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范文1
你们好!
经过慎重的考虑,今天我怀着感恩与歉疚的心,因事诚恳地向你们提出辞职申请。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起主宰的世界,作为年轻一代的一分子,22岁的我在结束长达一个多月的餐饮服务企业实践后,要也应该用自己宝贵的青春回到学校继续进行理论研习和攻读学士学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样便于我现在和将来更好地增长自己的才干,更好的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辞职时间xx年8月中旬。请公司相关领导对我的申请予以批准。
从6月28日到现在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公司各位同事和上级的多方帮助下,我一个少不谙事的社会初涉者,逐步了解并掌握了我步入社会的第一个行业(餐饮行业)的相关知识,获得了能够在此行业生存的资格。在刚荏苒的光阴里,我在公司里过得很开心,感觉公司就像一个和谐温馨、协作进取的大家庭。也是在这样一个良好氛围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知识层面的人相处,学会了如何与餐厅客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良好的服务互动关系,同时也明白了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也坚定了我今后刻苦学习、勤知结合、勇于攀登的信念。在此我对公司给予我暑期实践调查的支持和尽心栽培表示忠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我的身份的隐瞒和较早辞职表示深深的歉意。
在公司工作的这段时间,我受益匪浅的同时也感觉到了公司正在进行深层次变化和凸显着的多方面矛盾。公司还处于企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企业结构扩大和上升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显着特点是:企业管理层处于经验管理层还没有形成以现代管理学为基础的知识型管理层,企业正处于资金的扩大再生产和资金横向增值阶段,企业各层管理人员与员工的人性化互动关系不够明显,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也还不够明细和健全。公司要上升企业发展的下一个台阶,就必须恰当处理好凸显着的多方面矛盾。作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更应该见微知着、审时度势,把准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做出更为稳健的举措。作为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在贯彻好上层管理人员精神的同时,析原因讲原则,正确处理好上下层管理人员的关系,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在明公司发展方向的前提下,讲究战术和方法。我相信,只要公司上下一条心,劲往一处使,就能在变幻莫测且不够景气的经济社会中砥柱中流。
最后我真诚地祝福***酒楼盈利蒸蒸日上,祝福我所有同事们和上级管理人员未来更加美好!
此致
敬礼
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范文2
关键词: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文化;人力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1-0101-02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积极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疆各民族人力资源的现状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新疆总人口为2181.33万人,少数民族占新疆总人口的百分之59.9%,各民族中,维吾尔族1001.98万人,占总人口的46.42%;汉族841.69万人,占39%;哈萨克族151.48万人,占7.02%;回族98.04万人,占4.53%;柯尔克孜族18.93万人,占0.88%;蒙古族17.96万人,占0.83%;塔吉克族4.72万人,占0.22%;锡伯族4.28万人,占0.2%,满族2.62万人, 占0.12%;乌孜别克族1.67万人, 占0.08%;俄罗斯族1.17万人,占0.05%,达斡尔族0.7万人, 占0.03%;塔塔尔族0.49万人, 占0.02%;其他少数民族共12.92万人, 占0.6%。
二、维吾尔族文化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维吾尔族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思想、行为、饮食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许多成分,本文主要对维吾尔族文化的精神层面并结合新疆维吾尔族文化的主要特点以及维吾尔族的具体社会生活,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阐述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 公正平等、互助互济的集体观
维吾尔族文化与伊斯兰教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公正平等在《古兰经》《圣训》以及在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中有所反映。《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尽忠报主,公正平等,你们决不能因为怨恨一伙人而不公道,你们当公道,公道是最近于敬畏的。”你们应当用足量的升斗,不要克扣。你们应当公平地称赞货物。你们不要克扣他人所应得的财务。11世纪著名维吾尔族诗人、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尤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乐智慧》中将故事的主要角色——国王看作正义的化身,并说道:“人不为贵,而人性为贵,人不稀奇。”[1]118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体现着公正平等、互敬互让的习惯继续保存下来,当这种精神运用于维吾尔族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会有很大的意义。
2.诚实友善,乐于施舍的品行观
贫困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不例外。伊斯兰教深刻影响维吾尔族人的传统生活的原因是提倡帮助别人和施舍。施舍是阿拉伯语“ENFAG”的意译,意思是把自己的钱财、能力、知识等赐予的恩惠用在的道路上,帮助那些穷人和有需求的人。在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中提倡富人对穷人的施舍和其他方式的援助。维吾尔族文化中富人自己财产的2.5%,农民或地主土地生产中丰收的10%施舍给没有土地和没有足够粮食的人。维吾尔族人从来都认为照顾和帮助孤儿寡妇、穷人、残疾人是好的品德和做人的简单道理。这种助人为乐的道德能提高并加强他们之间的信任和团结,如施舍以富人向其他维吾尔族人传授知识的形式促进了维吾尔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总之,鼓励施舍,与人为善,反对诈骗等行为规范是维吾尔族文化在人的道德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也能成为维吾尔族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
3.团结一致,社会合作的凝聚精神
维吾尔族人生活在周围多是沙漠和山区间的绿洲,为了适应艰苦的环境进行生产,他们形成了团结一致、社会合作的传统合作精神。这种的合作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福乐智慧》中说:智者啊!愿你善待异乡人,愿你怜悯他,为他提供食宿,善待异乡人[1]67。在维吾尔族文化里建造和维修公共活动场所、公共建筑(清真寺、桥、学校)等时,动员社会全体,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相互合作。春耕和秋收时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孤儿寡母的种地等事由邻居和社会公众无偿帮助。盖房子等需要劳动力的事,社会公众相互合作几天内就把房子盖好了,这种社会劳动也是无偿的。众所周知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他人的交往,与人团结合作也就是说与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团结一致,社会合作,团结一致相互学习能提高维吾尔族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维吾尔族人团结一致,社会合作的基础上与其他各民族群众建立良好的团结合作关系,从而为人力资源开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珍爱生命,讲究卫生的生活习惯
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在维吾尔族文化饮食习惯中禁止用影响身体健康的用品。吸烟和喝酒严重威胁和困扰着人类的健康,全国每年因此不良行为而导致的损失难以估算。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中对酒和烟的害处这样写道:“酒和烟把你引向贫穷的途径”“庶民好酒,钱财一风而走;国君好酒,国家怎能稳定。”[1]368同时维吾尔族根据《福乐智慧》和《古兰经》中的基本原理,对吸烟、贩毒坚决反对。维吾尔族人民健康的身体素质与维吾尔族文化中的这些积极成分有着密切关系。百岁老人在维吾尔族中的比例全国最高。 新疆疏附县和泽普县是百岁老人最多的长寿之乡之一。他们能长寿都与他们珍爱生命讲究卫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维吾尔族文化中的有些生活禁忌在保护人体健康和提高人体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发挥和利用它们的积极作用,对控制当前社会的吸烟、吸毒、贩毒、酗酒现象,减少疾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经济压力,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消极影响
任何文化都有着产生、发展的过程、它适应了该文化区人类生活的需要。同时文化具有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的属性。维吾尔族文化对维吾尔族人的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与一些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维吾尔族文化也存在着一些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维吾尔族的社会生活中有以下影响人力资源开发的消极方面:
1.甘贫尚贫的思想
新疆地处偏远,环境恶劣,80%生活在农村的维吾尔族人靠地吃饭,靠养羊牛而艰苦生活。维吾尔族人因受伊斯兰教的深刻影响,当一些维吾尔族农民无法改变这种落后的生活状况时,他们就认为贫困是上帝安排的,并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维吾尔族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想要开发新疆维吾尔族农民的人力资源,就要把甘贫尚贫的观念转变为开放、独立、进取的现代市场经济意识。
2.重义轻利思想
重义轻利的思想在新疆维吾尔族文化中很明显。一些维吾尔族农民不把钱花在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上,而是花在送礼、婚嫁以及一些宗教活动上。不少人在婚礼喜庆时互相送礼,大吃大喝。一些农民一旦有客人到来,便宰羊款待。在经济交往中,许多牧区农民卖羊给个体户时,不分重量,不论肥瘦,只按头数估算,若是有人讨价还价便觉得是件不光彩、有失面子的事情。这种过度重义轻利的思想渗透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的生活中往往只强调道德素质的提高,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了维吾尔族商品意识的淡薄。因此,“义”是重要的,“利”也是必要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才能促进新疆农村维吾尔族人力资源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以现代文化引领新疆维吾尔族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指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首先要以改革开放的文化来引领现代化建设。”而“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更成为“十二五”时期战略选择的内容之一,即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
(一)加强现代文化教育,转变传统观念
维吾尔族要掌握现代文化,成为真正的现代人,就一定要积极主动接受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教育不仅让学生获得现代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也能使学生接受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新的趣味、品位、习惯、理想、信念,直至养成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新疆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目前,新疆已经有两个较好基础:一是有一个特殊的政策优势,那就是专门为新疆各少数民族中学生开办的内地高中班。这是实现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主体人的重要途径之一。二是推行双语教育已经度过了攻坚阶段,这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现代文化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二)弘扬现代文化精神,塑造高尚的道德素质
现代文化是人们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就是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建设现代价值、形成现代认同、张扬现代精神并进而建设共同信仰的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道德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许多组织都着手塑造员工的良好的道德风尚来促进其发展。而现代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就包括:“仁爱、富强、正义、文明、和谐、自主”这六个价值范畴。因此,对新疆维吾尔族而言,维吾尔族文化中鼓励施舍诚实守信、公正平等等道德规范就是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既现实又有效的道德保障。他们在新疆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捐资办学,引导当地群众转变陈旧观念,带领他们发家致富,在民间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例如:“新疆爱心母亲组织”和“爱心父亲组织”在社会中发挥着自己作用,为社会减轻负担。因此通过树立并宣传这样的优良榜样,对新疆人力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M].郝关中,译.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向勇.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3]徐仲伟,代金平.中国西部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持系统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4]阿布都克力木·热合曼.维吾尔族风俗习惯[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社,1996.
[5]阿布都外力·伊米提.论维吾尔族社会保障文化[J].新疆大学学报,2011,(9).
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范文3
(一)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存在偏差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思路、政策缺少连续性,资金投入没有形成固定机制。在基层政府的实际工作中,往往把转移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向外地、外省转移作为工作的重点,忽视了通过农业现代化、壮大县域经济来就地吸收消化剩余劳动力。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东部沿海地区生产、生活成本上升,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订单下降、利润减少,导致生存困难,甚至出现工厂倒闭浪潮,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失业。在此背景下,企业纷纷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压缩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无疑使外出务工人员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此时如果继续沿用以往单纯劳务输出的思路,无疑会使农村人口结构进一步失衡,是一种“双输”的结果。
(二)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而消失,在某些领域甚至还有反复。在户籍、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城乡差距明显。以收入水平为例,2012年南宁市农村人均纯收入6777元,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2561元,农民收入仅是城镇居民收入的30%,与东部地区相比更低。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要素资源过分集中于城市,城乡鸿沟不断扩大,难以逾越,农民成为“二等公民”,受到各方面的歧视。这些都刺激着农民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生,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改变命运。
(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南宁市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受城乡二元体制和传统土地保障的影响,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待遇水平低、手续繁琐,农民抵抗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的能力不强。由于物价上涨,并且农民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增长缓慢,土地的保障功能在逐渐下降。同时,南宁市的城市空间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农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增多,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发放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及时衔接,部分被征地农民失去生活来源,生活较为困难。
(四)农村人力资源投入不足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一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不足。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不均衡,农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投入上,政府主要侧重于教学硬件设施的改善,对农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营养状况重视程度仍有所欠缺。二是针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人才培训的供给和需求不一致,政府提供的培训项目有限,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民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认识也存在不足。在资源分配上,将主要的资源用于子女教育,忽视了对自己的人力资本开发。部分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安于现状、小富即安,不主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失去了进一步发展提升的空间。
二、南宁市农村人口结构失衡的不利影响
(一)不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青壮年劳动力是农业先进技术的最终承担者。然而,目前南宁市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固守在土地上的农民在年龄、性别、素质上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距甚远。这些农民更习惯于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普及的难度大,这导致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但要把政策转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关键还是在于“人”,没有一个合理的劳动力结构,农业现代化将无从谈起。
(二)不利于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指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恢复、更新和发展,还包括下一代劳动力的培养、教育和补充。失衡的农村人口结构对南宁市劳动力再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人、妇女的劳动力恢复问题。在缺少主要劳动力的情况下,老人、妇女承担起繁重的农业生产任务。一般来说,老人、妇女的身体素质相对不高,长时间从事农业劳动对身体的损耗较大,同时还要抚养、教育下一代,负担太大,劳动力得不到及时的恢复。二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从小在一个缺少亲情的环境中成长。老人的文化水平不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成长,与在城市中长大的同龄人相比,他们的基础薄弱,在起点上处于不公平的地位,这对他们日后融入主流社会和长远发展影响较大。
(三)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传统的农村家庭是一个长幼有序、分工合理、生产生活功能合一的组织单位。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传统农村家庭组织形式趋于瓦解,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老孺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自保能力不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其次,由于留守家庭的不完整,容易造成留守人员精神生活贫乏。子女或丈夫或父母的长期缺失,极易造成父子感情、夫妻感情受损。目前,农村居民离婚,绝大部分是由于夫妻长期分居而导致感情破裂。再次,留守儿童在成长阶段缺少来自父辈的关爱,判断能力差,容易产生性格孤僻、情绪失控、认识偏差等心理问题,导致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三、解决南宁市农村人口结构失衡的对策
(一)转变思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变以往将劳务输出当成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唯一出路的思维习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就地吸收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农民工回流的机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因地制宜地发展县域经济,让回流农民工回来之后留得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首先,优化发展环境。各县(区)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其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发挥各地优势,走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第三,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南宁市要紧紧抓住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一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多元化经营,充分挖掘农业潜力,丰富农民增收的途径。只有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有利可图时,才会愿意留在农村,减少外出务农的内在冲动。
(三)吸引优秀人才建设新农村一是用优惠的政策吸引大学生参与新农村的建设,鼓励党政干部到农村挂职,将农村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升迁、考核的标准,形成人才从一线选拔,逐渐形成优秀人才到基层去、优秀干部从基层来的良性互动循环机制。二是努力吸引一部分在外工作多年、有技术、懂市场、有实力的农民回乡发展,为家乡的建设增添力量。三是重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农村优秀人才专项基金,完善人才激励、晋升、荣誉机制,让优秀人才安心工作,在辛勤奉献的同时能得到合理的回报。
(四)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要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改造校舍,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均衡城乡教育资源。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儿童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确保农村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目前南宁市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高的现状,除了继续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外,还要加快发展中等教育,鼓励高等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五)强化农民职业培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新农村的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农民职业培训。一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采用通俗易懂、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科技文化知识,让农民更乐于接受新思维,掌握新知识。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联合企业,开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难问题。三是培养农民的经营意识。在以往的观点看来,农民只需要掌握某项劳动技能便能养家糊口,安居乐业。但在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激烈,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落后。农民不仅要掌握劳动技能,还要增强市场意识,懂得包装、推销,从而能够更好开拓市场,保护自身的利益,增加收入。
(六)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要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必须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完善基层卫生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困难。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过程中,探索出一个能让农民、医疗机构、社会都能接受的改革方案,让农民能看得起病,愿意去看病,医疗机构也乐意为村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不再发生,逐步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范文4
关键词:博物馆;博物馆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浓厚、文化资源丰富的国家,博物馆便成了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影响博物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博物馆管理工作,因此,我们应当把博物馆的管理工作视为博物馆发展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新形式下的今天,博物馆发展为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面向公众,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与此同时,博物馆在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博物馆藏品的更新换代、硬件设施的短缺、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运用、资金的不足等,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对博物馆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求博物馆管理的真确方法,从而为广大公众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博物馆。下面笔者主要从藏品管理、人员管理、资金管理、活动组织、数字化管理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所面临的巨大问题。
一、藏品管理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石,是博物馆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人类社会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藏品象征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产业,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能进行再生产的特性,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因此,必须加以科学的管理和保护使之长期保存。
(一)藏品保护方面
为了保证藏品的安全,博物馆必须建立收藏藏品的专业库房,并配备专业的库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对于价值珍贵的藏品,开设专柜进行收藏。该库房必须具有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虫、防霉等功能,以便更好的保护藏品安全。同时,控制好库房内部温度和湿度,调整藏品的受光度,从而减缓藏品的自然老化。
(二)藏品修复方面
关于藏品的修复,要做好清除和修补两方面。及时清除藏品上的一切附着物,对藏品残缺部分进行修补,使藏品的危害降到最低,以恢复藏品的本来面貌。修复时要注意修复方法,修复过程中,不能改变或者破坏藏品原有的特征,质地各不同的藏品均有其各自的修复方法。
(三)藏品展览方面
由于藏品信息的不够全面,许多博物馆内的藏品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摆设。因此,博物馆方面应该最大限度的完善藏品信息,利用图片、文字、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让观众真正的了解藏品。
二、人员管理
近年来,大多数博物馆的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尽人意,普遍人员专业不对口、文化知识水平不高,抱着“混下去”思想的人员被安置在各业务部门,似乎进入博物馆工作不需要什么门槛,不经训练、不加专业考核的一些人不断进人博物馆工作,严重阻碍了博物馆的健康发展。博物馆的技术管理人员在博物馆管理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就必须从本质上提升博物馆管理人员的专业修养。因此,在博物馆的管理中,我们有必要加强专业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一)员工招聘方面,完善员工招聘信息,制定一份详细的员工招聘计划。
(二)员工培训方面,不仅要培训博物馆相关内容,而且还需培训营销、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要有针对性的培训,确保所有层次的人员都能胜任其岗位。
(三)员工管理方面,创造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描述所有员工的工作,完善薪酬政策,保持定期的员工会议。
(四)此外博物馆方面可以与高校合作,要求职员定期参加高校的学历教育,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最后组织员工去参观一些知名的博物馆,学习国内外博物馆管理的成功经验。
三、资金管理
资金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中流砥柱。在资金的严重缺失下,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博物馆要增添大量存包柜、安检设备、保安、清洁工等,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面临了严峻的挑战。资金是博物馆的物质食粮。为了使博物馆能够长期的发展下去,每个博物馆管理人员都必须争取获得资金支持和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对博物馆进行资金管理。
(一)博物馆应该采用并保持一个财务方案。
(二)积极参与一些学术的、政治的大型活动并宣传博物馆,来提升博物馆的可信度和知名度,把博物馆发展与当地文化、旅游业相结合,确保博物馆运行的公共资金。
(三)博物馆可以成立捐赠者俱乐部,制定资助、捐赠政策。
四、活动组织
博物馆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专题性的活动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大型政治题材专题展等,同时对普通大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众的需求并举办一些合大众口味的展览,此外,博物馆还需了解一些当下人们关注的话题,紧跟潮流,在社会潮流的推动下,人们就有可能成为博物馆的观众。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走“亲民”路线,做到与观众无沟通、交流等任何障碍,拉近大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让观众真正的融入到活动本身。
五、数字化管理
如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需要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了博物馆管理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博物馆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加大对博物馆内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如引进计算机、数字显示屏、藏品管理软件等设施和系统,打造一个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个网络博物馆,将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在网络博物馆宣传,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最新动态,网络博物馆作为实体博物馆的一种延伸,更方便、更快捷地位广大人民服务。
综上所述,博物馆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做好博物馆的管理工作,改革博物馆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已成为当前博物馆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从根本上提高博物馆管理效率,为广大观众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博物馆。
【参考文献】
[1]纪远新.浅析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6)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范文5
一、现阶段职业女性生存环境与发展困惑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广大职业女性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及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下,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女性的职业环境和发展环境面临深刻的变化和新的挑战。
(一)双重角色带来的心理冲击。由于女性既是社会一般的生产劳动者,又承担着人类自身繁衍再生产的任务,特殊的生理机能和双重职能。在家庭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这些角色凝聚了女性的全部天性和心智,在承担繁衍生命和抚育子女的责任时,体现的是与生俱来的女性本色角色;而当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参与社会活动时,面对的是与男性竞争的现实世界,职场需要女性具有理智、坚强、果断等男性品质,这就引发职业女性因家庭与工作双重角色的碰撞而产生巨大的内心冲击,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影响职业发展。
(二)社会性别歧视带来的心理困惑。女性从来都是站在与男性不平等的起跑线上,社会给予男性的职业机会和发展机会远远多于女性。原因之一是社会对男性与女性的评价系统标准不一;之二是性别差异造成的不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性别歧视使女性参与社会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内心渴望遭受冲击,挫伤了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自尊与自信,使女性产生职业自卑心理,影响女性的自我评价,阻碍女性职业发展,从而对职业发展产生心理困惑。
二、营造平等发展社会环境的意义与途径
职业女性面临的困惑与发展问题不但关系到一个社会当前近半数的人力资源的素质,还关系到将来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
从人文视角来关注职业女性面临的职业发展与职业困境的社会成因,促进男女平等发展,推动社会关注职业女性的成长与发展环境,帮助职业女性理性面对职业发展问题和困惑,为广大职业女性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切实维护和保障女性职工权益,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爱护和关注职业女性发展的文明风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优化职业女性发展环境,意义重大和深远。
(一)以尊重女性心理发展需求来衡量社会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社会对职业女性的期待是双重的、理想化的,既要求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担任传统角色,温顺、贤淑、忍耐、奉献等;又要求女性在职场中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自我价值。社会还要求女性与男性一样,一方面要求她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她们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在社会竞争中成为生活的强者和事业的成功者,否则,就面临被淘汰,这无疑加具了职业女性双重角色的压力。
因此,社会对奔波在家庭与职场的女性应给予更多的包容和宽慰,关注女性身心健康发展,帮助职业女性走出心理困境、缓解压力,充分理解女性心理的变化与需求,引导职业女性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优化职业发展环境,在职业生涯的发展道路上亟待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怀,这也是考量一个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关爱的程度。
(二) 以提升女性社会地位来度量社会进步标尺
女性的社会地位涵盖法律地位和经济地位。其法律地位既是衡量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女性获得一定社会地位的保障。
历史的进步使女性解放走向社会,走出家门和男性一样参与社会工作,然而就业本身并不代表女性地位的根本改变,它只是让女性的角色从家庭延伸到了社会,从此肩负家庭与职业双重角色,不平等的社会角色阻碍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诚然文化教育是影响妇女社会地位提升的现实因素,而提升妇女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之一却仍然是教育。有智力研究表明,女性的智力水平和男性没有明显差异,只是思维方式各有千秋,女性在社会各领域中贡献和展示了她们的聪明才智,但是,不可否认社会给予女性职工的发展机遇以及参政机会仍然远远不如男性。
社会进步发展推动妇女地位提升,反过来,妇女与社会和谐发展同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因此努力提高女性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创造公平受教育机会,提高女性职业发展能力,优化职业女性参政环境,提升参政意识,为女性职工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提高女性地位分享社会发展成果也是考量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
(三) 以重视女性价值取向来测量社会精神文明
妇女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妇女的价值取向往往直接影响一个民族的精神延续。
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女性价值观呈多元化和思维开放性,传统观念与外来文化相互冲击、碰撞,现阶段女性价值取向比较复杂,一定程度上存在价值失落、价值扭曲现象,究其原因,社会变革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原有的价值观不足以应对当下社会发展的所带来的价值观的裂变,以致使妇女价值取向出现迷失,甚至走向误区。当下社会崇尚金钱,推崇物质,堕落的社会价值观给女性带来空前心理挑战和诱惑,于是乎女性的天生丽质在商品经济中颓变成交换取悦的筹码,美貌屈于权利结合,青春屈向金钱苟合,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掩埋了女性的智慧,使女性的独立人格遭到毁誉,女性性别符号更加趋弱,形同摆设。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浓缩地反应了社会精神文明和道德文明,而女性价值趋向直观地反映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在社会各个细胞,因此,尊重和培育女性具有独立人格、自我完善的价值观,构建和弘扬进步的、奋发进取合富有感召力的女性社会价值观则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长期的战略任务。
综上所述,进入信息化时代,由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而给女性职工带来的心理困惑、职业困惑、发展困惑已经接踵而来,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唯有充分做好心理准备应对时代的挑战,以先进的价值观为立德基础,以科学知识、文化素养为立足本领。保持旺盛的生机,焕发新的活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进步的节奏。
然而应该看到,未来一定时期内不平等及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因此建立健全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以制度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现阶段提升职业女性社会地位的法律途径。
努力营造尊重女性独立人格、重视女性职业心理发展、关注女性社会价值取向为职业妇女重塑职业远景与发展期望,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是实现社会平等发展的合理途径。
参考文献
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范文6
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因而给人们一种误解,似乎它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其实,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具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如果把市场经济一般和产生过程进行抽象,它们的区别就会显示出来。
所谓市场经济,简言之,就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市场为枢纽建立起社会经济调节机制钓商品经济。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机体,要对它作全面概括是困难的,但可以从一些主要方面认识它一般的质的规定。
首先,调节包括生产要素在内的社会资源的分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_调节的对象是全方位的:既包括资金,也包括物资,既包括物化劳动,也包括活劳动,既包括产品加工,也包括科技、管理和土地,既包括生产,也包括流通,而且还包括各个经济单位、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产业经营活动等等在内的各个方面。通过对所有这些方面的调节,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使整个社会经济顺利运行。
其次,社会总商品的实现是市场经济的中心问题。商品经济的运行离不开交换,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必须通过社会产品的实现才算最终完成,才能保证社会总商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在再生产中显示其效益。所谓社会商品的实现,就是社会商品的名个部份从哪里出售,使消耗的价值得到补偿,从哪里买进商品,使消耗的物质资料得到替换。所以,交换是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完善流通体制,搞活交换环节,对建立和实现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至关重要。
再次,价值规律的要求是建立和实现市场调节机制的根本依据。市场经济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理所当然的是它的基本规律,必然要对市场进行调节。实际上,建立市场调节机制就是生产力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的价值规律的要求。只有按照价值规律要求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机制,才能真正达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保证社会总商品再生产顺利实现的目的。
第四,价格是进行市场调节的基本杠杆。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通过价格以价值为轴心的不断背离运动,能够较准确地把价值规律的要求传递到各个利益主体,从而驱动资源的不断流动,使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得到实现,并逐步趋于合理。由于进入市场的商品种类十分繁杂,各种商品价格的形成条件互不相同,作为调节杠杆的价格就不能是某一种商品的价格,也不总体价格,而是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价格体系中所有各种商品的价格。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是市场经济本身的要求,它直接关系能否建立起合理的市场调节机制。
第五,竞争是实现市场调节机制的普遍形式。竞争是商品经济的终生伴侣。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具有其它任何东西不能代替的功能。正是参与市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造成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把价值规律的要求传递到各个利益主体,才使价格成为调节经济的杠杆。最后,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社会性质。平等是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当然也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换必须坚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是一种平等原则,体现着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平等关系。这一平等原则是价值规律的要求,贯串于市场经济的一切领域,制约着参与市场的所有利益主体的活动,而不管这些主体属于哪一种所有制。正是这个平等原则,能够造就出平等的竞争环境,激励着各利益主体、’从而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建立是经历了一段漫长过程的。在商品经济产生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生产力低下,商品生产规模狭小,商品量不大,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者之间的经济联系不紧密,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市场主要是实现商品和反馈信息的场所,不存在对经济进行社会调节的要求,没有市场经济。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小生产过渡到机器大生产,各个经济单位的联系日广泛和密切,单个劳动越来越成为社会总劳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份,一个经济单位劳动产品的实现与否,都会影响到其它经济单位的经营状况,客观上产生了对社会经挤建立调节机制的要求。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只有通过市场进行调节,同时,市场在不断发育中也逐步形成了相应的调节功能。于是,市场经济在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时产生了。商品经济也就进入了一个有社会调节的新阶段。
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产生过程中可以看到,它不属于社会经济制度的问题。它与资本主义经济分属于不同的范畴系列,具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它们之间既不是谁决定谁的关系,也不是谁依附谁的关系,更不是等同关系。正像武器可以被人用于侵略也可用于防御一样,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市场经济同样可以用于发展资本主义也可用于发展社会主义。长期以来,有些人习惯于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等同起来或把它当作资本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几乎同时产生,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直接显现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展或收缩、高涨或衰落。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同时产生、至今仍结合在一起,这是历史事实。但不能由此认为市场经济附属于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结合,是同一源头两支分流在一定条件下的汇集,它们都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由于发展到机器大生产阶段的生产力要求改变不适应它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市场经济的形成,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各个经济单位成为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紧密联系的社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份,产生了对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调节的要求。前者属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间题,后者属于经济运行形式和调节机制的演变和发育问题。两者虽然都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并在同一个时期产生,但确实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系列的问题,把它们等同起来系属误解,是不符合实际的。
正因为如此,市场经济也就并不注定只能同资本主义结合,只要具备一定条件,也可以同社会主义结合,而且是历史的必然。随着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达到一定高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从而资本主义市场矛盾的日趋尖锐化,越来越要求变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两种制度逐步交替过程中,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两种制度的选择。由于从一长远观点看,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克服市场危机,同时要求在铲除剥削的过程中把平等关系从形式深入到本质,贯串到社会一切领域,为同样要求贯彻平等原则的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平等要求提供了具体的实现形式和手段。因此,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两厢情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具有可能,而且是必然的。但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是一种不能单独存在并具有游离特性的经济形式,它必须存在于某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下并与之结合才能发挥其功能。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要就是维持原状与资本主义结合,在为资本主义实现表面平等、本质上剥削的服务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平等要求,要就是游离出来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为建立劳动人民之间真正平等关系服务的过程中,更全面、更充分地实现自己的平等要求。究竟谁能同它结合,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所以,社会主义不能消极等待市场经济的自然合拢,必须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充分利用自己的优越性,把它吸引过来,使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市场经济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有计划的
市场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完全自发的。这很自然地使人们把市场经济和自发倾向联系起来,认为市场经济只能是自发的,并把自发倾向看作市场经济的特有现象。这也是一种误解。自发倾向不是市场经济的专利,它与市场经济之间不是同生共死的关系。市场经济只是要求以价值规律为依据建立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至于这种调节采取什么方式实现,是自发的还是有计划的,这不是市场经济本身所能提出的问题。经济运动的自发倾向,是由同时并存着两个条件决定的。一个条件是各个经济单位具有不同的物质利益,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利益,总要无拘无束地自由发展自己。这种现象早在市场经济形成以前的自然经济中普遍存在。市场经济的产生改变了经营形式,自给自足的生产者变成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营者。但并未消除追求更多物质利益的自发倾向,只是自发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过去是各个经济单位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自在地发展自己,而现在,参与市场经济的所有经营单位无一例外都必须接受市场规范的约束,在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下活动。另一个条件是生产社会化程度相对不高,社会分工相对不够发达,市场容量还有闲置空间,各个经营单位之问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还不十分密切,一个经营单位经营状况的好坏还不致引起一系列连锁反映,波及整个社会,由价值规律自发调节还不严重影响商品经济运行和市场机制的实现,相反还会起充实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作用。很一长一段时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由于同时并存着这两个条件,所以是自发的。
但是,市场经济并不天生只能是自发的,它也可以是有计划的。当第二个条件发生…变化,即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分工更加发达,市场容量趋于全面饱和,各个经营单位之间依赖关系和制约关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经营单位自发活动的偏差,都会牵制一系列其它经营单位的活动,对它们起破坏作用,甚至波及整个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市场危机。这就产生了由一个社会中心用计划来制约、限制以致在某些方面取代自发倾向的要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现象体现了单个资本家与资产阶级总体之间的矛盾,只有资产阶级国家才能充当这个中心。于是,逐步产生了国家有计划的调节,并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充当“总资本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萌芽,经过几次起伏,终于在二次大战后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计划调节的主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入了一个计划调节和自发调节并存的新时期。
计划调节和自发调节并存的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存在。这是因为,一方面,参与市场的各个经营者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物质利益,即使占主导地位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物质利益差别,它们必然要为自己的利益在市场上自由发展,同时,在我国目前总体上生产社会化程度相对不高、社会分工相对不发达、市场容量还有较大空间的条件下,经济的自发运动不仅会在一定范围内延续下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的发展是有利的。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相当一部分经济,主要是一部分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社会化程度较高,社会分工比较发达,市场容量较为饱满,企业之间联系相当紧密,经济运动的自发状态会对它们起破坏作用,并且可能波及总体,要求采取计划形式,以保证社会经济有秩序地运转。
总之,市场经济并不注定只能是自发的。作为调节手段的形式,市场经济既可以采取自发形式,也可以采取计划形式,或两种形式同时采用。这里的关键在于条件,这无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这些调节手段渗透着利用它们的那个社会制度的性质和要求。
三、建立和健全杜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杜会主义国家的任务
国家属于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为造就它的经济基础服务,是国家的基本任务。
社会主义国家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使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和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当前情况下,必须以价值规律为依据,通过健全市场体系和价格体系,建立起以市场为中心、以价格为基本杠杆,能对生产要素和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的市场机制,井利用这种机制进行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节,在实现社会主义经济高效、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保证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为了有效地实现市场机制,哈竞争制造一种平等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我国目前生产力多层次下的不同情况,必须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协调包括自由竞争在内的各种形式竞争活动的展开,以利于调动各类利益主体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至于竞争的形式,不能只强调自由竞争。竞争采取什么形式,与市场调节采取什么手段是一致的,它不由社会之制度决定,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一定水平的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自由竞争占绝对优势,是因为那时的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这种竞争形式适应当时的经济条件,当生产力发展弓L起生产社会化程度相对提高,生产达到高度集中,一个或几个部口的经济活动被少数一些大企业控制时,就产生了占统治地位的垄断控制下竞争。这种以垄断统治下的竟争为主与自由竞争并存的局面,更适应新的经济条件。随着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趋尖锐化,为适应这种条件,在垄断竞争和自由竞争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又产生了国家指导下的竟争,并得到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并呈现多层次的状态,同样要求各种竞争形式同时并存,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了发展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还必须采取措施,组织力量清除一切阻碍、破坏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清政企职责就是其中要做的一个重要方面。政企职责不分这种原苏联模式,本来就是为取消市场经济而设计的,它对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严重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失去了独立性,丧失了作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的基本条件。面对构成市场经济经营主体的这种残缺不全的功能,市场机制无从建立,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也就成了空话。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把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展到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企职责分开,是当务之急。党的以来,虽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政企职责不分的现象还未从根本上扭转,还要花很大气力才能实现。各种经济犯罪活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另一种严重障碍。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起阻碍作用,还起着严重的破坏作用。例如,走私贩私会扰乱国内市场和、对外贸易,干挑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合理配置,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会破坏生产和流通秩序,其中制造使用很钞还会扰乱金融秩序,破坏社会经济正常运行;投机倒把会破坏合理的价格和价格体系,使价格不能正常发挥杠杆作用,给市场经济造成混乱,封建式的欺行霸市会破坏平等的竞争,‘阻碍市场机制的实现;制黄贩黄会腐蚀人的思想,削弱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经济活动能力,贪污盗窃会损害削弱经营主体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实力,影响资金投入和扩大再生产,等等。所有这些经济犯罪活动,都会从不同方面扰乱、削弱、破坏市场经济,因此必须给予坚决打击。
除了上面这些以外,加强教育和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任务。市场经济虽然不是社会制度的产物,然而一旦它被某种社会制度利用,就会渗入该种社会制度的性质和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利用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渗透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要求。而这种要求又是借助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实现的,这是因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人的行为是在一定思想和学识指导下进行的,一旦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掌握了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用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宣传群众,就会使吏多的人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把原来对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不理解、以致产生抵触或排斥的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更主动地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人民。这无疑对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会起巨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