错超医嘱,书写不规范,遇到疑难问题不请示、不报告,实施错误的护理措施。③巡视不到位,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由于社区门诊输液人次多,护士人力不足,工作繁忙,巡视时间相对不足,往往需要患者按传呼器,才到座位前更换液体或拔针,或是药物外渗未及时发现。当出现输液速度过快或液路不顺畅等情况时,往往先由患者或陪人发现,再提醒护士,易引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④查对不科学。门诊输液病人密度大,同名同姓同龄人员较多,部分患者语言不通、听力、视力下降等,当护士查对称呼患者姓名时,容易出现应答错误,造成相互交叉错用药物。⑤违反制度和操作规程。如未严格执行药物过敏试验,遇到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没有仔细查看病人是否做过皮试,皮试是否过有效期,批号是否一致,以及没有询问过敏史和过敏试验的注意事项。
1.1.3 操作与技术因素:①在加药时,护士习惯使用较粗针头加药,空气中异物或切割的玻璃屑可通过加药过程进入输液内,有人通过9组不同的复方输液检验发现,70%以上输液微粒超标准[1]。②无菌观念淡薄,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工作量大的情况下用手抓注射器,对安瓿不消毒或安瓿割锯后不认真消毒,造成玻璃屑、细菌、尘埃等污染。在输液中加药液的注射器,普遍存在着一具注射器抽吸2种以上药物的情况,反复抽吸药液,反复暴露针栓,造成注射器污染。③护士在治疗操作中与病人频繁、广泛直接接触,工作中既接触无菌物品又接触污染物,手上带有很多细菌,缺乏消毒观念,给患者带来感染的威胁。④护士理论知识结构局限,缺乏工作经验,操作技能差,导致护理人员只能盲目和被动地执行医嘱,不能很好配合医生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使病人失去治疗的良好时间或延误最佳抢救时机。
1.1.4 管理因素:主要有安全教育薄弱,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松懈,设备物资管理不完善,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不力的因素。其中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不认真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及各种查对制度,甚至,是目前医疗事故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医疗安全的最大威胁[2]。实际工作中,管理监督不力是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
1.1.5 环境因素:①设施及布局输液区的基础设施、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合理潜在着不安全因素,如急救室位置、病室电源线位置、急救器材的配备、病区地面过滑等。②环境污染常见于消毒隔离不严、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重复使用导致的交叉感染。③治安及危险品的管理病区的防火、防盗、防犯罪活动,医用危险品管理及使用不当,如氧气、毒麻限剧药品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6 患者因素:①病人的不信任:病人因受某些媒体对医护人员的负面报道影响,对医务人员缺乏起码的信任,全程监督医疗护理操作,无端怀疑加药剂量,违反了制度和操作原则,给医疗护理带来不便,同时使医护人员产生反感对立情绪,容易导致安全隐患。②少数患者不讲就医道德,以自我为中心,不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对医护人员的宣教不认可。
1.2 防范措施
1.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我们根据输液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建立完善规章制度25项;修订了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各班工作流程;制定了工作质量标准和操作流程;并且把《输液区工作制度》、《输液区工作质量标准》和《输液区操作流程》分别装订成册,,采取自学和组织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大家熟练掌握,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各项工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
1.2.2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输液区除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外,还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并安排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对已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岗位、人员或最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为了切实控制护理缺陷,防患于未燃,设立了《护理质量问题记录本》,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各小组每周不定期检查1-2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当事人,科室每月组织1次缺陷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进行通报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根据缺陷发生次数实行量化积分,同时,每个人的缺陷积分与奖金挂钩,全年考核结果,作为个人评先、晋升、培训的依据。
1.2.3 加强安全及法律知识教育:护士长将法律、法规教育纳入继续教育中,定期组织学习和考核,要求护士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制来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同时结合总院内外的护理缺陷具体案例,相关护理事故的报道供社区护士的参阅以加强警示教育。通过分析教育社区护士,使她们深刻意识到认真执行静脉输液操作程序和填写好输液卡,不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防范医疗纠纷的保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求护士树立患者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尊重和维护权益的同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护士在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有责任和义务尊重和满足患者的知情权。除作药物、操作等相关知识宣教外,还要告知患者输入滴速,解释此滴速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治疗方案以及结合药物性质而调节,告知输液滴数不准确的危害性,使患者知晓,自觉配合护理工作,不随意调节滴速,以确保输液安全。
1.2.4 加强对护士进行规范性培训:每年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2次以上三基理论考试。组织护士业务学习,鼓励护士参加专科、本科等再教育,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或参加专业讲座等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同时狠抓操作技术的训练,护士长将全科护理人员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操作考核,要求人人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操作和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从根本上防止因技术操作不熟练,影响患者抢救而发生的护理差错,保证了护理安全的落实。
1.2.5 加强输液操作环节的质量控制:①配置输液时,要求护理人员要熟悉临床药物的规格、剂量、用法和毒性反应,要全面了解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在没有资料证实可以混合静脉用药前,严禁随意配伍[3].②规范加药操作,加药时进针角度要正确,针头斜面向上并与瓶塞呈75度轻轻刺入,缓缓注入药液,避免重复多次穿刺瓶塞,防止药液瓶内不溶微粒污染。③静脉使用的止血带必须保证一人一带,用一次性物品前认真检查,防止过期、不合格,保证一用一丢,不得重复使用。④护士在进行操作或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部清洁,用抗菌洗手液揉搓双手、指尖、指缝、指关节等部位,时间不少于10秒,用流动水冲净并用消毒液擦手及修剪指甲等,每月定期进行手部细菌监测,防止交叉感染。
1.2.6 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了加强护患沟通,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制定了《承诺书》、《社区护士服务规范》,让社区居民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同时定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及时征求患者意见,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2 结果
实施安全隐患管理后,社区门诊输液区连续2年未出现医疗纠纷,社区居民对输液区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9%。门诊病人明显增多,提升了输液区的美誉度,为中心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讨论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门诊输液区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部门,如管理不好,操作不当,易造成医疗纠纷。因而需要在各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防范措施,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温馨、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4]。我们通过分析安全隐患,实施针对性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了护理缺陷,杜绝了事故,减少了差错与投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预防和控制护理缺陷的保证;规章制度是处理各项工作的标准,是检查、考核的依据。建立完整、系统、有效科学的规章制度可使工作人员有所遵循,从而保证各项工作有计划、按程序运行[5、6]。狠抓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防患于未燃。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可以事半功倍,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实施人人参与使每个工作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增强了责任感,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加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护理管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李明.临床输液微粒的来源及防范[J].实用护理杂志,1990,6(7):27
[2] 史自强,马永祥,史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9
[3] 赵长宽,刘童,王进。临床用药及调剂[J].中国医药学刊,2005,(4):102103
[4] 蔡春花,二级医院综合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6,21(19):49-51
社区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2
[关键词] 社区; 护理;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20-01
随着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举措,号召社区居民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从根本上解决社区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以满足社区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迫切需要,社区护理工作的内涵就变得越来越丰富。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护理专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是保证社区护理工作正常的、有序地、高质量地开展的管理体系。我院原是一家职工医院,于2004年挂牌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4个社委会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全部工作内容,并于2008年被评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现将我中心社区护理管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社区护理人员的组织安排
1.1 人员的选定 首批选送了5名素质高、能力强、能吃苦耐劳、沟通能力强的临床护士,参加了市社区护理岗位的系统培训,明确社区护理内涵和工作内容,熟练掌握社区护理的各项技能,并取得了省卫生厅颁发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1.2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规范化的培训 以前传统的医疗模式是基层医院的门诊就是医生看病,开处方,基本不需要护士的参与。而现在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六位一体”的工作内涵,如果单靠全科医生是不可能完成这大量的工作的,因此需要医护人员相互合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中心成立了服务于4个社委会的4个全科社区服务团队,由全科医生牵头,社区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参与,共同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这样社区护士除了为家庭、个人承担直接的护理工作,同时也承担了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伤残康复训练等各项任务。这就要求社区护士医学知识面广、具备独立处理突况的应急能力,社区护士的专业素质就直接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我中心利用各种形式对社区护士进行一些规范化的训练和医学知识的普及。
1.2.1 院外培训 选送了一位各方面素质较强的社区护士到省级医院急诊科培训了6个月,回来后要求她把学到的有关急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其他社区护士进行培训和带教,以带动社区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1.2.2 院内学习 积极参加上级医院医生下社区进行的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知识讲座的学习,同时也参加本院医生定期进行的常见慢性病知识讲座的学习。
1.2.3 积极参与卫生局举办的一些培训 如院前急救、健康知识讲座、伤残康复训练、计划免疫等等的专项培训。
1.2.4 中心定期组织社区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技能、急救技术的演练 以提高社区护士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制订社区护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为了把社区护理这项工作做好,健全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我中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件,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内容,制订了各种社区护理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其中包括:计划免疫工作程序规程,医德医风奖惩制度,护理差错报告与奖惩制度,社区护理工作常规,社区护士下社区规程,上门出诊、随诊护理常规等。为社区护理的规范服务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3 社区护理质量的落实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使病人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2]。社区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复杂性。需要运用社会科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自身的经验完成护理工作。我中心护理部专门成立了护理质控小组,定期对社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对用于上门出诊的消毒物品、医疗器械不定期的进行抽查,不定期的对社区居民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了解护理服务质量,与中心的奖惩制度挂钩,以提高社区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开展例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拿出整改意见,制定解决方案。对上级下发的社区工作文件,积极组织学习,领会精神,不断提高社区护理服务的质量。
总之,在社区护理管理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总结和摸索,运用护理管理的机制,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做好、做扎实,把温暖带给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社区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3
1.1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素质较低:
目前,社区医院由于人员配置不足,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多是从在社区医院选出来的优秀的护士,这些人员在学校及工作后很少接受系统管理知识的培训,从而欠缺科学严谨的管理知识。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多以自己经验作为标准,造成一些弊端和误差。
1.2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缺少合理的考核考评体系:
目前,大多数社区护理主要由各个医院或者本地的卫生单位负责,尽管卫生系统了发展社区护理的相关文件,但并未明确制定规章制度及评价指标。卫生机构或者医院领导均把临床摆在第一位,而轻视了社区护理,导致社区护理质量评价处于杂乱无章,均是自发形成的考核考评体系。
1.3考核过程中忽略了社区医院服务的社区居民的重要性:
与国外发达地区相比,我国的社区护理人员还没有真正从以疾病为中心调整到以患者为中心。指标与质量评定及指标的制定缺乏务实性,违背了现代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忽略了以医院内护理调整到以社区家庭护理,因此目前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体制来看,在制定指标时未以社区居民为核心,仅强调“患者适应社区医院制度,而社区医院未适应患者需求”。在评价护理质量中忽略了社区居民对护理质量的诉求及感受,脱离了实际与群众。
1.4社区护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疲于应付:
大多数社区医院护理质量评审多采用事后查,考核内容多为护士记录来评定护理质量,因此在考核时,很多护士为了应付检查,补写记录,甚至篡改记录,护士把考核看做包袱,疲于应对;同时,由于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对社区医院物力投入较少,投入到社区护理上的资金更少,导致社区护理人员绩效奖励制度未有相应的财政支持,绩效难以准确执行,很难调动社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很难重视护理质量的管理,不能起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
2对策
2.1加大对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
现任的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因为欠缺护理管理知识,致使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盲目性与偏差。因而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很有必要,管理素质培训后进行必要的考核,考核通过者允许上岗,从而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
2.2建立健全社区护理质量管理考核考评体系:
社区医院的健康发展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保证。随着城镇居民的医保的建立,相关部门应考虑怎样能够和社区医院充分结合,充分利用社区医院的医疗资源为居民服务,让每个居民都能得到快速、便捷、高水平的社区卫生服务,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持续发展。因此,卫生部应促进有关部门增强对社区护理的管理,建立科学严谨的质量考核考评体系。
2.3以社区居民为中心,将重视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心理需求纳入考核指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往单一的护理技术服务已经不适应现代社区医院的发展。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应以人为根本,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中心,在重视社区居民的生理疾病的同时,应给以居民足够的尊重和爱护,能够和居民深入交谈,关注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心理需求。在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应该把管理决策、制度和患者紧密联系起来,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护理人员在服务的过程中是否使社区居民满意,而不应该仅关注护理人员工作是否完成。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应坚持“以人为本”,制定护理质量的考核标准。
2.4明确考核目的,增强护理人员对重视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
社区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4
首先,倡导“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活观念,在社区内建设环保社区,在社区外积极参与有益社会的环保活动,建设公共资源,享受公共资源。
第二,维持社会诚信的社区。诚信和谐是理想社会的现实性追求,业主自发维护邻里间的信任,在有效的社区组织中建设社区诚信体系,以社区的诚信和谐带动社会的诚信和谐。
第三,有社会责任感的社区。社区组织的原则应该是以人为本、互助互利、民主自治、安居乐业。完善社区组织,让公民、公民性的社区组织以主体姿态,以自助、自治的方式组织起来,参与社区管理,参与社区矛盾的解决,给弱势群体以关怀,培养社区归属感。
第四,具备较高道德文明风范的和谐社区。理解和尊重不同个性,尊老爱幼、维护公德、扶贫济困。实现业主“老有所乐、中有所为、少有所学”。
和谐社区建设标准:
1、“以人为本”的社区居住模式。包括统一的建筑规划、合理的建筑空间、环保的建筑材料、协调的建筑风格。
2、优质的社区环境。开发商规划设计时要“以人为本”,为业主提供优美的居住环境;业主要爱护社区环境,真正做到我爱我家。
3、安定团结、相互尊重、友爱和睦、充满活力的社区氛围。和谐的社区是安定团结的社区。需要建立邻里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友爱和睦的人际关系,社区内成员应,尽量避免冲突和摩擦。和谐的社区拥有轻松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充满活力,能够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
4、社区内组织结构合理、规章制度完善。社区内各种社会组织健全,能够正常管理社区内日常工作;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文明公约等,通过制度的形式规范大家的行为,打造和谐社区。
5、社区内服务功能完善,业主和物业和谐相处。物业管理部门提供社区内基本配套服务,提供必要的沟通协调服务和无障碍改造服务,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而业主应支付物业管理的物业费。
6、社区内拥有畅通的沟通渠道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加强业主与业主、业主与开发商、业主与物业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讲究诚信,避免信息不对称;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和谐社区,应该是公平正义、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社区;应该是诚心友爱、互帮互助的社区;应该是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社区。
建设和谐社区应该是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们的共同目标和责任。物业管理企业把业主的事情当做自己家的事情,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切实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当发生矛盾时,应当讲究沟通和协调方式,用真诚服务去感化业主,避免激化矛盾。物业公司与业主应"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从而达到创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业主也应遵守公共秩序、尊老爱幼,爱护园区设施设备、缴纳物业费等应尽的责任及义务。
姓名:丁钒(爷爷起的,跟小名连起来就是一帆风顺的谐音)
小名:顺顺(奶奶起的)
出生日期:2007年12月27日
最有趣的一件事:每次电视里一出现动画版的脑白金广告时,顺顺无论在做什么都会立马就把头转向电视然后开始扭屁股,手舞足蹈的特别兴奋!
社区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5
医院感染管理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本人在2016年度参加了区卫计局组织的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管理专项检查,通过对辖区13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的现场检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在院感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现就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一、基层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领导思想不重视
基层医疗机构领导对院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健全的院感管理组织,专(兼)职管理人员未配备或配备不全。
2.规章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疗机构各项院感和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医院重点部门院感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不符合部门特点或特殊管理要求。
3.知识培训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专(兼)职院感管理人员未接受专业知识岗位培训,对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标准、办法等不了解、不熟悉;民营医疗机构专业队伍不稳定,医务人员接受院感相关知识培训少;医疗机构内院感培训计划过于简单,培训内容未结合实际和院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授课,无培训考核及记录。
4.布局流程不合理
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区、污物区、生活区等区域未分开,布局流程不合理,标识不清或无;重点科室如手术室的三区划分不明,清与污、人与物通道未分开,甚至共用一个通道。
5.消毒灭菌不规范
基层医疗机构未设合格的消毒供应室,缺少应有的消毒灭菌设施及设备,压力消毒灭菌没有专人负责;消毒液使用不规范,消毒剂种类选择不当,消毒剂浓度不达标,无定期更换制度;使用消毒剂浸泡物品不规范,有的只更换消毒液,对浸泡容器未作清洁灭菌处理;紫外线灯空气消毒不规范;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未分区放置。
6.规章制度不落实
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诊疗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医疗用品和消管理不规范,索证不全,进货验收无记录;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处置不规范,有的未经过毁形、分类处置。
7.手卫生执行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未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医务人员对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指征不知晓、执行不到位;洗手设施设备配备不到位,未采用非触式水龙头,未提供抗菌洗手液、免洗手消毒剂、干手设施;诊疗、护理患者时未做到一患者一洗手或手消毒,脱去手套后未及时进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等。
8.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未安排专人负责收集、运送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存地面积不足、未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及必要的防护用品,未做到“四防”;暂存地无 “禁止吸烟、禁止饮食”警示标识或标识不规范;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的厚度、颜色不符合要求,未使用加w桶装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袋上未注明产生科室、时间,封扎袋口方法不正确或未封扎;医疗废物回收登记项目不齐全,交接登记不规范。
9.综合性监测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必要的监测技术与设施,院感管理人员未开展前瞻性监测、目标性监测工作;一次性无菌物品、消毒灭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空气等监测不到位,仅依托区疾病控制中心每年做1~2次。
二、预防对策
1.加强组织管理
提高思想认识,重视院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院感管理组织体系,配备、培养高素质院感管理专(兼)职人员,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2.健全规章制度
健全院感管理规章制度,要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有关法规、规范要求,及时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院感管理、消毒隔离及重点部门院感管理的规章制度。
3.加强知识培训
加强院感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强化全员对院感管理与控制的意识。医疗机构领导和专(兼)职管理人员每年要接受市级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系统掌握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按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全员培训,使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全员主动参与院感防控,以保证各项措施贯彻实施,从源头上控制医院感染。
4.调整布局流程
对易发生院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等重点科室及医疗机构内建筑布局不符要求的区域,要对照部颁院感管理标准,限期逐一整改,张贴醒目标识,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执业。
5.更新消毒设备
加大资金投入,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如扩建、改建消毒供应室或外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增设无菌物品存放柜、紫外线灯、消毒液、浸泡消毒的容器等,通过资源合理配备来加强院感染管理工作。
6.遵守规章制度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办法》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诊疗过程中正确使用和管理各类消毒剂、消毒灭菌设备,加强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有效降低院感的发生。
7.执行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对获得性医院感染控制起关键作用,而洗手是最简便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1]。要按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的培训,严格掌握洗手、手消毒指征、洗手流程;要提供规范洗手的设施设备,配备快速手消毒液,定期督促和检查,促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实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专人专车专管,各项流程均符合规范要求;专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乙型肝炎等严重传染病的免疫接种;院感管理(专职人员)定期督查,并将检查结果与考核相挂钩。
9.开展相关监测
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医院感染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认真做好监测记录;应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各科室特别是院感管理的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要部位、高位因素进行检查和监测,总结、分析、查找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改;在开展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展目标性监测,有利于掌握院感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等情况,为院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杜绝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10.加强督导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管理,健全督导组织,强化区疾控中心知识培训、消毒效果监测等督导作用;局卫生监督所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部、诊所院感管理的监督检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和无菌观念,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给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医疗场所。
三、总结
院感管理是医疗机构医疗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通过加强院感组织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知识培训、调整布局流程、更新消毒设备、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开展相关监测、加强督导监管,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社区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6
关键词:油田社区;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296-01
一、油田社区安全管理的形势分析
油田在很多年前就推行了HSE管理体系,这是以“健康、安全、环保”为管理理念,在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用的管理体系,这种体系是在世界范围内本行业的管理经验的集成,有很高的实用性。油田公司的安全管理核心是提高安全教育意识、加强风险识别和有效控制、完善HSE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详细有效的应急预案。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在市场作用下,油价在不断攀升,这就使油田企业有很高的收益,因此,油田社区的建设步伐就随之加快了。各种高档的社区成为了城市新的亮点,解决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油田社区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对油田社区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油田社区安全管理工作中,有一些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他们认为现场工作较多,安全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来严格控制生产过程,这些对于油田社区安全管理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对管理人员管理不严格。在油田社区安全管理工作中,对安全管理人员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但是很多都是用罚款的方式来处理在管理中失职的人员,他们认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以杜绝安全管理问题的发生,但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是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对待工作的态度,这样的处罚只能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所以说,在管理制度上可以采用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方式来对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同时,在管理工作中还可以辅助使用适当的奖励制度,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对员工缺乏HSE培训。在石油工业生产中,员工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员工的素质是保证生产安全的前提。在生产中,每一项任务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很多的安全事故是由人为的错误操作或者安全意识不够引起的。因此,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HSE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安全意识,对于生产工作应严格按照工序要求进行。为了使员工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安全的重视,提高公司的效益,就必须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使员工紧绷安全、质量这跟弦,使员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三、解决油田社区安全管理问题的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在油田社区安全管理中,要坚持“以基层工作为重点、领导工作为方向”的工作思路,切实提高领导者的能力,做好基层工作。在保证领导方向正确性的同时,加强基层工作安全的控制,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对于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应该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划分到人,对相关责任进行细分,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使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二)建立社区安全文化。安全社区建设中,建立社区安全文化对提升安全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安全社区的建设需要有更多人的参与,在对社区人员进行教育的同时,加大对社区安全文化的传播,在宣传中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安全社区的建设中来。首先,在社区安全文化建设中,可以增加一些技术培训、组织一些技能比赛活动等,使社区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其次,可以加大社区安全文化的宣传,增加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周、安全警示日以及相关法定节日的活动组织力度,在活动中增加对相关案例的展示、进行安全防范知识演讲等,有条件可进行媒体宣传,印制相关安全法律法规,使社区人员很容易就能学习到安全知识。
安全社区建设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安全管理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在管理中,还应该增加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出实用的安全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在社区管理中作为重点工作,在采用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统一了人们的安全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加上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约束行为,提升了社区安全工作的高度。
(三)完善社区管理制度。社区物业管理在不断的创新中,现在的物业管理更加全面,为社区生活提供了全面保障。例如,24小时社区服务、窗口服务人性化等。在社区安全管理中,必须提高保安的安全意识和物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准确判断安全隐患并很好的处理。这样就能让社区居民生活安全放心。
加强风险管理和提高处理隐患能力。社区安全管理有其季度特点,需要在不同的季度制定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在每个季度的社区安全报告中应该统计所发生的安全隐患和解决办法,并对报告进行存档,为以后的工作做指导。
(四)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素质进行培训,提高管理者水平,对社区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新社区的安全要求下,建设一直高素质、高能力的安全管理队伍是安全建设的根本。对社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是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主要对其发现安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在遇到安全隐患时能够有效排除,成为社区居民有力的安全后盾。对于安全管理队伍应该有详细的培训计划,教学专业的知识,教会每一位管理人员熟练掌握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对社区安全进行全方位监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社区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为提高油田社区安全管理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
油田社区安全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做好油田社区安全工作为企业发展有着助推作用,它解决了油田职工的后顾之忧,能让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不可小觑的效益。油田社区安全管理者应该提升自己的能力,切实做好社区的安全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企业成为一个大集体,共同为建设安全社区这一目标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魏忠华.论油田社区安全管理[J].中国外资,2013,8(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