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管理知识点

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1

在工业经济中,对于所谓「企业,一般系假设--在相当程度内也是获得实证支持的事实--它们具有下列特色:

·它们是以从事制造、金融、贸易之类大型企业为主,例如人们每视美国「财星500大为企业的代表;

·它们是巳经存在的,并且在「永续经营的原则下,将持续存在;

·它们是由出资者拥有「统理(governance)权力,并依照公司法之类法制行使这种权力;

·在上述「统理机制下,出现有专业经理人(professional managers),以其专业能力与所获信任担任出资人之「善良管理人;

·在上述架构下,形成所谓「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之现象,也就是人们所称的「金融资本主义的特色。

多少年来,我们所讨论的管理,主要即站在专业经理人的立场探讨他们如何依据其专业能力以经营一业巳存在之企业的理论和实务,这也构成所谓「MBA课程之主要内涵。

在这观念下的管理教育显然是不完整的,因为它疏忽了企业「创设这一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之所以重要,因为自宏观层次而言,它代表一个国家经济的活力以及就业机会的主要来源。以美国为例,近三十年来,以财星500大企业所代表的现存企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持续下降,仅以1977至1984这七年间,就减少了四百万到六百万员工人数,但是在这段期间内美国整体失业率不但没有增高反而显著降低,这是由于自1965年来,美国经济新创了约四千多万个工作机会,主要来自新创事业。以近年而言,据统计,美国每年新成立的的企业家数多达六十万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创新企业家数约50或60年代的七倍,而且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因此人们形容美国巳自「管理型经济体系转变为「创业型经济体系。

在管理教育体系中,多年来对于「创业「创业精神或「创业家的疏忽,多少和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有关,在经济学者中,除了熊彼得外,大多数并不关心创业。一方面,他们认为创业乃是经济体系中之内生变项,只要有关经济变项如投资、所得、储蓄达到某种状态时,创业乃是自然而生的结果,不值得特别重视;或且他们认为创业和人们的价值认知与态度有关,不属于经济事件。但是不管理由为何,创业不值得特别予以研究。

再自微观层次而言,是否创业不需要管理呢?事实上的答案显然是正面的。学者曾以「麦当劳汉堡连锁店为例予以说明。他们认为,这麦当劳之所以创设成功,并不在于所调制汉堡产品的配方与产品本身,而在于它有能力设计整个制作过程和操作工具,使产品能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提供顾客一定品质和服务的满足;麦当劳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地步,乃靠这背后公司对于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和了解以及在员工训练及奖酬制度的良好做法所达成。再进一步说,麦当劳汉堡连销店之具有创业意义,不在于它是一家新创企业,而在于它的经营理念和方式是过去所没有的,这是创新。

依杜拉克的观察,创新不是靠机运,而是代表一种有系统的努力和组织程序,或用近日流行的词汇来说,创新表现为一种崭新的经营模式(business model)。这种模式代表一种如何利用与改变资源以给予消费者价值和满足的构想,所涉及的是:事前的规划、资源的取得、团队的建立、衡量指针和预算之订定,企业文化之支持等等。这种建立在创新精神上的管理和传统的专业管理存在有基本差异,随着今后创业在于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趋势,如何在管理教育中能增强这一范畴的内涵,并藉以鼓励和培育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管理者,应是今后管理教育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为什么会发生「超组织的统理问题?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活动,基本上系建立在所有权的基础上,因此在统理(governance)机制上,对内属于威权结构,对外依赖巿场交易,二者均以所有权之归属为前提,在这种模式下,组织的界限是十分明确的,那些人员或资产负债属于这一组织,那些不属于这一组织,可以区分得很清楚。

同时,这种区分也获得法律上的认可与支持,一企业之经理人必须为股东--所有权之拥有者--谋取最大利益以尽其善良管理人之职责;也在这基础上获得他在组织内的地位与权威。间接的影响是,一企业为了追求其组织内有关活动的有效运作和完整性并减少所谓的「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在经营上采取垂直或水平整合策略,往往使得一组织界限跟随之扩大。工业经济早期的大纺织厂、大钢铁厂或大汽车厂,在上述思考下,多倾向于采取所谓的「一贯作业的经营模式,即为例证。

然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企业之竞争优势不在于其所掌握之有形资产或资金,而在于所能运用之各种无形之智能资本与创新能力。就后一种竞争优势来源而言,一方面,一单独组织并不会因拥有更多的有形资产或从事更多样化的经营活动而增强,甚至反而会因此而削弱或分散;另一方面,获得这种优势,有赖和组织外的机构或人员合作--例如策略联盟或外包之类。在此情况下,一企业所要从事的经营活动往往要超出本身组织疆界--也就是超出本身所有权所涵盖的范围。但是这类外界合作关系又和过去建立在巿场交换机制上者不同,代表一种新的统理机制。

由于这类由外界机构或个人参与或合作的活动,往往对于一企业本身之竞争能力与优势具有关键性之重要影响,必须和组织内的经营活动密切配合,甚至缠结在一起,使得原来区分组织内外关系的界限变得十分模糊;甚至消失,例如近日所发展之「供应链(supply chain)关系即系超越传统之组织界限之一种型态。

问题在于,这种并非建立在共同所有权基础之业务活动已无法利用权威机制以行管理,而是建立在两赢(win-win)之原则上,而双方彼此能否相互信任,更为有效合作之核心。对于这种超组织的统理,代表今后管理上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从源头减少对于沟通和协调的需要

沟通(communication)和协调(coordination)之构成管理之重要--甚至核心--要素,已经成为人们对于管理学之最基本观念,一般将这观念溯及十九世纪末法国实业家亨利·费尧所主张的一种基本管理功能。事实上,基于一项任务的达成往往有赖不同的人或他们所拥有的不同技能分工合作,其间必不可缺彼此间的沟通和协调,此方面功能之重要性应属极其自然的道理。

然而,我们必须了解的是:首先,在管理上所需要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其本身乃是其它管理的产物,例如规划、组织、用人、领导和控制。其中尤以组织结构所产生的影响为最大:例如一机构采取高度的经营功能(business function)为基础的部门化组织,则在一般的行销、产制、财务与人力资源等部门间,为了顺利完成某种特定任务,必然产生大量且频繁的通沟和协调工作;反之,如果采取项目或团队小组的组织方式,则同样为了顺利达成此一任务,所需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必然大量减少。

其次,尤其重要的一层认识是,沟通和协调工作本身代表大量的成本支出。除了人力和物力消耗外,还包括大量时间成本;一项任务往往由于各种沟通和协调工作的进行而延长了其完成的时间。这些成本支出,在于一剧烈的竞争的环境下,很可能决定了一企业经营的成败。

自上述观点,如果人们能自源头减少对于沟通和协调的需要,应该是降低成本和提升竞争力的一重要途径。做到这点,至少可有几个途径。第一、改变组织结构,采取任务导向¾而非功能导向¾的组织,例如团队;第二、简化工作流程,例如近年企业所采取的「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第三、透过信息系统和网络,以代替人工方式的通沟和协调。但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乃是建立组织内与组织间的「信任(trust)关系,以消除由于猜忌、多疑、避嫌以及基于逃避责任所导致的沟通和协调必要。

最后,必须强调的一点是,以上所说明的道理,适合应用于管理层次的行为,未必适合应用于政治层次的行为。因为在政治层次,其本质往往代表不同价值观念和利益的分歧和冲突,其间未必有某种共同目标或任务的存在,使得沟通和协调成为政治妥协和交换的主要途径。因此,在这层次上,难以将这种行为减少,正如同人类自古以来就难以消除政治一样。 企业究竟追求的是什么?

依管理理论,一企业的经营绩效乃取决于所能实现其经营目的的程度而定,而管理代表一种可增进这种绩效的主要手段。问题在于:什么是一企业所追求的目的?

传统上,人们认为这是一个简单不过的问题,企业经营的目的为追求「最大利润。事实上,这仅是一个用于分析的假定(postulate),甚至是一种迷思(myth);即使是绝大多数采取这种分析假定的经济学者,也自现实世界中发现,企业经营所追求的,可能是令人满意的(satisficing)--而非最大的--利润;再者经理人以人(agent)身份所追求的,往往考虑的乃是本身--而非其主理人(principal)--的利益。这和所谓企业的「最大利益是有极大差距的。

进一步想,企业又是什么?固然它具有法人地位,但实际上还是由一些自然人来替企业决定目的。尤其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对于一企业拥有支配力量的主人,已自过去的「股东(stockholder)扩大为「利害关系人群(stakeholders)以后,一企业所追求的经营目的已不单纯是一种经济问题--投资与报酬的关系--而已,而变成属于一种政治性质的问题。

所谓政治性质,乃指一企业之经营目的,往往代表经由不同「利害关系人群之利益折衷与妥协的结果;投资者、员工、供货商、经销商、消费者、甚至社区或政府各有不同立场和期望,例如投资者希望一定之投资报酬率,员工希望获得优厚的待遇与福利,供货商希望较高之售价,经销商希望较高之佣金或毛利,消费者希望低廉之售价与良好的服务等。由于这些期望在相当程度内是相互冲突的,究竟何方对于企业经营目的能发生较大的影响力量,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或经济问题,而乃取决于当时一企业所存在的政治环境,例如在于某些环境下,企业必须照顾消费者的利益,在其它环境下,企业又必须给予员工以特殊之酬劳:前者如国营企业中之肥料、石油、电力公司必须执行其政策任务而订定低廉的价格或提供额外的服务给顾客;后者如尽管公司亏损,仍然要给予员工以年终奖金或优厚的退休金。我们可以说,这是违反企业经营原则的作法,但是这些都是现实的状况,而且无法予以消除,这些都构成一企业在经营上所实际追求的目的。

因此,一企业所追求的经营目的,乃属于所谓的「统理(governance)问题,代表不同政治力量角力的结果。为了让这种角力有一定规范可循,因此现代国家多透过立法程 序订定公司法,让各种不同利害关系人群,经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有一定之游戏规则获得解决。经由这种程序所产生的企业经营目的或决策,并非就是所谓「追求最大利润,这是学习企业经营和管理者所必须认识的。 下属的努力是被「监督出来的吗?

传统上,人们习惯上抱有一种观念:下属是否努力,要看他的上司对他的「监督是否够严而定。由于赋予「监督在管理上如此重要的功能,因而人们往往将「监督视为等同于「管理;譬如,上司就被称为「监督者(supervisor),下属为「服从者(subordinate)。在这意义下,如果下属表现欠佳,很自然地就归咎于上司的监督不力。

这种想法,乃建立在两项基本前提上:首先,下属一般都是既缺乏能力又缺乏工作意愿的人,因此有赖居上位者不断给予指示和督促;其次,上司必然是较下属拥有较强能力的人,而且对于下属工作了若指掌;因此,透过他的严密监督,必可提高下属的工作绩效。由于在社会上,人们每每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这种前提和想法,对于这类不辞辛劳和凡事亲力亲为的上司,给予较高的评价,使得许多身为主管的人对于这模式也终生奉行不渝。

然而,上述前提,即使存在于工业经济早期,却显然不符今后知识经济中的发展趋势。首先,在知识经济中的实际工作者,乃是所谓的「知识工作者,他们各自拥有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一般超越自己的「上司;其次,他们能否应用这些知识与能力,并予以充分发挥,在极大程度内乃取决于自己的动机和意愿,而这种动机和意愿不但不会经由严密的监督而增强,甚至反而会因此被削弱。

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需求侧管理;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当前,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电力企业也成为了自主运营、自担盈亏的实体。从长久发展的角度讲,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应用能够产生一定的价值,能够给企业收获一定的利润。电力企业是电力交易的部门,它直接和用户进行交易,提供需求侧管理的服务,电力企业是这一服务项目的提供者和主宰者,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电力公司占主导,因而,在电力企业中,研究制定并落实一些关于需求侧管理服务的监管制度,对增加需求侧管理 的应用范围,促进其更好、更科学发展,意义非凡。

一、需求侧管理的概念

电力企业所谓的需求侧管理,指的是通过制定实施相关的激励、引导办法,结合适当的运营管理办法,电力企业和电力使用者一起合作,提升用电的效率、让用电方法更科学,在同样的电力资源供应情况下,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要求,以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供电成本,提升用电效率。需求侧管理和节约电力资源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也有着必然的联系。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减少电力资源浪费、让用电效率更高、让环境更优美。二者的区别在于,需求侧管理更关注用电高峰期的电网优化,它更注重提升电网的使用效率。在电力行业中,需求侧管理是综合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伴随着的石油危机爆发,综合资源规划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改变了过去一味由增加供应量满足用户需求的模式,将能够节约的电力也看做一种能源,它把需求侧、供应侧进行对比,以成本最小化为基本原则,来使方案更加优化,让企业的利润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需求侧管理在电力方面的作用

需求侧管理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能够让社会、电力使用者、电力供应者等多方受益。

1.让社会受益

第一,需求侧管理可以在保证同等资源供应的情况下,减少新电厂的建设,降低社会资金投入,减少”三废“的排放,降低环境保护的费用,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

第二,在需求侧管理下,可以让资源节约、资源开发平等竞争,让资源的配制更合理,利于社会、环境、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相关研究显示,节约1KW电力的成本是新增1KW电力的五分之一。

第三,需求侧管理可以促进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节能技术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让社会的发展更优质、更高效。

第四,需求侧管理能优化资源消费体系,提升电气化覆盖率,有利于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2.让电力使用者受益

第一,需求侧管理的应用,能够督促用户改变以往较为“奢侈“的用电模式,主动参与到节约能源中来,同时也降低自己的用电成本。

第二,需求侧管理的使用,能够把电力浪费降到最低,把电力企业运营成本、用户的资费也降低,使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就随之提升。

3.让电力企业受益

第一,在用电高峰期,适当统筹调配,缓解电网的压力,增加电网的经济性,提高供电效率,降低了拉闸限电的压力。

第二,有效抑制电价的上升、让电价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边际成本。

第三,从减少电网的电量成本中,累积一部分资金,投入到需求侧管理中,用节电创收推动节电进一步发展。

4.让发电公司受益

提升发电设备的工作实效,降低生产成本及相关消耗,降低电站建设频率,最大限度减少电站的新建投资。

总之,电子需求侧管理,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将我国的能源战略(节约为先,节约、开发同时进行)充分体现出来。在电力企业的相关政策、方法不断改革的今天,需求侧管理无疑是一种很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一管理模式的探讨、应用,将利于我国电力市场的逐步完善。

三、电力企业需求侧管理激励机制

1.短期激励机制

在美国,需求侧管理起步较早,国家允许电力企业将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成本资本化,确保企业能够得到一定的投资回报率,这一回报率,要比企业自有资金的回报率高出百分之五。然而,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情况,还不能把需求侧管理的成本资本化。目前,最有实效的激励办法就是筹到实施需求侧管理的资金,适当地奖励需求侧管理实施者。目前,可行的办法就是,成立需求侧管理资金管理基金库,这些资金无疑从电价中取得,可行的方式有:提取部分销售电价,设置需求侧管理基金附加条例;提取部分上网电价,即适当降低上网电价;同时提取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二者分摊的比例为三比一;提取销售电价的城市公共附加费;节能带来的效益要分享。

最近,又有一种方法很可行,那就是让上网侧、销售侧的电价联动尽快实施,使用经营电网的企业节省下来的购电费用,实施需求侧管理。

2.中期激励机制,即:实现成本资本化

在短期激励机制中,初步解决了需求侧管理实施所需要的资金以及如何奖励电力企业。然而,要想让电力企业长久、科学地将需求侧管理发展下去、应用起来,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用法律的手段,保障电力企业的回报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将需求侧管理的实施成本,进行资本化。

成本资本化,即是将需求侧管理的投入成本,看成是电力企业的净投入,或是在基数评估中,将需求侧管理的成本用做定价过程,这样即能保证成本能够回收,又能得到合理地回报率。

成本资本化这一激励机制,理论上讲已经很成熟,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国家正在实施,然而,在我国,将这一机制作为需求侧管理的中期激励机制,还需要国家完善相关的政策。然后在法律的保障下实施。

3.长期激励机制,即:售电收入脱离机制

需求侧管理的出发点,是本着不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不减少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前提,它是借助合理使用能源的相关技术,来降低电力负荷、减轻能源耗费,当然,投入这些先进的节能技术,最终会收到很高的经济回报。

当前,我国实施的需求侧管理,只是意在缓解电力紧张的局面,目前使用的技术,只是注重蓄冷、蓄热等负荷转移的方法,对于使用节能设备、节能电器、用天然气代替电能等技术的重视程度不高。

从企业以及我国的电力市场长远发展的角度讲,需求侧管理的作用不能只是局限于缓解当前用电紧张的局势,更有意义的是保障我国未来电力供求基本平衡,甚至是供过于求,利用价格等方式,激励人们广泛使用一些科学节电的用电方法,在这一方面,我国关于需求侧管理的经济激励办法不是很多,尤其是长期的激励办法,更是缺乏,这一方面严重制约着需求侧管理的长久、健康发展。

售电收入脱离机制指的是让企业的售电收入、售电量之间不再有任何关系,这一机制能够消除需求侧管理应用的制约,同时还有一些奖励办法,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需求侧管理的推广,提升需求侧管理的使用效果。这一机制包括两个部分:电价调整机制、售电收入机制,它明确指出电力企业的售电收入和售电的总量没有任何牵扯。然而,电力市场的改革幅度相对较大,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探究还不是很深入。所以,这一机制目前来讲,不适合我国的电力市场,它是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只有当我国的相关政策、法律与其同步,逐渐完善的时候、电力商品化程度较高时,政府不再干涉电价,电力企业完全处于自由竞争状态时、各个利益牵扯方对需求侧管理的认知更上一个层次的时候,才能在我国推广并使用。售电收入脱离机制,理论上讲,非常科学、合理,但是在我国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广、应用需求侧管理,对于缓解我国目前的电力资源紧张、减轻供电的压力、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结合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情况,进行了需求侧管理激励机制相关的探究,将激励机制分为短、中、长期三种激励机制,并针对每一阶段的激励机制,分析了其实用性和不足之处。不可否认,在我国,需求侧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的实际操作问题上,还存有很多困难,因而下一步,需要结合电力市场的具体情况做更深层次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常全军.电力公司适应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探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02).

[2]韩旭,曾鸣.电力需求侧管理资金运作机制及其应用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

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营销;关系研究

Abstract:line with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nly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relationship with marketing, can constantly adapt to the demands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s to seek development in the long term. Therefore, this article primarily for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relationships with marketing research.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management; marketing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中图分类号] [T-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优化与协调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对于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那么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究竟存在着哪些关系,又该如优化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本文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如下文所示。

1.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之间存在的关系

1.1提升经济管理理念,开拓市场营销空间

一般而言,企业健全完善的市场营销功能都是依靠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手段来实现的,企业只有拥有了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手段和健全完善的市场营销手段和方式,才能提高企业自身的服务品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而电力企业不仅应该具备完善健全的市场营销手段和方式,也应该拥有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手段,并且逐步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及业务流程,适当地借助社会化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服务成本,满足用户相关服务和需求,才能不断扩大企业市场营销空间,谋求企业发展。

1.2加强市场经济管理人员对市场环境的分析,促进市场营销的顺利进行

电力企业市场营销通常都建立在经济管理人员对市场环境的准确定位和分析的前提之下,因此,企业只有做好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及时地做好对市场发展动态的掌握,抓住每一次的机会对市场空间进行拓展并采用有效地市场营销手段和方式进行市场营销。另外,对于市场潜力以及未来市场的动态和发展,经济管理人员也应该及时并准确的做出分析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数据给企业,让企业制定或者调整发电、售电等相关生产经营的策略和计划,以便对市场营销策略做出合理科学地调整,做到对市场的有效开拓。因此,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的确是建立在经济管理人员对市场环境的及时准确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之上的。

1.3强化企业绩效管理,调整市场营销策略

企业绩效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运营生产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着企业市场营销的有效实施,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强化企业绩效管理,这样不仅能提升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而且可以改善企业员工的绩效,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达到强化企业绩效管理的目标,让企业的发展目标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真正落实,确保企业正常运营。

1.4市场营销与长期盈利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更新营销理念,主要指获取利润及评价两方面。电力企业获取的利润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之下,因此,可以将整个企业的运营工作看成一个既可以满足客需求,又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发展目标。电力企业若要长期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仅要考察企业短时间之内的利润目标、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投资的收益,而且要对用户的市场需求进行有效而针对性地分析和营销。

2.优化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的策略及方法

2.1转变落后的经营理念

众所周知,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营销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然而,我国的电力企业,不仅经营管理理念落后,而且市场营销策略也极为落后,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电力企业本身服务意识淡薄,无法以优质的服务面对用户;二是电力企业没有完善的用电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对用电的管理和控制方面。因此,电力企业管理者只有充分意识到实现内部管理体系的转变,让企业从产品导向转换到需求导向,才能提升企业市场营销的力度和强度,为企业发展推波助澜。

2.2更新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技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是每个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企业发展必备的因素。然而,我国电力企业不仅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在开拓市场方面也迟缓不前,因此直接导致企业在经济管理上存在重大缺陷,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市场营销没有科学而正确的认识和意识,最终导致电力企业无法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更谈不上快速发展。因此,只有不断更新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技术,用高科技的成果为企业产品服务,让经济管理面向市场、开拓市场,才能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2.3健全并不断更新营销管理体制,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近年来,尽管电力企业硬件建设很先进,不仅拥有强大的电网,而且拥有高科技的信息平台,但是,企业本身缺乏和硬件设施配套的营销管理体制以及先进的营销方式和手段,企业没有顺应市场要求的营销手段,没有主动去服务用户的意识,只是坐等用户上门寻求服务。另外,我国电力企业对于市场的开发机制不完善,业务流程不仅繁琐,而且管理效率极为低下,不但导致企业实际售电量增长缓慢,还影响了整个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因此,电力企业应该依据市场的变化而设立专门的营销机构,创建并更新营销管理体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有效地占据市场空间,让企业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做好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关系优化及调整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冯国义,贾正源.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问题及建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8):30.

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4

开发精装修住宅楼盘的建设单位应在毛坯房验收前,就要完成对装修单位的招标,确定机电安装施工班组。而机电安装施工班组在完成对装修设计图纸理解和自会审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加毛坯房交付工作,及早发现毛坯房存在的质量问题,并由建设单位要求土建施工单位整改到位,从而减少后期装修工程的改造工作,也可减少施工质量隐患。

2加强材料控制

谨慎选择材料、设备供应商。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制定并执行伪劣材料处罚措施。为杜绝供应商在装修材料上“动手脚”,项目部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和仓库的材料,是否存在伪劣产品,一旦发现伪劣产品或者与合同不一致的产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给予经济处罚。

3合理设置标准件加工区

全装修住宅的装修一个特点是相同户型的材料规格尺寸一致,所以,整个装修工程中有大量的标准件材料,利用各种管线综合技术(如:BIM技术),在批量施工前应将每个户型所需要的材料进行预布置并拆解,合理设计出各类标准件,并设置标准件加工区,将大量的标准件材料在加工区内加工成一定规格的标准件,再进行分类编号,最后再将标准件运至房间内,按编号进行装配施工,从而减少工耗,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楼层内垃圾的产生,也可提高工程质量。

4完善管理机构和人力资源的配置

精装修住宅批量施工与主体结构施工或单套住宅装修施工管理方式不同,在注重工程细节的同时,施工单位应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管理机制,配置相应的总分包管理机构,配备充足的管理人员,要求管理制度体现全方面、全细节,注重对装修细节的管理,管理要标准化,更要常态化。管理机构应设置合理,有较强的执行力。管理人员要求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做好管理流程的每个细节;同时,每一个管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要站在住户的角度考虑装修过程中遇到的每个细节问题,保证装修细节的人性化。

5强化过程质量控制

在材料、人员等施工资源匹配到位后,就可以进行批量施工了,各相关单位应注重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各项过程检查和质量验收工作:(1)三检。项目部应针对工艺的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质检计划,每道工序完成后,认真实行自检、互检以及专职质检员的检查,并形成相应的记录备查。(2)交接检。当下道工序开工前,施工员应组织上、下道工序施工班组长进行交接检查,做好交接工作,并填写工序交接检查记录。上道工序未做完或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3)隐蔽验收。全装修住宅机电安装工程要特别注重隐蔽验收,在抹灰、铺砖前,项目部须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单位及相关人员,组织对机电安装工程的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的敷设情况进行专项隐蔽验收,检查其施工是否正确规范,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签字后,方可进行隐蔽。(4)分户验收。分户验收是国家要求对住宅工程在工程竣工验收时,对每一户住宅进行专门验收,并在分户验收合格后方可出具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6重视安全与功能性试验

(1)给水管道的承压试验。在给水管道隐蔽之前,应对给水管进行承压试验,试压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其中PP-R冷水管试验压力不得小于0.9MPa,PP-R热水管试验压力不得小于1.2MPa,检查各接头和管材是否渗漏。(2)给水系统出水口压力测试。给水配件安装完毕后应检查给水点水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要求给水管道末端保持0.05~0.35MPa的压力范围。(3)卫生器具的满水和通水试验。在卫生器具安装完后,应将卫生器具及排水点装满水24h,检查各连接点是否渗漏;此外,应对排水管道做通水试验,检查管道排水是否通畅。(4)各回路的绝缘电阻测试,使用绝缘电阻表对各回路的绝缘电阻进行测试,测试值不得小于0.5MΩ。(5)插座接线测试。可使用新式的插座检测仪检查插座的接线是否准确。(6)漏电开关保护测试。可使用插座检测仪,按下接地按钮,检测开关箱的漏电开关是否工作正常。(7)照明系统连续通电试运行。打开套内所有灯具,并连续通电8h以上,检查在连续运行期间照明系统是否通电正常。

7结束语

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 低碳; 电力企业; 经济管理; 措施

1 引 言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气候的变化也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引起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减排二氧化碳成为当今社会的各个行业应该承担起的重大责任和义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也是技术革命的更新和发展。我国也积极地投入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浪潮中,然而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低,并且我国的资源现状是煤多、气少、缺油,这给我国以烧煤为主的电力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此外,我国快速发展模式下的工业和城镇,必然增加了单位GDP能源消费的强度,而煤电又是满足工业化和城镇化最佳的电力生产方式。这两大矛盾使得我国电力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文章将根据我国电力企业所处的客观现实状况,提出改善电力企业经济管理方式的具体应对措施,大力挖掘我国电力企业低碳减排的巨大潜力。

2 电力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下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在低碳时代的大背景下,全社会都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为了能发展低碳经济,电力行业将要进行全方位的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面对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包括购电成本上涨的风险、低碳调度方式下的公平性的风险以及电网运行安全的风险等等。我国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分布不均衡给输电中的碳排放带来的挑战巨大;目前科技有限,以烧煤为主的火力发电还无法被水力、风力等二次能源发电所取代,降低碳排放在科技上和经济上都困难重重;随着电力企业应对低碳减排的政策不断调整,电力企业也将面临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和调整;低碳理念正影响电力系统的投资、规划、调度以及运行的模式,给电力企业的运行模式也带来众多的细节问题;电能是最典型的二次清洁能源之一,它的终端消费有着巨大的低碳优势,因此电力企业在面对各种困难的同时,机遇也随之而来,低碳技术应用到每个环节将改变电力企业的宏观发展方向。

3 低碳经济时代我国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应对措施

电力企业只有提高对低碳经济的适应能力,因势利导,在贯彻国家能源与环境发展战略的同时,从各方面入手,制定合理科学的经济管理新模式,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减低企业在运营中的风险,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发电企业需要实现财税政策、约束机制和交易机制与电力价格的联动,充分考虑电价的波动、需求关系的波动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电网企业需要分配资金研究低碳科技。

3.1 电力企业需要调整战略规划和能源结构

传统的电力企业战略规划没有考虑低碳经济的因素,只考虑了电力供给。现如今,电力企业需要选择电力供给投入或者节能投入,结合电力的需求特点,减少因电力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此外,电力供需和电力结构的规划不仅要受资源情况约束,二氧化碳的低排放也需要成为电力需求的重要约束。

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的价格日益走高,电力企业的发展直接受市场能源价格和不稳定的经济现状影响,寻找经济可持续的煤炭替代能源,考虑不同种类能源之间的替代性、价格联动性和相关性,大力开发水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来发电,逐渐减少并淘汰火力发电,是实现电力低碳化发展的最佳途径。因此,有实力的大型电力企业需要舍得投入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在经济管理上,要放宽对这些方面的资金限制,舍得花资金培养科技人才,为长远的发展打好经济和科技基础。尚未成熟的低碳电力技术不能实现大范围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在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二次能源发电没能广泛应用之前,火力发电仍是我国当前解决市场需求的主要发电模式,因此提高煤炭利用率就显得至关重要。电力企业需要淘汰低效的燃煤机组,将部分资金投入到购置最新的高效煤电机组。减排成本较高给许多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但是为了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每个电力企业都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最好的体现便是电力企业经济管理上对减排资金的大量投入,这也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3.2 节能发电调度模式是长远大计

原本传统的电力调度以考虑经济消耗最低为原则,实施时综合降低系统发电和运营成本的最低化,这与当今的低碳经济已经不相符合。电力企业需要重新定位,在充分研究分析发电、输电及用电的能源消耗情况和降低碳排放量的潜力后,严格限制污染严重、耗能高的发电机组,优先使用高效、低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机组发电。在保证电力系统稳健的运行能力和连续不中断供电的情况下,制定并实施最优的调度模式,将技术革新充分发挥之余,通过制度的革新,提高低碳调度举措的力度,在实际调度的各个环节里挖掘减少排放量的潜力。

经济管理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在21世纪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在这种压力和形势下,我国电网的制度化改革和智能化的推进也迫在眉睫。不断的引入先进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大大增强了我国电网的智能化推进和制度化改革。然而,由于我国电网智能化发展起步较晚,经验缺乏以及相应的制度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我国电网智能化的推进受到极大的阻碍。因此,不能在稍微取得一些成果之后就自满而停滞不前,必须采取相应针对性措施提高电网智能化的调度管理的水平。

1 智能电网的概述

最早提出智能化电网的是欧美等国家,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智能化电网的发展仍处在初级水平。另外,由于我国对智能化电网的接触时间较短、起步较晚以及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导致我国智能化电网的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然而,我国对智能化电网的研究一直没有松懈,这也是因为其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所决定的。高质量的智能化电网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而且对电网的一体化和智能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下,智能化电网的发展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主要体现就是在高速双向网络传输条件、先进传感设备以及传输技术等基础上实现电网运行的智能化,从而实现建立高效率化、经济化、安全性高、兼容性强以及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电网模式的目标。这种高效率、智能化的电网模式意味着电网双向输电运行过程中能够对每一个输送节点和电能用户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保证电网输送电能和信息的双向安全性。这种智能化电网模式在组成上主要有传感系统、宽带信息输送、智能化控制系统以及电缆网等,这些部分构成了整个电网电能和信息的双向输送系统,保证了电网运行的安全和高效。在这些组成部分中,传感器是使用最多、占整个电网比例最高的设备,是整个电网模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的保障。

2 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网调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要想提高建筑智能化电网的质量、加快其工作开展进度,提升智能化电网的调度管理的效果,一些专业能力过硬、责任意识极强、个人素养很高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时必不可少的,而且,智能化电网与传统电网运行差别较大,必须要有一支高能力、高水平、高素质的智能化电网技术和调度管理队伍。然而,一般来说,我国当前电网技术员工和调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相对低下,专业水平也不够高,对智能化和现代化的电网运行设备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些都加大了智能化电网运行调度管理的难度。因此,在当前我国智能化电网转型期,必须要尽早的进行电网调度管理问题的总结,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问题解决,这对当前我国智能化电网的发展和电网环境的优化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我国在智能化电网信息管理上有着明显的管理缺陷。这一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力信息管理单位中个部门和负责人之间出现权力交叉、职责不明、在其位不谋其职,这些因素使得信息管理方面存在巨大漏洞。而且,各部门之间的计算机系统软件不同造成信息管理时的沟通不便,导致信息管理效果直线下降。另一方面,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而且管理者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执行力度不够大,最终导致信息管理工作质量低下,阻碍智能化电网的推进。

另外,信息孤岛现象在我国的电力行业中较为普遍。目前我国在电网调度工作中,还有很多部门之间由于种种原因信息的交流传递并没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甚至还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这样严重影响了电网调度工作的效率与协调性,不利于智能电网的推行。

3 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网调度管理工作的转变

上述问题是智能化电网调度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应对和解决。必须要做好智能化电网的管理工作,要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正确的引导,从而保证电网运行各个工序的质量。而且要做好相应的安全工作,把电网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培养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技术人员的电网操作步骤,做到安全第一。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精益求精的智能化电网调度管理要求。

首先,要加强电力行业上下级之间的协调性。只有具有高度协调性和配合意识的上下级,才能保证精益求精的调度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高效和安全运行。而且,协调的上下级能够在电网的调度运行、信息输送以及电力维护业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劳动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电网调度管理的质量水平。在上下级的协调性提高中,必须要有高效率且准确的信息沟通,因此,统一的办公设备和计算机软件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实现业务流程之间的协调优化。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电网调度管理工作是在不同业务流程之间开高效开展的,所以,精益化的调度管理必须建立在业务流程之间的协调优化上。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1)在电网不同业务运行方式上要形成一个全局性、前瞻性的观念,能够对电网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超前分析,并作出预防措施;(2)电网在运行中应该重视继电保护的风险,提供继电保护的专业技术支撑;(3)在业务流程之间的调度运行方面应该实时的再现预测、计划、监控以及应急处理,进行有效的数据风险分析,并且有一定的控制手段进行电网稳定运行的安全保护。

结语

总而言之,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智能化电网是我国电网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它在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下,能够在提高双向输电能力的同时,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效率和质量,但是它对电网的调度管理也有着更高、更精准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实现调度管理的上下级、业务环节以及电力行业和社会、政府以及每一个用户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智能化电网模式调度管理质量的优化,达到最终的电网智能化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