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运营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运营基础范文1
近日,互联网巨头谷歌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推出互联网宽带服务Google Fiber(谷歌光纤),正式涉足基础网络领域。谷歌承诺,该服务的互联网接入速度要比传统的美国有线电视及电子通讯公司的服务快100倍。同时,新服务将具备多种特性,如用户可一次性录制8部电视剧,并存储最多500个小时的高清节目等,此外用户还可使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作为语音激活遥控器。
据悉,谷歌从2011年开始在堪萨斯城投资铺设光纤,并曾在2010年邀请各大城市帮助找出愿意参与该项目的社区。此次正式推出互联网宽带服务Google Fiber,意味着谷歌的布局已初步完成。在业内人士看来,此举标志着谷歌作为互联网企业,正式开始进军基础电信领域。
无独有偶,国内“企鹅”腾讯最近的新动向,也让电信运营商异常不安。腾讯近期推出了微信最新4.2版本,该版本新增的实时视频/语音通话功能,具备了与Skype等类似的网络电话(VoIP)服务功能。而在此之前,微信能够实现的语音功能还不是同步的,与电话通话还有着较大的区别。
有观点认为:谷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将触角伸至基础电信领域,意味着传统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承受更多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威胁。未来双方的“势力范围”将会越来越模糊,而电信运营商在这样的冲击之下,该如何应对挑战,让人担忧。
互联网冲击波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和基础电信运营商有了更多的交集。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进入基础电信领域的政策环境也愈加宽松。工信部此前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的领域和五项措施,意味着电信业正式对民间资本亮起了“绿灯”。其实,在政策大开方便之门之前,互联网对电信基础领域的“入侵”便有了端倪。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IM规模水涨船高。而移动IM短信、通话、朋友圈等丰富功能,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彩信甚至语言通话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今年上半年,中移动短信使用量为3742亿条,同比大减约49%。另一方面,国内移动IM市场却是增速喜人。根据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移动IM用户规模达4.45亿,比2011年底增长了3005万,增长率为7.2%。
移动IM规模的激增,源于其为用户提供了比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短信、语音产品更高的价值。微信等移动IM产品均可以在网络上免费下载,即使是下载至手机客户端,用户使用之时也只需要支付少量的上网流量费用。此外,目前诸如微信等已经具有实时免费语音对讲的功能,让用户可通过手机即时在线语音聊天。这样不仅能够满足用户最基本的通信需求,还能帮助用户大大降低相关的通信费用。
美国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Mavenir Systems委托英国独立调查机构Mobile Squared对全球31个最大的移动运营商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成的运营商都表示网络通信软件导致它们通话和短信收入下滑,更有3/4的运营商对未来移动应用带来的冲击感到担忧。
正是因为移动IM备受追捧,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也加入到移动IM的战场中来,包括米聊、360口信、盛大KiKi等在内的一大批新秀轮番登场。尽管目前这些后来者还不能像微信一样,有足够的实力和手机飞信叫板,但这一领域的竞争之惨烈由此可见一斑。
围追堵截
事实上,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加快了在移动IM领域的动作。比如中国移动的飞聊、中国联通的沃友、中国电信的翼聊。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认为,运营商的跟进顺理成章:“现在,互联网企业和电信运营商有相互渗透的趋势,在微信等产品对运营商诸如短信、彩信等传统业务形成威胁时,运营商推出自己的互联网产品形成对抗就成了自然之举。”
然而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互联网企业的“霸主”地位无疑让运营商有苦难言。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IM注册用户的市场份额中,手机QQ用户占据了半壁江山,达到49.4%,远远高于位列第二的手机飞信——其市场份额为23.1%,腾讯微信用户排名第三,占15.2%,来势汹汹。
在业内人士看来,电信运营商有着强大的财力和丰厚的资源支撑,然而,其推出的移动IM产品却收效甚微,这与电信运营商骨子里缺少互联网基因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电信业长期以来处在体制内的温床所滋生的封闭与垄断之中,这与天生就带着开放和竞争烙印的互联网有本质的区别。与此相比,倡导开放模式的互联网更能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一般来说,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其生产力的效率要远高于一个垄断和封闭的市场,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不过是再一次对这个普遍真理的佐证。”中国移动研究院陈志刚坦言。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电信运营商在经过最初的移动IM产品尝试之后,开始进行深度的探索和努力。
以中国移动为例,此前为应对移动互联网冲击所建立起来的基地,目前正在酝酿进行公司化运营。由广东移动牵头,成立独立的互联网公司,并拥有自己的董事会,将几大基地从各个省公司中剥离归入其中。
中国电信为了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同样开始了脱离体制的探索。继中国电信天翼视讯资本独立运作之后,“爱游戏”基地也正式步入公司化运作阶段。
顺势合作
不仅仅是国内,国外基础电信运营商同样面临着来自移动互联网的挑战。而各国对于移动IM产品,态度大不相同。
在俄罗斯、中东、印度以及荷兰等多个国家与地区,与微信功能类似的Skype等网络电话(VoIP)就惨遭封杀。韩国监管机构目前也已经批准该国的移动运营商们对over-the-top(OTT)VoIP应用程序的使用进行额外有效收费,或对其进行完全限制。
基于国际先例,有观点认为,国内基础电信运营商可以借鉴国际做法,至少可以效仿韩国对VoIP应用程序的使用进行额外有效收费。
2010年末,中国移动总裁李跃低调造访腾讯,并与马化腾会面,坊间有消息称,李跃就腾讯“移动QQ以极低的代价吞噬移动GSM网络流量”问题和马化腾直接交涉,要求该服务另行计费或改变分成方式。但此后双方皆出面否认该传闻。
在上海某知名VC的投资经理王竹看来:“传统电信业务的领地逐渐被移动互联网数据业务蚕食,这已经是大势所趋。真要限制是可以的,在技术上没有难度,只是如今的情势和当年不同,像欧洲的沃达丰等世界一流运营商,也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产品和业务,盈利模式有重大转变。”
互联网运营基础范文2
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的男主角温特沃什米勒恐怕根本没想到自己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这部没有在任何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能如此收到中国粉丝的狂热追捧,要完全拜互联网所赐。不仅仅是《越狱》,包括《24小时》、《疯狂主妇》、《迷失》、《CSI》等各类热播剧目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便利获取。今天,大量的免费数字产品,包括流行的电影、电视剧、歌曲、图书、软件,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得到。互联网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数字产品获取与下载渠道,而其中相当部分是免费获取。正如互联网思想家克里斯安德森所说“数字产品迟早将变成免费产品,并可以从免费中赚钱”。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已经越来越娴熟面对免费经济的挑战,创造出大量的全新免费经济盈利模式,如免费下载加广告收费、部分客户免费加部分客户收费、部分时间免费加部分时间收费等等,数字产品的免费化浪潮已经不可抵挡。
在这样的商业游戏中,一个日趋免费化的数字产品分发时代已经出现,各类商业力量都致力于降低各个分发环节的成本,客户也在免费习惯的培养下不愿意再回到高分发成本时代,网络管道的价值就在这样的挤压过程中不断贬值。这对电信运营商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今天,电信运营商网络带宽的50%以上都被不断流动的免费影音等数字产品所占据。但这种免费流动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大部分以各种不同方式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所占据,而并没有流入到承担管道职责的电信运营商的囊中。电信运营商赚到了承载比特的管道钱,但对于每个比特开采、挖掘、衍生的钱基本没有赚到。电信运营商的话音、宽带等传统核心业务,在逐渐成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低成本支持工具的同时,商业价值被大量掠夺已不可避免。从管道运营到流量运营,电信运营商在各方挤压、掠夺之下不进则退。
每天晚上,在各类互联网社区、游戏、论坛之中,都充满了攒动的人头与亢奋的激情。象联众这样的知名游戏网站,夜间有几十万人同时在线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不仅简单的驻留在线上,同时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娱乐自己。在这样大规模聚集的虚拟社会中,隐藏着诸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包括由于社区化交往带来的虚拟礼物、展现自我所必须的虚拟表情服装、定向投递于某类特征集中人群的广告、购买游戏道具与装备、人与人之间的物品交易等等。所有以上模式,都依赖于大规模、高度黏着的人群在线,依赖于在线人群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为降低用户的沟通聚集成本,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不遗余力地引入了大量软件工具或即时通信工具,这些工具大部分具备支持VOIP、在线视频、多人社区、信息交换等功能,其数量之丰富、功能之实用,对电信运营商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些廉价甚至免费的应用,不仅形成了对传统电信网络管道价值的冲击,对电信运营商自己推出的诸多基于电信网的新型融合业务也呈现出强有力的替代掠夺。
2008年10月,美国第一大交友网站MySpace在即时通讯工具中集成Skype的网络电话功能,以进一步增强社区内客户的便利交流与顺畅体验。2009年2月,诺基亚开始在N系列手机中全面集成Skype,其中N97手机用户将能够利用3G和Wlan技术拨打和接听免费的Skype到Skype语音电话,以及费用低廉的Skype到固网和手机电话。正是在多种商业力量的驱动下,大量基于互联网的廉价甚至免费IP技术被频频采用,用于支持互联网时代以人气、注意力和交互性为核心的免费化商业模式。
面对互联网应用咄咄逼人的价值掠夺,电信运营商需要重新考虑并改造自身的价值来源。其中的重点在于,围绕客户体验的完成过程,通过自有及合作资源,把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交付物与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的社区、游戏、内容等交付物进行整合,成为客户数字体验的完整服务提供者。例如,和黄公司始终围绕客户数字体验的完整性需求,充分集成互联网领域的重要流行性应用,使自身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领跑者。
2008年11月,和黄公司在名为INQ1的“社交化手机(Social Mobile)”设计上,在具备通讯簿、短信等手机传统功能的同时,集成了包括Facebook、eBay、Windows Live Messenger以及Skype在内的各种应用。完全基于客户整合体验的设计,使INQ1在后台与Facebook等网络引用保持自动同步与融合运用,用户可以在使用语音功能的同时,保持Skype、MSN持续在线。2009年6月,和黄公司表示将在圣诞节购物季期间推出Twitter微博客手机,该手机内置了Twitter的微博客客户端软件,可以让用户方便使用当下互联网最流行的应用-Twitter。通过和黄的案例可以看到,在应对互联网力量冲击的同时,电信运营商可以借助终端、业务与应用的融合,构建客户数字体验的整体解决方案,使电信业务与互联网应用成为密切衔接的客户体验互补品,以合作而不是竞争的方式实现各自的价值增长。
除了以完整数字服务提供,避免价值被掠夺之外,电信运营商还可以通过成为ICT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对各类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运作过程提供全程支撑服务。从提供IDC服务、云计算服务到安全管理服务,从提供计费支撑、客户管理支撑到服务支撑,从提供下载及使用门户、应用布放到汇聚提供,电信运营商可以将自身定位于城市水、电、煤、气、路等基础设施供应商的角色,以完整精细的支撑服务成为互联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到开发新增商业价值的过程中去。
例如,2009年4月,Vodafone在组件网站WidgetZone上推出一款全新的软件开发包,包含了几乎所有可用于开发Vodafone手机应用的程序工具。这个软件开发包包含一个WidgetPackager开源应用,此外还包含一个Opera桌面浏览器,用于远程调试和开发。2009年5月,Vodafone宣布将为互联网应用开发者提供移动互联网应用API,如用户的位置信息、用户的计费信息等。再例如,英国电信通过开放的Mash up,即通过Http访问开放应用程序接口的网络服务应用,提供一项“I’m hungry”业务,英国电信把客户的位置信息开放给互联网应用开发者,开发者的应用可以帮助用户寻找最近的餐厅,并通过语音或短信预定座位。以上这些案例举措意味着,电信运营商通过把自己的基础资源与能力进行开放,供外部力量所调用,将逐渐将成为互联网商业力量生存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更加持久与低风险的生存与发展。
作为面向互联网发展的滔天洪水,除了定位于数字体验整合者和生态体系支撑者的角色,以合作代替竞争之外,电信运营商在一些处于核心应用方面,必须有敢于直面竞争的勇气与大胆赶超的魄力,并善于结合自身优势造就差异化,在正面战场与挑战者直接开火,成为关键互联网应用的差异化开创者与赶超者。
首先,用户的互联网身份识别、认证与应用领域,是电信运营商需要进入的。如同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的基础身份识别是通过身份证件的身份号码。在电信网络中,用户的基础身份是通过注册的电话或手机号码。这些基础的ID掌握往往是企业控制产业价值链的关键所在。而互联网领域的基础身份识别、认证也同样重要,它决定了在互联网复杂应用背后对每个用户的基础定位与理解。未来电信运营商的用户数据系统将是客户物理社会身份信息、电信网络社会身份与行为信息、互联网社会身份与行为信息的总集成。在互联网身份识别认证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即时通信应用。即时通信身份是在海量应用中唯一识别用户的基础标识,即时通信业务通过对用户的注册与身份认证管理,成为了后续互联网应用的基础环节。在即时通信领域,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发挥固移融合优势、运用丰富的业务关联、不断挖掘集成的用户数据信息,建立在这个应用领域的独特差异化竞争优势。
其次,带有用户人际关系网络的应用领域,具有与电信网络类似的网络效应,同时也是使用户的得到庇护、渴望发言、寻求联系等心理诉求等以实现的主要手段,也同样是运营商需要考虑进入并重点运营的。开心网基于既有海量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后续增值游戏开发、巨人注资于51.com寻求实现社区化游戏、淘宝逐步挖掘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交易价值,都说明了人际关系挖掘的商业价值。尽管,当前人际社交网络应用的商业价值未完全得以凸显,但相信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商业价值的充分发挥,电信运营商对于客户的保有与开发,一定系于对于人与人的关系理解与运用之上。
第三,兼具用户较高注意力吸引、较多时间精力投入、较大钱包份额支出的互联网应用领域,往往隐藏了大量的电信运营业转型增长的新空间,电信运营商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对重点应用领域大胆进入开掘。例如,电子商务业务不仅是客户购物支出钱包份额的重要切割手段,也是衔接买方大众用户与卖方企业用户的基础平台,有利于发挥电信运营商跨客户群的全业务运营整合优势;再例如,融合娱乐业务是占据年轻客户时间份额与钱包份额的重要手段,包括各类支持跨终端、跨网络的游戏、影视、音乐、休闲业务等。如果在多终端与多网络中实现融合的无缝体验与高品质的体验质量保证,既是客户融合数字娱乐体验的需求,也凸显了电信运营商的差异化品质优势。
互联网运营基础范文3
去年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快发展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作了部署,并明确了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路线图、主要目标和任务。毫无疑问,它吹响了我国进军下一代互联网的号角。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运营商、软硬件设备提供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广电、电力等要协调配合,为建设起产业体系而共同努力。实事求是地说,其中的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服务运营商在下一代互联网上必然有一轮新的博弈,有合作也有竞争。其核心问题是:
究竟谁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服务的主力军?
众所周知,自从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新的终端运营商、互联网服务运营商推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以电信运营商主导的“无线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被打破,电信运营商逐渐被挤到成为“传输管道”。曾经是终端制造商的苹果公司联合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广大用户,构成了一条几乎独立的新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而电信运营商成为边缘化的“傻管道”。互联网服务运营商留给电信运营商的是投巨资建设基础设施,以满足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它们的利益最大化,而数据、视频的爆炸式增长已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压力。有人估计,如此发展下去,三年后全球电信运营商将进入全面亏损阶段。从发展的速度和获利的性质来看,与互联网运营商相比,电信运营商在投入与回报关系上出现倒挂,也就是说在移动互联网的整个产业链上出现了问题。如果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中不给予解决,将直接妨碍产业链的发展。
本文所讲的“下一代互联网的主力军”,并不是指上世纪末电信运营那种垄断型的老大,而是希望电信运营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新型主力军,不仅一如既往地投巨资建设好基础设施,而且努力为广大用户提供创新型的各种服务;不是靠垄断,而是靠竞争,靠核心竞争力,靠技术和运营创新,努力把终端运营商、互联网服务运营商、软硬件提供商等各个部分以利益法则团结在自己周围,为它们也为自己的发展创造优良条件,实现协调配合、共同发展。
要做到主力军这一点并不容易,更何况这一问题几乎是全球性的。那么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有没有可能突破这一难关,走出中国电信业自己的路子呢?相信广大运营商及其全体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智慧和实力做到这一点。下面是笔者的看法和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2电信运营商的“DNA”是可变异的
当人们讨论起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运营商现状时,有不少人提出“基因论”(DNA)说,理由是:电信运营商几十年来依靠资源“垄断”,形成的多层次管理架构庞大而复杂,商业模式落后,系统在技术上复杂,标准过于细微而繁杂,加上多层次的规章制度,改革起来十分困难,也极大妨碍了创新。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依靠充分的商业竞争、新的商业模式、简练的互联网架构和标准,创新很容易被采纳并可迅速推广。它们把用户作为真正的上帝,并把发展用户放在第一位,用利益法则组成新的产业链,且无传统包袱,因此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成功。看起来二者走的确实是不同的道路,具有不同的“DNA”。
现在的问题是:电信运营商的“DNA”可以变异吗?或者说可以改变并适应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要求吗?答案是肯定的。从理论上说,企业的“DNA”还不是生物的DNA,而生物DNA也是在不断变异之中,更何况企业是由智慧的人来领导的。比如IBM,就是由一家计算机制造商的百年老店(DNA?)而成功转变成现代电信服务业的领头羊。而大家都十分敬佩的乔布斯,他的苹果成功之前也有过多次重大失败(是不同DNA吗?)。柯达公司的破产,不是照相和视频技术让它破产,而是它拒绝变革,不相信“数字视频”技术能击败它的百年“胶卷”老店。可见电信运营商必须彻底放下包袱,不能长期沉浸在对“垄断时代”的美好回忆中,而是要面对现实,从人力资源管理、为民服务商业模式、技术等多方面作一次适应下一代互联网的彻底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未来的成功。
3电信运营商要创建新的智能管道
建设智能管道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全面改革和升级电信基础设施,特别是在设计、建设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时,一定要建设成智能的管道,智慧地管理、应用和运作支持的新系统,让个人、企业和政府都欢迎。下一代互联网实现的智能管道是通过合理利用管道资源,提升管道利用率,让成本和使用费用下降,让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受益,并且让用户体验增强,形成一个完全新的运营生态系统。它能包容更多的互联网服务运营商、内容及软件开发商以及设备制造商,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实现互利互惠的新型泛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链。
4电信运营商要建设“为用户服务的前导”――智慧浏览器
下一代互联网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争取用户、扩大服务之争;因此如何把广大电信和互联网用户团结在自己周围,建设一个智慧的浏览器是重中之重。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信息提供商和电子商务网络都知道要在第一时间把用户吸引到自己的运营系统中,在这方面电信运营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电信网络是用户各种服务的第一会见者,电信运营商是ICT产业链全部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尽量实现或协助全程服务)。一个智慧的浏览器不仅可以率先了解和引导用户需求,而且能协助用户使用各种服务。
可惜的是,至今电信运营商尚无一个智慧的浏览器能与互联网服务运营商(Apple、Google、RIM、腾讯和Sina)的浏览器相比,但这件事情再难也要做。
5电信运营商要建设好下一代互联网的智慧的基础网络
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在建设基础网络时不能只考虑电信企业利益,还要想到所有用户(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利益,特别是要考虑到竞争对手――互联网服务运营商的利益。电信运营商千万不可以依靠“垄断资源”制约对方,相反在建设基础网络时还要为对方“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着想。下面举出一个创新的网络技术,它可作为实现上述思想的实例。
一种基于NDN(命名的内容分发网络)的互联网新媒体内容的分发架构,是一种用存储空间换取时间的架构,在互联网各个节点服务器上加上一定数量的存储器,并设计一些智慧的算法,把用户需要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分发到离这些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存储器上,从而避免了大量重复的数据在长途骨干网上传输,降低了各种服务传输费用,提高了QoS,可见它是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用户共同的企盼。当然还有很多新的技术,它们会极大提高传输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这些将对所有用户(包括互联网各种用户)有利。这些技术不仅不会降低电信运营商的收入,相反由于价格低廉、质量提高,反而用户量会猛增,让电信运营商总收入有可观的提高。
互联网运营基础范文4
【关键词】运营商 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营销 云计算 表层流量经营 能力生态圈
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网络革命,2.0成为了互联网领域革命的代名词,iPhone的到来带来了终端的2.0时代,社交网(SNS)的成熟标志着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则开启了电信由通信服务到信息服务的移动互联网2.0时代。技术发生变革,行业壁垒被打破,电信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电信运营商的角色正在由原来的通信服务商逐渐转变成信息服务商,凡是与信息服务有关的都有可能成为运营商的盈利点;其关键在于运营商如何整合行业中的上下游资源,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1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的冲击
1.1 对语音、短信业务的冲击
语音和短信业务一直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今,互联网巨头、终端生产商正联合起来蚕食鲸吞这块蛋糕。在国内,米聊官方公布,截至今年7月底,米聊注册用户1700万;今年3月29日,微信注册用户过一亿;至今,新浪微博用户数超过1亿。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双向、即时、低流量、免信息费,有的还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如显示实时输入状态和Lbs信息、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等。在国外,谷歌之音(Google Voice)和FaceTime也正以VoIP的方式在传统话音领域强劲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视频、话音和短信在许多领域取代并旁路了电信运营商传统的语音、短信业务,并且往往只会消耗少量的网络流量。
1.2 对数据接入、流量收入的冲击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运营商数据接入比例及数据流量的大幅提升,但是所带来的数据接入及流量的价值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整体价值中的占比却呈下降趋势。
以中移动为例,2010年数据量同比提升112.3%,而接入收入仅增长49.4%,量收失衡带来巨大的成本及网络负荷压力。而中国电信2010年宽带流量是2004年的41倍,宽带接入用户数是2004年的4.9倍,宽带接入业务收入则仅是2004年4.6倍。这都表明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中正在日渐被“管道化”、边缘化。
1.3 对内容业务的冲击
移动互联网为内容服务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内容服务收入占比越来越大,而在该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运营商正面临来自服务提供商、互联网巨头和终端制造商的强力挑战。互联网巨头谷歌(Google)通过向手机厂商和内容开发者提供开源的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内置自身丰富的互联网应用,构建“免费移动互联网+广告收入”的后向收费商业模式,打造移动互联网的产业联盟。
终端制造商依靠“终端+OS+服务”而成为整个产业链的关键,在应用商店的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所构建的“前后向收费模式”,使得在产业链中除运营商之外各方的利益都得到均衡和保障,成为应用商店(AppS)成功的基石。而运营商正因对内容服务的失控而离原有的产业链主导地位愈来愈远。
2012年1月中国应用商店应用数量及增长情况见图1:
1.4 对业务和商业模式的冲击
移动网和互联网的结合,给用户需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的语音交互发展到无时不在的个性化的信息交互;因而也导致了移动互联网业务模式的变化,业务不再是单一地提供网络能力,而变成“网络能力+信息内容+服务”。运营商无法再独家完成业务的提供,必须将自身的能力开放出来与第三方合作才能形成完备的业务全流程,“用户+运营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将构成相互渗透的双边乃至多边的市场模式。运营商的收入也不再仅由用户规模来决定,而是与信息服务息息相关。
1.5 技术变革带来的冲击
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的主要服务模式包括:
(1)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如:Amazon;
(2)PaaS(平台即服务),如:Google App Engine;
(3)SaaS(软件即服务),如:Salesforce。
在云的模式中,计算能力资源放在云端,资源具备弹性化、池化、虚拟化和分布式共享等能力,用户由客户端或界面通过互联网获取资源或实现信息交互,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付费。
移动互联网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服务正在按云的模式部署,许多业务也正在按云的模式实现,用户透明地调用各种能力资源成为可能,技术变革的结果导致运营商正在成为提供底层流量传输的“管道提供商”。
2 移动互联网的运营策略
2.1 营销模式和商业模式
传统媒体的价值链大致为:信息—内容—广告—商品—消费,互联网营销的价值链中,这个链条被大幅缩短或替代。传统的电信营销模式是以实体渠道为主,而互联网营销模式正以其低成本、随时随地、高速、更加规范和易于统计、互动性、海量以及私密性等特点在众多商品市场上尽显,短时间内涌现出大量成功的模式,如病毒式营销、博客/微博营销、SNS社区营销、团购营销和秒杀营销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需求信息化、社会化,电信运营商应放低姿态面对信息服务的合作者,以通信需求为基点向外有序延伸,将传统的电信营销模式与互联网营销模式有机结合,按互联网的营销模式设立专门的营销机构,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信营销模式。
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应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前后向收费商业模式,结合电信的前向收费特点和优势,构建灵活的前向、后向、前向+后向的商业模型及对策,通过深度挖掘用户数据,分析个性化需求,开放电信能力,为信息服务从业者提供基础数据和服务能力,以此来形成自身的信息服务生态圈,通过标准化约束,形成成熟的双边乃至多边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
2.2 经营策略
在移动互联网数据日益占据统治地位的背景下,收入与流量逐渐失去关联性,高价值的表层流量为信息服务提供商所控制,运营商要避免“管道化”就要主动进军表层流量的经营。运营商具有网络、信息业务、渠道、客户和终端的一体化运营能力,基础网络运营能力(计费、接入管理、鉴权、定位信息、呼叫控制、用户状态)是其所独有的能力,是构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而覆盖范围广、服务质量高的渠道和客服资源(收费能力、推广能力、售后、认证、关系维系、用户数据采集)则是其所独有的资源。所有这些,包含了用户全方位的数据轨迹,具有可感知、深度个人绑定及真实性,并可实时干预而产生新的价值(图2)。
电信运营商应以上述数据为筹码进军表层流量的经营:
(1)进行深度数据挖掘。据此分析用户行为,为业务开发提供指引,提供开发者需要的数据。另外,运营商的BOSS数据是独有的,具有权威性和唯一性,对开发者有天然的吸引力,可以利用来产生价值或作为合作的筹码,从而介入业务生成的各个环节,进行表层流量经营。
(2)开放基础电信能力、运营能力。以适当的方式向开发者提供这些能力,从而将电信能力嵌入信息服务的流程中,深度参与到表层流量的经营中。根据Mariana Group对开发者进行的调研,开发者最需要开放的电信能力中,排名前三的是计费信息、位置信息和用户配置文件数据,见图3:
(3)利用位置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在移动互联网的价值体系中,运营商处于不可或缺的核心位置。其一,可以发挥位置优势,聚集多领域的资源和能力,整合各种信息、内容和应用,将不同的主体提供的各种业务和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提供给客户,从而满足客户泛在化和一体化的需求;其二,利用位置优势加入到平台标准的制定和建设中去——该平台用以聚合业务以打通个性化需求识别、个性化产品生产和个性化匹配/分发三个环节;其三,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深与互联网内容/应用巨头以及第三方应用/内容/游戏开发商的合作。
2.3 能力生态圈
电信运营商应以云计算为突破口,构建能力开放PaaS层,以PaaS能力开发为核心,提供ICT能力开放,构建产品资产库,形成产品孵化环境,通过融合IT和CT两类能力,服务开发者、信息服务运营商和最终消费用户,打造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以运营商为主导的PaaS能力生态圈,见图4。
PaaS的能力定位如下:(1)提供统一应用部署、管理监控平台;(2)提供统一的业务开发、测试、导入平台;(3)提供标准化的IT/CT基础能力、技术组件;(4)集成针对行业特征的中间件和数据库能力平台。
3 结论
移动互联网时代,业务需求信息化、泛在化,行业壁垒被打破,终端商、互联网巨头相继进军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的焦点由原来的电信运营商之间变成运营商、互联网巨头、终端商相互之间,而且后二者来势汹汹。运营商必须利用自身的优势,提升流量经营的价值,全面布局,以更开放的手段打造个性化的业务平台和双边商业模式,整合行业中的上下游资源,以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韦乐平. 漫谈智能管道的发展[EB/OL]. [2011-08-23]. .
[2] 李高广,吕廷杰. 电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运营模式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8,10(3).
[3] 王利杰.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行动启示录2011——蝴蝶效应V1.2[EB/OL]. [2011-10-18]. .
互联网运营基础范文5
关键词:转型战略 整合优化 互联网化 未来网络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074-03
雅虎被购了,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Verizon斥资48.3亿美元买下了雅虎核心资产。这场持续了半年之久的雅虎资产收购谈判终于告一段落,后继运营商Verizon将用雅虎既有的客户资源与互联网模式优势与自身转型战略整合优化。运营商Verizon寄希望于利用雅虎的用户群为其创造新的利润,而我们国内的运营商呢?是否依然在转型中徘徊,路在何方……
1 互联网公司攻城略地
近几年BAT的宏大蓝图之一是往线下渗透,用互联网+和O2O将线下的商务与互联网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业务范围拓展以大大超越了当初的想象:移动通信、支付、基金、理财、保险、小贷、担保、金融服务等及基于大量用户背后的大数据应用,几乎已成有产业链布局模式。互联网公司与生俱有基因特性,不断在冲击着各个领域。这些OTT企业都在做很多尝试包括做手机、阿里和京东自建物流;贾跃亭搞电视、手机、汽车乃至房地产行业。每每互联网公司大谈跨界之际,传统行业都人人自危着,生怕被颠覆,因为互联网一旦颠覆一个行业,那真的是如秋风扫落叶,满地尽死灰。回归到传统的通信运营商,对面互联网公司自身的承体者,却是灭他之心不死,Google、Facebook等也曾想介入网络接入业务;亚马逊、阿里巴巴等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领跑;而在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领域,他们已经取得了公众看得到的巨大优势。深信传统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对多的直接碰撞和正面交锋。
互联网公司的特有的基因使得其相比于传统巨头更加快速、灵活、试错路径非常广泛、习惯于小团队孵化新业务从而生长为大业务、更加自由充满创造力。不但如此,互联网公司跟新商业模式一起成长,其企业文化、治理模式完全符合新的商业文明。传统运营商如果不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变化,仍然抱残守缺,就很可能遇到问题,一些能通过转型、革新、调整重新站起来,而另一些则被自重压垮,直至腐烂。这就像物种演化,气候变化后,新出现的物种总是适应新的气候;而老物种要么演化,要么逐渐灭绝。因此运营商要如何学习互联网思维,如何否定自我,如何转型找到出路都变得迫在眉睫。因为无论是全连接时代还是智能时代,必然会重新定义人们的生活,也必然重新定义企业运作方式,这也将会是一种新常态。
2 运营商转型走向何处、路在何方
2.1 运营商传统业务情况
面对OTT业务的攻城略地,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依然以传统通信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他们正遭遇巨大转型压力。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28 499.9亿 min,同比下滑2.6%。其中,移动非漫游、国际漫游和港澳台漫游通话时长分别下滑3.1%、11.3%和12.6%。移动国内漫游通话去话通话时长同比增长0.8%,增速下滑9.9个百分点。
2015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6 991.8亿条,同比下降8.4%,降幅较去年收窄5.6个百分点。其中,由移动用户主动发起的点对点短信量同比下降22.7%,占移动短信业务量比重由上年的45.8%降至38.7%。彩信业务量617.5亿条,同比下滑4.6个百分点。移动短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4%,收入规模减少58.1亿元。
2.2 运营商面对的困境
第一,网络架构不灵活,无法适应新涌现的业务需求,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产业价值链难以为继。
近些年来,微信、QQ等OTT业务的爆炸式发展对运营商网络造成了极大冲击。据统计,OTT业务流量2016年将会占据互联网流量的71%左右。OTT业务之所以发展得如此快,与互联网的不按流量收费密切相关。然而,由于运营商仅仅成为内容提供商数据传输的管道提供者,其对骨干网的建设投入无法得到回报。长此以往,运营商会缺乏足够的动力对基础网络设施持续扩容,进而整个产业价值链会崩塌。例如,2014年,AT&T就宣布停止在全美100个城市建设光纤骨干网项目。那么,简单地按照流量收费是否可以解决问题?显然,对所有OTT业务按照流量统一收费会制约互联网的创新,影响到整个互联网生态圈的蓬勃发展。据调查,85%的用户愿意为更好的业务体验支付最高25%溢价。也就是说,如果运营商可以为某些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那么,得到高质量服务的用户愿意支付相关费用。例如,2014年,Netflix同意向美国运营商Comcast付费,确保其用户获得更快的网速。然而,当前网络体系架构不灵活,无法便捷地满足不同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
第二,互联网流量飞速增长,信息冗余传输严重,难以适应未来信息海量增长的需求。
研究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每月IP总流量达到59.9EB,预计到2019年,每月将达到168.4EB,其中视频流量占据了80%左右。据统计,2015年底,我国有232部网络电视剧播放量超过10亿次,说明网络冗余传输的流量非常多。按照当前IP流量的增长速度,很快互联网流量就会达到现在的千倍量级。运营商通过简单的扩容很难适应流量的剧增。联通从2003年到2009年每年骨干网容量都在翻番,例如2007年是3 000 G+,2008年是6 000 G+。然而,据蓝讯公司测试,中国互联网有80%的时间跨省路延时大于90 ms,网络延迟非常大,处于比较拥堵的状态。这个结果表明,运营商仅仅依靠基础设施扩容并不能满足流量的飞速增长,另外,避免信息的冗余传输,可以大大减轻骨干网带宽的压力。
第三,信息网络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但现有网络在实时性、安全性、灵活性等方面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互联网的下一个应用蓝海应该是与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这在中国被称为“互联网+”或者“中国制造2015”,美国称为“工业互联网”,德国叫“工业4.0”,日本叫“机器人新战略”,其目的都是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麦肯锡报告称,中国有5.6万亿美元生产率机遇,因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仅为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的15%~30%。而生产率下降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很多国家已开始推动工业互联网的研究。例如,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于2011年在硅谷建立了全球软件研发中心,启动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和应用方面的开发;2012年《工业互联网:冲破思维与机器的边界》报告,将工业互联网称为200年来的“第三波”创新与变革;2013年则宣布未来3年投入15亿美元开发工业互联网。但是,当前互联网无法满足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例如,车联网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避免每年大量的汽车事故,这需要网络传输延迟非常小,欧盟提出争取在10 ms以下。然而,当前互联网在80%的时间中网络延迟都高于90 ms。
因此,面对当前互联网的这些困境,传统运营商巨头们对基础网络设施投与不投,网络带宽扩与不扩,互联网化的融与不融,都成为他们必须面对的一道坎。
2.3 运营商转型中的尝试
互联网化被认为是电信运营商解决被管道化危机的一剂良方,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之前也没少进行这方面的尝试,然而无论是曾被看好的飞信还是不被看好的易信,都没能证明电信运营商能做好互联网产品。是涅重生还是重蹈覆辙,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转身,注定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今费尽心思要转型的中国移动,实际上曾经距离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成功那么近,因为有一个叫作“飞信”的东西。2007年中国移动推出飞信服务时,曾被认为是打通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的一大创新,它也比现在最为成功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微信要早诞生近4年的时间。在飞信诞生之后,联通和电信也都推出了跟风的产品,甚至可以说,微信的出现,也在相当程度是受到了飞信的启发。但后来飞信的业务与短信业务的冲突,让飞信的地位却越来越尴尬,到现在飞信已经成为了一个边缘化的应用了。是什么搞砸了飞信?首先是把飞信封闭在移动用户内部;再者决策层担心飞信会影响到短信等传统业务收入;最后归结的一个原因还是内部机制问题。
3 传统运营商转型方向
(1)开放管道,吸引合作伙伴,引入民营资本。
运营商要想在互联网业务上有一番作为,可以借鉴和效仿互联网公司的做法,自己只做投资人和业务支撑。在运营商现有体制一时难以根本改变的局面下,或许引入民营资本,给互联网业务更大的活动空间和自也是运营商当前一个不错的选择。马继华就表示,“中国移动要想在互联网业务上有一番作为,就需要按照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来行事,可以借鉴和效仿互联网公司的做法,自己只做投资人和业务支撑。至于公司运营,可以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甚至中国移动都可以充当天使投资人,最大程度地吸收资本市场的力量。”实际上,另外一家运营商中国电信的互联网业务,就尝试按照这种思路推进。按照中国电信的思路,正逐步加大在各新业务层面与互联网等民营资本的合作力度,借助民营资本和互联网公司更加灵活的机制和成熟的经验,来带动自己的业务发展。
(2)调整内部运作方式,前后端协同工作。
作为国企,运营商内部层级分明,万事以领导指示为重,一个好的想法在经过层层汇报、修改之后,往往面目全非了,这不适合互联网公司的运作方式。如果腾讯当初总想着不要影响到QQ的用户量,那就不会有今天的微信;同样,如果运营商害怕自己的互联网产品会影响到自己传统的语音和短信业务,那也只好等著被人颠覆。充分放权给项目团队,产品设计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前后协同工作,勇于尝试,规避出一个产品套餐要一年的时间情况。
(3)探索未来网络基础架构与互联网创新业务相结合。
积极展开未来网络基础架构的研究如: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CCN)、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边缘计算等新技术,以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节省网络运营成本和与互联网创新业务相结合拓宽业务渠道。
参考文献
互联网运营基础范文6
当你用支付宝进行了转账却迟迟不能收到确认信息时;当你在携程上查阅订单却迟迟不能登录网站或打开App时,你的心里是不是有几丝慌乱甚至担心?
“什么互联网+、工业4.0、大数据,其实都顶不过传统行业的一铲子。”网友在调侃中也流露出对互联网经济安全的担忧。
的确,当互联网已经承载着对经济转型拉动的重任时,互联网安全性、可靠性的一丝一毫波动都是我们不可承受之重。
接二连三的互联网宕机事件,互联网公司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在过去,互联网公司更多地被认为是一个提供增值服务的公司,在业务提供和保障上往往满足于“尽力而为”。因此在网络架构设计、运行机制、安全保障等方面未必都能达到“电信级”的要求。
同时,电信级的服务虽然不是免费的,但是其网络却是安全可靠的。所以一提起“电信级可靠性”就是指这个网络的服务非常稳定,故障率非常低,甚至“电信级可靠性”在很多场合就等同于“顶级高手档次”的意思。
当然,电信运营商由于多年来一直强调“电信级可靠性”,在创新嗅觉、业务流程以及反应速度方面往往赶不上互联网企业的“小、快、灵”,以至于如今运营商在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咄咄逼人态势时,也开始反思自己为何先手尽失,在体制、机制等统统被涮了一遍之后,也有人开始反思是不是电信级服务的思维制约了我们的成长。
如今我们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当互联网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互联网公司试图承担起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多的责任时,传统意义上“简单、尽力而为”的互联网设计思路与运行机制受到挑战。人们越是离不开互联网,就越是关注、越是不能容忍互联网的不安全。
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电信运营商,在倡导互联网思维、积极转型拓展的同时,一些电信级服务的繁文缛节可以精简,但是电信级服务的稳定可靠却是一分一秒都不能忘的精髓。
随着互联网下沉成为“互联网+”新一代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互联网业务安全可靠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业内专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要运营一个为广大百姓服务的基础性业务,就需要在基础设施上进行应有的投入,不一定要像此前传统电信运营商那么“重”,但也不能那么“任性”地那么“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