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大自然的科学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大自然的科学知识范文1
由此可见,教学教材中的科普类文章,只有借助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才是真正抓住了最本质的东西。
下面以《大自然的文字》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注重激趣,领会文意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的知识有内在兴趣。因此,教师如能充分挖掘科普类说明文中的趣味因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样的课堂,才有别样的生趣。老师将课上得有情有趣,这类文章也才会焕发其独特的魅力。
上课伊始,老师动情地描述: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石头书》里的那位叔叔吗?还记得文中爱问问题的川川与磊磊吗?那时,你才是三年级的学生,也许条件的限制让你没能见到能读懂的“石头书”。可今天的学习不一样了,老师相信,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一定会发现大自然这本“书”,处处写满了“文字”;举手投足之间,昂首附身之时,只要你肯留心观察,天空的每一颗星,每一片云;地上的每一颗石子都可能给你带来你原先不曾有过的发现。
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老师的引领下被激起来了,有了“我要读课文”、“我要知大意”的一份急切心情。原来,“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原来,“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
接着,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同学们,你在用心读课文时,就会认识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请你把文中讲到的几种文字标出来,把自己对每种文字的感受写在相关文字的旁边,之后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看看它们分别给我们传递了怎样的信息?两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学生只要用心读书,很快就能自己解决。兴趣盎然学生已经把握了课文的大意。
二、捕捉信息,品读文本
教材中的科普类文章,语言表达生动有趣、明白浅显,可谓篇篇“纲举目张,条理清楚”。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捕捉信息,概括文意的能力;另外,文中较多地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科学、准确、鲜明,这些都可以在老师引领下,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品味其中的奥妙。
在学生通读了《大自然的文字》一文后,我便引导他们较快地捕捉信息、把握全文。之后,提出要求:从文中介绍的的几种“大自然文字”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反复品读,组织语言,然后加入自己的体会介绍给别人。下面就是一位同学讲述的“一种文字”:
同学们,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航海或野外探险有罗盘或指南针等仪器,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可是在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那时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读懂了星星写的天书,我们今后也就不会有因“迷失方向”而带来的烦恼了!
三、知行合一,实践创新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普类文章的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是一只鸟儿的双翼,缺其一翼,鸟儿便无法飞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机会,让他们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练习说明事物。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应兼顾两个维度,即科学知识与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既有知识内容的延伸,又有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学生对《大自然的文字》的内容,有了较充分的朗读、交流、理解后,我引导学生“要么选择老师所提供的知识,要么选择自己课外搜集的知识,学习课文叙述的方式,介绍自己喜欢的另外一种“大自然的文字”。这样的设计,既适度拓展了课文内容,又以语言训练为落脚点,做到了知识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关于大自然的科学知识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环境教育;环保意识
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环境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将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中,使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把环境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让小学生知道环境保护的意义,让他们体会到社会责任感。我们要开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保护环境的活动,教师制作活动课件以方法、步骤、目的为活动提纲,让环境教学开展得有实效。比如,我们要在平常生活中分类垃圾、不用的旧电池应该回收,在日常生活中不开车,骑自行车绿色出行等作为每次活动的题材。制订环保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快速提高。多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深入了解现在的环境问题比较恶劣。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把环境教育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引用语文教学材料内容,学习好环境教育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于环境教学的题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材料,更好地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课本中有很多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能够体现出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老师教学生学习与环境相关的课文时,引导学生对环境的美好联想,也能对大自然了解,从而能使学生看到大自然的美丽,对大自然的欣赏,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既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爱护环境。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生产劳动有着密切联系。如果环境遭到破坏,造成污染,给我们的身心和生活就会带来不幸和灾难。课本中还有是叙述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如何治理的,可以让学生充分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环境知识。让学生知道目前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已经不多了,不允许再一味浪费和破坏,养成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到保护我们的环境。老师在教小学语文的同时,要根据学科所学内容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行为。课本中还有一些古诗词和散文,表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和谐共处的需求。文章中作者表达了一种博大的爱国情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此类文章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文章中体会到作者的意境,对学习语文更有帮助,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老师应该从平时学到的古诗词、描写大自然的课文中让学生熟读并运用到写作中,把自己对环境的热爱、保护之情表达在自己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文章是写有一些人只顾眼前利益去破坏环境的不好行为,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出自己的一份力,努力学好文化知识,用知识来改变社会问题。从而有了学习的动力,更好地实现现代化教育,使现代化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完善。
三、以环境教学为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能力。多看书提高阅读水平,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把环境教育运用到平时的写作练习中,作文题目以环境问题来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发现事物不同点的好习惯。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四、通过阅读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
在课余时间多阅读关于环境保护的书籍,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在学习语文课堂知识的同时,更能多阅读、多思考。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在一草一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更好地珍惜和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植树造林,是它们默默付出,为我们净化空气,让我们可以自由呼吸。可阅读关于环境保护的书,如《寂静的春天》《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从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努力。改变从我做起,感染身边的人一起爱护环境。
总之,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有每个公民都有环保意识,才能让我们的环境更美丽,做到可持续发展。要让人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就要依靠教育的力量从小学生抓起,把环境教育作为小学生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为改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动员每个社会公民,为了社会为了我们自己把环境保护这项事业做到最好。我们的责任就是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让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环保意识,靠大家的力量保护环境,让地球环境更美好。
参考文献:
关于大自然的科学知识范文3
【关 键 词】 科学;素养;能力;培养
“素养”,指平日的修养;“科学”,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本文中的“科学”是相对于科学课而言的)。“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2014年2月修订稿)。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科学作为知识、科学作为过程、科学作为探究”三个发展阶段。“科学作为过程、科学作为探究”的“科学”教育理论的意义,在于强调科学教育不仅仅是学知识,而是整个探究过程的参与和体验。
在《面向明日世界的科学能力-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报告》中,PISA2006年研究聚集科学能力。独创了“素养”的概念:即有关学生在主要学科领域应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在不同情境解决和解释问题时,有效分析、推理和交流的能力。PISA2006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或知识结构、学生需要掌握的应用能力、学生解决科学问题和应用相关知识技能时遭遇的情境、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和倾向”等4个维度定义了“科学素养”,是指:人们的科学知识,及运用科学知识识别问题、掌握新知识、解释科学现象,并对科学相关问题得出以证据为基础的结论;理解科学作为一种人类知识和探究的典型特点;意识到科学和技术如何塑造我们所在的物质环境、智力环境和文化环境;作为一名反思性公民,乐于参与与科学相关的议题并运用科学观念。
我国的科学课程教育目标中的“科学素养”,囊括了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在科学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形成科学知识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解决科学问题的基础,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学四大领域的内容;二是实验操作技能,即实验操作的规范和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三是其他的关于科学的知识、及其他关于科学的技能。科学的过程与方法,有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步骤,项目课题―提出问题(假说)―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实验)―得出结论(证明或修正假说)―提出新的假说等;二是具体的探究方法,有观察、实验、游戏、分类等;三是科学方面的思想方法,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归纳发现、演绎推理等。学生在科学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学习的自我信念、对科学探究的支持、对资源和环境的责任感。科学学习对于学生科学方面的情感态度有着四点特有的价值:一是客观精神的培养,以观察为手段、以事实为依据,尤其是对数据的态度,就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科学素养;二是科学规范、规则意识的教育;三是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培养;四是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实事求是的态度。让学生学习科学对事实的尊重、科学对观察的依赖、科学对结论的谨慎、科学对错误的勇于修正。
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不同时期来看,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学生在科学方面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现阶段即时生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以及学生未来可能表现的潜在科学能力。那么,如何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科学能力呢?
1. 尊重学生在科学方面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科学方面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学生对科学方面的浅显的认知和意识、初步的实践以及通过初步实践所形成的技能、方法等。学生在正式接触科学课以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方面的知识经验,这些在科学课以前的知识经验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一是学生从一出生就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密不可分,时时处处都在感受大自然,用自己的方式接触大自然,从这一点上说,学生是通过“自己实践”获得的对大自然的认识,这是学生在这一时期获得知识经验的最主要方式;二是通过与大自然有关的语言获得的,如与成人的对话、与小朋友之间的交流、从别人谈话时的旁听等;三是通过相关科学方面的媒体获得,如图片、图书、电视等。学生在接触科学课以后,课堂就成了学生接触科学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不同学生在科学方面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各不相同的。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引导学生实现在科学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2. 着手学生现阶段即时生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学生即时生成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是学生现阶段正在获取的科学知识、正在生成的科学经验、正在不断提升的科学能力。包括“个人以下方面的发展程度”(《面向明日世界的科学能力―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报告》):掌握学科知识并运用科学知识来识别科学问题,获得新知识,解释科学现象,对与科学有关的问题得出基于证据的结论;了解科学作为知识和探究的一种形式的特点;意识到科技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生活;作为关于思考的公民,参与科学相关议题,并具备科学观念。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概念,应用科学观念,并对证据进行科学思考。学生对基本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理解,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根据从科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判断,并将他们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着眼学生未来可能表现的潜在科学能力。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学等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即时生成新的知识经验,从而为培养学生未来的潜在科学能力奠定基础。学生在科学方面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能力的发展程度,科学方面的态度在这里是指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程度、对发现的科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意志力和钻研精神。
科学能力的核心内容是:识别科学议题,识别出可用科学方法调查的议题、搜索科学信息的关键词、科学调查的关键特征;科学地解释现象,在既定情境中运用科学知识、科学地描述或解释现象并预测变化;运用科学证据,对科学证据作出解释、得出结论进行交流,指出结论背后的假设、证据和推理,反思科学发展的社会意义。这些能力涉及学生未来从工作的成功到积极的公民权利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反映了全球化和计算机化正在改变社会和劳动力市场。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与探究的好奇心,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赖小琴.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研究[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8.
关于大自然的科学知识范文4
[关键词]生物学科 教育价值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一、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
让生物课的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一本生物教材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且很多信息是滞后的,其知识相对也是基础的。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模式不经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乏生命力。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 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它可恰当地呈现大到生态系统,小到生物分子结构的图像,也可以把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总之,教育媒体,特别是现代教育媒体可以让课堂更活起来,更有生命力,更富想象力。
2 让书面教材无法承载的或是变化、发展了的有关生物科学知识,以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自然、社会知识、材料经过精心筛选后再进入课堂。
3 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 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师生共创的,符合“主导主体”思想,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参与、进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地思考、质疑和创新。根据课堂教学民主化思想,生物学科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其两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间接式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直接指导可以在前,起开路带头作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学习作用,也可以在后,发挥点拨、解惑答疑作用。
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抽引出许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有:发散思维法、集中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治弱思维法、统摄思维法、组合思维法、辩证思维法等。生物教学中,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析、归纳、综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等,可以在解决教材的重、难点问题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治弱思维、集中思维、侧向思维等,可以在学习生命现象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概念内涵进一步丰富及外延进一步拓宽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集中思维、辩证思维等。
3 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须十分重视课内外的观察、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教材有关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师生共同设计、开展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平行实验、反向实验及有关生物科技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去有意、有效、有发现地观察,如何规范、科学、有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学会完整科学地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生物学科教育在学校科学教育中,尤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唯科学主义的科学教育认为,科学技术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和问题,它强调征服自然,强调把他人自然化、物化、对象化。这些偏面的观念和行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人对自然的一味“征服、改造、利用”,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表现出彼此的不理解、不信任、甚至自私自利,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由此导致了某些社会问题。因此,完整的科学教育,在强调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的同时,更应重视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培养。
科学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科学价值的基本看法,即解决科学有什么用、怎么用的问题。生物学科教育中,可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1 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逐步正确地了解自然、了解自己、了解生命,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乃至献身生物科学事业的决心和精神动力。
关于大自然的科学知识范文5
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
5岁的凡凡最近一有空就缠着妈妈问东问西,没个消停,看到任何东西都要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妈妈解释一遍后,凡凡还不知足,各种奇怪的“为什么”接踵而来,这让本来就要忙里忙外的凡凡妈实在无法招架。凡凡妈烦透了:这孩子是怎么了,哪来的那么多“为什么”?
对孩子来说,他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凡事问个“为什么”,其实是孩子在积极地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所以,对于孩子的提问,家长首先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孩子一起进行探讨;其次,家长在回答孩子的这些“为什么”时,不要只是简单地回答而已,还要适当地启发,把孩子的好奇转到善于分析和积极思考的层面上来;再次,对孩子暂时不能理解的问题,比如关于“性”方面的问题等,家长的解释不要生涩牵强,可以用图文结合等方式将问题简单化地解释给孩子听。
正确对待孩子的“破坏行为”
一天,阳阳心血来潮,想知道爸爸在阳台上养的花埋在土里的根长得怎么样,于是把花连根拔起。爸爸回来后,看到自己辛苦种养的花毁于一旦,十分痛惜。但他转念一想,何不利用这个机会给儿子讲讲花草的知识。于是他告诉阳阳:这些花之所以长得这么鲜艳漂亮,全靠根吸取土壤里的水分和营养,如果根离开了土壤,就会因缺乏水分和营养而枯死。给阳阳解释完后,就让阳阳和他一起,把这些花重新栽回花盆中。
孩子的好奇心有时会以破坏性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拆卸家里的电器、摔拆玩具、折拔花草等,面对孩子因好奇而产生的“破坏行为”,打骂禁止可能会让孩子一段时间内不敢再犯“”,但会让他更为好奇,甚至以其它极端的方式发泄出来。阳阳爸的做法比较理智,他没有直接去指责阳阳的行为,而是因势利导,给阳阳解释花草如何生长的知识,不仅保护了阳阳的好奇心,而且让阳阳了解了花草的知识,成为爸爸养花的好助手。
把孩子的好奇引向大自然
3岁的易易对小动物很好奇,看到小动物就追过去,好几次差点被小狗咬伤。易易爸妈既高兴孩子活泼好动,又担心他受到伤害。于是,他们开始将易易的好奇引向大自然。比如带易易去郊外倾听鸟虫鸣叫、观察公园的红花绿草,到山顶观看太阳东升西落,去寻找冬眠动物的痕迹等。在家里,他们协助易易养了几只小蝌蚪,让易易观察它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活蹦乱跳的青蛙。
将孩子的好奇心引向大自然绚丽多姿的景色和奇妙无比的现象,不但能让孩子爱上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还能净化他的心灵,养成珍惜生命、爱护自然的好习惯。
关于大自然的科学知识范文6
有幸读到了《森林报》这套科普读物。这套书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森林之门,让我在有趣的森林王国里游历了一番,让我受益良多。
《森林报》这个题目看起来有点特别,你可别以为它是份报纸,它是一套描写动物一年四季是怎样生活的书,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分为四本书。普通报纸上,尽刊登人的消息,人的事情。可是孩子们也很喜欢知道飞禽走兽和昆虫是怎样生活的。森林里新闻并不比城市里少。森林里也有愉快的事情和可悲的事件,森林里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有英雄和强盗。可是,这些事情,城市报纸很少报道,所以谁也不知道这森林中新闻。而《森林报》这本书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一年四季森林里的变化和情景。因此《森林报》也被称为"一部比故事书更有趣的科普读物"、"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和"大自然的颂诗".
《森林报》讲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动物的情况,比如鸟兽鱼虫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严寒的冬季里,没有翅膀的小蚊虫从土里钻出来,光着脚丫在雪地上乱跑。"林中大汉"麇鹿也会打群架,候鸟会大搬家,还有秧鸡会徒步走过整个欧洲。春天,万物复苏,冬眠的动物伸了伸懒腰,陆陆续续地起来了,森林里也变得热闹了。夏天,正是昆虫活动的好季节,鸟儿忙着孵蛋繁殖后代呢!秋天,是动物储藏食物准备过冬的季节。冬天,到处白茫茫一片,但聪明的猎人能够找到动物的藏身处。
读了《森林报》这本书,不仅让我获取了大量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让我了解很多的有关飞禽走兽和昆虫故事。如鸟的蛋是什么颜色的,植物怎样"躲避"自己的敌人。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的确,森林中的趣闻也不比城市少!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去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奥妙,还让我们懂得要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好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
《森林报》带我走过一年中森林的每个季节,带我与森林中的动物们玩耍,带我走遍森林的每一个角落,让我感受春天的气息、夏天的阳光、秋天的风儿、冬天的雪花,这片大森林里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这套书让我爱上这片美丽又和谐的大森林!
森林报读后感600字(二)
这个寒假,在读了《森林报》后,我再次见到了记忆中的动物朋友,比如:凶残而又贪婪狼、可爱而又温顺的梅花鹿、健壮的狗熊等;当然也再次忆起了我的植物朋友,比如:高大的云杉、矮小的白杨、白桦等。总之,带给我强有力的视觉冲击,让我心情舒畅。
让我先来谈谈植物吧。植物们争先恐后从土里钻出来,纷纷想霸占身下的土地。请看:在一片空旷的土地上,一片又一片野草覆盖了土地,而云杉也从土里长了出来,由于野草太多了,它们与野草的根互相搏斗,随着这场激烈的战斗,有无数的云杉死去,也有无数的野草消亡,最终云杉终于拔地而起,浓密的叶子,遮住了曾经照耀野草的阳光,不过几个月,"野草军团"就全军覆没了。随之,一批批"云杉军团"崛起。几百年过去了,人类到这来砍伐云杉,没过多久,一批又一批的"野草军团"又大张旗鼓,招兵买马,占领了失去多年的领土。
若干年后,又出现了两大军团,"白杨军团"和"白桦军团",它们也与野草抗争,最终茁壮成长。而先前被砍伐的云杉,在几年中默默积聚力量,在黑暗中挺了过来。它们的身高很快就超过了白杨与白桦。最终,在这场土地大战中,云杉以顽强的精神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看来,植物的生长也要靠自身的努力呀!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平时做作业时,一遇到困难就想打退堂鼓,而云杉却能在黑暗中悄悄生长,直至傲然挺立,这种植物的顽强精神为我指明了方向。
众多的植物把大自然装点得丰富多彩,那么动物呢 成群结队地飞来救助同伴野鸭,凭个人力量就敢袭击鸽子群的游隼,为了在"美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力量和能力的雄琴鸡,为了捕食假装死去的蜘蛛,为了解除好奇心不顾死活的大雁,为了称霸而横冲直撞的麋鹿……因为这些可爱、有趣的动物们的参与,整个大自然变得精彩纷呈、异常生动。
走进《森林报》,跟大自然中的生物一一握手,深情拥抱,感受它们的生机勃勃、变化成长,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书中描绘的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充实了我的寒假生活,希望我未来的学习生活也能像森林中的动植物们一样精彩连连。成了一只活泼、快乐的小天鹅。他的身上也有我的影子。生活中我也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这些秘密给我带来过烦恼和快乐。但正是因为拥有了这些小秘密,我的成长过程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恰恰是成长过成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秘密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
森林报读后感600字(三)
大自然的美,令人心旷神怡。大自然里有壮美的山川,旖丽的湖海,还有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可爱小动物。《森林报》刚好把大自然完美地呈现出来。
《森林报》里写了一年十二个月、春夏秋冬里各种有趣的动物植物,还有不同的景色,那些美景真让人向往。她的作者维比安基把大自然里的各种景物描写的生动可爱,使读者身临其境,不忍释手。
维比安基小时候跟随父亲上山打猎,跟家人到郊外、乡间、海边或长或短的驻留。在那些地方,他逐渐和大自然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并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会了怎样根据飞行的模样识别鸟儿,根据脚印识别野兽……他也学会了怎样观察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事。
维比安基笔下的大自然和城市很不同,城市里高楼直插云霄,鳞次栉比,那些钢筋水泥有时会让人莫名的感到压抑;而大自然景色宜人,令人心旷神怡,你永不会感到厌倦,因为她是那样的多姿多彩。
大自然里的动物和城市里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也不同,动物园里的动物吃了睡,睡了吃,吃专用的饲料,一生都被关在阴暗狭小的铁笼子里,禁锢了自由,失去了天性;大自然里的动物,自由,快乐,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虽然大自然里也暗藏危机,但是这样的生活是不受拘束的,比在城市里,在饲养场里的动物好得多呢。"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融入大自然后,也许你会真正体会出这句话的意义。
我爱《森林报》,我爱大自然。请大家都珍爱自己身边的一切关乎自然的事,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森林报读后感600字(四)
今天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故事书,叫《森林报春》。我经过饶有兴趣的一番品读后深有感触。
这本书主要讲了春季里大森林中多姿多彩的动物故事。这些动物也干的热火朝天,它们也忙着做自己的事,干自己的活儿。在热闹的大森林里,也每天会发生不同的故事。作者经过采集把它们整理成了引人入胜的《森林报》。
今天的我们对于大自然已经越来越陌生,缺乏基本的认识。而森林报能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变化,使我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界的生存奥秘。人的生活中也有报,却从未像森林报那么精彩。为什么?正是因为报纸只登人的事,却从未让大家看到整个世界,只看到一点蒜皮,你能快乐么?正是这种与"世"隔绝,剥夺了人们快乐的权力。比如说,在报纸上你能看到"森林之夜"、"斑l的巢"、"天然屋顶"啥的新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