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范文1

【关键词】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144-02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不但给用户带来便利,还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本文分析了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一、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脑病毒的威胁

对所有的电脑用户来说,不得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电脑病毒的威胁,电力企业也是如此,计算机病毒会从各种渠道传播到计算机中,使电力企业的网络系统出现问题。电脑病毒不但会影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还会破坏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并且电脑病毒的感染速度极快,只要计算机连接一个含有电脑病毒的移动存储设备,就可以使计算机感染电脑病毒,并且企业网络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

(二)信息的安全问题

在网络信息的存储和传递中,不可避免都会出现相应的网络安全问题。在电力企业存储信息的时候,通过介入外部的互联网,会导致企业内部一些商业机密被网络黑客盗取,从而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损失。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也会造成企业内部信息被非法截取,使得商业机密泄露,除此之外,一些黑客人员还会运用非法手段来篡改企业的信息,使得企业的数据出现错误,造成信息混乱,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如果不有效的解决电力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严重的甚至会危机国家和社会的财产安全。

(三)管理人员素质风险

现今,许多企业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情况,没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管理人员普遍信息安全意识不强,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网络风险,并且企业网络管理员配备不当也是造成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来自内部的风险是非常主要的安全风险,特别是网络管理人员,不经意间泄露的重要信息,都将可能成为导致系统受攻击的最致命的安全威胁。

(四)设备本身与系统软件存在漏洞

由于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较为缓慢,所以这就很可能造成电力企业很多设备和软件存在安全漏洞,给电力企业带来许多不良的安全问题。电力企业信息网络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存在安全漏洞,并且信息存储的介质受到损坏,就会造成大量的信息泄露或者丢失。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设备工作时产生的辐射电磁波也会使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存在安全问题,一些电力企业没有按照相关的要求及时的升级和修复防范软件,这就给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

二、完善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内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目前,造成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存在安全问题的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用户的安全意识淡薄,对网络信息的安全不够重视,并且缺乏相应的防范措施。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电力企业网络信息管理不完善,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因此,必须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自觉的修补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安全漏洞,并且及时的升级防毒软件和防火墙,掌握安全评估的基本方法,对安全操作和维护技术的合理运用,使电力企业的网络信息处于安全的环境当中,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好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减少网络的威胁。

(二)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电力企业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除了要从技术上面考虑以外,还应该做好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网络的安全离不开各种安全技术的实施,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安全技术产品,想要选择合适的安全技术产品,首先应该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对电力企业存在的网络信息风险进行分析,并且对收益与付出进行比较,了解安全技术产品在电力企业中使用的效率,看下哪一个产品更加适合电力企业降低网络信息安全的需求。对电力企业来说,弄清楚网络信息存在的风险,并且评估这种风险带来的威胁和影响,只有这样才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从而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

(三)完善网络防病毒体系

由于计算机病毒会广泛的传播,并且对网络用户的数据具有严重的破坏力,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给网络用户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网络系统的运行。因此,为了使电力企业免受病毒的侵害,作为网络管理人员应该建立从主机到服务器的完善的防病毒体系,建立健全的网络信息管理制定,以此来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

(四)建立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文化

作为电力企业网络管理人员,应该建立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文化,重点掌握企业信息安全的整体策略和目标,安全体系的建立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制订。负责信息安全运行和维护的技术人员,应该对信息安全管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且掌握安全评估的基本方法,能够合理的运用安全操作和维护技术,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承担安全职责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降低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使电力企业免遭黑客和病毒的入侵,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

(五)开展电力企业内部的全员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

在电力企业发展中,信息安全不但是整个信息网络部门的事情,还是企业内所有员工的职责,因此,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力度,就应该对企业内所有的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并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以此来有效的避免由于失误造成企业内部出现安全风险。电力企业应该做好宣传工作,提高企业内所有员工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向每一位员工普及网络安全操作流程,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安全管理策略。除此之外,主管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应该清楚掌握信息安全体系的构成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责任制,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完善自己所用计算机的病毒软件和防火墙,防止网络病毒有机可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首先应该提高企业内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建立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文化,并且完善网络防病毒体系和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开展电力企业内部的全员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电力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避免网络安全风险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林世溪,林小迪.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J].华东电力,2010,(05)

[2]朱琳娜,盛海港.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s2)

[3]汪洁,易予江.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分析与对策[J].电力信息化,2008,(10)

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范文2

关键词:电子信息;安全管理;风险识别;方法对策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行电子信息时代,这种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以及风险识别显得尤为重要。电子信息是一种新型储存技术,借助光盘、磁盘等存储介质,实现信息的电子储存、管理以及使用,其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以及智能通信技术之上的,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便会对电子信息的存储、管理以及传输等产生巨大影响。鉴于此,对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识别进行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时代悄然来临,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模式带来了很大程度的改变,而且也为我国的经济发提供了很大的商机。但是,电子信息是依靠网络平台储存、运输、转换以及使用的。因此,其在使用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网络上巨大且复杂的安全风险。例如,黑客攻击攻击、网络病毒的蔓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威胁。除此之外,电子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还面临着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到位、管理理论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等,均使得电子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风险。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子管理的安全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管理理论与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同时不断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与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为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2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风险因素

2.1缺乏完善的管理理论以及系统的管理体系

理论是一切行动的基础,对于电子信息管理这一新兴行业而言,成熟而又完善的指导理论以及系统性的管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电子信息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比较晚,导致我国目前的电子信息管理理论以及管理体系均不是十分完善,跟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缺乏相应理论以及体系的指导,我国电子信息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无法取得明显成效。此外,我国现阶段对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标准以及规范比较低,电子信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对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受到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从事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对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知,对风险识别工作的理解也比较浅显,甚至依然沿用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对策,这种情况极大的限制了电子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电子信息管理是一项比较细致、繁琐的,其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同时也对其工作态度有着严谨的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负责的精神状态,不让电脑病毒以及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但是,目前大部分管理人员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工作电脑上随意安装游戏、娱乐等软件,导致电脑被病毒入侵,电子信息发生泄漏,为公民的个人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除此之外,大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在移交信息资料时,经常使用U盘等不安全载体,这类移动储存设备,可被轻易的读写,而且极其容易传播病毒,为电子信息管理带来安全性威胁。

2.3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问题

计算机是电子信息的载体,其对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以及风险识别有着重要影响。针对我国电子信息管理的现状来看,计算机技术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技术的先天风险

电子信息以计算机、存储设备、服务器以及管理系统作为主要的硬件支撑,而现阶段电子信息的存储介质均是计算机网络。因此,计算机的硬件一旦发生故障,便会导致网络中断或者信息存储设备的损坏,进而造成电子信息数据泄露、资料丢失等风险问题。

2.3.2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威胁

资源共享、信息无边界等,是现代化网络的主要特征,其在方便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同时,也为网络环境增添了许多不安全因素,盗窃、恶意篡改或者不正当访问的现象成为常态。因此,为了确保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必须设置相应的访问等级以及访问权限,并对电子信息实现加密控制。

2.3.3计算机软件问题

再先进的软件都不是完美的,随着使用程度的不断深入,计算机软件的缺陷以及漏洞便会逐渐凸显出来。此时,必须要通过软件升级或者补丁安装来迅速修复软件的漏洞,以免系统被恶意攻击,发生死机瘫痪等现象。

2.3.4网络黑客与病毒的威胁

网络黑客与网络病毒是无法避免的存在,其利用计算机软件漏洞或者管理工作人员的疏忽,而渗透或入侵到管理系统当中,对计算机进行攻击,导致网络不稳。系统停止工作等现象,进而造成数据资料的缺失、重要档案信息的泄漏等问题。网络黑客与网络病毒的存在,不仅极大的威胁着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同时也影响着每个个体的信息安全以及切身利益。

2.4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方面,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人员没有正确认识到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自身的信息素养比较差,未具备信息安全意识。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期比较短暂,再加上我国建设电子政务的起点很低,种种客观因素导致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在自身素质与意识上尚未形成系统化、高水平的基础环境,同时也未能深入理解电子信息安全管理。除此之外,其在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认识上,存在明显的误区,这也成为了限制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针对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体制不够完善,管理制度比较落后,出现了许多安全漏洞。我国各个相关部门为了确保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一直致力于技术方面的研究,而严重忽视了软措施建设,即管理体制建设。由于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管理体制没有得到有效的细化、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电子信息管理与认证系统的不完善等,导致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管理体系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工作的协调性、统一性比较低。这种现状下,一旦管理发生安全事故,便会导致事故定位不准确,难以找出事故原因,责任承担不清楚等问题,进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3提高电子信息管理安全性与风险识别水平的方法对策

3.1建立健全管理理论以及管理体系

完善的理论以及管理体系,是电子信息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必须依靠科学的指导理论以及系统的管理体系。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仔细分析自身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实际市场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顺应自身发展趋势的电子信息管理制度。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建立起身份认证系统,以免其他闲杂人员随意参与到电子信息管理工作当中,而验证身份的信息可以是管理人员的编号、身份证号等,保证每名工作人员均有专属的通行密码。而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只需要输入通行密码,计算机便会进行自主验证,若与原本的储存的信息相同,便可以通行。

3.2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

管理工作人员是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提高其对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认知,增强其安全管理意识,对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管理知识构架,适应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储存方式,提高自身操作的规范性,确保电子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同时,工作人员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在电子信息的存储、转换以及管理的过程中,侧重于信息内容完整性、正确性以及可读性的保证。具体来说,首先,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宣讲会、座谈会等,向社会大众普及电子信息管理风险的危害,全面提高社会对电子信息管理安全性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从事不同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增强其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促使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向着更加标准、规范、可靠的趋势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并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最大限度的消除电子信息的安全管理风险,提高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进而为广大公民的信息安全提供根本保障。

3.3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水平

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水平,是确保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途径。为此,在计算机的基础性硬件配置、信息储存、信息运输、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站访问与软件运行等方面,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强化计算机的防火墙设置,增强对网络访问权限的控制;借助防火墙等技术,防止电子数据被随意拷贝;借助计算机系统的入侵监测技术,对网络动态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防止非法入侵;大力推行电子信息签名技术,以免发生电子信息文件被随意、非法滥用现象的发生;实行身份证实名认证登录技术,阻止网络黑客入侵系统后,随意访问登录;增强关于防病毒软件以及排查病毒软件的研发;设置电子信息访问权限时,对核心信息进行隔离,对网络区域以及信息类型实行部署,而非核心信息则可以借助授权管理进行使用;对电子信息的资源管理,必须将责任制度落到实处,进行多人协调管理,并且定期额进行岗位转换,实现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以此来避免个人集中管理制度的风险。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软件等进行维护、升级,将网络病毒阻拦在计算机系统之外。只有全面提高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配置,增强防查病毒的技术水平,才能在根本上为电子信息管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3.4提高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以及风险识别能力,必须综合考虑电子信息管理的特点以及要求,制定出安全、科学的安全防范制度,找出最有效的安全防治措施。与此同时,还要构建起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力求将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除此之外,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电子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要比管理技术更重要,预防对策与补救对策更重要。因此,完善的电子信息保障系统,可以显著的增强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等级。一方面,必须建立起系统的、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以此来确保计算机硬件以及部分应用软件的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必须制定出完善的电子信息管理制度,使电子信息的存储、运输、使用等程序更加规范化、标准化。除此之外,还有建立并健全电子信息管理的监督系统,对电子信息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有效监管,并且要将重要的核心信息资料进行备份,增强控制职能。此外,各个管理工作人员之间也要进行互相的监督,以期更好的保证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4结论

从某个角度来看,电子信息的普及,为档案数据的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但是,就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极大的影响了电子信息的安全,同时也限制了电子信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并重点介绍了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风险因素:缺乏完善的管理理论以及系统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及管理工作不到位。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建立健全管理理论以及管理体系、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电子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提高管理水平。希望通过上述四方面的努力,能够全面改善我国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以及风险识别的现状,提高电子信息管理的安全性,进而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以及电子信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程梦姗.电子文件信息安全的风险识别研究[J].信息通信,2014(07):134.

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范文3

1.1互联网安全风险

首先,外面互联网安全隐患。为了满足在多个地区处理事情的需求,公司财务软件大部分与外部网络连接,运用非常先进的互联网来达成对财务信息软件的不同区域的低花费、高效率地查询和利用。可是也随之产生很多安全隐忧:

①不具有权限的访问:比如财务工作者运用的电脑安全级别太低,被黑客运用,冒充身份攻破公司财务信息软件实施不当操作或者谋取秘密材料。例如,从美国国防部网站被改头换面到我国163网站的崩溃,从微软公司的开发蓝图被窃取到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信用卡信息被盗,这些都可以看出黑客对于互联网系统旳危害。

②信息安全性无法保证:财务工作者在利用外部互联网登录财务信息软件时,信息在互联网传送过程中被违法分子截留,进而造成重要信息的泄露,例如,工作人员在对企业的信用卡账号进行网上输入时,信用卡信息则可能会被不法分子从网上将其拦截,了解了该信用卡信息之后,他便可以利用此号码在网上进行各类支付以及违法交易。③恶意代码:电脑病毒是造成互联网数据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键要素,病毒利用客户段计算机传递到公司局域网,可导致财务信息软件的无法正常使用、信息丟失等诸多不良结果。

1.2企业运用的财务软件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软件是财务信息化运作的基础,不同的财务软件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有些操作的功能相同,但操作过程却有区别。一个设计合理、功能优越的财务软件可以从功能和内容让使用人员相互牵制、互相监督,这样有利于加强人员管理,起到最基础的堵塞漏洞的作用。在应用软件的研制过程中,对容易出现问题的软件功能、细节等地方,全靠研究人员的多方面思量,如果考虑不周就有可能使得实际工作中出现与预想不同的结果,进一步导致整个结果有差错。如果有这种问题存在的话,在实际处理中,当输人原始资料,在软件程序的控制下就会出现多个结果,这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数据的真实、安全。在财务信息化深入企业之后,财务软件成为了财务信息化的运行平台,我国常用的财务软件就是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在这两个软件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用友软件中,在填制采购及销售订单时,系统不要求输入采购或销售人员等相关经手人员。这样的问题对多数要求按业务员进行订单汇总的企业来说,不输人采购或销售人员信息,不便于汇总管理,而且如果日后出现问题,也对落实责任非常不利。而在金蝶软件中,相比用友软件的能够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金蝶K3中只有查询权和管理权,对用户的职能设置不够完美,安全性不高。

1.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失效的可能性

在企业中,财务的目标、技术手段、财务的职能、功能范围以及系统层次等都会由于财务信息系统的特征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在逐渐的与财务信息系统的变化相适应,但是,其适应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并不健全,内部控制存在失效的可能性。例如,企业财务人员在对数字字段进行录人的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输错了字段,利用键盘输人时按错了键盘,对数据进行了颠倒,使用无序的代码或者是从错误的凭单上转录数据等,这些问题实质的发生了却无人察觉,从而使得财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出现失真的问题。

2预防与解决财务信息安全方法

2.1完善企业财务软件的幵发,做好系统维护工作

财务软件是财务人员实际工作中自己操作的,也是财务信息录人后处理的重要部分,软件的好坏、是否适合本企业的财务操作,功能是否完善都会影响到财务信息的安全。因此,完善企业财务软件的开发要在日常做好软件的升级、更新、系统维护等,配备功能完善的财务电算化软件,齡门的软件研发人员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以确保财务软件处于正常、良好的运行状态。

2.2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

不断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控制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教育,提高财务信息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向工作人员介绍现代网络环境对财务信息网络造成的重要安全威胁,加深系统操作管理人员对加强安全管理的认识,提高工作人员对系统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意识。注意培养财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聘请专业财会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知识的教育,提高工作人员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水平和操作实践水平,保证财务信息系统操作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不断适应广阔多变的外部网络环境。另外,相关财务从业人员在进行财务信息系统相关活动中存在道德风险,开放的网络需要更为严格、严谨的安全法律法规,因此两络财务信息系统需要有特别针对性的安全控制制度,这需要在将来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实现。

2.3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控制管理的监督

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范文4

1.1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性为进一步加快我国卫生信息化整体的建设步伐,推进信息技术在全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改善我国卫生防疫、公众医疗、基层卫生等状况,提高公共卫生健康水平,国家鼓励地方政府建设全国联网五级数字卫生信息平台。即:建设覆盖全国“省—市—县(市、区)—乡—村”五级数字卫生体系,并通过租用营运商提供的网络,实现对全国卫生信息以及公众健康信息的收集、处理、查询、传输和共享,完成面向公众基于个人健康档案服务和远程医疗会诊。

1.2加强卫生信息收集整理的重要性加强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是改善和提高卫生系统质量的前提条件。尽管及时可靠的卫生信息是改善公共卫生状况的基础,但是,由于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在数据采集、分析、和使用方面的投入不足等原因,常常无法实现及时的跟踪以达到完全链接和反映现实医疗卫生状况,导致决策者无法正确发现问题、了解现实需求、跟踪最新进展、评估所采取措施产生的影响,干扰了行政管理部门在卫生政策制定、项目设计以及资源分配等方面做出正确决策。所以,加强卫生信息收集整理对改善和提高卫生系统的服务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3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和管理的必要性安全管理是一个可持续的安全防护过程。信息安全建设是我国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承载着大量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关系到卫生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而且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化必须重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和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强化安全保密意识,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是确保卫生行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二是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完善规范的制度,是做好卫生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础;三是建立信息安全组织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是做好卫生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关键;四是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正确处理“五级数字卫生体系”安全,是确保信息安全投资效益的最佳选择。

2卫生信息安全的风险与需求分析

随着网络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是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广度、速度都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无法比拟的。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黑客攻击成指数级增长,利用互联网传播有害信息的手段层出不穷。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可忽视的安全风险。所以,可靠的卫生信息就需要一个安全的数据运行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或社会提供有效的、高质量的、安全的数据保障。

2.1安全风险分析目前卫生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应用系统风险和网络风险。应用系统风险主要体现在身份认证、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授权管理控制等,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应用系统的改造提升得到控制。网络风险主要体现在网络结构不够清晰、区域划分不合理、区域边界防护措施缺失、接入网络缺少相应的防护措施、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容易造成可用带宽损耗、网络整体布局被获得、网络设备路由错误、网络设备配置错误、网络设备被非授权访问、网络管理通信受到干扰、网络管理通信被中断、传输中的网络管理信息被修改和替换、网络管理中心受到攻击、外部单位接入风险、本地用户接入威胁、恶意代码传播和破坏风险、安全操作风险、安全管理风险等等。系统和网络出现问题,将会造成网络信息丢失和网络瘫痪,无法实现网络功能和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2.2网络安全需求分析保证网络相关设备安全、稳定、可靠地为业务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是网络要安全、设备运行要正常。为此,必须要保证网络体系结构安全,采用各种安全措施有效防止卫生网络系统遭到非法入侵、未经授权的存取或破坏可能造成的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事故发生;采用灵活的网络拓扑和冗余与备份,保证网络结构不因单点故障造成网络业务活动的中断;采用可信的网络管理手段,保证结构的完整性。网络系统遭到有意攻击、设备故障、网络管理出现漏洞等是网络安全防范的重点。

2.3边界安全需求分析清晰、规范地界定、标识网络边界,是网络边界设备和安全网关实施防护的有效措施。采用具有多层访问控制功能的防火墙对接入实施控制;使用基于网络的IDS有效侦测来自内部、外部对网络边界的攻击,严格记录网络安全事件,配备网络边界设备脆弱性评估工具,有效监控网络边界设备的配置、运行状态和负载;配置网络穿透性测试工具,定期或不定期对网络边界安全有效性进行检查。边界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门户,提升网络边界安全设备管理服务功能,是保证安全策略设计、配置、部署等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2.4网络管理安全需求分析对于卫生网络系统而言,网络与信息的安全时常受到威胁,最常见的就是拒绝服务攻击、网页篡改、恶意程序等。为保证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需要构造科学、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以业务为中心,面向卫生系统,将不同的网络进行整合,基于应用环境来管理网络及其设备的正常运行。当网络异常时,基于事先制订的策略(主要是应急方案)和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主动采取行动(如:终止、切断相关连接;停止部分非关键业务等),达到主动保证卫生系统网络安全和正常运行的目的。

3卫生信息安全的防御体系与网络的维护

3.1卫生信息安全的防御体系卫生信息安全防御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攻防双方都是与时俱进的。防护的目的在于阻止入侵或者延迟入侵所需要的时间,以便为检测和响应争取主动。一旦防护失效,通过检测和响应,可以及时修复漏洞,杜绝威胁,防止损失扩大,确保业务运行的持续性。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攻击和防御构成了一种动态平衡的体系。一段时间内,安全防御发挥着有效的作用,此时的安全体系就具有一定的平衡性,但这种平衡是相对稳定的,一旦攻击技术有所突破,防御也需要随之更新,安全防御体系就是在这种由此及彼的相互牵制中动态发展的。

3.2网络的维护随着信息系统在卫生行业的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显。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小到造成单机信息丢失、被窃取、操作系统瘫痪;大到全网网络服务中断,业务被迫停滞,甚至是重要数据丢失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在新医改大背景下,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构建坚固的网络环境,是每一个医疗单位的责任,同时也是挑战。在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网络基础设施的维护主要包括:确保网络传输的正常;掌握卫生系统主干设备的配置及配置参数变更情况,备份各个设备的配置文件。这里的设备主要是指交换机和路由器、服务器等。主要任务是:负责网络布线配线架的管理,确保配线的合理有序;掌握内部网络连接情况,以便发现问题迅速定位;掌握与外部网络的连接配置,监督网络通信情况,发现问题后与有关机构及时联系;实时监控整个卫生行业内部网络的运转和通信流量情况。

3.3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策略面对复杂的大规模网络环境,无论采取多么完美的安全保护措施,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都在所难免。因此,在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其安全风险控制策略,利用相关技术及管理措施降低或化解风险,如物理安全策略、软件安全策略、管理安全策略、数据安全策略等,可以将系统安全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范文5

当前,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与此同时,信息安全逐渐成为制约电信运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各种信息安全风险和隐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值得关注,怎样保障信息安全成为电信运营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电信运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电信企业信息安全项目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信息安全项目风险管理的要求和风险控制方法,阐述了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安全项目风险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安全;项目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电信网络系统越来越成熟,电信用户数量大幅上涨,而电信运营企业的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相对比较缓慢,实际运行经验和信息安全系统平台管理都存在很多不足,这也使得各种信息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社会和人们造成巨大损失。为了解决这个困境,电信运营企业必须积极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统,投入更多精力和成本,加强信息安全项目风险管理,配备先进的网络安全监控技术,实时掌握电信网络安全状态,全面提高电信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一、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安全项目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需求不确定电信运营企业的信息安全项目涉及相关硬件平台、软件系统以及信息安全保障内容,多种内容和因素的影响使得信息安全项目需求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不同用户对于同一个信息安全项目可以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理解,而同一个用户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也会有不同要求;另一方面,工作量的不确定性,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的工作量无法通过有效方法进行估算,很多信息安全项目都具有创造性,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借鉴,实际建设和估算计划往往较大差异,项目计划的不准确很容易造成预算超标、时间拖延,甚至整个项目的失败。

(二)技术风险信息安全项目在某些方面都具有抽象性,这样使得各个阶段的项目设计没有可以遵循和参照的规范,信息安全项目设计和传统项目相比存在较大差异,设计和施工无法分离,前期的需求说明和要求不能确定对于后期设计是否充分和完整,存在很多技术方面的风险。由于组织设计存在问题或者缺陷,信息安全项目功能无法达到用户要求,例如,信息安全项目运转效率较低,无法保障信息安全质量;相关信息安全资料不方面,使用和理解不方便;信息安全项目响应速度过慢,无法满足用户要求。同时,数据库设计不合理也是信息安全项目面临的常见技术问题,代码设计不全面、数据完整性控制不足、数据冗余等,都导致信息安全项目存在潜在风险。

(三)进度风险对于信息安全项目,严格控制项目进度、优化项目进度管理,确保整个信息安全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是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安全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前期的规划设计方案不合理,后期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信息安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遇到意外,又没有有效的补救办法,造成工期延误。一旦信息安全项目被延误,仅通过增加工作人员无法有效地进行弥补,开发设计人员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和默契配合,而随着工作人员的增多,会加剧信息安全项目设计开发的复杂性,甚至导致更多的返工和混乱。

(四)成本风险信息安全项目的实施成本主要包括维护费用、软件培训费用、使用许可费用、硬件费用等,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结合时间安排和项目进度,怎样合理分配应用费用,有效控制应用成本是电信运营企业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若信息安全项目无法按照相关进度计划有效开展,会导致实施成本增加和时间延误,即使信息安全项目被使用,也达不到预算和时间要求。

(五)其他风险信息安全项目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目标、组织结构、信息网络、信息系统、网络架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信息安全项目开发设计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任务,每个阶段都需要有人的参与,但是人的行为是很难预测和控制的,因此人的因素使信息安全项目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二、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安全项目风险管理策略

电信运营企业的信息安全项目具有复杂性、创造性、一次性等特点,建设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而信息安全项目往往是风险和收益共存,项目规模越大,利润越高,但是风险也越高,信息安全项目必须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但是这些项目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管理控制不到位,就会造成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工期超出计划、投资超出预算等。在实际应用中,电信运营企业的信息安全项目风险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制定风险应对计划为了避免发生各种风险事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应对计划,结合电信运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基于风险定量分析和定性识别,采取预防式策略,减轻或者避免风险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或者消除信息安全项目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电信运营企业在制定信息安全项目的风险应对计划时,应包括应急方案、资源需求、风险应对行动计划、风险量化评估、风险定性识别等内容。结合项目应用条件、环境和项目自身的变化,根据专家经验、历史经验、风险影响等判断信息安全项目的风险征兆,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风险应对计划。同时,信息安全项目的应急方案应坚持按需定制,对项目中的紧急或者特殊事件采取有效的应急控制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项目顺利实施。

(二)风险主动控制基于信息安全项目的风险分析,电信运营企业应做好风险主动控制,全面控制和监督信息安全项目全过程。首先,结合已经识别的信息安全项目风险,整理和获取当前风险状态,结合已经发生的条件,判断信息安全项目风险是否已经发展为问题。其次,结合风险分析和跟踪结果,有效、及时地控制信息安全项目实施,结合风险应对计划,确定采用怎样的行动。电信运营企业对信息安全项目进行风险主动控制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执行风险预防性措施,结合信息安全项目制定的风险应对计划,做好风险的事前防范和控制,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影响信息安全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实施第一步时,结合信息安全项目应对计划中的各种防范活动,做好事前管理和控制,对相应执行情况进行存档,便于风险发展评估和执行效果跟踪。第二步,确定风险,结合信息安全项目的风险定量分析结果进行风险评估排序,对不同阶段内已经识别的项目风险,重点关注高影响风险,广泛收集风险事件相关信息,跟踪信息风险。第三步,判断新情况,结合信息安全项目具体情况,根据风险控制和跟踪结果,判断是否存在一些没有被识别的风险或者风险是否发生一些新情况,结合具体情况,重新调整信息安全项目管理计划。

(三)健全信息安全项目风险管理制度电信运营企业应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项目的风险管理,严格落实保密制度,加强保密监督,平衡保密和电信网络系统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关系,强化电信保密管理,确保电信运营企业的信息安全项目顺利实施。首先,对于电信运营企业的信息安全项目进行风险划分,严格控制秘密信息;其次,落实保密审批和信息公开制度,构建信息安全项目风险管理责任制;再次,强化保密监督,信息安全项目风险控制和信息保护应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或者机构负责,检查和监督信息安全项目风险管理情况。

(四)加强风险管理控制首先,电信运营企业应认真分析信息安全项目的用户要求和应用特点,安排专业技术功底好、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进行开发设计,规划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到信息安全项目的各种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计划。其次,加强信息安全项目进度风险控制,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很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风险跟踪、风险分析、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等措施,加快信息安全项目开发速度,保障电信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信息安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或者发生安全事件,会给电信运营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应做好成本投资计划,充分考虑到信息安全项目的经济利益和风险,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成本风险控制,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最大程度地确保信息安全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范文6

近年来,省厅、市局将其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与资金支持,全系统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江宁区司法局瞄准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按照司法行政职能要求,探索信息化建设特色之路,司法行政工作理念和服务形式有了较大改变,同时,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必须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加以改进提高。

一、司法行政信息化的影响和作用

(一)促进行政运作改革

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司法行政部门的行政运作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革,特别是面对矛盾纠纷日益增多、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的现状,这种调整和改革不仅必要而且是十分迫切。在司法行政部门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无论是对司法干警,还是对执法、调解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司法行政干警综合素质。司法行政干警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树立效率、创新、服务、竞争、民主、法治等现代化观念,不断学习,接受培训。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突破时空限制,司法行政干警可以第一时间获悉以前时空限制下无法及时掌握的情况,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节约时间和精力,提高综合素质。

2.有利于改进司法行政管理方法。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大大提高司法行政管理效能,今年,我区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实战化司法行政机机关,率先在全省建立“12348”协调指挥中心,以“12348”司法行政服务热线为枢纽,以平台网络成员单位为依托,打造集法律咨询、司法行政业务咨询、群众诉求服务分流指派、投诉接处、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有效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提高司法行政运作效率

1.加快信息传递,降低运作成本。司法行政机关应用信息技术,加快资讯传递速度,上传下达更加迅速,科室部门间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文件、公告、通知等,社会公众也能迅速地获得司法政各类信息。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安全可靠的加密技术,也可以将内部信息、邮件在网上传输,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保证信息的全面与准确,大大降低信息的传递成本,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简化行政运作环节和程序。由于信息化对司法行政系统的组织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缩减甚至取消中间很多传递过程,无疑将大大简化行政运作的环节和程序,特别是有些原本属于层层审核汇报环节,被视频形式、面对面沟通取代。以公众反映诉求、寻求法律帮助为例,在传统的方式下,一般需要经过基层部门层层反馈,再由上级批示到具体职能部门,最后将办理结果反馈到提意见者,在这一过程中经过了许多环节和程序。如果通过信息网络,公众可以交互式的方式,直接将意见、建议反映到有关职能部门,并且可以与职能部门一起共同落实解决。

(三)提高服务社会水平。政府公开施政是国际性趋势,通过信息网将政务公开,可以加大政府政策影响,将更多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我局通过网络让公众参与,让公众发表意见,让公众提出建议。公众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监督我局的运作,了解我局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从而对我局的工作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达到改进工作的目的。今年我局着力打造12348服务平台,集电话、网络、新媒体为一体,建设便民服务的“窗口”,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足不出户享受司法行政提供的各种服务,在网上实现司法行政各项职能。

二、我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现状

1. 组织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专门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系统信息化领导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全系统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各科室和直属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具体承担相关的信息化工作推进职责。出台相应管理制度,制定了电子公文流转和存档制度,门户网站管理制度,信息采集、审核、、更新和考评制度,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保密制度,设备使用及维护制度等,为信息化建设的规范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2. 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直以来,我局按照信息化建设要求,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购置更新办公电脑。同时,添置了配套使用的传真机、扫描仪、打印机、视频系统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形成了与省市司法行政专网、区政府机关协同办公网、互联网的联通与使用的格局。同时为各司法所配齐办公电脑、打印机、数码照像机、数码摄像机等办公设备,为省司法行政专网线的铺设与电信部门签订长期使用合同,为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今年更是新设12348协调指挥中心, 12348网站正式上线运行。

3. 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稳步提高。与区政府同步更新机关协同办公系统,与区级机关各部门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开展公文交换、信息报送、督查督办、建议提案、项目管理、目标管理、档案管理、电 子邮件、数据资源查询等工作,初步实现公文流转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同时与全省系统通过内网平台实现公文传递、信息报送,我局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全面提高。

4. 政务公开信息平台运行管理规范。2008年,我局出台了《政务公开制度》,根据我局实际情况和工作范围,编制《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将我局的职能职责、机构设置、法律法规、行政执法、规划计划、工作动态、应急管理、下属事业单位的收费标准及相关的办事指南等信息及时对外,实施政务公开,对符合公开规定的信息,特别是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信息、重点信息进行即时更新。通过网站网页设立公示公告、投诉监督、意见箱栏,接受社会群众监督。通过本局及司法所网页面向社会宣传司法行政工作成就,为社会各界了解司法行政工作开辟新窗口。

三、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认识不够到位。仍有部分干部职工没有看到信息化建设是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认为信息化建设额外增加了工作负担,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行政成本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基层司法干警在当前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仍把主要精力放在局下达的硬性任务上,在信息化建设上缺少积极主动的精神。

2. 应用能力不够高。经过近几年公务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和专职人员应用系统操作培训,队伍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人员的操作能力仅仅停留在会打字、能上网的初级水平上,对应用系统不能熟练应用。目前懂得系统维护、能够应急处理、精通网络管理的人才不多,工作中遇到计算机故障或系统网络问题时,自身往往难以解决,只能求助于专业人员。

3. 网站受众面不够广。我局门户网站栏目包括“信息公开”、“通知公告”、“工作动态”、 “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基层工作”、“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法律法规”、“办事指南”、 “投诉监督”等,网站储备的空间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存在网站栏目不多、信息资源不足、服务领域不宽等问题,造成社会公众对网站的认知度低,对我区司法行政工作缺乏了解。由于网站缺少对社会公众的互动与服务,网站的宣传和运用效果受到了限制。

四、解决信息化建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 建立司法行政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加强统一组织和管理。各业务条口自有上报系统,信息网络自成体系,效率不高,重复建设,建议省厅、市局开展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调研,从已建成应用的各信息管理系统中抽取相关数据,建立司法行政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各级对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社会矛盾调解等主要业务工作的全方位综合管理,对司法行政系统资源的统一整合和综合利用,为上级部门和领导机关科学管理和正确决策提供即时准确的数据资料。

2. 优化门户网站和司法所网页建设。加快司法行政门户网站建设,丰富网站栏目,通过增设 “域外司法”、“典型案例”、 “人物风采”等栏目,拓宽对外宣传平台。更充分利用12348网络平台“在线咨询”栏目,加强与社会公众的互动。要进一步完善网站网页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核、、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及栏目内容管理责任制,实行业务主管科室归口管理。要加强对司法所网页建设工作的指导,并将其纳入对司法所目标考评的一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