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学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医学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医学培训

农村医学培训范文1

[摘 要]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技术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的主力军,是广大农民的健康保护者。因此,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促进农村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刻不容缓。笔者就延安市乡村师生培训的现状,结合卫生学校的实际,对培训教学模式提出一些观点,为乡村医生培训提供一些借鉴,以期达到教育惠民功能,实现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延安市;乡村医生;教学培训

乡村医生是指我国农村最基层一级卫生组织中,具有一定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卫生人。是我国卫生技术队伍中的一支特殊的卫生技术力量,主要承担了农村常见病的预防治疗、妇幼保健、疾病的康复等工作,是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网底,对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是改善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重要途径。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陕西省也从2007年开始,每年安排 1000 万元专项补助经费,用5年时间,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医技人员和 3 万多名乡村医生进行培训。目的是通过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此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延安地处陕西北部黄土高原,辖1区12县,属于偏远山区,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条件艰苦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从事医疗卫生的人员素质及业务水平低下,老百姓的就医也成了较大的困难。为了提高延安市农村卫生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根据陕西省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启动会议精神和要求,延安市各地区也通过开展乡村两级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和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配备部分急诊抢救设备,使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本设施设备陈旧、短缺的状况有所改善,医院管理逐步趋向科学化、规范化,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初步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可见,对乡村医生长期不间断的

作者简介:许琳,女(1984-),延安市卫生学校教师,主要从事行政与教学工作。

培训是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为此,笔者结合我校以及延安市其他单位对乡村医生的培训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提出一些适合延安市发展的教学培训方式,以期促进乡村医生培训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为延安市的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依据。

1.延安市医疗卫生概况及乡村医生培训分析

1.1延安市医疗卫生概况:

延安市截止2010年底,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75个,有病床8519张,卫生技术人员1025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017人、注册护士3175人。全市平均千人拥有病床3.96张、卫生技术人员4.77人、执业(助理)医师1.87人、注册护士1.48人。全市有规范化村卫生室2815个,持证乡医3037人。据了解,目前我市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技术骨干匮乏,低职称人员比例高,尤其是在偏远、贫困地区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缺医少药,从医人员缺乏,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水平,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急需进一步提高医学理论和临床工作能力。

1.2延安市乡村医生培训现状分析:

近年来,延安市卫生局根据陕西省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启动会议精神和要求及陕西省卫生厅要求,结合延安市农村卫生工作人员实际。联合延安大学、延安市卫生学校、延安市各大医院以及各区县卫生局等单位对延安市乡镇卫生院院长、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培训。目的是为了强化乡村医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中、西医适宜技术,提高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应急处理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及管理能力。

我校仅2010年就对延安市各乡镇卫生院院长、乡村医生及传染病主检医师共500余人进行了系统的短期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长期工作在基层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这样的机会毕竟不是很多,在短时间的高强度培训对于基层的乡村医生来说理解较为吃力。而且在短期培训中,教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比较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忽略了临床技能培训、临床经验的传授。那么,怎样才能长期有效的对乡村医生的技能及业务水平进行提高,更好地为基层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呢。为此,笔者结合我校的培训情况以及延安市乡村医生的现状对我市乡村医生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2.延安市乡村医生培训的教学模式

2.1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

由于延安市各区县乡镇里市区及县城比较偏远,乡村医生的学历不高,大多数都没有经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培养,普遍年龄偏大,工作实践长,理解能力强。但理论知识连贯性差,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能依靠理论指导解决问题。所以对于培训单位来说,要配备教学及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培训教师,应精选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启迪思维,增加兴趣,发挥智能。密切联系实际,除理论课教学外,加强自学指导,促进知识消化吸收。使学生能独立处理农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预防和保健等方面工作能力。开展“专题培训”就地方常见的系统疾病、病种,结合延安地区乡村医生的实际需求,重点在于“专”,要使乡村医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2.2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充分考虑个体差异:

针对乡村医生自身工作性质及个人的差异性,根据乡村医生的知识结构、服务对象和内容。应该重点对乡村医生进行社区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兼顾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急救知识的讲授,夯实乡村医生的基础知识; 既要做到与时俱进,更新乡医知识结构,教学内容要突出“六新”( 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新概念) ,也要根据乡医的实际需要,缺什么补什么,突显培训内容的“六性”( 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再教育性)。即应强化乡村的预防、保健、康复等知识的培训,还应强化医德医风、医学伦理、医学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在培训方式上,还应该因时因地,充分考虑乡村医生的实践及各地的条件,结合多种培训方式,引入远程教育,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对没有培训的其他乡村医生进行全面指导,定期与著名专家进行沟通与交流,有效利用医学院校和其它医学培训机构,建立完善的乡村医生培训基地。

2.3注重结合临床,将教学应用到实践与病人中:

大多数乡村医生由于常年在一个地方行医,对常见的易发病、地方病的诊断往往是凭临床经验。但在进行综合培训时,应该让他们体会到临床治疗的前提需要正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是对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正确思维判断的过程。体现乡村医生需求特点,体现全科医学知识特点,注重乡村医生临床能力的培训,确保培训质量,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培训。突出农村医疗特点,着重于理论学习的实用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乡村医生走进医疗条件好的医院再进行短期的临床实践,与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锻炼乡村医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满足农民卫生保健需要。

2.4注重德育教育,提高乡村医生的医德水平:

在对乡村医生的调查与走访了解中得知,现在依然有个别诊所有违规行为,虽然为数不多,但从医疗资源的浪费、抗生素的滥用、疾病负担的加重等方面来看都是不利的,因此应改变乡医的用药习惯,提高乡医的道德素质,指导他们对农民进行医学基本常识培训。农民医疗卫生素质的提高,依赖于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因为广大乡医和乡亲们接触最多,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甚至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乡村医生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得他们在医治患者的过程中向患者灌输疾病预防和用药常识,不仅提高乡医自己的卫生素质,也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意识。切实提高乡医的道德素质、医疗诊断水平、护理技术、急救能力、预防保健意识,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享受卫生资源的力度,改善目前的医疗卫生状况,减少有限卫生资源的浪费。

3.结语

总之,延安地区由于乡村分布比较偏远,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卫生资源配置还有差距,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也不一样,在各地组织开展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采取多层次,多方式进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乡村医生的愿望,因地制宜地选择培训模式,逐步完善乡村医生在职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鲁 彬.乡村医生培训教学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74-175.

[2]朱建.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教学方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 2007,14 (9):1-2.

[3]于爱霞,朱伟.河南省周口市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需求情况的调查[J].医药论坛杂志,2009,2: 25-36.

农村医学培训范文2

【关键词】农村;医学人才;医学教育

农村卫生服务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农村人才问题已成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加强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重视基层医学人才教育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

1农村卫生服务人员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1.1缺乏专业培训,人才流失严重目前农村卫生机构人才紧缺,农村卫生人员没时间脱产培训,导致工学矛盾。针对这个问题,不同地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替代法”、“托管制”等,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医务人员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部分医务人员看重培训后的“证书”而非培训内容[1];二是部分医务人员由赤脚医生转型而来,年龄偏大,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三是若这批人员离开岗位,新人员难以接手。由于缺乏具体的培训政策和机制导致缺乏专业培训成为阻碍农村卫生人才素质提高的关键问题。

1.2学历教育滞后,结构不合理目前各地农村机构医务人员学历仍以大专、中专为主[2]。成人教育未与时俱进,教材大纲未针对农村医务人员的实际情况编写。即使医务人员有意提高学历但因工作繁重和体制不完善纵然花费大量精力但仍收效甚微,难有提升。

1.3实用型人才紧缺,医学生不愿下基层现本科生及研究生中,众多学生不愿下基层,而专科学生中也只有大多数学生愿意回到基层。医学生不愿下基层的原因:①基层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②职务晋升机会少;③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④基层条件差,设备少,生活艰苦[3]。

1.4医学教育问题突出,教育模式与农村需求不符作为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和发源地的高等医学院校,在引导人类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难题、树立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现在许多学校把“研究型”和“高精尖”人才服务于上层作为宗旨,而把服务于农村的医务人员的培养认为是职业教育的任务。此举无疑加重了城市医学人才密集而农村缺乏医学人才的现状。通过对学生目前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及分析情况为:①学生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占25.2%,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占68.5%,被迫完成学习任务的占5.8%;②学习方面的困难是:医学记得东西多(34.5%);老师上课内容多,难消化(25.6%)。此调查说明大专的“2+1”模式学时偏少。

2对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与医学教育的建议

2.1采取定向招生,实现本土化原则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就急需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医师队伍。这就要“就地取材”,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从农村生源中定向招收医学生毕业回农村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医学人才紧缺的情况,且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通过对浙江省三所医学专科院校的医学生关于毕业后是否愿意到签约的农村从事卫生工作调查,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68.1%)。此项调查表明定向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农村医学人才紧缺的情况。

2.2加强在职培训,提高学历教育定向招生在短期内仍无法解决农村医学人才匮乏的问题。故加强在职培训就成了当务之急。由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农业部一起核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农村在职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建立健全农村在职卫生人员和在岗乡村医生的培训制度”和“建立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进修学习制度”。因此要建立起“防、治、保、康、教、技”一体的农村医学人才队伍,就要加强在岗培训等制度,研究农村医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在职人员工作能力。

2.3改革医学教学模式,培养多技能型人才

(1)调整压缩本、专科的专业数量,对本专科学生进行“床旁教学”;(2)拓宽专业领域,以农村卫生服务的需求为指导思想,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精选教材内容,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培训。

2.4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政策支持首先严格规范医疗卫生人员的准入和从业条件,其次出台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参加专业培训的相关政策,并投入经费。

2.5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设相关课程,增强学生爱农村、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从思想源头上确保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农村医学人才虽匮乏,但如果能形成清晰而完整的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划,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则农村卫生事业必能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因此农村医学人才的培养是保障农村人口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吴苏芳;谢卫华;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医学教育现状和对策;中国电力教育,2009-5

农村医学培训范文3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继续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 4156(2012)04-021-02

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为了了解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人力资源现状和乡村医生对医学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笔者在2010年3月对齐齐哈尔医学院2008级“村村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齐齐哈尔医学院2008级“村村通大学生”班的学员,这些学员来自于齐齐哈尔市七区九县各个村的基层卫生所,他们的愿意和需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统计的方便,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实际回收100份,应答率为100%。

(二)调查内容

本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行医现状、以往参加培训的情况及其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等,本文拟就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及如何开展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工作展开探讨。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利用2008级村村通大学生培训报到的时间,在班主任指导下统一填写。

(四)统计方法

数据资料由专人以EXCEL软件录入,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在读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

从100名在读乡村医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从学历结构上看,以中专学历为主(占91%),学历水平偏低,知识面狭窄,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六位一体”的医疗服务需求;从职称结构上看,以士级职称为主(占45%),其次为医师职称(占32%),缺乏高职称的医护人员,主任医师仅占2%,还有21%的人未定职称;从执业资格取得情况来看,仅有4%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医师证书,27%的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证书,48%的乡村医生持有的是省或县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资格证。

(二)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情况

1.培训率

调查资料显示,在被调查的乡村医生中,有54%的人参加过县乡两级的短期培训,41%的人参加过县卫校组织的规范化培训,有5%的人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这说明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的培训面有明显的提高。

2.培训内容

乡村医生的岗位培训以医疗培训为主,涉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防保、中医、护理、检验、影像等方面。但培训时间的长短不一,而且这些培训基本上都是以上级要求的为主,村医主动要求的很少,培训效果不是很明显。这说明齐齐哈尔市的乡村医生虽然培训面较大,但培训的力度、深度不够。

3.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

(1)对继续教育需求愿望的分析

调查显示,齐齐哈尔市的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有明确的需求,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力:一方面,由于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增强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人才培养的政策也使他们产生了危机感。但是由于乡村医生的行医方式是亦医亦农,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工学矛盾,50%的乡村医生认为医务繁忙,无时间和精力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影响继续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有24%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合适的继续教育形式和机会,但也有28%的乡村医生认为经济困难是影响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

(2)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

从对培训内容的要求来看,被调查者认为乡村医生在工作中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依次是各种检验报告的判断能力、卫生法规知识、医学心理学知识、人际沟通的能力、信息化的技能等,对于“哪些内容最需要进行培训”,他们的选择依次是常见病、多发病的最新诊断治疗进展知识(占76%),医学新知识、新技能(占44%),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占43%),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占21%),药理知识、中医知识、妇幼知识(占12%)。

(3)对继续教育培训地点及培训方式的要求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希望通过培训更新医学理论知识,更希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医疗水平,因此,在愿意参加继续教育的乡村医生中,有42%的人希望培训的地点选在医学院校,有54%的人希望培训的地点在市级以上医院。从培训方式上看,乡村医生对临床进修的兴趣最大,占总人数的83%,其次是学校培训研究,占36%。

(4)对继续教育的频次和培训时间的需求

接近一半的乡村医生认为每年一次的继续教育培训是可以接受的,而且58%的乡村医生认为每年的培训时间以2个月最为适宜。

三、讨论

(一)做好继续教育的宣传工作,帮助乡村医生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虽然大多数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表现出了强烈的愿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医务繁忙或经济困难等方面的因素,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当工与学出现矛盾时,继续教育的时间和质量就很难保证。乡村医生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健康和农村卫生工作的成败,《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中提到要“保证至少每两年一次的培训”,使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到了有法可依的高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应积极为培训在时间、经费、教材和师资等方面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确保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

(二)提高、完善继续教育的有效方式和内容

医疗卫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当前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为农民看好病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建议如下:

1.对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方式应以学历教育和临床进修为主

为满足提高乡村医生临床诊治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需求,对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应采取的培训方式应以临床进修为主,让乡村医生短期脱产到市、县等医疗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医疗仪器先进的各级医院进行临床进修,这是提高乡村医生实际业务水平的最佳途径。

2.培训内容应考虑系统性和实用性

农村医学培训范文4

1 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及配置不平衡等问题,是普及农村基本卫生服务的主要障碍。

1.1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乡村卫生人力资源总体数量不足,社区医生特别是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人员相对不足,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农民就医的可及性。据《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从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资源来看,至2007年末,全国农村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4人,其中医生0.93人,护师/士0.55人。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由1990年的1.38人下降到2007年的1.06人。这些数据表明,直接面向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在农村地区每千农业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仅为0.93,在村卫生室则更低。农村卫生人员执业化程度较低,医生尤其是执业(助理)医师过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中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执业资格,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要求。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3],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医生,尤其是乡村医生执业化进程。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医护比标准是1:2,而从我国医生和护士配置情况来看,乡镇卫生院的医护比仅为1:0.7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显示我国基层卫生机构医护配置的不合理性。

1.2 卫生人力资源质量不高,卫生队伍不稳定 我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卫生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缺乏业务骨干和后继人才,高级卫生人才短缺。表现为人员构成比例不合理,以中专学历为主,职称以初级为主,技术力量薄弱,专业能力不强;素质差,乡镇卫生院仍有较多的非卫生专业人员,先上岗、后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调查资料显示[2],2005年在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员中,本科学历者仅占2.2%,大专占20.3%,中专占58.7%,中专以下占18.7%;正、副高级职称仅为0.8%,中级职称也只占13.0%,初级职称占到40.6%,不符合WHO推荐的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高、中、初级职称1:3:1的比例标准。学历、职称偏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居民难以享受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基本卫生人力逆向流动使人员的素质能力越来越差,乡镇医院好医生流向待遇好的城市大医院:新毕业的专、本科生不愿到条件艰苦的乡镇卫生院工作。而乡镇卫生院由于体制、条件、编制的限制,不能引进需要的人才和及时补充技术力量,形成“留不住、下不去”的卫生队伍不稳定现象[4]。

政府投入不足,乡镇卫生院经费短缺,人员工资不能足额发放。乡镇卫生院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人员的培训,由于缺乏长远和短期的培训计划,医护人员长期得不到新知识的培训、进修和深造,必将使诊疗技术水平下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此外,医学培训或继续教育内容仍以医疗为主,短期培训居多,卫生普法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培训或教育过少,造成乡村医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层次浅[5-6],这些都影响着人员素质的提高。

1.3 卫生人力资源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年龄断层 从总体上看,卫生人力资源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员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占到51.3%[2],人员整体呈现年轻化,而中年成熟卫生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偏少,不到20%,存在年龄断层问题。

1.4 医疗与预防保健人员结构不合理 乡镇卫生院是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综合的机构,但仍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多为医疗部门分流人员或非卫生技术人员,严重影响预防保健工作的质量[7]。

2 对策与建议

2.1 制定规范的农村卫生人员的准入标准 高素质的卫生人才有助于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的质量。因此,国家应建立规范的农村卫生人员准入机制,对农村卫生人员严格要求,规定其必须在医院实习一定年限后才能成为执业医生,以逐步改善农村地区基层卫生机构的人员结构。但目前我国《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的准入标准过于宽泛,这将影响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目标的达成。因此,为改善农村卫生人力的素质,在政策制定上要严把准入关。乡镇卫生院医生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见习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对于新进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一定要提高标准,对于现有的卫生人员要鼓励其通过培训考取执业资格,对于多次培训不合格人员实行淘汰制,坚决杜绝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此外,可以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实行聘任制度,根据群众评议、业务水平考核、学历层次、接受正规医学教育及从事医疗工作年限、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时间等方面竞聘上岗,力求选拔出能够胜任农村卫生服务需要业务素质高的技术人员,提高农村卫生服务队伍素质。鼓励上级医疗机构人员特别是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乡村工作,加大人员交流。

2.2 加强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继续培训和临床进修是提高农村卫生人员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基本方式。但是由于受经费条件限制,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不能得到及时培训,从而影响我国农村卫生工作质量。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设立针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经费,可以考虑拿出专项资金拨款到定点的高等医学院校,主要用于农村卫生人才的进修学习和在岗培训,在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重点开展本、专科层次的高等医学教育,这是提高他们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调整医学教育的层次与专业结构,促使卫生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培训内容主要是推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适宜技术,强化面向农村需要的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教育,以农村常见病的调查、预防、适时监控、诊断治疗、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为主,帮助乡村医生建立全科思维方式,提高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能力,每年保证最少60~80学时的继续培训的时间,明确规定每年每人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并监控培训质量,同时加强对现有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并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以鼓励和吸引一批已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为农村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和工作技能,培养适用性强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对农村卫生人员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国家应提供政策支持和必要的经费保障,发展远程教育,提高成人教育的可及性,帮助广大卫生人员通过远程学习的方式,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临床技能水平。

2.3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到农村基层工作 人才是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用人和激励机制,将人才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去。国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和优惠政策,如增加农村偏远地区医生的薪酬待遇、增加农村全科医生培训名额、城市全科医生到农村工作提供安家费、增加农村全科医生退休后工资和医保比例等,以鼓励更多的卫生人员到农村工作。同时,国家还应采取有力的政策,吸引优秀的医学毕业生到农村行医,如规定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在获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分期分批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1~2年;在农村学生中进行定向招收医科大学生,减免其部分学费,毕业后回本地区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工作;改善农村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和人员的工作环境;加强基层和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和毕业后教育。建立按岗、按任务、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对在岗人员的工作态度、能力和业绩等进行综合评价,把考核结果作为提拔、晋升、聘任、评优、培训、薪酬分配等的依据。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应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条件,稳定技术带头人队伍。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到农村工作的积极性,只有具有较高水平的医生扎根乡村,才能形成布局合理、方便可及和价格低廉的乡村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良性循环。

2.4 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制度 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坚持城市卫生技术力量支援农村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优良传统。这种制度要求城市医院要选派医务人员,轮流定期到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帮助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搞好传帮带,提高卫生服务水平;还要求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有在农村卫生机构工作半年至一年的经历,这将有助于缓解农村长期缺乏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和高水平的卫生服务技术的现状,有利于较快地改善和提高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增加广大农民对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

参考文献:

[1]毛宗福.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的管理及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3):140-144.

[2]国家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40-34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2,9(3):2-3.

[4]沈林,应心,李水根.卫生人才流动面面观[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96(10):593-594.

[5]谢昀,赵军,朱丽萍,等.村医队伍及其卫生服务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4):12-13.

[6]陈琦,梁万年,孟群.我国中部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6):21-24.

农村医学培训范文5

基层医疗水平已不能适应人民健康需求

据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副会长殷菁介绍,至2011底我国有乡镇卫生院37295个、卫生技术人员98.1万人;村卫生室662894个、乡村医生112.6万人。作为最基层的卫生工作者,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农村医疗卫生第一线,在提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维护和保障农民健康等方面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广大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在迅速提升,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

据统计,目前乡镇卫生院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为5.3%,在村卫生室具有执业资格的只有14万人,仅占从业人员的11.6%。

开展公益培训,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素质

加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尤其是乡村医生业务素质和临床技能显得尤为迫切。为此,中国农村卫生协会联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以岭药业共同开展“健康乡村中国行——全国基层卫生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工程”大型公益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的业务素质与临床技能水平。培训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尤其重点培训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

公益培训使18万乡村医生技能提升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长朱庆生十分感谢以岭药业对“健康乡村中国行——全国基层卫生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公益培训的鼎力支持,他强调,一定要培养好师资,分3个层次,即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层次不一样,培养的人员水平不一样,所以对师资的要求、对教材的要求也不一样,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

安排师资培训225场,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练掌握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卒中、糖尿病、心律失常等临床常见病的诊疗技能,提升临床理论水平,能够指导下级医生对上述疾病的诊治,并能承担基层医生的相关培训工作。安排基层医生培训6000场,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基本掌握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卒中、糖尿病、心律失常等临床常见病的诊疗技能。提升临床理论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村居民。

通过3年的培训,覆盖全国1000个县、5000个乡、100000个村,将使18万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生提升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能力,并对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肿瘤等也有相当的治疗水准,真正实现预防疾病在基层,非急危重症的治疗也能在基层完成的目标。

链接

“健康乡村中国行”支持单位——以岭药业

农村医学培训范文6

一、项目目标

2011-2012年,利用两年时间,对我市乡村医生开展以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的岗位培训。旨在通过培训更新乡村医生服务理念,普及和提高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逐步建立一支能够满足农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使农村居民能够就近获得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居民身体健康提供人力支撑。

二、培训安排

(一)培训对象

全市所有纳入设置规划的村卫生室中,已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经市卫生局注册后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在岗乡村医生。

(二)培训内容

按照卫生部《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和《省乡村医生在岗培训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为乡村医生开展常用卫生政策与法规、临床基本技能、急诊急救知识与技术、传染病管理与防治、合理用药知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等内容的培训。

共培训120学时,具体培训内容以《乡村医生岗位培训教材》(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已下发)为准。

(三)培训方式

本次培训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培训形式、统一考核标准。采用集中视频培训为主,配合定期的专家面授辅导和网上专题复习的形式。

将集中培训教学点设在各镇(街道)卫生院,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学员开展学习。委托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将培训内容制作成视频课件,采用乡村医生易于接受的情景教学、互动式教学、故事性切入、访谈式讲解、病例讨论、技能操作正误对比多种模式,使用视频教学服务器和电视机连接播放,即可完成课前讨论、课程讲授、课后测试等培训环节,并为每个学员配备一张学员卡,用于刷卡记录考勤和课后测试成绩等数据,通过远程网络数据管理系统,配合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学员培训出勤情况、考核成绩等相关数据统计。原则上每两周集中学习一次,每次6个学时。

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同时提供培训内容网上同步学习,学员可通过学员卡号登陆网站,根据集中授课接受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每年组织邀请了解基层情况、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或卫校教师,针对视频教学略显薄弱的实践操作和临床思维环节进行面授辅导,辅导次数不少于两次。

(四)培训时间

2012年至2012年,分两期完成。

(五)培训考核

对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进行统一考核,考核成绩由统考成绩和平时成绩(培训与学习情况)两部分组成。培训结束后,由市卫生局负责组织统考,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平时成绩由视频教学管理系统中的考勤成绩和课后测验成绩以及教学管理员提供的考勤记录表组成。考核合格后,授予集中培训学分20分,发放《市乡村医生集中培训学分证书》,并将考试、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技术档案,作为其年度业务考核、执业注册与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对参加集中培训学时数不足80%的学员,取消其参加统考的资格。

三、组织管理

加强乡村医生岗位培训是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确保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职责与任务

1、卫生局:卫生局为乡村医生培训组织工作的枢纽环节,在市卫生局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委托教学单位做好辖区内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组织、考核、督查和总结等工作。每月将各教学点培训和管理情况汇总并报市卫生局。

2、镇(街道)卫生院:为培训组织的基础单元,是培训组织实施的最重要一环,应提供专门场地和设备用于培训,实行院长或管理员负责制,严格按要求组织落实各项培训活动(具体要求和职责见附件),每月上报一次培训情况。

(二)考核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