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范文1

[关键词]心理预期 博弈 政策制定者 公众 宏观经济政策

一、引言

近年来金融危机爆发越来越频繁。尤其是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更可怕的是造成全球投资者信心崩溃。如何树立“比货币、黄金还贵重的信心”,已成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难题。

实际上最近的金融危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最初实体经济基本面并没有显著恶化,只是由于虚拟经济的波动拖累了实体经济,最终导致整体经济衰退,正如伯南克所描述的“小波动,大周期”。以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为例,据IMF统计,美国抵押贷款和相关证券规模不足1.4万亿美元,已将全球经济拉人泥沼,不能自拔。可见,金融经济周期一且形成,治理起来则事倍功半。截止到2008年全球已经获批的救市方案金额已逾4万亿美元,救市规模已远远大于次贷规模,但让人失望的是这些前所未有的全球联手救市措施仍然不能驱散次贷危机的阴影,达到止滑提速和提振信心的作用。

很明显,金融危机期间负向波动被金融市场缺陷和人们的悲观预期放大了,中央政府要治理危机并从中摆脱出来,避免或降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影响,关键要治疗公众的悲观预期和心理恐慌。

二、心理预期对危机的影响机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心理预期在金融危机的恢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要治理危机,首先要理清金融市场缺陷和心理预期在危机产生和蔓延中的传导机制,才能选择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

1、国外学者有关心理预期对危机的影响机制

国外学者主要从金融市场缺陷――市场信息不完全导致的预期偏差角度间接描述了心理预期在金融危机产生和蔓延中的角色。费舍尔的债务一通货紧缩理论认为,经济繁荣阶段由于微观主体乐观预期导致的“过度负债”与经济萧条阶段基于悲观预期的“债务清算”形成了金融经济周期,危机爆发后企业为清偿债务而廉价销售使净值下降,引起利润水平下降甚至破产,进一步导致产出和就业水平下降。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心理预期是影响供给和需求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导致经济波动的决定因素,就业水平、货币需求、投资水平以及经济周期都与之有关。伯南克和哥特勒的金融加速器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缺陷在经济萧条时期被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放大,导致企业净值降低,外部融资困难,从而使得投资下降,产出减少,危机进一步加剧。米尔顿从委托一问题的逆向选择出发,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微观主体中锻行的行为:负向冲击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准备金,银行可贷资金将减少。银行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的要求,防范陷入“挤兑危机”和“流动性困境”,采取压缩自身信贷规模、规定更加严格的信贷合同、催还企业贷款和提高信贷实际收益率等措施。其直接后果是企业的可贷款规模减小,成本上升。投资急剧减少,整体经济的活跃程度降低。

2、国内学者有关心理预期对危机的影响机制

国内学者则主要从心理预期角度论述了微观主体在金融危机产生和蔓延中的角色。刘骏民,许圣道等认为心理预期在金融危机传导和深化中非常重要原因在于虚拟经济是以心理为支撑的价值系统。其独特的定价方式与人们的预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且由于现代金融市场固有的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以及人类与生俱来的贪婪、恐惧和从众心理决定了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注定了虚拟经济具有过度波动性和敏感性。刘春航,张新指出在宏观经济波动比较大的环境下,心理预期所发挥的作用更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心理预期来间接影响投资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之所以不能直接有效地发挥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信息是不完全的,市场参与者只有在完善的金融市场,才能对各种宏观政策信号作出及时地反应,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都认为金融危机期间,由于金融市场信息不完全,心理预期在危机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过程中起了推波助谰的作用。

三、治理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大部分研究在选择宏观经济政策治理危机时都忽视了金融加速器和心理预期的重要作用,而主张选择明确的扩张财政政策。辅以适当扩张的货币政策甚至中性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危机。凯恩斯认为,大萧条期间当利率水平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无论货币数量如何增加,再也不会使利率下降,进而不会使投资和产出增加,扩张性货币政策失效。从而主张选择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治理衰退。货币主义学派代表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货币政策认为。应避免货币政策受政治因素左右,不管经济出现什么情况。央行都应保持稳定的增长率,确保经济主体享有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预期,以实现经济稳定。

但是。在次贷危机中我们观察到一个事实:危机期间理性预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发生改变。经典理性预期假定认为公众能够对政策制定者的行为做出合理预期,事先估计扩大货币供给带来的物价上升,从而在物价上涨之前。工人就会提出更高的工资要求,从而导致雇主因为成本增加而放弃扩大生产的打算,因此货币政策失效。但是。在这次危机期间,由于失业人数增加和就业压力倍增,工人失去提高工资的动机和谈判筹码,结果是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同时利率下降,企业投资成本降低,从而最终导致企业因为投资成本降低而扩大雇用人数,扩张生产,提高产出水平,即扩张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而且,从逻辑上讲,扩张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恢复最有效,扩张货币政策则对恢复虚拟经济最有效,危机起源于虚拟经济,继而拖累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衰退是因,实体经济衰退是果。如果只重点治理实体经济衰退,而虚拟经济仍未恢复的话,实体经济还是会被虚拟经济拉入泥沼。所以,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树立投资者的乐观心理预期,有利于恢复虚拟经济进而使整体经济复苏。

四、一个简单博弈模型

在上一节的分析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通过一个两阶段的非完美信息博弈模型来论证和描述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在治理危机中发挥作用。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政府与公众包括企业和家庭的基于市场缺陷的非完美信息动态博弈过程:政府通过发送各种信息或信号――紧缩或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企业和家庭观测到信号后形成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政府根据企业和家庭的预期再重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过程。在详细描述博弈模型前。我们需要了解几个函数:

1、企业产出函数:

式中表示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u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为

公众预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化,b0表示宏观经济政策与预期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产出的作用。这个产出函数的一个重要含义是在金融危机时期意料之中的宏观经济政策也能影响产出水平。

2、政府收益函数:

这个收益函数的含义是政策制定者的目标是使“产出低于目标水平的损失”与“宏观经济政策松动导致的通货膨胀、声誉损失之和”最小。式中C反映了宏观经济政策松动有可能导致的通货膨胀在政府收益函数中的权重,C值越小表示政策制定者关心失业或产出增长更甚于通货膨胀,由于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干预,所以在金融危机时期,倾向于选择较小的以获取较低的失业水平或较高的产出水平,即。

3、企业的收益函数:

企业收益函数告诉我们企业总是试图正确预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在时他们的收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具体博弊模型描述如下:

I 参与者:政策制定者,公众(企业和家庭);

Ⅱ 政府类型:凯恩斯主义者,自由主义者;

Ⅲ 博弈顺序:

a 自然赋予政策制定者某种类型c,政策制定者向公众发出选择紧缩或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信号;

b 公众形成对第一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

c 政策制定者观测到预期,其后根据收益最大化原则选择第一期的真实宏观经济政策;

d 公众观测到(但不能观测到政策制定者是凯恩斯主义者还是自由主义者),然后形成对第二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预期;

e 政策制定者观测到,然后选择第二期的真实宏观经济政策。

这个两阶段非完美信息动态博弈的均衡解告诉我们:

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公众能够明确判断出政策制定者的类型,因而他们预测的宏观经济政策松紧程度与政策制定者实际实施的宏观政策能都达成一致,从而不会形成悲观预期,能够做出与政策制定者期望相同的投资决策,有利于较快走出危机泥沼。

但是在非完全信息条件下,公众只能够观察到政策制定者的现行政策,而无法观测到政策制定者的类型,即不知道他们是凯恩斯主义者还是自由主义者。在悲观预期和风险厌恶的双重约束下,公众可能减少投资,因而不利于经济恢复。为了让公众明确自己的类型。政策制定者在实施第一期的救市措施时,可以通过突破以往尺度的宽松宏观经济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来表明自己的类型,使公众相信政策制定者会继续采取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直至经济复苏。从而有利于提振公众信心,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复苏起来。

五、政策建议

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和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应。因为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需要获得公众的理解、接受并主动配合。

(一)金赫危机期间,货币政策依然有效

对实体经济而言。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影响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使消费者对未来更加明朗,减弱谨慎动机,提高消费倾向;可以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使投资预期收益率大于投资成本而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对虚拟经济而言,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公众信心恢复。有利于资产价格上升,资产价格上升又可以通过托宾q效应、莫迪利安尼财富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进一步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与消费带来积极影响,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从经济周期中恢复过来。

(二)政策制定者辟递政策信号的明确性套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政策制定者在治理危机期初选择明确的政策信号有利于化不完全信息为完全信息,从而有利于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透明度。便于公众理解政策制定者和树立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制定者在表明自己的危机治理态度后,要保证按照态度传递的信号制定政策并严格执行,以向公众巩固其在危机中的积极态度,从而有利于经济恢复。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一、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分析与现状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这场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不仅让美国本土的许多著名企业纷纷破产,也深深打击了中国市场。尽管中国经济在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下跨过了各种艰难,但是中国市场作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面临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考验。

美元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主导货币,中国自从加入WTO后,经济发展越来越国际化,自从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受到影响。因此中国经济的现状就是,尽管平稳发展,但是仍受到来自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一旦政府不能很好的调控宏观经济,中国经济也势必会出现崩盘现象。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直接来说就是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我国贸易渠道的影响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贸易进出口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金融危机仍在不断的蔓延,美金市场也不停的在波动,因此金融危机仍可谓是深不见底,这就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将要一直面临着未知的挑战。受全球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多国家出现了保护性的贸易形式,这就导致除中国以外的外部经济环境更加的恶劣。除此之外,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欧美等国家的进口需求,这就减少中国的出口额度,加大了供应过剩问题。最终结果就是导致部分小企业处于破产的边缘。因此,中国政府就必须加大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贸易遗留问题。

2.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证券A股市场受到重创,但由于我国一直以来都没有实行自由的货币兑换政策,证券市场也没有完全的开放,因此这就让A股市场没有直接面对来金融危机的冲击。尽管如此,这也不是值得乐观的事情,毕竟金融危机一直在不断的恶化,中国市场也会继续恶化,这就让部分投资者产生了怀疑的想法。投资的减少,就会直接阻碍宏观经济的发展。

3.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美国突发金融危机,最主要就是受其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影响。如今美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处于低迷状态,但是由于美国联邦储蓄不断大规模的救市,放松银根,这就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更多的国际资本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向中国,加之外汇储备能力的加强,使得金融和经济领域的流动资金处于过剩状态。因此中国政府就必须不断的对房地产进行干预,作为金融危机的间接影响结果,我国的楼市目前的价格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这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最直接的打击。

4.对我国利率和汇率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目前美元一直处于贬值状态,而这势必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虽然人民币升值会对处理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有所帮助,也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中的中美贸易冲突,但是如果美元一直下跌,人民不断升值就会对我国的经济,尤其实体经济造成冲击。除此之外,一旦美元持续贬值,也绝对会影响中国产品价格的涨跌,更会不断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此外,受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就会直接加大我国企业融资的难度,直接导致部分企业倒闭。

三、宏观经济的应对措施

正确把控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向,采取果断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有预见性的、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增强宏观调控的力度是我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具体政策,其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对金融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人民币直接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美元如果一直处于贬值状态,而其他国家的货币浮动不大,我国的进口价格就会大幅度的涨幅,这就会直接加剧通货膨胀,此外也会使我国现有的货币政策和调控的宏观手段无法抑制通货膨胀。如果人民币只对美元大幅升值,我国的很多企业势必面临倒闭,这也就直接加剧了我国人口的失业率大幅增长,自然实体经济也会无法正常发展。这也就要求国家对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有所控制。此外对金融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主要是不断深化我国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之路,积极发展多种体制的金融企业,使民间资本得到合法、健康的融资发展。宏观经济作用于金融机构的改革,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不断的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平衡汇率,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放宽货币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政府支出,采取减税政策和税费改革措施会不断的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和金融调控结构。此外,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给资金的流通提供保证,也会对各行业的投资和就业形成链接,加强宏观调控的调控力度。放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就会积极的投入到民生建设之中去,不断的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大力拉动内需,让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小企业从外销转内销,找到合适自己的生存之路。

3.选择性的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宏观调控手段,但是宏观调控应该是有选择性的进行。其最主要的任务是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例如三次提高出口退税政策,采取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降低住房交易费等。但是,正确的宏观调控应该是在经济处于良好发展的状态下操控,而不是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冲击,以房地产为例,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仅没有使房价下跌,反而上涨,因此在实际的宏观调控中,政府必须有选择性的进行。

四、结束语

宏观调控是国民经济强有力的调控工具,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我国必须不断的深化与各国的贸易合作,共同抵制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不断的推动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为国际经济的复苏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也要不断的拉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甄炳禧,透视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1).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范文3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政策;政策分析;价值取向

自2007年至今,在美国次贷危机、欧盟货币的影响的,全球经济的基本层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经济陷入到了明显的衰退之中。在近两年,一些国家(包括我国)逐渐走出了危机的阴影,经济增长的需求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变压力为动力,充分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使之作为我国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面前,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加以应对。对我国来说,身处后危机时代,因为资本项目管制和金融体系的结构等因素,并未受到太多的影响。但是,在宏观经济学层面,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文章以此为视角,对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给出了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价值取向。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供借鉴的管理信息。

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1)对政府购买性支出来说,指的是政府借助国家资金购买商品或者劳务的支出。在财政政策中,只要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国民收入会出现成倍的增长。在本次经济危机中,我国政府通过增加投资,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拉动内需的同时,使相关行业与产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2)转移性支出也叫做转移支付,指的是政府不直接到市场上完成购买行为,而是将财政资金转移至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方面,而对那些接受转移资金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要经过市场购买商品或者劳务;(3)通过税收对总供求进行调节。从财政学的角度将,国家适当的减少税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国民收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政府为了减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减税,能够使一些企业获得更多的收入,使那些企业已经亏损的企业实现再次盈利,能够维持现有的生产,在购买原材料、销售产品等环境能够保持一定的竞争力[2]。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活跃市场,还能都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促使经济的增长。

(二)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1)为了对经济危机做出有效的回应,通常要通过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完成,比如利率优惠。这是中央银行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为基础,以国家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为依据,对其采取较低的利率,目的在于能够促进相关产业或部门的发展和壮大,促进就业;(2)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常用的货币工具,其具体操作为,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的规模约束,通过扩大信贷规模,在某种程度上,保证金融体系流动性的充足,更好的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撑,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更具新问题、新情况对政策作出及时、充分的调整;(3)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最为常用的工具之一,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借助降低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并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社会货币供应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流动资金。尤其当经济进入到了低迷期,需要借助降低再贴现率的方法增加货币的供应量,以此刺激消费,增加财政收入。

二、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兼对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讨论

(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我国“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这几个板块在重要性方面没有显著区分,但是,在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下,一些地区(板块)的发展已经落后了,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显著的差距[3]。比如,中部的内蒙古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划给了西部地区,在经济上得到了政策的扶持,吉林省、黑龙江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国家再一次的重点关注。除此之外,河南省、安徽省、山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大多属于粮食主产省区,在农业、交通区位和自然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国家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的使这些区域得到均衡的发展,已经全面整合了不同省份的有利条件,在加强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过程中,相关的规划引导与政策扶持相继出台,对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起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二)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后时代”,但是,因为政策不合理,和进口设备的减免税等,一些本国产业处在了竞争劣势地位。此外,内资和外资企业在税收政策方面存在不公平的情况,知识一些产业内的企业市值被严重拉低,最终成为其他企业的并购对象,演变成为组装厂和装配线,产业的“空心化”情况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与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借助多种手段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要不断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开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产业和企业,使其能够从加工装配向自主研发转变和延伸,在强化传统产业与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产业的水平。此外,还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产业的自主创新,使产业内的企业能够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三、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价值取向

(一)对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当前,由于后危机时代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利益结构十分敏感,因此,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价值取向应该指向市场,并使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能够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是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全球性的蔓延已经使我国遭受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目前国货币金融体系的缺陷。从这个角度讲,应该有效解决国内货币政策目标和各国对美元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和你冲突。即使在后危机时代,也能够通过改革与完善货币体系,构建一个可以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依靠自身力量,彰显市场经济道德。为有效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在后危机时代能够在宏观经济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彰显市场经济道德。具体操作为,通过扩大内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增长对供给贸易的依赖;借助危机中的机遇,不断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和转型,以此加速产品与设备的更新速度;同时,要调整出口结构和方面,在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方面多下功夫[4,5],此外,还应该积极寻求更多的经济合作伙伴,通过合作和联盟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进行金融创新。金融衍生产品的初衷在于最大限度的规避金融风险,可在后危机时代,一些企业将金融衍生品看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机工具,认为的把衍生产品复杂化,这样一来,金融衍生品的风险被空前的提高,市场规模也已经超越了实体经济的规模和限制,一旦危机再次爆发,将会使实体经济再凑受到冲击。为此,需要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进行金融创新,通过有效的方法,积极应对市场上的潜在风险,否则,金融监管的金融创新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四、结束语

在经济危机之后,往往会进入到一定区间的后危机时代,依照马克思的经济危机周期性理论,这一时期指的是萧条阶段已经结束,复苏阶段尚未开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企业要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都要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文件的货币政策的同时,通过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与内容,不断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文章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范文4

【摘要】 :目的 观察红景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红景天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模型,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造模组与对照组相比,认知能力明显下降(P

【关键词】 红景天 血管性痴呆 认知障碍 大鼠;Bcl-2 Bax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Rhodiola herb on behavior and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Bax protein in hippocamps of vascular dementia rat induced by chonic cerebral ischemia.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Rhodiola herb was studied. Methods VD model was formed by adopting the permanent occlusion of bilateral carotid arteries in Wistar rats to produce the forebrain ischemia. Cognitive ability of rats were studied with the Morris water maze. The expression of Bcl-2 and Bax protein in the hippocampus were determin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sults VD model may decrease cognitive ability (P

Key words:Rhodiola herb;vascular dementia;cognitive functions;rat;Bcl-2;Bax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于脑出血性或缺血性引起的智能障碍性综合征,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红景天是景天科景天属(Rhodiola)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抗疲劳、抗衰老、免疫调节、清除自由基等多种药理作用。本研究采用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拟血管性痴呆模型,观察红景天的神经保护作用,以探索红景天对VD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4只,体重(250±20)g,山西省中医药研究所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物及主要试剂

红景天购自山西千鹤药业有限公司,由山西中医研究院制剂室制备为干燥粉末。每1 g粉末相当于原药材4.26 g。红景天粉末10 g溶于80 mL水中,以5 g/(kg·d)的比例给药。尼莫地平购于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50801,规格20 mg/片,用时研碎,120 mg(6片)溶于81 mL水中,以20 mg/(kg· d)的比例给药。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3 主要仪器

MT_200 Morris水迷宫视频跟踪分析系统,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系统6.0,美国Media Cybernetics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备

参照Etsuko Miyamoto等[1]方法制作慢性脑供血不足模型。术前大鼠禁食12 h,自由饮水,以0.4%的戊巴比妥钠(1 mL/100 g)腹腔麻醉,仰卧固定手术台上,常规备皮消毒,颈正中切口,钝性分离双侧颈总动脉(CCA)、小心游离迷走神经。模型组用1号丝线结扎双侧颈总动脉远近端,从中间剪断,缝合伤口;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而不结扎,缝合伤口,放回笼中保温饲养。术中以60 W灯泡照射,以防止低温脑保护作用,保持肛温在39 ℃。所有动物造模后在同等条件下(室温24 ℃左右,相对湿度40%±5%)喂饲普通饲料,自由饮水。术后3 d给予肌肉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

2.2 分组与给药

缺血组分组前进行一次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训练, 以假手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的均值为参考值,计算每只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与参考值之差占该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的比例,该值>20%定为痴呆鼠。缺血组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西药组8只,中药组8只。另设假手术组8只。术后第3日开始给药,给药体积为1 mL/100 g体重。西药组给与尼莫地平,中药组给与红景天,连续28 d,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量蒸馏水。

2.3 学习记忆能力测定

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装置及动态图像采集分析系统,参照文献[2]方法。Morris水迷宫装置为直径120 cm,圆形逃逸平台高23 cm,直径10 cm,低于水面2 cm,置于某一象限中央。水温控制在(24±2)℃,室温24 ℃,屋顶和四壁表面光滑整洁,照明设备四周对称。各组均在灌胃4周后进行检测。定位航行试验历时4 d,预先使大鼠自由游泳2 min使其适应环境和人的抓握等相关操作,实验分别从水池4个象限内将大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由计算机记录各种参数。如果大鼠2 min内未找到平台,需将其牵引到平台,停留20 s,这时潜伏期记为2 min。空间搜索试验:在第4日在空间定位航行后撤除平台,然后任选1个入水点将大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由计算机记录各种参数。

2.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Bax阳性细胞的表达

各组大鼠在行为测试完毕后行心脏灌注术,以0.4%的戊巴比妥钠(1 mL/100 g)腹腔麻醉,立即开胸暴露心脏,左心室迅速插管至主动脉,同时剪开右心室,灌注生理盐水,速度先快后慢,直至舌尖、肝脏变白,大鼠四肢僵硬为满意,迅速取脑,立即将脑置于4%多聚甲醛中浸置4~6 h,取视交叉后4 mm处至小脑前的脑组织,PBS漂洗,经乙醇常规脱水、二甲苯透明后,浸蜡包埋,5 mm厚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严格按照说明操作。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x±s表示,采用ANOVA分析数据,2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

3 结果

3.1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Bcl-2、Bax免疫组化结果

(见表1)表1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Bcl-2、Bax免疫组化结果(略)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

表1显示,Bcl-2、Bax免疫阳性细胞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即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表达成分。图像处理目标是通过测量黄色部分的“黄”度来反映相应蛋白的“量”。以image-pro plus 6.0测量OD(density)值来反映阳性蛋白的强度或浓度。结果显示, Bcl-2、Bax在假手术组海马CA1区有少量表达。VD模型组阳性细胞着色增强,数量明显增加,其中Bax变化更为显著, Bcl-2/Bax的比值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治疗组Bcl-2、Bax阳性细胞也有增加,着色增深,尤其Bcl-2变化显著,Bcl-2/Bax的比值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

3.2 红景天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见表2、表3)表2 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测试成绩(略)表3 各组大鼠目的象限停留时间、平台区停留时间、有效区停留距离比较(略)

4 讨论

VD是痴呆的常见类型,现代研究认为,大脑特定部位如额叶、颞叶及边缘系统的血管源性损害可能导致痴呆。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是一种血管性痴呆造模常用方法,可导致大鼠脑长期慢性供血不足,通过氧自由基途径、兴奋性氨基酸毒作用和钙内环境紊乱途径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目前,Morris水迷宫主要应用在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探讨和神经药理(包括中药药理)的研究。与过去的水迷宫及跳台、避暗等检测工具相比,其主要的优点包括:能提供较多的实验参数,系统全面地考察实验动物空间认知加工的过程,客观地反映其认知水平;将实验动物的学习记忆障碍和感觉、运动缺陷等分离开来,减少它们对学习记忆过程检测的干扰;操作简便,数据误差较小[2]。本实验结果显示,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后4周时,认知能力均出现下降,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表明红景天可以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的能力。

Bcl-2家族是细胞凋亡机制中重要的调节因子,Bcl-2、Bax是这一家族中重要成员。Bcl-2基因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凋亡因子,过度表达后可抑制由于氧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等诱发的神经细胞凋亡[3-4]。Bax为重要促凋亡基因,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是Bax同源二聚体的形成[5],Bcl-2蛋白的抑制凋亡作用则要通过与Bax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来实现[6]。在本实验中,慢性缺血发生后,Bax蛋白表达增加,形成同源二聚体诱导细胞凋亡;由于细胞自身的保护机制,Bcl-2蛋白表达反应性上调,可使部分Bax同源二聚体分离,与Bcl-2蛋白形成异源二聚体发挥抑制凋亡的作用。由于Bcl-2蛋白家族中促凋亡和抑凋亡两类蛋白的比例决定细胞在受到凋亡信号刺激后是否发生凋亡,在慢性缺血过程中,促进凋亡的Bax蛋白表达占优势, 从而导致大脑特定部位神经元凋亡,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在本实验中VD大鼠造模后4周海马区Bcl-2和Bax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高达高峰,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Bcl-2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而Bax 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表明VD大鼠在给予红景天后大脑神经元凋亡受到抑制。

本研究提示,红景天可以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改善VD大鼠的认知能力,对VD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Etsuko Miyamoto, Hidekazu Tomimoto. Caudoputamen is damaged by hypocapnia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a rat model of 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J]. Stroke,2001,12:2920-2925.

[2] 胡镜清,温泽淮,赖世隆.Morris水迷宫检测的记忆属性与方法学初探[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2):117-120.

[3] Kluck RM, Bossy Wetzel E, Green DR, et al. The release of cytochrome c from mitochondria:aprimary site for Bcl-2 regulation of apoptosis[J]. Science,1997,275(5303):1132.

[4] Shimizu S, Narita M, Tsujimoto Y. Bcl22 family proteions regulate the release of apoptogenic cytochrome c by themitochondriam channel VDAC[J]. Nature,1999,399(6375):483.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范文5

关键词:西方财政学;财政学理论;理论基础

Abstract:Since1892Bastable(Bastable,CF)publishedinthe"publicfinance",morethan100years,WesternFinancehasdeveloped,buttheirtheoryonthebasisoftheproblemistherearealwaysdifferences.Thisarticle,fromthefinancepointofviewbelongstothefundamentaleconomics,butcontainsacertaindegreeofpoliticalscience,economicsandpoliticalscienceofcross-disciplinary;thefinancialactivitiesofmajorandfundamentalisthemicro-economicactivities,butalsoincludesderivativeMacro-economiccontent.

Keywords:Westernfinance;financialtheory;theoreticalbasis

财政学仅是经济学,还是政治学和经济学交叉学科?

最初的专著性西方财政学是从经济学角度展开论述的,巴斯塔布尔指出,“从最初意义上看,财政科学是经济研究的产物。”(注:Bastable,C.F.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1892,P7.)汉特(Hunter,M.H.)1921年《公共财政学大纲》第一章第三节标题就是“公共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注:Hunter,M.H.OutlineofPublicFinance.NewYork:Harper&BrothersPublishers,1921,P4.),尽管作者接着于下一节“公共财政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也指出了财政学与政治学、历史学的密切关系,(注:Hunter,M.H.OutlineofPublicFinance.NewYork:Harper&BrothersPublishers,1921,P4,PP5-7.)但并不否定他的关于财政学是经济学分支的观点。

与这种经济学观相反,西方财政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了经济学与政治学交叉学科观。道尔顿(Dalton,H.)1922年的《公共财政学原理》一书,第一句就指出,“财政学是介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注:Dalton,H.PrinciplesofPublicFinance.London:GeorgeRoutledge&Sons,Ltd.,1922,P3.)不过,由于英美早期财政思想传统的影响,直至本世纪50年代末为止,认为财政学是经济学分支的看法在西方财政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主张随着社会抉择理论从60年代开始逐步被纳入西方财政学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社会抉择论从威克塞尔开始,就是主张政治程序进入财政分析视野的。为此,作为社会抉择学派代表人物的布坎南,在1960年《公共财政学:教科书导论》一书“前言”中就指出,财政学是涉及经济学与政治学两个方面的学科。(注:Buchanan,J.M.ThePublicFinances:AnIntroductoryTextbook.Homewood:RichardD.Irwin,Inc.,1960,pvii.)此后尽管许多财政学著作不再指出财政属于何种学科,但由于它们所包含的有关社会抉择论的内容,总或多或少涉及到政治学的分析。所以,现代西方财政学尽管从根本上看属于经济学,但又具有经济学与政治学交叉学科的性质,将其视为纯经济学科的看法,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

财政学仅属于微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学兼有?

宏观经济学是本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的产物,在此之前西方财政学是谈不上以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的。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财政政策的成功运用,它逐步进入西方财政学中而成为其重要内容,就很自然了。这样,西方财政学除了原有的微观经济分析之外,同时出现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威廉斯(Williams,A.)1963年的《公共财政与预算政策》一书,就鲜明地体现了这点。该书体系分为两大部分,即“A编:微观经济学”和“B编:宏观经济学”,前者分析的内容包括税收、政府支出和预算范围等问题,后者则分析了经济结构、经济稳定与增长、预算与经济政策等问题。(注:Williams,A.PublicFinanceandBudgetPolicy.NewYork:PrederickA.Praeger,Publisher,1963.)纽曼(Newman,H.E.)1968年的《公共财政学引论》指出,公共财政学所分析的政府三大任务,即穆斯格雷夫所指出的效率、公平和稳定,前二者属于微观经济学,而后者即稳定任务则属于宏观经济学。(注:Newman,H.E.AnIntroductiontoPublicFinance.NewYork:JohnWiley&Sons,Inc.,1968,P223.)温弗雷(Winfrey,J.C.)1973年的《公共财政学:公共抉择与公共经济》,也将财政的微观与宏观问题分开论述,即该书第三篇为“微观经济学与公共部门”,分析税收与公共支出;第四篇为“宏观经济学与公共部门”,分析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的财政政策。(注:Winfrey,J.C.PublicFinance:PublicChoicesandthePublicEconomy.NewYork:Harper&Row,Publishers,1973.)此外,其后还有许多西方财政学也包括了财政政策的内容,表明传统地只局限于微观经济分析的西方财政学,已开始接纳宏观经济内容了。

但与此同时,许多西方财政论著仍坚持了原有的微观经济分析传统。这点,只要看一看许多西方财政学仍然不包括财政政策的内容就可明了。布朗(Brown,C.V.)和杰克逊(Jackson,P.M.)1978年的《公共部门经济学》就明确指出:“……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发展,是限制在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知识范围内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尤其是一般均衡分析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使公共部门经济学发生了质的飞跃。目前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应直接归功于微观经济理论。”(注:Brown,C.V.&P.M.Jackson.PublicSectorEconomics.Oxford:MartinRober-taon,1978,P7.)瓦格纳(Wagner,R.E.)1983年的《公共财政学:民主社会中的收支》一书,也将财政学研究对象归入微观经济学中。他指出:“公共财政学的研究有两个主要分支:公共抉择和运用微观经济学。……运用微观经济学,检验的是公民个人对公共抉择的反映。”(注:Wagner,R.E.PublicFinance:RevenuesandExpendituresinaDemocraticSociety.LittleBrown&Co.,1983,P4.)罗森(Rosen,H.S.)的《公共财政学》在1995年的第四版中,仍未将财政政策内容包括在内,并且也如同其他许多主张财政学仅属微观经济学的财政学论著一样,设有专门的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的篇章,作为全书的理论基础。(注:Rosen,H.S.PublicFinance.4thed,Homewood:Irwin,1995.)这些,都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财政学属于微观经济学的主张。

进一步看,就是并不反对财政学也包括宏观经济分析内容的许多学者,也仍将财政学的分析基点和重点放在微观经济分析上。在西方财政学界有着很大影响的阿特金森(Atkinson,A.B.)和斯蒂格里兹(Stiglitz,J.E.),在其1980年的《公共经济学教程》引言中指出,“最认真地说,(本书)不打算包括稳定和宏观经济政策内容。……在穆斯格雷夫时代,他可以在其《公共财政学理论》(1959)中包括210页的有关稳定政策的内容。然而,自那时以来,经济学出版状况变了,人们在文献中对该问题作了大量的精彩描述。所以,我们的重点仅放在(政府)目标而不是稳定政策上。”(注:Atkinson,A.B.&J.E.Stig-litz.LecturesonPublicEconomics.NewYork:McGraw—Hill,1980,pxv&P4.)尽管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并不反对财政学也包含有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但至少表明了作者仍是将财政学重点和基点放在微观经济学上的。对此,米尔利斯(Mirrlees,J.A.)在奎格里(Quigley,J.M.)和斯莫琳斯基(Smolensky,E.)1994年主编的《现代公共财政学》中总结性地指出:“在穆斯格雷夫的《公共财政学理论》中,他以三个政策目标:配置、分配和稳定等术语,概括了他的主题,……。该书以超过200页的篇幅研究了稳定问题,即我们现在称之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问题。在较后的教科书即阿金森与斯蒂格里兹的《公共经济学教程》(1980)中,宏观经济政策问题被排除了。……公共经济学,甚至公共财政学,被认为仅涉及配置和分配问题。而稳定问题则被留给宏观经济学及其教科书。”(注:Quigley,J.M.&E.Smolensky,ed:ModernPublicFinance.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4,P213.)

然而,西方经济学关于微观和宏观的划分,本身就存在许多问题而争论不休,这造成了西方财政学的争论和困惑。也是在奎格里与斯莫琳斯基主编的《现代公共财政学》中,由戴门德(Diamond,P.)撰写的第八章名为“配置与稳定混一的预算”,资源的配置属于微观经济学问题,而经济的稳定属于宏观经济学问题,因而该标题清楚表明了作者将宏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两大内容统一于财政的意图。(注:Quigley,J.M.&E.Smolensky,ed:ModernPublicFinance.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4,P213.)

附带应指出的是,即使在主张财政也应包括宏观经济学内容的西方财政学著作中,其体系内容的大部分以及基础部分仍然是微观经济分析。因此,西方财政学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不在于有没有包括微观经济学基础,而在于有没有包括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

总之,尽管现代西方财政学已或多或少地加入了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但从根本上看,它沿袭的仍然是微观经济学的传统。此外,西方财政学在其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还随着微观经济学的变化而变化。早期西方财政学专著已包含了福利经济学思想,这在道尔顿《公共财政学原理》第二章“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中就有反映。作者在该章中批判了萨伊的“金律”,即“最好的政府是支出最少的政府,最佳的税收是数额最低的税收”的观点,反对了传统的“税收邪恶论”,提出了财政和税收的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注:Dalton,H.PrinciplesofPublicFinance.London:GeorgeRoutledge&Sons,Ltd.,1922,PP7—15.)此后,作为微观经济学分支的福利经济成为西方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关于公共产品最佳供应问题的分析,最终落实到社会福利函数所确定的最大效用点上。这使得西方经济学关于公共经济学的效率分析,与私人经济学的效率分析一样,都统一到福利经济学基础上来了。这是西方财政学完全建立于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理论表现。

西方财政学的价值理论基础

不管是主张财政学具有何种学科性质,西方财政论著都必须对财政问题进行大量经济分析,因而必然要受到当时流行的经济学价值理论和概念影响,必然或迟或早地按照已变化了的经济学价值理论和概念来修正与重构自身的理论体系。

在英语财政学专著出现之前,西方经济学上的“边际革命”已经发生,边际效用价值论很自然地成为西方财政学的价值论基础。道尔顿的《公共财政学原理》鲜明地体现了这点。他在该书第三章第二节提出,私人分配支出所应遵循的边际效用相等原则也应运用到公共支出的使用分配上来,指出:“除了法律上的意义以外,公共当局并不是一个人,难以象一个人那样预计各种支出的边际效用。但政治家们据以开展行动的总原则仍是相同的。对于公共当局来说,各种公共支出的边际效用应该相等。从理论上看,既定支出总量在不同项目之间分配就是这样决定的”(注:Dalton,H.PrinciplesofPublicFinance.London:GeorgeRoutledge&Sons,Ltd.,1922,PP17—18.)

在1928年的《公共财政学研究》一书中,皮古也有相同的表述:“就如一个私人应当通过在不同支出类别之间保持平衡,从而以其收入获得更大的满足一样,作为一个共同体通过其政府的活动也应如此。”(注:Pigou,A.C.AStudyin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Ltd.,1928,P50.)皮古接着还运用这些原则,去解决公共部门如何决定哪些公共服务应予提供的难题,指出“支出应当用于战舰还是用于济贫,应按此种明智的方式,即由它们各自所提供的最后一先令所产生的相同的真实报酬来决定。”(注:Pigou,A.C.AStudyin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Ltd.,1928,P50.)按皮古的看法,这一方式可用来得出某一精确的社会平衡点,即如果共同体是一个统一的存在体,“支出就应在各方面逐步增加到这一点,此时花费的最后一先令所获得的满足,应等于由于政府服务而相应要求的最后一先令所损失的满足。”(注:Pigou,A.C.AStudyinPublicFinance.London:Macmillan&Co.,Ltd.,1928,P50.)皮古所建立的这一模型被称为皮古模型,是现代西方财政学关于公共产品最佳供应若干著名模型中的一个。这样,皮古就从边际效用价值论出发,在理论上界定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资源配置的最佳点。

不过,皮古等人引入西方财政学的,是当时通行的可测度的、可比较的、同一的基数效用函数。这一效用函数在本世纪30年代,随着帕累托新福利经济学取代了皮古的旧福利经济学而被否定,取而代之的是主观的个人评价的序数效用函数,等效用曲线等帕累托概念也被运用到财政学上来。其后西方财政学对于公共产品最佳供应模型问题的分析,对于税收以及其他各种财政效率问题的分析等,也都建立在效用无差异曲线上了。

这样,私人经济分析所能适用的价值理论和其他基本概念,都被运用到公共经济分析上来了,公共财政学不再是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相抵触的一门学说了。与西方经济学在价值论上的统一,无疑为西方财政学在本世纪60年代及其以后的大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条件。

西方财政学理论基础分析的借鉴意义

第一,财政学从根本上看是一门经济学,但又具有与政治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关于财政学仅是经济学分支,还是经济学与政治学交叉学科的问题,我国财政理论界也曾有过类似争议,即关于“财政是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问题的争议,这是本世纪60年代初由于财政本质问题争议而引发的。此后,在后的80年代初,我国财政理论界结合着新的历史背景旧话重提,又一次以财政本质问题为中心形成了对此问题的争论。这些争议大致形成了三大类不同的观点:(1)主张财政属于经济基础,仅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认为只能从经济的角度去分析财政问题;(2)主张财政属于经济基础,但又兼有上层建筑的性质,或者主张财政既是经济基础又是上层建筑。这就不能仅从经济角度来看待财政问题;(3)主张财政属于上层建筑。在我国财政理论界,持第三种观点的人数很少,大部分持第一、二种观点,并且第一种观点还有逐步占据优势的趋势。但如同财政本质问题一样,这一争议在当时被视为是一种纯学术的探讨,经过那两次争议之后,至今已极少有人问津,除了在高校教学中作为一种理论问题介绍外,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在实践中,人们则是将财政作为经济工作来对待的。

然而,财政作为政府的分配活动,它采用的不是市场自愿等价交换的方式,而是由政府以强制形式完成的;它不是以市场为媒介和通过市场渠道来完成的,而是由政府在国家预算的形式下,通过政治程序的安排与运作来展开的。这样,财政的运作过程就直接表现为是对市场的否定,具有强烈的政治内容和因素。对于计划经济来说,由于其本身就否定着市场,本身就政企不分,因而财政这种非市场性与计划经济本质上是相通的,只提财政的经济性而不提政治性,并不影响问题的实质,即不影响人们实际上从经济和政治两重角度去考虑财政问题。

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不同。由于此时政企必须分开,这样财政所包含的两重属性合一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财政作为一种分配,它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但作为通过政治程序直接安排和操作的活动,它又与政府的具体政治制度和规则密不可分。此时如果只谈论财政的经济性,其结果只能是忽略政治程序在财政活动中的作用,忽略政治权力凭籍财政分配介入和干预企业正常市场活动的可能性,这显然是不利于根据财政的特性去指导财政实践的。

我国财政理论否定政治程序是财政活动的内容之一,在实践上导致了忽视乃至否定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财政制度与程序的结果,使得我国实际财政工作缺乏必要的制度和程序的规范、制衡与监督。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进展,由于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政治权力本身的不规范行为,导致了我国财政新老问题和弊端的急剧膨胀与扩大,是目前我国财政经济工作分配秩序严重混乱,腐败浪费低效猖獗的关键原因所在。因此,承认基本上是一门经济学的财政学,具有一定的经济学与政治学交叉学科的性质,正视财政活动中所具有的政治性质与内容,在实际的财政工作中相应地从整顿规范与财政相关的政治程序和规则入手,使之从原有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基点转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基点上来,才是对症下药之举。为此,在以经济学为基础理论的同时,也有必要从政治学角度来开展我国的财政研究。

第二,财政学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也包括着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关于财政学以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问题。我国财政学从未讨论过这一问题,但由于我国财政理论强调财政是国家作为社会中心组织进行的一种分配,是从整个社会角度进行的活动,因而人们理所当然地视财政为一种宏观经济活动,而否定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待财政问题。在最近的政府机构改革中,财政部被列入宏观部门之内,就充分地说明了这点。对此,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下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当时正是以否定企业的独立自主性和以国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直接安排国民经济活动为体制特征的,并且此时的财政是国家从整个社会角度安排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和基本手段。但在市场经济下则不同。此时社会的经济单位已不再是国家而是企业了,此时财政从宏观上调控经济尽管是其极为重要的内容,但尊重企业的独立市场运营主体地位,确保国家不干预企业正常的市场活动,则是我国政府和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学会的崭新内容。

西方财政学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财政问题,对我国是具有重要借鉴作用的:

1.西方财政学从微观角度分析财政问题,是隐含着这么一种涵义的,即此时的政府参与社会资源配置,其地位如同企业和个人一样,都是身份相等的市场活动主体,即企业和个人是处于市场有效运行领域的活动主体,而政府则是处于市场失效领域的活动主体,它们进行的都是同等的资源配置活动。这样,它们之间除了依法正常交往如照章征税纳税之外,只能是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和干预,而不能是国家凌驾于企业和个人之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干预它们的市场正常活动。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范文6

关键词:中观;经济;审计;内容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6-0166-03

一、中观审计的界定

(一)建立中观审计的必要性

目前在经济学界基本上已达成共识:宏观经济研究的是国家经济,微观经济研究企业或厂商以及独立生产地居民和农民等个量经济,中观经济则介于两者之间。科学方法论使得经济学重新划分为宏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与此同时必然要求宏观审计、中观审计和微观审计得以形成和发展,这不仅是经济学和审计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展的需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着审计学向三维立体结构发展,“哪里有经济活动,哪里就有审计监督”,中观经济的发展必将使得中观审计得以产生和发展。中观审计产生的根本前提是中观经济,中观审计的雏形是行业审计,中观审计是为服务于宏观控制和强化微观控制而存在的。当中观审计建立以后,宏观、中观、微观经济组成了国民经济纵向上的梯形结构,而宏观、中观、微观审计则构成了横向上的平行线结构,他们所组成的整个立体结构覆盖了国家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中观审计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更显而易见了。

以中观经济运行为对象的审计活动就是中观审计。我们也可以把中观审计界定为审计机关依据法律规范,运用系统的程序和方法,监控中观经济行为、运行机制和其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所采用的经济政策、决策,监督其执行结果的行为。

中观审计的建立可以有效地监控中观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机制,防止中观经济的运行出现偏差与失控,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起到协调作用,从而达到提高中观经济效益,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作用。中观审计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证宏观经济政策、决策和相关信息的传递,防止和减少宏观经济在其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同时还能有效地促进微观经济活动的开展,协调宏观经济目标和微观经济目标之间地矛盾;最后中观审计的实施还能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中观经济政策或决策失误、中观经济活动的失控以及中观经济比例关系失调的问题。

(二)中观审计中的三方关系

1.中观审计的主体

当前理论界对中观经济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已有了基本的轮廓界定,把中观经济大体分为三个部分:行业经济、地区经济和集团经济。行业经济是同类经济的集合体,如渔业、牧业、煤炭行业等。地区经济是同一地区的集合体,我们通常是按行政区进行划分的,如北京地区、上海地区等。集团经济是企业集团,其经常表现为行业经济和地区经济在同一组织内的集合体,如石化集团等。根据中观经济的界定,我们认为中观审计的审计主体在中观审计刚建立阶段应该是政府审计机关及其成员政府审计师,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考虑让民间审计机构的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咨询师加入。

中观经济的发展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传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观审计结果使用最多的应该是政府部门,政府审计机关来开展中观审计能够体现中观审计的权威性。目前中观审计的实施以及其程序方法的确定还都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还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没有相应的准则依据,中观审计的范围还很有限,更重要的是中观审计的重要作用还没有被广泛认识。在这样一个初级阶段开展中观审计,如果由政府审计机关及其成员政府审计师首先来开展这项活动,一个方面能体现出国家对中观审计工作的重视,另一个方面能使得中观审计迅速广泛地被社会各界所认识,被审计单位才能够采纳中观审计的审计结果,使公共资源的使用者树立起效率、效益的观念。当中观审计被各方面充分认识、中观审计的准则依据也相应地建立起来、中观审计的实施程序方法也相应地制定起来,这时中观审计的范围增大,业务量增多,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咨询师也有能力开展中观审计,可以考虑将中观审计的一些内容让渡给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咨询师去做,如集团经济的审计完全可以让渡给注册会计师来做。

2.中观审计的客体及授权人

中观经济大体可以划分为:行业经济、集团经济和地区经济,相应的中观审计的客体可以概括为行业、集团和地区的经济活动,其主要包括非收益性投资部分、收益性投资部分、行业集团及地区财政预算、财政支出等。如对地区经济进行审计时,检查其社会公众资金是否存在浪费;对行业经济进行审计时,检查其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很好地传达了宏观管理目的,是否能够为微观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在中观审计发展的初级阶段,中观审计的开展主要是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的,如行业审计和地区审计的开展,那么中观审计的授权人应该是国家财政部门。这样可以保证中观审计的权威性,并且能促使中观审计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中观审计的研究对象及目标

(一)中观审计的研究对象

中观审计是对中观经济计划、政策、决策以及中观经济管理活动所实施的审计,中观审计的审计对象范围可以概括为:行业、地区(经济区)、集团的发展战略目标、计划,中观经济政策、决策以及相应的中观经济管理活动。

1.中观经济学所涉及的内容是中观审计的研究对象和审计对象

基于中观经济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中观审计,其对象范围实际上就是中观经济所研究的内容。当前国内外大部分专家认为,中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内容是中观经济战略目标和计划、中观经济政策和决策、中观经济管理、中观经济模型理论、区域(或地区)经济结构、行业经济政策、集团或协会经济发展以及中观经济的横向纵向模式。现代经济学尤其注重经济政策和决策的研究,中观经济政策内容繁多主要有:能源交通政策、农产品价格政策、特区经济政策、开发区经济政策、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等,同时还涉及到能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自身经济优势增长问题等。中观审计是对中观经济活动的审计,中观经济学要求中观审计应以中观经济政策和决策为研究对象。

2.服务于宏观控制、强化微观控制是中观审计对象范围应涵盖的内容

微观、中观、宏观自上而下对经济活动进行三个层次的调控,中观控制是整个经济控制系统的一个分系统,中观审计的研究有利于加强中观控制,处于中间层次的中观控制一方面可以服务于宏观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微观控制。促使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三个分系统:宏观审计系统监督宏观经济政策、中观审计系统监督经济政策传递过程和微观审计系统监督经济政策的执行结果,三者相互牵制、相互协调,才使得审计监督体系严密完整。

中观审计的研究对象范围可以简要的概括为:以中观经济活动(大体可以分为行业、地区及集团经济)为对象的中观经济计划、中观经济政策和决策以及相应的中观经济管理活动。

(二)中观审计的目标

中观审计应注重中观主体的效益、效率和效果考察。通过中观审计促使中观经济政策达到自身机制科学性,传递机制真实有效性;衡量标准客观性,制定依据法律性;贯彻原则协调性,经济运行多元性;政策制定可行性,政策执行结果效益性。中观审计以中观经济为基础,中观审计的对象范围具有中观经济的特征:中间性、过渡性、集散性、相对性、区域性和灵便性的特点。

1.保证中观经济自身科学性、传递真实性

宏观经济政策的分解和具体化体现为中观经济政策,起着上传下递的作用。如果宏观经济政策不能通过中观经济政策有效传递到各个地区、部门以及公司、企业领导者手中,或者向具体各部门各地区传递后,不能正确、及时地执行有关政策,或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无疑给微观经济活动带来困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真实、及时地反馈政策的传递机制,防止宏观政策在向部门、地区传递时走样,而中观审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防止“政策对头,执行走样”情况的发生。中观审计通过对中观经济活动、政策、决策的审计来保证中观经济在对宏观经济政策向微观传递时达到自身机制科学性,传递机制真实性。

2.保证中观经济的依据法律性、标准客观性

中观审计审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观经济战略、政策与决策的制定及其执行过程是否符合法律规范要求。中观经济的发展计划编制、战略目标的制定以及政策与决策的制定都应依据相关法律来制定并且程序也应该法律化,中观审计可以审查中观经济制定依据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同时可以衡量中观经济计划、战略目标、政策与决策是否客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这就要求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适应中观经济发展的要求,比如可以制定特区经济法或者区域经济法、中观信贷法等。国家制定这些法律规范一方面可以促使已经发展起来的中观经济走上科学化、民主化、正常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另一方面可以为中观审计的开展提供依据。

3.保证中观经济的原则相协调性、运行多元性

从宏观层面来看,整个国民经济系统是一个平衡、稳定、协调的系统,而中观经济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来说就处于一个非平衡状态。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平衡,中观经济的战略目标、政策与决策的制定及执行必须贯彻协调性原则,使得中观经济的战略目标与国民经济的总目标相协调,中观经济的政策、决策与宏观经济的政策、决策相协调,中观经济管理与宏观经济管理相协调,从而最终实现中观经济的目标与宏观、微观经济的目标相一致,保证需求和资源(物质资源或劳动资源)合理分配、有效使用,达到国民经济高速多元发发展。

4.保证中观经济政策的可行性、执行的效益性

经济政策与决策的制定都要以谋求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同时防止无效益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计划、政策和决策的制定,这就要求不论是宏观经济政策与决策的制定还是中观经济政策与决策制定都要以充分的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为基础。这样中观审计就要审查中观经济政策与决策是否经过技术可行性论证,同时也要审查评估其制定后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否达到了最佳程度,是否存在浪费,是否能带来预期的效益,帮助分析无效益的原因等。

三、中观审计的发展瞻望

中观审计的发展和中观经济管理的发展息息相关,从而同宏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以预见中观审计将会有更深一步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中观审计理念和应用的发展

中观审计作为审计理论体系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才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该重视起中观审计理论以及实务的研究。中观审计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观审计研究的理论意义是:(1)进一步完善审计理论体系,经济科学的宏观、中观、微观的划分,必然要求审计也相应地建立起宏观、中观、微观审计,这是系统论以及经济学和审计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对中观审计做基本的理论阐释,为以后的审计发展完善奠定基础。实践意义是:(1)监控中观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机制,有效传递宏观政策、决策和有关信息,防止“政策对头,执行走样”情况的发生;(2)为保证宏观经济总目标的实现,促进微观经济活动的进行,协调与微观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3)可以防止和减少中观经济政策或决策偏差和失误的出现;(4)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中观经济比例关系的失调。中观审计深刻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决定了中观审计的理念和应用会迅速的发展,有关其的研究也将会进一步的扩展,中观审计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决定了中观审计的理论发展及其应用会越来越广泛,例如已经开展的部分地区审计工作和部门审计工作(属于行业审计的范畴),这些审计工作的开展将会进一步推动中观审计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的发展。

(二)中观审计思维进一步深化,理论体系日益完善

联邦德国埃登堡大学国民经济学教授汉斯—鲁道夫·彼得斯博士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中观经济学”概念至今,有关中观经济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人们已经认识到了中观经济的重要性,如今中观审计概念的提出,以及中观审计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中观审计的重要性,中观审计的思维理应进一步深化。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中观审计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不再局限于当前只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性内容作研究,将对会中观审计的目标、方法、程序、分析工具等做更深入的研究。

(三)中观审计将注重实务中的应用,并以绩效审计为其发展的方向和核心

中观审计的重要地位使得其相关理论和应用理应被重视,并随着中观审计理论体系的日益完善,中观审计在实务中的应用会日益扩大。比如,通过地区审计和行业审计,对地区之间或者行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综合经济指标或单项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地区之间或者行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帮助落后的地区或者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更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地区或者行业的整体发展。当前开展中观审计应以政府审计机关为主,在中观审计中以绩效审计为核心,正是体现了当前中观审计发展阶段的要求,同时绩效审计的开展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廉洁高效管理机构的建立,可以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 罗玉宏.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集团经营绩效评价[J].集团经济研究,2005,(4):100-101.

[2] 易仁萍,王会金,刘国城.基于骨牌理论的中观审计风险预防机制研究[J].审计研究,200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