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睡眠卫生健康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睡眠卫生健康教育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0例护理干预对象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心内科住院失眠患者,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58~57岁,平均年龄(68.2±5.5)岁;患病分类:高血压31例、心律失常14例、心功能不全17例、冠心病39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例;以上患者均经失眠程度和分类、睡眠自行诊断表考评,多为入睡困难、早醒、自感多梦,且均无智力、语言及人格情绪障碍。
1.2护理干预
对心内科住院失眠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系统的、规范化的心理护理、睡眠卫生健康教育、环境改善等护理干预措施。
1.2.1常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摄食情况,避免高钠、高脂饮食及暴饮暴食;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予以压疮、便秘等并发症的预防护理;遵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
1.2.2心理护理
心内科住院患者由于疾病痛楚、经济负担等原因产生的悲观、消极的负面情绪,对其睡眠质量及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通过系统的心理评估,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态,找到引起其睡眠障碍的原因,从而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状态及悲观情绪,具体措施可如下:①向患者讲述积极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稳定的重要性,并对患者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予以详细分析和解释以消除其顾虑和悲观心理;②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及家属急于求成的心理,对患者取得的进步予以鼓励,不断加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详细介绍住院病房环境、相关制度,加强医护之间、患者之间的交流,以消除其陌生感,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对各种引起不良心理刺激事件的正确处理措施。
1.2.3睡眠卫生健康教育
定期在住院失眠患者之间开展睡眠卫生健康教育,通过系统地睡眠指导、服药信息等宣讲教育,指导失眠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及睡眠习惯[3],如①帮助患者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并避免睡前过饱、饥饿、抽烟或进食酒、茶、咖啡等辛辣刺激性食物;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睡前的生活习惯,如略作运动、热水泡脚、饮用热牛奶、读书、听音乐等;③帮助患者建立、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做到白天尽量减少休息、睡觉时间,夜晚准时休息;④对顽固性失眠患者,可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给予服用一些镇静催眠药物,但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介绍所服药物的作用、服药最佳时间、方法及常见不良反应等,嘱禁止私自改变药量、停药。
1.2.4环境改善
面对病房、病床的陌生以及住院环境中的噪声、光线等均可导致患者失眠。因此,通过改善患者住院环境,以满足了其睡眠要求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改善措施如下:①提供柔软、干净、平整的床铺,并保持室内温馨、舒适、空气流通及适宜温度,尽量减少刺激性气体、声响、的影响;②保持病房内外安静环境,尽量降低陪护人员及探视人员走动、电话、交谈所产生的噪音影响;③合理安排医护操作时间,尽量避免夜间唤醒患者接受治疗及护理,适当调整患者所用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的位置及所用器械的工作噪声;④给予住院患者睡眠适宜的环境温度(20℃左右)及光线强度,以利于患者享受最舒适的睡眠环境。
1.3评价指标
观察失眠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及全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期是指从患者上床睡觉起,到NREM睡眠第一阶段持续5min时止;觉醒次数是指患者夜间从睡眠当中醒过来,并维持清醒状态达1min以上的次数;全睡眠时间是指患者从睡眠到早晨醒来,所经过的总时间减去夜间清醒的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评价指标统计结果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2结果
给予系统地睡眠护理干预后,心内科住院失眠患者的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全睡眠时间较干预前,也大大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睡眠卫生健康教育范文2
【关键词】 健康教育路径;鼻内镜手术;应用效果
鼻内镜手术是指在鼻内镜直视下,以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结构和功能为前提,以清除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为目的的鼻外科技术,具有入路深、损伤轻、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优点,在我国已得到了蓬勃发展[1]。但术后必须鼻腔填塞48~72 h,因鼻腔填塞引起的疼痛、张口呼吸、口干等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严重者不敢进食,睡眠障碍,造成术后康复时间延长[2],影响患者治疗信心,甚至引起鼻出血而危及生命。仪征市中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52例鼻内镜手术患者依据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行鼻内镜手术患者92例,其中鼻息肉切除术38例,鼻中隔矫正术 31例,鼻窦开放术 15例,鼻甲成形术8例。男57例,女45例,年龄14~77岁,平均(38.64±14.13)岁,平均住院日7 d。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出凝血指标均正常。
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依常规健康教育方式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则按照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路径及内容
入院当日上午:①入院接诊时:自我介绍、介绍责任医生、床位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安全知识。②护理评估。③完善各项检查。
入院当日下午:①按照医嘱告之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禁食时间、肌内注射术前针时间。②指导术前注意事项如注意保暖、戒烟酒、注意口腔卫生、女性避开月经期、剪鼻毛、清洁鼻腔、剃胡须、晚间沐浴更衣、进手术室前排空大小便③心理安慰,介绍成功病例,介绍手术目的、方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法。
手术当日:进手术室前:肌内注射术前针、心理安慰。术毕回室后:①局麻者取半卧位休息,全麻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取半卧位休息。②额部鼻部予以冷敷,可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减轻疼痛。口部覆盖湿纱布及少量多次饮水,以免张口呼吸引起口咽部干燥不适。③进食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鱼汤、稀饭、面条、蒸鸡蛋、新鲜蔬菜水果等,并鼓励进食,以增强体质④予以心理安慰,讲解双鼻腔填塞的必要性和暂时性,嘱如有打喷嚏或咳嗽时可深呼吸,以免填塞物脱落引起出血,更不能自行取出填塞物,指导分散疼痛注意力的方式,如听音乐、看书或电视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用药,晚间创造安静舒适光线适宜的病室环境,以促进睡眠,必要时使用安眠药。⑤说明用药目的。术后第1~2天:指导继续半卧位休息,观察渗血情况;指导用软毛牙刷轻轻刷牙,保持口腔清洁;询问进食及睡眠情况,根据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床单元整洁,促进舒适,指导控制白天睡眠时间,以免影响晚间睡眠。
术后第3天:抽取鼻腔填塞物后嘱仍半卧位休息,2 h内勿活动,防止鼻出血;遵医嘱使用鼻喷剂,防止黏膜粘连;观察鼻腔出血情况,如出血多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安慰患者;饮食荤素搭配,保持大便通畅。
术后第4天至出院前:①继续观察鼻腔有无出血,指导遵医嘱按时鼻腔换药,并说明目的及必要性。②指导勿挖鼻、勿用力擤鼻,注意休息,勿随意外出,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按时用药。③出院前1 d,行出院指导:保持情绪乐观,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感冒,戒烟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平时注意鼻部按摩,1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勿用力擤鼻,避免鼻部外伤;按医嘱用药及鼻腔冲洗,并教会鼻腔冲洗方法;遵医嘱按时来院复诊。
出院当日:祝贺病员康复出院,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再次行出院指导。
2.2 管理方式 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及出院前的各项指导均由床位护士负责完成,责任组长负责评价及加强,护士长每天下午下班前检查新入院及手术患者健康宣教及掌握程度,不定期检查出院患者的健康宣教及掌握程度。
2.3 效果评价 焦虑情绪缓解,在手术当日询问患者焦虑是否较前明显减少;心率、血压的变化与入院时基础心率、血压比较,如心率增快10次/min以上,血压增高达15%以上;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调查以100分计,95分以上为合格;睡眠指数(每日实际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70%为好。
3 结果
2组患者健康教育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缓解、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满意度、睡眠好、鼻出血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4.1 健康教育是一项规范的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有评价、系统而又具体的教育活动[3]。但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只是在入院及疾病诊疗过程中及出院时给予一些相应的宣教,没有考虑到患者的接受程度,形式大于效果,没有对患者的预后及预防保健起到积极作用[4,5]。健康教育路径是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办法[6],通过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能使患者在住院治疗的每个阶段,都能及时了解到其所需求的信息及知识,易于掌握和依从,有效提高健康教育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表可见,实施后患者的生理、心理、并发症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2 健康教育路径实际上就是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知道怎么做、做什么、何时做,尤其是年轻护士可按照健康教育路径逐项落实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年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群体的信任,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6,127.
[2] 药晋红,郑虹彩.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7(19):1831,1832.
[3] 胡然.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2,35(6):325.
[4] 刘伯芬.阶段性健康教育在子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天津护理,2008,8(4):236.
睡眠卫生健康教育范文3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73-01
调查显示,有33%的美国人[1]、4%~22%的欧洲人[2]患有失眠,而我国目前失眠的发病率高达10%~20%[3]。准确找到失眠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成为治疗失眠的关键。事实上引起失眠的原因中70%~80%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有很多的失眠甚至不需要药物即可治愈,因此对失眠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当重要。
1 失眠的概念
失眠是以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求,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4]。失眠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常见的失眠临床表现有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早醒,患者常有精神疲劳、头昏眼花、头痛耳鸣、心悸气短、记忆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表现。失眠,中医指不寐、不得眠。
2 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
2.1 失眠的多发人群 失眠在女性、老年人、脑力劳动者和神经症病人中多发。
2.2 失眠的常见原因分析(1)环境因素 噪音或光照干扰睡眠,高温或严寒影响睡眠,卧具不适如过硬或者被褥过厚或过薄都影响睡眠。改换睡眠环境如住院或住旅馆也可以引起失眠。同睡者尢其是鼾声大的同睡者也影响睡眠。(2)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例如倒班、生活作息不规律;也会出现失眠。(3)心理社会因素 :如生活工作压力大、遭遇重大挫折或心理创伤、焦虑、抑郁情绪、过度兴奋及对睡眠的错误认知等;为自己或亲人的疾病焦虑、害怕手术、亲人亡故、为考试或接受重要工作而担心等都有是暂时性失眠的常见原因。(4) 躯体疾病 如躯体不适、疼痛、心肺疾病、关节炎、晚期癌症、夜尿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5)精神疾病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焦虑症、强迫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等常伴有失眠症状。(6)食品或药物因素 常见影响睡眠的食品有咖啡、浓茶、巧克力、可乐和酒等,最常引起失眠的药物有咖啡因、茶碱和各种兴奋剂,这类失眠称为反跳性失眠。
3 失眠常见的三种认知误区
3.1 对失眠缺乏正确认识 失眠者睡前自我紧张是最大的误区,如对睡眠的期望值过高;对失眠的不良后果过分夸大;睡前的期待性焦虑;多梦性失眠;强烈要求晚上没睡好白天补的原则等。往往强制地数数字、听钟表声,结果反而造成大脑过度紧张,造成紧张性失眠。
3.2 睡不着,就该吃安眠药 很多人一出现失眠,就服用安眠药,而不分析引起失眠的原因,长期超量服用安定类药物易成瘾,若停药,即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情绪激动、易怒忧郁、心跳加快等,甚至出现视、听幻觉及被害念头等严重症状。更为可怕的是,有些人因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而引发健忘症,对此却浑然不知。
3.3 医生误诊、漏诊,使大部分失眠者得不到根本性治疗 有研究表明,失眠者中,患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分别为 54%和 31%[5],这说明很多人的失眠只是焦虑、抑郁的一个症状。事实上医生在临床上碰到的顽固性失眠,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专家认为,如果失眠是某种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 )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就不应诊断为失眠症。应该采取抗焦虑、抑郁治疗。焦虑、抑郁一减轻,失眠自然就会好转。
4 失眠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4.1 健康教育的对象:排除器质性失眠及各种较重精神障碍伴发的失眠。
4.2 失眠的健康教育方法
4.2.1 建立良好的睡眠条件与改善环境对保证睡眠质量十分重要,居室要保持安静、清洁整齐、空气清新、避免躁声。
4.2.2 协助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及方式
睡前不抽烟、饮酒及喝一些兴奋性的饮料,谨慎使用中枢兴奋药。睡前进食不能过饱、过多饮水及过量运动,热水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入睡。睡姿以右侧卧位最佳。
4.2.3 消除心理矛盾因素
失眠患者常有负性生活或(及)不良人格特征[6]。预防和治疗失眠,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是消除患者的心理矛盾因素。首先,应该寻找引起失眠的原因,进行心理疏导。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学习或工作的竞争激烈,交通和住房的拥挤,环境躁音或污染,人际之间的歧视、诽谤,各种意外刺激等,使人们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相当一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要向患者讲明失眠是一种心理失调的表现,属于暂时的功能,并非大脑或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解除病人对失眠的焦虑和恐惧情绪,锻炼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树立治疗信心,正确对待人生,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克服多愁善感情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4.2.4 改善和消除疾病因素
躯体疾病导致失眠者,首先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耐心解释疾病的病因、治疗等知识,解除因对疾病的不了解而引起的焦虑恐惧。随着治疗的进行、症状的改善,患者可酣然入睡。对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应充分了解引起睡眠异常的原因,有针对性进行宣传教育,严重患者应给予药物协助入眠。
4.2.5 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
对长期失眠的患者进行有计划的、适度的体育锻炼是纠正失眠的有效措施之一。可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爱好选择体操、游泳、田径、球类等项目,也可参加文娱活动,如读书、看报、下棋、听音乐等。
参考文献:
[1] AncoliIsrael S,Roth T.Characteristics of insomnia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of the 1991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Survey〔J〕. Sleep,2005;28:(31)47-53.
[2] Chevalier H,Los F,Boichut D,et al.Evaluation of severe insomnia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results of a Europern multinational survey[J].J Psychopharmacol,2006;20(21):25
[3] 张 颖,吴旭东.失眠症因素分析与对策〔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8(12):4.
[4] 张斌,荣润国.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882-884.
睡眠卫生健康教育范文4
【关键词】脑血管病;健康教育;相关因素
脑血管病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高发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且脑血管病的并发症睡眠障碍、抑郁等,不仅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还会增加脑血管病再发的风险。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脑血管病的健康教育已经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自脑血管病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因此,了解脑血管病健康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影响脑成管病健康教育的主要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1 开展脑血管病健康教育必要性
脑血管病是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多在患病后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极大地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据报道约95%的脑血管病患者伴有失眠和睡眠结构紊乱。睡眠障碍、脑卒中后抑郁等是脑血管病患者的常见继发症状,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及神经功能康复过程,而且会加重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情,甚至诱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再发。因此,开展脑血管病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和并发症的防治是脑血管病预防和康复研究的一项新课题。
大量研究表明,脑血管病的发病因素较多,除了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外,如先天、年龄、性别等,其他的许多因素是可以改变、可以调节的。另外,脑血管病虽然起病急骤,但很多病人在发病前1~2d或前几小时,都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脑卒中先兆”。这时如能及时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多能使病人转危为安,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老年人对脑血管病应重在预防。已经发病的老人应根据脑血管病的不同类型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并注意控制血压、血糖,保证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
因此,在脑血管病发生之前和病后对病人进行必要的脑血管病知识宣传教育,让病人充分认识到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病初的一些危险信号,对疾病的防治和预后都非常重要。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接受过健康教育的脑血管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者,特别是睡眠障碍和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明显减少,且预后较病情程度相似的病人要好。由此可见,进行脑血管病健康教育对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以及脑血管病人的生存质量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2 脑血管病健康教育相关因素分析
2.1个人因素
2.1.1文化程度社区居民文化程度越高,对脑血管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就越多,健康教育越容易开展,依从性越好。居民文化程度越低,相关健康知识越少,也就影响了脑血管病的及时发现和及时就诊,容易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对于脑血管病健康教育的实施,要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重点地进行脑血管病的预防保健。
2.1.2性别有学者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对脑血管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脑血管病的认识及睡眠障碍、抑郁症等并发症的发生也存在差异。大多女性病人对脑血管病的轻微症状知道的较早,如头晕、轻微头痛、手指发麻等,因为女性病人比较敏感,多喜交流,对于这些细微的身体不适能早期发现,及时就诊,对脑血管疾病知识相关问题的回答,也是女性高于男性。因此,在脑血管病的健康教育中,应注意宣传对象的性别,根据男性女性观点不同,以恰当而有效的方式进行。
2.1.3职业公众对脑血管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其自身的职业也很有关系。不同职业的人群对脑血管病知识知晓情况不同,农民知晓率较低。目前农村尚未能普及每年一次的体检,许多高血压病、糖尿病都隐性起病,体检易于早期发现疾病,因此农民对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知晓晚,常延误病情。城镇居民通过体检则更容易早期发现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提前预防。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文化和职业差异,制订合理有效的方案。
2.1.4获知脑血管病知识的途径
目前,居民获得脑血管病相关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广播、电视、脑血管病人及其家属,其他来源如社区宣传等。农民了解外界信息主要依靠的是广播及电视等,另外人际传播,如串门儿聊天在农民的许多消闲活动中都居于前列,电视和报纸加起来都不如人际传播。城市居民了解外界信息的途径较多,不仅可以通过一些宣传媒体,还可以通过社区活动,健康讲座,每年定期体检,家庭医生等。由此告诉我们,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要特别根据健康教育对象的喜好,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形式,充分发挥人际传播的独特作用。在经济发达地区,健康教育的形式更要灵活掌握。
2.2社会、经济、心理因素
2.2.1脑血管病的社会支持脑血管病属慢性病,难于治愈,常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其他系统疾病并存,特别是许多病人急性期过后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及言语障碍等神经功能后遗症,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家庭和社会支持常影响患者功能的恢复和疾病的再发。据调查,我国约有一半因脑血管病而瘫痪和言语障碍的病人只是得到了药物治疗,急性期出院后并没有得到正规的、良好的康复治疗,疾病恢复效果不好。这就提示对这一类病人我们的教育对象不能仅仅局限于患者本人,要同时加强对其家属传授有关知识,脑血管病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干预,只有这样健康教育才会行之有效。
2.2.2经济因素脑血管病患者经急性期治疗过后大多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医疗康复的费用不是小的数目,经济支持不够是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偏远农村,人们没有相应的医疗卫生保障。在加大健康教育力度的同时,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减轻病人的医疗负担,在健康教育方面即使花再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睡眠卫生健康教育范文5
【关键词】 认知行为;心理干预;高血压;焦虑抑郁;睡眠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cognitive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negativity emotion in blood pressure and sleep quality of the paitient with hypertension.Methods 60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ho accorded with the group condition were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0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pati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ognitive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implemented of hypertension convention nurses.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negativity emotion in blood pressure and sleep qualit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re were contrast in subjective feeling and PSQI index (P
[Key words] cognitive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hypertens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leep quality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病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利影响,严重威胁着病人的身心健康。为减轻疾患对病人的身心伤害,促进疾病康复,笔者对2009年10月—2010年2月期间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并进行了对比观察,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2月在本院内科住院患者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39~68岁,平均52岁;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21例,高中(中专)20例,大专及以上13例;职业:农民16例,工人28例,干部16例;高血压Ⅰ期4例(6%),Ⅱ期22例(38%),Ⅲ期34例(56%)。入组条件:(1)符合WHO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2)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7;(3)意识清晰,无智力障碍,能够阅读和理解问卷,配合调查;(4)无精神病史;(5)无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6)无听力障碍;(7)知情同意。符合上述条件的病人60例,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组,单号为研究组(30例),双号为对照组(30例)。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文化、血压、PSQI指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组后,两组病人均采取高血压治疗和一般常规护理,分别于入院第1~7天内了解病人睡眠质量、测定PSQI指数和血压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程度。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入院第2周进行认知行为心理干预,时间为2周。
1.2.1 认知治疗 (1)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教育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主要告知其病因、用药的名称、药物的作用、饮食和自我保健指导,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讲解睡眠对高血压的影响,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及时了解患者每天睡眠情况及主观感觉,帮助分析影响睡眠的原因,及时消除干扰。(2)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由专门负责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的护士负责实施,主要讲解情绪与高血压的关系,负性情绪的调适方法。(3)科普知识教育:赠送宣传册子、图片、看科普电视。
1.2.2 音乐治疗 由经过音乐治疗培训的内科主管护师负责实施。其治疗模式是音乐治疗师选择音乐处方,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穿插不同的心理诱导语。音乐治疗师由经过短期培训的参与本研究组工作的两名主管护师担任,负责选择音乐处方,实施音乐治疗。治疗方式是感受式音乐治疗,主要是聆听针对有缓解疼痛和焦虑抑郁症状作用的轻松、活泼、愉快、欢乐、节奏感强、热情奔放的乐曲,包括轻音乐、民乐、世界名曲等,音乐中穿插诱导语。音乐治疗2次/周,30min/次。
1.3 疗效评价
1.3.1 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 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含有20个条目,分为1、2、3、4四级评分法,指数范围为0.25~1.0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该量表能有效地反映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1.3.2 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 [1] 含有20个条目,分为1、2、3、4四级评分法,用于评定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该量表效度好,能较准确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病人的主观感受。
1.3.3 主观感觉 包括好、一般、差三种情形。好:睡眠7~8h,醒后无不适;一般:睡眠4~5 h,醒后稍感头昏、乏力等;差:睡眠低于3h,醒后感头昏、乏力、烦躁等。
1.3.4 PSQI指数 [2] 用PSQI评价住院病人睡眠质量,PSQI由19个项目构成,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和日常功能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1、2、3来记分,累计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以PSQI>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PSQI≤7分为睡眠质量较好,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3.5 血压 定期测量血压。
1.4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结果比较表1 结果显示,两组自身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SAS、SDS分值改变明显(均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定结果比较 见表2。表2 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对比表2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在主观感觉和PSQI评定上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干预后,在主管感觉方面评分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2.3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评定结果比较 见表3。表3 干预前后血压情况对比 表3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高血压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情绪障碍和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 有学者报道[3],不良的情绪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以至于全身小动脉出现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处于兴奋状态和良好的情绪时,神经抑制解除,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现代医学亦证明[4],一切悲观、烦恼、焦虑等不良刺激及精神紧张和疲劳,可使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加,可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甚至脑血管破裂出血。而且,国内一些文献相继报道[5~8],睡眠障碍是高血压患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严重者常需药物治疗,高血压影响睡眠,睡眠又直接影响血压。高血压在给病人带来生理上不适的同时,又给病人带来了心理上的不适。如不及时消除,将给病人的康复带来不利影响。
3.2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能够改善高血压病人的生理、心理不适,有利于病人康复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9], 认知过程是情绪和行为的决定因素,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的评价,能扰乱病人精神的东西,主要是病人对事件的认知、判断和评价,一个人在行为表现上的缺陷是由于其认知上的缺陷引起的,一旦认知上的缺陷得到改变和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也会相应的好转。采取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病人分析病因,消除疑虑、提高信心,而且帮助病人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恶劣心境[10]。有学者认为[11],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学会控制情绪反应的模式,改变脑的功能,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12]。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有关知识的教育,使病人在认知、情绪和态度等方面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和谐。音乐疗法是指利用音乐的非语言的审美体验和演奏音乐的活动来达到心理调节目的的治疗技术。音乐疗法不依赖任何药物,而利用人与音乐的特殊关系来改善人的健康状态,因此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自然疗法”[13]。近年来,音乐疗法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被广大的医护工作者所认可和广泛应用。音乐有稳定病人情绪的作用,优雅、动听的旋律,通过听觉产生美感,会使人产生安宁、愉悦的心情,减轻焦虑、缓解疼痛,从而保持一个较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14],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有抑制疼痛作用。因此音乐心理治疗在解除病人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表1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研究组经过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好转(P0.05)。结果说明,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是有效的。本文研究结果表2显示,干预前,两组病人在睡眠主观感受以及PSQI睡眠指数评定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干预后比较,在主观感觉上评估,研究组好的状态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而一般感觉和差的感觉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西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94-195;235-236.
2 刘贤臣,唐茂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华精神杂志,1996,5(2):103-107.
3 王学勤,李晓霞.脑中风恢复期的家庭综合行为治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92.
4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4.
5 ANDERSR,ANNAS,ULFD,et al.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failure and their conceptions of their sleep situation . J AdvNurs,2001,34(4):520.
6 刘贤臣,唐茂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5(2):103-107.
7 鲁萍.健康教育对住院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疗效的影响研究.现代护理,2007,9(13):2372-2374.
8 谢亮球.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7(9):7-8.
9 龙瑞芳,李连启. 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山东精神医学,2001,14(4):261-263.
10 陈秀梅,张惠阳. 抑郁症病人的心理干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77-78.
11 杨明明. 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4):159-160.
12 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4-65.
睡眠卫生健康教育范文6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因神经系统症状而接受脑血管介入治疗的1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住院期间由管床护士负责实施神经介入治疗的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不再参加其他活动;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出院后每月参加1次医护合作组织的脑卒中病友会。比较健康教育后患者睡眠情况,出院前1 d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出院2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实施医护合作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睡眠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及出院后治疗依从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护患者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出院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
关键词 医护合作;健康教育;脑血管介入治疗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2.016
作者单位:221002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45病区
朱琳: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护士有计划、有目的地教育,使患者了解相应知识,达到改变不良行为的目的,以利于疾病的恢复[1]。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其病死率仅次于恶性肿瘤。颅内外动脉硬化斑块、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的监控指导下,经股动脉穿刺置管,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直接治疗,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3]。由于该项技术为创伤性操作,手术存在一定风险,且治疗费用较高,出院后需要持续进行药物治疗,有关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涉及内容广泛,专业性强,护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虽然已开展多年,但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护理人员专科知识不足,健康教育内容随意,缺乏系统性及针对性;教育形式单一,缺乏沟通技巧等。为此,本科室尝试采取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行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1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48例,女48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3.46±10.21)岁。急性脑梗死82例,颈动脉狭窄40例,颅内动脉狭窄58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6例。纳入标准:(1)疾病诊断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经CT或MRI证实为脑血管病。(2)介入治疗符合2011年“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4]的要求。(3)患者神志清楚。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2)严重失语患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检查、确诊并定位,均符合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两组患者均在全麻或局部麻醉情况下,经股动脉穿刺给予全脑血管造影或选择性血管造影,在明确病变部位情况下,根据患者的病变特点和病情性质,行血管内接触溶栓、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
1.2.1对照组实施神经介入治疗的常规健康教育,即在医师开出医嘱后,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禁食目的及时间、术前用药、个人卫生准备,术中配合、术中注意事项及指导患者训练床上排便,术后肢体制动意义及时间、术后水化治疗的意义及方法等。教育方式包括口头宣教及发放宣教材料。
1.2.2观察组采取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1)以“护士主导,医师参与”的原则。(2)成立由1名神经血管介入医师及1名责任护士组成的健康教育小组,负责对管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3)由健康教育小组共同制定脑血管介入治疗健康教育实施记录单,医师侧重患者病情及预后、手术方法、手术效果、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手术费用。护士侧重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抗凝药服用知识、活动量指导、出院后自我监测等。(4)成立脑卒中病友会-介入治疗分会,建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随访档案,强化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自我管理。(5)健康教育流程: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常规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同时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住院健康教育小组成员,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目的及意义等。医师开出医嘱后,启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健康教育流程。责任护士实施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常规健康教育,发放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手册,并对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生活习惯、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的部位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患者实际及征求家属意见确定是否对患者采取保护性医疗,将结果汇报介入医师,商讨患者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采取的应对措施。介入治疗前由护士主持,医师主讲,举行针对患者及家属相关疾病知识需求的小型医患座谈会,座谈会主要内容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的脑血管病相关知识、神经介入治疗方法、手术效果、手术风险、手术并发症、手术费用等,重点强调手术前后服用抗凝药物及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签署脑血管介入治疗健康教育实施记录单,时间控制在25~30 min。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结合手册,根据患者对知识的需求实施一对一的健康宣教,时间控制在5~10 min。出院前由护士进行出院指导,在医师协助下制作脑血管介入治疗出院患者温馨提示卡,将所带药物、服用方法、剂量、时间、特殊反应与观察,术后复查、随访的时间及内容,特殊检查项目与时间等内容填写、打印,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填写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随访卡。
1.3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出院前1 d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出院后2个月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1)睡眠评估。将患者术前1 d、术后当晚的睡眠情况,采用0~3计分法,进行评分。即睡眠时间>7 h为0分,5~7 h为1分,3~4 h为2分,<3 h为3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越差。(2)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术中血压升高、排尿困难、穿刺部位渗血及血肿、再发脑梗死、高灌注综合征等发生的例数。(3)健康教育满意度。在出院前1 d调查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答项为很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等级。(4)治疗依从性。在出院2个月后调查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内容包括:按时、按量服药(答项为完全、基本、偶尔),坚持康复锻炼(答项为积极、一般、差),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答项为积极、一般、差),能按时复诊(答项为按时、不按时、不复诊),出现不适及时就诊或咨询(答项为及时、不及时、不就诊)。以上答项依次分别赋值3分、2分、1分,依从性好为≥8分,依从性差<8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资料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表2)
2.3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比较(表3)
2.4两组患者出院2个月后治疗依从性比较(表4)
3讨论
近年来,脑血管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介入治疗虽然微创、安全性高,但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存在一些并发症和术后不适症状,若不能及时发现或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大多意识清醒,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介入治疗不了解,担心手术疼痛,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顾虑重重,术后由于术侧肢体较长时间的制动,常会伴有烦躁情绪,易导致失眠[5]。因此为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过程、多方位、动态化的健康教育。目前由于护士本身的一些缺陷以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患者更愿意相信医师,而对护士的教育产生质疑,导致以护士为主导的传统教育模式指导效果不明显[6]。本研究采用的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由医师和护士共同承担,本着“护士主导,医师参与”的原则,各自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和法律责任,在职责范围内履行健康教育义务。本次活动通过开展以医师为主导的小型座谈会,让患者直接和医护人员交流。医师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和要求,通过权威性的解释,向患者提供科学的介入信息,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认知态度,确定适当的预期。并对拟定的诊疗手术方案、手术时间、术中可能发生的不适及患者须给予配合的注意事项尽量详细说明。护士主要对住院环境、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制度和如何配合治疗的护理方面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在与患者交谈过程中,重点强调如何进行手术配合,如何预防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真正明白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只要采用正确措施就可预防和避免并发症,取得患者积极配合,消除紧张、焦虑心理。医师和护士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从不同角度给患者提供相关知识,使其观点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从某种程度上帮助患者减轻了心理负担,加强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加了患者手术成功的信心,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成效。由此可见,医护合作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获得了最满意的效果。本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来说,介入治疗只是其他治疗的一个补充,不可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介入治疗结束,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为减少介入患者神经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需要患者严格的遵医嘱正确服用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糖、降脂药物,及时复查、随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因此在延伸健康教育服务上,医护合作共同举办了脑卒中病友会-介入治疗分会,强化健康教育,促进患者自我管理。在医师的协助下制作了脑血管介入治疗出院患者温馨提示卡,对介入患者进行正确服用药物、复查及随访的时间等给予监督、提醒。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医护合作健康教育模式更容易获得患者的信任,满足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本次研究过程中,医护合作促使医生和护士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了医护之间更为积极的合作态度,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为探索医护在护理教学、临床急救等专科培训中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秀.健康教育对脑部疾患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118.
[2]乐碧芳,闾小慧,刘伟香,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0):2403-2406.
[3]李永坤,刘新峰.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1,11(2):152-159.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12):863-869.
[5]张文静,刘丽红,蓝惠兰.临床护理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6):815-816.
[6]高丽,贾燕瑞.医护合作的功能锻炼指导在股骨颈骨折术后老年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7):3244-3246.